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芯cpu有哪些特點
獨具一格。
與 Intel 的 CPU,明顯不同。
2. 龍芯是什麼
龍芯CPU不同於我們常用的CPU,它屬於RISC處理器。
而常見的Inter和AMD的屬於CISC處理器。
但IBM的POWER GX處理器就是RISC。
所以原先的蘋果機上無法運行windows。
同樣的龍芯上也無法運行windows。
具體的兩種處理器的區別如下:
復雜指令集CPU內部為將較復雜的指令解碼,也就是指令較長,分成幾個微指令去執行,正是如此開發程序比較容易(指令多的緣故),但是由於指令復雜,執行工作效率較差,處理數據速度較慢,PC 中 Pentium的結構都為CISC CPU。
RISC是精簡指令集CPU,指令位數較短,內部還有快速處理指令的電路,使得指令的解碼與數據的處理較快,所以執行效率比CISC高,不過,必須經過編譯程序的處理,才能發揮它的效率,我所知道的IBM的 Power PC為RISC CPU的結構,CISCO 的CPU也是RISC的結構。
咱們經常見到的PC中的CPU,Pentium-Pro(P6)、Pentium-II,Cyrix的M1、M2、AMD的K5、K6實際上是改進了的CISC,也可以說是結合了CISC和RISC的部分優點。
RISC與CISC的主要特徵對比
比較內容 CISC RISC
指令系統 復雜,龐大 簡單,精簡
指令數目 一般大於200 一般小於100
指令格式 一般大於4 一般小於4
定址方式 一般大於4 一般小於4
指令字長 不固定 等長
可訪存指令 不加限制 只有LOAD/STORE指令
各種指令使用頻率 相差很大 相差不大
各種指令執行時間 相差很大 絕大多數在一個周期內完成
優化編譯實現 很難 較容易
程序源代碼長度 較短 較長
控制器實現方式 絕大多數為微程序控制 絕大多數為硬布線控制
軟體系統開發時間 較短 較長
所以兩種處理器的架構不同無法直接相比,
但現在的龍芯的處理水平已經可以和初期P4相比了。
因為上面無法運行windows且速度上無法與主流處理器相比,所以市場上沒有針對個人用戶出售龍芯的。
龍芯
龍芯(英語: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自主開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第二型為500MHz,第三型的目標在1GHz。
關連
「龍芯2號」處理器,也稱「Godson-2」處理器、「狗剩2號」處理器、「毛澤東110」處理器、「MZD110」處理器,其中「MZD」是取自「毛澤東」以英文發音時的三個開頭字母。
大記事
「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提出了自主研發CPU的戰略思路。
2001年3月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啟動處理器設計項目。
2001年3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始研製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晶元,被命名為「龍芯」。項目領導是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具體技術主管是研究院胡偉武。
2001年10月 龍芯的FPGA驗證成功,通過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龍芯(Godson)CPU設計與驗證系統」項目評審。
2002年6月 「龍芯1號」CPU研製成功。
2002年7月 「龍芯1號」CPU小批量投片成功。
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聯合發布新聞,宣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龍芯1號」研製成功。從此,中國信息產業「無芯」時代宣告結束。
2002年8月6日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江蘇綜藝集團等合資組建的「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2月18日,龍芯2號處理器正式面世,鑒定委員會認為,這款晶元的總體性能已經達到2000年左右的國際先進水平,相當於中檔的「奔騰三」處理器。
2006年9月13日,「64位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晶元設計」(簡稱龍芯2E)通過科技部驗收,該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同日,其成果「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
3. linux怎麼配置gdb調試器怎麼設置顯示所有代碼
課程安排課程簡介第一周 嵌入式C語言編程基礎 主要介紹在嵌入式開發編程中C語言的重要概念和編程技巧中的重點難點,以復習串講和實例分析的形式,重點介紹包括函數與程序結構,指針、數組和鏈表,庫函數的使用等知識。第二周 Linux 操作和編程基礎 主要介紹 Linux 的基本命令和基礎編程知識,包括Linux的文件操作和目錄操作命令,VI編輯器,GCC編譯器,GDB調試器和 Make 項目管理工具等知識。第三周 Linux 上C 強化編程訓練 主要包括整數演算法訓練,遞歸和棧編程訓練,位操作訓練,指針訓練,字元串訓練和常用C庫函數編程介面實踐,強化學員對Linux下基本編程開發的理解和編碼調試的能力。第四-七周 Linux環境高級編程及項目開發編程實踐 主要包括系統編程(信號/系統調用/管道/FIFO/消息隊列/共享內存等),文件I/O編程(文件描述符/文件讀寫介面/原子操作/阻塞與非阻塞IO等),多任務和多線程編程(進程標識/用戶標識/fork與vfork/多線程概念/線程同步等),網路編程(網路基本概念/套介面編程/網路位元組次序/ Client/Server 結構/ UDP 編程);掌握Linux下Socket編程的開發流程,熟悉網路編程的調用介面函數和相關數據結構,使學員初步具備在Linux上進行系統編程開發的能力。同時綜合之前所學內容和編程技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個團隊合作項目的開發,考核內容包括文件I/O編程,多線程編程,網路編程和項目文檔編寫。期中考試第八-九周 嵌入式處理器體系結構及編程實踐 主要介紹 ARM、MIPS、PowerPC等體系結構及其基本編程知識,包括指令分類,定址方式、指令集、存儲系統、異常中斷處理、匯編語言以及C\C++和匯編語言的混合編程等知識。同時結合ARM嵌入式開發板硬體設計原理和基本硬體設計流程,分析各種外設的工作原理和驅動機制,並自己動手實踐完成一個ARM開發板上的編程大作業。第十-十一周 嵌入式Linux開發基礎及高級應用 主要介紹嵌入式 Linux 開發應用程序的基本流程和知識,包括嵌入式Linux基本概念和開發流程、Bootloader 工作原理、內核裁減配置和交叉編譯、根文件系統製作、網路編程及圖形界面和資料庫開發等知識。同時獨立完成一個基於嵌入式Linux GUI的應用編程大作業。第十二-十三周 嵌入式 Linux驅動理論及驅動程序開發實踐 主要介紹嵌入式 Linux 上驅動程序開發規范,包括設備驅動程序概念、字元設備驅動程序、塊設備與網路設備、網卡驅動以及常用嵌入式設備驅動開發等知識。同時獨立實現兩種嵌入式設備驅動程序的編寫,包括驅動模塊的調試和載入以及完整的項目開發文檔的編寫。第十四-十五周 嵌入式Linux項目團隊開發實踐鍛煉 主要包括設計並實現一個真實和完整的嵌入式項目的開發流程,涉及到數據採集、網路通訊、圖形用戶界面顯示以及嵌入式資料庫存儲系統等多種嵌入式Linux編程技術。要求學員建立起團隊開發和協同工作的企業項目開發模式的概念和流程,強化學員對編寫項目概要設計文檔和詳細設計文檔的理解,為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和素質訓練做好充分准備。畢業典禮培訓目標學習內容掌握程度掌握三種編程語言C 語言精通 C++ 語言 了解 ARM 匯編語言 熟悉 掌握兩種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Linux精通 uCLinux精通 掌握兩種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VxWorks 熟悉 uC/OS-II 熟悉 掌握三種處理器體系結構ARM 體系結構精通 MIPS 體系結構 熟悉 PowerPC 了解掌握五種ARM核處理器Samsung S3C2410/S3C44B0精通 Intel XScale PXA255精通 Philips LPC22xx精通 EP7312 熟悉 MIPS Godson 龍芯 熟悉 掌握兩種硬體設計工具Candence PCB 熟悉 Protel 了解掌握兩種Linux下編輯軟體VI精通 EMACS 了解掌握兩種串口通訊工具超級終端 (Windows) 熟悉 MiniCOM (Linux) 熟悉 掌握三種 Flash 燒寫工具Flash Programmer (GUI) 熟悉 JFlash 燒寫軟體及原理精通 SJF系列燒寫軟體及原理精通 掌握兩種調試工具JTAG 在線調試器 熟悉 SkyEye 模擬調試工具 熟悉 掌握兩種集成開發環境ARM ADS 1.2精通 K-Develop IDE 熟悉 掌握一種源代碼版本管理工具CVS 熟悉 掌握嵌入式 Linux整體開發流程 熟悉 GNU 交叉編譯器使用Cross-compiler-gcc/g++精通 Linux Makefile 組織結構精通 Bootloader 啟動代碼u-Boot精通 RedBoot 熟悉 內核編譯配置參數設置精通 內核調試 熟悉 文件系統JFFS2 文件系統精通 NFS 文件系統精通 ROMFS 文件系統精通 EXT2 文件系統 熟悉 YAFF 文件系統 了解設備驅動程序液晶LCD 設備驅動精通 USB設備驅動精通 網卡設備驅動精通 嵌入式圖形系統MiniGUI精通 QT/Embedded 熟悉 MicroWIN 了解嵌入式資料庫系統SQLLite精通 嵌入式應用程序開發網路通訊應用開發精通 資料庫存儲應用開發 熟悉 多媒體應用開發 熟悉 圖形用戶界面開發精通 Shell 編程技巧 熟悉 【說明】 精通 ―― 表明對於所學內容和工具的原理進行過深入分析,了解相關內容實現的具體技術細節,並掌握 了相關工具的高級使用技巧。 熟悉 ―― 表明對於所學內容和工具能夠融會貫通,掌握相關內容的基本概念,並能夠熟練使用相關工具 的常用技巧。 了解 ―― 表明對於所學內容和工具一般了解,能夠區別相關內容在概念上的異同,並能夠初步使用相關工具。
4. 龍芯的龍晶元系列
(英文名稱Godson-1)
龍芯一號CPU IP核是兼顧通用及嵌入式CPU特點的32位處理器內核,採用類MIPS III指令集,具有七級流水線、32位整數單元和64位浮點單元。龍芯一號CPU IP核具有高度靈活的可配置性,方便集成的各種標准介面。圖1顯示了龍芯一號CPU IP核可配置結構,其中虛線部分表示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配置,從而定製出最適合用戶應用的處理器結構。主要的可配置模塊包括:浮點部件、多媒體部件、內存管理、Cache、協處理器介面。浮點部件完全兼容MIPS的浮點指令集合,浮點部件及其相關的系統軟體完全符合ANSI/IEEE 754-1985二進制浮點運算標准。浮點部件主要包括浮點ALU部件和浮點乘法/除法部件,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應用選擇是否添加。媒體部件復用了MIPS浮點指令的Format域,並復用了浮點寄存器堆,媒體指令集基本對應了Intel SSE媒體指令集合的各種操作。
內存管理部件有三種工作模式,即標准模式、直接映射模式和無映射模式。在標准模式下,TLB分為ITLB和DTLB兩部分,每部分均由48項頁表項組成,同時支持mapped和unmapped的從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變換方式;TLB也可只進行直接映射,不使用CAM和RAM,以減小面積;而無映射模式下甚至可以去掉TLB,採用直連SRAM的形式實現訪存。龍芯一號CPU IP核的Cache分為指令Cache和數據Cache,兩部分獨立配置,以4K為一路,可配置為4路、2路和0路。用戶可根據應用需要,確定所需Cache的大小,甚至不使用Cache。協處理器介面為外部協處理器提供了一個高效率的介面。龍芯一號CPU IP核提供了兩套可配置的處理器匯流排介面:AMBA介面和哈佛結構SRAM介面。 (英文名稱Godson-2)
龍芯二號CPU 採用先進的四發射超標量超流水結構,片內一級指令和數據高速緩存各64KB,片外二級高速緩存最多可達8MB.最高頻率為1000MHz,功耗為3-5瓦,遠遠低於國外同類晶元,其SPEC CPU2000測試程序的實測性能是1.3GHz的威盛處理器的2-3倍,已達到中等Pentium4水平。 (英文名稱Godson-3)
龍芯3A的工作頻率為900MHz~1GHz,功耗約15W,頻率為1GHz時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峰值達到每秒160億次,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峰值每秒320億次。龍芯3A採用意法半導體公司(STMicro)65納米CMOS工藝生產,晶體管數目達4.25億個,晶元採用BGA封裝,引腳的數目為1121個,功耗小於15瓦。 龍芯3A集成了四個64位超標量處理器核、4MB的二級Cache、兩個DDR2/3內存控制器、兩個高性能HyperTransport控制器、一個PCI/PCIX控制器以及LPC、SPI、UART、GPIO等低速I/O控制器。龍芯3A的指令系統與MIPS64兼容並通過指令擴展支持X86二進制翻譯。
5. 龍芯處理器採用了什麼 基礎架構
龍芯CPU不同於我們常用的CPU,它屬於RISC處理器。 而常見的Inter和AMD的屬於CISC處理器。 但IBM的POWER GX處理器就是RISC。 所以原先的蘋果機上無法運行windows。 同樣的龍芯上也無法運行windows。 具體的兩種處理器的區別如下: 復雜指令集CPU內部為將較復雜的指令解碼,也就是指令較長,分成幾個微指令去執行,正是如此開發程序比較容易(指令多的緣故),但是由於指令復雜,執行工作效率較差,處理數據速度較慢,PC 中 Pentium的結構都為CISC CPU。 RISC是精簡指令集CPU,指令位數較短,內部還有快速處理指令的電路,使得指令的解碼與數據的處理較快,所以執行效率比CISC高,不過,必須經過編譯程序的處理,才能發揮它的效率,我所知道的IBM的 Power PC為RISC CPU的結構,CISCO 的CPU也是RISC的結構。 咱們經常見到的PC中的CPU,Pentium-Pro(P6)、Pentium-II,Cyrix的M1、M2、AMD的K5、K6實際上是改進了的CISC,也可以說是結合了CISC和RISC的部分優點。 RISC與CISC的主要特徵對比 比較內容 CISC RISC 指令系統 復雜,龐大 簡單,精簡 指令數目 一般大於200 一般小於100 指令格式 一般大於4 一般小於4 定址方式 一般大於4 一般小於4 指令字長 不固定 等長 可訪存指令 不加限制 只有LOAD/STORE指令 各種指令使用頻率 相差很大 相差不大 各種指令執行時間 相差很大 絕大多數在一個周期內完成 優化編譯實現 很難 較容易 程序源代碼長度 較短 較長 控制器實現方式 絕大多數為微程序控制 絕大多數為硬布線控制 軟體系統開發時間 較短 較長 所以兩種處理器的架構不同無法直接相比, 但現在的龍芯的處理水平已經可以和初期P4相比了。 因為上面無法運行windows且速度上無法與主流處理器相比,所以市場上沒有針對個人用戶出售龍芯的。 龍芯 龍芯(英語: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自主開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第二型為500MHz,第三型的目標在1GHz。 關連 「龍芯2號」處理器,也稱「Godson-2」處理器、「狗剩2號」處理器、「毛澤東110」處理器、「MZD110」處理器,其中「MZD」是取自「毛澤東」以英文發音時的三個開頭字母。 大記事 「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提出了自主研發CPU的戰略思路。 2001年3月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啟動處理器設計項目。 2001年3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始研製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晶元,被命名為「龍芯」。項目領導是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具體技術主管是研究院胡偉武。 2001年10月 龍芯的FPGA驗證成功,通過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龍芯(Godson)CPU設計與驗證系統」項目評審。 2002年6月 「龍芯1號」CPU研製成功。 2002年7月 「龍芯1號」CPU小批量投片成功。 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發布新聞,宣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龍芯1號」研製成功。從此,中國信息產業「無芯」時代宣告結束。 2002年8月6日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江蘇綜藝集團等合資組建的「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2月18日,龍芯2號處理器正式面世,鑒定委員會認為,這款晶元的總體性能已經達到2000年左右的國際先進水平,相當於中檔的「奔騰三」處理器。 2006年9月13日,「64位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晶元設計」(簡稱龍芯2E)通過科技部驗收,該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同日,其成果「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
6. 解釋下龍芯
關於CPU和晶元,我們標準的操作系統,大約有350個C函數,這種操作系統叫標準的操作系統,IEEE
POSIX這就是標准操作系統的規范,但是事實上,美國很多軍方的CPU和工控,飛機製造和武器工業控制領域很多晶元是不支持這個標準的,比如軍隊的OpenRISC派系的晶元,只能支持大約100~150個標准C函數,當然了,剩下的200多個函數可以使用這個100多個函數來用軟體來實現,但是,這些用軟體實現的庫和函數,運行速度相當的慢。
實際上mips就是當年早期OpenRISC商業化的產物,但是Mips走的更遠,主要解決大規模並行的浮點數運算問題。mips是支持linux操作系統的,但是這個CPU只能順利的運行大約150個標準的操作系統的C函數。
現在C++標准庫STL一共又20個大類,超過了1000個函數或者模板實現,而boost庫(STL的升級版)有超過2000個復雜函數或者模板實現,這些函數如果在intel或者AMD的晶元上執行得到的結果,跟在arm上執行得到的結果很多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執行效率問題,很多在arm上慢的要死,比java還要慢(現在安卓機主要使用java開發應用軟體,編譯器是使用J2SDK修改的編譯器)。蘋果公司在這方面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這個不細談。
如果這個C++函數在mips晶元上執行,這裡面有一多半是根本無法執行的,也就是說,會崩潰和異常退出。並且,J2SDK也是無法在mips上順利的執行的,相當的垃圾的一個晶元。
這就是為啥在美國9年代末期,mips被市場淘汰的根本原因。
7. 龍芯CPU適用什麼
龍芯現在只應用於軍事,沒有應用於台式機,
筆記本倒有一款是用龍芯的。
龍芯CPU目前達到 奔騰4 2.6 GHz的水平
用龍芯CPU的主板目前不支持微軟的系統哦!(XP VISTA 98 2000 ME SERVER 這些微軟開發的系統沒有一個是 龍芯支持的。)
龍芯只支持LINUX系統。
下一代的龍芯有望使用雙核技術,期待吧!!
8. 龍芯CPU和INTEL的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最好的大概相當於P4 2.0G
優點,恐怕只有功耗低這一點了。
9. 為什麼龍芯不學習一下OpenSPARC 的源代碼
opensparc是在FPGA上實現的IP核吧!
如果龍芯使用的話..估計也會有版權的問題!
就像LINUX一樣!
我現在用的SYSLINK的路由器WRT54GS就因為其內核是LINUX!
被黑客發現後SYSLINK被迫公開代源碼!
後來網上就出現了像OPENWRT、DD-WRT等等第三方路由軟體!
所以估計龍芯使用別人的東西也會有問題!
再說。。這樣的話《自主知識產權》的帽子就沒了吧!問題很嚴重哦!
10. 龍芯是什麼為什麼龍芯的誕生在世界CPU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
龍芯CPU不同於我們常用的CPU,它屬於RISC處理器。
而常見的Inter和AMD的屬於CISC處理器。
但IBM的POWER GX處理器就是RISC。
所以原先的蘋果機上無法運行windows。
同樣的龍芯上也無法運行windows。
具體的兩種處理器的區別如下:
復雜指令集CPU內部為將較復雜的指令解碼,也就是指令較長,分成幾個微指令去執行,正是如此開發程序比較容易(指令多的緣故),但是由於指令復雜,執行工作效率較差,處理數據速度較慢,PC 中 Pentium的結構都為CISC CPU。
RISC是精簡指令集CPU,指令位數較短,內部還有快速處理指令的電路,使得指令的解碼與數據的處理較快,所以執行效率比CISC高,不過,必須經過編譯程序的處理,才能發揮它的效率,我所知道的IBM的 Power PC為RISC CPU的結構,CISCO 的CPU也是RISC的結構。
咱們經常見到的PC中的CPU,Pentium-Pro(P6)、Pentium-II,Cyrix的M1、M2、AMD的K5、K6實際上是改進了的CISC,也可以說是結合了CISC和RISC的部分優點。
RISC與CISC的主要特徵對比
比較內容 CISC RISC
指令系統 復雜,龐大 簡單,精簡
指令數目 一般大於200 一般小於100
指令格式 一般大於4 一般小於4
定址方式 一般大於4 一般小於4
指令字長 不固定 等長
可訪存指令 不加限制 只有LOAD/STORE指令
各種指令使用頻率 相差很大 相差不大
各種指令執行時間 相差很大 絕大多數在一個周期內完成
優化編譯實現 很難 較容易
程序源代碼長度 較短 較長
控制器實現方式 絕大多數為微程序控制 絕大多數為硬布線控制
軟體系統開發時間 較短 較長
所以兩種處理器的架構不同無法直接相比,
但現在的龍芯的處理水平已經可以和初期P4相比了。
因為上面無法運行windows且速度上無法與主流處理器相比,所以市場上沒有針對個人用戶出售龍芯的。
龍芯
龍芯(英語: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自主開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第二型為500MHz,第三型的目標在1GHz。
關連
「龍芯2號」處理器,也稱「Godson-2」處理器、「狗剩2號」處理器、「毛澤東110」處理器、「MZD110」處理器,其中「MZD」是取自「毛澤東」以英文發音時的三個開頭字母。
大記事
「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提出了自主研發CPU的戰略思路。
2001年3月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啟動處理器設計項目。
2001年3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始研製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晶元,被命名為「龍芯」。項目領導是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具體技術主管是研究院胡偉武。
2001年10月 龍芯的FPGA驗證成功,通過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龍芯(Godson)CPU設計與驗證系統」項目評審。
2002年6月 「龍芯1號」CPU研製成功。
2002年7月 「龍芯1號」CPU小批量投片成功。
2002年9月28日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聯合發布新聞,宣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龍芯1號」研製成功。從此,中國信息產業「無芯」時代宣告結束。
2002年8月6日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江蘇綜藝集團等合資組建的「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2月18日,龍芯2號處理器正式面世,鑒定委員會認為,這款晶元的總體性能已經達到2000年左右的國際先進水平,相當於中檔的「奔騰三」處理器。
2006年9月13日,「64位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晶元設計」(簡稱龍芯2E)通過科技部驗收,該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同日,其成果「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