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鴻蒙OS是用什麼語言編寫的,它的應用又是用什麼語言可以編寫
鴻蒙OS是基於Linux內核源碼開發實現的,OS實現代碼主要是C語言,並且內核提供的原生系統調用介面肯定也是C語言介面,上層APP應用兼容現有的安卓java程序,可能需要重新編譯JAVA應用程序代碼即可運行。
應用編寫需要用java語言。
鴻蒙OS(英文: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鴻蒙OS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一款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
(1)搭建鴻蒙編譯環境擴展閱讀:
技術特性:
1、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
鴻蒙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順序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順序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
2、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鴻蒙OS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
3、鴻蒙OS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鴻蒙OS憑借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提供屏幕布局控制項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支持控制項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者可以基於同一工程高效構建多端自動運行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為鴻蒙系統
㈡ 華為nova8怎麼升級鴻蒙系統
升級方式:進入設置 > 系統和更新,點擊軟體更新。
升級HarmonyOS 2前,您的手機需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請備份您的手機重要數據(微信/QQ等應用需單獨備份),並確認備份內容完整有效,避免升級後數據不兼容或其它意外情況導致數據丟失。
(2)建議手機預留10G 的內部存儲空間,避免可能出現因空間不足而導致無法升級。(查看存儲空間方法:設置>存儲)。
(3)請確保您的手機沒有ROOT。
㈢ 求DevEco Device Tool鴻蒙系統一站式集成開發環境 V1.0 官方bate版網盤資源
鏈接:
提取碼:9w7u
軟體名稱:DevEcoDeviceTool鴻蒙系統一站式集成開發環境V1.0官方bate版
語言:簡體中文
大小:20.38MB
類別:系統工具
介紹:DevEcoDeviceTool是HarmonyOS智能設備一站式集成開發環境,鴻蒙系統是華為自主研製的操作系統,支持HarmonyOS組件按需定製、一鍵編譯和燒錄、可視化調試、分布式能力集成等功能,幫助開發者高效開發和創新新硬體。滿足不同形態的終端設備對於操作系統的要求。
㈣ 深度解析:華為的鴻蒙系統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一樣
(杭州健瀾 科技 有限公司編輯:張景領 全文約4390字,預計12分鍾可以讀完)
華為的鴻蒙(Harmony OS)系統正式發布了,在發布會之後意料之中的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論趨勢,說什麼的都有,像什麼忽悠人、改別人的、手機不能用等等,但如果你仔細去分析發布會上有關鴻蒙系統的全程內容,你會發現它和大多數評論中的那個「系統」是不一樣的,大家不要盲目去詆毀「鴻蒙系統」,同時也不要肆意吹捧,否則很容易變成「捧殺」,在參與討論之前,我覺得大家有必要先搞清楚,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系統。
在發布會上,他們用了很多專業的名詞進行功能解釋,我相信這是大多數觀眾聽不懂的,甚至大多數媒體的編輯也聽不懂,在這種背景下,不管是吹捧的,還是詆毀的,都沒在靠譜的頻道上。
以下為我個人對鴻蒙(Harmony OS)系統的理解,現在就分享給大家:
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各種智能設備,如:手機、PC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等,它們全都有自己的系統,即使是同一個品牌下的產品,也會有專門為它定製的系統,如蘋果公司:
手機 iOS
電腦 MacOS
手錶 watchOS
電視 tvOS
平板 iPadOS
雖然蘋果公司將它們之間的互動做得很好,但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來編寫和維護不同的系統,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可能需要針對不同的平台調整不同的架構和UI,這是一個比較耗時的工作。
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同設備之間的系統需要去判斷你的操作,然後根據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操作來給你調用不同的程序來執行,對蘋果產品來說,自家產品之間互通體驗還算不錯,但如果和安卓設備或windows設備之間互動就顯得麻煩很多,早期用蘋果手機的人,想把照片拷貝到電腦上都很費勁,甚至這是很多蘋果手機用戶需要學習的第一課「如何把照片復制到電腦上」。
對Android系統的設備來說就更別提了,除了系統的碎片化之外,不同廠商之間都有自己的規則,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再加上亂七八糟的第三方APP,導致安卓設備體驗極差,相互之間想要達到完美契合的程度,需要比蘋果付出更多人力和時間,所以很多大 游戲 或是應用,都是最新上架蘋果商店,更新也是蘋果設備先更新,因為相對來說,蘋果系統更容易維護。
Android系統現在看上去還不錯,但其實它有個很狼狽的過去。我學過軟體開發,學會網站編程,學過資料庫等N種編程語言,甚至稍微有那麼一點點開發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如果你去修改一個別人的程序,如果這個程序一直在被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維護,這裡面就會出現大量的垃圾代碼。
有垃圾代碼不可怕,可怕的是誰也不敢動,不敢刪。這些垃圾代碼雖然看上去沒用,但說不定某一條就與另一個指令相連,如果你刪了就會產生連鎖反應,甚至會導致系統崩潰,所以比較穩妥地做法就是,在不改變原有代碼的情況下,把自己想要的功能再加進去,備註上自己的名字。
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我們舉個例子:
你想從16樓到1樓拿快遞,原本只要從固定的電梯直接到1樓即可,也就30秒不到,結果你從家出來發現樓道有30個電梯,上了一個之後發現它只到13樓,你只好下來再進另一個,運氣好能到1樓,運氣不好估計還得在6樓停一下,運氣最差的情況你可能坐了20個電梯都還沒到1樓。
這就是垃圾代碼帶來的副作用,現在的Android就是這個情況,大家都知道有垃圾代碼,也知道它會影響運行效率,但誰也不敢動,或者說誰也不會去動,都不想承擔系統崩潰的風險,這是人之常情。
華為的鴻蒙系統提出一個「微內核」的概念,其實這個谷歌新系統Fuchsia OS就是微內核的系統,它們希望用這個全新的系統來替代Android這種老弱病殘的現狀,因為它身上的頑疾太多了,還是沒葯可救的那種。
這種「微內核」的系統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開發者提交的應用,最方便、最快地適配所有硬體,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有非常大的好處,你可以第一時間更新你手裡的所有智能設備,類似蘋果每年的大版本系統更新,幾乎全球的用戶都可以同時更新,這是國內Android用戶這輩子都體驗不到的,所以我們只能寄託於新的系統。
Harmony OS 鴻蒙,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
「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這句話是重點,它不是一個專門為單獨設備准備的系統,它是一個平台式的系統,可以通過中心網路派發資源和功能,所有功能又可以單獨使用,靈活多變但統一和諧。
我們再來深入地拆解一下鴻蒙系統,它與普通系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在運行程序的一開始並不是直接執行所有內容,而是先判斷你是什麼設備,然後直接走單獨的通道去執行,而所執行的這些程序,不管你是電視、電腦、還是手機,它們用的都是同一套系統,只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選擇了一下設備,這個系統並不是給某種設備單獨定製的,而是一個通用的系統。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每次你需要維護的時候,只需要把第一層的東西做升級,下面的底層是不用動的。這就好像系統是一台CD機,不管誰家的CD都可以在我這里播放,只要你按統一的Copy程序做的光碟就行了,如果你想聽其他人的音樂,只要換張CD即可。
而以往的系統就比較麻煩,如果你想換一張CD,可能需要針對這張CD去製造一台CD機,最差也得把這台CD機修改成可以播放的樣子。
除了設備間的獨立之外,它會讓硬體本身的功能成為系統可以調配的東西,比如手機上的攝像頭,它甚至可以通過系統間的調度被電視或手錶使用,因為它們用的是同一個系統,所以具備了相互通信的能力。
你們有沒有看過《速度與激情》這部電影,它裡面的天眼系統其實就是在調配所有生活周邊的攝像頭來獲取畫面,從而准確地追蹤到目標人物。雖然鴻蒙還沒有這么高級,但它已經是個雛形了。
相信很快我們就可以用家裡的電視屏幕當大疆無人機的顯示屏用了,這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 娛樂 空間。
當然要實現這種功能上的調用需要二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必須是採用了鴻蒙系統的硬體;第二就是必須登陸了相同的華為賬號。這裡面涉及到了另一個生態的問題,我們後面再講,還是先說系統。
可以單獨調配資源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像我們現在的智能路由器一樣,根據你正在做的事情來給你不同的性能。如果你正在玩 游戲 ,它可能會保證你玩 游戲 的同時,再去幫你升級一下系統,但它還不能影響你的網速;如果你正在看視頻,在這種幾乎不需要性能的場景時,它可能會在後台幫你徹底殺毒或自檢一次,這種優化能力其實現在的手機也可以做到,但這個邏輯本身就是吃性能的,所以當它以系統的一部分出現的時候,才是最完美的。
這功能其實你是看不到的,但從其它地方你也可以間接發現,如:費電小了、發熱小了、打開東西更快了、不用老去清理緩存了,藍牙耳機玩 游戲 或許都沒延時了(我發現了一些端倪,他們已經在做藍牙耳機玩 游戲 降低延時的測試了,EMUI 10.0見)。
至於系統安全性方面,我並不是專家,所以在這里沒辦法給大家更深度的普及,但我可以說一下我個人的理解。鴻蒙系統這類微內核的系統,本身是非常小巧的,代碼量也不大,所以它可以用到更深度的安全級別措施。
另外它天生就沒有root許可權,也就是說不會給任何第三方應用或個人系統最核心的許可權,這也算是最大限度的保證安全的措施之一了。可能很多人說手機不能root就沒什麼可玩性了,但我個人認為沒有是對的,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系統的安全以及流暢性。
可能你們還沒注意到,很多手機第三方主題、字體、甚至動態壁紙,都會明顯影響手機的流暢性,這裡面字體的影響是最大的,很多莫名卡頓的現象換成系統默認字體立刻就好了。
我們來看一下鴻蒙OS的整體結構,其實它仍然保留了Linux內核,這樣一來就可以直接兼容安卓應用,這在初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不能讓用戶買回來沒得用,在這段過度期中間,華為方面肯定會聯合各大主流廠商定製屬於鴻蒙OS的專用APP,這才是發揮它性能的最佳方式。
也就是說,在兼容安卓APP的這個時間里,它的威力還沒辦法完全施展出來,當那些採用「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上線之後,才能發揮它至少八成以上的實力,當鴻蒙OS的生態建立完全時,才可以發揮接近100%的實力。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鴻蒙OS需要時間來沉澱,它不可能一上來就是滿血狀態。
我們可以理解為,現在所有用「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都可以在鴻蒙OS中發揮最快的效率。
當使用方舟編譯器的應用足夠多時,或者說90%以上常用APP都有方舟編譯器的版本時,鴻蒙OS的底層會完全拋棄Linux內核,只保留鴻蒙微內核,這個時候才是鴻蒙(Harmony OS)系統正式獨立且完全獨立的日子,這一天才是它的真正崛起的日子。
為了早日實現這一天,其實華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甚至他為開發者提供了非常舒服的便攜環境,很多基礎操作都可以直接用拖拽的方式來完全設計,模塊化編程是未來的趨勢,我這種曾經只會手動敲代碼的老古董已經被淘汰了。
它可以讓你一次開發,同時適配所有搭載了鴻蒙OS的設備,這是無數安卓開發人員的夢想,只可惜在安卓系統上已經沒辦法實現了。
我估計後面華為會為開發者提供不錯的獎勵措施,有獎勵,有平台,有目標,有未來,生態成型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
【產品的誕生】
現在的鴻蒙OS是可以用在手機上的,但支持的APP並不是很多,而且生態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些都需要時間,之前我和瓦力讀者說是2年時間,這與發布會上華為方面的規劃基本是吻合的。
現在拿出鴻蒙OS的目的很簡單,告訴大家鴻蒙OS並不只是PPT,它已經是完整的系統了,順便讓那些噴子閉嘴。另一個原因是,它的電視用上了鴻蒙OS,沒必要藏著掖著,同時也是給那些應用開發者一個定心丸,讓他們可以放心為鴻蒙OS開發應用。
這里有一個「因素」很重要,如果明天美國不讓華為用安卓系統了,鴻蒙OS就必須提前應用到手機上,這是一個沒辦法的備選方案,至少可以用,雖然和常規安卓沒什麼大區別。
但如果換了另外一個廠商,如小米、OPPO、vivo等,這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防患於未然是必須要做的。但小米他們暫時沒辦法弄自己的系統,因為這需要很多錢,很多人,很多時間,即使有一天美國禁止全中國的手機廠商使用安卓系統,其實鴻蒙OS也可以給大家用,與其說它是華為的應急方案,倒不如說是全中國手機廠商的應急方案,其實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華為也不想這么早就把鴻蒙OS用在手機里,時間點太靠前了。
到了2020年,鴻蒙OS會被用到筆記本電腦、手環、手錶中,2021年才是應用到手機上的最佳時機,那時候有沒有安卓系統都已經無所謂了。這樣做也是為了先把生態和周邊做好,手機出來的時候,可以直接整合,用戶上手就是完全版本的體驗,這也是最穩妥的方式。
如果你對手機系統或是手機行業有一些了解,相信看完我上面的分享之後應該明白了,鴻蒙(Harmony OS)的目標根本不是Android,而是谷歌正在開發的Fuchsia OS,以及蘋果正在部署的相應系統。
所以那些經常用Android來和鴻蒙(Harmony OS)說事的人,應該換換思路,是時候接軌下一代系統了。
㈤ 鴻蒙系統好寫嗎為什麼
單從技術上講,開發一個單獨的操作系統內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網上搜一下 至少能找到幾十個甚至上百個OS內核實現,雖然絕大多數只是玩具級別的,但很多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本的功能都有實現。
先說下自己的一些經歷吧。
我在幾年前曾經從零開始寫過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內核,實現了基本的boot, 內存管理,進程管理,中斷管理,IPC,簡單的文件系統,簡單的磁碟驅動,鍵盤驅動,簡單的終端等基本功能,還實現了一個簡單的調試器,支持斷點等基本功能。當時對操作系統簡直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工作上的事情一做完就去看操作系統方面的書籍資料,晚上下班和周末更是幾乎宅在家裡不出門,真的可謂是廢寢忘食。
終於在參考了Linux, VxWorks還有國外一些大牛寫的OS內核之後,最後搞出來了一個玩具級的OS內核,前後大概持續了半年左右。當時也純粹是為了學習的目的,也是覺得比較好玩,基本功能實現後,就慢慢遺忘在在磁碟的角落裡積灰了。。。
所以,從技術上說,開發一個OS內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很多大公司其實技術上都完全有能力開發一個具備基本功能的OS內核。當然,功能完備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能不能搞好就另說了。
我現在所在的公司,就有完全自主開發的微內核OS,並且在公司上百萬台的電信級的分布式集群伺服器產品上已經穩定運行了二十多年。並且,還圍繞這個OS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生態,比如基礎開發庫,一系列配套的開發調試工具,甚至還有專門為這個系統開發的編程語言和編譯器等。我曾經有幾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維護這個OS內核。可惜的是,這幾年公司已經在慢慢用Linux替換這個OS了,估計幾年之後就要徹底退役了。
開發一個操作系統的真正難點在於創建圍繞在這個內核周邊的生態系統。一個單獨的內核遠遠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它需要大量的支持環境,如系統支持庫,應用程序,開發調試工具等等,此外還要能夠推廣出去,要有其他上下游的公司願意使用,能夠被廣大開發者認可並願意為其開發新的應用等等,這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有可能完成的。
很多公司也正是從技術積累上,時間上,成本上,風險上來考慮,不願意花大力氣在這上面。所以才有了如今Windows,Linux,Apple三分天下的局面。
咱們國家雖然急切渴望能有一個自研的OS,但現狀是,有實力的廠商更願意投資一些能看得到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應用產品上,這樣來錢快,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收益回報,也就是更高的投入回報比。
對於像操作系統,編譯器之類的基礎軟體,除了需要雄厚的技術實力外,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失敗的風險較大。即便開發成功,還要花大力氣進行推廣,建立周邊生態,這更是需要更大投資,時間成本也更大,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才能看得到收益。
這對於習慣吃快餐、賺快錢的國內企業來說,根本無法接受。這也需要企業決策層領導具有很大的魄力和戰略眼光,但現實中,這樣的領導簡直是鳳毛麟角。
這也正是國內廠商大都不願觸碰自研OS的主要原因,也造成了我國至今仍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編譯器的局面。
此外,現在市場上對一個新的OS的需求其實也沒有那麼急迫,沒有需求,就沒有利益,自然就沒有動力。尤其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更是很少有公司願意去觸碰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當然也無須太過悲觀,任何東西,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利益吸引力,就會給企業研究機構足夠的動力。相信將來某一天,一旦Windows, Linux, Apple三巨頭不再適用市場需求,馬上就會有新的操作系統出現。
或許也用不了等很久吧,畢竟微軟已經宣布Win10之後將不會再有大的Windows更新版本,而Linux雖然現在社區的開發仍然很活躍,新的功能仍在被源源不斷的添加進去,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它現在變成了一個大而全的通用操作系統,已經變得越來越臃腫,很多場景其實已經不是很適用了,只是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很多公司又不願意投入自研OS,所以只能選擇相對成熟並且生態資源豐富的Linux。
Google不是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開發Fuchsia了嗎? 咱們拭目以待吧。也希望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機構能夠迎頭趕上,早日實現自研OS夢。
github上放出來的只是一個迷你的嵌入式OS內核LiteOS,翻看過代碼,本身並沒有很大的難度。至於鴻蒙OS,源碼還沒開放,目前為止還只是在PPT上出現過,所以不好評價,但願能夠不負眾望吧。
Hongmeng OS是基於Linux內核源代碼的開發。 OS實現代碼主要是C語言,內核提供的本機系統調用介面肯定也是C語言介面。上層APP應用程序與現有的Android JAVA程序兼容,可能需要重新編譯JAVA應用程序。程序代碼將運行。至於應用程序編程SDK不支持JAVA以外的編程語言,還需要等待系統正式發布後才能發布,但是你可以先了解下面的編譯器,據說這是一個業界開源編譯器,用於編譯APP程序。 。但是,我仍然希望鴻蒙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編程介面支持更多的編程語言(如CC等),這樣程序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操作系統從運行效率 和 可控性來看是要用C語言。 解釋性語言,比如python、PHP就不大可能的。Java 也不太可能,一方面運行效率不如C語言,另外不可控:在內存方面,C語言內存申請和釋放都很實時,不像Java 語言內存釋放 要等GC。在操作系統層面,內存申請和釋放是很頻繁的,不能用GC定時釋放,萬一來不及釋放 就OOM了,另外的萬一發生full GC 那就更糟糕了,操作系統底層指令運行稍微一抖動,應用程序的執行性能就震了三震。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從技術上講,操作系統是一個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事情。一個明白操作系統原理的人用幾個月就可以寫出一個操作系統。
這個世界上的操作系統成千上萬,到處都是,任何一個自動設備中都可以認為裡面有一個操作系統,電話、門禁、共享自行車中都有。
鴻蒙系統是否好寫要看他的目標是什麼,只是簡單使用當然簡單,但要成為一個流行的系統則難度非常的高。
個人看法是鴻蒙系統有天生的缺陷,他是對抗美國產生的,華為一家獨大,包括國內的其它廠商都不能幹涉,同時他並非開源,他想怎麼辦就怎麼辦。這樣就造成開發者特別是國外的開發者面臨的風險非常的大。要是和誰鬧翻了給禁用那怎麼辦?
安卓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在於開源,世界上的開發者都可以使用,共同推進發展。當然本次事件更多的來源於政府的制裁,作為google當然要遵守政府的規定。但鴻蒙同時要遵守政府及企業的雙層管制。
因此鴻蒙更多的是國內華為的系統,無論是阿里、小米還是誰想用都面臨具體的風險,國外的開發者更是這樣,要是他的國家一不小心辱華了,華為就給他們禁用,他們就死定了。
操作系統沒有一個可以用好寫來形容。
首先從代碼量上來講,操作系統作為一個系統,其代碼量工作是非常龐大的,如果由單個開發者來完成,會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比如Windows內核的代碼在5000萬行以上,Linux目前在2500萬行左右。如果題主從事開發工作的話,可以大概估計一下代碼量的多少。
作為操作系統來說,兼容不同設備以及不同代的設備是必須的,向上和向下兼容保證了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不同的平台上,而向後兼容則保證了開發者的產品不會由於系統升級而出現不能使用的情況。
鴻蒙是分布式系統,顯然需要支持不止一種類型的設備,這意味著操作系統本身需要考慮大量的底層硬體區別並給予支持。
操作系統最主要的一個功能是調度,即使在微內核架構里,調度依然被保留為內核的功能之一。
而調度在不同的負載下面,不同的設備上面以及不同的使用場景下面,都應該表現出不同的性能,那麼開發者需要考慮到這其中最優並且最穩定的方案,最簡單的方法不夠智能,最智能的方法又可能引入一些問題。
所以總體來講,不論操作系統本身性能優劣,從頭開發一套系統就是一件工程量極其龐大的工作。
對於像華為這種公司來說,寫出一個基於Linux的類似於安卓的系統應該是沒有什麼難度。但為什麼鴻蒙系統到現在還沒有正式退出使用?
其次一個系統主要是的就是它的生態系統,就是我們使用的各種app,就像當初微軟的手機系統,就是死在軟體生態不全,而形成生態就需要比較長時間和財力的投入,要吸引開發者去適配新的系統,而華為目前正在做這件事,通過高於其他系統的收益分成或者收益全部讓利開發者的方式慢慢完善自己的生態。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很多軟體及 游戲 廠商已經開始適配HMS服務了,相信不久我們就能看到生態完善的華為新的系統了[贊]
聽到鴻蒙,華為都不知道是誰家系統,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湊合吧,筆畫有點多[捂臉]
難!
但對任何一家世界級體量的公司,都寫得出!連黑莓手機都能寫得出!
但生態很難!收費沒人用,開源也沒人用[捂臉]
不好寫
㈥ Mac搭建OpenHarmonyOS(開源鴻蒙系統)編譯環境
-下面腳本只匹配的 10和11 (目前是這樣的,當前時間:20220528)
需要 Ubuntu 環境的可以參考下面鏈接
https://www.jianshu.com/p/24be266a1c4e
如果沒有brew,網路安裝
如果有提示,請按照提示操作
https://www.python.org/
https://gitee.com/mirrors/git-lfs?_from=gitee_search
這一步有輸出警告,應該不影響,輸出警告的文件:
我開始在 mac 上大環境的時候,也是對著 Linux 上的名字安裝了一部分。缺少去網上搜吧,下圖是我本機的,僅供參考(下面的不都是 ohos 需要的)
㈦ mate30如何升級鴻蒙系統 鴻蒙系統的簡介
1、mate30如何升級鴻蒙系統
首先打開華為手機,點擊「設置」選項。再點擊進入「系統」選項。之後點擊「系統更新」選項。然後點擊右上角的符號。接著點擊更新設置選項。最後把「WLAN環境自動下載」打開即可。
2、鴻蒙OS是華為公司開發的一款基於微內核、耗時10年、4000多名研發人員投入開發、面向5G物聯網、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的英文名是HarmonyOS,意為和諧。不是安卓系統的分支或修改而來的。與安卓、iOS是不一樣的操作系統。性能上不弱於安卓系統,而且華為還為基於安卓生態開發的應用能夠平穩遷移到鴻蒙OS上做好銜接——將相關系統及運用遷移到鴻蒙OS上,差不多兩天就可以完成遷移及部署。這個新的操作系統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工業自動化控制、無人駕駛、車機設備、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並且該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能兼容全部安卓應用的所有Web應用。若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鴻蒙OS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鴻蒙OS架構中的內核會把之前的Linux內核、鴻蒙OS微內核與LiteOS合並為一個鴻蒙OS微內核。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聯系在一起。同時由於鴻蒙系統微內核的代碼量只有Linux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擊幾率也大幅降低。
㈧ 現在鴻蒙那麼火,為什麼當初的yunos沒那麼火呢
最大的敗筆是後台刪除了用戶的程序,誰還用它
很簡單:阿里雲,缺的是市場應用,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市場應用。因為阿里沒有手機終端等這些業務,別人不用,就相當於廢了。
華為不同,存在大量的手機用戶,很容易就會占據一定市場,具備了應用基礎。
如同晶元研發,國內不缺晶元研發單位,但為什麼都不成功,只有華為做成功了呢?因為其他家不具備市場應用條件,資金無法回收,所以無法形成持續發展。
華為有市場應用基礎和資金回籠的手段。通信業務,和三大運營商關系密切,長期為運營商提供合約機。有這種關系和業務,華為晶元做出來,實際都由運營商包銷了,可以說不存在後顧之憂,能夠變現,所以能持續良性發展。
鴻蒙系統雖然熱度很高,也能很快擁有部分基礎用戶,但要完全做到和安卓分庭抗禮,還是很難的,甚至不可能。僅有國內市場,是遠遠不夠的。而鴻蒙系統想要出海,基本上是沒戲。國內其他廠家,如果不是有必須使用的壓力,依舊會選擇安卓。因為畢竟是成熟系統和完善的生態體系。而且,其他家都有海外業務,安卓是丟不掉的。雙系統,會增加其適配負擔和成本。沒有不可抗因素的存在,是不會選擇鴻蒙系統的。
其實看問題應該看本質,我總結了一下,1 yunos是兼容安卓的系統!他沒有自己的生態環境!2 大環境不允許,那時沒有貿易戰沒有美國 科技 禁令制裁。3 就是生不逢時也沒有人為他寫應用程序!它出世太早了!鴻蒙系統是時代發展要求國內外大環境下的產物!應5G萬物互聯而生!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統。他必將干翻iOS,安卓,win系統!鴻蒙操作系統有yunos不具備的應用素質。期待他近期的發布!
阿里雲os已經可以擺脫安卓控制,而且兼容安卓。技術團隊也是頂級。就3個原因
1,生不逢時
2,沒有生態,都用安卓去了
3,沒有愛國情懷加持
yunos 其實就是安卓重寫。本質和安卓無異,據說重寫了安卓中間庫。 這是為了國產而國產,新系統第一特色,第二差異。 yinos弄得和安卓無異,拚命適配導致yunos執行效率還不如直接用安卓。 沒有什麼亮點是一方面 還有不少弊病,執行效率差 ,還有遠程刪除門。 華為鴻蒙不一樣,他就是搭建自己的底層開始,有自己的一套。另外兼容安卓上,他還吧把安卓的執行效率優化了! 實力上就不輸安卓。另外微內核的應用場景不是安卓能匹敵的
當年很火的 自己後台刪除用戶程序後沒人和他玩 系統後台居然許可權這么大
文/小伊評 科技
YunOs(目前叫Alios)和鴻蒙OS之所以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本質上有三個層面的原因
一:Yunos誕生之初只是作為安卓系統的替代品的身份存在,而且其使用體驗並不出色,而鴻蒙OS有自己更加宏大的規劃,並非只是簡單的替代品。
三:Yunos缺乏落地投放的機會,而華為鴻蒙OS則有豐富的投放機會。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Yunos在誕生之初其打著的名號只是安卓系統的一個替代品,他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直接運行雲端的WEB應用,也就是類似於當下的HTML 5APP(封裝一個瀏覽器,定向一個網址),然而在Yunos誕生的2011年,以3G網路的通信性能,雲應用的體驗非常差勁,所以當時的Yunos並未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優勢,反而是因為出現過幾次遠程刪除用戶數據的騷操作之後,讓Yunos的口碑一落千丈。
而且那時候Yunos是無法Root的,相比於可以自行刷來刷去,樂趣無窮的安卓系統來說,Yunos同樣沒有任何可玩性。普通用戶感知不強,極客用戶又不感興趣,這樣的Yunos能成才是怪事。
而鴻蒙OS本質上並不是安卓的替代品,他是一種基於微內核和分布式思想所構造的主要用於物聯網設備的一套全新操作系統,其競標的其實是谷歌一直在潛心開發的全新操作系統 fuchsia OS ,一款同樣基於微內核打造的系統,同時也被外界解讀為是安卓系統的取代者。
也就是說,鴻蒙OS的身份其實是取代者而不是替代者,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所以,對於使用者來說,鴻蒙系統所展現出的獨特優勢其實是非常具備吸引力的,因為5G時代原本就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華為相當於是搶佔了一個先機。
第二個原因就是誕生時間。
第三個原因:系統投放能力差異
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並沒有實際的硬體做支撐,所以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如何讓Yunos落地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當時阿里巴巴選擇的是魅族,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阿里巴巴投資了魅族。
至於其他頭部的手機企業對於Yunos的態度都是非常冷淡的,因為Yunos內置了大量阿里巴巴的互聯網服務體系,這對於其他有話語權的手機企業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另外谷歌的掣肘也是一個因素)
所以當時的Yinos只能投放到一些山寨手機或者冷門手機品牌所生產的低端機型上(譬如天語手機)。這樣的操作反而讓Yunos的口碑越來越差,因為低端機很容易出現卡頓的問題,而手機一旦出現卡頓消費者會第一時間和操作系統掛鉤。
而華為則不同,作為國內第一大手機品牌,在余承東於總喊出2021年鴻蒙全面適配華為手機的時候,這種差距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其擁有的落地投放資源是阿里完全不具備的。
總的來說吧,任何一個系統想要發展成型,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也不能少,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鴻蒙Os確實具備了生長的土壤,至於能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就要看華為的造化了。
個人理解,兩者還是發展道路不一樣導致的。阿里雲沒有手機業務是短板,但不致命。最致命的是死死抓住系統不放,你只能用阿里雲,任何的改變都要經過它同意,並且,沒有主權。換句話說,廠家沒有動力去修補系統,靠阿里雲系統自生自滅,這樣的系統就是沒有活力的。相比同時期安卓,我們發現,谷歌做了框架,其他的廠家可以在框架基礎上,添磚加瓦,形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華為弄了EMUI,小米弄了MIUI,……還有很多,可以說是枝繁葉茂。但谷歌不是慈善家,把安卓弄到現在的繁榮,就想著收割了,在修改底層框架,俗稱升級,這就是安卓8/9/10/11,你不聽話,就不給用,華為就是典型,只能用老安卓。
鴻蒙是華為花巨資打造的,但很聰明,和阿里雲不一樣,華為首先將鴻蒙開源,底層是鴻蒙,其他廠家可以和當初安卓一樣,自己發展,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所以,這是最大區別,你不要動底層,建立在鴻蒙基礎上的系統,甚至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專利!
所以說,兩者差別就是是否能引起其他廠家的興趣和投入,而更深層次,是投入是否有自己的專利,是否有收益。鴻蒙率先開源,希望一直開源下去,每個廠家都可以用,不但手機,還有 汽車 ,空調冰箱等等智能設備,都可以鴻蒙互聯,大家不斷完善這個開源系統,就一定會發展得很好!
簡單理解,鴻蒙就是一顆大樹樹干,至於枝葉繁茂,那是其他廠家的事情。華為也在開枝散葉,但後期的應該是華為的專利,可以保持。 汽車 也可以做一顆樹枝,再散葉……其他類推
而阿里的YunOS系統之所以沒有做起來,一個主要原因還是它沒有強力的合作夥伴來獲取用戶。YunOS最初是選擇三星、小米、一加等品牌的一些熱門手機做ROM,由用戶自行刷機體驗。但是最初幾個版本的YunOS功能比較簡單,而熟悉刷機操作的用戶對手機ROM又比較挑剔,而YunOS對許可權控制的又比較嚴格,甚至連root都十分困難,所以願意主動嘗試YunOS的用戶並不多。
後來阿里YunOS也拉攏了一些手機品牌作為合作夥伴,其中名氣最大的應該就是魅族。魅族曾經為YunOS推出過好幾款機型,比如魅藍metal、魅藍2、魅藍、魅族MX4。可惜雖然魅族擁有較高的知名度,但是YunOS與魅族合作的時候,魅族手機的銷量已經沒有以往那麼高了,因此搭載YunOS的魅族手機最終並沒有賣出去太多,導致YunOS沒能獲得更多的用戶。
此外阿里YunOS在功能上和當時的安卓系統相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YunOS的主要的特點就是開機速度快,部分應用(比如淘寶)可以實現秒開。雖然這個特性在當時比較吸引人,但是隨著國產手機硬體的不斷提升,普通安卓手機的運行速度就已經足夠快了,YunOS輕巧特性並沒有吸引到太多用戶。
而YunOS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不開源,我們知道YunOS是基於Linux開發的,而Linux本身是一個開源系統,所以根據開源協議YunOS也是應該公開源代碼的。但是阿里卻拒絕這樣做,這就導致YunOS在發布之後一直飽受爭議,甚至有不少網友質疑YunOS就是「魔改」的安卓系統。
不開源導致的一個後果就是沒有開發者願意為YunOS開發第三方APP,雖然阿里的技術能力很強,但也不可能包攬所有的手機功能,至少微信就沒有為YunOS開發專門的版本。所以YunOS不得不選擇兼容安卓應用,而安卓應用在YunOS系統中運行時是需要通過虛擬機的,這就降低了系統的運行效率,影響了用戶體驗。
而從手機廠商的角度來說,使用一個非開源的操作系統會導致廠商對手機失去控制,使手機廠商淪為單純的硬體生產者,無法通過手機的後期服務來產生更多收益。所以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主要品牌都沒有選擇與YunOS合作推出搭載這一系統的機型。
對比之下,華為的鴻蒙系統要更具有優勢。首先華為是目前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手機廠商,每年的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台,光國內就有數億華為手機用戶。所以華為一旦推出鴻蒙系統,就可以立刻部署在現有的華為手機上。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華為用戶選擇切換到鴻蒙系統,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就有利於鴻蒙系統的快速推廣。
其次華為目前正在使用的EMUI系統雖然是基於安卓的,但也已經完全定製化,類似GPU Turbo、EROFS文件管理等,都是安卓系統本身沒有的功能。因此可以說華為在手機系統領域比阿里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所以鴻蒙手機系統也會更加符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
而且華為在正式推出鴻蒙OS之前,已經通過HMS和方舟編譯器幫助應用開發者體現熟悉了鴻蒙系統的開發環境,因此等鴻蒙OS正式上線之後,安卓應用開發者就可以迅速將安卓APP切換為鴻蒙APP,快速建立鴻蒙OS的生態環境。
最後華為已經承諾鴻蒙系統會徹底開源,甚至邀請友商也共同使用這一系統,雖然短時間內小米、OPPO、vivo不大可能使用華為的系統,但開源的做法也可以打消一部分用戶的疑慮。至少網友在使用鴻蒙系統的手機是,不用擔心系統會在後台偷偷收集隱私,或者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刪除用戶安裝的應用。
到底是華為火還是鴻蒙火,亦或者是其他公司做出了鴻蒙又會不會和華為的鴻蒙一樣有著相同的待遇,答案顯而易見;其實並不是當初的YUNOS不火,只能怪它生不逢時。
生而不凡的鴻蒙
此一時,彼一時
當初YUNOS可以說出現得不太是時候,那時「國產系統」非常之多,人們對於自研也沒有多大感覺,何況YUNOS的體驗並不是很出眾。那時大家的眼裡只有深度定製過的安卓,比如MIUI、Flyme、錘子等等,如果是在今天,或許情況會不一樣。
所以,正如雷軍講得的那樣,順勢而為很重要,很多時候選擇重於努力。與其說鴻蒙是被逼出來的倒不如說是它順勢而為了,當自己沒有系統可用的時候不自研又能幹嘛呢,就目前情況看,鴻蒙的勢營造是非常成功的。
古時作戰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鴻蒙現在基本上都占據了,只要它的產品體驗跟得上,未來發展肯定是很順利的。相反,如果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產品做得再好也不一定有市場,短期而言,鴻蒙的確有突然爆發的勢頭。
㈨ 華為手機鴻蒙系統怎麼安裝
華為手機鴻蒙系統安裝方法如下:
設備:榮耀10
系統:EMUI10.0.0.175
軟體:我的華為10.0.10
1、在手機中打開我的華為。
㈩ harmonyos應用開發環境搭建,不需要我們手動下載安裝的
harmonyos應用開發環境搭建,是需要我們手動下載安裝的。
1、在手機應用商店裡面搜索進行下載。
2、點擊安裝即可,HarmonyOS(鴻蒙)提供了支持多種開發語言的API,供開發者進行應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