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舉例說明什麼是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率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 + 成本利潤率)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企業較常用的定價方法。
第一步:估計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等);
第二步:估計固定費用,然後按照預期產量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去,加上單位變動成本,求出全部成本;
第三步:在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標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即得出價格。
② 成本加成法
成本加成法
【概述】
成本加成法就是在各中間產品的成本基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內部利潤作為內部轉讓價格的方法。其內容主要包括加成率的選擇和確定加成的基礎。
【加成率的選擇】
★ 原則
成本加成應使各分部部門所獲得的內部利潤真正地反映它們的貢獻水平。
★ 常用利潤率
目前在價格制訂和利潤考核最常用的有二種利潤率,即成本利潤率和資金利潤率。這二種利潤率各有其優缺點:(1)成本利潤率反映了已耗用資金與利潤的關系,計算也比較簡便;但運用時,轉移價值對利潤的影響過大,容易造成耗料多、配件多的產品利潤率高,處於加工後階段的分部利潤高
的現象,這樣既會使利潤分配不合理,又不利於促進節約物料的消耗。(2)資金利潤率反映了資金佔用與利潤的聯系;但是用此率則不能直接促進節約資金和加速資金周轉,而且確定各產品的資金佔用額比較困難。
【加成的基礎】
原理 各分部、分廠按中間產品的加工成本,即按本分部、分廠內發生的料、工和費用加成,而把上一分部、分廠轉來的成本從加成基礎上剔除掉,避免重復計算。
注意 實務中計算產品外部銷售價格時,加成的基礎是該產品的全部成本。在制訂內部轉讓價格時,若加成的基礎仍選用中間產品的全部成本,則買方分部就會在計算內部利潤中佔便宜,賣方分部就會吃虧。
稅務機關在日常實際工作中,只對不符合獨立核算原則(也稱正常交易原則)的關聯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價格進行調整。因此,只要你公司採用「成本加成法」或其他方法來確定正常業務利潤後形成的關聯交易價格,不違背獨立核算原則並有充分的理據支持即可。
「成本加成法」中的成本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制度》以及獨立核算原則所應計算及定價的成本項目。
③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什麼啊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單位成本(l
+
成本利潤率)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企業較常用的定價方法。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計算公式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十成本利潤率)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應負擔的期間費用+單位銷售稅金+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出廠價格×(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
④ 求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公式。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十成本利潤率)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應負擔的期間費用+單位銷售稅金+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出廠價格×(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
其中,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期間費用率為期間費用與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可以用行業水平,也可以用本企業基期損益表的數據。
(4)成本加成法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的優點
1、計算方法簡便易行,資料容易取得。
2、根據完全成本定價,能夠保證企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得到補償,並在正常情況下能獲得一定的利潤。
3、有利於保持價格的穩定。當消費者需求量增大時,按此方法定價,產品價格不會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業獲得較穩定的利潤。
4、同一行業的各企業如果都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價格也將接近,可以減少或避免價格競爭。
⑤ 解釋成本加成定價,如何進行成本加成定價,並舉例。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以全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的定價方法:
第一步:估計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如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等);
第二步:估計固定費用,然後按照預期產量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去,加上單位變動成本,求出全部成本;
第三步:在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標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即得出價格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十成本利潤率)
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是企業定價首先需要考慮的方法。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實際耗費,客觀上要求通過商品的銷售而得到補償,並且要獲得大於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現為 企業利潤 。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又衍生出了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目標收益定價法 、邊際 成本定價法、 盈虧平衡定價法 等幾種具體的定價方法。在這種定價方法下,把所有為生產某種產品而發生的耗費均計入成本的范圍,計算 單位產品 的變動成本,合理分攤相應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標利潤率來決定價格。
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價格=單位產品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例如,某電視機廠生產2000台彩色電視機,總固定成本600萬元,每台彩電的變動成本為1000元,確定目標利潤率為25%。則採用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價格的過程如下:
單位產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1 000元
單位產品總成本4 000元
單位產品價格4 000×(1+25%)=5 000元
(5)成本加成法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確定合理的成本利潤率是一個關鍵問題,而成本利潤率的確定,必須考慮市場環境、行業特點等多種因素。某一行業的某一產品在特定市場以相同的價格出售時,成本低的企業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率,並且在進行 價格競爭時可以擁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計算價格時,對成本的確定是在假設銷售量達到某一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若產品銷售出現困難,則預期利潤很難實現,甚至成本補償也變得不現實。
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些優點:首先,這種方法簡化了定價工作,便於企業開展經濟核算。其次,若某個行業的所有企業都使用這種定價方法,他們的價格就會趨於相似,因而價格競爭就會減到最少。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價格對買方和賣方來說都比較公平,賣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潤,買方也不會覺得受到了額外的剝削。成本加成定價法一般在租賃業、建築業、服務業、科研項目投資以及批發零售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即使不用這種方法定價,許多企業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價格作為參考價格。
⑥ 關於成本加成定價法的計算公式~~~~~~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十成本利潤率)。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應負擔的期間費用+單位銷售稅金+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出廠價格×(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
⑦ 成本加成率怎麼算
成本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是市場營銷的一個概念,它是指企業一定百分比的利潤.它影響著企業單位產品的定價.
單位價格=產品單位成本*(1+成本利潤率)
P=C*(1+r);
加成定價法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價和進價加成定價。前者為蔬菜、水果的定價普遍採用,方法是首先確定單位變動成本,再加上平均分攤的固定成本組成單位完全成本,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定的加成率(毛利率)形成銷售價格。計算公式為:
商品售價=單位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率)
其中,成本加成率=售價—進價/進貨成本×100%
進價加成定價是零售業(百貨商店、連鎖零售店等)流行的一種做法。其計算公式為:
商品售價=進貨價格/1—加成率
其中,加成率=售價—進價/售價×100%
在這兩種定價方法中,加成率的確定是定價的關鍵。一般說,加成率的大小與商品的需求彈性和公司的預期盈利有關。需求彈性大的商品,加成率宜低,以求薄利多銷;需求彈性小的商品,加成率不宜低。在實踐中,同行業往往形成一個為大多數商店所接受的加成率。
加成定價法具有計算簡單、簡便易行的優點,在正常情況下,按此方法定價可使公司獲取預期盈利。缺點是忽視市場競爭和供求狀況的影響,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變化形勢。特別是成本加成定價,加成率的確定僅從公司角度考慮,因而難以准確得知對應該價格水平上的市場銷售量,使固定成本費用的分攤難保其合理性。因此,主要用於那些一次性采購、事先難以確定成本的商品。//
⑧ 什麼是成本加成定價法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即: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以全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首先要估計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然後再估計固定費用,並按照預期產量把固定費用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去,加上單位變動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後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標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即得出價格
⑨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什麼啊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單位成本(l + 成本利潤率)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企業較常用的定價方法。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計算公式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價格=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l十成本利潤率)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應負擔的期間費用+單位銷售稅金+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利潤+出廠價格×(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