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中考分數演算法北京

中考分數演算法北京

發布時間:2022-10-31 18:04:42

㈠ 中考折分怎麼算乘於己

先將選考的三門科目原始分數由高到低排序,然後分別按照100%、80%、60%的系數折算成最後的中考得分。所以三科折算後的實際滿分為100分、80分、60分。
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含社會實踐10分),但是最後的實際得分要將原始得分乘以相應的系數後得到。
實考80、80、80,實得:80分_100%+80分_80%+80分_60%=192分;
實考90、80、70,實得:90分_100%+80分_80%+70分_60%=196分;

㈡ 中考折扣分怎麼算(每科乘以百分之幾)

折扣分:政治100*0.7、歷史100*0.5、語文120、數學120、英語120、物理100、化學100、體育52.5。

中考折分的意思是,中考有的科目的分數只佔一定比重,並不全部計入中考總分。

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單科單卷卷面總分為120分;理科綜合卷面總分為130分;文科綜合卷面總分為130分。

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為單科單卷,各科總分為120分。科學論文總分130分,其中物理60分,化學40分,生物30分。

文科綜合論文總分為130分,其中思想品德50分,歷史50分,地理30分。體育和健康30分。這門課的滿分是650分。

㈢ 中考成績怎麼乘百分之六十

語數外按a卷X百分之六十,b卷一分算一分 總330 地理生物一哈100分折成60分 歷史化學政治每顆折成60分 物理折成70 大概是這樣吧 我是去年的考生..

㈣ 中考分數怎麼算的,是按實際分數算的嗎怎麼有人說要乘以百分之30

4.標准總分是各科標准分的加權平均值嗎?
標准總分不是各科標准分的加權平均值。是將各科標准分進行加權相加,得到一個加權總和值(簡稱加權值),然後再將這個加權值轉換為標准分,所得值即為標准總分。
例如,2005年中考(第二套試題)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五科,各科加權值分別為:語文、數學、英語均為1,物理為0.6,化學為0.4。如果某考生各科標准分為語文560、數學600、英語590、物理580、化學610,則其該考生五科加權值為:
560+600+590+580×0.6+610×0.4=2342
最後再將這個加權值轉換為五科標准總分。
5.中考體育成績如何計入標准總分
按照市教育局2006年有關中考體育科的規定,今年中招體育考試成績以5%的權重計入中考標准總分。如果按上述第6問的例子,再加考體育,該考生體育標准分為620,則計入體育成績後該考生的六科加權值為
560+600+590+580×0.6+610×0.4+620×0.05=2373
最後再將這個加權值轉換為六科標准總分。
11.標准分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根據教育統計學的原理,標准分Z是原始分與平均分的離差以標准差為單位的分數,用公式表示為:其中:X為該次考試中考生個人所得的原始分;為該次考試中全體考生的平均分;S為該次考試分數的標准差。
標准分有如下性質:
⑴平均值為0,標准差為1;
⑵分數之間等距,可以作加減運算;
⑶原始分轉換為標准分是線性轉換,不會改變原始分的分布形狀,也不改變原來分數的位置次序。
通過轉換後得到的標准分Z在一般情況下都帶小數,而且會出現負值,實際使用時不太方便,所以還要對Z分數進行線性變換(T變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標准分。這種標准分的平均值為500,也就是說,如果某考生的標准分為500,則該生的成績處於此次考試的中間位置。
當然,這是在假定原始分呈正態分布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原始分的分布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要求,則要先進行正態化處理,再轉換為標准分,轉換後的分數稱為正態化標准分,這就是我們所稱的標准分數。

㈤ 北京市中考數學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識點

初中代數的教學要求①是:

1.使學生了解有理數、實數的有關概念,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會查平方表、立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或用計算器代替算表。

2.使學生了解有關代數式、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它們的性質和運演算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的運算以及多項式的因式分解。

3.使學生了解有關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靈活運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組,掌握分式方程和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能夠分析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

使學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並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4.使學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了解函數的意義,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理解二次函數的概念,會根據性質畫出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象,會用描點法畫出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圖象。

5.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夠用統計的初步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使學生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換元等常用的數學方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理解「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和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7.使學生通過各種運算和對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的變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導,通過用概念、法則、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8.使學生了解已知與未知、特殊與一般、正與負、等與不等、常量與變數等辯證關系,以及反映在函數概念中的運動變化觀點。了解反映在數與式的運算和求方程解的過程中的矛盾轉化的觀點。同時,利用有關的代數史料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對學生進

行思想教育。

教學內容①和具體要求如下。

(一)有理數

l·有理數的概念

有理數。數軸。相反數。數的絕對值。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具體要求:

(1)了解有理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以及按要求把給出的有理數歸類。

(2)了解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和數軸的畫法,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整數或分數(以刻度尺為工具),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

(3)掌握有理數大小比較的法則,會用不等號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有理數。

2。有理數的運算

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代數和。加法運算律。有理數的乘法與除法。倒數。乘法運算律。有理數的乘方。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科學記數法。近似數與有效數字。平方表與立方表。

具體要求:

(1)理解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的意義,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運算律、運算順序以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2)了解倒數概念,會求有理數的倒數。

(3)掌握大於10的有理數的科學記數法。

(4)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會根據指定的精確度或有效數字的個數,用四舍五人法求有理數的近似數;會查平方表與立方表。

(5)了解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可以相互轉化。

(二)整式的加減

代數式。代數式的值。整式。

單項式。多項式。合並同類項。

去括弧與添括弧。數與整式相乘。整式的加減法。

具體要求: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數,了解用字母表示數是數學的一

大進步。

(2)了解代數式、代數式的值的概念,會列出代數式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求代數式的值。

(3)了解整式、單項式及其系數與次數、多項式次數、項與項數的概念,會把一個多項式接某個字母降冪排列或升冪排列。

(4)掌握合並同類項的方法,去括弧、添括弧的法則,熟練掌握數與整式相乘的運算以及整式的加減運算。

(5)通過用字母表示數、列代數式和求代數式的值、整式的加減,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和特殊與一般的辯證關系。

(三)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質。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具體要求:

(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有關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會檢驗一個數是不是某個一元方程的解。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靈活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和移項法則解一元一次方程,會對方程的解進行檢驗。

(3)能夠找出簡單應用題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分析各量之間的關系,並能夠尋找等量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會根據應用題的實際意義,檢查求得的結果是否合理。

(4)通過解方程的教學,了解「未知」可以轉化為「已知」的思想方法。

(四)二元一次方程組

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集。方程組和它的解。解方程組。

用代人(消元)法、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三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法舉例。

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具體要求: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會檢查一對數值是不是某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2)了解方程組和它的解、解方程組等概念;會檢驗一對數值是不是某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個解。

(3)靈活運用代人法、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會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程組。

(4)能夠列出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組解簡單的應用題。

(5)通過解方程組,了解把「三元」轉化為「二元」,把「二元」轉化為「一元」的消元的思想方法,從而初步理解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和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思想方法。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I·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具體要求:

(l)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理解它們與等式基本性質的異同。

(2)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概念,理解它們與方程的解的區別,會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會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移項法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

具體要求: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集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區別和聯系。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數軸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六)整式的乘除

l·整式的乘法

同底數冪的乘法。單項式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多項式的乘法。乘法公式:

(a十b)(a一b)=a2-b2

(a±b)2=a2±2ab+b2

(a±b)(a2±ab+ b2)=a3±b3

具體要求:

(1)掌握正整數冪的運算性質(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會用它們熟練地進行運算。

(2)掌握單項式與單項式、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會用它們進行運算。

(3)靈活運用五個乘法公式進行運算(直接用公式不超過三次)。

(4)通過從冪運算到多項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學,初步理解「特殊———一般——一特殊」的認識規律。

2·整式的除法

同底數冪的除法。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

具體要求:

(1)掌握同底數冪的除法運算性質,會用它熟練地進行運算。

(2)掌握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會用它們進行運算。

(3)會進行整式的加、減、乘、除、乘方的較簡單的混合運算,靈活運用運算律與乘法公式使運算簡便。

(七)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運用(乘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多項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具體要求: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及其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和聯系,了

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2)掌握提公因式法(字母的指數是數字)、運用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過兩次)、分組分解法(分組後能直接提公因式或運用公式的多項式,無需拆項或添項)和十字相乘法(二次項系數與常數項的積為絕對值不大於60的整系數二次三項式)這四種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會用這些方法進行團式分解。

(八)分式

1.分式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質。約分。最簡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方。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通分。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

具體要求:

(l)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簡分式、最簡公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減與乘、除、乘方的運演算法則,會進行簡單的分式運算。

2.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

零指數。負整數指數。整數指數冪的運算。

具體要求:

(l)了解零指數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了解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推廣到整數指數冪,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

(2)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數。

(九)可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公式變形。

分式方程。增根。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與

應用。

具體要求:

(1)掌握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簡單的公式變形。

(2)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用兩邊同乘最簡公分母的方法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過三個);了解增根的概念,會檢驗一個數是不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3)能夠列出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十)數的開方

1.平方根與立方根

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平方根表。

立方根。立方根表。

具體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和立方根。

(2)了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用立方運算求某些數的立方根。

(3)會查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計算器)。

2.實數

無理數。實數。

具體要求:

( 1)了解無理數與實數的概念,會把給出的實數按要求進行歸類;了解實數的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以及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對應。

(2)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在實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會按結果所要求的精確度用近似的有限小數代替無理數進行實數的四則運算。

(3)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對。的研究,激勵學生科學探求的精神和愛國主義的精神。

(十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積與商的方根的運算性質。

二次根式的性質。

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減。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分母有理化。

具體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會辨別最簡二次根式和同類二次根式。

(2)掌握積與商的方根的運算性質

會根據這兩個性質熟練地化簡二次根式(如無特別說明,根號內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數,並且不需要討論).

(3)掌握二次根式(不含雙重根號)的加、減、乘、除的運演算法則,會用它們進行運算。

(4)會將分母中含有一個或兩個二次根式的式於進行分母有理化。

*(5)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

會利用它化簡二次根式

(十二)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

*①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具體要求: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

(x-a)2=b(b≥0)的方程,用配方法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靈活運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種解法求方程的根。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會根據根的判別式判斷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式,會用它們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出另一個根與未知系數,會求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倒數和與平方和。

(4)了解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與解方程的關系,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實數范圍內將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

(5)能夠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

(6)結合教學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 可化為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的無理方程。

具體要求:

(1)掌握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過三個)的解法,會用去分母或換元法求分式方程的解,並會驗根。

(2)能夠列出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3)了解無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為一元一次、一元一二次方程的無理方程(方程中含有未知數的二次根式不超過兩個)的解法,會用兩邊平方或換元法求無理方程的解,並會驗根。

(4)通過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無理方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事物可以轉化的認識。

3.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

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

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

* 由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可以分解為兩個二元一次方程

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

具體要求:

(l)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的概念,掌握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會用代人法求方程組的解。

*(2)掌握由一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個可以分解為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法。

(3)通過解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元」、「降次」的數學方法,獲得對事物可以轉化的進一步認識。

(十三)函數及其圖象

1·函數

平面直角坐標系。常量。變數。函數及其表示法。

具體要求:

(l)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並會正確地畫出直角坐標系;理解平面內點的坐標的意義,會根據坐標確定點和由點求得坐標。了解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之間—一對應。

(2)了解常量、變數、函數的意義,會舉出函數的實例,以及分辨常量與變數、自變數與函數。

(3)理解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和函數值的意義,對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數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會確定它們的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和求它們的函數值。

(4)了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法,會用描點法畫出函數的圖象。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事物是互相聯系和有規律地變化著的,並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2·正比例函數和反比例函數

正比例函數及其圖象。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

具體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能夠根據問題中的條件確定正比例函數和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2)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會畫出它們的圖象,以及根據圖象指出函數值隨自變數的增加或減小而變化的情況。

(3)理解待定系數法。會用待定系數法求正、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一次函數。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①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圖象解法。

具體要求:

(1)理解一次函數的概念,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

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2)理解一次函數的性質,會畫出它的圖象。

△(3)會用圖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解。

(4)會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數的圖象

二次函數。拋物線的頂點、對稱軸和開口方向。

西一元二次方程的圖象解法。

具體要求:

(l)理解二次函數和拋物線的有關概念,會用描點法畫出二

次函數的圖象,會用公式(。配方法)確定拋物線的頂點和對稱

軸。

△(2)會用圖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會用待定系數法由已知圖象上三個點的坐標求二次函

數的解析式。

(十四)統計初步

總體和樣本。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方差與標准差。方差的簡化計算。頻率分布。

實習作業。

具體要求:

(1)了解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等概念,能夠指出研究對象的總體、個體和樣本。

(2)理解眾數、中位數的意義,掌握它們的求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了解總體平均數和樣本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公式;理解加權平均數的概念,掌握它的計算公式;會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

(4)了解樣本方差、總體方差、樣本標准差的意義,會計算(可使用計算器)樣本方差和樣本標准差,會根據同類問題的兩組樣本數據的方差或樣本標准差比較這兩組樣本數據的波動情況。

(5)理解頻數、頻率的概念,了解頻率分布的意義和作用,掌握整理數據的步驟和方法,會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分組,列出樣本頻率分布表,畫出頻率分布直方圖。

△(6)會用科學計算器求樣本平均數與標准差。

(7)通過實習作業,使學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8)通過統計初步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數理統計的基本思想,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踏實細致的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幾何是在小學數學中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進

一步學習基本的平面幾何圖形知識,向他們直觀地介紹一些空間

幾何圖形知識。初中幾何將邏輯性與直觀性相結合,通過各種圖

形的概念、性質、作(畫)圖及運算等方面的教學,發展學生的

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和運算能力,並使他們初步獲得研究幾

何圖形的基本方法。

幾 何

初中幾何的教學要求是:

1.使學生理解有關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圓,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掌握用這些概念和性質對簡單圖形進行論證和計算的方法。了解關於軸對稱、中心對稱的概念和性質。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意義,會用銳角三角函數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2.使學生會用直尺、圓規、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畫幾何圖形。

3.使學生通過具體模型,了解空間的直線、平面的平行與垂直關系,並會用展開圖和面積公式計算圓柱和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

4·逐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辨認圖形、畫圖和論證的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6.通過揭示幾何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關系,以及幾何概念、性質之間的聯系和圖形的運動、變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利用有關的幾何史料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論證與畫圖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並使他們獲得美的感受。

教學內容和具體要求如下:

(一)線段、角

1·幾何圖形

幾何體。幾何圖形。點。直線。平面。

具體要求:

(1)通過具體模型(如長方體)了解從物體外形抽象出來的幾何體、平面、直線和點等。

(2)了解幾何圖形的有關概念。了解幾何的研究對象。

(3)通過幾何史料的介紹,對學生進行幾何知識來源於實踐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學習幾何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幾何的熱情。

2.線段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相交線。

線段。射線。線段大小的比較。線段的和與差。線段的中點。

具體要求:

(1)掌握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性質。了解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交點。

(2)了解直線、線段和射線等概念的區別。

(3)理解線段的和與差及線段的中點等概念,會比較線段的大小。

(4)理解兩點間的距離的概念,會度量兩點間的距離。

3.角

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線。 小於平角的角的分類。

具體要求: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概念,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畫一個角等於已知角。

(2)掌握度、分、秒的換算。會計算角度的和、差、倍、分。

(3)理解周角、平角、直角、銳角、鈍角的概念,並會進行有關的計算。

(4)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概念。會畫角的平分線。

(5)掌握幾何圖形的符號表示法。會根據幾何語句准確、整潔地畫出相應的圖形,會用幾何語句描述簡單的幾何圖形。

(二)相交、平行

l·相交線

對頂角。鄰角、補角。

垂線。點到直線的距離。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具體要求:

(1)理解對頂角的概念。理解對頂角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會用它進行推理和計算。

(2)理解補角、鄰補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的性質和它的推證過程,會用它進行推理和計算。

(3)掌握垂線、垂線段等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了解斜線、斜線段等概念,了解垂線段最短的性質。

(4)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並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5)會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

2.平行線 平行線。

平行線的性質及判定。

具體要求:

(1)了解平行線的概念及平行線的基本性質。會用平行的傳遞性進行推理。

(2)會用一直線截兩平行直線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等性質進行推理和計算;會用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或同旁內角互補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3)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4)理解學過的描述圖形形狀和位置關系的語句,並會用這些語句描述簡單的圖形和根據語句畫圖。

3.空間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具體要求:

通過長方體的棱、對角線和各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了解直線與直線的平行、相交、異面的關系,以及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平行、垂直關系。

4.命題、定義、公理、定理

命題。定義。公理。定理。

定理的證明。

具體要求:

(1)了解命題的概念,會區分命題的條件(題設)和結論(題斷),會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2)了解定義、公理、定理的概念。

(3)了解證明的必要性和推理過程中要步步有據,了解綜合法證明的格式。 (三)三角形

1.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三角形三邊間的不等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分類。

具體要求: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邊、內角、外角、角平分線、中線和高等概念,會畫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會根據三條線段的長度判斷它們能否構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於不相鄰的兩內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的性質。

(4)會按角的大小和邊長的關系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具體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能夠辨認全等

形中的對應元素。

(2)能夠靈活運用「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邊、邊、邊」等來判定三角形全等;會證明「角、角、邊」定理。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3)會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來證明簡單的有關問題,並會進行有關的計算。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27836101.html?fr=qrl3

㈥ 中考折扣分怎麼算(每科乘以百分之幾)

選考科目的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含社會實踐10分),但是最後的實際得分要將原始得分乘以相應的系數後得到。

具體計算方法為:先將選考的三門科目原始分數由高到低排序,然後分別按照100%、80%、60%的系數折算成最後的中考得分。所以三科折算後的實際滿分為100分、80分、60分,舉例如下:

實考80、80、80,實得:80分ⅹ100%+80分ⅹ80%+80分ⅹ60%=192分;

實考90、80、70,實得:90分ⅹ100%+80分ⅹ80%+70分ⅹ60%=196分;

如果不乘系數的話分數相同,現在相差4分。

(6)中考分數演算法北京擴展閱讀:

中考說明:

1、中考文化課總分為540分。

2、中考語文試卷總分值為100分;數學試卷總分值為100分;外語試卷總分值為100分,其中60分為卷面考試成績,40分為聽力、口語考試。

3、物理(含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10分)、生物(化學)(含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10分)、歷史(含綜合社會實踐活動10分)、地理(含綜合社會實踐活動10分)、思想品德(含綜合社會實踐活動10分)五門考試科目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

4、體育滿分40分,其中現場考試30分,過程性考核10分。

㈦ 中考折扣分怎麼算(每科乘以百分之幾)

折扣分:政治100*0.7、歷史100*0.5、語文120、數學120、英語120、物理100、化學100、體育52.5。」

閱讀全文

與中考分數演算法北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匯編編譯後 瀏覽:472
php和java整合 瀏覽:827
js中執行php代碼 瀏覽:439
國產單片機廠商 瀏覽:56
蘋果手機怎麼設置不更新app軟體 瀏覽:283
轉行當程序員如何 瀏覽:491
蘋果id怎麼驗證app 瀏覽:863
查看手機命令 瀏覽:952
抖音反編譯地址 瀏覽:224
如何加密軟體oppoa5 瀏覽:232
java從入門到精通明日科技 瀏覽:93
拆解汽車解壓視頻 瀏覽:596
新版百度雲解壓縮 瀏覽:591
android上下拉刷新 瀏覽:879
centos可執行文件反編譯 瀏覽:836
林清玄pdf 瀏覽:270
黑馬程序員java基礎 瀏覽:283
awss3命令 瀏覽:358
百度店鋪客戶訂單手機加密 瀏覽:501
釘釘班群文件夾怎麼上傳文件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