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碼單反相機的問題:什麼是測光怎麼測從哪看需要曝光的秒數
你的機器是什麼機器?
相機自動測光是如何實現的呢?其實原理非常簡單,相機自動架設所測光區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過這個比例進行測光隨後確定光圈和快門的數值,光圈和快門是有相關聯系的,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光圈值越大,則快門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門值則越大。18%這個數值來源是根據自然景物中中間調(灰色調)的反光表現而定,如果取景畫面中白色調居多,那麼反射光線將超過18%,如果是全白場景,可以反射大約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場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幾。標准灰卡是一張8×10英寸的卡片,將這張灰卡放在被攝主體同一測光源,所得到的測光區域整體反光率就是標準的8%,隨後只需要按照相機給出的光圈快門值去拍攝,拍攝出來的照片就會是曝光准確的。如果整個測光區域的整體反射率大約18%,就像我們上面說的背景以白色調為主,這時如果之按照相機自動測光測定的光圈快門值來拍攝的話,拍攝得到的照片將會是一張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來會顯得發灰,如果是一張白紙的話拍攝出來的就會變成一張黑紙了。所以,拍攝反光率大於18%的場景,需要增加相機的EV曝光補償值,具體補償的EV值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再分析了,此時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拍攝反光率低於18%的場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會過曝,黑色的背景也會變成灰色。所以,拍攝反光率低於18%的場景,需要減少EV曝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白加黑減」的原理。
如果相機支持手動設置曝光補償,則可以通過這個方法解決,如果相機不支持這個功能,那麼可以設置在相機的手動檔,記錄下相機用自動檔第一次測光得到的光圈快門數值,隨後切換到M檔,通過適當增減快門速度來實現曝光補償的目的。
什麼是TTL測光?
在許多相機的規格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常見的名詞「TTL測光」,這個「TTL測光」究竟是什麼含義呢?「TTL測光」的英文全文是Through The Lens,意思是通過鏡頭,用在測光這里就是表示這是一種通過相機鏡頭測量光線的方法,簡稱為「TTL測光」。
「TTL測光」技術起源於1964年,當時人們外出拍攝時都需要攜帶一塊測光表,先測光之後再設定相機的光圈值以及快門值,隨後進行拍攝,整個過程比較煩瑣。而「TTL測光」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拍攝時,攝影師半按快門,相機啟動TTL測光功能,入射光線通過相機的鏡頭以及反光板折射,進入機身內置的測光感應器,這塊測光感應器和CCD或者COMS的工作原理類似,將光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再傳遞給相機的處理器運算,得到一個合適的光圈值和快門值。用戶完全按下快門,相機按照處理器給出的光圈值和快門值自動拍攝。「TTL測光」最大的優勢就是,「TTL測光」得到的通光量就是標准底片的曝光參數,如果相機前面加裝了濾鏡,「TTL測光」得出的測光數值和不加濾鏡時是不同的,用戶此時不需要根據相機加裝的濾鏡重新調節曝光補償,只需要直接按下快門拍照即可。
大多數的數碼相機或傳統傻瓜相機,大多數都具備這幾種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中央局部測光、點測光以及評價測光。這幾種測光方式基本可以應付目前所有的拍攝,但是在影樓以及一些專業場合或者廣告拍攝,攝影師依舊依賴測光表的數值來進行拍攝。
相機測光模式
大多數的數碼相機或傳統傻瓜相機,大多數都具備這幾種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中央局部測光、點測光以及評價測光。這幾種測光方式基本可以應付目前所有的拍攝,但是在影樓以及一些專業場合或者廣告拍攝,攝影師依舊依賴測光表的數值來進行拍攝。
一、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或簡稱:中央平均測光)
中央平均測光是採用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幾乎所有的相機生產廠商都將中央平均測光作為相機默認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主要是考慮到一般攝影者習慣將拍攝主體也就是需要准確曝光的東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間,所以這部分拍攝內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負責測光的感官元件會將相機的整體測光值有機的分開,中央部分的測光數據占據絕大部分比例,而畫面中央以外的測光數據作為小部分比例起到測光的輔助作用。經過相機的處理器對這兩格數值加權平均之後的比例,得到拍攝的相機測光數據。例如尼康的相機採用的就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尼康相機的中央部分測光占據整個測光比例的75%(這個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漸延伸至邊緣的測光數據占據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數拍攝情況下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非常實用、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測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攝的主體不在畫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中央重點測光就不適用了。
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傳統測光方式,大多數相機的測光演算法是重視畫面中央約2/3的位置,對周圍也予於某些程度的考慮。對於習慣使用中央重點測光的攝影者,用這種方式測光比使用多區評價測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適用拍攝用途:個人旅遊照片,特殊風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測光(或稱:局部測光)
中央部分測光和中央平均測光是兩種不同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是以中央區域為主其他區域為輔助的測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測光則是只對畫面中央的一塊區域進行測光,測光范圍大約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進行測光。中央部分測光模式是適合一些光線比較復雜的場景,此時需要得到更准確的曝光,採用中央部分測光可以得到拍攝主體准確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測光可針對一些特殊的惡劣的拍攝環境應用,能更加確保相機處理器計算出畫面中央主要表現對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場景中這種模式最為合適,不過由於分割測光(矩陣測光)模式的興起,這種模式現在已經逐漸較少在相機中出現了。而佳能是堅持採用中央部分測光(局部測光)的廠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膠片相機以及EOS 20D數碼單反相機中都設計了9%區域范圍的局部測光,這可以讓沒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在拍攝一些光線復雜條件下的畫面時減小光線對主體的影響。
局部測光方式是對畫面的某一局部進行測光。當被攝主體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攝主體所佔畫面的比例不大時,運用這種測光方式最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局部測光比第一二種測光方式准確,又不象點測光方式那樣由於測光點太狹小需要一定測光經驗才不容易失誤。
適用拍攝用途:特定條件下需要准確的測光,測光范圍比點測光更大時。
三、點測光(SPOT)
中央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雖然可以充分的表現整個畫面的光線反應,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需要精準的小范圍物體曝光准確時,中央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就不那麼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測光(局部測光)有時范圍也有些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之處,一些廠商研發出此種點(SPOT)測光模式來避免光線復雜條件下或逆光狀態下環境光源對主體測光的影響;點測光的范圍是以觀景窗中央的一極小范圍區域作為曝光基準點,大多數點測相機的測光區域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機根據這個較窄區域測得的光線,作為曝光依據。這是一種相當准確的測光方式,但對於新手來說,卻不那麼好掌握,怎樣去區別一個測光點,變成了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錯誤的測光點所拍出來的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造成嚴重的曝光誤差。由於點測光的技巧,還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數字相機微距拍攝時大放光彩上,這樣可以讓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確。因此喜愛微距拍攝者必須盡力學好這種測光方式,初步可以選則畫面中的中間小區域來作為測光基準點。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也是一個好武器,可以准確的對人物局部(例如臉部、甚至是眼睛)進行准確的曝光。
點測光只對很小的區域准確測光,區域外景物的明暗對測光無影響,所以測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對遠處特定的小區域測光。掌握這種測光方式一是要求攝影者對所使用相機的點測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選定反射率為18%左右的測光點,或能對高於或低於18%反射率的測光點憑經驗作出曝光補償。點測方式主要供專業攝影師或對攝影技術很了解的人使用。點測方式使用不當會添亂。
適用拍攝用途:舞台攝影,個人藝術照,新聞特寫照片等。
四、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
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是一種比較新的測光技術,出現時間不超過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開發這種獨特的分割測光方式。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與中央重點測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域,每個區域獨立測光後在整體整合加權計算出一個整體的曝光值。最開始推出的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一般分割數比較少,例如尼康是將測光區域分割為八個部分,各自獨立測光後通過相機的中央處理器以及內建數據飩�蟹治鯰胝�希�庵植夤夥絞皆諛持忠庖逕俠此盪俳�巳�遠�嗷�姆⒄埂D殼靶魯齙哪崢迪嗷�蠖嗖捎昧?56區域測光功能,佳能、美能達、賓德等品牌的相機也都有類似的測光模式設計,區別僅在於測光區域分布或者分析演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頂級機器上設計的21區域TTL測光准確並且快速,這不僅僅依賴於相機本身的硬體性能,還和相機的處理能力以及數據分析演算法關系緊密。
多區評價測光是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測光方式,是模擬人腦對拍攝時經常遇到的均勻或不均勻光照情況的一種判斷,即使對測光不熟悉的人,用這種方式一般也能夠得到曝光比較准確的片子。這種模式更加適合於大場景的照片,例如風景、團體合影等等,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目前已經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
適用拍攝用途:團體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風景照片等。
上面介紹了測光的原理以及幾種常見的測光方式,希望能給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帶來幫助,不過實際拍攝中受到物體色彩、各種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會影響到相機的測光精度。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曝光補償?正補償還是負補償,這些都需要您根據實際情況以及經驗來判斷。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既然是單反,你有幾種模式:速度優先,和光圈優先
速度優先的話,就是考慮曝光速度,看色溫情況。
光圈優先的話就是考慮光圈,速度隨光圈的設定而變化。
還有就是純手動模式,自己定義光圈和速度。
有興趣給我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B. 對普通用戶來說,數碼相機有哪些參數,哪些參數是重要的
首先,我們要給高速型的數碼相機定義。依我們看來,開機速度在2秒以下,沒有明顯的快門時滯、對焦時沒有明顯的猶豫的數碼相機就可以稱做高速型消費級數碼相機,畢竟消費級的相機在速度上還難以和數碼單反相機相比,所以我們也不必強求。
長焦型--柯尼卡美能達Z5
關鍵字:12倍光學變焦;AS防手抖;1cm微距。
35-420mm焦距、AS防手抖、1cm微距。。。這些指標已經足以證明柯尼卡美能達Z5的裝備足以到達目前長焦數碼相機的一流配置。但是我們從樣片上看來,柯尼卡美能達Z5的成象水平並不能和自身的配置成正比;成象水平居然不如前作---柯尼卡美能達Z3,但是瑕不掩瑜,柯尼卡美能達Z5還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機器。
從速度指標上講,柯尼卡美能達Z5於此次專題中的其他相機相比,會有少許差距;但是要知道,柯尼卡美能達Z5是一款具有12倍光學變焦鏡頭的機器,在同級12倍變焦機里能有此成績,也屬Z5最強。
配置:柯尼卡美能達Z5採用一塊1/2.5寸的510萬象素CCD,最大解析度為2560 x 1920。使用焦距等效於傳統35mm相機的35-420mm、光圈F2.8-F8.0的12倍光學變焦的美能達鏡頭。ISO為 50/100/200/320。快門為4 - 1/1000秒,並且擁有一個2.0英寸的液晶顯示屏和一個電子取景器(EVF)。使用SD/MMC作為存儲介質,隨機附帶32M。電池系統使用4節5號電池。柯尼卡美能達Z5機身重量約435克,外型尺寸是:109 x 80 x 84 mm。柯尼卡美能達Z5具有程序自動曝光、光圈優先、快門有效以及全手動等曝光模式,具有手動調節ISO感光度以及自定義白平衡的功能。
速度:柯尼卡美能達Z5啟動時間1.9秒,各畫面間隔0.9秒,快門時滯0.06秒。
優點:AS防手抖。
1cm微距。
缺點:快門范圍不足。
時尚型--富士F10
關鍵字:2.5英寸大屏幕;ISO 1600;630萬象素。
富士F10最引人注目的第五代SUPER CCD HR的應用。第五代SUPER CCD HR最重要的一點變化就是提高了高感光度下CCD的成像質量,而且變化十分明顯!我們知道,再高感光度下,CCD成像會產生大量的噪點,嚴重影響了照片的質量,也使得細節表現不清。另外,目前「小CCD、高像素」的設計也會帶來更多此類問題。目前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主要是開發更有效的降噪技術,同時以更高速的圖像處理晶元配合進行降噪處理。富士此次不但依靠全新一代的CCD保證了高感光度下的表現,更配合使用了「Real Photo」圖像處理器來進行處理。所以,FinePix F10才會有超越其他機型的表現。
配置:富士F10採用一塊1/1.7英寸的630萬象素Super CCD HR,最大解析度為2848×2136。使用焦距等效於傳統35mm相機的36-108mm、最大光圈F2.8-F5.1的3倍光學變焦的鏡頭。ISO為 80/100/200/400/800/1600。快門為15 - 1/2000 秒,並且擁有一個2.5英寸的液晶顯示屏,象 素為11.5萬。使用XD卡作為存儲卡,隨機附帶16M。電池系統使用型號為NP-120的鋰離子電池。富士F10機身重量約155克,外型尺寸是:92 x 58 x 27 mm。富士F10為全自動拍攝,只需要按動快門即可拍攝,但可以手動調節ISO感光度以及自定義白平衡。
速度:富士F10啟動時間1.3秒,各畫面間隔1.2秒,快門時滯0.01秒。
優點:消費級DC罕見的ISO 1600
畫質較好
缺點:沒有手動暴光功能。
使用價格比較昂貴的XD卡。
實用型--卡西歐P505
關鍵字:5倍光學變焦;旋轉LCD;1cm微距。
卡西歐數碼相機產品給消費者的印象都是走在潮流的最前沿,以前的輝煌暫且不提,就是這款EX-P505更是把這一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首先此款在外形上與索尼F717有神似之處,更可以說是F717的縮水版,較小的身材很像是為MM量身定做,搭配全權代表專業的黑色更是加強了此款的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卡西歐P505採用了內變焦式鏡頭設計。內變焦式鏡頭設計帶來的好處就是鏡頭內不容進灰,由於不需要彈出鏡頭組,所以卡西歐P505的開機速度達到了驚人的0.8秒。
配置:卡西歐P505採用一塊1/2.5寸的520萬象素CCD,最大解析度為2560 x 1920。使用焦距等效於傳統35mm相機的38-190mm、光圈F3.3-F7.4的5倍光學變焦鏡頭。ISO為 50/100/200/400。快門為60 - 1/2000 秒,並且擁有一個2.0英寸的液晶顯示屏,8.5萬象素。使用SD/MMC作為存儲卡,機器內置了7.5M內存。電池系統使用鋰離子電池。卡西歐P505機身重量約215克,外型尺寸是:99 x 56 x 74 mm。卡西歐P505具有程序自動曝光、光圈優先、快門有效以及全手動等曝光模式,具有手動調節ISO感光度以及自定義白平衡的功能。
速度:卡西歐P505啟動時間0.8秒,各畫面間隔1.1秒,快門時滯0.01秒。
優點:2.0英寸的旋轉LCD。
5倍光學變焦。
缺點:最大光圈較小。
廣角型--理光R2
關鍵字:28mm廣角;2.5英寸大屏幕;1cm微距。
廣角作為攝影必不可少一項指標來說,是每個攝影愛好者所必備的拍攝要素。所謂的廣角鏡就是焦距較短、視角較大的鏡頭。一般來講,相當於135相機焦距28mm以下的距離的鏡頭就能算的上是廣角。使用廣角鏡頭的目的是為了可以達到更加開闊的視野,以及宏偉壯觀的藝術效果。廣角鏡頭可以產生前景大遠景小的效果,用廣角鏡頭產生的畫面變形,令到前景的物體得到誇張地放大,更加突出前景物體,給予視覺上強烈的沖擊。
正是看到廣角的優勢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廣角數碼相機的喜愛,理光公司自2002年便推出了擁有28mm廣角的數碼相機,那是G系列。而目前市場上我們看到的是R系列數碼相機。R1和R1V、RX也都是擁有了廣角。而在今年PMA05大展上,理光公司推出了R1V的後續機型---Caplio R2。
配置:理光R2採用500萬有效像素、1/2.5" CCD,4.8倍光學變焦鏡頭,焦段范圍相當於28-135mm,可拍攝320*240象素動態畫面。R2最大的變化就是LCD顯示屏增大到了2.5英寸,這樣的大屏幕無疑給予用戶更好的拍攝體驗。R2圖片解析度支持2,560×1,920/2,048×1,536/1,280×960/640×480,ISO感光度有AUTO/64/100/200/400/800多種選擇。開放光圈值3.3~4.8,最近可拍攝距離為0.3米的物體。
速度:理光R2啟動時間1.1秒,各畫面間隔1秒,快門時滯0.003秒。
優點:28mm廣角。
2.5英寸大屏幕。
缺點:最大光圈較小。
價格:理光R2目前是售價是2900元。
給你一點選擇數碼相機的小知識吧
市場上相機牌子就這么幾種:
佳能:不管從時尚機型和專業機型都不錯和尼康總在爭霸,ixus系列性價比好,成象好,人物照片最好,不偏色,適合時尚一族,買的時候注意電池是不是假的,先看電池是不是made in japan,機器也是這樣。單反首推eos20d,什麼性能不介紹了,想買這款的都是玩家。
尼康:一般買尼康的朋友都是玩家,很多都是玩傳統相機的,單反就不介紹了。中低端的一般買的人都是醫院工作者,廚師多,因為成像很真實,女性買的少,一是樣子不好看,多是黑色相機,另外成像太真實,女性青春痘都顯示出來了。
奧林巴斯:時尚機型多,一般買這個的女性多,名字也好聽。性能一般。
卡西毆:優勢在它的電池,電池電量多是其他數碼相機比不了的,世界上第一款數碼相機是卡西歐生產的,但是照相效果不是太好,你會發現液精屏很暗,技術上不是很過硬,出去旅遊不是特別在意成像效果的話可以買,不用常常換電池。另外有的型號有防水套裝,不過要另外加錢,比較貴,可以去海南潛水用。
三星:性能一般,一般都是有三星情節的朋友買。最近有一些時尚機型出來了,喜歡可以買。
松下:要買還是買送下的攝像機吧。
sony:說實在的我不願意說這個牌子,爭議很多,懂行的人都不買這個我勸朋友不要買,但是她喜歡,不過sony的廣告沒人能比,打動打昏相當多的女性,加上外觀好,當然價格高,性能不怎麼樣,前一段被召回,如果你喜歡買,沒人攔你。sony數碼相機害了不少人。sony攝像機是老大,首推。
富士:一般都是蘇州產的,日本產的是水貨,水貨不一定就是次品,一般是香港過來的,但是贗品居多,不建議買水貨,要買水的一定自己要懂或者找個懂行的。富士對綠色紅色不敏感。
京瓷:新推出市場,處於市場推廣期間,一般從日本回來的朋友知道這個牌子,國內消費者知道的少,做數碼的都知道。性能一般。
另外多買數碼相機的朋友都想要防抖好的,4000以下的機器不要太在意防抖了,基本上沒什麼用,真正意義上的防抖動只有數碼單反機器才有,而且要用專業的電子防抖鏡頭才能到達真正的防抖動。如果買4000以下機器要求什麼防抖,那是徒勞的,是一種心理安慰。買數碼相機一定要有好的心態不要怕掉價格,有的買了以後過一段時間價格跌下來了心情很不高興,這樣的心態去買你只有後悔,只要自己喜歡是最重要的。買的時候多拿幾款相機做比較,有的相機對紅色不敏感,有的是綠色等等,不要在相機上看照片效果一定要在電腦上看效果,放到最大圖象看效果,用相機最大的和最小的像素各拍一張對比,一定要對相機做壞點測試,賣相機的都有這樣的測試系統,沒有的,或者搪塞你不用做測試的,肯定有問題。一定要有保修,包括電池保修,沒有這個出問題受害的絕對是你。
C. 美能達膠卷相機a檔b檔p檔分別是什麼意思
A檔為光圈優先,即設定一個光圈值,相機根據環境自動調節快門速度來配合。
B檔為手控長時曝光,也就是你按下快門,手不松的話快門會一直打開曝光,鬆手則自動關閉快門,一般的機械相機或者電子膠卷相機,最長只能保持30秒的快門,如果需要一分鍾以上甚至半小時一小時的超長時間曝光,例如大草原上夜晚小光圈拍星星,一般都要曝光十幾分鍾以上,超過了相機自動偵測的范圍,需要手動。
P檔為程序優先,即相機根據環境自動調節光圈和快門值,可以手動更改,只要最終符合相機測光得到的值就OK。例如P檔下相機測光得到光圈5.6,快門1000,那麼你可以調節光圈為8,相機自動將快門調節為500,你可也以調快門,例如調為250的話,則光圈為11,始終維持在一個恆定的比例,除非你重新測光。
D. 哎呀,問個問題,什麼是測光
許多相機的規格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常見的名詞「TTL測光」,這個「TTL測光」究竟是什麼含義呢?「TTL測光」的英文全文是Through The Lens,意思是通過鏡頭,用在測光這里就是表示這是一種通過相機鏡頭測量光線的方法,簡稱為「TTL測光」。
平均測光是採用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幾乎所有的相機生產廠商都將平均測光作為相機默認的測光方式。平均測光主要是考慮到一般攝影者習慣將拍攝主體也就是需要准確曝光的東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間,所以這部分拍攝內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負責測光的感官元件會將相機的整體測光值有機的分開,部分的測光數據占據絕大部分比例,而畫面以外的測光數據作為小部分比例起到測光的輔助作用。經過相機的處理器對這兩格數值加權平均之後的比例,得到拍攝的相機測光數據。例如尼康的相機採用的就是重點平均測光,尼康相機的部分測光占據整個測光比例的75%(這個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他非部分逐漸延伸至邊緣的測光數據占據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數拍攝情況下重點測光是一種非常實用、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測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攝的主體不在畫面的或者是在逆光條件下拍攝,重點測光就不適用了。
重點測光是一種傳統測光方式,大多數相機的測光演算法是重視畫面約2/3的位置,對周圍也予於某些程度的考慮。對於習慣使用重點測光的攝影者,用這種方式測光比使用多區評價測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適用拍攝用途:個人旅遊照片,特殊風景照片等。
部分測光和平均測光是兩種不同的測光方式,平均測光是以區域為主其他區域為輔助的測光方式,而部分測光則是只對畫面的一塊區域進行測光,測光范圍大約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進行測光。部分測光模式是適合一些光線比較復雜的場景,此時需要得到更准確的曝光,採用部分測光可以得到拍攝主體准確曝光的照片。部分測光可針對一些特殊的惡劣的拍攝環境應用,能更加確保相機處理器計算出畫面主要表現對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場景中這種模式最為合適,不過由於分割測光(矩陣測光)模式的興起,這種模式現在已經逐漸較少在相機中出現了。而佳能是堅持採用部分測光(局部測光)的廠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膠片相機以及EOS 20D數碼單反相機中都設計了9%區域范圍的局部測光,這可以讓沒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在拍攝一些光線復雜條件下的畫面時減小光線對主體的影響。
局部測光方式是對畫面的某一局部進行測光。當被攝主體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攝主體所佔畫面的比例不大時,運用這種測光方式最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局部測光比第一二種測光方式准確,又不象點測光方式那樣由於測光點太狹小需要一定測光經驗才不容易失誤。
適用拍攝用途:特定條件下需要准確的測光,測光范圍比點測光更大時。
平均測光(重點平均測光)雖然可以充分的表現整個畫面的光線反應,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需要精準的小范圍物體曝光准確時,平均測光(重點平均測光)就不那麼好使了,即使是部分測光(局部測光)有時范圍也有些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之處,一些廠商研發出此種點(SPOT)測光模式來避免光線復雜條件下或逆光狀態下環境光源對主體測光的影響;點測光的范圍是以觀景窗的一極小范圍區域作為曝光基準點,大多數點測相機的測光區域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機根據這個較窄區域測得的光線,作為曝光依據。這是一種相當准確的測光方式,但對於新手來說,卻不那麼好掌握,怎樣去區別一個測光點,變成了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錯誤的測光點所拍出來的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造成嚴重的曝光誤差。由於點測光的技巧,還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數字相機微距拍攝時大放光彩上,這樣可以讓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確。因此喜愛微距拍攝者必須盡力學好這種測光方式,初步可以選則畫面中的中間小區域來作為測光基準點。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也是一個好武器,可以准確的對人物局部(例如臉部、甚至是眼睛)進行准確的曝光。
點測光只對很小的區域准確測光,區域外景物的明暗對測光無影響,所以測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對遠處特定的小區域測光。掌握這種測光方式一是要求攝影者對所使用相機的點測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選定反射率為18%左右的測光點,或能對高於或低於18%反射率的測光點憑經驗作出曝光補償。點測方式主要供專業攝影師或對攝影技術很了解的人使用。點測方式使用不當會添亂。
適用拍攝用途:舞台攝影,個人藝術照,新聞特寫照片等。
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是一種比較新的測光技術,出現時間不超過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率先這種獨特的分割測光方式。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與重點測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域,每個區域測光後在整體整合加權計算出一個整體的曝光值。最開始推出的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一般分割數比較少,例如尼康是將測光區域分割為八個部分,各自測光後通過相機的處理器以及內建數據。佳能、美能達、賓德等品牌的相機也都有類似的測光模式設計,區別僅在於測光區域分布或者演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頂級機器上設計的21區域TTL測光准確並且快速,這不僅僅依賴於相機本身的硬體性能,還和相機的處理能力以及數據演算法關系緊密。
多區評價測光是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測光方式,是模擬人腦對拍攝時經常遇到的均勻或不均勻光照情況的一種判斷,即使對測光不熟悉的人,用這種方式一般也能夠得到曝光比較准確的片子。這種模式更加適合於大場景的照片,例如風景、團體合影等等,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目前已經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
適用拍攝用途:團體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風景照片等。
上面介紹了測光的原理以及幾種常見的測光方式,希望能給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帶來幫助,不過實際拍攝中受到物體色彩、各種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會影響到相機的測光精度。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曝光補償?正補償還是負補償,這些都需要您根據實際情況以及經驗來判斷。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E. 柯尼卡美能達工業相機鏡頭的參數與選型
參數與選型是:
1.焦距(Focal Length)焦距是從鏡頭的中心點到膠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間的距離。焦距的大小決定著視角的大小,焦距數值小,視角大,所觀察的范圍也大;焦距數值大,視角小,觀察范圍小。根據焦距能否調節,可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兩大類。
2.光圈(Iris)
用F表示,以鏡頭焦距f和通光孔徑D的比值來衡量。每個鏡頭上都標有最大F值,例如 8mm /F1.4代表最大孔徑為 5.7毫米 。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越小。
3.對應最大CCD尺寸(Sensor Size)
鏡頭成像直徑可覆蓋的最大CCD晶元尺寸。主要有:1/2″、2/3″、1″和1″以上。
4.介面(Mount)
鏡頭與相機的連接方式。常用的包括C、CS、F、V、T2、Leica、M42x1、M75x0.75等。
5.景深(Depth of Field,DOF)
景深是指在被攝物體聚焦清楚後,在物體前後一定距離內,其影像仍然清晰的范圍。景深隨鏡頭的光圈值、焦距、拍攝距離而變化。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距離拍攝體越近時,景深越小;距離拍攝體越遠時,景深越大。
6.解析度(Resolution)
解析度代表鏡頭記錄物體細節的能力,以每毫米裡面能夠分辨黑白對線的數量為計量單位:「線對/毫米」(lp/mm)。解析度越高的鏡頭成像越清晰。
F. 美能達膠卷相機a檔b檔p檔分別是什麼意思
A檔為光圈優先,即設定一個光圈值,相機根據環境自動調節快門速度來配合。
B檔為手控長時曝光,也就是你按下快門,手不松的話快門會一直打開曝光,鬆手則自動關閉快門,一般的機械相機或者電子膠卷相機,最長只能保持30秒的快門,如果需要一分鍾以上甚至半小時一小時的超長時間曝光,例如大草原上夜晚小光圈拍星星,一般都要曝光十幾分鍾以上,超過了相機自動偵測的范圍,需要手動。
P檔為程序優先,即相機根據環境自動調節光圈和快門值,可以手動更改,只要最終符合相機測光得到的值就OK。例如P檔下相機測光得到光圈5.6,快門1000,那麼你可以調節光圈為8,相機自動將快門調節為500,你可也以調快門,例如調為250的話,則光圈為11,始終維持在一個恆定的比例,除非你重新測光。
G. 美能達x700比srt101到底好了什麼呢,怎麼炒的那麼貴
X-700與SR-T101不是一個檔次的相機,X-700是第一款包含P、A、S、M 4檔曝光功能和TTL自動閃光功能的單反相機,為此獲得了當年的歐洲相機大獎。X-700相機設計之初的定位是高檔業余相機,一些專業功能也是低檔的業余相機所不配備的,如:金屬骨架再上工程塑料的外殼、全金屬的反光鏡箱、後背光滑的輸片導軌、滲油燒結的不銹鋼鏡頭座、高亮裂像/微棱對焦屏(標配PM型)等。另外X-700的測光系統也很有特色,如果不使用AE Look開關鎖定曝光,在P、A、S 這三檔,半按快門按鈕測光,相機的測光系統會一直工作,直到到快門打開的瞬間,把這時的曝光值與測光開始時的測光值進行對比、修正。
至於那種懷舊小清新的片子,你說的完全正確,同樣的鏡頭的話,只與膠卷類型與相機參數設置以及膠卷/照片沖洗參數的設定有關,尤其是後者,對最終結果影響最大。又不是數碼單反相機,不同的影像處理器和影像感測器以及A/D轉換演算法的差異都會對成像風格造成不同,膠片單反的成像風格與單反機身根本無關。
H. 菜鳥詢問數碼相機的自動對焦問題
DC採用的一般都是反差對焦(也有少數採用反差和相對對焦組合的),反差對焦根據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也就是准確對焦的位置。 而對於這些信息進行處理的就是相機的處理器,但因為各家的處理器演算法不同,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對焦結果。因為處理器演算法不同,所以對焦點的數量不能完全反映相機的好壞。
I. 美能達ps膠片相機光圈快門是全自動的嗎
是的!是全自動的!!
上世紀90年代初,美能達推出了這款便攜袖珍寬幅傻瓜機,當時受到很多文藝小青年及大學生們的追捧。它的特點是能拍寬幅照片,24mm/f4.5鏡頭成像優秀,最近對焦距離0.9米,且有AF自動對焦、自動膠卷感光度識別,自動程序曝光(光圈快門自動組合,不能分開設定操作)等功能。再者。它外型小巧、重量輕攜帶方便。能拍出類似哈蘇xpan相機那樣的寬幅效果。被戲稱為窮人的哈蘇xpan。呵呵
美能達P S傻瓜寬幅機
美能達ps,p、s是Point 和 Shoot的縮寫,是指全自動、拿過來就可以拍,也就是傻瓜相機的意思。其英文直譯是「瞄準射擊」的意思。其實美能達ps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寬幅相機,一般使用35mm膠片的真正寬幅相機畫幅尺寸是24mmX65mm左右,如哈蘇xpan、富士tx-1。美能達ps的寬幅是在135標准畫幅24mmx36mm的基礎上,在畫幅上下各進行了5.5mm的遮擋,使其有了寬幅的效果,其實普通35mm相機經過遮擋放大或後期裁剪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另,美能達ps鏡頭素質優異,當年被追捧也不全是獵奇和偶然。即使現在也有使用的價值,窮人的哈蘇xpan可謂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