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什麼

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2-02-07 20:20:40

1. 什麼是交叉編譯工具鏈

內核不同就需要交叉編譯。簡單的說,就是在一個平台上生成另一個平台上的可執行代碼;

2.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建立

1、安裝vmware tools 使用文件夾共享
2、添加硬體(硬碟)直接掛載
3、放到u盤中
4、ssh stfp 傳輸

3. linux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問題 淺談

簡介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一個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個部分組成。有時出於減小libc庫大小的考慮,也可以用別的c庫來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針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和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第一個步驟就是確定目標平台。每個目標平台都有一個明確的格式,這些信息用於在構建過程中識別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確版本。因此,當在一個特定目標機下運行GCC時,GCC便在目錄路徑中查找包含該目標規范的應用程序路徑。GNU的目標規范格式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於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鏈,目標平台名為arm-linux-gnu。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製作方法

  1.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2.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3. 直接通過網上(ftp.arm.kernel.org.uk)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1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方法2或方法3構建交叉工具鏈。方法3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與此同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的錯誤,建議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1. 下載所需的源代碼包

  2. 建立工作目錄

  3. 建立環境變數

  4. 編譯、安裝Binutils

  5. 獲取內核頭文件

  6. 編譯gcc的輔助編譯器

  7. 編譯生成glibc庫

  8. 編譯生成完整的gcc

由於在問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細述具體的步驟,興趣的同學請自行閱讀開源共創協議的《Linux from scratch》,網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構建交叉工具鏈(推薦)

Crosstool是一組腳本工具集,可構建和測試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於那些支持glibc的體系結構。它也是一個開源項目,下載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構建交叉工具鏈要比上述的分步編譯容易得多,並且也方便許多,對於僅僅為了工作需要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的你,建議使用此方法。

運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見該命令,在解壓texinfo-4.11.tar.bz2,進入texinfo-4.11目錄,執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裝

下載所需資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後將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錄下,最後在$HOME/目錄下解壓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接著需要建立自己的編譯腳本,起名為arm.sh,為了簡化編寫arm.sh,尋找一個最接近的腳本文件demo-arm.sh作為模板,然後將該腳本的內容復制到arm.sh,修改arm.sh腳本,具體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後的arm.sh腳本內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義工具鏈源碼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義工具鏈的安裝目錄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義支持C,C++語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創建/opt/crosstool目錄
mkdir-p$RESULT_TOP
#編譯工具鏈,該過程需要數小時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在arm.sh腳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作為Crosstool的編譯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內容如下,主要用於定義配置文件、定義生成編譯工具鏈的名稱以及定義編譯選項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內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編譯生成的工具鏈名稱
TARGET_CFLAGS="-O"#編譯選項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內容如下,該文件主要定義編譯過程中所需要的庫以及它定義的版本,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現有些庫不存在時,Crosstool會自動在相關網站上下載,該工具在這點上相對比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GDB_DIR=gdb-6.5

將Crosstool的腳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備好之後,開始執行arm.sh腳本來編譯交叉編譯工具。具體執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經過數小時的漫長編譯之後,會在/opt/crosstool目錄下生成新的交叉編譯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然後將生成的編譯工具鏈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統/etc/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環境變數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已經完成,現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來生成試驗箱上的程序了!












4. linux 交叉編譯器 有哪些

編譯選項個數
內核的編譯選項的個數非常多, v2.6.38的內核中就有 12 000 個左右的設置選項(這是包含所有arch的配置選項).
內核編譯選項不僅多, 有些編譯選項之間還存在依賴關系, 所以手動設置編譯選項幾乎是不可能的.
值得慶幸的是, 只要知道自己需要設置的那些選項, 就可以使用 make ***config 來進行設置, 它還會自動處理依賴關系.
配置編譯選項:
設置內核編譯選項是通過 kconfig 這個工具來完成的.
kconfig 的源碼就是內核代碼中 script/kconfig 目錄下
各個編譯選項的選擇有3種方式:
編譯方法:
make menuconfig :: 源碼根目錄下生成 .config (沒有會自動生成), .config中就是各個內核編譯選項的選擇狀況.
make defconfig :: 根據當前系統的架構默認 .config 生成內核源碼目錄下的 .config (每個架構的配置文件: ex. arch/x86/configs/x86_64_defconfig)
make oldconfig :: 將已有的 .config 放到源碼根目錄下後執行, 目的是為了復用之前的內核編譯選項的配置.
make xconfig :: 圖形化配置, 需要qt3, 個人覺得沒有必要, 有 make menuconfig 就足夠了.
make localmodconfig :: 生成以正在使用的內核模塊為對象的 .config
=y :: 直接編譯到內核中
=m :: 以模塊方式編譯到內核中
不設置 :: 不編譯

5. 什麼是交叉工具鏈

交叉編譯:我的理解,是A機器上編譯生成,運行在B機器上。兩個機子有不同的機器指令。
工具鏈:可能指編譯、匯編、鏈接等一整套工具。

下面摘錄一段:
DIY自己的GNU交叉工具鏈(i386-arm)
嵌入式設備由於不具備一定的處理器能力和存儲空間,程序開發一般用PC來完成,然後將可執行文件下載到嵌入式系統中運行。這是目前嵌入式程序開發的不二選擇——Host/target模式。但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由於Host和Target的處理器體系結構不同,我們不能直接用PC上既有的程序開發工具,必須使用跨平台開發工具,即在Host上生成能在Target上運行格式的目標文件。

與在PC上進行程序開發類似,嵌入式系統開發也需要編譯器、鏈接器、解釋程序等。本文討論GNU跨平台開發工具鏈的建立,包括: ld, gas, ar, gcc, glibc.

自己建立交叉編譯環境是一件很頭疼的事(處理版本的依賴性, 漫長的編譯過程...),如果你不想經歷這樣的痛苦,可以選擇網上編譯好了的工具鏈進行安裝.如果你用的是Debian/Ubuntu的發行版, 推薦使用Emdebian. 如果使用uClinux, 也可安裝arm-elf-tools.

關於Emdebian和arm-elf-tools的更多介紹, 情看本blog的這篇文章!

6. 什麼是交叉編譯器

交叉編譯器:在一種計算機環境中運行的編譯程序,能編譯出在另外一種環境下運行的代碼

7. 交叉編譯環境包括哪些工具,它的作用是什麼

首先你要知道一個軟體可能需要在多個CPU架構的平台上運行,如ARM架構,X86架構等等。
假設你要開發一個軟體目標平台是ARM,那麼你可以選擇在PC上,即X86平台上進行開發,然後使用交叉編譯工具把軟體編譯成ARM架構版本,然後才能在ARM上運行,如果只是用一般的編譯工具鏈,那麼只能編譯在當前平台上運行。
至於編譯工具鏈有哪些,具體要看你的開發平台和目標平台,會對應不同的編譯工具。

8. 交叉編譯器的分類

編譯器可以生成用來在與編譯器本身所在的計算機和操作系統(平台)相同的環境下運行的目標代碼,這種編譯器又叫做「本地」編譯器。另外,編譯器也可以生成用來在其它平台上運行的目標代碼,這種編譯器又叫做交叉編譯器。交叉編譯器在生成新的硬體平台時非常有用。「源碼到源碼編譯器」是指用一種高階語言作為輸入,輸出也是高階語言的編譯器。例如: 自動並行化編譯器經常採用一種高階語言作為輸入,轉換其中的代碼,並用並行代碼注釋對它進行注釋(如OpenMP)或者用語言構造進行注釋(如FORTRAN的DOALL指令)。
預處理器(preprocessor)
作用是通過代入預定義等程序段將源程序補充完整。
編譯器前端(frontend)
前端主要負責解析(parse)輸入的源代碼,由語法分析器和語意分析器協同工作。語法分析器負責把源代碼中的『單詞』(Token)找出來,語意分析器把這些分散的單詞按預先定義好的語法組裝成有意義的表達式,語句 ,函數等等。 例如「a = b + c;」前端語法分析器看到的是「a, =, b , +, c;」,語意分析器按定義的語法,先把他們組裝成表達式「b + c」,再組裝成「a = b + c」的語句。 前端還負責語義(semantic checking)的檢查,例如檢測參與運算的變數是否是同一類型的,簡單的錯誤處理。最終的結果常常是一個抽象的語法樹(abstract syntax tree,或 AST),這樣後端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處理。
編譯器後端(backend)
編譯器後端主要負責分析,優化中間代碼(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以及生成機器代碼(Code Generation)。
一般說來所有的編譯器分析,優化,變型都可以分成兩大類:函數內(intraproceral)還是函數之間(interproceral)進行。很明顯,函數間的分析,優化更准確,但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9. 關於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問題

核心轉儲是崩潰報告的一個過程,他只是把當前崩潰的信息轉存出來方便差錯。而且這個核心轉儲幾個字也不過是個提示輸出信息。這個提示不會給與任何與錯誤相關的內容,必須看其他的錯誤信息或者他轉儲出來的東西來分析。
不過核心轉儲,應該是程序運行出錯而崩潰。這種問題出現在你正在運行的程序,而不是編譯過程出現的編譯錯誤(也就是說,出現核心轉儲應該就是 GCC 或者他調用的程序自己崩潰了)。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

如果是因為沒有找到某些 header 文件,不應該是核心轉儲錯誤,而是編譯器或者某個過程提示錯誤信息後退出,他會輸出錯誤信息告訴你問題所在。

至於你編譯的這些東西版本都比較老,我建議還是嘗試降級整個系統來編譯、運行你現在的這些東西。或者升級你這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到當前主流的版本來用。

至於交叉工具連當中的 GCC 和你當前本機的 GCC,完全是兩個互相獨立的 GCC 。
只是他們編譯輸出的二進製程序針對的指令集不同而已。相對的 binutils 和 glibc 和 kernel-header 都是一樣的意思,針對目標而輸出的相關程序。當然 glibc 和 kernel-header 主要是以「數據」方式存在,gcc 和 binutils 主要是以可以運行的程序方式存在(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 gcc 還會提供幾個 lib 相關的內容,不過大部分情況下你可以這么理解更直觀了解他們的作用)。
一般說來 GCC 是編譯器,binutils 是連接器,glibc 是標准 C 庫(主要是連接時,連接器必須有目標的函數庫文件,也就是 .so 文件,對應 Windows 是 .dll 文件。連接器把函數調用正確的掛接到對應的函數入口上)。linux header 就是 C 語言常見的 C header 文件和相關的開發數據。一般主要用來編譯 glibc ,glibc 作為中間層來提供內核相關調用。當然程序有些時候也會直接調用內核函數,這樣這些程序在編譯時也需要 kernel 的 header 。

這兩套東西一個輸出你當前 PC 的程序,一個輸出 ARM 的程序。兩個 GCC 套裝之間不能互相替換。只能自己輸出屬於自己的程序。
但是這兩套程序雖然輸出的程序不同,但可以運行的部分,卻都是在你的計算機上運行。而且你本機的 GCC 因為可以輸出本機的程序。所以你需要用他來輸出在你本機運行,但是卻輸出 ARM 程序的 GCC 套裝。

這就好比兩個錘子,一個錘子用來打鐵,一個錘子用來打錫。用途不同,但這兩個錘子都是鐵做的。
你作這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就是用你手裡已經有的打鐵的錘子,打出一個用鐵製作的用來打錫的錘子。這個打錫的錘子是不能打鐵的,同樣這個打鐵的錘子是不能用來打錫的。

閱讀全文

與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兵器pdf 瀏覽:920
雲伺服器怎麼限制cpu 瀏覽:164
學信網用的什麼app 瀏覽:876
linux重啟命令apache 瀏覽:751
半夜解壓有什麼壞處 瀏覽:424
linux代理命令 瀏覽:637
調用tasking的編譯器編譯 瀏覽:292
青檸app是什麼 瀏覽:866
linuxapachephp56 瀏覽:397
安卓手機如何打開eng文件 瀏覽:24
看拉丁電視都用什麼app好 瀏覽:781
什麼是哲學pdf 瀏覽:509
hdfs的三個下載命令 瀏覽:525
java常用的排序演算法 瀏覽:359
51單片機連接adc 瀏覽:861
python命名變數報錯 瀏覽:122
安卓手機如何換windows系統 瀏覽:614
python中的類是什麼 瀏覽:632
我的英雄學院用哪個app可以看 瀏覽:37
excel插入選項卡對象命令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