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列舉國產交叉編譯開發工具
摘要 1. 編譯部分:
『貳』 中國計算機底層技術幾乎沒有
據我所知底層技術覆蓋的還是比較全面的,但是達到世界頂級水平的晶元、操作系統、編譯器等確實還稍微差一些。
舉例來說,CPU設計有申威、龍芯等。操作系統有翼輝。編譯器其實也挺多,比如易語言,還有龍芯用的gcc移植版。
其實,計算機底層技術的人員一點兒都不少,關鍵是這些底層技術不掙錢。
當年我選擇的計算機硬體專業,當時我們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需要使用實驗板,實驗板又貴又不好維護,但在當時還是很先進的,甚至有一些出口訂單。學生使用起來也有諸多不方便。我和其他幾位同學就想幫老師做一套虛擬實驗版,讓同學能夠學習到相關課程而不必須使用那些實驗板,做好預習可以提高實驗板的使用效率。雖然在我們的一再堅持下,最終做了個簡易的虛擬實驗板系統。但是我的老師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說,他在這個領域耕耘一輩子,覺得這個領域沒什麼希望,希望我們能去做軟體。
其實,類似現象有很多,比如當年搞兩彈一星的人很多科學家,都是高考狀元之類的佼佼者,深入基地十幾年,但幾十年後的待遇可能並不理想。不說別的,天眼計劃的科學家招聘就只有年薪十幾萬,而阿里同級別的專家可以做到年薪幾百萬,這樣的差距使得許多一流人才不願意去做這些事。
而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國內很難復制,比如很多人都知道linux是Linus的作品,但是其實FSF(免費軟體基金會)才是對linux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過,我覺想做事情的人應該不會在乎這些經濟上的問題,只要餓不死就可以了。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計算機底層技術有你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