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度解析:華為的鴻蒙系統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杭州健瀾 科技 有限公司編輯:張景領 全文約4390字,預計12分鍾可以讀完)
華為的鴻蒙(Harmony OS)系統正式發布了,在發布會之後意料之中的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論趨勢,說什麼的都有,像什麼忽悠人、改別人的、手機不能用等等,但如果你仔細去分析發布會上有關鴻蒙系統的全程內容,你會發現它和大多數評論中的那個「系統」是不一樣的,大家不要盲目去詆毀「鴻蒙系統」,同時也不要肆意吹捧,否則很容易變成「捧殺」,在參與討論之前,我覺得大家有必要先搞清楚,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系統。
在發布會上,他們用了很多專業的名詞進行功能解釋,我相信這是大多數觀眾聽不懂的,甚至大多數媒體的編輯也聽不懂,在這種背景下,不管是吹捧的,還是詆毀的,都沒在靠譜的頻道上。
以下為我個人對鴻蒙(Harmony OS)系統的理解,現在就分享給大家:
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各種智能設備,如:手機、PC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它們全都有自己的系統,即使是同一個品牌下的產品,也會有專門為它定製的系統,如蘋果公司:
手機 iOS
電腦 MacOS
手錶 watchOS
電視 tvOS
平板 iPadOS
雖然蘋果公司將它們之間的互動做得很好,但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來編寫和維護不同的系統,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可能需要針對不同的平台調整不同的架構和UI,這是一個比較耗時的工作。
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同設備之間的系統需要去判斷你的操作,然後根據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操作來給你調用不同的程序來執行,對蘋果產品來說,自家產品之間互通體驗還算不錯,但如果和安卓設備或windows設備之間互動就顯得麻煩很多,早期用蘋果手機的人,想把照片拷貝到電腦上都很費勁,甚至這是很多蘋果手機用戶需要學習的第一課「如何把照片復制到電腦上」。
對Android系統的設備來說就更別提了,除了系統的碎片化之外,不同廠商之間都有自己的規則,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再加上亂七八糟的第三方APP,導致安卓設備體驗極差,相互之間想要達到完美契合的程度,需要比蘋果付出更多人力和時間,所以很多大 游戲 或是應用,都是最新上架蘋果商店,更新也是蘋果設備先更新,因為相對來說,蘋果系統更容易維護。
Android系統現在看上去還不錯,但其實它有個很狼狽的過去。我學過軟體開發,學會網站編程,學過資料庫等N種編程語言,甚至稍微有那麼一點點開發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如果你去修改一個別人的程序,如果這個程序一直在被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維護,這裡面就會出現大量的垃圾代碼。
有垃圾代碼不可怕,可怕的是誰也不敢動,不敢刪。這些垃圾代碼雖然看上去沒用,但說不定某一條就與另一個指令相連,如果你刪了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甚至會導致系統崩潰,所以比較穩妥地做法就是,在不改變原有代碼的情況下,把自己想要的功能再加進去,備註上自己的名字。
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我們舉個例子:
你想從16樓到1樓拿快遞,原本只要從固定的電梯直接到1樓即可,也就30秒不到,結果你從家出來發現樓道有30個電梯,上了一個之後發現它只到13樓,你只好下來再進另一個,運氣好能到1樓,運氣不好估計還得在6樓停一下,運氣最差的情況你可能坐了20個電梯都還沒到1樓。
這就是垃圾代碼帶來的副作用,現在的Android就是這個情況,大家都知道有垃圾代碼,也知道它會影響運行效率,但誰也不敢動,或者說誰也不會去動,都不想承擔系統崩潰的風險,這是人之常情。
華為的鴻蒙系統提出一個「微內核」的概念,其實這個谷歌新系統Fuchsia OS就是微內核的系統,它們希望用這個全新的系統來替代Android這種老弱病殘的現狀,因為它身上的頑疾太多了,還是沒葯可救的那種。
這種「微內核」的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開發者提交的應用,最方便、最快地適配所有硬體,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有非常大的好處,你可以第一時間更新你手裡的所有智能設備,類似蘋果每年的大版本系統更新,幾乎全球的用戶都可以同時更新,這是國內Android用戶這輩子都體驗不到的,所以我們只能寄託於新的系統。
Harmony OS 鴻蒙,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
「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這句話是重點,它不是一個專門為單獨設備准備的系統,它是一個平台式的系統,可以通過中心網路派發資源和功能,所有功能又可以單獨使用,靈活多變但統一和諧。
我們再來深入地拆解一下鴻蒙系統,它與普通系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在運行程序的一開始並不是直接執行所有內容,而是先判斷你是什麼設備,然後直接走單獨的通道去執行,而所執行的這些程序,不管你是電視、電腦、還是手機,它們用的都是同一套系統,只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選擇了一下設備,這個系統並不是給某種設備單獨定製的,而是一個通用的系統。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每次你需要維護的時候,只需要把第一層的東西做升級,下面的底層是不用動的。這就好像系統是一台CD機,不管誰家的CD都可以在我這里播放,只要你按統一的Copy程序做的光碟就行了,如果你想聽其他人的音樂,只要換張CD即可。
而以往的系統就比較麻煩,如果你想換一張CD,可能需要針對這張CD去製造一台CD機,最差也得把這台CD機修改成可以播放的樣子。
除了設備間的獨立之外,它會讓硬體本身的功能成為系統可以調配的東西,比如手機上的攝像頭,它甚至可以通過系統間的調度被電視或手錶使用,因為它們用的是同一個系統,所以具備了相互通信的能力。
你們有沒有看過《速度與激情》這部電影,它裡面的天眼系統其實就是在調配所有生活周邊的攝像頭來獲取畫面,從而准確地追蹤到目標人物。雖然鴻蒙還沒有這么高級,但它已經是個雛形了。
相信很快我們就可以用家裡的電視屏幕當大疆無人機的顯示屏用了,這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 娛樂 空間。
當然要實現這種功能上的調用需要二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必須是採用了鴻蒙系統的硬體;第二就是必須登陸了相同的華為賬號。這裡面涉及到了另一個生態的問題,我們後面再講,還是先說系統。
可以單獨調配資源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像我們現在的智能路由器一樣,根據你正在做的事情來給你不同的性能。如果你正在玩 游戲 ,它可能會保證你玩 游戲 的同時,再去幫你升級一下系統,但它還不能影響你的網速;如果你正在看視頻,在這種幾乎不需要性能的場景時,它可能會在後台幫你徹底殺毒或自檢一次,這種優化能力其實現在的手機也可以做到,但這個邏輯本身就是吃性能的,所以當它以系統的一部分出現的時候,才是最完美的。
這功能其實你是看不到的,但從其它地方你也可以間接發現,如:費電小了、發熱小了、打開東西更快了、不用老去清理緩存了,藍牙耳機玩 游戲 或許都沒延時了(我發現了一些端倪,他們已經在做藍牙耳機玩 游戲 降低延時的測試了,EMUI 10.0見)。
至於系統安全性方面,我並不是專家,所以在這里沒辦法給大家更深度的普及,但我可以說一下我個人的理解。鴻蒙系統這類微內核的系統,本身是非常小巧的,代碼量也不大,所以它可以用到更深度的安全級別措施。
另外它天生就沒有root許可權,也就是說不會給任何第三方應用或個人系統最核心的許可權,這也算是最大限度的保證安全的措施之一了。可能很多人說手機不能root就沒什麼可玩性了,但我個人認為沒有是對的,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系統的安全以及流暢性。
可能你們還沒注意到,很多手機第三方主題、字體、甚至動態壁紙,都會明顯影響手機的流暢性,這裡面字體的影響是最大的,很多莫名卡頓的現象換成系統默認字體立刻就好了。
我們來看一下鴻蒙OS的整體結構,其實它仍然保留了linux內核,這樣一來就可以直接兼容安卓應用,這在初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不能讓用戶買回來沒得用,在這段過度期中間,華為方面肯定會聯合各大主流廠商定製屬於鴻蒙OS的專用APP,這才是發揮它性能的最佳方式。
也就是說,在兼容安卓APP的這個時間里,它的威力還沒辦法完全施展出來,當那些採用「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上線之後,才能發揮它至少八成以上的實力,當鴻蒙OS的生態建立完全時,才可以發揮接近100%的實力。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鴻蒙OS需要時間來沉澱,它不可能一上來就是滿血狀態。
我們可以理解為,現在所有用「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都可以在鴻蒙OS中發揮最快的效率。
當使用方舟編譯器的應用足夠多時,或者說90%以上常用APP都有方舟編譯器的版本時,鴻蒙OS的底層會完全拋棄Linux內核,只保留鴻蒙微內核,這個時候才是鴻蒙(Harmony OS)系統正式獨立且完全獨立的日子,這一天才是它的真正崛起的日子。
為了早日實現這一天,其實華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甚至他為開發者提供了非常舒服的便攜環境,很多基礎操作都可以直接用拖拽的方式來完全設計,模塊化編程是未來的趨勢,我這種曾經只會手動敲代碼的老古董已經被淘汰了。
它可以讓你一次開發,同時適配所有搭載了鴻蒙OS的設備,這是無數安卓開發人員的夢想,只可惜在安卓系統上已經沒辦法實現了。
我估計後面華為會為開發者提供不錯的獎勵措施,有獎勵,有平台,有目標,有未來,生態成型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
【產品的誕生】
現在的鴻蒙OS是可以用在手機上的,但支持的APP並不是很多,而且生態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些都需要時間,之前我和瓦力讀者說是2年時間,這與發布會上華為方面的規劃基本是吻合的。
現在拿出鴻蒙OS的目的很簡單,告訴大家鴻蒙OS並不只是PPT,它已經是完整的系統了,順便讓那些噴子閉嘴。另一個原因是,它的電視用上了鴻蒙OS,沒必要藏著掖著,同時也是給那些應用開發者一個定心丸,讓他們可以放心為鴻蒙OS開發應用。
這里有一個「因素」很重要,如果明天美國不讓華為用安卓系統了,鴻蒙OS就必須提前應用到手機上,這是一個沒辦法的備選方案,至少可以用,雖然和常規安卓沒什麼大區別。
但如果換了另外一個廠商,如小米、OPPO、vivo等,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防患於未然是必須要做的。但小米他們暫時沒辦法弄自己的系統,因為這需要很多錢,很多人,很多時間,即使有一天美國禁止全中國的手機廠商使用安卓系統,其實鴻蒙OS也可以給大家用,與其說它是華為的應急方案,倒不如說是全中國手機廠商的應急方案,其實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華為也不想這么早就把鴻蒙OS用在手機里,時間點太靠前了。
到了2020年,鴻蒙OS會被用到筆記本電腦、手環、手錶中,2021年才是應用到手機上的最佳時機,那時候有沒有安卓系統都已經無所謂了。這樣做也是為了先把生態和周邊做好,手機出來的時候,可以直接整合,用戶上手就是完全版本的體驗,這也是最穩妥的方式。
如果你對手機系統或是手機行業有一些了解,相信看完我上面的分享之後應該明白了,鴻蒙(Harmony OS)的目標根本不是Android,而是谷歌正在開發的Fuchsia OS,以及蘋果正在部署的相應系統。
所以那些經常用Android來和鴻蒙(Harmony OS)說事的人,應該換換思路,是時候接軌下一代系統了。
2. 2019年哪些軟體適配方舟編譯器了
感覺方舟編譯器雷聲大雨點小,現階段除了新浪微博極速版以外,還有哪些第三方APP針對方舟編譯器做了優化?又或者,有哪些APP正在作優化排期?給個提前預告?感覺這次的方舟編譯器並不像GPU TURBO一樣很快就有實際應用優化。
3. 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可能成為第四大操作系統嗎
華為絕對有可能成為第四大操作系統,我們在分析可能性之前,先來目前四大操作系統是哪些,與鴻蒙比較有何優劣勢。
目前按照市場份額來說,分別是安卓、windows、ios、macOs;
安卓是谷歌打造的一款移動端操作系統,目前市場佔有率39%。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安卓系統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國內除了iphone,其他手機基本安裝的基於安卓的系統。
安卓是開源的,只要遵守協議,任何人都可以拿到源碼,進行二次開發。
這也是安卓市場佔有率高的原因。
windows是微軟旗下的桌面操作系統,目前市場佔有率35%。
對於windows,基本上玩過電腦的應該都知道。
有意思的是,windows的市場佔有率有一部分是靠盜版支撐的。
windows現在也在擁抱開源,並且有意將系統往微內核方向發展,之前有報道,已經建立了一條基於手機的windows 10操作系統的分支。
ios是蘋果旗下的手機操作系統,目前市場佔有率13.87%。
ios系統基本是用於蘋果自己的設備上,市場佔有率基於自己的出貨量。
從近年來看,ios的出貨量有所下降,但採取降價策略後,出貨量有所回升。
這是閉源生態的弊端。
macOs是蘋果旗下的桌面操作系統,目前市場佔有率5.92%。
macOs也是基本上只用於蘋果自家電腦上,由於macOs灰常滴貴,所以並沒有到人手一本的地步,市場佔有率略低。
這里提下linux系統,論市場佔有率只有0.77%,但如果論影響力的話,絕對是排名前三的操作系統。
2019年華為在東莞的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鴻蒙操作系統,目前國內市場份額0.1%,國際市場份額目前還沒找到數據。
鴻蒙系統與安卓一樣,也是基於開源的linux系統開發的。
與安卓不同的是,鴻蒙是採用微內核的架構,並且面向多終端設備,比如手機、平板、電視、智能 汽車 、可穿戴設備等。
目前已有多個設備搭載鴻蒙操作系統,新發布的榮耀智慧屏就是搭載的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是開源的,雖然目前大多是華為自加設備搭載,但隨著開源的推進,相信會有更多的設備搭載鴻蒙系統。
我們先看看鴻蒙的優勢:
鴻蒙OS的「分布式OS架構」和「分布式軟匯流排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
鴻蒙 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順序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順序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
鴻蒙OS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
鴻蒙OS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數學方法,從源頭驗證系統正確,無漏洞的有效手段。傳統驗證方法如功能驗證,模擬攻擊等只能在選擇的有限場景進行驗證,而形式化方法可通過數據模型驗證所有軟體運行路徑。 鴻蒙OS首次將形式化方法用於終端TEE,顯著提升安全等級。同時由於鴻蒙OS微內核的代碼量只有Linux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擊幾率也大幅降低。
鴻蒙OS憑借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提供屏幕布局控制項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支持控制項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者可以基於同一工程高效構建多端自動運行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華為方舟編譯器是首個取代Android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此外,方舟編譯器未來將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可大幅提高開發效率。
鴻蒙作為後起之秀,在結合前幾大操作系統優勢的同時,再結合業務場景而開發的,如果生態建設起來了,成為前三大操作系統也不是不可能!
從市場份額來看,排名第四的是macOS,佔比5.92%。
macOS只有蘋果自己的電腦搭載,所有市場份額基於mac電腦的出貨量。
很顯然,華為旗下的設備出貨量遠遠大於mac出貨量的,只是華為的設備由於某些原因大多還沒搭載鴻蒙。目前只搭載了所有出貨量的0.03%。
所以一旦華為開始規模性的搭載鴻蒙系統,超越macOS系統,就是一個季度的事。
目前華為已經在智慧屏上面搭載鴻蒙系統,今年鴻蒙系統將會用於創新國產PC、手錶/手環、車機等設備。
2021年會有鴻蒙OS 3.0,主要用於音箱、耳機。2022年用於VR眼鏡等更多設備。
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推算,華為到年底國內市場份額達到5%,全球市場份額將達到2%。
從市場佔有率前三個系統的發展來看,都不是靠擠占其他系統來提升市場佔有率的,比如安卓系統,依靠移動互聯網時代占據領先地位。
鴻蒙是屬於物聯網時代的,可以依靠物聯網時代,占據領先地位。
當然安卓和windows也在布局物聯網,但貌似還沒想清楚具體場景,從目前安卓的版本更新來看,也只是在 探索 。而華為旗下有多種物聯網設備,也有很多應用場景,從這一點來看,已經處於領先了!
HMS之於鴻蒙,相當於GMS之於安卓,可以說是系統的靈魂了。
谷歌安卓是免費開源的,主要用GMS來收取廣告費。
華為服務1月份在歐洲發布HMS Core4.0,華為海外設備最新機型將全面搭載華為服務。
華為已經投入10億美元來進行HMS生態建設,目前覆蓋170個國家/地區和6億用戶,注冊開發者超130萬,超過5.5萬個APP正在使用HMS服務。
目前HMS想要全面取代GMS,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這段路必須要走,而且得走的小心仔細。
對HMS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我寫的另一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799505263851209227/
未來是物聯網的時代,而華為鴻蒙系統正是為物聯網而生的,對比其他系統,有著天然的優勢。而且鴻蒙系統充分結合5G技術,在用戶體驗方面將會得到巨大的提升。期待鴻蒙生態的完善,那時我或許會轉型成為鴻蒙開發者!
國產之路,雖然艱難,但終將崛起!
根據題主的問題,先給出我的答案,一共有兩點:
1. 第四大操作系統一定會出現,而且就在近幾年;
2. 鴻蒙系統很有可能成為第四大操作系統,即使不是,鴻蒙也一定會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上述論點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一起來探討和分析。
首先列舉一下Facebook幾個比較有名的收購案例:
Oculus是一家做VR的公司,而Facebook是一家社交屬性的公司,所以它收購WhatsApp和instgram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要收購Oculus呢?我們回想一下,從桌面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三大操作系統--Windows、Android、IOS,到現在依然是我們日常辦公和生活的主要操作系統。因此,當年FB對於Oculus的收購,並不是小扎看好它的產品,而是因為那幾年VR領域的火熱,讓他押寶於下一代操作系統,這才是扎克伯格的野心,他要做下一代操作系統,或者說要統一VR平台的操作系統。
為什麼說OS這么重要,我們可以先簡單回顧一下過去幾十年,全球OS的發展歷程。
下面這張表,我基本整理了一下從1970年到現在的一個發展軌跡,產品一列是指當時的主流產品形態,硬體一列是指晶元等半導體元器件,軟體一列主要是指OS。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從70年到現在基本上每隔10年左右是一次OS的變革,那麼每個抓住機會的公司也就基本上會主宰接下來10年的發展。
然後下表中最後一行就是2010年,也就是我們經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了,基本上目前也是安卓和IOS兩個陣營。而到今天為止,移動互聯網也走過了10年,那麼這個時候或者節點上,大家都很清晰,下一代操作系統又該來了,所以每個人都想搶占這個機會。
目前手機終端的操作系統市場由谷歌的安卓和蘋果的IOS瓜分,當然微軟的windows phone幾乎已經從人們的記憶中刪除,從市場佔有率和用戶數量來看,windows phone是失敗的。盡管這樣,它還是第三。那麼第四大手持終端操作系統可能是誰呢?極有可能就是鴻蒙OS。
從2019年4月份開始,美國制裁華為,華為被列入了實體清單。本來人們會以為華為會像中興一樣無奈的去談判,但是令人吃驚的是,華為的整個表現卻出人意料,步步為營,對於美國的打壓政策,華為見招拆招,每一步都化險為夷,每一個坑都能跳過,表現驚艷。從晶元到軟體框架,不落下風。
美國政府先是禁止華為使用谷歌的服務框架GMS,華為就推出了自己的服務HMS,並建立了開發者聯盟、上線開發環境,拉攏開發者。所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功能強大,簡化了開發者的難度、減小了代碼工作量,用方舟編譯一下就可以兼容鴻蒙系統。並在2019年8月9日發布了鴻蒙OS,宣布開源。鴻蒙OS首先在華為智慧屏上實現了搭載。
但是手機終端目前還沒有上鴻蒙OS。先上智慧屏,應該是華為的一種攻擊策略,在生態未健全的情況下,避開和安卓、蘋果IOS正面交鋒,反而從智慧屏上改進完善鴻蒙OS,並同時加快HMS的開發以及軟體生態的建設。等到HMS構建成熟、生態完善後順勢在手持終端推出鴻蒙OS,便可一夜之間向華為手機、榮耀手機用戶推送鴻蒙OS,讓谷歌措手不及。
在美國政府的政策打壓之下,我們看到了華為生命的頑強和強大的技術儲備,相信華為一直在默默的研發自己的系統,政策的打壓無形之中堅定了華為開發系統的決心、加快了系統發布的步伐。有傳言華為P40將會搭載鴻蒙OS,這一消息是否屬實,我們拭目以待,但毫無疑問的是,鴻蒙OS一定會成為第四大操作系統。
早在2019年8月份,華為就推出了鴻蒙系統,其實鴻蒙系統早在2012年華為就開始了研發,因為一些大家懂得原因,華為不得不將自己的操作系統拿出來,雖然目前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比較少,至今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也沒有正式上市,可是鴻蒙系統一直在華為的籌備當中,不斷的在發展,搭載的設備也會越來越多。
鴻蒙系統是一個基於微內核進行開發的分布式操作系統,由於採用的是微內核,鴻蒙系統比較輕便,可以搭載於多種設備, 比如手機、智能手錶、智慧屏、耳機、平板電腦、電腦、路由器等設備 ,目前鴻蒙系統已經在華為智慧屏、華為路由AX3系列與 汽車 得到了使用。
很多人說鴻蒙系統只是套了殼的安卓系統,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開發的,安卓是基於Linux系統進行開發的,所以二者不存在的任何關系 ,就像是安卓系統與蘋果IOS的關系。
按正常的道理來講,兩個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不會存在相互兼容彼此的軟體。但是華為做到了,因為華為知道如果不去兼容安卓的應用,開發者就要為鴻蒙系統單獨開發應用,在初期,很少人使用鴻蒙系統,開發者基於利益的關系,幾乎不可能為鴻蒙系統開發專門的應用,所以鴻蒙系統很難得到發展。
所以華為開發了「方舟編譯器」, 方舟編譯器可以將高級語言轉換為二進制代碼,通俗來講就是可以將安卓應用轉換為鴻蒙系統可以使用的應用,相當於安卓系統與鴻蒙系統之間的一個翻譯官。
目前方舟編譯器已經對外界進行了開源,開發者只需要將現有的安卓應用放到方舟編譯器上重新進行編譯,這時生成的軟體安裝鴻蒙系統就可以使用了。
為應對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MS,推出了HMS,即華為移動服務。 華為移動服務包括華為應用市場、華為瀏覽器、華為郵件服務、華為地圖等基礎軟體以及華為服務框架。 目前已經有5.5萬個應用適配了HMS,華為地圖與華為瀏覽器也在測試當中,很快就會對消費者進行推送,華為郵件服務也在內部進行測試。
同時印度當地的手機操作系統InsOS正在與華為進行商談合作事宜,合作一旦達成,華為便可將印度40萬個應用程序納入HMS的生態當中。
華為在2019年的手機銷量為2.4億部,已經連續好幾年手機銷量都位於全球前三,2019也超過蘋果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華為在電腦、智慧屏領域也在逐步發力。
按照華為現在的體量,在手機操作系統很有可能成為前三。
當然有可能,比較困難也是真的。
不過華為向來是能打硬仗的,挺看好華為。
這個問題可能本身就存在問題,華為推出鴻蒙系統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有安卓及iOS這兩大系統,不存在有第三個(即使有也遠遠達不到與安卓及iOS並稱三大的程度),所以你的問題是不是應該為: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可能成為與安卓及iOS並列的第三大系統嗎?
答案是可能,而且是很有可能。
給出判斷依據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安卓及iOS兩大系統,
一、時機
iOS出現在3G高速發展的時候,iOS及蘋果手機的發布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及人機交互,加上3G的快速普及4G的快速跟進,用戶數據流量及網速有了保證,消費者迅速接受。
安卓的出現比iOS慢,iOS的封閉性及蘋果自用性給安卓留下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有了iOS的啟發安卓少走了不少彎路,安卓選擇開原,除蘋果外的大多數廠商快速上了安卓的車,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二、系統特色
iOS的流暢、簡潔、美觀、安全、不吃硬體的特點是其迅速被消費者接受。
安卓的開源、可玩性深受發燒友喜愛,不同手機廠商的定製UI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安卓系統迅速擴大地盤。
三、用戶基數及軟體生態
手機系統能否成功(用戶基數)很大取決於這個系統的軟體生態豐富程度,軟體生態的豐富程度很大程度取決於這個手機系統的用戶基數,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系統用戶基數大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開發適配系統的軟體,更多的適配系統的軟體極大的豐富了系統軟體生態,豐富的系統軟體生態更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手機。
蘋果的硬體業界巔峰,與iOS完美匹配,絲般順滑,銷量迅速攀升,蘋果用戶基數越來越大,更有利於App Store生態的推廣及豐富,蘋果手機的用戶基數每年上億的銷量迅速累積,App Store軟體從幾十萬到百萬級發展。
蘋果的封閉,塞班的千古,微軟的陽痿給安卓留出了巨大的蛋糕,加上安卓開源,安卓廣收門徒系統份額達到80%上下,安卓系統的適配App數量很快達到百萬級甚至超過蘋果。
當一個系統的用戶數以億計適配App數以百萬計的時候這個系統肯定是成功的。
所以我們如何定義鴻蒙系統成功的標准呢?當鴻蒙系統的用戶基數達到億級及適配App超過百萬的時候就可以認為是成功了並成為繼安卓iOS後的第三大系統。
現在我們來分析鴻蒙為什麼能成功
一、時機
5G時代來臨,面向萬物互聯的下一代操作系統亟需開發,目前谷歌及蘋果均有開發下一代操作系統的計劃,鴻蒙正是基於萬物互聯的下一代操作系統,是適應5G應用的操作系統,目前谷歌及蘋果的下一代操作系統仍在開發之中,鴻蒙可以說是佔了先機,從時機上來說鴻蒙系統是可能成功的。
二、系統特色
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設計的面向萬物互聯的下一代操作系統,打通了手機、平板、電腦、 汽車 、電視、音響等硬體,可以相互調用硬體。針對華為自家的晶元可以做到更好的軟硬匹配,類似於iOS的軟硬完美匹配,使鴻蒙系統更加絲般順滑更加解約硬體開支。確定時延的設計使得鴻蒙系統在工業應用方面也大有作為。鴻蒙系統是基於5G應用設計開發的微內核操作系統,適應5G時代的消費端應用及工業應用,從系統特色來說鴻蒙是可能成功的。
三、用戶基數及軟體生態
華為手機的銷量2019年達到了2.4億僅次於三星居世界第二,其中海外銷量約1億,數億級的用戶基數是鴻蒙系統推廣的堅實基本盤,是吸引開發者進駐鴻蒙的巨大乳酪。
HMS生態圈的推廣,HMS是鴻蒙能否成功的關鍵,HMS gallery已經發布,吸引了眾多開發者,目前HMS的注冊開發者已超過百萬,海外主流的社交App如臉書系得已確認入住,這是海外推廣能否成功的關鍵。同時華為投入10億美金巨資推廣HMS吸引各國開發者,與海外生態合作引入巨量App入駐HMS如與印度InsOS合作引進其40萬App入駐HMS。
鴻蒙系統前期採用兼容安卓的策略可以極大降低HMS生態建設的風險,可以爭取相當時間的過渡發展期。方舟編譯器助力開發者現有安卓生態軟體適配鴻蒙系統,是開發者開發適配鴻蒙App的高效工具。
以上,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可能成為繼安卓及iOS後的第三大系統。
鴻蒙系統的發布,稱得上是華為公司 歷史 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較大程度上改善了華為一貫以來以「硬體技術 「主打的對外品牌形象,成功地讓外界用戶看到了華為在軟體系統開發層面上也擁有非常強大的底蘊和資本,軟硬結合,才能克敵制勝。
對此,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它發布最新報告稱,華為自主操作系統鴻蒙將在2020年取得2%的市場份額,超越Linux成為全球第五大操作系統。同時,還表示預計在2019年年底,華為鴻蒙會在中國市場份額達到0.1%,明年底達到0.5%,在華為今年所有出貨設備當中,搭載鴻蒙OS的設備比例會達到0.03%。
從8月9日正式發布到如今,華為鴻蒙系統可以說剛剛誕生還不足兩個月,權威市場機構就預測它在明年會成為全球第五大操作系統,你敢相信嗎?
從報告中給出的數據統計顯示,當前全球操作系統份額中,谷歌Android最高,佔比高達39%;微軟Windows次之,達到35%;蘋果iOS系統以13.87%排在第三位;蘋果MacOS系統以5.92%排在第四位;Linux則居第五,佔比則為0.77%,與前面幾個份額差距頗為明顯。
因此,僅從數額上來看,華為鴻蒙的確有超過Linux的實力,畢竟在它的背後有華為大量的硬體設備作為支撐。在之前的8月10日,榮耀就已經率先發布智慧屏系列,成為了首批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終端,出貨量和受歡迎程度極為火爆。
緊隨其後,華為也發布了更為高端的華為智慧屏系列電視新品,同樣搭載了鴻蒙系統1.0版本,僅僅從這款設備的出貨量來看,鴻蒙系統的確會在不久的將來超過Linux成為全球第五大操作系統。
最後,根據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放出的HarmonyOS鴻蒙規劃時間路程,預計在2020年,也就是明年將發布2.0版本,並應用在創新國產PC、手錶/手環、車機等終端設備身上,那麼這也就意味著的鴻蒙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或許追趕上全球前四大操作系統都非常有可能,大家覺得呢?
鴻蒙現在還沒出來呢!怎麼會是第四大系統呢?
短時間內幾乎不太可能,研發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對於國內來說並不難。重要的是構建手機操作系統生態。比如蘋果的ios上有無數的app,安卓上面也有無數的手機app. 有了系統以後還要推廣到市場上有用戶使用,制定很多的標准。比如硬體標准晶元,攝像頭等。
總而言之:研發一個操作系統對華為來說並不難,要重新打造一個手機生態卻很難。
幾乎不可能,這是一個系統性全局性的項目。可不是你想當然而然
4. 方舟編譯器有什麼用,怎麼用
了解方舟編譯器前,我們簡單了解下編譯器。編譯器能夠將高級語言轉換成機器能懂的機器碼,並按照指令運行。可以說是人類和機器溝通的橋梁。方舟編譯器是由華為百人專家團隊打造推出的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的移動端編譯器。
1、用戶是否只需要在應用市場下載已編譯的軟體即可?
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開發階段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說,只要是經過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應用市場上上架了以後,用戶下載的就是編譯過的了。
2、方舟編譯器能給用戶帶來什麼?
它解決了安卓系統久用必卡頓的魔咒,打破了人機之間的藩籬,讓用戶能直觀感受到的就是:A、提升了應用的流暢度;
B、降低手機 CPU 的開銷;
C、進一步降低功耗提升了手機續航能力;
D、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流暢的體驗。
5. 方舟編譯器有什麼用,怎麼用
什麼是方舟編譯器?
了解方舟編譯器前,我們簡單了解下編譯器。編譯器能夠將高級語言轉換成機器能懂的機器碼,並按照指令運行。可以說是人類和機器溝通的橋梁。方舟編譯器是由華為百人專家團隊打造推出的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的移動端編譯器。
方舟編譯器怎麼用?
1、用戶是否只需要在應用市場下載已編譯的軟體即可?
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開發階段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說,只要是經過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應用市場上上架了以後,用戶下載的就是編譯過的了。
2、方舟編譯器能給用戶帶來什麼?
它解決了安卓系統久用必卡頓的魔咒,打破了人機之間的藩籬,讓用戶能直觀感受到的就是:A、提升了應用的流暢度;
B、降低手機
CPU
的開銷;
C、進一步降低功耗提升了手機續航能力;
D、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流暢的體驗。
6. 華為自創的方舟編譯器已經開始開源,為什麼參與的應用里沒有微信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正式開源,並且正式上線了方舟編譯器的官方網站。通過該網站可以下載方舟編譯器、查看快速入門文檔、查看方舟編譯器的源代碼。當然,本次並未將方舟編譯器的所有源碼對外開放,開放的是方舟編譯器的框架部分源碼。後期,華為官方將會開放更多的源代碼,包括編譯器框架的前端、後端代碼。方舟編譯器公布了45個合作夥伴,用戶體量較大的微信並不在合作夥伴當中,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微信無論是從廣告的盈利模式、三方軟體合作的接入模式、小程序的應用擴展模式均會給騰訊帶來較高的業務收入。對於這樣一款核心級產品,騰訊暫時還沒有意向與其他廠商展開合作。並且通過QQ、郵箱、瀏覽器等軟體的加入,已經足夠表明騰訊對於華為方舟編譯器的支持。
7. 華為公布的方舟編譯器到底對安卓軟體會有多大影響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
8. 鴻蒙系統兼容安卓,問為什麼華為智能屏電視沒有應用
這是因為這個是純粹的鴻蒙系統,以後的鴻蒙系統本來就不準備兼容其他軟體。鴻蒙和安卓之間,只差了一個方舟編譯器,一個是.apk文件,叫安卓軟體。一旦被方舟編譯器編譯後,就成了.io,可以被鴻蒙系統識別。
在手機上,建立生態很難,所以華為必須兼容安卓的apk文件。
但是在電視上,華為想建立一個試驗田,讓軟體開發者慢慢來為鴻蒙開發軟體,畢竟在電視上對自己安裝軟體的需求遠遠沒有在手機上需求來的大。再說了,適配鴻蒙只要重新用方舟編譯一下就可以了,關鍵看軟體開發者願意否。
目前已經有國內40款主流軟體適配了方舟編譯器,應該很快就可以在華為商城看到。而在電視機上的華為商城,也應該很快會看到。拭目以待吧。
9. 華為鴻蒙來襲,你手機里的APP還能用嗎
要問你的手機操作系統是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還是略知一二的,市場上主流手機操作系統是蘋果IOS和谷歌的Android,二者兩分天下,許多用戶也已經習慣了自己手機上的操作系統,然而 2019年8月9日,在東莞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華為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一時平地驚雷,震驚寰宇,一場革新和戰爭悄然而至。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華為鴻蒙OS自從誕生之日起,受到了國人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支持國產,打破國外壟斷,國人熱情高漲,但是也有的用戶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手機更新了華為鴻蒙系統後一些Android手機上的APP會不會不兼容,還能不能用?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華為鴻蒙系統。
什麼是華為鴻蒙系統?
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能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體互助、資源共享,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因此, 華為鴻蒙系統不僅僅是一套嶄新的手機操作系統,而是開啟萬物智能互聯的全場景操作系統 ,這個新的 操作系統 將 打通手機 、 電腦 、 平板 、 電視 、 工業 自動化控制 、 無人駕駛 、 車機 設備 、智能 穿戴統一 成 一個 操作系統。華為的布局在未來,在5G智能時代!
手機上的華為鴻蒙系統是什麼樣的?
2020年9月10日,在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上,鴻蒙OS2.0 系統正式亮相,2020年12月發布手機 Beta 版本,一些參與內測的用戶首先進行了升級體驗。據一些參與內測用戶的反饋表示,新操作系統表現還是可以的。
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華為手機更換了全新的開機畫面和鈴聲,再次用來區分和安卓系統之間的差別,而在系統中還加入了一首全新鈴聲,推測也是鴻蒙系統獨享。而像息屏顯示,桌面插件、消息通知和個性化鎖屏界面都得以保留。
在流暢度和動畫方面,該參與測試的用戶表示,鴻蒙系統的應用圖標全部進行了重繪、加入和很多過渡動畫、幀率夠快有類似iOS的感覺,運行速度整體流暢快速、還有全新的通知面板和碩大的搜索框。
UI界面 :鴻蒙2.0看起來非常清爽。跟之前的華為的EMUI並沒有太多不同。
性能測試: 有博主測試了王者榮耀以及和平精英,發現在開啟HDR、抗鋸齒畫質下,整體性能比EMUI 11更流程更穩定,功耗更低。
華為鴻蒙系統能兼容大部分手機APP嗎?
對於想要升級華為鴻蒙系統的用戶來說,會想系統更新後,原來的手機APP還能用嗎?其實完全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心。
鴻蒙系統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 ,並且華為系統採用了方舟編譯器,應用開發商不需要修改源代碼,只需要使用方舟編譯器編譯後,就可以適配鴻蒙系統,降低了應用開發成本。 華為已經提供眾多SDK包、子系統源代碼給開發者。開發者可以很方便地開發出基於鴻蒙系統的APP。 華為透露,截至目前,京東、銀聯、優酷、科大訊飛等120多家知名應用廠商已開始基於HarmonyOS的適配和改進,超過10萬開發者已經參與到鴻蒙系統的開發中來。
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手機APP適配問題。
2021年6月2日,將召開 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正式公布可以覆蓋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鴻蒙操作系統。
正式版發布,你會第一時間選擇升級華為鴻蒙OS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