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操作系統的主要演算法都有哪些
一、進程(作業)調度演算法
l 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FCFS):每次調度是從就緒隊列中,選擇一個最先進入就緒隊列的進程,把處理器分配給該進程,使之得到執行。該進程一旦佔有了處理器,它就一直運行下去,直到該進程完成或因發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處理器。特點:利於長進程,而不利於短進程。
l 短進程(作業)優先調度演算法(SPF):它是從就緒隊列中選擇一個估計運行時間最短的進程,將處理器分配給該進程,使之佔有處理器並執行,直到該進程完成或因發生事件而阻塞,然後退出處理器,再重新調度。
l 時間片輪轉調度演算法 :系統將所有的就緒進程按進入就緒隊列的先後次序排列。每次調度時把CPU分配給隊首進程,讓其執行一個時間片,當時間片用完,由計時器發出時鍾中斷,調度程序則暫停該進程的執行,使其退出處理器,並將它送到就緒隊列的末尾,等待下一輪調度執行。
l 優先數調度演算法 :它是從就緒隊列中選擇一個優先權最高的進程,讓其獲得處理器並執行。
l 響應比高者優先調度演算法:它是從就緒隊列中選擇一個響應比最高的進程,讓其獲得處理器執行,直到該進程完成或因等待事件而退出處理器為止。特點:既照顧了短進程,又考慮了進程到達的先後次序,也不會使長進程長期得不到服務,因此是一個比較全面考慮的演算法,但每次進行調度時,都需要對各個進程計算響應比。所以系統開銷很大,比較復雜。
l 多級隊列調度演算法
基本概念:
作業周轉時間(Ti)=完成時間(Tei)-提交時間(Tsi)
作業平均周轉時間(T)=周轉時間/作業個數
作業帶權周轉時間(Wi)=周轉時間/運行時間
響應比=(等待時間+運行時間)/運行時間
二、存儲器連續分配方式中分區分配演算法
n 首次適應分配演算法(FF):對空閑分區表記錄的要求是按地址遞增的順序排列的,每次分配時,總是從第1條記錄開始順序查找空閑分區表,找到第一個能滿足作業長度要求的空閑區,分割這個空閑區,一部分分配給作業,另一部分仍為空閑區。
n 循環首次適應演算法:每次分配均從上次分配的位置之後開始查找。
n 最佳適應分配演算法(BF):是按作業要求從所有的空閑分區中挑選一個能滿足作業要求的最小空閑區,這樣可保證不去分割一個更大的區域,使裝入大作業時比較容易得到滿足。為實現這種演算法,把空閑區按長度遞增次序登記在空閑區表中,分配時,順序查找。
三、頁面置換演算法
l 最佳置換演算法(OPT) :選擇以後永不使用或在最長時間內不再被訪問的內存頁面予以淘汰。
l 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選擇最先進入內存的頁面予以淘汰。
l 最近最久未使用演算法(LRU):選擇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最久沒有使用過的頁,把它淘汰。
l 最少使用演算法(LFU):選擇到當前時間為止被訪問次數最少的頁轉換。
四、磁碟調度
n 先來先服務(FCFS):是按請求訪問者的先後次序啟動磁碟驅動器,而不考慮它們要訪問的物理位置
n 最短尋道時間優先(SSTF):讓離當前磁軌最近的請求訪問者啟動磁碟驅動器,即是讓查找時間最短的那個作業先執行,而不考慮請求訪問者到來的先後次序,這樣就克服了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中磁臂移動過大的問題
n 掃描演算法(SCAN)或電梯調度演算法:總是從磁臂當前位置開始,沿磁臂的移動方向去選擇離當前磁臂最近的那個柱面的訪問者。如果沿磁臂的方向無請求訪問時,就改變磁臂的移動方向。在這種調度方法下磁臂的移動類似於電梯的調度,所以它也稱為電梯調度演算法。
n 循環掃描演算法(CSCAN):循環掃描調度演算法是在掃描演算法的基礎上改進的。磁臂改為單項移動,由外向里。當前位置開始沿磁臂的移動方向去選擇離當前磁臂最近的哪個柱面的訪問者。如果沿磁臂的方向無請求訪問時,再回到最外,訪問柱面號最小的作業請求。
⑵ D*演算法的主要方法
1.先用Dijstra演算法從目標節點G向起始節點搜索。儲存路網中目標點到各個節點的最短路和該位置到目標點的實際值h,k(k為所有變化h之中最小的值,當前為k=h。每個節點包含上一節點到目標點的最短路信息1(2),2(5),5(4),4(7)。則1到4的最短路為1-2-5-4。
原OPEN和CLOSE中節點信息保存。
2.機器人沿最短路開始移動,在移動的下一節點沒有變化時,無需計算,利用上一步Dijstra計算出的最短路信息從出發點向後追述即可,當在Y點探測到下一節點X狀態發生改變,如堵塞。機器人首先調整自己在當前位置Y到目標點G的實際值h(Y),h(Y)=X到Y的新權值c(X,Y)+X的原實際值h(X).X為下一節點(到目標點方向Y->X->G),Y是當前點。k值取h值變化前後的最小。
⑶ 機器學習的主要演算法。
機器學習演算法很多。經典的有:
決策樹、貝葉斯學習、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
想深入學習建議看看米歇爾的機器學習。
⑷ 演算法的主要特徵
演算法是一個有窮規則的集合,這些規則確定了解決某類問題的一個運算序列。對於該類問題的任何初始輸入值,它都能機械地一步一步地執行計算,經過有限步驟後終止計算並產生輸出結果。歸納起來,演算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 有窮性:一個演算法必須在執行有限個操作步驟後終止;
(2) 確定性:演算法中每一步的含義必須是確切的,不可出現任何二義性;
(3) 有效性:演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應該能有效執行,一個不可執行的操作是無效的。例如,一個數被0除的操作就是無效的,應當避免這種操作。
(4) 有零個或多個輸入:這里的輸入是指在演算法開始之前所需要的初始數據。這些輸入的多少取決於特定的問題。例如,例l-1的演算法中有2個輸入,即需要輸入a和b兩個初始數據,而例l-2的演算法中則需要輸入四個初始數據。有些特殊演算法也可以沒有輸入。
(5) 有一個或多個輸出:所謂輸出是指與輸入有某種特定關系的量,在一個完整的演算法中至少會有一個輸出。如上述關於演算法的三個例子中,每個都有輸出。試想,如果例1-3中沒有 "輸出n的當前值"這一步,這個演算法將毫無意義。
⑸ 演算法分析的兩個主要方面是
空間復雜性和時間復雜性。
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是衡量演算法好差的重要指標,正確性和簡潔性、可讀性和可運行性是從軟體工程角度要求系統實現的目標。
一個演算法應包含有限的操作步驟,而不能是無限的,事實上有窮性往往是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如果讓計算機執行一個歷時1000年才結束的演算法,這雖然是有窮的,但超過了合理的限度,不能將其視為有效演算法。
(5)主要演算法擴展閱讀:
演算法分析注意事項:
循環結構是演算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注意分散此難點,做到循序漸進,逐層深入,例如在教演算法含義時先滲透一點循環結構的知識,在教演算法3 種基本結構時可先給出循環結構的一些簡單的例子,到了教條件語句和循環語句時再逐步加深。
輸入數據的長度(通常考慮任意大的輸入,沒有上界),值域通常是執行步驟數量(時間復雜度)或者存儲器位置數量(空間復雜度)。演算法分析是計算復雜度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⑹ 平衡樹的主要演算法
紅黑樹的平衡是在插入和刪除的過程中取得的。對一個要插入的數據項,插入程序要檢查不會破壞樹一定的特徵。如果破壞了,程序就會進行糾正,根據需要更改樹的結構。通過維持樹的特徵,保持了樹的平衡。
紅黑樹有兩個特徵:
(1) 節點都有顏色
(2) 在插入和刪除過程中,要遵循保持這些顏色的不同排列的規則。
紅黑規則:
1. 每一個節點不是紅色的就是黑色的
2. 根總是黑色的
3. 如果節點是紅色的,則它的子節點必須是黑色的(反之不一定成立)
4. 從根到葉節點或空子節點的每條路徑,必須包含相同數目的黑色節點。
(空子節點是指非葉節點可以接子節點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有右子節點的節點可能接左子節點的位置,或是有左子節點的節點可能接右子節點的位置) AVL樹,它或者是一顆空二叉樹,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質的二叉樹:
(1) 其根的左右子樹高度之差的絕對值不能超過1;
(2) 其根的左右子樹都是二叉平衡樹。
AVL樹查找的時間復雜度為O(logN),因為樹一定是平衡的。但是由於插入或刪除一個節點時需要掃描兩趟樹,依次向下查找插入點,依次向上平衡樹,AVL樹不如紅黑樹效率高,也不如紅黑樹常用。
AVL樹插入的C++代碼: template<classT>ResultCodeAVLTree<T>::Insert(AVLNode<T>*&p,T&x,bool&unBalanced)...{ResultCoderesult=Success;if(p==null)...{//插入新節點p=newAVLNode<T>(x);unBalanced=true;}elseif(x<p->element)...{//新節點插入左子樹result=Insert(p->lChild,x,unBalanced);if(unBanlanced)...{switch(p->bF)...{case-1:p->bF=0;unBalanced=false;break;case0:p->bF=1;break;case1:LRotation(p,unBalanced);}}}elseif(x==p->element)...{//有重復元素,插入失敗unBalanced=false;x=p->element;result=Duplicate;}else...{//新節點插入右子樹result=Insert(p->rChild,x,unBalanced);if(unBalanced)...{switch(p->bF)...{case1:p->bF=0;unBalanced=false;break;case0:p->bF=-1;break;case-1:RRotation(p,unBalanced);}}}returnresult;}template<classT>voidAVLTree<T>::LRotation(AVLNode<T>*&s,bool&unBalanced)...{AVLNode<T>*u,*r=s->lChild;if(r->bF==1)...{//LL旋轉s->lChild=r->rChild;r->rChild=s;s->bF=0;s=r;//s指示新子樹的根}else...{//LR旋轉u=r->rChild;r->rChild=u->lChild;u->lChild=r;s->lChild=u->rChild;u->rChild=s;switch(u->bF)...{case1:s->bF=-1;r->bF=0;break;case0:s->bF=r->bF=0;break;case-1:s->bF=0;r->bF=1;}s=u;//s指示新子樹的根}s->bF=0;//s的平衡因子為0unBalanced=false;//結束重新平衡操作}通常我們使用二叉樹的原因是它可以用O(logn)的復雜度來查找一個數,刪除一個數,對吧??可是有時候會發現樹會退化,這個就可能使O(logn)->O(n)的了,那麼還不如用直接搜一次呢!!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使一棵樹平衡。而我僅僅看了(AVL)的那個,所以也僅僅能說(AVL)的那個,至於(TREAP),我還不懂,如果你們知道演算法的話,歡迎告訴我~!謝謝~
首先引入一個變數,叫做平衡因子(r),節點X的r就表示x的左子樹的深度-右子樹的深度。然後我們要保證一棵樹平衡,就是要保證左右子樹的深度差小於等於1.所以r的取值能且僅能取0,-1,1.
其次,我要介紹旋轉,旋轉有兩種方式,就是左旋(順時針旋轉)和右旋(逆時針旋轉)。
左旋(左兒子代替根):即用左兒子取代根,假設我們要旋轉以X為根,LR分別為X的左右兒子,那麼我們只需要把L的右兒子取代X的左兒子,然後把更新後的X賦值為L的右兒子,就可以了。
右旋(右兒子代替根):即用右兒子取代根,假設我們要旋轉以X為根,LR分別為X的左右兒子,那麼我們只需要把R的左兒子取代X的右兒子,然後把更新後的X賦值為R的左兒子,就可以了。 Size Balanced Tree(SBT平衡樹)是2007年Winter Camp上由我國著名OI選手陳啟峰發布的他自己創造的數據結構。相比於一般的平衡樹,此平衡樹具有的特點是:快速(遠超Treap,超過AVL)、代碼簡潔、空間小(是線段樹的1/4左右)、便於調試和修改等優勢。
與一般平衡搜索樹相比,該數據結構只靠維護一個Size來保持樹的平衡,通過核心操作Maintain(修復)使得樹的修改平攤時間為O(1)。因而大大簡化代碼實現復雜度、提高運算速度。
參見網路SBT。 平衡樹的一種,每次將待操作節點提到根,每次操作時間復雜度為O(logn)。見伸展樹。 constintSPLAYmaxn=200005;constintSPLAYinf=100000000;structSplay_Node{intl,r,fa,v,sum;};structSplay{Splay_Nodet[SPLAYmaxn];introot,tot;voidcreate(){root=1,tot=2;t[1].v=-SPLAYinf;t[2].v=SPLAYinf;t[1].r=t[1].sum=2;t[2].fa=t[2].sum=1;}voipdate(intnow){t[now].sum=t[t[now].l].sum+t[t[now].r].sum+1;}voidleft(intnow){intfa=t[now].fa;t[now].fa=t[fa].fa;if(t[t[fa].fa].l==fa)t[t[fa].fa].l=now;if(t[t[fa].fa].r==fa)t[t[fa].fa].r=now;t[fa].fa=now;t[fa].r=t[now].l;t[t[now].l].fa=fa;t[now].l=fa;up(fa);}voidright(intnow){intfa=t[now].fa;t[now].fa=t[fa].fa;if(t[t[fa].fa].l==fa)t[t[fa].fa].l=now;if(t[t[fa].fa].r==fa)t[t[fa].fa].r=now;t[fa].fa=now;t[fa].l=t[now].r;t[t[now].r].fa=fa;t[now].r=fa;update(fa);}voidsplay(intnow,intFA=0){while(t[now].fa!=FA){intfa=t[now].fa;if(t[fa].fa==FA)if(t[fa].l==now)right(now);elseleft(now);elseif(t[t[fa].fa].l==fa)if(t[fa].l==now)right(fa),right(now);elseleft(now),right(now);elseif(t[fa].l==now)right(now),left(now);elseleft(fa),left(now);}update(now);if(!FA)root=now;}intlower_bound(intv){intans=0,la=0;for(intnow=root;now;){la=now;if(t[now].v>=v)ans=now,now=t[now].l;elsenow=t[now].r;}splay(la);returnans;}voidinsert(intv){for(intnow=root;;){++t[now].sum;if(t[now].v>=v)if(t[now].l)now=t[now].l;else{t[now].l=++tot;t[tot].sum=1;t[tot].fa=now;t[tot].v=v;splay(tot);return;}elseif(t[now].r)now=t[now].r;else{t[now].r=++tot;t[tot].sum=1;t[tot].fa=now;t[tot].v=v;splay(tot);return;}}}intget_lower(inta){splay(a);for(a=t[a].l;t[a].r;a=t[a].r);returna;}intget_upper(inta){splay(a);for(a=t[a].r;t[a].l;a=t[a].l);returna;}intget_rank(inta){splay(a);returnt[t[a].l].sum;}voiddel(intl,intr){l=get_lower(l);r=get_upper(r);splay(l);splay(r,l);t[r].l=0;update(r);update(l);}intget_kth(intk){++k;for(intnow=root;;){if(t[t[now].l].sum==k-1)returnnow;if(t[t[now].l].sum>=k)now=t[now].l;elsek-=t[t[now].l].sum+1,now=t[now].r;}}};
⑺ 常見的深度學習演算法主要有哪些
深度學習常見的3種演算法有:卷積神經網路、循環神經網路、生成對抗網路。
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類包含卷積計算且具有深度結構的前饋神經網路(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深度學習的代表演算法之一。
循環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是一類以序列數據為輸入,在序列的演進方向進行遞歸且所有節點(循環單元)按鏈式連接的遞歸神經網路。
生成對抗網路(GA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是一種深度學習模型,是最近兩年十分熱門的一種無監督學習演算法。
⑻ 一個演算法的評價主要從哪些方面來考慮
一個演算法的評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時間復雜度
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指執行演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一般來說,計算機演算法是問題規模n 的函數f(n),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也因此記做。
T(n)=Ο(f(n))
因此,問題的規模n 越大,演算法執行的時間的增長率與f(n) 的增長率正相關,稱作漸進時間復雜度(Asymptotic Time Complexity)。
2、空間復雜度
演算法的空間復雜度是指演算法需要消耗的內存空間。其計算和表示方法與時間復雜度類似,一般都用復雜度的漸近性來表示。同時間復雜度相比,空間復雜度的分析要簡單得多。
3、正確性
演算法的正確性是評價一個演算法優劣的最重要的標准。
4、可讀性
演算法的可讀性是指一個演算法可供人們閱讀的容易程度。
5、健壯性
健壯性是指一個演算法對不合理數據輸入的反應能力和處理能力,也稱為容錯性。
(8)主要演算法擴展閱讀:
演算法可大致分為基本演算法、數據結構的演算法、數論與代數演算法、計算幾何的演算法、圖論的演算法、動態規劃以及數值分析、加密演算法、排序演算法、檢索演算法、隨機化演算法、並行演算法,厄米變形模型,隨機森林演算法。
演算法可以宏泛的分為三類:
一、有限的,確定性演算法 這類演算法在有限的一段時間內終止。他們可能要花很長時間來執行指定的任務,但仍將在一定的時間內終止。這類演算法得出的結果常取決於輸入值。
二、有限的,非確定演算法 這類演算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終止。然而,對於一個(或一些)給定的數值,演算法的結果並不是唯一的或確定的。
三、無限的演算法 是那些由於沒有定義終止定義條件,或定義的條件無法由輸入的數據滿足而不終止運行的演算法。通常,無限演算法的產生是由於未能確定的定義終止條件。
⑼ 統計模型和大數據模型所使用的主要演算法有什麼異同
以每24小時作為一份時間(而非自然日),根據用戶的配置有兩種工作模式:帶狀模式中,用戶僅定義開始日期時,從開始日期(含)開始,每份時間1個分片地無限增加下去;環狀模式中,用戶定義了開始日期和結束日期時,以結束日期(含)和開始日期(含)之間的時間份數作為分片總數(分片數量固定),以類似取模的方式路由到這些分片里。
1. DBLE 啟動時,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sBeginDate 來確定起始時間
2. 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sPartionDay 來確定每個 MySQL 分片承載多少天內的數據
3. 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dateFormat 來確定分片索引的日期格式
4. 在 DBLE 的運行過程中,用戶訪問使用這個演算法的表時,WHERE 子句中的分片索引值(字元串),會被提取出來嘗試轉換成 java 內部的時間類型
5. 然後求分片索引值與起始時間的差,除以 MySQL 分片承載的天數,確定所屬分片
1. DBLE 啟動時,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起始時間 sBeginDate、終止時間 sEndDate 和每個 MySQL 分片承載多少天數據 sPartionDay
2. 根據用戶設置,建立起以 sBeginDate 開始,每 sPartionDay 天一個分片,直到 sEndDate 為止的一個環,把分片串聯串聯起來
3. 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defaultNode
4. 在 DBLE 的運行過程中,用戶訪問使用這個演算法的表時,WHERE 子句中的分片索引值(字元串),會被提取出來嘗試轉換成 Java 內部的日期類型
5. 然後求分片索引值與起始日期的差:如果分片索引值不早於 sBeginDate(哪怕晚於 sEndDate),就以 MySQL 分片承載的天數為模數,對分片索引值求模得到所屬分片;如果分片索引值早於 sBeginDate,就會被放到 defaultNode 分片上
與MyCat的類似分片演算法對比
中間件
DBLE
MyCat
分片演算法種類 date 分區演算法 按日期(天)分片
兩種中間件的取模範圍分片演算法使用上無差別
開發注意點
【分片索引】1. 必須是字元串,而且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能基於用戶指定的 dateFormat 來轉換成 java.util.Date
【分片索引】2. 提供帶狀模式和環狀模式兩種模式
【分片索引】3. 帶狀模式以 sBeginDate(含)起,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時整)為一份,每 sPartionDay 份為一個分片,理論上分片數量可以無限增長,但是出現 sBeginDate 之前的數據而且沒有設定 defaultNode 的話,會路由失敗(如果有 defaultNode,則路由至 defaultNode)
【分片索引】4. 環狀模式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時整)為一份,每 sPartionDay 份為一個分片,以 sBeginDate(含)到 sEndDate(含)的時間長度除以單個分片長度得到恆定的分片數量,但是出現 sBeginDate 之前的數據而且沒有設定 defaultNode 的話,會路由失敗(如果有 defaultNode,則路由至 defaultNode)
【分片索引】5. 無論哪種模式,分片索引欄位的格式化字元串 dateFormat 由用戶指定
【分片索引】6. 無論哪種模式,劃分不是以日歷時間為准,無法對應自然月和自然年,且會受閏秒問題影響
運維注意點
【擴容】1. 帶狀模式中,隨著 sBeginDate 之後的數據出現,分片數量的增加無需再平衡
【擴容】2. 帶狀模式沒有自動增添分片的能力,需要運維手工提前增加分片;如果路由策略計算出的分片並不存在時,會導致失敗
【擴容】3. 環狀模式中,如果新舊 [sBeginDate,sEndDate] 之間有重疊,需要進行部分數據遷移;如果新舊 [sBeginDate,sEndDate] 之間沒有重疊,需要數據再平衡
配置注意點
【配置項】1. 在 rule.xml 中,可配置項為 <propertyname="sBeginDate"> 、 <propertyname="sPartionDay"> 、 <propertyname="dateFormat"> 、 <propertyname="sEndDate"> 和 <propertyname="defaultNode">
【配置項】2.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dateFormat">,符合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規范的字元串,用於告知 DBLE 如何解析sBeginDate和sEndDate
【配置項】3.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BeginDate">,必須是符合 dateFormat 的日期字元串
【配置項】4.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EndDate">,必須是符合 dateFormat 的日期字元串;配置了該項使用的是環狀模式,若沒有配置該項則使用的是帶狀模式
【配置項】5.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PartionDay">,非負整數,該分片策略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時整)作為一份,而 sPartionDay 告訴 DBLE 把每多少份放在同一個分片
【配置項】6.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defaultNode"> 標簽,非必須配置項,不配置該項的話,用戶的分片索引值沒落在 mapFile 定義
⑽ 現在密碼學採用的演算法主要有什麼
現代密碼學將演算法分為具有不同功能的幾種
常用的主要有三種:
1.對稱密碼演算法
DES演算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曾經稱霸對稱加密領域30年
AES演算法——二十一世紀初提出用以取代DES演算法
IDEA演算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也是一種流行演算法
RC4演算法——經典的流密碼演算法
2.公鑰密碼演算法
D-H演算法——用於密鑰協商,是第一種使用的公鑰演算法,基於離散對數難解問題
RSA演算法——最常用的公鑰演算法,功能強大
3.哈希函數(雜湊函數)
MD5——常用演算法,用於產生80比特的輸出
SHA-1——也是常用演算法,用於產生128比特輸出
---
這是最經典的若干種演算法
說的不對之處請指正
------
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