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珠算的口訣是
珠算的口訣:
直加滿五加進十加破五進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進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進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
(1)珠算116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優點:「珠心算」能夠改變學習態度,增加孩子的專注力。 在學習珠心算時,往往需要獨立專注的思維,這就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弊端:「珠心算」與小學數學有沖突,不練習容易致混淆「小學學習的數學是從低位到高位的運算方式,而珠心算卻恰好與小學教學相反,先計算高位,再算低位,這種相悖的計算方式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孩子學過珠心算後,只會機械地運用形象思維來運算,養成了相對比較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B. 珠算口訣表順口溜是什麼
珠算口訣表順口溜是:
1、珠算加法口訣表
加1: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
加2: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
加3: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
加4: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進一。
加5:五上五,五去五進一。
加6: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
加7:七上七,七去三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
加8:八上八,八去二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
加9: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去四去五進一。
2、珠算除法口訣表
一歸(用1除):逢一進一,逢二進二,逢三進三,逢四進四,逢五進五,逢六進六,逢七進七,逢八進八,逢九進九。
二歸(用2除):逢二進一,逢四進二,逢六進三,逢八進四,二一添作五。
三歸(用3除):逢三進一,逢六進二,逢九進三,三一三餘一,三二六餘二。
四歸(用4除):逢四進一,逢八進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餘二,四三七餘二。
五歸(用5除):逢五進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歸(用6除):逢六進一,逢十二進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餘二,六四六餘四,六五八餘二。
七歸(用7除):逢七進一,逢十四進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餘二,七四五餘五,七五七餘一,七六八餘四。
八歸(用8除):逢八進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餘二,八六七餘四,八七八餘六。
九歸(用9除):逢九進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珠算四則運算皆用一套口訣指導撥珠完成。加減法,明代稱「上法」和「退法」,其口訣為珠算所特有,最早見於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訣,起源甚早,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應用。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卷十八中介紹「增成法」時說:「唯增成一法稍異,其術都不用乘除,但補虧就盈而已。
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後來變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後來變為「八一下加二」等口訣。可見「增成法」就是「歸除法」的前身。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中,敘述了「九歸」,他在當時流傳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訣三十二句,與現今口訣接近。
元代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卷上)載有九歸口訣三十六句,和現今通行的口訣大致相同。14世紀中丁巨撰演算法八卷(1355),內有「撞歸口訣」。總之,歸除口訣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了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了下來。
中國珠算,從明代以來,極為盛行,先後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後在美洲也漸流行。由於算盤不但是一種極簡便的計算工具,而且具有獨特的教育職能,所以仍盛行不衰。
C. 珠算的演算法口訣
珠算四則運算皆用一套口訣指導撥珠完成。加減法,明代稱「上法」和「退法」,其口訣為珠算所特有,最早見於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訣,起源甚早,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應用。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卷十八中介紹「增成法」時說:「唯增成一法稍異,其術都不用乘除,但補虧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後來變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後來變為「八一下加二」等口訣。可見「增成法」就是「歸除法」的前身。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中,敘述了「九歸」,他在當時流傳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訣三十二句,與現今口訣接近。元代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卷上)載有九歸口訣三十六句,和現今通行的口訣大致相同。14世紀中丁巨撰演算法八卷(1355),內有「撞歸口訣」。總之,歸除口訣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了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了下來。
D. 珠心算怎麼算的
所謂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等運算的計算方法。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及口訣,當使用者能熟練操作算盤,除了會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外,也能透過腦細胞的滋長,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算珠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里。
這種活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它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里來完成珠算運算,即我們所謂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其速度之快非常驚人。往往只要聽到題目報數,或自己看到計算題型,算者即能將答數脫口而出,或立即寫出。所以珠算式心算是一門高級的計算技術。
(4)珠算116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珠心算的教學要求教師精講,兒童多練,才能實現珠算向珠心算的轉化。多練也並不是無限制花大量的時間練,必須有一個「度」。 每次訓練時間長了大腦容易疲勞。許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指出,任何一種過於長久和單調的活動,對兒童都是極其有害的。
兒童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對兒童珠心算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他們其它方面的能力培養和應有知識的掌握,那麼這樣的教學是不成功的。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考慮到兒童的注意不穩定性及人的記憶與遺忘的規律性等因素。
E. 珠心算演算法
呵呵,我們好朋友的弟弟學了這個.回來告訴我們的.其實,老師是教他們上珠一粒代表5,下面一粒珠子代表1.然後有這個口訣。「加1不夠,下5減4;加2不夠,下5減3;加3不夠,下5減4;加4不夠,下5減1。」你可以拿一把算盤算一下,比如1+2+3,先撥下珠一粒,代表1,再撥下珠2粒,代表+2,現在就有3粒了,所以現在是3,再加3,現在只有下珠1粒了,加3不夠,所以口訣是下5減2,(撥上珠一粒代表5,下珠撥去2粒,)現在就是等於6了,上珠1粒,下珠1粒。(減法也是一樣的道理)
F. 珠算1—100演算法
5050
給個分吧!
哦,那不知道了
G. 六上一去五進一,是什麼意思
六上一去五進一,是珠算口訣,意思是6+6=12,原來算盤上的數是6,再加6,口訣就是六上一去五進一,原來是6,是一個5和一個1,再加6,就是加一個5和一個1,6+6就是算盤珠子上1個,去5個,進一位,就是12了。
(7)珠算116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珠算口訣是一種中國人在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演算法。適用於算盤,迄今為止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
算盤最早當屬北宋年間的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圖》里出現,作者張擇端。畫卷里都城汴京長街的店鋪櫃台上,擺放的算盤與現代算盤一模一樣。 載有算盤圖的專業文獻是明洪武四年刻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一書。
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是徐心魯訂正的《盤珠演算法》。 流行最廣,在歷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書
則是明代程大位編的《直指演算法統宗》。
加減口訣,為珠算所特有,最早見於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乘法除法口訣,採用的則是籌算口訣。
乘法「九九」口訣,在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得到應用;
歸除口訣,首見楊輝《乘除通變算寶》,
朱世傑《算學啟蒙》所載九歸口訣已與現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