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測繪工程論文參考文獻
測繪工程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是否規范反映作者論文寫作經驗和治學態度,下同時也是論文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學術研究過程之中對於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獻資料的總結與概括。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測繪工程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於武盛,王守傑,呂錦有等.遼寧省地表水資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農業科技與裝.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輝,郁凌峰.遼寧省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及對策[J].東北水利水電.2011(11):30-34
[3]趙秀風,弓丨水隧洞洞內消能問題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鄭州:華北水電學院,2006.
[4]袁丹青,陳向陽,白濱等.水力機械空化空蝕問題的研究進展[J]#灌機械,2009.7(27):269-272
[5]肖富仁,蘇瑋,消能工的發展及其在工程中旳應用[J].水電站設計,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內部錐閥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8.
[7]王才歡,肖興斌,底流消能設計研究與應用現狀述評[J].四川水力發電,2000.1(1):79-85.
[8]張慧麗,王愛華,張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吳保生,南水北調中線乾渠閘前變水位運行方式探討[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2009.9633-639.
[10]李冰,變水頭無壓輸水隧洞洞內消能和穩定輸水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鄭州.華北水電學院,2007.5.
[11]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水力學教研室.水力計算手冊[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築物測流規范[S].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13]趙昕,趙明登等,水力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14]劉亞坤等.水力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學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8.9(3):183-189
[16]左東啟等.模型試驗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規)模型試驗規程[S].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5.
[18]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工(專題)模型試驗規范(SL156~165-95)[M],水利水電出版社.
[19]電力部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陳肇和等人翻譯,泄水建築物水力計算手冊[M],1993.11.
[20]劉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編,水工模型試驗(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1]黃杏元,馬勁松,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7.
[3]陳澤民.中國矢量數據交換格式的應用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29(5):451-455.
[4]吳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演算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陳建飛等譯.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7]黃杏元,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陳先偉,郭仁忠,閆浩文.土地利用資料庫綜合中圖斑拓撲關系的創建和一致性維護[J].武漢大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關於GIS中緩沖區的建立問題[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J].1997,22(4):358-364.
[10]張國輝,胡聞達,李慧智.基於GDI+的緩沖區建立及邊界描述方法[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0,27(3):292-232.
[11]馮花平,連文娟,盧新明.求緩沖區演算法[J].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3):57-59.
[12]張欣,陳國雄,鍾耳順.優化柵格細化演算法的`線狀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學,2007,9(3):25-27.
[13]潘瑜春,鍾耳順,劉巧芹.土地資源資料庫中線狀地物面積扣除技術研究[J].資源科學,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15]尹為華,劉盛慶.ARCGIS在地類面積統計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29.
[16]劉洪江,曹玉香.基於ArcGIS實現地類圖斑凈面積的計算[J].城市勘測,2012(10)114-116.
[17]邊馥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18]任娜,張道軍.基於空間推理及語義的圖斑扣除線狀地物面積關鍵演算法及其在土地調查建庫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39(35):22013-22016.
[19]計長飛.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馬欣,吳紹洪,康相武.線狀地物的區域影響模型及其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1):87-94.
[1]韓紹偉.GPS組合觀測值理論及應用.測繪學報,1995,21(2):8-13.
[2]常青等.GPS載波相位組合觀測值理論研究.航空學報,1998,5(19):614-616.
[3]王澤民,柳景斌.Galileo衛星定位系統相位組合觀測值的模型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3,28(6):723-727.
[4]申俊飛,何海波,郭海榮,王愛兵.三頻觀測量線性組合在北斗導航中的應用[J].全球定位系統,2012,37(6):690-695.
[5]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報告(2.0版)[R].2013,12:3-6.
[6]邢喆,王澤明,伍岳.利用模糊聚類方法篩選GPS載波相位組合觀測值[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6,31(1):23-26.
[7]黃令勇,宋力傑,劉先冬.基於自適應聚類演算法的GPS三頻載波相位組合觀測值優化選取[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1,31(4):99-102.
[8]高新波.模糊聚類分析及其應用[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9]李征航,黃勁松.GPS測量與數據處理[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10]熊偉,伍岳,孫振冰,王澤民.多頻數據組合在周跳探測和修復上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7,32(4):319-322.
[11]伍岳.第二代導航衛星系統多頻數據處理理論及應用[D].武漢大學,2005.
[12]樓曉俊,李雋穎,劉海濤.距離修正的模糊C均值聚類演算法[J].計算機應用,2012,32(3):646-648.
[13]徐軍,陶庭葉,高飛.GLONASS三種載波頻率組合值研究[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3,33(1):86-89.
[14]陶庭葉,高飛,李曉莉.一種高精度GPS衛星鍾差預報方法[J].中國空間科學技術,2013-4:56-61.
[15]何偉,陶庭葉,王志平.基於改進FCM的北斗三頻組合觀測值選取[J].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已錄用).
[16]何偉,李明,闞起源.抗差加權非等時距GM(1,1)模型在大型建築物沉降預測中的應用[J].測繪工程,2014-3,34-37.
[17]徐軍,陶庭葉,高飛,張京奎.基於GLONASS三頻組合觀測值的周跳探測與修復[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3,33(6):45-49.
[18]羅騰,白征東,過靜珺.兩種周跳探測方法在北斗三頻中的應用比較研究[J].測繪通報,2011(4):1-3.
[19]范建軍,王飛雪,郭桂蓉.GPS三頻非差觀測數據周跳的自動探測與改正研究[J].測繪科學,2006,31(5):24-26.
[20]劉旭春,伍岳,黃學斌等.多頻組合數據在原始載波觀測值預處理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07(2):14-17.
[21]梁開龍,張玉冊.現代化GPS信號的寬巷組合及其求解模糊度研究.測繪通報,2002年第4期:l-3
[22]張成軍,許其鳳,李作虎.對偽距/相位組合量探測與修復周跳演算法的改進[J].測繪學報,2009,38(4):402-407.
[23]劉旭春,伍岳,張正祿.GPS三頻數據在周跳和粗差探測與修復中的應用[J].煤炭學報,2006,31(5):334-339.
[24]王帥,高井祥.利用三頻組合觀測值進行GPS周跳探測與修復[J].測繪科學,2012,37(5):40-42.
;㈡ 應該怎樣學習java順序是什麼
不知道Java 學習順序的話,我提供你一條學習線路圖!
按照視頻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記得勤記筆記,整理程思維導圖,方便後續復習方便。
第一部分:JavaSE:Java語言最基本的一套庫
學習JavaEE或JavaME之前,JavaSE是必學的。
* Java開發環境搭建
* Java基礎語法
* 面向對象
* 數組
* 異常
* 集合
* 線程
* IO流
* 反射機制
* 註解Annotation
* 網路編程
第二部分:資料庫 【MySQL + JDBC】
* 只要學習編程,資料庫是一定要學習的,是一門公共的學科。
* java、C、python、C#等程序員都需要學習資料庫。
* 資料庫產品很多: MySQL、Oracle、SqlServer、DB2......
* 我們動力節點資料庫課程包括:MySQL + Oracle
* Oracle:銀行、政府使用oracle的較多。
* MySQL:互聯網公司、一般企業使用MySQL較多。
* Oracle我們是提供視頻的。課堂上不講。
* 我們課堂上講MySQL。
* Java語言鏈接資料庫:JDBC
第三部分:WEB前端
* 系統結構:B/S【Browser/Server】 C/S【Client/Server】
* WEB是網站的意思。WEB前端是:網站當中的頁面。
* WEB前端程序是運行在瀏覽器當中的。
* HTML5 + CSS3 + JavaScript(JS)
* WEB前端也有很多框架:
- jQuery
- Bootstrap
- Vue
- NodeJS
- AugularJS
- RectJS
- LayUI
- EasyUI
.....
第四部分:JavaWEB
* Servlet
* JSP
* AJAX(是JavaScript的一部分語法,專門做頁面局部刷新)
第五部分:JavaWEB項目
* 做一個B/S結構的項目,將WEB前端和JavaWEB內容做一個整合練習。
* 其實到這里為止,所有的系統都可以做了。但是用的技術很Low。沒有用框架。
㈢ 區塊鏈的故事 - 9 - RSA 演算法
RSA
迪菲與赫爾曼完美地解決了密鑰分發的難題,從此,交換密鑰就很簡單了,愛麗絲與鮑勃完全可以可以在村頭大喇叭里喊話,就能夠交換出一個密鑰。但加密的方式,依然是對稱加密的。
DH 協議交換密鑰雖然方便,但依然有一些不盡人意的麻煩處,愛麗絲還是要與鮑勃對著嚷嚷半天,二人才能生成密鑰。當愛麗絲想要交換密鑰的時候,若是鮑勃正在睡覺,那愛麗絲的情書,還是送不出去。
迪菲與赫爾曼在他們的論文中,為未來的加密方法指出了方向。 通過單向函數,設計出非對稱加密,才是終極解決方案。 所謂非對稱加密,就是一把鑰匙用來合上鎖,另一把鑰匙用來開鎖,兩把鑰匙不同。鎖死的鑰匙,不能開鎖。開鎖的鑰匙,不能合鎖。
麻省理工的三位科學家,他們是羅納德·李維斯特(Ron Rivest)、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和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他們讀了迪菲與赫爾曼的論文,深感興趣,便開始研究。迪菲與赫爾曼未能搞定的演算法,自他們三人之手,誕生了。
2002 年,這三位大師因為 RSA 的發明,獲得了圖靈獎。 但不要以為 RSA 就是他們的全部,這三位是真正的大師,每一位的學術生涯都是碩果累累。讓我們用仰視的目光探索大師們的高度。
李維斯特還發明了 RC2, RC4, RC 5, RC 6 演算法,以及著名的 MD2, MD3, MD4, MD5 演算法。他還寫了一本書,叫 《演算法導論》,程序員們都曾經在這本書上磨損了無數的腦細胞。
薩莫爾發明了 Feige-Fiat-Shamir 認證協議,還發現了微分密碼分析法。
阿德曼則更加傳奇,他開創了 DNA 計算學說,用 DNA 計算機解決了 「旅行推銷員」 問題。 他的學生 Cohen 發明了計算機病毒,所以他算是計算機病毒的爺爺了。他還是愛滋病免疫學大師級專家,在數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愛滋病研究等每一個方面都作出的卓越貢獻。
1976 年,這三位都在麻省理工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工作,他們構成的小組堪稱完美。李維斯特和薩莫爾兩位是計算機學家,他們倆不斷提出新的思路來,而阿德曼是極其高明的數學家,總能給李維斯特和薩莫爾挑出毛病來。
一年過後,1977 年,李維斯特在一次聚會後,躺在沙發上醒酒,他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在半睡半醒、將吐未吐之間,突然一道閃電在腦中劈下,他找到了方法。一整夜時間,他就寫出了論文來。次晨,他把論文交給阿德曼,阿德曼這次再也找不到錯誤來了。
在論文的名字上,這三位還著實君子謙讓了一番。 李維斯特將其命名為 Adleman-Rivest-Shamir,而偉大的阿德曼則要求將自己的名字去掉,因為這是李維斯特的發明。 最終爭議的結果是,阿德曼名字列在第三,於是這個演算法成了 RSA。
RSA 演算法基於一個十分簡單的數論事實:將兩個大素數相乘十分容易,但想要對其乘積進行因式分解卻極其困難,因此可以將乘積公開,用作加密密鑰。
例如,選擇兩個質數,一個是 17159,另一個是 10247,則兩數乘積為 175828273。 乘積 175828273 就是加密公鑰,而 (17159,10247)則是解密的私鑰。
公鑰 175828273 人人都可獲取,但若要破解密文,則需要將 175828273 分解出 17159 和 10247,這是非常困難的。
1977 年 RSA 公布的時候,數學家、科普作家馬丁加德納在 《科學美國人》 雜志上公布了一個公鑰:
114 381 625 757 888 867 669 235 779 976 146 612 010 218 296 721 242 362 562 842 935 706 935 245 733 897 830 597 123 563 958 705 058 989 075 147 599 290 026 879 543 541
馬丁懸賞讀者對這個公鑰進行破解。漫長的 17 年後,1994 年 4 月 26 日,一個 600 人組成的愛好者小組才宣稱找到了私鑰。私鑰是:
p:3 490 529 510 847 650 949 147 849 619 903 898 133 417 764 638 493 387 843 990 820 577
q:32 769 132 993 266 709 549 961 988 190 834 461 413 177 642 967 992 942 539 798 288 533
這個耗時 17 年的破解,針對的只是 129 位的公鑰,今天 RSA 已經使用 2048 位的公鑰,這幾乎要用上全世界計算機的算力,並耗費上幾十億年才能破解。
RSA 的安全性依賴於大數分解,但其破解難度是否等同於大數分解,則一直未能得到理論上的證明,因為未曾證明過破解 RSA 就一定需要作大數分解。
RSA 依然存在弱點,由於進行的都是大數計算,使得 RSA 最快的情況也比普通的對稱加密慢上多倍,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實現。速度一直是 RSA 的缺陷。一般來說只用於少量數據加密。
RSA 還有一個弱點,這個在下文中還會提及。
在密碼學上,美國的學者們忙的不亦樂乎,成果一個接一個。但老牌帝國英國在密碼學上,也並不是全無建樹,畢竟那是圖靈的故鄉,是圖靈帶領密碼學者們在布萊切里公園戰勝德國英格瑪加密機的國度。
英國人也發明了 RSA,只是被埋沒了。
60 年代,英國軍方也在為密碼分發問題感到苦惱。1969 年,密碼學家詹姆斯埃利斯正在為軍方工作,他接到了這個密鑰分發的課題。他想到了一個主意,用單向函數實現非對稱加密,但是他找不到這個函數。政府通訊總部的很多天才們,加入進來,一起尋找單向函數。但三年過去了,這些聰明的腦袋,並沒有什麼收獲,大家都有些沮喪,這樣一個單項函數,是否存在?
往往這個時候,就需要初生牛犢來救場了。科克斯就是一頭勇猛的牛犢,他是位年輕的數學家,非常純粹,立志獻身繆斯女神的那種。 雖然年輕,但他有一個巨大優勢,當時他對此單向函數難題一無所知,壓根兒不知道老師們三年來一無所獲。於是懵懵懂懂的闖進了地雷陣。
面對如此凶險的地雷陣,科克斯近乎一躍而過。只用了半個小時,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然後他下班回家了,並沒有把這個太當回事,領導交代的一個工作而已,無非端茶倒水掃地解數學題,早點幹完,回家路上還能買到新出爐的麵包。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創造了歷史。科克斯是如此純粹的數學家,後來他聽聞同事們送上的贊譽,還對此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在他眼裡,數學應該如哈代所說,是無用的學問,而他用數學解決了具體的問題,這是令人羞愧的。
可惜的是,科克斯的發明太早了,當時的計算機算力太弱,並不能實現非對稱的加解密。所以,軍方沒有應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詹姆斯與科克斯把非對稱加密的理論發展到完善,但是他們不能說出去,軍方要求所有的工作內容都必須保密,他們甚至不能申請專利。
軍方雖然對工作成果的保密要求非常嚴格,但對工作成果本身卻不很在意。後來,英國通訊總部發現了美國人的 RSA 演算法,覺得好棒棒哦。他們壓根就忘記了詹姆斯與科克斯的 RSA。通訊總部贊嘆之餘,扒拉了一下自己的知識庫,才發現自己的員工科克斯早已發明了 RSA 類似的演算法。 官僚機構真是人類的好朋友,總能給人們製造各種笑料,雖然其本意是要製造威權的。
科克斯對此並不介懷,他甚至是這樣說的:「埋沒就埋沒吧,我又不想當網紅,要粉絲幹嘛?那些粉絲能吃?」 原話不是這樣的,但表達的意思基本如此。
迪菲在 1982 年專程去英國見詹姆斯,兩人惺惺相惜,真是英雄相見恨晚。可惜詹姆斯依然不能透漏他們對 RSA 的研究,他只告訴了迪菲:「你們做的比我們要好。」 全球各國的科學家們,可以比出誰更好,但全球各國的官僚們,卻很難比出誰更顢頇,他們不分高下。
區塊鏈的故事 - 1
區塊鏈的故事 - 2
區塊鏈的故事 - 3
區塊鏈的故事- 4
區塊鏈的故事 - 5
區塊鏈的故事 - 6
區塊鏈的故事 - 7
區塊鏈的故事 - 8
㈣ 關於時間依賴的最短路徑演算法
Dijkstra 最短路徑演算法的一種高效率實現*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及地理信息科學的發展,GIS因其強大的功能得到日益廣泛和深入的應用。網路分析作為GIS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電子導航、交通旅遊、城市規劃以及電力、通訊等各種管網、管線的布局設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網路分析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問題是最短路徑問題。最短路徑不僅僅指一般地理意義上的距離最短,還可以引申到其他的度量,如時間、費用、線路容量等。相應地,最短路徑問題就成為最快路徑問題、最低費用問題等。由於最短路徑問題在實際中常用於汽車導航系統以及各種應急系統等(如110報警、119火警以及醫療救護系統),這些系統一般要求計算出到出事地點的最佳路線的時間應該在1 s~3 s內,在行車過程中還需要實時計算出車輛前方的行駛路線,這就決定了最短路徑問題的實現應該是高效率的。其實,無論是距離最短、時間最快還是費用最低,它們的核心演算法都是最短路徑演算法。經典的最短路徑演算法——Dijkstra演算法是目前多數系統解決最短路徑問題採用的理論基礎,只是不同系統對Dijkstra演算法採用了不同的實現方法。
據統計,目前提出的此類最短路徑的演算法大約有17種。F.Benjamin Zhan等人對其中的15種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有3種效果比較好,它們分別是:TQQ(graph growth with two queues)、DKA (the Dijkstra's algorithm implemented with approximate buckets) 以及 DKD (the Dijkstra�s algorithm implemented with double buckets ),這些演算法的具體內容可以參見文獻〔1〕。其中TQQ演算法的基礎是圖增長理論,較適合於計算單源點到其他所有點間的最短距離;後兩種演算法則是基於Dijkstra的演算法,更適合於計算兩點間的最短路徑問題〔1〕。總體來說,這些演算法採用的數據結構及其實現方法由於受到當時計算機硬體發展水平的限制,將空間存儲問題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以犧牲適當的時間效率來換取空間節省。目前,空間存儲問題已不是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已有的演算法重新進行考慮並進行改進,可以用空間換時間來提高最短路徑演算法的效率。
1 經典Dijkstra演算法的主要思想
Dijkstra演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假設每個點都有一對標號 (dj, pj),其中dj是從起源點s到點j的最短路徑的長度 (從頂點到其本身的最短路徑是零路(沒有弧的路),其長度等於零);pj則是從s到j的最短路徑中j點的前一點。求解從起源點s到點j的最短路徑演算法的基本過程如下:
1) 初始化。起源點設置為:① ds=0, ps為空;② 所有其他點: di=∞, pi= ;③ 標記起源點s,記k=s,其他所有點設為未標記的。
2) 檢驗從所有已標記的點k到其直接連接的未標記的點j的距離,並設置:
dj=min〔dj, dk+lkj〕
式中,lkj是從點k到j的直接連接距離。
3) 選取下一個點。從所有未標記的結點中,選取dj 中最小的一個i:
di=min〔dj, 所有未標記的點j〕
點i就被選為最短路徑中的一點,並設為已標記的。
4) 找到點i的前一點。從已標記的點中找到直接連接到點i的點j*,作為前一點,設置:
i=j*
5) 標記點i。如果所有點已標記,則演算法完全推出,否則,記k=i,轉到2) 再繼續。
2 已有的Dijkstra演算法的實現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按標記法實現Dijkstra演算法的過程中,核心步驟就是從未標記的點中選擇一個權值最小的弧段,即上面所述演算法的2)~5)步。這是一個循環比較的過程,如果不採用任何技巧,未標記點將以無序的形式存放在一個鏈表或數組中。那麼要選擇一個權值最小的弧段就必須把所有的點都掃描一遍,在大數據量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個制約計算速度的瓶頸。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將這些要掃描的點按其所在邊的權值進行順序排列,這樣每循環一次即可取到符合條件的點,可大大提高演算法的執行效率。另外,GIS中的數據 (如道路、管網、線路等)要進行最短路徑的計算,就必須首先將其按結點和邊的關系抽象為圖的結構,這在GIS中稱為構建網路的拓撲關系 (由於這里的計算與面無關,所以拓撲關系中只記錄了線與結點的關系而無線與面的關系,是不完備的拓撲關系)。如果用一個矩陣來表示這個網路,不但所需空間巨大,而且效率會很低。下面主要就如何用一個簡潔高效的結構表示網的拓撲關系以及快速搜索技術的實現進行討論。
網路在數學和計算機領域中被抽象為圖,所以其基礎是圖的存儲表示。一般而言,無向圖可以用鄰接矩陣和鄰接多重表來表示,而有向圖則可以用鄰接表和十字鏈表〔4〕 表示,其優缺點的比較見表 1。
表 1 幾種圖的存儲結構的比較
Tab. 1 The Comparsion of Several Graph for Storing Structures
名 稱 實現方法 優 點 缺 點 時間復雜度
鄰接矩陣 二維數組 1. 易判斷兩點間的關系 佔用空間大 O(n2+m*n)
2. 容易求得頂點的度
鄰接表 鏈表 1. 節省空間 1. 不易判斷兩點間的關系 O(n+m)或O(n*m)
2. 易得到頂點的出度 2. 不易得到頂點的入度
十字鏈表 鏈表 1. 空間要求較小 結構較復雜 同鄰接表
2.易求得頂點的出度和入度
鄰接多重表 鏈表 1. 節省空間 結構較復雜 同鄰接表
2. 易判斷兩點間的關系
目前,對於演算法中快速搜索技術的實現,主要有桶結構法、隊列法以及堆棧實現法。TQQ、DKA 以及 DKD 在這方面是比較典型的代表。TQQ雖然是基於圖增長理論的,但是快速搜索技術同樣是其演算法實現的關鍵,它用兩個FIFO的隊列實現了一個雙端隊列結構來支持搜索過程〔1〕。
DKA和DKD是採用如圖 1 所示的桶結構來支持這個運算,其演算法的命名也來源於此。在DKA演算法中,第i個桶內裝有權值落在 〔b*i, (i+1)*b) 范圍內的可供掃描的點,其中b是視網路中邊的權值分布情況而定的一個常數。每一個桶用隊列來維護,這樣每個點有可能被多次掃描,但最多次數不會超過b次。最壞情況下,DKA的時間復雜度將會是O(m*b+n(b+C/b)),其中,C為圖中邊的最大權值。DKD將點按權值的范圍大小分裝在兩個級別的桶內,高級別的桶保存權值較大的點,相應的權值較小的點都放在低級別的桶內,每次掃描都只針對低級別桶中的點。當然隨著點的插入和刪除,兩個桶內的點是需要動態調整的。在DKA演算法中,給每個桶一定的范圍以及DKD中使用雙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需要改進。
圖 1 一個桶結構的示例
Fig. 1 An Example of the Bucket Data Structure
3 本文提出的Dijkstra演算法實現
3.1 網路拓撲關系的建立
上面介紹的各種圖的存儲結構考慮了圖在理論上的各種特徵,如有向、無向、帶權、出度、入度等。而GIS中的網路一般為各種道路、管網、管線等,這些網路在具有圖理論中的基本特徵的同時,更具有自己在實際中的一些特點。首先,在GIS中大多數網路都是有向帶權圖,如道路有單雙向問題,電流、水流都有方向(如果是無向圖也可歸為有向圖的特例),且不同的方向可能有不同的權值。更重要的一點是,根據最短路徑演算法的特性可以知道,頂點的出度是個重要指標,但是其入度在演算法里則不必考慮。綜合以上4種存儲結構的優缺點, 筆者採用了兩個數組來存儲網路圖,一個用來存儲和弧段相關的數據(Net-Arc List),另一個則存儲和頂點相關的數據(Net-Node Index)。Net-Arc List用一個數組維護並且以以弧段起點的點號來順序排列,同一起點的弧段可以任意排序。這個數組類似於鄰接矩陣的壓縮存儲方式,其內容則具有鄰接多重表的特點,即一條邊以兩頂點表示。Net-Node Index則相當於一個記錄了頂點出度的索引表,通過它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此頂點的出度以及與它相連的第一條弧段在弧段數組中的位置。此外,屬性數據作為GIS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必須記錄的。這樣,計算最佳路徑所需的網路信息已經完備了。在頂點已編號的情況下,建立Net-Arc List和Net-Node Index兩個表以及對Net-Arc List的排序,其時間復雜度共為O(2n+lgn),否則為O(m+2n+lgn)。這個結構所需的空間也是必要條件下最小的,記錄了m個頂點以及n條邊的相關信息,與鄰接多重表是相同的。圖 2 是採用這個結構的示意圖。
3.2 快速搜索技術的實現
無論何種演算法,一個基本思想都是將點按權值的大小順序排列,以節省操作時間。前面已經提到過,這兩個演算法都是以時間換空間的演算法,所以在這里有必要討論存儲空間問題 (這部分空間的大小依賴於點的個數及其出度)。根據圖中頂點和邊的個數可以求出頂點的平均出度e=m/n(m為邊數,n為頂點數),這個數值代表了圖的連通程度,一般在GIS的網路圖中,e∈〔2,5〕。這樣,如果當前永久標記的點為t個,那麼,下一步需掃描點的個數就約為t~4t個。如果採用鏈表結構,按實際應用中的網路規模大小,所需的總存儲空間一般不會超過100 K。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採用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相反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是完全可行的。在實現這部分時,筆者採用了一個FIFO隊列,相應的操作主要是插入、排序和刪除,插入和刪除的時間復雜度都是O(1),所以關鍵問題在於選擇一個合適的排序演算法。一般可供選擇的排序演算法有快速排序、堆排序以及歸並排序等,其實現的平均時間都為O(nlgn)。經過比較實驗,筆者選擇了快速排序法。另外,Visual C++提供的run-time庫也提供了現成的快速排序的函數qsort( )可供使用。
圖 2 基於最佳路徑計算的網路拓撲表示
Fig. 2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etwork Topology
Used for Computing the Shortest Path
按照以上思路,筆者用Visual C++實現了吉奧之星(GeoStar)中的最佳路徑模塊。以北京的街道為數據(共6 313個結點,9 214條弧段(雙向)),在主頻為133、硬碟為1 G、內存為32 M的機器上,計算一條貫穿全城、長為155.06 km的線路,約需1 s~2 s。如圖 3所示。
圖 3 GeoStar中最佳路徑實現示意圖
ps:圖片沒有辦法貼上去.
你可以參考《演算法導論》第二版
㈤ 北京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大專/本科)的課程表,准確的時間作息表。
很多課是秋天開的。春天不開。
00130202 高等數學(B)(二) 專業必修 5.0 102.0 6.0 劉培東 01 165 165 1-18 3-4 3-4 理教 213 合上加哲學 已滿
00130202 高等數學(B)(二) 專業必修 5.0 102.0 6.0 趙玉鳳 02 155 153 1-18 3-4 3-4 一教 201 加元培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劉培東 01 50 50 1-18 11-12 二教 311 已滿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劉培東 02 50 34 1-18 11-12 一教 302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趙玉鳳 03 50 43 1-18 11-12 一教 308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趙玉鳳 04 50 43 1-18 11-12 二教 501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劉培東 20 50 46 1-18 11-12 二教 515 選
00130212 高等數學(B)(二)習題課 專業必修 0.0 0.0 0.0 趙玉鳳 21 50 23 1-18 11-12 二教 314 選
00131480 概率統計A 專業必修 3.0 51.0 3.0 羅定生 1 50 46 1-18 7-8 3-4單周 文史 119 選
00132302 數學分析(II) 專業必修 5.0 102.0 6.0 譚小江 00 120 96 1-18 1-2 3-4 電教 104 選
00132312 數學分析(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譚小江 01 60 46 1-18 11-12 二教 416 選
00132312 數學分析(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譚小江 02 60 34 1-18 11-12 二教 206 選
00132323 高等代數 (II ) 專業必修 4.0 85.0 5.0 田青春 00 120 81 1-18 7-8 1-2 一教 201 選
00132332 高等代數(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田青春 01 60 59 1-18 11-12 二教 317 選
00132332 高等代數(II)習題 專業必修 0.0 0.0 0.0 田青春 02 60 12 1-18 11-12 一教 307 選
00132380 概率統計(B) 專業必修 3.0 51.0 3.0 03 120 114 1-18 7-8單周 3-4 二教 405 數學院齊欣上課 選
00431143 電磁學 專業必修 3.0 40.0 3.0 於 民 04 140 139 1-18 1-2 1-2 二教 405 雙周三(1.2)為習題 選
00431143 電磁學 專業必修 3.0 40.0 3.0 侯士敏 05 102 102 1-18 1-2 3-4 三教 107 周一雙周(1.2)為習題 已滿
00431143 電磁學 專業必修 3.0 40.0 3.0 高 旻 06 100 83 1-18 1-2 3-4 三教 201 周一雙周(1.2)為習題 選
00432201 數學物理方法 任選 3.0 45.0 3.0 何 進 00 60 0 1-18 7-8 1-2 二教 307 二教 306 選
04830030 科技交流與寫作 任選 2.0 36.0 2.0 吳文剛 00 50 25 1-18 7-8 二教 519 選
04830030 科技交流與寫作 任選 2.0 36.0 2.0 張 路 1 50 15 1-18 7-8 理教 120 選
04830080 代數結構與組合數學 專業必修 3.0 54.0 3.0 屈婉玲 1 190 179 1-18 3-4 1-2單周 二教 101 全程錄像 選
04830090 數理邏輯 專業必修 3.0 54.0 3.0 王捍貧 1 170 170 1-18 1-2雙周 3-4 二教 101 全程錄像 已滿
04830120 微機原理A 專業必修 3.0 54.0 3.0 王克義 1 170 170 1-18 3-4雙周 3-4 理教 207 已滿
04830130 微機實驗 任選 2.0 72.0 4.0 王道憲 1 200 145 1-18 教學所實驗室 選
04830140 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 專業必修 3.0 54.0 3.0 程 旭 1 140 136 1-18 7-8 7-8單周 二教 309 選
04830150 編譯技術 專業必修 3.0 54.0 3.0 孫家驌 1 170 161 1-18 1-2雙周 3-4 理教 117 二教 109 選
04830190 操作系統實習 專業必修 2.0 72.0 4.0 陳向群 1 140 133 1-18 3-4 二教 309 選
04830230 計算機圖形學 任選 3.0 54.0 3.0 李 勝 1 100 46 1-18 9-10雙周 9-10 三教 101 選
04830240 計算機網路概論 任選 3.0 54.0 3.0 嚴 偉 1 100 60 1-18 1-2雙周 3-4 三教 103 選
04830260 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 任選 3.0 54.0 3.0 劉 田 1 80 37 1-18 1-2 1-2雙周 二教 316 選
04830270 程序設計語言概論 任選 2.0 36.0 2.0 馬秀莉 1 80 26 1-18 1-2 二教 316 選
04830280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任選 2.0 36.0 2.0 1 80 26 1-18 1-2 一教 304 選
04830280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任選 2.0 36.0 2.0 汪小林 2 90 86 1-18 7-8 二教 515 選
04830290 面向對象技術引論 任選 2.0 36.0 2.0 麻志毅 1 100 62 1-18 7-8 二教 407 選
04830320 數字圖像處理 任選 3.0 54.0 3.0 王 衡 1 60 6 1-18 3-4 7-8雙周 三教 208 選
04830330 Linux程序設計 任選 2.0 36.0 2.0 曹東剛 1 90 56 1-18 7-8 一教 307 選
04830340 JAVA程序設計 任選 2.0 36.0 2.0 劉 揚 1 100 114 1-18 9-10 理教 207 已滿
04830630 電子線路(A) 專業必修 3.0 64.0 3.0 陳 江 01 120 114 1-18 3-4 1-2 二教 410 選
04830630 電子線路(A) 專業必修 3.0 64.0 3.0 王大鵬 02 90 82 1-18 7-8 3-4 一教 308 選
04830450 網路實用技術 全校任選 2.0 72.0 4.0 錢麗艷 1 100 48 1-8 9-10 二教 319 選
04830640 電子線路實驗(A) 專業必修 2.0 72.0 4.0 李 斗 01 120 101 1-18 老師統一安排時間 選
04830640 電子線路實驗(A) 專業必修 2.0 72.0 4.0 李 斗 02 80 68 1-18 老師安排時間 選
04830650 數字邏輯電路 專業必修 3.0 64.0 3.0 羅 武 01 100 88 1-18 3-4 3-4 二教 319 與微電子合上 選
04830650 數字邏輯電路 專業必修 3.0 64.0 3.0 段曉輝 02 100 100 1-18 3-4 3-4 三教 101 三教 203 與微電子合上 已滿
04830680 電子系統設計 任選 2.0 72.0 4.0 段曉輝 00 100 71 1-18 老師定時間 選
04830710 通信電路實驗 任選 2.0 48.0 4.0 張雲峰 00 80 50 1-18 老師定時間 選
04830730 微波技術與電路 任選 3.0 54.0 3.0 王子宇 00 60 34 1-18 3-4雙周 3-4 三教 106 選
04830760 數字信號處理(含上機) 任選 3.0 72.0 4.0 尚 勇 00 150 83 1-18 3-4單周 7-8 理教 207 選
04830800 光電子學 任選 3.0 54.0 3.0 戴恩光 00 60 50 1-18 1-2雙周 3-4 三教 204 選
04830850 近代物理 任選 3.0 54.0 3.0 葉安培 01 100 34 1-18 7-8 1-2雙周 三教 101 三教 203 選
04830860 理論力學 任選 3.0 54.0 3.0 張 爽 00 70 11 1-18 7-8雙周 3-4 三教 301 選
04830870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B 任選 3.0 54.0 3.0 王晶雲 00 50 12 1-18 7-8雙周 3-4 理教 124 選
04831740 計算科學簡明思想 全校任選 2.0 36.0 2.0 1 100 3 1-19 9-10 二教 410 選
04830880 納米科技與納米電子學 任選 3.0 54.0 3.0 彭練矛 00 60 34 1-18 7-8 7-8單周 三教 203 選
04830890 量子力學 (I) 任選 3.0 64.0 4.0 郭 弘 00 60 26 1-18 1-2 1-2 三教 206 選
04830930 聲學基礎 任選 3.0 54.0 3.0 李朝暉 00 30 1 1-18 7-8單周 7-8 三教 504 選
04830970 通信電路 任選 3.0 54.0 3.0 朱柏承 00 100 84 1-18 3-4 1-2雙周 三教 103 選
04831010 半導體物理 專業必修 3.0 72.0 4.0 康晉鋒 00 80 80 1-18 3-4 3-4 三教 201 已滿
04831030 數字集成電路原理 專業必修 3.0 64.0 4.0 甘學溫 00 80 74 1-18 3-4 1-2 電教 331 在電教/331全程錄象 選
04831080 微電子器件測試實驗 專業必修 2.0 72.0 4.0 韓德棟 00 80 71 1-18 與杜剛合上 選
04831090 模擬集成電路原理 專業必修 3.0 54.0 3.0 陳中建 00 80 75 1-18 7-8 3-4雙周 三教 207 與魯文高合上 選
04831140 微米納米技術概論 任選 2.0 54.0 3.0 李志宏 00 50 46 1-18 7-8 3-4單周 二教 309 選
04831180 PSoC應用開發基礎實驗 任選 2.0 40.0 8.0 何燕冬 00 40 11 1-18 老師定時間 選
04831200 隨機過程引論 任選 2.0 36.0 2.0 羅定生 1 45 36 1-18 3-4 二教 414 選
04831210 資訊理論 專業必修 2.0 36.0 2.0 許 超 1 45 45 1-18 1-2 理教 112 已
04831230 自動控制理論 任選 2.0 36.0 2.0 崔錦實 1 40 16 1-18 7-8 理教 116 選
04831240 數字信號處理 任選 3.0 54.0 3.0 曲天書 1 40 23 1-18 1-2單周 3-4 二教 408 選
04831360 智能信息系統實驗 任選 3.0 54.0 3.0 謝昆青 1 45 7 1-18 院實驗室 選
04831370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方法 任選 2.0 36.0 2.0 童雲海 1 40 20 1-18 3-4 二教 408 選
04831400 生物信息處理 任選 2.0 36.0 2.0 吳璽宏 1 40 34 1-18 7-8 三教 304 選
04831520 電子線路計算機輔助設計 任選 2.0 60.0 4.0 崔玉芹 00 170 167 1-18 老師統一安排時間 選
04831750 程序設計實習 專業必修 3.0 64.0 4.0 李文新 01 120 115 1-18 3-4 7-8單周 文史 101 與田永鴻合上 選
04831750 程序設計實習 專業必修 3.0 64.0 4.0 余華山 02 125 125 1-18 3-4 7-8單周 二教 309 已滿
04831750 程序設計實習 專業必修 3.0 64.0 4.0 郭 煒 03 130 130 1-18 3-4 7-8單周 二教 407 已滿
04831760 程序設計實習(實驗班) 專業必修 3.0 64.0 4.0 郭 煒 01 50 31 1-18 7-8雙周 5-6 理教 114 選
04831770 微電子與電路基礎 專業必修 2.0 48.0 3.0 劉曉彥 01 200 198 1-18 7-8 7-8單周 二教 205 與陳江合上 選
04831770 微電子與電路基礎 專業必修 2.0 48.0 3.0 黃 如 02 200 200 1-18 9-10 7-8雙周 二教 102 二教 205 與劉璐合上 已滿
04831780 自然語言處理導論 任選 2.0 36.0 2.0 劉 揚 1 80 9 1-18 9-10 一教 304 與其他老師合開 選
04831790 圖像與視覺計算 任選 2.0 36.0 2.0 陳毅松 1 80 4 1-18 9-10 一教 203 選
04831800 數字媒體技術基礎 任選 2.0 36.0 2.0 高 文 1 80 33 1-18 3-4 一教 308 多位老師授課 選
㈥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關於工程測量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測量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 李青岳. 工程測量學[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84
[2] 李青岳, 陳永奇. 工程測量學[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5
[3] 張正祿. 工程測量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正祿等. 工程的變形監測分析與預報[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07
[5] 張正祿等. 地下管線探測和管網信息系統[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2007
[6] 黃聲享,郭英起,易慶林.GPS在測量工程中的應用[M]. 北京:測繪出版社,2007
[7] 張希黔,黃聲享,GPS在建築施工中的應用[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8] 黃聲享,尹 暉,蔣征. 變形監測數據處理[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9] 張正祿主編. 工程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10] 尹暉 編著.時空變形分析與預報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2
[11] 張正祿等. 工程測量學[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
[12] 齊民友等.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3] 張正祿等. 科傻系統使用說明書[M], 2006.
[14]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量平差學科組.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15] 潘正風,楊正堯等. 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16] 李慶海,陶本藻. 概率統計原理和在測量中的應用[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82
[17] 張正祿, 吳棟材等. 精密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2
[18] 吳翼麟, 孔祥元等. 特種精密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3
[19] 陳龍飛, 金其坤. 工程測量[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0
[20] 於來法, 楊志藻. 軍事工程測量學[M]. 北京: 八一出版社, 1994
[21] 覃輝等. 土木工程測量[M].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4
[22] 王兆祥等. 鐵道工程測量[M] . 北京: 鐵道出版社, 1998
[23] 陳永奇, 李裕忠等. 海洋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1
[24] 吳子安, 吳棟材. 水利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0
[25] 錢東輝. 水電工程測量學[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6] 秦昆, 李裕忠等. 橋梁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1
[27] 吳棟才, 謝建綱等. 大型斜拉橋施工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6
[28] 張項鐸, 張正祿. 隧道工程測量[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8
[29] 田應中,張正祿等. 地下管線網探測與信息管理[M]. 北京: 測繪出版社, 1998
[30] 馮文灝. 工業測量[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1]黃杏元,馬勁松,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7.
[3]陳澤民.中國矢量數據交換格式的應用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29(5):451-455.
[4]吳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演算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陳建飛等譯.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7]黃杏元,湯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陳先偉,郭仁忠,閆浩文.土地利用資料庫綜合中圖斑拓撲關系的創建和一致性維護[J].武漢大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關於GIS中緩沖區的建立問題[J].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J].1997,22(4):358-364.
[10]張國輝,胡聞達,李慧智.基於GDI+的緩沖區建立及邊界描述方法[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0,27(3):292-232.
[11]馮花平,連文娟,盧新明.求緩沖區演算法[J].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4(3):57-59.
[12]張欣,陳國雄,鍾耳順.優化柵格細化演算法的線狀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學,2007,9(3):25-27.
[13]潘瑜春,鍾耳順,劉巧芹.土地資源資料庫中線狀地物面積扣除技術研究[J].資源科學,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張豐,劉仁義.一種維護線狀地物基本單元屬性邏輯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36(7):853-856.
[15]尹為華,劉盛慶.ARCGIS在地類面積統計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29.
[16]劉洪江,曹玉香.基於ArcGIS實現地類圖斑凈面積的計算[J].城市勘測,2012(10)114-116.
[17]邊馥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18]任娜,張道軍.基於空間推理及語義的圖斑扣除線狀地物面積關鍵演算法及其在土地調查建庫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39(35):22013-22016.
[19]計長飛.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矢量化方法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4):159-163.
[20]馬欣,吳紹洪,康相武.線狀地物的區域影響模型及其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07,26(1):87-94.
[1]吳戰廣,張獻州,張瑞,楊龍傑。基於物聯網三層架構的地下工程測量機器人遠程變形監測系統[J].測繪工程,2017,02:42-47+51.
[2]付海軍。淺談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6:5-6.
[3]趙紅強,成曉倩,韓瑞梅。多基線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12:33-36.
[4]張冠海。工程測量中測繪新技術的應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7,01:84.
[5]何屹雄,花向紅,許承權,姚周祥,黎洋。全站儀建築物立面圖測量方法研究及工程實踐[J].測繪地理信息,2017,01:10-13.
[6]馮志成。工程測量中應用GPS控制測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1:111-113.
[7]練偉東。提高水利工程測量水平的措施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285.
[8]叢林,孫梅君。城市規劃管理中工程測量的作用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42.
[9]黃維。建築工程測量模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196.
[10]程永剛。淺談建築工程測量對於工程質量的作用和意義[J].江西建材,2017,02:228.
[11]繆健軍。建築工程測量中數字測量技術應用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68-69.
[12]尤瀟華。大夥房輸水工程TBM2標隧洞測量貫通控制技術研究[J].東北水利水電,2017,01:8-10+71.
[13]張健,魏峰,詹勇。現代工程測量新技術在水利工程的應用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3:219-220.
[14]岳太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測量施工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1:251.
[15]高爽。淺析攝影測量與遙感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3:98.
[16]胡楊。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7,03:157-158.
[17]史雨露,李宗義。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01:340.
[18]崔繼忠。數字化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4:282.
[19]盧秋羽,殷潤浩,張俊毅。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7,01:282.
[20]楊紫薇。數字測量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2:95-96.
[21]趙海龍。工程測量技術現狀與發展[J].門窗,2017,01:235.
[22]吳湧泉,石頻。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門窗,2017,01:240.
[23]胡斐。施工測量在建築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築,2017,03:205-206.
[24]張建媛。淺論建築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03:216.
[25]湯棹穎。路橋工程測量中GPS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福建建材,2017,01:27-28.
[26]王獻奇,張翠萍。激光跟蹤測量在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工程的應用[J].水電與新能源,2017,02:22-25.
[27]徐輝,袁子喨。發電工程測量中UTM投影變形的處理與實踐[J].工程勘察,2017,03:53-58.
[28]羅毅。GPS測量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2:48+50.
[29]王芳,戴建安,晏承志,孟偉。工程測繪中GPS測量技術的應用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29-130.
[30]王學強。工程測量中GPS控制測量高程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08-209.
[31]羅瓊。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電力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6,23:179-180.
[32]楊天。精密工程測量中全站儀三角高程精度分析[J].四川建材,2017,02:187+191.
[33]陸立飛。淺論GPS(RTK)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其優點[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83+85.
[34]李宇。工程測量中GPS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69+71.
[35]熊金鶴。現代技術在工程測量中應用的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1:57+59.
[36]史曉峰。影響工程測量中的精度因素及控制分析[J].地下水,2017,01:117+172.
[37]龐秀淼,李勝利。免棱鏡全站儀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16-117.
[38]陳晨。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01:126-127.
[39]唐信東。新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4.
[40]張樹升。建築工程中測量技術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5:217+221.
工程測量參考文獻二:
[41]楊雪芬。淺析工程測量技術及應用[J].低碳世界,2017,03:97-98.
[42]張城泉。探討RTK技術在市政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2:7-8.
[43]朱慶偉,王家偉,王濤。工程測量中高精度對中桿設計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7,02:280-284.
[44]王文賢。工程測量與現場施工管理的關系[J].交通世界,2017,08:126-127.
[45]劉勇。GPS測量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7,02:92-93.
[46]張欣,王章朋,羅斌,丁劍。基於參考線方法的大型建築工程放樣測量[J].施工技術,2017,06:136-138.
[47]李宗義,史雨露。工程測量在信息化測繪戰略跨越中的拓展[J].四川水泥,2017,02:278.
[48]潘雨竹。公路工程中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06:225+228.
[49]章錦傑。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建築工程測量」綜合實訓課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02:63-65.
[50]姚海軍。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77+105.
[51]張莞玲。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78+102.
[52]田峰,蘇宗躍。基於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趨勢淺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08:88-89.
[53]許東昕。電力線路設計工程中的測量設備結合衛星地圖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121+126.
[54]胡興強。淺論GPSRTK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03:272.
[55]李曉偉。軌道精密工程測量技術在地鐵軌道運營維護中的應用研究[J].鐵道勘察,2017,02:1-6.
[56]王素權。RTK技術在水利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7,01:276-277.
[57]黃勇。對於工程測繪測量技術應用的分析與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98-199.
[58]郭偉。GPS實時動態(RTK)測量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7:54-55+58.
[59]張元。建築工程測量模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6-17.
[60]婁義康。建築工程施工測量的精度要求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3:13-14.
[61]何民華。淺談建築工程測量在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7,09:29.
[62]付鵬程。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資訊,2017,06:161+163.
[63]王秀春。建築工程測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西建材,2017,10:215+219.
[64]屈秀傑。工程測量與三維測繪技術的發展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05+207.
[65]黃勇。工程測量的重要性與測量技術及其發展方向[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0-231.
[66]王恩強。地質工程測量中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8+240.
[67]孫立業。論工程測量在施工質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03-204.
[68]李石貴。淺談高速鐵路精密工程測量技術的特點[J].價值工程,2017,15:126-127.
[69]李貝,陳羽,孫平,李冰,劉萬鋒。滾動摩擦系數工程測量方法與驗證[J].工程機械,2017,04:29-32+7-8.
[70]許康艷。淺談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11:215+218.
[71]寧林春,方榮華,黃辰虎,王玉春。海港工程浚後測量的實施[J].海洋測繪,2017,02:39-41+50.
[72]王朕。論建築工程測量中的數字測量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1:71-72.
[73]何小文。建築工程測量施工的放樣方法及具體運用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7:170-171.
[74]王恩強。地質工程測量中新型測繪技術的應用探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7,04:238+240.
[75]郭剛,賈衛國,張社安,李靜,張靜波。配電網工程電纜長度測量儀的研製與應用[J].河北電力技術,2017,02:19-21.
[76]何小文。建築工程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8:155-156.
[77]廖全軍。淺析數字化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8:165-166.
[78]趙敏。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及完善策略[J].工程技術研究,2017,05:70-71.
[79]馮宇華。工程測量與三維測繪技術發展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03:149-150.
[80]霍棟良。影響工程測量精度的因素及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243.
;㈦ 計算機導論的圖書信息5
書名:計算機導論
套系名稱: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系列規劃教材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書號:978-7-113-11194-6
開本:16開
頁碼:267頁
作者:陳明
出版時間:2010-07-01
定價:28 元 第1章 緒論 1
1.1 計算機的產生 2
1.1.1 圖靈機模型 2
1.1.2 第一台計算機 2
1.1.3 馮?諾依曼機模式 3
1.2 計算機的發展 3
1.2.1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3
1.2.2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4
1.3 計算機的主要指標 4
1.4 計算機的特點和分類 5
1.4.1 計算機的特點 5
1.4.2 計算機的分類 6
1.5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8
1.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9
1.6.1 當前計算機學科特點 9
1.6.2 學科體系 9
1.6.3 方法論 11
小結 13
習題 13
第2章 計算機工作原理 14
2.1 計算機中的數據的表示 15
2.1.1 數制與轉換 15
2.1.2 數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7
2.1.3 非數值數據的表示 19
2.1.4 運算規則 19
2.2 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19
2.2.1 運算器 20
2.2.2 存儲器 22
2.2.3 中央處理器 24
2.2.4 外部設備 27
2.3 計算機的基本工作過程 30
2.3.1 指令格式 31
2.3.2 定址方式 32
2.3.3 指令執行過程 32
小結 33
習題 34
第3章 程序語言與程序設計 35
3.1 程序設計語言 36
3.1.1 機器語言 36
3.1.2 匯編語言 37
3.1.3 高級語言 37
3.2 高級程序語言的基本構成 40
3.2.1 變數、運算符和表達式 40
3.2.2 數據類型 41
3.2.3 賦值語句 43
3.2.4 輸入/輸出 43
3.2.5 控制結構 44
3.2.6 過程(函數) 47
3.2.7 注釋語句 50
3.3 常用高級語言 50
3.3.1 C語言 50
3.3.2 C++語言 51
3.3.3 Java語言 52
3.4 高級語言處理程序 53
3.4.1 解釋方式 54
3.4.2 編譯方式 54
3.5 程序設計范型 54
3.5.1 過程式 55
3.5.2 對象式 55
3.5.3 邏輯式 56
3.5.4 函數式 56
3.6 程序設計的步驟 56
小結 58
習題 58
第4章 操作系統 59
4.1 操作系統概述 60
4.1.1 操作系統的目標 60
4.1.2 操作系統發展的動力 61
4.2 操作系統功能 61
4.2.1 提供用戶界面 62
4.2.2 管理系統資源 64
4.2.3 程序執行環境和系統調用 64
4.3 操作系統類型 64
4.3.1 批處理系統 64
4.3.2 分時系統 68
4.3.3 實時系統 69
4.3.4 嵌入系統 70
4.3.5 多處理器系統 71
4.3.6 分布式系統 71
4.3.7 集群式系統 72
4.3.8 手持式系統 73
4.4 進程 73
4.4.1 進程概念 73
4.4.2 進程狀態 73
4.5 常用操作系統 75
4.5.1 MS-DOS操作系統及Windows系列 75
4.5.2 UNIX操作系統 77
4.5.3 Linux及其他操作系統 79
小結 82
習題 82
第5章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 84
5.1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概述 85
5.1.1 演算法的定義與特性 85
5.1.2 演算法的描述和分析 85
5.1.3 數據結構的概念 87
5.2 線性表 89
5.2.1 線性表的概念 89
5.2.2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 89
5.2.3 線性表的鏈式存儲 91
5.3 棧和隊列 95
5.3.1 棧 95
5.3.2 隊列 96
5.4 樹形結構 98
5.4.1 樹 99
5.4.2 二叉樹 100
5.5 查找和排序 104
5.5.1 查找的基本概念 105
5.5.2 線性表的查找 105
5.5.3 排序基本概念 107
5.5.4 內部排序 108
小結 109
習題 109
第6章 計算機網路 110
6.1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1
6.1.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111
6.1.2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13
6.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13
6.1.4 網路拓撲結構 116
6.2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117
6.2.1 OSI參考模型 117
6.2.2 TCP/IP參考模型 124
6.3 計算機網路互連硬體 126
6.3.1 常用的網路設備 126
6.3.2 網路傳輸介質 129
6.3.3 組建網路 130
6.4 計算機網路協議 130
6.4.1 網路的標准 130
6.4.2 網路協議 131
6.5 Internet及其應用 131
6.5.1 Internet概述 132
6.5.2 Internet地址 132
6.5.3 Internet服務 133
小結 134
習題 134
第7章 資料庫系統 136
7.1 資料庫系統簡介 137
7.1.1 資料庫概念 137
7.1.2 資料庫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138
7.1.3 資料庫系統的體系架構 139
7.1.4 資料庫管理系統 141
7.2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143
7.2.1 SQL概述 143
7.2.2 數據定義 144
7.2.3 數據查詢 147
7.2.4 數據更新 151
7.2.5 視圖 153
7.3 常用資料庫系統 155
小結 158
習題 158
第8章 多媒體技術 159
8.1 多媒體 160
8.1.1 多媒體概述 160
8.1.2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方向 161
8.1.3 多媒體系統的分類 161
8.1.4 多媒體系統的結構 161
8.2 多媒體信息的表示 162
8.2.1 多媒體數據的特點 162
8.2.2 文字 163
8.2.3 音頻 165
8.2.4 視覺媒體 170
8.2.5 動畫 175
8.3 超文本與超媒體 176
8.4 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 179
8.4.1 數據壓縮技術原理 179
8.4.2 音頻信號的壓縮編碼 183
8.4.3 視頻信號的壓縮編碼 185
8.5 多媒體創作工具 188
8.5.1 Photoshop簡介 188
8.5.2 3ds Max簡介 190
8.5.3 Authorware簡介 192
8.6 多媒體應用 196
小結 197
習題 198
第9章 軟體工程 199
9.1 軟體工程概述 200
9.1.1 軟體工程產生的基礎 200
9.1.2 軟體的生存周期 201
9.1.3 軟體開發模型 202
9.2 需求分析和規格說明 205
9.2.1 需求分析 205
9.2.2 需求規格說明 208
9.2.3 需求分析示例 211
9.3 軟體設計 213
9.3.1 概要設計任務 213
9.3.2 概要設計步驟 213
9.3.3 軟體設計原則 215
9.3.4 詳細設計的任務 216
9.3.5 詳細設計的原則 217
9.3.6 詳細設計的方法 217
9.4 軟體測試與維護 218
9.4.1 軟體測試 219
9.4.2 軟體維護 220
9.4.3 軟體質量評價 223
小結 226
習題 226
第10章 信息安全 227
10.1 概述 228
10.1.1 威脅與攻擊信息的種類 228
10.1.2 信息安全的措施 229
10.2 信息不安全因素 231
10.2.1 物理因素 231
10.2.2 網路因素 231
10.2.3 系統因素 232
10.2.4 管理因素 232
10.3 信息攻擊 232
10.4 安全需求分析 234
10.4.1 防護安全 234
10.4.2 運行安全 235
10.4.3 安全管理 236
10.5 安全理論與技術分析 236
10.5.1 密碼理論與數據加密技術 236
10.5.2 認證識別理論與技術 237
10.5.3 授權與訪問控制理論與技術 237
10.5.4 審計追蹤技術 238
10.5.5 病毒防範技術 239
10.5.6 入侵監測技術 239
10.6 網路安全 240
10.6.1 網路安全概述 240
10.6.2 計算機病毒與反病毒 245
小結 247
習題 247
第11章 信息系統 248
11.1 數據與信息 249
11.1.1 數據 249
11.1.2 信息 249
11.1.3 信息特性 250
11.2 信息管理 250
11.2.1 信息管理的功能 251
11.2.2 信息管理的對象 251
11.2.3 信息管理的目的 252
11.3 信息系統 252
11.3.1 信息系統的組成 252
11.3.2 信息系統的特性 253
11.4 信息系統的應用 254
11.4.1 電子數據的處理 254
11.4.2 決策支持系統 254
11.4.3 主管信息系統 255
11.4.4 專家系統 255
11.4.5 企業資源規劃 256
11.4.6 供應鏈管理 257
11.4.7 客戶關系管理 257
11.4.8 知識管理 258
11.4.9 電子商務 259
11.4.10 商業智能 260
11.5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260
11.5.1 系統開發模型 260
11.5.2 系統分析員的任務 260
11.5.3 系統分析員應具備的條件 261
小結 261
習題 261
第12章 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 262
12.1 職業道德 263
12.1.1 道德規范 263
12.1.2 計算機用戶道德 263
12.1.3 企業道德 264
12.1.4 隱私與公民自由 264
12.2 信息產業的法律法規 265
小結 266
習題 266
參考文獻 268
㈧ 在美國讀大學可以主修多少科副修多少科
美國的大學前一、兩年一般不分專業,所有的大學生在這兩年內要學習文理基礎課,然後再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但為了避免本科生過早專業化和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絕大多數學校採取主輔修制或雙專業、雙學位制度(主修兩個專業,如果是性質相近的兩個專業,就稱為雙專業制度;如果不相近。來自不同院系,則稱為雙學位制度)以及相類似的方法。美國一些著名大學關於輔修制度的規定雖各有不同,但不難發現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 許多大學都給學生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輔修專業,大多數主修專業都提供相應的輔修專業。康奈爾大學的工程學院在12個領域為學生提供輔修專業。賓夕法尼亞大學文理學院為學生提供了50個主修科目和61個輔修科目,其中有12個是跨學院輔修科目(兩個學院聯合為學生開設輔修專業),它們分別是:保險數學、美國公共政策研究、行為生態學和健康服務管理、認知科學、美術、猶太人研究和教育、法律學及歷史、營養學、組織學和環境管理、攝影、城市教育、城市不動產和發展。哥倫比亞大學福基金(FuFoundation)工程和應用科學研究生院共給本科生提供了13門輔修課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除了主修自己專業的課程外,還可以通過完成下列一個或更多的課程的要求來獲得一個證書:猶太人研究、語言和文化、拉丁美洲研究、語言學、材料學和工程學、中世紀研究、音樂欣賞、遠東研究、蘇聯問題研究、中學師資培養、戲劇與舞蹈、視覺藝術、婦女問題研究、國際關系研究。加州洛杉磯分校(UCLA)的學生可以從不同學院(藝術和建築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文理學院,戲劇、電影和電視學院,教育和信息科學學院,護理學院)提供的46個輔修專業中選擇一個專業來學習。 在美國,有些學校的院系要求學生必須輔修一門專業,如卡內基—梅隆學院的計算機科學系要求該系所有本科生要輔修非本專業領域(但屬於同一個系)的一門專業,並把它作為獲得本科學位的要求之一。有些學校則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盡管不要求學生輔修一門專業,但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與自己的選修課程相聯系的輔修專業,以利於發展自己的第二興趣、培養能力、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從而完善自己的主修專業的學習」。 美國高校為學生開設輔修專業的目標在於「鼓勵學生保持在專業以外的課程學習的連貫性,並擴展和補充學生對主修專業的學習」,發展學生的第二興趣。如康奈爾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為主修工程學的本科生提供計算機科學輔修專業,在概括這一輔修專業的教育目標時,該系指出:「這門輔修專業適合於那些認為計算機科學將在他們的學術和職業生涯中起著顯著作用的學生」。伯克利的教育研究生院為在伯克利大學注冊的學生開設教育輔修。該輔修能「為學生提供系統地研究一個在社會上佔有獨特地位且實際深刻影響每一個人的制度的機會,能使學生批判性地理解教育對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關系」。 美國很多高校對輔修制度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把輔修專業的審定和批准作為學校本科生委員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大學在開設輔修專業時都強調:輔修專業不應被當成負擔,相反,在導師的幫助下,它應當被當作學生畢業所要求的一部分。因此,為保證主修專業和輔修專業學習的質量,大學對輔修學生的修業年限都作出特殊的規定。如康奈爾大學規定:有輔修專業的學生如果在8個學期之內不能完成課程要求,可以延長一段時間,但學習時間必須連續,不可以分開注冊。 什麼樣的學生可以選擇輔修專業、可以選擇什麼類型的輔修專業,各大學有不同的規定.但很多學院或系提供的輔修專業對學生的主修專業都有嚴格的限制。一般而言,這些大學都要求輔修專業在專業性質和行政隸屬關繫上應與主修專業不同。學生不能選擇本系提供的輔修專業,但其它學院或系提供的輔修專業對他是完全開放的。如卡內基-梅隆學院的設計系指出:如果你對該系的任何一門輔修專業感興趣,你應當牢記,設計系的學生不能輔修本系的專業;藝術學院為該大學的其他學院的學生提供建築學、建築史、建築表現和視覺、建築技術、藝術學、房屋學、通訊設計、戲劇、藝術史、工業設計、爵士舞表演、音樂以及照片、電影和數字圖象等13門輔修專業。當然,藝術學院的學生也可以選擇該大學其他學院提供的輔修專業,以充分利用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提供的各種機會。 此外,有一些輔修專業只對某類學生開放,這類專業對學生的主修專業和學習輔修專業的條件有某種程度的限制。如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規定:工程學的本科生有資格輔修計算機科學。伯克利大學文理學院為伯克利大學除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CS)、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EECS)專業外的所有本科生提供計算機科學輔修專業。伯克利的環境設計學院為在該大學注冊的所有學生提供7門輔修專業,其中有5門輔修專業對所有專業的學生開放。但建築學輔修只對風景建築學和土木工程專業開放,風景建築學輔修只對建築學專業開放。 還有一種類型是學生可以把本系(在有兩個或以上主修專業組成的學系裡)的另外一個專業作為輔修專業,但這種情況在許多大學里並不常見.而且要得到嚴格的審核和批准。如卡內基_梅隆學院的藝術學院的學生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選擇本學院內非自己主修專業的專業作為自己的輔修專業。哥倫比亞大學福基金工程和應用科學研究生院指出:只要系裡同意,選擇本系的另一個專業作為輔修專業是允許的。但系內輔修應在指導教師的引導和監督下得到批准。 美國大學給學生充分的選擇由由,但大學追求高學術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特性決定了這種選擇自由是在種種條件限制下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在保證學生接受到更合理的大學教育基礎上的自由。 對學生輔修專業的畢業要求 (一)課程和學分 美國大學輔修一門專業一般要修習5—8門課程,至少18或20個學分,具體因大學、專業而定。這些課程一般有低級和高級之分,美國大學多用數字來表示課程的類別、高低和難度。康奈爾大學的電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輔修專業要求學生至少選修6門課程(最少18個學分),具體課程如下:(1)必修課2門(200-水平的課程——電路導論和整合電路實驗導論、數字系統概論和數字系統設計實驗):(2)選修課2門(從3門指定的300-水平的課程中選修2門——信號和系統、電磁領域和微波、電路設計);(3)另外一門300-水平以上的ELEE課程(最少3學分、);(4)另外一門400-水平以上的ELEE課程(最少3學分)。 卡內基-梅隆學院計算機科學輔修專業要求學生修讀5門課程,除了2門指定課程(200-水平——基礎數據結構和演算法、程序設計原理),還要求學生從7門軟體設計課程中(6門400-水平——編譯設計、運行系統設計和操作、軟體工程、資料庫應用軟體、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制圖;1門(300-水平——自動設計程序實驗室)選擇1門,還要選擇2門300-水平或更高的計算機科學類選修課。 美國有些大學的輔修專業對學生還有先修課程的要求。如卡內基-梅隆學院建築學輔修和戲劇輔修都要求學生在被輔修專業考慮錄取之前,必須成功地通過一門必修課程(分別為世界史概論和戲劇課程);計算機科學輔修專業需要學生有三門先修課程(100-水平):面向對象程序設計I、面向對象程序設計lI、數學概念。哥倫比亞大學福基金工程和應用科學研究生院對輔修該院提供的應用數學輔修專業的學生的忠告是:將要入學的學生必須參考應用數學專業第一、二年的要求以確保能夠滿足輔修應用數學專業的先決條件。 (二)學習成績 以伯克利大學的人類學專業為例,說明作為主輔修專業的課程和學分要求對比。人類學作為主修專業的要求是: 低級課程3門(前提):人類學l(體質人類學導論)、人類學2(考古學導論)、人類學3(社會和文化人類學導論)/人類學3AC[社會/文化人類學導論(美國文化)1; 高級課程9門:人類學114(人類學思想史)、從體質人類學中(100-112)選擇一門課稃、從考古學中(121—136、174AC)選擇一門課程、從社會/文化人類學(115一119,137—193)選擇一門課程、5門其它人類學選修課程。以上的9 門高級課程至少要包括一門「地域」(area)課程(121-124,170一 188) [如123D一東亞考古學]和一門「方法」課程(103,121C,131,132,133,134,135,138B,141,169B,193)[如135一考古學方法和實驗技術]。所有的課程都必須有書面成績。所有課程的 GPA為3.3,專業課程的GPA為3.5的學生有資格申請榮譽計劃((honor program)。 人類學作為輔修專業的要求是:低級課程:從人類學1,2或3/3AC中選擇兩門課程:高級課程:任何五門人類學課程。所有課程都必須有書面成績,平均成績為C。 提供輔修專業的學院或系決定學生的錄取和發放證書工作。學生修完輔修專業並達到規定的學分和成績要求後,提供輔修專業的學院或系要通知注冊中心,並在學生的學籍檔案中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