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識付費的優勢和痛點有哪些
近年來,短書、得到、分答、喜馬拉雅、開氪等知識付費平台的接連而起。知識付費是在近幾年才興盛起來的,背後正是抓住了分享經濟時代的特點,解決了人們在移動社交體驗中知識和經驗不對稱的問題。
優點:知識付費的收入較為穩定,用戶的留存與黏性較高,容易產生正向的循環。知識付費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現在有工具可提供幫助,例如SaaS型工具
「
短書
」
,可一站式滿足內容承載、用戶管理、付費轉化、社群運營、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實現體系內變現,使得內容的創業更加方便。
缺點:使用知識付費這一種變現模式,要注重的一點就是內容的質量必須要有保證,內容質量是直接與用戶的訂購數量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質量不好的話該內容會出現滯銷的現象。
B. 不同付費知識系統的優勢在於
不同類型的平台其主要的知識付費形式也不一樣,目前最主流的付費知識系統分別為工具型平台,和流量型平台。
而流量型平台主要是將知識付費的形式集中於某一個點,例如得到就是以音頻為主的、而簡書是以圖文為主;工具型平台則是較為全面的知識付費方式,其包含有各大知識付費的形式,包括圖文、音頻、視頻、直播、問答等等,這是比較適合用於知識付費的。
不同的付費知識系統側重點不一樣,面對人群也就不一樣。因此建議題主搜索「淘淘課」知識付費平台,在其上了解更多有關於這二者的區別,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付費知識平台。
C. 知識付費要怎麼做
可以通過一些知識付費平台來做知識付費。
短書屬於saas型的知識付費平台,可以使用它開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店鋪從而售賣自己的知識產品給需要的用戶,知識付費的方式還有很多,例如:直播開講分享知識,社群互動提問回答等這些都可以在知識店鋪當中實現。更多好玩的知識付費功能盡在知識店鋪中。
D. 提升app用戶的留存應該怎麼做
關於提高用戶留存率首先就要明確用戶留存的三個階段。
用戶留存的三個階段所成的數軸圖像就像是一個在第一象限中的反比例函數圖像,隨著促活活動後的時間越長,用戶留存量逐漸減少後趨於平緩。這是一個常見的留存曲線,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迅減期,第二部分——震盪期,第三部分——平穩期。首先,經過一系列促活活動之後產生了大量的用戶嘗試使用你的app,迅速爆發的增長後勁往往是乏力的。所以一般來說用戶都會在促活活動停止一段期間之後有明顯的降低趨勢,我們稱之為迅減期,而後發現在迅減期過後,用戶留存曲線會出現一系列波動,謂之振盪期。最後才會步入平緩期,從數據層面分析,若要想提高用戶留存率,代表著降低迅減期的速率,加深振盪期的波動。
減低迅減期的速率
意味著用戶在經過你一系列促活活動之後,你的APP仍舊可以給用戶把你的APP留下來的理由,這其中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很多,一款APP之所以會產生之所以能夠運行的主要原因在於這款APP填補到了供需關系之中,就像潮浪帶動小船前行般,APP隨著供求關系的大潮前往了無畏的大海,所以要提升你的APP的用戶的留存數量的關鍵因素有兩點,一是APP開發的質量,二是APP開發的定位。APP開發的質量取決於APP開發服務商的專業程度,這是開發APP時為什麼要慎重選擇APP開發商的原因,一款APP給用戶的使用感受對於用戶留存率的提高至關重要;APP開發的定位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契合用戶的需求,無論這個需求是痛點,慾望點興奮點,只要契合其中之一的需求並源源不斷的提供需求,即可附著上供求關系的大浪。
加深振盪期的波動
這意味著在用戶猶豫著是否還要繼續留著你的APP的時候,要求有新的刺激點出現,將振盪期的波動由上下波動往下趨於平緩促使成向上波動不斷提升,這就是很多時候為什麼APP總是會層出不窮的出活動,為的是最終實現提高用戶留存率。
E. 提高用戶留存率有什麼方法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覺得不錯就點個贊。
比如我們相親的時候,第一印象特別重要,如果覺得不錯才會深入了解。
產品也是如此,想要別人對你的產品有好感,想留下來,給用戶的第一感覺就是很重要的!
APP品牌認知
打好品牌,維護好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認知度。別人為什麼會使用你的APP?除了你的推廣,無非就是通過朋友推薦、應用市場評價高等等;而後兩者就是因為APP所得到的認知度比較高,因此打好品牌基礎非常重要!
做好APP新用戶引導
新用戶的使用引導很重要,尤其是游戲、購物、金融、理財類等APP,使用操作都是比較繁瑣;因此需要用戶引導幫助用戶玩好你的APP。
優化好產品性能
雖然現在很多品牌的手機性能在不斷提高,但是APP依舊要做好性能優化,避免出現APP閃退、占內存、運行慢等等問題,現在的用戶是任性的,而且同質化現象嚴重,APP替代性是非常高的。總結起來,就是要讓用戶用得舒服。
渠道篩選,提高渠道轉化質量
用戶質量是提高用戶留存的重要環節。上面說到的新用戶在前提流失會比較嚴重;因此在推廣方面應該做好用戶質量把控,做好渠道篩選!
活動運營,刺激用戶慾望
活動運營是促活用戶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對於電商APP,利用節日進行促銷活動、送券活動;對於金融理財類,通過活動促使用戶進行綁卡、投資;對於教育APP,邀請大V線上講課,開展線下沙龍活動等。
當然,也可以利用用戶操作場景進行活動運營,不同行業的APP其用戶場景也是不一樣的。
電商APP用戶場景:注冊、登錄、加入購物車、收藏商品、完成支付等。
金融APP用戶場景:注冊、登錄、綁卡、開戶、完成交易等。
社交類:登錄、發布動態、分享等。
可使用第三方活動運營工具進行精細化活動運營管理,根據自己APP所需的業務場景進行SDK埋點後,可做到當用戶完成注冊、完成支付、完成分享等等觸發一個H5抽獎活動,還可以根據用戶基本屬性、標簽進行活動觸發、推送,做到千人千面的活動運營。
合理做好push推送
push推送是一把雙刃劍!我在上面提到太過於頻繁的push會造成用戶流失,但合理適時進行push推送能起到喚醒用戶的作用,push推送,要做到精準化,前提是你需要了解你的用戶,給用戶進行標簽管理。針對不用標簽的用戶進行不同內容的推送,提高用戶體驗。
簽到功能,提高用戶黏性
簽到功能,對於提高用戶黏性有很大的幫助;簽到可獲取積分,連續簽到,積分疊加等形式,其實跟第一點介紹的根據用戶操作場景進行活動觸發有點相似,都是為了提高用戶日活躍和提高用戶黏性。
經典案例:淘寶簽到獲得淘金幣、京東簽到獲得京東豆,網路知道簽到獲得經驗。
做好用戶運營,有點泛泛而談,簡單說說下面這幾個方面:
需要有有好的客服,能夠及時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和反饋的意見。
完善的用戶獎勵體系。
運營人員可以在應用市場、微博、知乎、網路等等平台裡面關注用戶對你APP的評論。了解用戶喜歡你的app什麼,帶給用戶什麼價值,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等等;收集用戶反饋,以便做好產品優化。
總結:APP想要生存得更久,做好用戶運營,提高APP用戶留存率並且延長用戶生命周期,顯得非常重要。現在APP競爭越來越大,運營好一個產品比較難!只有在運營過程中不斷觀察用戶,了解用戶,服務好用戶,用戶喜歡你的APP才是王道!
想要提高用戶的黏性,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來「起點學院」學習相關的知識
F. 小白怎麼做知識付費微信公眾號知識付費系統
這些小白一定要學會的的知識付費運營技巧,很有必要看看哦!小白做知識付費的時候,往往會只關注內容而忽略運營,不可否認內容很重要,優質的內容是後續運營和獲客推廣的基礎,如果你的內容過關,那麼你的運營方向可以參考一下運營的aarrr模型,需要先前通過
美閱基於微信生態做一個自己的知識付費店鋪,所以我的一切運營都是基於微信生態做的,你可以參考一下我的做法:
1. 用戶獲取,即推廣,在微信上可以分為外部和內部的引流,外部的話你可以在知乎、豆瓣、微博這些自帶流量比較高的社區做你的課程推廣,在內部你可以通過各種社群和你自身的朋友圈進行推廣,推廣的形式有很多,你可以根據推廣的渠道選擇用海報、文案或其他形式。
2. 提高用戶活躍度與留存率,這一項與你的內容質量有一定關系,當然你也可以使用一些營銷手段來提高活躍度與留存率,如採取每日打卡、排行榜等,此外你也可以建立社群,然後在社群里定期做一些活動,與用戶多互動。
很多做知識付費都會用美閱教育,如果不依靠第三方平台自己做的話,打卡、直播等在技術方面就難以實現。
3. 內容變現,這一方面可以通過9.9體驗課、免費體驗課或優惠券、拼團等手段實現,本質上還是通過小小的讓利提高用戶的購買慾望,我用拼團的手段會比較多,一般通過自己搭起來的社群發起,然後促使我的用戶去自行拼團。
4. 促進用戶傳播,這一項可以掛靠上面的一些手段同步進行,如打卡、拼團等都可以通過讓用戶發朋友圈或轉發社群實現,這實際上就是促進用戶傳播的步驟了,形式上呢一般可以採取海報,當然也有其他的一些玩法,諸如暗號之類的,你可以多去找裂變方面的手段多了解一下。
G. 知識付費源碼是什麼
知識付費源碼廣義上來說就是知識付費系統,例如 短書就支持搭建各種類型的知識付費系統,通過SaaS工具和服務,幫助自媒體、教育機構、等眾多有隻是變現的內容創作者搭建 線上知識店鋪,從而達到知識付費、內容變現的目的。
H. 教培機構要如何用創客匠人的知識付費系統來有效沉澱用戶呢
機構可以使用知識付費系統裡面的營銷工具進行招生來實現有效沉澱用戶。
I. 如何利用數據分析提升用戶留存率
一、留存的概念和重要性
1、什麼是留存?
在互聯網行業當中,因為拉新或推廣的活動把客戶引過來,用戶開始訪問公司的網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可能就會有一部分客戶逐漸流失了。那些留下來的人或者是經常回訪我們公司網站的人就稱為留存。
現在大家經常會用到所謂的「日活」(日活躍用戶量,簡稱DAU)來監測我們的網站,有的時候會看到我們的「日活」在一段時期內都是逐漸增加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但是如果我們忽略了留存分析的話,這個結果很可能是一個錯誤。
比如某公司做了很多拉新、推廣的活動,用戶是帶來了很多,但是留下來或經常返回來的客戶不一定增長,他們有可能是在減少,只不過是拉新過來的人太多了而掩蓋了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實際上客戶的留存是在逐漸降低的。這個時候留存分析就很重要!
2、怎樣用圖表展示留存狀況?
我們提供了留存圖和留存表兩個模型來分析用戶流失與留存問題。
如上圖左側的留存圖所示,開始的時候是帶來了百分之百的人數,隨著第一天結束,留存用戶就急劇下降了85%,然後慢慢地降低,直到第13天進入一個平穩的階段。
再如上圖右邊留存表,這張表該怎麼解讀呢?
我們先看一下第二行,時間是1月11日這一天,我們通過各種各樣拉新和推廣吸引到了6.7K 的客戶。但是一天之後就下降了85%,變成15%,兩天之後再一次下降10%,到了第七天是比較穩定的狀態,達到了6.5%,後面就是緩慢地下降,比較平穩。我們可以看出來客戶在第一天的時候就有一個巨大的流失,然後慢慢地達到了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
3、為什麼要進行留存分析?
看完留存分析的概念,不禁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做留存呢?留存的分析意義何在?
像SaaS企業,獲得一個客戶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金錢上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也許要花掉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獲得一個客戶。
以上面左邊的圖為例,剛開始這個客戶,我們花了6000多美元的成本才把這個客戶得到。得到了以後一般情況下客戶對咱們這些企業可能就是按照一定的現金流給我們付錢,比如說付500美金,就這樣一直地付下去。
這樣你就會發現前期成本很高,也許我們只有通過客戶使用我們的產品高達一年或者兩年的時候我們才能收回成本。如果這個客戶在之前就流失掉了,流失掉就意味著咱們的產品虧本了,連本都沒有返回。
再來看右邊的這張圖,這張圖講的是每位客戶成本的應收的現金流。第一個月我們得到了這個客戶,我們花了6000刀,然後這個客戶就每個月給我們付費,比如說每個月付500刀,他要到第13個月的時候我們才能達到所謂的收支平衡,從14個月以後才開始逐漸地賺錢,如果我們的留存沒有做好,客戶在用了兩個月以後就走掉了,那這部分錢我們就流失了。
所以說留存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客戶使用咱們公司的產品,時間越長越好,越長帶來的現金流或者利潤越高,這就是留存的一個非常核心的意義。
如果我們的留存做得好的話客戶就會一直使用我們的產品,一直給我們帶來財富。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點:第一個就是使用的時間,留在我們產品的時間越長越好;第二個,希望利潤越高越好。利潤如何越高越好?就是我希望我的留存率越來越高,這樣利潤的面積也就越來越大。
二、用戶留存的三個階段和重要時間點
1、提升留存曲線的意義
假如現在我們產品的留存度是上圖最下面那條綠色的線,縱軸是留存的比例,橫軸是時間。一天過後,我們拉新獲得的100%用戶只留下35%,第7天變成了20%,然後緩慢下降,到了第60天以後達到一個大約10%的效果。
這個效果我們看看能不能通過某些方面的改進,讓它逐步提升呢?
假如我們讓綠色的留存度的線上升到橙色的線,再上升到紅色的線,那麼第一天留存率高達到70%,七天留存率也有60%多,到了60天、90天的時候留存率也能高達60%左右。這就是說我們前面通過市場拉新獲得的百分之百的人數在經過90天以後有60%的人留下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看綠色的線我們的90天的留存率是10%,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它達到60%,這會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和現金流的收入。
2、留存的三個階段
今天通過留存分析的一些方法來給大家一些思路,看看如何通過優化產品的方式來提高我們的留存率。
在講這個之前我先給大家講一下我們應該如何去看這張留存的圖。
這是一個常見的留存曲線,我把它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振盪期,第二部分是選擇期,第三部分是平穩期。
大家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分成這三個期呢?
首先在振盪期,我們可以看到拉新過來進入我們公司網站或者是下載APP的人數在前幾天劇烈地減少,由100%幾天就變成了百分之十幾或者更低,這個期叫振盪期,它有自己的特色。
過了振盪期以後就是選擇期,為什麼我們稱它為選擇期呢?就是一般情況下客戶在這段時間之內對我們的產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他開始探索我們公司的產品,看看這個產品有沒有滿足客戶的一些核心需求。如果能滿足,顧客很有可能就留下來了;如果沒有滿足,那客戶就要走掉了。
過了選擇期就是平穩期,留存率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
3、留存的重要時點
第一個就是次日留存,就是當天過來第二天的留存有多少。我們可以看出,當天拉新,比如說我們拉了100個人,到了第二天可能只有十幾個了,這是次日留存。
第二個是周留存,周留存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為什麼要周留存,這個概念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客戶使用一款產品,如果他進行一個完整的使用的話他的體驗周期大約是一周或者是幾天,因為比較常見的是周留存,我們就起了一個周留存的名字。
這個可以根據你的業務,如果您公司的產品體驗一個完整的體驗周期的話比如說是14天或者3天,我們就定3日留存或者14日留存。
三、留存的核心原因
什麼樣的客戶會留下來?
其實這個問題也非常簡單,如果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核心需求,他能夠在我們的產品使用當中發現這個產品的價值,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會留下來。
如果我們做了很多的拉新、渠道的優化等等,也許會提高一定的留存率,但是這個留存到底能不能留下來,核心的問題還是說我們的產品功能設計能否滿足客戶的核心需求。如果能滿足的話,我們能不能再進一步,我們這個產品的設計能否比較好的、比較快的、比較方便地滿足客戶的核心需求,這是第二點。
四、留存分析的方法論
下面我給大家講解一下留存分析的方法論,來更好提升我們在平穩期這段時間的留存量。
假如我們現在可能只有5%,我想把它提高到10%或者是20%更高,就是回到剛才這張圖,從一個綠色的線,慢慢地努力提到一個紅色的線。
在這里留存分析有兩個常見的分析方法,給大家稍微介紹一下,然後在後面的案例的講解當中慢慢地把這兩個方法融進去,給大家講一講。
第一個就是獲取時間,我們在留存分析的時候可以對獲取客戶的時間進行分組。比如說這個產品發布了版本2.0或者是3.0,這個時間點我們可以做一個分組,看看用新版本的人的留存表現。
還有一種分組方式就是根據客戶的行為進行分組,比如說我們舉個例子,有一款音樂的軟體,我想知道分享這首歌的人,他們在留存上有什麼樣的表現,或者對這首歌點贊數大於3次或者5次的人,他們在留存上有什麼樣的表現。
1、按照獲取客戶時間進行分析
如上圖,是一個新版本音樂APP的留存情況,左邊是留存表,右邊是留存圖。
先看左邊的留存表,正如我剛才所說的,按照獲取的時間進行了一個分組。舉個例子,我們看最下面的10月26日獲得的用戶,一天後留存率是多少,兩天後留存率是多少,三天後留存率是多少。
我們看到右邊這個留存表也是這個意思,可以看出來第一天留存率驟降一半,第二天又降了10%,可以看出來前兩天客戶的留存率下降得很大,然後慢慢地在後期,比如說在第十五六天的時候達到一個比較平穩的階段。
從這兩張圖表可以很好告訴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留存在下降。但是如果我們想深度地挖掘哪裡出了問題的話這兩張表還不夠,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地分析用戶行為。
2、按照用戶行為進行分析
這時候我們就涉及到了一個新的分析方法,就是根據客戶的行為進行分析。
還是以音樂APP為例,如果一個客戶在一段時間內點擊「喜歡」大於3次,我們看看這一部分人的留存,即上面左邊的圖。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咱們這條留存曲線是高於所有用戶的藍色留存曲線的。我們看一下次日留存率,高達82%,而所有用戶可能只有50%多。得出結論:點擊「喜歡」大於三次的用戶留存表現優於所有用戶平均值。
這時候咱們再進行更深一步的對比,點擊「喜歡」大於等於3次與小於3次的用戶留存之間有什麼差異?上面右邊的圖中,紅色的線就是喜歡這首歌大於等於3次,藍色的還是剛才整體的所有用戶,在下面是綠色,小於3次的。
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這三個分群有很大的不同,點擊「喜歡」越多的次數留存率就會很高,而點擊「喜歡」小於3次的人留存率比所有用戶的還要低。
我們看到這兩這張圖就會想到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一種方法來引導客戶,讓他點擊喜歡呢?
這個時候留存的分析的作用就是說如何促使產品的更新和優化,既然通過數據我發現了點擊「喜歡」大於3就會留存率高,那麼我們是不是通過這種分析方法來得到一個類似的假設,我們的產品如果通過優化能讓客戶更早地去點擊「喜歡」,那麼客戶的留存就會多。
當然了這個時候我們會對產品通過一些交互行為的設計、A/B test或者各種各樣的方法來使這個產品變得更好一些,更優化一些,不過這個主題比較大,我們先講到這里。
我們繼續往下深入地挖掘。
現在有一個行為是點擊「喜歡」大於3次,我們還有些其他的行為,比如說我在一個網站上想加入一個興趣的社區,比如說我非常喜歡聽爵士樂,我就在APP進入爵士樂的社區,比如說我非常喜歡陳奕迅,我就想加入陳奕迅歌迷俱樂部,或者說我想加入其他的一些社區。
在上面左邊的留存圖中我們就用綠色的線表示當客戶加入了一個興趣社區時他的表現是什麼樣子。紅色的線還有藍色的線也是剛才說的三條線的對比。
可以看出來,如果這個客戶加入了一個興趣社區,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的留存率相對整體客戶來說是有一個提升的。
我們發現客戶加入興趣社區,點擊大於3都會導致留存率的上升,那麼我們會不會更深一步想一個問題,如果他既點擊「喜歡」大於3次以上,又加入興趣社區,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當然這時候可能並沒有很好的效果,我們並不確定,那我們就做一個實驗,把數據抓出來,做上一張圖,先看一下是好是壞,即刻分享。
然後我們就做出了上面右邊的圖,紅色的就是我剛才說的,點擊「喜歡」大於3次以上並且加入了社區,另外就是它的補集,就是沒有小於等於3次或者是沒有加入社區的,這時候我們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留存方面的差異。
由上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紅色要遠遠地高於藍色,這時候就會給我們一個想法,如果咱們的產品能夠更好地引導這些客戶去使用這些功能,那麼這些客戶就能很好地留下來,留在咱們的產品上。
3、不同群組對產品不同模塊使用狀況的分析
上面的圖叫「如何發現一個對比的點」,功能是分析不同的群組對產品不同模塊使用情況。
分群A(平穩期)的客戶之所以留下來了,是因為咱們的產品提供的功能滿足了他,這些用戶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細節的挖掘,去看他對每一個產品每一項功能的使用情況。
比如某個產品有很多功能,我現在就截取了A/B/C/D/N 5個模塊,10代表使用這個模塊的頻率還有熱度的指數的滿分,9表示他經常使用這個功能。反映到我們手機上的例子可能就是說他經常使用「喜歡」這個按鈕或者是經常用「分享」這個按鈕。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如果我們做一個排序的話,分群A在平穩期的這部分用戶非常喜歡使用模塊A,也非常喜歡使用模塊C或者模塊D。
這部分群體我們再逆推到之前,他們在前期的時候喜歡使用什麼樣的功能呢?他們在所謂的振盪期和選擇期的時候使用什麼樣的功能。
我們也是通過數據的分析,把這個數據拿下來,即分群A(振盪期+選擇期),我們發現客戶很可能非常喜歡模塊A或者是功能模塊C,例如客戶非常喜歡分享一個東西或者喜歡下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行為分析的一個起止點。
我們可以探索我們是不是先用這兩個點來看一看客戶在留存上面有沒有一個巨大的行為差異,然後我們就會通過這些東西做出一些東西,比如說我點擊了「喜歡」大於3次的我就發現留存率高,點擊「喜歡」小於等於3次的留存率相對就會比較低。
五、用戶留存的案例分析
1、留存圖和留存表
下面展示了我們提供的一張留存圖和留存表(也稱為手槍圖),可以方便大家看到新進來的客戶們在後續的時間的表現,我們也可以定義起始行為和回訪行為這兩個功能。
2、起始行為和回訪行為
起始行為規定了你想篩選什麼樣的用戶進行留存分析。我們按照最普遍的留存率的概念,將默認的起始行為設置為「新增用戶」,即這個用戶ID此前未曾出現過,那麼就會歸為當天的新增用戶。除了默認選項外,我們還支持將任意圈選過的標簽的瀏覽或點擊行為作為起始行為,在下拉菜單中就可以直接選擇。
例如,選擇「頁面_加入我們」「瀏覽」為起始行為,那麼系統會將一段時間內所有瀏覽過「加入我們」這個頁面的用戶都篩選出來,然後再計算他們在這之後是否發生過回訪行為。
你希望用戶經常地、持續地到你的產品中做什麼?這就是回訪行為的定義。在默認條件下,回訪行為被設置為「任意行為」,即對任何頁面的瀏覽或點擊都被認為是留存。與起始行為一樣,你可以設置任意標簽的瀏覽或點擊行為作為回訪行為,在下拉菜單中可以選擇。
例如,選擇「按鈕_加入購物車」「點擊」作為回訪行為,那麼系統會計算:在滿足起始行為的用戶中,接下來的每一天里有多少人點擊了「加入購物車」按鈕?他們佔起始用戶的比例有多少?
3、某O2O企業分析「發紅包」案例分析
某個O2O應用,想觀察給用戶發放紅包之後的回購行為趨勢。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將觸發了購買行為的用戶定義為留存用戶,因為對於這個活動來說,刺激用戶的購買是首要目標,那些僅在應用里查看了商品頁面的用戶,雖然他們回訪了,但並沒有進行關鍵行為,因此在這個案例中暫不能成為留存用戶。
首先在【起始行為】中選擇【紅包領取成功頁面】【瀏覽】,然後在【回訪行為】中選擇【購買成功頁面】【瀏覽】,時間選擇紅包活動的時間段1月1日至1月14日,點擊【提交】。
在這張表中,可以看到第一列「當天」的留存率已經不是100%,這是因為我們設定的起始行為與回訪行為不一致而形成的,是正常現象。當天的平均留存率為38.1%,表示每100個領取了紅包的用戶中,大約38人會在當天就去購買商品花掉紅包。
我們還可以根據這張表做進一步的分析:例如,在1天後的留存率中,1月2日領取紅包的這批用戶轉化率非常低,只有2.6%,而1月2日的這批用戶的當天轉化率也不高。我們可以在【用戶分群】功能中將這批用戶定義為一個分群A,同時將1月7日領取紅包的這批用戶定義為分群B(因為1月7日的紅包用戶當天、次日的留存率都比較高),將這兩個分群進一步按照多個維度和指標進行交叉對比,找出他們的行為差異。
J. 知識付費的運營方面應該注重哪些
知識付費要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