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rtk演算法

rtk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11-01 10:10:21

⑴ 單頻gps精密單點定位和雙頻的區別

在室外場景,北斗、GPS 等 GNSS定位技術在持續的演變,精度越來越高,應用面也越來越廣。SKYLAB憑借多年標准GNSS定位模塊的研發經驗,研發推出了多款工業級高精度定位模塊,其中包括支持RTK差分定位、雙衛星定位系統、配合全國北斗增強網高精度定位服務可達厘米級定位精度的單頻RTK高精度定位模塊和支持輸出RTCM3.3協議,支持特定版本輸出原始觀測值,支持用戶自行解析後實現RTK高精度的雙頻RTK高精度定位模塊。

支持RTK高精度的GNSS定位模塊分別是SKG12UR,SKG12XR,SKG123L,SKG123S和RTK高精度GNSS G-mouse SKM2101MR和SKM2105NR;其中SKG12UR,SKG12XR,SKM2105NR是屬於內置RTK演算法,配合千尋服務賬號,輸出厘米級高精度定位數據,SKG123L,SKG123S和SKM2105NR則是支持RTCM3.3協議,用戶自行解析輸出RTK數據。

⑵ 求助,rtk測量時點位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演算法

rtk測量精度點位誤差進行評定應該用若乾重復測量點測量數據用數理統計計算rtk測量精度m=±√([dd]/2n)其d兩測量較差
求助,rtk測量時點位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演算法
請詳細描敘問題

⑶ gps rtk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其中一個就是初始化問題,請問什麼是初始化

就是格式化的意思。最主要的缺陷就是抗干擾能力不強。這個主要原因是RTK的演算法都採用雙插法,雙插法的好處是可以消除電離層影響,但是消除不了多路徑效應。
目前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在沒有新演算法的前提下,只能依賴天上多些衛星了,如北斗系統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⑷ 慣導RTK和一般RTK的區別

慣導RTK和一般RTK最大的區別就是帶有慣導系統。最終慣導系統帶給RTK的改變,則是體現在傾斜測量方面。
有了慣導,一切就變得不一樣。房角、樹下、乃至下水道,都可以測量,測量受環境的影響大大減小;並且快速測量不再需要對中,這就使得作業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效率有效的提高,測量人員的工作壓力大大減輕,可謂測繪人的一大福音了。
所以總的來說,「慣導RTK」和普通RTK區別就在於傾斜測量方面,使得傾斜測量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測量效率以及測量數據精度得到較大提升,使測量更簡便。

⑸ 慣導RTK和一般RTK的區別

慣導RTK採用慣導傾斜演算法,能夠完全免疫磁場干擾,可以實時傾斜補償,根本不用擔心任何地磁及外界金屬構築物造成的誤差,是真正能在任何環境下發揮作用的「傾斜測量」。

慣導RTK在房角、樹下、乃至下水道,都可以測量,測量受環境的影響大大減小;

慣導RTK在快速測量時,無需對中,這就使得作業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將測量作業效率大大地提高,使得測量人員的工作壓力大大減輕,是測量人的福音。

普通RTK未使用慣導傾斜演算法,不能進行傾斜測量,只能進行常規測量,容易受到磁場干擾,卡卡角角也不能進行測量,測量時也需要對中。慣導RTK和普通RTK的區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⑹ 測繪中的RTK和GPS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RTK:RTK(Real -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實時處理兩個測量站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方法,將基準站採集的載波相位發給用戶接收機,進行求差解算坐標。

GPS:利用GPS定位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稱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是由美國國防部研製建立的一種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高精度的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是衛星通信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典範,它極大地提高了地球社會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2、工作原理不同

RTK:基準站建在已知或未知點上;基準站接收到的衛星信號通過無線通信網實時發給用戶;用戶接收機將接收到的衛星信號和收到基準站信號實時聯合解算,求得基準站和流動站間坐標增量(基線向量)。站間距30公里,平面精度1-2厘米。

GPS: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

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

3、特點不同

RTK:支持標準的和精確的定位演算法,GPS,GLONASS,QZSS准天頂衛星系統,北斗和SBAS

支持多種定位模式與GNSS實時和後處理,單點,DGPS / DGNSS,動態的,靜態的,移動基線,定點,PPP運動,PPP靜態和PPP定點

支持多種標准格式和協議GNSS,RINEX2.10,2.11,2.12 OBS /NAV/ GNAV / HNAV,RINEX 3.00 OBS / NAV,RINEX 3.00CLK,

RTCMV.2.3,V.3.1 RTCM 1.0,NTRIP,RTCA/DO-229C,NMEA0183,SP3-C,IONEX 1.0,ANTEX 1.3,NGS PCV和EMS 2.0。

NVS Technologies AG公司NV08C系列GNSS模塊經測定支持RTKlib應用。

GPS:全球全天候定位,GPS衛星的數目較多,且分布均勻,保證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至少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GPS衛星,確保實現全球全天候連續的導航定位服務(除打雷閃電不宜觀測外)。

定位精度高,應用實踐已經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以內可達10-6m,100-500km可達10-7m,1000km可達10-9m。

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時以上觀測時解其平面位置誤差小於1mm,與ME-5000電磁波測距儀測定的邊長比較,其邊長較差最大為0.5mm,校差中誤差為0.3mm。

實時單點定位(用於導航):P碼1~2m ;C/A碼5~10m。

靜態相對定位:50km之內誤差為幾mm+(1~2ppm*D);50km以上可達0.1~0.01ppm。

實時偽距差分(RTD):精度達分米級。

實時相位差分(RTK):精度達1~2cm。

觀測時間短,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體的不斷更新,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鍾;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鍾;採取實時動態定位模式時,每站觀測僅需幾秒鍾。

因而使用GPS技術建立控制網,可以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測站間無需通視,GPS測量只要求測站上空開闊,不要求測站之間互相通視,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覘標。這一優點既可大大減少測量工作的經費和時間(一般造標費用約占總經費的30%~50%),同時也使選點工作變得非常靈活,也可省去經典測量中的傳算點、過渡點的測量工作。

儀器操作簡便,隨著GPS接收機的不斷改進,GPS測量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趨於「傻瓜化」。

在觀測中測量員只需安置儀器,連接電纜線,量取天線高,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而其它觀測工作,如衛星的捕獲,跟蹤觀測和記錄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結束測量時,僅需關閉電源,收好接收機,便完成了野外數據採集任務。

如果在一個測站上需作長時間的連續觀測,還可以通過數據通訊方式,將所採集的數據傳送到數據處理中心,實現全自動化的數據採集與處理。另外,接收機體積也越來越小,相應的重量也越來越輕,極大地減輕了測量工作者的勞動強度。

可提供全球統一的三維地心坐標,GPS測量可同時精確測定測站平面位置和大地高程。GPS水準可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另外,GPS定位是在全球統一的WGS-84坐標系統中計算的,因此全球不同地點的測量成果是相互關聯的。應用廣泛。

⑺ RTK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RTK工作原理:

  1. 基準站建在已知或未知點上;

  2. 基準站接收到的衛星信號通過無線通信網實時發給用戶;

  3. 用戶接收機將接收到的衛星信號和收到基準站信號實時聯合解算,求得基準站和流動站間坐標增量(基線向量)。

下面是RTK的詳細介紹:

RTK,將基準站採集的載波相位發給用戶接收機,進行求差解算坐標。在GPS測量中,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後進行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的精度,而RTK(實時差分定位是一種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野外作業效率。

1000千伏皖電東送特高壓線路西起安徽淮南,經浙江、江蘇後抵達上海,全長65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的同塔雙迴路輸電線路,投資總額186億元,計劃今年底投入運行。

特高壓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的電壓等級。和一般輸電線路相比,特高壓具有輸送容量大,輸送距離遠,電量損耗低等優點。但同時,它的技術難度和對設備的要求之高都是史無前例的,上世紀60-90年代,前蘇聯、美國、日本、義大利等國開展了特高壓交流輸電前期研究,都沒能形成成熟的技術和裝備。而在我國不但在特高壓理論創新、技術攻關、工程實踐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並且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成功掌握,並且實際運用了這項尖端技術的國家。

以承擔本次「皖電東送」工程的合眾思壯集思寶G970 RTK設備為例,其應用高精度GIS採集測量技術,可以憑借精確的GPS定位功能、厘米級採集精度、實時數據交互、高穩定的性能等特性在電力勘察設計、施工、放樣等方面發揮作用,為設計、施工及決策人員提供精確的數據來源,為電力系統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並商業化運行3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包括「皖電東送」工程,正在建設的還有三條特高壓線路,按照規劃,我國將在特高壓骨幹網的基礎上建成覆蓋全國的智能電網,進一步緩解能源分布與使用不協調的矛盾。

參考資料:RTK-網路RTK測量-網路

⑻ 比較gnss絕對定位和相對定位的優點

衛星定位可分為絕對定位和相對定位,其中RTK(載波相位實時動態相對定位)是比較常用的高精度相對定位方法,RTK定位(Real 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是採用兩台接收機,由基準站和流動站的觀測值組成雙差組合進行實時的厘米級定位。

其優點主要體現在:初始化時間僅數秒,固定解的精度可達到厘米級,可以滿足高精度實時動態定位的要求。

由於其精度要求達到厘米級,要用到的觀測量是載波相位觀測值,這就需要進行模糊度的確定及周跳探測及修復,周跳探測是進行RTK定位的前提,因為周跳發生會引起模糊度的變化。

RTK定位中數據預處理的關鍵問題就是周跳的探測,目前RTK定位中最常用的周跳探測方法是碼偽距與相位組合法、電離層殘差法和M-W組合法。

三種周跳探測方法都有是失效的情況,在實際應用中常綜合這三種周跳探測方法的利弊:先用偽距-相位組合探測大於8周以上的大周跳,把周跳限制在8周以內。

然後用電離層殘差法聯合M-W組合方法探測小至1周的小周跳。模糊度確定是RTK定位的核心演算法,一旦能夠正確固定整周模糊度,就可以得到毫米級的距離觀測值。

(8)rtk演算法擴展閱讀

衛星定位技術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已經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衛星定位已發展了3代技術,現在正處於第三代向第四代的過渡階段。

衛星定位技術分為絕對定位和相對定位技術,第一代絕對定位技術即通過偽距測量的方法獲取定位坐標,第一代相對定位技術分為載波差分與偽距差分技術,載波差分技術即靜態測量技術,偽距差分定位通常運用在信標機上。

載波靜態差分技術精度高但是需要內業處理才能得到定位結果,不具備時效性,載波靜態差分技術結合通訊傳輸技術發展為RTK技術,能夠實時獲得動態差分定位結果。

偽距差分定位如信標機具有使用范圍的局限性,偽距差分技術結合廣域播發的技術發展為廣域差分定位技術,能夠通過衛星大范圍播發偽距差分信號,如我們所熟知的SBAS技術(主要指美國WAAS、日本MSAS等),常規RTK技術及廣域差分定位技術組成第二代衛星定位技術。

⑼ 什麼是大疆D-RTK高精度定位系統

DJID-RTK是一套高精度定位系統,採用GPS+北斗或者GPS+GLONASS雙模四頻RTK接收機及演算法,D-RTK適用於多個飛行平台。通過使用D-RTK,飛行平台的水平定位精度和垂直定位精度均可達到厘米級別。

閱讀全文

與rtk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wss3命令 瀏覽:356
百度店鋪客戶訂單手機加密 瀏覽:500
釘釘班群文件夾怎麼上傳文件 瀏覽:749
人社app怎麼解綁手機 瀏覽:101
caj文件夾打不開 瀏覽:475
什麼app可以將電量變色 瀏覽:692
解放出你的解壓抖音小游戲 瀏覽:346
什麼方式解壓比較好 瀏覽:267
erp是什麼伺服器 瀏覽:186
python中tmp 瀏覽:25
說明wpf加密過程 瀏覽:145
java讀取list 瀏覽:703
iis7gzip壓縮 瀏覽:40
有什麼安卓機打吃雞好 瀏覽:598
三星u盤加密狗 瀏覽:476
php函數的返回值嗎 瀏覽:589
國企穩定程序員 瀏覽:328
編程貓如何使用教程視頻 瀏覽:222
安卓遠端網頁如何打日誌 瀏覽:218
壓縮flash大小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