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故事,真實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
2020年7月10日,由美國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自導自演的戰爭電影《灰獵犬號》在流媒體平台上映,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發生在西北大西洋上德國潛艇和盟軍水面艦艇之間攻防戰的電影,是以真實 歷史 背景為基礎展開的一部戰爭題材大作。筆者印象中,這也是第一部以水面艦艇反潛戰視角為主線的潛艇戰電影。
這部電影在上映前並沒有收到影評人的好評,原因是"過多的海軍專業術語"。不過筆者看完以後覺得,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這個"缺點"正反映了製作方的專業和認真。這部電影對於海軍水面艦艇反潛作戰的描寫是相當精準和到位的,真實反映了早期海軍艦艇作戰的特點,相當良心!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主角是一艘虛構的美國驅逐艦:DD-548"灰獵犬"Uss Greyhound號的艦長。這艘"弗萊徹"級驅逐艦是一支由4艘艦艇組成的護航編隊的指揮艦,負責護送一支由37艘商船組成的船隊,橫跨大西洋將物資從美國運往英國。期間遭受以 "灰狼"號為首的德國潛艇群攻擊,"灰獵犬"號帶領護航編隊和德國潛艇鬥智斗勇,反復搏殺,終於完成了護送任務。91分鍾的電影只有片頭一段不到7分鍾的鋪墊,立刻就進入了故事的主線,緊張的海上反潛搏殺一刻不停貫穿全片直至結束,看得緊張刺激,懸念重重!
相信還有很多人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所以筆者今天就不做過多劇透了。不過對於普通不懂軍事的觀眾來說,這本電影里很多情節的設定確實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筆者就從軍事的角度結合電影來聊聊當年的那場波瀾壯闊而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也方便大家觀影時能有更好的理解。
1. 大西洋潛艇戰和"狼群"戰術
二戰時期有兩大戰場,太平洋戰場是大規模的海空登陸戰,主要作戰目標是太平洋上各島嶼的爭奪,地面戰規模較小,主要為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之間的對決。歐洲戰場主要為大規模地面戰,相比強大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德國海軍實力較弱,所以發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戰主要為盟軍反潛作戰兵力和德國潛艇之間的反潛戰。
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摧枯拉朽般攻佔了大部分歐洲地面,只剩下了孤懸海外的英國。而後德國開始向東攻擊蘇聯,形成了東攻西守的局面。英國作為西線盟軍最後的據點,是返攻歐洲大陸的橋頭堡,所以大量物資、裝備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加兩國出發運往英國,這條大西洋運輸線是維系英國生存的生命線,德軍為了穩固西線防禦,一直努力將其切斷。在1941年德軍損失了最後的大型水面艦艇之後,面對強大的英國海軍水面艦艇力量,德國海軍將潛艇這種非對稱型的作戰方式作為主要作戰模式,從而拉開了大西洋潛艇戰最激烈,也是最殘酷的一幕。
德國潛艇採取的以多艘潛艇在航線附近預設陣地埋伏,一旦發現船隊立即召喚附近潛艇集中攻擊,從而實現局部兵力優勢的戰術,被稱為"狼群"戰術。由於盟軍的運兵船多採用高速客輪,且有大量水面艦艇保護,攻擊不易,所以德軍潛艇的目標主要是航速只有10-11節,只擁有少量護航力量的貨船編隊。一時間,大西洋上狼煙四起,一整船一整船的戰略物資,包括美國生產的坦克、飛機、火炮、彈葯,在德國魚雷的爆炸聲中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德軍的潛艇戰使得盟軍往英國的戰略運輸受到很大威脅,也一定程度上推遲了盟軍返攻歐洲大陸戰役的啟動時間。
電影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一支由37艘貨輪組成,代號"HX-25"的貨船編隊橫跨大西洋過程中。這樣的一支編隊自然是德國狼群的絕佳獵物,由於飛機的航程有限,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約50小時的航程沒有空中掩護,只能依靠護航艦艇提供護衛。而影片中的狼群數量達到7艘,護航艦只有4艘,兵力處於劣勢,要想成功守住編隊確實困難重重!
2. 二戰時期的潛艇戰攻防戰術
潛艇是一種可以水下航行的作戰艦艇,其最大的特點在於隱蔽性好,可以神出鬼沒的進行攻擊。其主要武器為魚雷,一般一艘二戰時期的德國U型艇可以攜帶24枚魚雷,通過潛艇頭部的四個魚雷發射管和尾部的兩個發射管發射,再裝填魚雷的時間約為10-20分鍾一枚,所以德國潛艇每次攻擊可以發射的魚雷數量為6枚。由於魚雷是在水下擊中艦船的,所以一條魚雷的威力就足以可以擊沉一艘沒有防護的商船。
二戰時期的潛艇都還是常規動力潛艇,以柴油機為主動力,水面航行時用於提供動力和給電池充電,水下潛航時使用電池驅動電動機。一般潛艇水面最大航速為17-18節,水下最大航速為8-10節,連續潛航時間在最大航速下約為2小時,2-4節的航速下可以堅持10個小時,然後必須浮出水面進行充電。所以,當時潛艇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只有在進行攻擊的時候才會下潛進行隱蔽潛航。
二戰時水面艦艇和潛艇之間的攻防戰,可以說是一種互相看不見對方的"盲打"模式。水面艦艇首先依靠雷達探測周邊海域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潛艇,在發現潛艇後快速向潛艇逼近,逼迫潛艇緊急下潛。如果潛艇下潛躲避,反潛艦就開始使用被動聲吶探測潛艇發出的機械噪音,在確定大概位置後,反潛艦打開主動聲吶向目標區域發射聲波(就是很多電影中的"咚……咚……"聲),並通過計算聲波撞擊潛艇後反彈回的時間,來精確測得距離、深度等信息。然後反潛艦要做的就是通過快速機動抵達潛艇正上方,投下深水炸彈對潛艇所在區域進行覆蓋,以期其中的一兩枚可以成功擊中潛艇。整個過程中,雙方都無法目視對方,只能依靠聲吶數據進行判斷,所以並不能確保每次反潛攻擊都能成功,甚至無法完全確定攻擊是否有效。二戰時經常有潛艇被幾艘反潛艦連續攻擊,上百枚深水炸彈投下卻最終無礙的戰例發生,又或是水面艦沒有看見潛艇被擊毀的證據,而潛艇也未能返回基地,無故失蹤的情況發生。可以說基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反潛戰很多時候就是一場鬥智斗勇的"貓抓老鼠" 游戲 。
潛艇一旦在交火中被逼出水面,那基本就是無路可逃了!僅僅依靠一門甲板炮和幾門小口徑高炮,潛艇分分鍾會被反潛艦的各種火炮送入海底。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潛艇在交火中是不會浮出水面的。
潛艇的生存靠的是隱蔽,所以不會主動招惹水面作戰艦艇,在攻擊商船隊的行動中,潛艇首先需要躲開護航艦的攔截,將魚雷射向商船,然後借機偷襲護航艦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還是躲為上策。護航艦有時也會採用對可疑潛艇海域進行反復搜索的方式讓潛艇一直停留在水下,等船隊開遠並轉向後再高速追趕編隊。而潛艇確認安全後再浮出水面時,編隊早已無影無蹤,這也是一種擺脫潛艇攻擊的辦法。但是這一方法在對付多艘潛艇的協同攻擊時就無效了,多個不同方向的威脅會讓護航艦顧此失彼,這就是狼群戰術的優勢。
3. 二戰水面艦艇反潛作戰主力:驅逐艦
二戰時期的反潛戰,除了航空反潛,最有效的反潛兵器就是驅逐艦。但早期的驅逐艦出現的目的並不是反潛,而是作為"雷擊艦"誕生的,一般排水量2000-3000噸,最早的驅逐艦是用於在戰列艦對戰過程中,高速沖向對方戰列艦隊形,向其密集發射魚雷,以小博大攻擊戰列艦,最起碼能打亂對方陣型,為己方戰列艦轟擊提供幫助。所以驅逐艦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航速非常高,一般都有30節以上。
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具有絕佳的優勢,除了速度快,它的體型適中,可以安裝雷達和反潛聲吶等全套設備。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轉彎迴旋半徑小,便於在和潛艇的對戰中,快速佔領攻擊位置發起攻擊。對於當時的潛艇來說,驅逐艦就是潛艇的剋星,是潛艇最怕遇見的對手!
在電影中,護航編隊的4艘艦有3艘是驅逐艦。除了主角美國海軍"弗萊徹"級"灰獵犬"號,還有兩艘英國海軍驅逐艦"鷹"號和"哈里"號,這兩艘驅逐艦的特寫不多,從其單煙囪和雙聯封閉式艦炮判斷"鷹"號應該是1900噸級的英國K級驅逐艦,而"哈里"號有兩個煙囪,應該是一艘"部族"級驅逐艦,還有一艘加拿大護衛艦"迪基"號,從其外形怪異的艦橋判斷是一艘英國轉讓的江河級護衛艦,排水量1200噸,專門用於進行護航任務。這樣的護航力量對付一兩艘潛艇的威脅是足夠的,但遇到電影中這樣的狼群就捉襟見肘了。這4艘艦中"灰獵犬"號噸位最大(3000噸),速度最快(37節),是護航編隊的機動力量和指揮艦。整部電影中該艦不停在編隊前後來回穿梭,左撲右擋,獨自或協同瓦解了不少威脅。也難怪德國領頭的潛艇"灰狼"號要聯合其它潛艇在最後時刻主動對其發動攻擊,左右夾攻力圖解決這個護航編隊最強的保護者!因為一旦解決了"灰獵犬"號,整個編隊的商船就都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西洋潛艇戰從1939年開始,到1943達到高峰,於1945年落下帷幕。德國一共擊沉了超過3500艘各型商船和175艘盟軍艦艇,總噸位超過2100萬噸,付出了800餘艘潛艇被擊沉的代價。這場殘酷的海上戰爭造成了交戰雙方近10萬人死亡,上千架飛機和數千輛坦克沉入海底,各種彈葯和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戰爭的結局,納粹德國的滅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最後,回到電影上來。這部電影對於反潛作戰的描述非常專業,是部不可多得的海軍題材佳作,非常值得一看!也希望大家在看了作者的文章後,對理解這部電影中的作戰環節會有所幫助。至於這部電影其它一些涉及情節的地方,過些日子等大家都看過電影後筆者再來解讀吧!
Ⅱ 「農夫」艦艇作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布勒斯特離諾曼底水域最近。1944年6月6日晚上,15艘潛艇排成一路縱隊,間距300米,魚貫出港。海面月光閃爍,暗一片亮一片的。艇隊駛達下潛點後,便改取270°航向,全速向英吉利海峽峽口逼近。
7日凌晨1時45分,天空中傳來了飛機發動機單調的響聲。U-256號潛艇首當其沖,遭到了「軟木塞」巡邏機的攻擊,潛艇開炮還擊,在飛機投下深水炸彈的一剎那間,將飛機擊落。飛機的殘骸在水面燃燒著,將艇隊四周的天空照得通紅。U-256號潛艇也在劫難逃,被深水炸彈炸成重傷。
25分鍾後,又一架惠靈頓式飛機撲來,從艇隊右舷40°方向發起攻擊。U-415號潛艇趕忙開火,但飛機疾如流星,從200米高度急沖到潛艇前方,投下了4顆深水炸彈,4聲巨響把潛艇拋出了海面,將艇員摔倒。當潛艇跌回水面時,躍起的水柱又跟著下落,把成噸的海水從指揮台出入口灌進艇內。兩台柴油機停止了轉動,舵機嚴重受損,潛艇因傷勢太重,只好掉頭脫離艇隊,和U-256號結伴返回了布勒斯特。
從聖納澤爾、洛里昂和拉帕拉斯出航的潛艇也同樣遭到了「軟木塞」巡邏機的頻頻攻擊,U-955號和U-970號潛艇被炸沉,U-212號和另外兩艘潛艇被炸傷。天亮後,潛艇一艘接一艘地潛入水下,直到7日夜幕降臨,才重新浮出水面,繼續向東北方向全速行駛。
8日凌晨,加拿大皇家空軍肯尼思·穆爾空軍中尉駕駛一架解放者式飛機在英吉利海峽西口連連得手,半個小時內,僅用12顆炸彈,只兩次交叉投彈,就分別擊沉了U-629和U-373號潛艇。「農夫」艇群膽戰心驚地緩緩向前推進,天亮時分,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U-413號潛艇又遭不測,被一架哈利法科斯式飛機炸傷。
損失在不斷增大。9日上午,在布勒斯特以西海面上,U-740號潛艇剛剛浮出水面為蓄電池組充電和補充壓縮空氣,就被一架解放者式飛機發現,擊沉。10日,U-812號潛艇一命嗚呼。
至此,「農夫」艇群已損失了1/3的兵力,可除了幾艘闖到英吉利海峽西口外,其餘的仍在比斯開灣內徘徊不前。克朗克向鄧尼茲報告了這一嚴酷的事實,承認遭到了失敗。同時,他下令沒有裝通氣管的潛艇全部返回基地待命,而將突入登陸水域的希望,一股腦兒賭在裝有通氣管的潛艇身上。
Ⅲ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交戰雙方的導彈艇進行的第三次海戰經過是怎樣的
1956年10月9日1時許,在埃及的社姆亞特港外執行監視任務的以色列「薩爾」級導彈艇群,發現了由4艘「黃蜂」級和「蚊子」級導彈艇組成的埃及艇群。埃及導彈艇發現敵情後,立即拉大與以色列艇群之間的距離。以色列艇群則力求縮小與埃及艇群的距離。10分鍾後,雙方間的距離已縮小到以色列導彈艇導彈的有效射程。
隨後,以色列導彈艇便發射導彈,一舉擊沉埃及導彈艇2艘。剩下的2艘埃及導彈艇退向亞歷山大港。30分鍾後,其中1艘又遭以色列導彈艇攻擊,被導彈擊中而沉沒。最後,埃及只剩下1艘導彈艇返回亞歷山大港。
Ⅳ 1940年10月19日上午,普里恩指揮的」U147」潛艇遭遇了什麼
1940年10月19日上午,普里恩指揮的」U147」潛艇正在英國北海峽口的柯卡爾沙洲附近巡遊,突然,一支龐大艦隊駛進了他的潛望鏡,普里恩細心數了數,共有運輸商船34艘,外圍有6艘驅逐艦護航。他喜出望外,一邊在後面緊緊尾追,一邊向岸上的潛艇司令部發報。
10月17、18日兩個晚上,以」U199」、」U1100」為首的艇群剛襲擊了代號為」SC-7」的運輸船隊;19日,普里恩又在鄰近海域咬住了」HX179」的尾巴。鄧里茲不明白,這些英國人為什麼撞了牆還不知道回頭。他接報後,立即命令周圍海域的所有潛艇,迅速向」U147」靠攏,結群作戰,爭取最大戰果!
「U147」周圍已聚集了6艘潛艇,」U1100」、」U146」和」U148」,剛從襲擊」SC-7」的戰場上下來,本應回港慶功,但一聞到血腥味也匆匆趕來,參加對」XH179」護航船隊的獵殺。潛艇散布於船隊航線的兩側,猶如夾道歡迎一般。艇載魚雷發射管的檔水管打開了,靜靜的魚雷虎視眈眈。夜幕降下來時,攻擊的時刻到了,數十艘英國艦船一無所知。
「攻擊開始!」
潛艇全都浮上了水面,有夜色掩護,驅逐艦發現不了。這是一片開闊海域,正適於艦群作戰,空中幾點星光。1000碼以外的船隊像黑壓壓的城牆。普里恩登上艦橋,深吸了一口海面上的清新空氣,屠殺命令就從他那難以啟動的嘴巴里蹦了出來。」U147」放出的兩枚魚雷如離弦之箭,率先向船隊撲去。5000噸的首船」斯達朗克」號中雷,船隊像炸了群的羊,恐慌地向四面散開。
護航的軍艦既要搶救落水者,又要搜索潛艇,顧頭顧不了尾。乘著船隊的混亂,各艇紛紛尋找目標,商船觸雷爆炸聲此起彼伏,海上大屠殺持續到天亮才告一段落,海面上火光熊熊。狩獵的潛艇忽而潛入水下,躲避軍艦;忽而浮上水面,發射魚雷;忽而沖到船隊的前部、忽而撲向尾部。膽大的乾脆鑽進艦隊中間,抵近攻擊。海面上遍布船骸、屍體和船上裝載的物資,空氣中充滿焦煳味,落水的未亡者在凄聲呼救,劫後的場景慘不忍睹!
從1940年3月以來,德國潛艇共擊沉艦船200艘。1940年夏季,德軍戰領法國,這使得德國潛艇進出大西洋的航程縮短了800海里,可以直接進出大西洋腹地,不必為溜過英軍封鎖的海域而浪費時間和燃料。
同時,德國的潛艇數量迅速增加。鄧里茲將潛水艦隊指揮部遷至法國,以法國沿海港口為潛艇基地,放出一批批」狼群」向英船隊展開全面攻擊。」狼群」戰術立顯奇效。從6月到11月,德國潛艇共擊沉艦船272艘,共計139.5萬噸。
1941年12月9日,鄧里茲向他的潛艇發出指示:自即日起,所有對英國商船攻擊的限製取消!隨即,他發起了一場針對美國的」擊鼓戰役」,12月16日,第一批5艘潛艇悄悄駛離了比斯開灣的基地。鄧里茲嚴格命令,為達到突然性,在駛往美國東海岸的途中,不許攻擊任何目標。」山姆大叔」太麻痹了。雖然報紙上天天畫有鄧里茲和德國潛艇的猙獰漫畫,還刊有英國船隊遭受襲擊的悲慘消息,但那是在歐洲水域,和美國大陸隔著一個大西洋。美國人可能忘了,既然宣戰,就是敵人,即是敵人,就有面臨攻擊的危險。他們更想不到,就在紐約港口外不遠的水下,五隻」野狼」正貪婪地盯著自己的獵物。「U1133」的艇長哈爾德根少校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摩天大樓上的霓虹燈噴紅吐綠,自由女神銅像也被燈火裝飾得大放異彩,一艘艘商船前接後涌,進進出出,所有的航行燈都亮著。
「天哪,這哪像戰爭,我懷疑他們是不是已向德國宣戰,也許是在搞建國大慶!」哈爾德根後來寫道,」既沒有巡邏警戒,更談不上護航編隊。潛艇在這里作戰,根本不需要什麼戰術,只要你會按那個魚雷發射按鈕!
當時,我真不忍心去打破那個燈火紡織成的輝煌的畫面。」哈爾德根不會發慈悲,戰爭也不允許他慈悲!5艘潛艇各自佔領了發射位置,哈爾德根在下達攻擊命令的同時,毫不猶豫地按下了發射按鈕。哈爾德根帶領他的5艘潛艇,從紐約港南下,晝潛夜浮,大打出手。威廉斯堡、查爾斯頓、佛羅里達,到處有被他們擊沉的商船。有時候殺得興起,乾脆白天也浮上水面,用艦橋上那門小口徑高炮,轟擊岸上的煉油廠、油庫等大型目標。美國這塊大陸自南北戰爭以來,已有80年與炮火硝煙絕緣,德國潛艇的襲擊才使它的居民親身感受到戰爭的存在。
Ⅳ 第四次中東戰爭海戰,以色列導彈艇能獲得全勝的原因有哪些
在這次地中海的導彈艇交戰中,以色列導彈艇獲全勝,埃及、敘利亞導彈艇損失嚴重。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以色列的「薩爾」級導彈艇性能比埃及的「黃蜂」級導彈艇為好,而以色列的「萊謝夫」級的性能則比「黃蜂」級的更好。「萊謝夫」級導彈艇噸位較大,裝備新而全,雷達天線高,在夜戰中其搜索與發現目標的能力比埃、敘導彈艇強。「萊謝夫」級導彈艇作為導彈艇群的引導指揮艇,能取得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機會,達到戰術上的突然性。在導彈艇的航速方面,雖然設計速度都差不多,但以色列導彈艇較新,航速和機動性為優。
②雙方導彈艇裝備的導彈各有長短,但埃、敘導彈艇的「冥河」式導彈,彈道高,目標大,無抗電子干擾能力,易被發現和擊落。以色列的「迦伯列」式導彈飛行高度低,目標小,具有抗電子干擾能力,不易被發現和跟蹤。
③以色列導彈艇上的官兵戰前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戰術、技術水平較高。
Ⅵ 二戰時,德國的布雷潛艇有多少
布雷潛艇共二級二型14艘。德國建造的布雷潛艇有兩種型號,中型潛艇有5個水雷管,管內可置15枝水雷;大型潛艇有33個水雷管,管內可置66枚水雷。布雷潛艇的續航力達8000~1.5萬海里,可深入敵沿岸布設攻勢水雷。由於攜帶的水雷較多,單艇可布設雷陣,艇群可布設較大面積的雷區。潛艇既有較大的續航力可深入敵海區,又有良好的隱蔽性,可抵近敵港岸佈雷,因而多用於戰役及戰略威懾。
Ⅶ 導彈艇有哪些任務使命
登陸作戰能力包含兩重使命:即打擊敵方投送登陸兵的艦艇編隊和殲滅上陸的敵方兵力。前者主要由海軍承擔,這就是中國海軍早期建設的主要目標。
初創時期的中國海軍非常缺乏大型作戰艦艇,而且這種狀況在很長時期內又難以改善,大型艦艇一時難以成為海防主要力量,海上反艦作戰的使命就主要落在了小型艦艇身上。
當時中國海軍人員多數來自陸軍,缺乏對海上作戰的認識和經驗,在建立作戰體系問題上更多的是沿用蘇聯所傳授的模式:採用魚雷艇和炮艇協同,殺傷性火力與殲滅性火力相結合。在很短時期內迅速組建多個相當於護衛艦和驅逐艦火力的艇群,以彌補大型艦艇的不足。
1953年中蘇簽訂的「六四」協定中,中國注重引進魚雷艇、中小口徑艦炮以及主機和艦艇建造技術,炮艇立足於國內建造。這種艇群組成的作戰體系雖然在最初投入實戰時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卻難以真正作為制海作戰的有效手段。
1958年,中國政府與蘇聯簽訂了「二四」協定,這個協定包括引進Π-15艦艦導彈、183P和205兩型導彈艇。中國對於上述裝備的代號分別為544艦艦導彈、6624型和6621型導彈艇。
盡管當時對反艦導彈在海戰中的作用和地位尚有爭論,但不管對海軍裝備發展認識如何,這些裝備的引進,客觀上使中國海軍作戰體系和觀念悄然發生了重大變化。
Ⅷ 二戰期間,德國的潛艇戰對美國取得了哪些戰果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德國對美宣戰,鄧里茲即開始對美實行「全面無限制潛艇戰」。
自從德國向美國宣戰後,美洲的一些國家也相繼參戰,戰火燒到整個西半球。這之前,潛艇戰的戰場只在英倫三島和地中海,而現在鄧里茲的「狼群」可以無所顧忌地西進,開辟新戰場。德國製造了可以遠洋活動的大型潛艇,並且有排水量2000噸、綽號為「奶牛」的巨型油料補給潛艇的配合,「狼群作戰」又有了新的轉機。
1941年12月9日,鄧里茲向他的潛艇部隊發出指示:自即日起,對所有商船攻擊的限製取消!即實行「全面無限制潛艇戰」。
隨後,鄧里茲開始指揮「狼群」攻擊美國。
12月16日,第一批由5艘潛艇組成的「狼群」在U—133號艇長哈爾德根少校的率領下,悄悄駛離比斯開灣的基地,向美國東海岸進發。鄧里茲嚴格命令,為保證此次行動的突然性,在駛往美國東海岸的途中,不許攻擊任何目標。
「山姆大叔」太麻痹了。雖然報紙上天天畫有鄧里茲和德國潛艇的猙獰漫畫,也刊有英國船隊遭受襲擊的悲慘消息,但人們普遍認為,那是在歐洲水域和美國大陸隔著一個大西洋呢!他們根本想不到,就在紐約港口外不遠處的水下,5艘潛艇組成的「狼群」像5隻「野狼」一樣正貪婪地盯著自己的獵物。
美國人可能忘了,既然宣戰了就是敵人;既然是敵人,就有面臨攻擊的危險。
「U—133」號艇長哈爾德根少校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摩天大樓上的霓虹燈噴紅吐綠,自由女神像也被燈火裝飾得大放異彩,一艘艘商船前呼後擁,進進出出,所有的船隻都亮著燈。
「天哪,這哪像戰爭!我懷疑他們是不是已向德國宣戰,也許是在搞建國大慶!」哈爾德根後來寫道:「既沒有巡邏警戒,更談不上護航編隊。潛艇在這里作戰,根本不需要什麼戰術,只要你會按那個魚雷發射按鈕就行了!當時,我真不忍心去打破那個被燈火編織成的美妙畫面。」
當然,哈爾德根不會真的發慈悲,戰爭也不允許他發慈悲!5艘潛艇各自選好了發射位置,哈爾德根下達攻擊命令後,毫不猶豫地按下了發射按鈕。
此後,哈爾德根帶領他的5艘潛艇從紐約港南下,晝夜潛浮,沿途大打出手。
威廉斯堡、查爾斯頓、佛羅里達,到處都有被他們擊沉的商船。有時候他們殺得興起,乾脆白天也浮上水面,用艦橋上那門小口徑高炮,轟擊岸上的煉油廠、油庫等大型目標。哈爾德根的艇群共擊沉商船20萬噸。當月,美、英盟國的海上損失急劇上升到55萬噸。哈爾德根也成為鄧里茲的新「王牌艇長」。
美國這塊大陸自南北戰爭以來,已有80年與炮火硝煙絕緣,德國潛艇的襲擊才使它的公民親身感受到戰爭的存在。
飽受潛艇之苦的美國也開始編組護航船隊。
但是,鄧里茲的「狼群」繼續南下,進入了加勒比海和南美海域。廣闊的大洋上有無數條航線,處於攻擊一方的德國潛艇完全掌握了主動權,不斷轉移攻擊目標,使美英有限的護航兵力疲於奔命,防不勝防。
整個1942年,商船的月損失都保持在60萬噸左右。
Ⅸ 10艘核潛艇再加10艘驅逐艦,在大洋深處能對抗一支航母戰斗群嗎
如果核潛艇守株待兔,核潛艇的勝率很高,如不是守株待兔這不一定,如核潛艇用魚雷攻擊,有線制導魚雷距離太近,容易招到航母艦隊的打擊,如發射遠程反艦導彈,目前的發射不能做到連續發射,很容易你的導彈還沒有發射幾發對方艦載機就飛過來了。
一個航母編隊可以在驅逐艦攻擊范圍外搭起攻擊,所以10艘驅逐艦的作用不是攻擊,而是牽制,也就是送死。主力是10艘核潛艇,核潛艇的主要威脅不是水面的驅護艦,而是航母編隊的攻擊核潛艇,所以用2至3艘核潛艇牽制航母編隊驅護艦群,4艘核潛艇負責殲滅航母編隊的攻擊核潛艇,3艘核潛艇負責攻擊航母。攻擊核潛艇的威力還是很大的,核潛艇主要優勢就是在水裡能跑的很快,所以對調動敵防禦力量。一般一個航母戰斗群遇到一個先進的攻擊核潛艇編隊都會掉頭就走,因為反潛的難度遠遠大於防空!
Ⅹ 潛艇戰的失敗,同盟國有何反思何行動計劃
3月上、中旬,同盟國共損失運輸船85艘(67艘在護航運輸隊航行中被擊沉,21艘在北大西洋航線上被擊沉)。這表明,在德國海軍潛艇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試圖通過改變航線來躲避德國海軍潛艇的攻擊已無濟於事。這引起英國海軍部對護航體系的擔心;護航體系在開始的3年半時間內一直是同盟國在大西洋的戰略支柱,而此時「預示英國在海上斗爭中要失敗」。英國海軍部事後記載道:「德軍從來沒有像1943年3月前20天那樣近乎切斷新舊世界之間的交通。」英國海軍部甚至有人對能否繼續把護航隊當作有效的防禦系統表示懷疑。
在這次潛艇戰高潮之後,同盟國下決心調整護航兵力,經常用航空母艦加強護航運輸隊的警戒,或用岸基飛機擔任護航。3月下旬,英國馬克斯•霍頓海軍上將組織的支援艦隊投入反潛作戰後,發揮了巨大作用。同盟國6個支援艦隊與護航艦群密切協同作戰,當護航艦艇進入空中掩護缺口時,支援艦隊便去進行支援,對大西洋中部德國海軍潛艇予以更有力、更集中的反擊。支援艦隊中單獨行動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可以對德潛艇窮追不舍。在3月最後的10天里,這些支援艦隊顯示了作用。3月21日,「S—123」號和「HX—23」號運輸隊在費爾韋爾角東南的「空中缺口」,碰上了德國強大的「安康」潛艇群。26日傍晚,「SC—123」號運輸隊的幾艘運輸船駛入該艇群中間,被德國「U—564」號潛艇和「U—663」號潛艇發現。由於「U一663」號潛艇很快被第3支援艦隊的高頻測向儀發現,未及報告運輸隊的航向和航速,就被支援艦隊逼入水中。當跡象表明「SC—123」號運輸隊周圍再沒有任何潛艇時,該支援艦隊又全速回返去接應隨後而來的「HX一230」號運輸隊。鄧尼茨命令南邊的「鮑魚」潛艇群(28艘潛艇)全速北上去攻擊「HX—230」號運輸隊,結果又被支援艦隊的高頻測向儀發現,受到驅逐艦驅趕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