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最短路演算法

最短路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01-21 14:52:42

『壹』 圖論:最短路演算法有哪些以及它們的比較

請先檢查你matlab的版本,這里提示沒有找到該函數。很可能是因為matlab的版本太老。
由於這個函數是計算生物學工具箱的,估計早期的版本沒有這個工具箱。
我這個函數是在2008版本下編寫的,用2031a版的是沒問題的。
ps:matlab每一版都會增減和優化一些函數,建議盡可能的保持高版本。

『貳』 最短路演算法和最小生成樹演算法有什麼區別

兩個演算法沒有什麼太多的聯系,只能說是想法類似,都用了一定程度的貪心思維。
最短路是要求一點到另外的點的最短路徑,只要最短的長度到達就好,除了出發點和終點外一概不管。如果不求一點到所有點的最短路,甚至可以不管所有點是否都聯通。
最小生成樹則要保證第一所有點都是聯通的,不然就稱不上是樹了,而後保證樹的邊長度之和最小。

『叄』 如何證明求最短路勁的Dijkstra演算法的正確性

Dijkstra演算法(單源最短路徑)


單源最短路徑問題,即在圖中求出給定頂點到其它任一頂點的最短路徑。在弄清楚如何求算單源最短路徑問題之前,必須弄清楚最短路徑的最優子結構性質。


一.最短路徑的最優子結構性質


該性質描述為:如果P(i,j)={Vi....Vk..Vs...Vj}是從頂點i到j的最短路徑,k和s是這條路徑上的一個中間頂點,那麼P(k,s)必定是從k到s的最短路徑。下面證明該性質的正確性。


假設P(i,j)={Vi....Vk..Vs...Vj}是從頂點i到j的最短路徑,則有P(i,j)=P(i,k)+P(k,s)+P(s,j)。而P(k,s)不是從k到s的最短距離,那麼必定存在另一條從k到s的最短路徑P'(k,s),那麼P'(i,j)=P(i,k)+P'(k,s)+P(s,j)<P(i,j)。則與P(i,j)是從i到j的最短路徑相矛盾。因此該性質得證。


二.Dijkstra演算法


由上述性質可知,如果存在一條從i到j的最短路徑(Vi.....Vk,Vj),Vk是Vj前面的一頂點。那麼(Vi...Vk)也必定是從i到k的最短路徑。為了求出最短路徑,Dijkstra就提出了以最短路徑長度遞增,逐次生成最短路徑的演算法。譬如對於源頂點V0,首先選擇其直接相鄰的頂點中長度最短的頂點Vi,那麼當前已知可得從V0到達Vj頂點的最短距離dist[j]=min{dist[j],dist[i]+matrix[i][j]}。根據這種思路,


假設存在G=<V,E>,源頂點為V0,U={V0},dist[i]記錄V0到i的最短距離,path[i]記錄從V0到i路徑上的i前面的一個頂點。


1.從V-U中選擇使dist[i]值最小的頂點i,將i加入到U中;


2.更新與i直接相鄰頂點的dist值。(dist[j]=min{dist[j],dist[i]+matrix[i][j]})


3.知道U=V,停止。

『肆』 求一個最短路徑的演算法

以前看到過,貼給你
Private Function OrderXY(X() As Double, Y() As Double)
Dim i, j, k, m, n, num, temp As Double
Dim NewX() As Double
Dim NewY() As Double
Dim Smin As Double '定義最短總距離
If UBound(X()) <> UBound(Y()) Then MsgBox "坐標錯誤": Exit Function '防止數據錯誤
n = UBound(X())
ReDim p(n) As Long
p(0) = 0: num = 1
For i = 1 To n
p(i) = i 'p()數組依次存儲從0到n共n+1個數
num = num * i '計算num,num表示的是n個坐標(除X(0),Y(0)以外)共有n!種排列
Next
ReDim Stance(num - 1) As Double '定義數組存儲每種連接方法的總距離
ReDim NewX(n)
ReDim NewY(n)
For i = 0 To n - 1 'Stance(0)是按照原坐標順序依次連接的總距離
Stance(0) = Stance(0) + Sqr((Y(i + 1) - Y(i)) * (Y(i + 1) - Y(i)) + (X(i + 1) - X(i)) * (X(i + 1) - X(i)))
Next
Smin = Stance(0)
For k = 0 To n
NewX(k) = X(k)
NewY(k) = Y(k)
Next
i = n - 1
'下面對p()數組的n個數(除0以外)進行排列,每產生一種排列方式,坐標數組的數據就對應交換,並計算這一路徑的總距離
Do While i > 0
If p(i) < p(i + 1) Then
For j = n To i + 1 Step -1 '從排列右端開始
If p(i) <= p(j) Then Exit For '找出遞減子序列
Next
temp = p(i): p(i) = p(j): p(j) = temp '將遞減子序列前的數字與序列中比它大的第一個數交換
temp = X(i): X(i) = X(j): X(j) = temp '與之對應的X Y也交換
temp = Y(i): Y(i) = Y(j): Y(j) = temp
For j = n To 1 Step -1 '將這部分排列倒轉
i = i + 1
If i >= j Then Exit For
temp = p(i): p(i) = p(j): p(j) = temp
temp = X(i): X(i) = X(j): X(j) = temp
temp = Y(i): Y(i) = Y(j): Y(j) = temp
Next
m = m + 1
For k = 0 To n - 1
Stance(m) = Stance(m) + Sqr((Y(k + 1) - Y(k)) * (Y(k + 1) - Y(k)) + (X(k + 1) - X(k)) * (X(k + 1) - X(k)))
Next

If Stance(m) <= Smin Then
Smin = Stance(m)
For k = 0 To n
NewX(k) = X(k): NewY(k) = Y(k)
Next
End If
i = n
End If
i = i - 1
Loop

For k = 0 To n
X(k) = NewX(k): Y(k) = NewY(k)
Next '此時的X() Y() 就按照最短路徑排列

End Function

『伍』 最短路徑演算法

Dijkstra演算法,A*演算法和D*演算法

Dijkstra演算法是典型最短路演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Dijkstra演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徑的最優解,但由於它遍歷計算的節點很多,所以效率低。

Dijkstra演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演算法,在很多專業課程中都作為基本內容有詳細的介紹,如數據結構,圖論,運籌學等等。

Dijkstra一般的表述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用永久和臨時標號方式,一種是用OPEN, CLOSE表方式,Drew為了和下面要介紹的 A* 演算法和 D* 演算法表述一致,這里均採用OPEN,CLOSE表的方式。

大概過程:
創建兩個表,OPEN, CLOSE。
OPEN表保存所有已生成而未考察的節點,CLOSED表中記錄已訪問過的節點。
1. 訪問路網中里起始點最近且沒有被檢查過的點,把這個點放入OPEN組中等待檢查。
2. 從OPEN表中找出距起始點最近的點,找出這個點的所有子節點,把這個點放到CLOSE表中。
3. 遍歷考察這個點的子節點。求出這些子節點距起始點的距離值,放子節點到OPEN表中。
4. 重復2,3,步。直到OPEN表為空,或找到目標點。

提高Dijkstra搜索速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數據結構採用Binary heap的方法,和用Dijkstra從起始點和終點同時搜索的方法。

A*(A-Star)演算法是一種啟發式演算法,是靜態路網中求解最短路最有效的方法。

公式表示為: f(n)=g(n)+h(n),
其中f(n) 是節點n從初始點到目標點的估價函數,
g(n) 是在狀態空間中從初始節點到n節點的實際代價,
h(n)是從n到目標節點最佳路徑的估計代價。

保證找到最短路徑(最優解的)條件,關鍵在於估價函數h(n)的選取:
估價值h(n)<= n到目標節點的距離實際值,這種情況下,搜索的點數多,搜索范圍大,效率低。但能得到最優解。
如果 估價值>實際值, 搜索的點數少,搜索范圍小,效率高,但不能保證得到最優解。
估價值與實際值越接近,估價函數取得就越好。
例如對於幾何路網來說,可以取兩節點間歐幾理德距離(直線距離)做為估價值,即f=g(n)+sqrt((dx-nx)*(dx-nx)+(dy-ny)*(dy-ny));這樣估價函數f在g值一定的情況下,會或多或少的受估價值h的制約,節點距目標點近,h值小,f值相對就小,能保證最短路的搜索向終點的方向進行。明顯優於Dijstra演算法的毫無無方向的向四周搜索。
conditions of heuristic
Optimistic (must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real cost)
As close to the real cost as possible
主要搜索過程:
創建兩個表,OPEN表保存所有已生成而未考察的節點,CLOSED表中記錄已訪問過的節點。
遍歷當前節點的各個節點,將n節點放入CLOSE中,取n節點的子節點X,->算X的估價值->
While(OPEN!=NULL)
{
從OPEN表中取估價值f最小的節點n;
if(n節點==目標節點) break;
else
{
if(X in OPEN) 比較兩個X的估價值f //注意是同一個節點的兩個不同路徑的估價值
if( X的估價值小於OPEN表的估價值 )
更新OPEN表中的估價值; //取最小路徑的估價值
if(X in CLOSE) 比較兩個X的估價值 //注意是同一個節點的兩個不同路徑的估價值
if( X的估價值小於CLOSE表的估價值 )
更新CLOSE表中的估價值; 把X節點放入OPEN //取最小路徑的估價值
if(X not in both)
求X的估價值;
並將X插入OPEN表中; //還沒有排序
}
將n節點插入CLOSE表中;
按照估價值將OPEN表中的節點排序; //實際上是比較OPEN表內節點f的大小,從最小路徑的節點向下進行。
}

A*演算法和Dijistra演算法的區別在於有無估價值,Dijistra演算法相當於A*演算法中估價值為0的情況。

動態路網,最短路演算法 D*A* 在靜態路網中非常有效(very efficient for static worlds),但不適於在動態路網,環境如權重等不斷變化的動態環境下。

D*是動態A*(D-Star,Dynamic A*) 卡內及梅隆機器人中心的Stentz在1994和1995年兩篇文章提出,主要用於機器人探路。是火星探測器採用的尋路演算法。

主要方法:
1.先用Dijstra演算法從目標節點G向起始節點搜索。儲存路網中目標點到各個節點的最短路和該位置到目標點的實際值h,k(k為所有變化h之中最小的值,當前為k=h。每個節點包含上一節點到目標點的最短路信息1(2),2(5),5(4),4(7)。則1到4的最短路為1-2-5-4。
原OPEN和CLOSE中節點信息保存。
2.機器人沿最短路開始移動,在移動的下一節點沒有變化時,無需計算,利用上一步Dijstra計算出的最短路信息從出發點向後追述即可,當在Y點探測到下一節點X狀態發生改變,如堵塞。機器人首先調整自己在當前位置Y到目標點G的實際值h(Y),h(Y)=X到Y的新權值c(X,Y)+X的原實際值h(X).X為下一節點(到目標點方向Y->X->G),Y是當前點。k值取h值變化前後的最小。
3.用A*或其它演算法計算,這里假設用A*演算法,遍歷Y的子節點,點放入CLOSE,調整Y的子節點a的h值,h(a)=h(Y)+Y到子節點a的權重C(Y,a),比較a點是否存在於OPEN和CLOSE中,方法如下:
while()
{
從OPEN表中取k值最小的節點Y;
遍歷Y的子節點a,計算a的h值 h(a)=h(Y)+Y到子節點a的權重C(Y,a)
{
if(a in OPEN) 比較兩個a的h值
if( a的h值小於OPEN表a的h值 )
{ 更新OPEN表中a的h值;k值取最小的h值
有未受影響的最短路經存在
break;
}
if(a in CLOSE) 比較兩個a的h值 //注意是同一個節點的兩個不同路徑的估價值
if( a的h值小於CLOSE表的h值 )
{
更新CLOSE表中a的h值; k值取最小的h值;將a節點放入OPEN表
有未受影響的最短路經存在
break;
}
if(a not in both)
將a插入OPEN表中; //還沒有排序
}
放Y到CLOSE表;
OPEN表比較k值大小進行排序;
}
機器人利用第一步Dijstra計算出的最短路信息從a點到目標點的最短路經進行。

D*演算法在動態環境中尋路非常有效,向目標點移動中,只檢查最短路徑上下一節點或臨近節點的變化情況,如機器人尋路等情況。對於距離遠的最短路徑上發生的變化,則感覺不太適用。

『陸』 如何理解最短路演算法dijkstra

就是不斷更新最小值啊

『柒』 Java中最短路演算法如何實現

看看 這篇文章 它實現了
http://aloofqq.iteye.com/blog/1002174

『捌』 最短路演算法中如何計算某路被經過次數

不說怎麼找,你確定一條路被經過多次還是最短路?不然就是就是有負環,那種情況沒最短路。
要麼你的意思難道是某路被成為幾次最短路路徑上的路?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在存路(推薦鏈式前向星)的時候多存一個值,在更新當前節點的值的時候把原來指向他的邊次數--,當前這個++(°∀°)ノ

『玖』 C語言實現最短路問題的演算法

#i nclude<stdio.h>
#i nclude <stdlib.h>
//Dijkstra演算法實現函數
void Dijkstra(int n,int v,int dist[],int prev[],int **cost)
{
int i;
int j;
int maxint = 65535;//定義一個最大的數值,作為不相連的兩個節點的代價權值
int *s ;//定義具有最短路徑的節點子集s
s = (int *)malloc(sizeof(int) * n);
//初始化最小路徑代價和前一跳節點值
for (i = 1; i <= n; i++)
{
dist[i] = cost[v][i];
s[i] = 0;
if (dist[i] == maxint)
{
prev[i] = 0;
}
else
{
prev[i] = v;
}
}
dist[v] = 0;
s[v] = 1;//源節點作為最初的s子集
for (i = 1; i < n; i++)
{
int temp = maxint;
int u = v;
//加入具有最小代價的鄰居節點到s子集
for (j = 1; j <= n; j++)
{
if ((!s[j]) && (dist[j] < temp))
{
u = j;
temp = dist[j];
}
}
s[u] = 1;
//計算加入新的節點後,更新路徑使得其產生代價最短
for (j = 1; j <= n; j++)
{
if ((!s[j]) && (cost[u][j] < maxint))
{
int newdist = dist[u] + cost[u][j];
if (newdist < dist[j])
{
dist[j] = newdist;
prev[j] = u;
}
}
}
}
}
//展示最佳路徑函數
void ShowPath(int n,int v,int u,int *dist,int *prev)
{
int j = 0;
int w = u;
int count = 0;
int *way ;
way=(int *)malloc(sizeof(int)*(n+1));
//回溯路徑
while (w != v)
{
count++;
way[count] = prev[w];
w = prev[w];
}
//輸出路徑
printf("the best path is:\n");
for (j = count; j >= 1; j--)
{
printf("%d -> ",way[j]);
}
printf("%d\n",u);
}
//主函數,主要做輸入輸出工作
void main()
{
int i,j,t;
int n,v,u;

int **cost;//代價矩陣
int *dist;//最短路徑代價
int *prev;//前一跳節點空間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ode number: ");
scanf("%d",&n);
printf("please input the cost status:\n");

cost=(int **)malloc(sizeof(int)*(n+1));
for (i = 1; i <= n; i++)
{
cost[i]=(int *)malloc(sizeof(int)*(n+1));
}
//輸入代價矩陣
for (j = 1; j <= n; j++)
{
for (t = 1; t <= n; t++)
{
scanf("%d",&cost[j][t]);
}
}

dist = (int *)malloc(sizeof(int)*n);
prev = (int *)malloc(sizeof(int)*n);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ource node: ");
scanf("%d",&v);
//調用dijkstra演算法
Dijkstra(n, v, dist, prev, cost);
printf("*****************************\n");
printf("have confirm the best path\n");
printf("*****************************\n");
for(i = 1; i <= n ; i++)
{
if(i!=v)
{
printf("the distance cost from node %d to node %d is %d\n",v,i,dist[i]);
printf("the pre-node of node %d is node %d \n",i,prev[i]);
ShowPath(n,v,i, dist, prev);
}
}
}

『拾』 求最短路問題的三種演算法並說明使用條件

現在比較常用的最短路演算法是dijkstra它的使用條件是你會寫,且圖中無負權邊

SPFA是現在稀疏圖上常用最短路演算法,且無負環,而且你要會寫
floyd是當前求多源最短路的常用演算法
對於程序猿來說,dijkstra性能穩定比較changyong
對於oier來說,只要不是稠密圖,一定寫spfa,因為spfa在稀疏圖上太快了

閱讀全文

與最短路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ndroid圖片變灰 瀏覽:268
linuxvi下一個 瀏覽:975
安卓手機的應用鎖怎麼解 瀏覽:735
linux增加路徑 瀏覽:849
sql身份證號最後四位加密 瀏覽:533
xp系統表格加密 瀏覽:856
光遇安卓軍大衣什麼時候上線 瀏覽:840
android應用商店圖標 瀏覽:341
java計算圓的面積 瀏覽:643
應用編譯優化recovery 瀏覽:577
域控命令n 瀏覽:258
php導出文件 瀏覽:15
谷歌地圖網頁版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298
菜鳥工具在線編譯python 瀏覽:858
柵格化命令有何作用 瀏覽:825
為什麼壓縮文件不能解壓 瀏覽:311
足球app哪個軟體好 瀏覽:96
產品經理逼瘋程序員的一天 瀏覽:17
修改svn伺服器ip地址 瀏覽:584
下列關於編譯說法正確的是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