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板採暖熱負荷估算指標說明以及地板採暖負荷計算
在寒冷的北方,冬季供暖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一般我們會藉助一些有效的供暖設備,通過地板或者其他地方的供暖達到目的。但是這也是需要參考一些步驟規范才可以取得效果的,比如下文所述的地板採暖負荷計算、採暖熱負荷估算指標說明就是適合用戶琢磨的關鍵內容之一。大家通過對這些文字的掌握,或許能夠起到降低成本耗費的效果。
一、地板採暖負荷計算
一般房屋的門窗,牆壁冬季都會散熱,熱量損失多少,就要補償多少,否則室溫就會下降。
保溫狀況一般的情況下,即房屋不存在特殊保溫層、門窗關閉狀況一般、室內空氣流動一般:
東北地區:每平方米裝機容量80~120W
華北地區:每平方米裝機容量60~100W
平均熱負荷系數是一年或一個供暖期內平均熱負荷與最大熱負荷之比
二、採暖熱負荷估算指標說明
1)採暖設計熱負荷指標和建築物耗熱量指標是不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在設計室內外條件下能耗量,其值是按設計規范計算得到的為確定最不利工況時達到室內溫度所必須設計的採暖設備的依據,北京地區其值不宜超過52.0W/m2;後者是在全採暖期間內的耗熱量的平均值,其值是按節能標准計算得到的,可用以計算全年採暖能耗量,北京地區其值不應超過20.6W/m2;
2)在計算圍護結構傳熱和冷風滲透耗熱量時,設計規范中都用到了最大溫差(tn-twn),而節能標准中都用到了平均溫差(ti-te),二者的差異是很大的。以北京地區為例,前者一般為27℃(廚房為24℃,衛生間為34℃),後者統一為17.6℃,前者為後者的1.534倍
3)設計規范是從純滲透的角度出發(衛生間除外)確定滲透耗熱量,而節能標準是從換氣的角度出發確定滲透耗熱量。
4)設計設計規范與節能標准中滲透耗熱量的計算公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原因在於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計算方法不同。
5)建築內部得熱的計算差異。設計規范中雖然指明在計算冬季採暖通風系統的熱負荷要考慮建築內部得熱,但並沒有給出相應的量化公式,因此,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建築內部得熱:而節能標准中明確地對其進行了量化規定。
上文我們從兩個方面入手為大家分析了採暖熱負荷估算指標說明以及地板採暖負荷計算兩個板塊的知識,由此得知,如果是有意向節約能耗、達到更加滿意效果的朋友,可以參考計算公式篩選出節能省電的產品,並且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對於當地採暖熱負荷估算指標的學習,了解掌握可以借鑒的知識建議,從而規劃出合理靠譜的方案、達到最佳的效果。
B. 地暖負荷計算
這個是理論上的值,三個綜合就是地暖的總負荷!不過一般在設計方案過程中,都不會說去按照這個來計算,費時不省心,我們在做方案時都是用採暖面積*單位熱負荷來計算地暖的熱負荷。
C. 採暖全年耗熱量計算公式 0.0864 怎麼來的啊
公式左邊的單位是GJ,公式右邊的單位:溫度相除沒有單位只是個系數,天數X設計負荷單位是KW·h,0.864是,GJ與KW·h的單位轉化系數。還有天數換成24h的系數,1KW·h=0.0036GJ。
首先,計算出建築物的採暖熱負荷
熱負荷採用熱負荷指標法進行計算,根據下面公式進行計算。
Qh=qhAC·10-3
式中:Qh-採暖設計熱負荷(kW)
qh-採暖熱指標(W/m2)
AC-採暖建築物的建築面積(m2)
其中,採暖熱指標可按下表選取。
(3)地暖負荷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板式水水換熱器的選擇:熱水進水90度,口徑108MM,出水65度,口徑108MM;換熱出水60度,口徑273MM,回水40,口徑273MM;用四噸熱水鍋爐為熱源,帶七萬平方米的面積的採暖,水泵為22KW,需要選擇多大面積的板式水水換熱器呀。
暖氣片是挑選板式仍是柱式散熱器往往是我們對比迷惑的疑問,不管板式仍是柱式散熱器,其散熱均經過對流及輻射兩種方法進行。
其間輻射散熱是以電磁波的方法在空間傳達,傳達規模對比小。
通常情況下,在散熱器周圍1 米內的區域才幹感受到熱輻射。
D. 水地暖的熱負荷計算
我們可以用面積或體積熱指標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估算。在連續供暖的情況下,新建的住宅熱指標可以取50W/㎡;保溫性能不太好的老樓可以取70W/㎡;新建辦公樓可以取70W/㎡;有大玻璃的底商和平房可以取100W/㎡……當然,上面是一些經驗的數據,只能用來簡單的估算整個建築物的能耗情況
E. 選地暖供暖,使用面積100㎡需要多大熱負荷,每平米需多少熱量,怎麼計算謝謝!
100平米的房屋供暖總熱負荷為大約100w/㎡x85㎡=85kw,沒有保溫在100-110W/平米,如果有保溫在70-90W/平米。
一般居民自建房或者農村區域的房屋,自身牆體較薄,通常也不會做牆體保溫,在冬季供暖的時候熱量散失太快,在這種情況下100平米的房屋供暖需要選擇制熱量較高的空氣能熱泵。
當然城市的小區一般都有做房屋保溫,但是保溫情況怎麼樣還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供暖需要知道實際採暖面積的大小,採暖面積≤使用面積=卧室+起居室+廳+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面積的總和。
(5)地暖負荷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地暖混凝土填充層施工注意事項:
1 、 地暖加熱管安裝完畢且水壓試驗合格後 48 小時內完成混凝土填充層施工;
2 、 混凝土填充層施工應由有資質的土建施工方承擔,單位密切配合;
3 、 混凝土填充層施工中,加熱管內水壓不應低於 0.6MPa,填充層養護過程中,系統水壓不應低於 0.4MPa ;
4 、 填充層是用於保護塑料管和使地面溫度均勻的構造層。一般為豆石混凝土,石子粒徑不應大於 10mm ,水泥砂漿體積比不小於 1:3,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於 C15。填充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平整度不大於 3mm ;
5 、 地暖系統需要在牆體、柱、過門等與地面垂直交接處敷設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應小於 10mm ,當地面面積超過 30 ㎡或邊長超過 6m 時,應設置伸縮縫,伸縮縫寬度不宜小於 8mm。
上述膨脹縫在混凝土填充層施工前已鋪設完畢,混凝土填充層施工時,應注意保護伸縮縫不被破壞;
6 、 混凝土填充層施工中, 嚴禁使用機械振搗設備;施工人員應穿軟底鞋,採用平頭鐵鍬。
F. 低溫熱水地暖系統熱負荷怎樣計算
哈!空間里日誌粘貼過來,你瞅瞅!
關於低溫熱水地面輻射採暖設計,JGJ142-2012《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已經給出了較詳細的設計方法和規定,並給出了各種管間距單位面積的地面散熱量和熱損失計算表(加熱管外徑為20㎜、聚苯乙烯泡沫板厚度為20㎜、填充層厚度為50㎜、供回水溫度為10℃情況下的),以及各種塑料管摩擦壓力損失計算表,這給地暖系統設計計算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僅僅給出的是設計計算原則,其設計方法和程序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我們知道,系統設計是以熱負荷為依據,最終確定地面散熱量(加熱管的管間距)、流量等,而環路數大多是估計出來的,甚至有人認為環路數的多少沒關系,只要注意管長就可以了,加之又沒有科學的計算方法和校核方法。其實,系統的熱負荷、流量、環路數、管間距、加熱管中的流速等指標都是關聯的,都需要我們計算確定。
我們知道,系統流量是由系統的熱負荷和供回水溫差決定的,即:
G=0.86Q/△t
式中: G-系統流量;Q-系統熱負荷;△t-供回水溫差
可見,當系統的熱負荷和供回水溫差一定時,系統流量將是一個定值。
同時根據GB50019《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第4.4.8條規定:熱水管道無坡度鋪設時,管內的水流速度不得小於0.25m/s。地暖加熱管屬於熱水管道無坡度鋪設,因此在《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3.5.6條中也作了同樣的規定。那麼,對於20×2.0的加熱管,管內熱水流速為0.25m/s時,其中流量為:
g=V×A
=0.25×0.0082×3.14×3600
=0.18 m3/h
式中:V-流速、A-管內截面積
就是說,對於20×2.0的加熱管在工作時,必須滿足0.18m3/h這個流量,才能達到正常工作狀態。否則就會出現「積氣」和「氣阻」現象。
由上述分析可知,既然系統的總流量是一個定值,每個環路的流量是一個定值,那麼系統的總環路數就應該是一個定值。否則,如果系統環路數因隨意確定而不符合上述規則,系統有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例如:某住宅建築面積248㎡,地面材料選塑料復合類地板,供回水溫度為55/45℃,熱負荷為21.45Kw:
系統流量:G=0.86×21.45/10=1.84 m3/h
地暖面積與建築面積比值為:K=190/248=0.75
單位面積散熱量為:q=21.45/(0.75×248)=115 W/㎡
考慮向下傳熱的熱損失:q=115/0.9=130 W/㎡
根據《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附錄A.1.2C查得,平均管間距應為:200㎜(每平方米5米加熱管),因此系統加熱管總長不應小於:L=5×190=950m
若取9個環路,每環路管長分別為:l=950/9=106m
經校核和每個環路的流量為:g=1.84/9=0.2 m3/h
每個環路熱水流速:v=0.2/(0.0082×3.14×3600)=0.28 m/s
顯然系統可以穩定運行。
如果我們取14個環路,每個環路管長為: l=950/14=70 m
每個環路流量為:g=1.84/14=0.13 m3/h
每個環路水流速為:v=0.13/(0.0082×3.14×3600)=0.18m/s
顯然此時加熱管中熱水流速低於0.25 m/s,系統不能穩定運行,工作時會出現「積氣」和「氣阻」現象。
僅從地面散熱量來看,上述兩個設計都是合理的,但從運行結果來看卻截然不同。上述例子說明,確定系統流量和系統環路數的關系,尋求系統環路數的計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怎樣確定系統流量和環路數的關系,計算系統的環路數呢?我們仍然以上述工程為例:
熱負荷為:Q=21.45Kw
經計算系統流量為:G=1.84 m3/h
單位面積散熱量為:q=130 W/㎡
平均管間距應為: @ =200㎜(每平方米5米加熱管)
加熱管總長不應小於:L=5×190
=950m(敷設地暖面積190m2)
加熱管最小流量為:g=0.18 m3/h
系統加熱管環路數為:L=1.84/0.18=10 環
每環路管長為:l =950/10 = 95 m
加熱管熱水流量為:g=1.84/10=0.184m3/h
G. 採暖熱負荷怎麼計算
公式如下:
Qnp=Qn(tn-tp)/( tn-twn) (2.2.1-1)式中Qnp—採暖平均熱負荷,KW;
Qn —採暖設計熱負荷,kw;
tn—室內設計溫度,°C,可取18°C;
tp—採暖期室外平均溫度,°C;
twn—採暖室外計算溫度,°C。
一般房屋的門窗,牆壁冬季都會散熱,熱量損失多少,就要補償多少,否則室溫就會下降。
保溫狀況一般的情況下,即房屋不存在特殊保溫層、門窗關閉狀況一般、室內空氣流動一般:
東北地區:每平方米裝機容量80~120W
華北地區:每平方米裝機容量60~100W
平均熱負荷系數是一年或一個供暖期內平均熱負荷與最大熱負荷之比
H. 地暖流量計算
地暖主管道流量的設計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由採暖熱負荷、供回水溫差決定;另一種應滿足地暖盤管最小水流速要求。應取二者中大值。以建築面積100㎡的住宅為例:
採暖熱指標:60W/㎡;
採暖負荷:100×60=6000W=6kW;
水流量:(6×0.86)/10=0.516m3/h……
對上述技術參數進行計算的結果為:
G最小=3.14×[(0.02-0.004)/2]2×0.26×3600=0.19m3/h,即單路地暖盤管要求最小水流量為0.19m3/h.
若該住宅設計為4分支,則入戶最小總流量為0.19×4=0.76m3/h.
檢測供回水溫差和流量。
地暖主管道流量的設計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由採暖熱負荷、供回水溫差決定;另一種應滿足地暖盤管最小水流速要求。應取二者中大值。
(8)地暖負荷計演算法擴展閱讀:
地暖系統的形式。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是將具有一定溫度的熱水,通入被埋置於地板構造層中的加熱盤管,經過構造層的熱量傳遞,使地板表面被加熱。被加熱的地板表面以輻射散熱為主的方式,向室內散熱以彌補房間的熱損失,達到採暖的目的。
構造層中的加熱盤管與建築構造相結合,根據房間大小可以在一個房間設置一個或幾個環路,小的房間也可以幾個房間設置一個環路。各環路的供、回水管連接到分集水器下,每個用戶的分集水器通過樓內供、回水干管與室外管網相連接。
地板構造層的形式。通常採用的地暖構造層形式為混凝土內埋管式,其主要構造為樓板、保溫層、加熱管、填充層、找平層和地板表面層。
在靠近外牆的地方同時也要加保溫層,減少熱損失。在底層或首層直接在地面上敷設時,還應加防水層,以免土壤中水分滲人,損壞保溫層,降低採暖功率。
I. 地暖怎麼算散熱量都是怎麼算的,詳細
1. 地面散熱量的計算
1.1 單位地面面積的散熱量應按下式計算:
J. 電地暖耗電量怎麼計算
電地暖耗電量按照以下計算:
1、W =UIt(其中W是用電量,U是額定電壓,I是額定電流,t是工作時間,適合於任何電路);
2、W = P*t(其中W是用電量,P是額定功率,t是工作時間,額定功率在該設備銘牌上有註明);
3、W單位是焦耳(通用單位是千瓦時,俗稱度,計算後要轉化,一千瓦時 = 一度 =3.6 乘以 10的
次方焦耳)U的單位是伏特,符號為V,I的單位是安培,符號為A,t 的國際組單位是秒,P的單位是
瓦,符號為w,計算時單位一定要一致。
電地暖工作原理:
發熱電纜通電後,導體工作溫度控制在40度---70度,通過地面(10度---35度)作為散熱面,以輻射的方式向地面以上傳遞,使其表面溫度升高,達到提高及保持室溫的目的。
室內溫度均勻,各處溫度可按需調節,各個房間可自由、單獨控制,節約能源;無噪音,無污染;智能運行,耗能低,熱輻射供暖,效率高;不佔用室內、室外任何空間。
系統可靠性、安全性高,不易損壞,無需維護使用壽命50年以上,一次安裝,終身使用,免維護,免維修,沒有裸露的散熱管網和暖氣片,節省空間,相對增大面積3%---5%,室內僅見漂亮的溫控器,清潔、衛生、不幹燥,猶如陽光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