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linux中,運行一個C語言程序如何運行
1、打開kali linux的終端。創建一個文件並命名為test.c。在終端輸入:touch test.c。
② 怎麼把兩個C源文件連接起來
C和C++的多文件編程規則是有差別的。下面只描述C的(主要是語法要求不太一樣,體現在編譯層面)。
簡單來說,有兩個層面的問題:
1 編譯問題
2 鏈接問題
1 編譯問題:
就是你的代碼要能夠編譯通過,編譯主要是對語法的檢查。例如:
1 A文件用B文件里的函數問題:在C語言中,A文件用B文件的函數,預設不用做任何說明(預設就是全局函數,注意不能是static函數,當然建議寫上extern的引用說明)。
2 但是如果A文件要用B文件的結構體。那麼必須把結構體放到頭文件里,兩個源文件都去include。
不羅列了,簡單來說,代碼要復合C的語法要求。
2 鏈接問題:
多個源文件可以編譯成編譯單元(編譯做得事),並且把這些編譯單元鏈接到一起形成最終的可執行文件或動態/靜態庫。
註:編譯單元,.o文件。
舉例:有a.c和b.c
以gcc編譯來說:(不考慮其他編譯和鏈接情況)
gcc -c a.c //生成a.o
gcc -c b.c //生成b.o
gcc -o hello a.o b.o // a.c和b.c裡面一個必須有main函數。輸出hello可執行程序。
如果是在集成開發環境,例如vc、devc++、codebloker等。就在軟體相關工程屬性里勾選上或增加源文件就行。(工具屏蔽了編譯鏈接技術細節)
③ 如何編譯 opencv動態鏈接庫
在一個項目中需要用到OpenCV,剛開始使用了OpenCV的動態鏈接庫,這樣,在移動可執行程序時還必須將OpenCV動態支持庫一起搬移,很是麻煩。所以,最終選擇OpenCV靜態鏈接庫,這樣程序移植運行就方便了很多。
需要編譯成靜態庫以便於應用程序鏈接。
網上有的教程中寫的在VC++2010下安裝OpenCV2.1時用到了TBB庫,而我在編譯鏈接自己的程序後需要用到TBB.dll。本人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獨立的界面程序,不需要攜帶其他第三方庫。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最終找到了編譯OpenCV2.1靜態庫的方法。
需要的工具環境及文件:
-------------------------------------------------------------------------------------------------------------
1、Windows XP
2、VC++2010(VS2010)
3、為編譯OpenCV源碼包(我下載的有:OpenCV2.1.0,OpenCV2.3.0及OpenCV2.4.4)
4、CMake2.8.9
說明:OpenCV各版本官方下載地址:opencv.org/
cmake-2.8.9下載地址: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35025936
--------------------------------------------------------------------------------------------------------------
以OpenCV2.1.0編譯靜態庫為例
CMake配置
-------------------------------------------------------------------------------------------------------------
打開CMake並設置:
Where is the rource code :OpenCV源代碼所在的文件夾
Where to build the binaries:CMake配置好得到的文件放在位置(我的:E:\OpenCV2.1.0-prj)
然後點擊configure,選擇"Visual Studio 10"。然後確定。
等待configure完成,會出現很多紅色的選項,因為主要是生成OpenCV的庫,所以只需保留某些選項:
去掉BUILD_NEW_PYTHON_SUPPORT,BUILD_SHARED_LIBS, BUILD_TESTS
勾選OPENCV_BUILD_3RDPARTY_LIBS, WITH_TBB,WITH_JASPER, WITH_JPEG,
WITH_PNG, WITH_TIFF選項,
然後再點擊configure,如下圖:
提示TBB_INCLUDE_DIR找不到,因為我們不需要TBB庫,所以忽略,再一次點擊configure。
等待配置完成,最後點擊generate,完成後關閉CMake。
-------------------------------------------------------------------------------------------------------------
VC++2010編譯靜態庫
-------------------------------------------------------------------------------------------------------------
進入E:\OpenCV2.1.0-prj目錄,使用VC++2010打開.sln文件,打開項目管理器
這時候會看到
解決方案中有很多小項目存在。
註:這時我們右鍵任意點擊一個子項目(如cv),選擇屬性,可以在配置屬性下的常規項目中看到,配置類型為
靜態庫(lib)。
按住ctrl鍵,選中除過ALL_BUILD, INSTALL, ZERO_CHECK,
uninstall四個項目的其他所有項目,在菜單中選擇項目->屬性,打開配置屬性->c/c++->代碼生成選項,在右側窗口中的運行時庫中選擇多線程調試(/MTd),然後確認。
說明:這里有四個選項(/MT, /MTd, /MD,
/MDd),前兩個一組,為靜態鏈接運行時庫,運行時不需要運行時庫的支持,代碼直接插入到程序中去;後兩個一組,為動態鏈接運行時庫,運行時需要msvcr90.dll或msvcp90.dll支持。
我們先編譯Debug版的OpenCV靜態庫,在解決方案"opencv"(22個項目)上單擊右鍵,選擇重新生成解決方案,此時便開始編譯OpenCV庫了,等編譯結束會提示完成16個,失敗4個:
這四個項目生成的是exe程序,不需要管他們。到這步我們已經生成了Debug版本的靜態庫!
然後我們用相同的方式生成Release版的庫,在之前的基礎上只需要將選項選擇多線程/MT,再進行編譯。編譯時警告很多,直接忽略!
注意:/MT即是Release版本,/MTD即是Debug版本。
最終我們需要的靜態庫就存在:E:\OpenCV2.1.0-prj/lib 和 E:\OpenCV2.1.0-prj/3rdparty/lib
兩個目錄,我們編譯好的庫就在這兩個文件夾下。分別
將E:\OpenCV2.1.0-prj/3rdparty/lib中Debug
下面的所有文件Copy到E:\OpenCV2.1.0-prj/lib中的Debug 文件中。
將E:\OpenCV2.1.0-prj/3rdparty/lib中Release下面的所有文件Copy到E:\OpenCV2.1.0-prj/lib中的Release文件中。
④ 匯編語言的那個編譯鏈接 的詳細過程 每一步驟
LZ請跟著我的操作走
1.將寫好的匯編代碼保存為1.asm
2.將1.asm復制到c盤下
3.點開始(即左下標那個windows圖標),找到運行,或(附件中的命令提示符)
4.找到運行後,輸入cmd
或
command
5.進入後輸入cd
c:\
6.輸入masm
1;(1後面有分號),然後回車
7.輸入link
1;然後回車
8.cls清屏然後回車
9.輸入1.exe,然後回車
10.完成
至於怎麼debug
步驟:
1-8同上
9.輸入debug
1.exe,然後回車
10.完成
至於debug
中的
'r'
'd'
't'
自己上網找大把
我的系統是win
7,
你的masm
和
link
debug
要放在C:\Windows文件夾下
PS: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
⑤ Intel Visual Fortran編譯器怎麼編譯fortran 77
一個編譯器的使用,有兩種方式:
1.使用 IDE,你可以用 Visual Studio 或任何其他IDE環境,新建源代碼(或工程),添加代碼,然後點擊IDE界面上的編譯鏈接按鈕。
(具體操作因你選擇的IDE不同而不同)
2.使用命令行。
Intel Visual Fortran 的命令行基本形式是:
ifort 源代碼文件名.for
此外,Intel Visual Fortran 允許 F77,F90,F95全部語法,並部分支持 F2003 語法。
不同的語法規則可以混用,不必指定是 F77,還是 F90 或是其他。
⑥ windows怎麼編譯.c文件
(1)先用記事本編寫如下所示的代碼,並另存為hello.cpp,假設其保存路徑為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out<<"hello world!"<<endl;
return 0;
}
(2)用記事本寫一段簡單的批處理文件,內容如下所示,在保存文件時選擇另存為,文件名
假設為batch.bat,bat是批處理文件的後綴,保存類型選擇:所有文件(這個尤其需要注意),
假設其保存路徑也是: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set path=D:\Softwares\en_Visual_Studio2010_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VC\bin
set include=D:\Softwares\en_Visual_Studio2010_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VC\include
set lib=D:\Softwares\en_Visual_Studio2010_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VC\lib
上面批處理文件的第一句話表示設置環境變數,這個也可以通過:計算機/屬性/高級系統設置/
環境變數/用戶變數,把D:\Softwares\en_Visual_Studio2010_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VC\bin
放到path的值里去,記得與之前已有值之間用";"隔開。這個path文件夾是我們裝載VS2010時自
帶的,在設置路徑時要根據自己的安裝路徑進行修改,裡麵包含微軟在Windows下給我們提供的
C/C++編譯器cl.exe程序(編譯器自身也是一個軟體程序,只是它的作用是用來編譯其它的程序),
當然還有link.exe鏈接程序,調用cl時,系統會自動調用link程序(後面將看到我們只用了cl命令就
可以進行C/C++程序的編譯、鏈接)。後面兩句話分別表示包含C++中自帶的頭文件庫和靜態鏈接
庫,靜態理解庫包含了頭文件中函數對應的實現部分,為了不讓人們看到其中的源代碼,它以二進
制文件形式編碼,若要查看其內容需要進行反匯編。
(3)通過cmd命令進入DOS操作界面,輸入cd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進入cpp文件和bat
批處理文件所在的位置,然後鍵入batch.bat進行批處理,這些操作在VS2010集成開發環境中都為我
設置好了,所以我們在裡面寫C/C++程序時並沒有這樣設置路徑的繁瑣操作,但是通過自己手動的
路徑設置,我們會對程序的編譯、鏈接、執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4)鍵入cl hello.cpp,我們會看到計算機報出了「無法啟動此程序,因為計算機中丟失mspdb100.dll。
嘗試重新安裝該程序以解決此問題」的系統儲物,dll文件是動態鏈接庫文件,其是在cl.exe程序運行時
才被載入進來的文件,這個靜態鏈接庫lib文件不同。這說明在D:\Softwares\en_Visual_Studio2010_
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VC\bin路徑里沒有找到mspdb100.dll,原來此文件在文件夾D:\Softwares\
en_Visual_Studio2010_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VC\Common7\IDE里,我們可以將此文件拷到bin
文件夾里,或將D:\Softwares\en_Visual_Studio2010_Professional_x86_x16-81637\Common7\IDE加到
批處理的path環境變數里,或者將其加到cpp文件所在的文件夾里,這只會引起在搜索順序上的不同。
(5)再次鍵入cl hello.cpp,我們看到在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文件夾里得到了hello.obj文件,
這是編譯後的輸出文件,但是沒有得到可執行exe文件,DOS界面里出現這樣的錯誤「LINK:fatal error LNK
1104:cannot open file 'kernel32.lib' 「這樣的鏈接錯誤,kernel32.lib是Windows系統文件,通過Windows
自帶的搜索工具,我們看到此文件在文件夾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DKs\Windows\v7.0A\Lib里,我們
可以將其加到cpp文件所在的文件夾或bin文件里。再次鍵入cl hello.cpp,我們發現這次程序被成功編譯鏈接
了,cpp文件所在的文件夾里多了兩個文件:hello.obj和hello.exe。
(6)在DOS界面鍵入hello.exe,程序被執行,輸出了我們預想的hello world!,至此,在Windows下模擬
linux命令行操作,編譯C/C++文件全部完成了。
⑦ Verilog 編譯過程圖解
如果是Quartus II軟體的話可以在頂層原理圖中手動挨個輸入管腳分配信息,也可以建立一個TCL文檔,把開發板的管教都放進去,然後才在TOOLS裡面有一個TCL執行選項的,直接就自動分配了,不過信號名和管教名要對應起來。如果用ACTEL的LIBERO軟體,它有一個版塊是專門用來管教分配的,也是手動分配就行的。XINLINX的暫時沒用過,抱歉。
⑧ 編譯原理
C語言編譯過程詳解
C語言的編譯鏈接過程是要把我們編寫的一個C程序(源代碼)轉換成可以在硬體上運行的程序(可執行代碼),需要進行編譯和鏈接。編譯就是把文本形式源代碼翻譯為機器語言形式的目標文件的過程。鏈接是把目標文件、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和用到的庫文件進行組織形成最終生成可執行代碼的過程。過程圖解如下:
從圖上可以看到,整個代碼的編譯過程分為編譯和鏈接兩個過程,編譯對應圖中的大括弧括起的部分,其餘則為鏈接過程。
一、編譯過程
編譯過程又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編譯和匯編。
1、編譯
編譯是讀取源程序(字元流),對之進行詞法和語法的分析,將高級語言指令轉換為功能等效的匯編代碼,源文件的編譯過程包含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預處理階段,在正式的編譯階段之前進行。預處理階段將根據已放置在文件中的預處理指令來修改源文件的內容。如#include指令就是一個預處理指令,它把頭文件的內容添加到.cpp文件中。這個在編譯之前修改源文件的方式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的計算機和操作系統環境的限制。一個環境需要的代碼跟另一個環境所需的代碼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可用的硬體或操作系統是不同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把用於不同環境的代碼放在同一個文件中,再在預處理階段修改代碼,使之適應當前的環境。
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處理:
(1)宏定義指令,如 #define a b。
對於這種偽指令,預編譯所要做的是將程序中的所有a用b替換,但作為字元串常量的 a則不被替換。還有 #undef,則將取消對某個宏的定義,使以後該串的出現不再被替換。
(2)條件編譯指令,如#ifdef,#ifndef,#else,#elif,#endif等。
這些偽指令的引入使得程序員可以通過定義不同的宏來決定編譯程序對哪些代碼進行處理。預編譯程序將根據有關的文件,將那些不必要的代碼過濾掉
(3) 頭文件包含指令,如#include "FileName"或者#include <FileName>等。
在頭文件中一般用偽指令#define定義了大量的宏(最常見的是字元常量),同時包含有各種外部符號的聲明。採用頭文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某些定義可以供多個不同的C源程序使用。因為在需要用到這些定義的C源程序中,只需加上一條#include語句即可,而不必再在此文件中將這些定義重復一遍。預編譯程序將把頭文件中的定義統統都加入到它所產生的輸出文件中,以供編譯程序對之進行處理。包含到C源程序中的頭文件可以是系統提供的,這些頭文件一般被放在/usr/include目錄下。在程序中#include它們要使用尖括弧(<>)。另外開發人員也可以定義自己的頭文件,這些文件一般與C源程序放在同一目錄下,此時在#include中要用雙引號("")。
(4)特殊符號,預編譯程序可以識別一些特殊的符號。
例如在源程序中出現的LINE標識將被解釋為當前行號(十進制數),FILE則被解釋為當前被編譯的C源程序的名稱。預編譯程序對於在源程序中出現的這些串將用合適的值進行替換。
預編譯程序所完成的基本上是對源程序的「替代」工作。經過此種替代,生成一個沒有宏定義、沒有條件編譯指令、沒有特殊符號的輸出文件。這個文件的含義同沒有經過預處理的源文件是相同的,但內容有所不同。下一步,此輸出文件將作為編譯程序的輸出而被翻譯成為機器指令。
第二個階段編譯、優化階段。經過預編譯得到的輸出文件中,只有常量;如數字、字元串、變數的定義,以及C語言的關鍵字,如main,if,else,for,while,{,}, +,-,*,\等等。
編譯程序所要作得工作就是通過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在確認所有的指令都符合語法規則之後,將其翻譯成等價的中間代碼表示或匯編代碼。
優化處理是編譯系統中一項比較艱深的技術。它涉及到的問題不僅同編譯技術本身有關,而且同機器的硬體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優化一部分是對中間代碼的優化。這種優化不依賴於具體的計算機。另一種優化則主要針對目標代碼的生成而進行的。
對於前一種優化,主要的工作是刪除公共表達式、循環優化(代碼外提、強度削弱、變換循環控制條件、已知量的合並等)、復寫傳播,以及無用賦值的刪除,等等。
後一種類型的優化同機器的硬體結構密切相關,最主要的是考慮是如何充分利用機器的各個硬體寄存器存放的有關變數的值,以減少對於內存的訪問次數。另外,如何根據機器硬體執行指令的特點(如流水線、RISC、CISC、VLIW等)而對指令進行一些調整使目標代碼比較短,執行的效率比較高,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2、匯編
匯編實際上指把匯編語言代碼翻譯成目標機器指令的過程。對於被翻譯系統處理的每一個C語言源程序,都將最終經過這一處理而得到相應的目標文件。目標文件中所存放的也就是與源程序等效的目標的機器語言代碼。目標文件由段組成。通常一個目標文件中至少有兩個段:
代碼段:該段中所包含的主要是程序的指令。該段一般是可讀和可執行的,但一般卻不可寫。
數據段:主要存放程序中要用到的各種全局變數或靜態的數據。一般數據段都是可讀,可寫,可執行的。
UNIX環境下主要有三種類型的目標文件:
(1)可重定位文件
其中包含有適合於其它目標文件鏈接來創建一個可執行的或者共享的目標文件的代碼和數據。
(2)共享的目標文件
這種文件存放了適合於在兩種上下文里鏈接的代碼和數據。
第一種是鏈接程序可把它與其它可重定位文件及共享的目標文件一起處理來創建另一個 目標文件;
第二種是動態鏈接程序將它與另一個可執行文件及其它的共享目標文件結合到一起,創建一個進程映象。
(3)可執行文件
它包含了一個可以被操作系統創建一個進程來執行之的文件。匯編程序生成的實際上是第一種類型的目標文件。對於後兩種還需要其他的一些處理方能得到,這個就是鏈接程序的工作了。
二、鏈接過程
由匯編程序生成的目標文件並不能立即就被執行,其中可能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
例如,某個源文件中的函數可能引用了另一個源文件中定義的某個符號(如變數或者函數調用等);在程序中可能調用了某個庫文件中的函數,等等。所有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鏈接程序的處理方能得以解決。
鏈接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將有關的目標文件彼此相連接,也即將在一個文件中引用的符號同該符號在另外一個文件中的定義連接起來,使得所有的這些目標文件成為一個能夠被操作系統裝入執行的統一整體。
根據開發人員指定的同庫函數的鏈接方式的不同,鏈接處理可分為兩種:
(1)靜態鏈接
在這種鏈接方式下,函數的代碼將從其所在地靜態鏈接庫中被拷貝到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這樣該程序在被執行時這些代碼將被裝入到該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靜態鏈接庫實際上是一個目標文件的集合,其中的每個文件含有庫中的一個或者一組相關函數的代碼。
(2) 動態鏈接
在此種方式下,函數的代碼被放到稱作是動態鏈接庫或共享對象的某個目標文件中。鏈接程序此時所作的只是在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記錄下共享對象的名字以及其它少量的登記信息。在此可執行文件被執行時,動態鏈接庫的全部內容將被映射到運行時相應進程的虛地址空間。動態鏈接程序將根據可執行程序中記錄的信息找到相應的函數代碼。
對於可執行文件中的函數調用,可分別採用動態鏈接或靜態鏈接的方法。使用動態鏈接能夠使最終的可執行文件比較短小,並且當共享對象被多個進程使用時能節約一些內存,因為在內存中只需要保存一份此共享對象的代碼。但並不是使用動態鏈接就一定比使用靜態鏈接要優越。在某些情況下動態鏈接可能帶來一些性能上損害。
我們在linux使用的gcc編譯器便是把以上的幾個過程進行捆綁,使用戶只使用一次命令就把編譯工作完成,這的確方便了編譯工作,但對於初學者了解編譯過程就很不利了,下圖便是gcc代理的編譯過程:
從上圖可以看到:
預編譯
將.c 文件轉化成 .i文件
使用的gcc命令是:gcc –E
對應於預處理命令cpp
編譯
將.c/.h文件轉換成.s文件
使用的gcc命令是:gcc –S
對應於編譯命令 cc –S
匯編
將.s 文件轉化成 .o文件
使用的gcc 命令是:gcc –c
對應於匯編命令是 as
鏈接
將.o文件轉化成可執行程序
使用的gcc 命令是: gcc
對應於鏈接命令是 ld
總結起來編譯過程就上面的四個過程:預編譯、編譯、匯編、鏈接。了解這四個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對我們理解頭文件、庫等的工作過程是有幫助的,而且清楚的了解編譯鏈接過程還對我們在編程時定位錯誤,以及編程時盡量調動編譯器的檢測錯誤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⑨ 如何編譯生成dll
使用VC下的cl和link手工創建dll並實現函數導入
1、創建dll頭文件:
/*
* dllmain.h
*/
#ifndef _DLLMAIN_H
#define _DLLMAIN_H
int getNumber();
#endif
2、創建dll源文件:
/*
* dllmain.c
*/
#include "dllmain.h"
int getNumber()
{
return 10;
}
3、 創建def文件:
; export.def
LIBRARY MY_DLLMAIN ; MY_DLLMAIN 將成為生成的dll的名稱
EXPORTS
getNumber @1 ; 這個名稱即為函數的實際導出名稱 @1為函數的導出編號
4、生成dll文件:
cl dllmain.c /c
link /def:export.def /dll dllmain.obj
這時,工程中已經包含了 dllmain.h dllmain.c export.def dllmain.obj dllmain.lib dllmain.exp MY_DLLMAIN.dll 其中,後4個文件是編譯鏈接過程中生成的文件
5、創建dlltest.c:
/*
* dlltest.c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llmain.h" //dll庫的頭文件
#pragma comment(lib,"dllmain.lib") //dllmain.lib即是上一步生成的文件
int main()
{
printf("%dn",getNumber());
}
6、編譯、鏈接dlltest.c
cl dlltest.c /c
link dlltest.obj
注意:這里dllmain.lib和dllmain.h應該和dlltest.c在同一個目錄中。此步的結果將生成 dlltest.exe
7、運行:
dlltest
這時,系統將載入my_dllmain.dll這個動態鏈接庫,將調用其中的getNubmer函數。
⑩ C語言編輯編譯連接的作用是什麼
1
編輯:
就是寫代碼或修改代碼,製作C語言的源文件和頭文件。
2
編譯:是由編譯程序將C語言源文件轉換成二進制中間文件,在這一步中,會對文件內部的語法語義做處理,如果編譯出錯,無法進行後續動作。
3
鏈接:將2中生成的中間文件組合成二進制可執行文件,這一步會對文件之間的關聯做檢查,如果出錯,將不會生成可執行文件,也就無法執行。
4
執行:
運行可執行文件,這一步是編寫代碼的最終目的。
以上四步每步均依賴於上一步,這是一個逐步由高級語言(C語言)到機器語言(可執行文件)轉化的過程。廣義的編譯,包含編譯鏈接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