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堂吉訶德中央編譯出版社是正版嗎
是。《堂吉訶德 (上下)》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西班牙)塞萬提斯,是正版。出版社,指進行圖書、圖畫、雜志,報紙和電子物品等有版權物品的出版活動的組織。如:人民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等。
⑵ 唐·吉訶德的中文版本
1922年,《魔俠傳》(兩卷本),林紓、陳家麟合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唐·吉訶德》 溫志達譯,啟明書局1939年,《吉訶德先生傳》,傅東華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年,《吉訶德先生傳》,伍實譯,作家出版社1956年,《吉訶德先生傳》(沙克萊改寫本),劉雲譯,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吉訶德先生傳》(沙克萊改寫本),常楓譯,香港僑益書局1959年-1962年,《唐·吉訶德》(第一、二部),傅東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堂·吉訶德》(上下冊),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個從西班牙原文譯出的版本1981年,《唐·吉訶德》,冰晶編譯,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唐·吉訶德》(薩克雷縮寫本),羅其精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唐·吉訶德先生的冒險故事》(薩克雷改寫本),陳伯吹譯,上海少兒出版社1982年,《唐·吉訶德》(墨西哥納瓦羅改寫本),張世春、殷國義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年,《唐·吉訶德》(縮寫本),徐少軍縮寫,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唐·吉訶德》,陳建凱、郭先林譯,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唐·吉訶德》,董燕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堂·吉訶德》,屠孟超譯,譯林出版社1995年,《唐吉訶德》,劉京勝譯,灕江出版社1996年,《唐·吉訶德》(少年版),楊絳譯、劉強縮改,明天出版社2000年,《唐·吉訶德》,唐民權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堂·吉訶德》,孫家孟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1年,《堂·吉訶德》,張廣森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市面上能買到的:楊絳 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季文君、李曉琳、田慧 譯本長江文藝出版社 屠孟超 譯本譯林出版社 劉京勝 譯本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陝西出版集團-三秦出版社等 孫加孟 譯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張廣森 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
⑶ 堂吉訶德 作者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1547-1616)西班牙偉大的作家、戲劇家、詩人,世界文豪。曾做過紅衣主教的隨從,前往義大利游歷,並閱讀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1602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堂吉訶德》
⑷ 《吉柯德先生傳》就是《堂吉柯德》嗎
是同一本,只是譯名有所差異。
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1922年,首譯文言本,《魔俠傳》(兩卷本),林紓、陳家麟合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縮寫改寫本,《堂吉訶德》溫志達譯, 啟明書局 1939年,單譯第一部。
《吉訶德先生傳》,傅東華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54年,單譯第一部,《吉訶德先生傳》,伍實譯,作家出版社1956年,縮寫改寫本,《吉訶德先生傳》(沙克萊改寫本),劉雲譯,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縮寫改寫本,《吉訶德先生傳》(沙克萊改寫本),常楓譯。
(4)堂吉訶德中央編譯出版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拉曼卻地方一個鄉村的小紳士叫吉桑諾,將近五十歲,身段頎長,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馬,還有一支長矛,一面舊盾,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女管家,一個二十來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幫工,一般生活可以維持,但並不大富裕。
他有一個嗜好是喜讀騎士小說,讀得入迷了,不打獵,不管家事,後來竟然把土地賣了去買這類書,並見人就與人議論書中的義理。從黑夜到白天,從白天到黑夜,他每天這樣談,以致腦汁漸漸枯竭下去,終於失掉了理性。
他腦子里滿是魔法、戰車、決斗、挑戰、受傷、漫遊、戀愛、風波以及書中種種荒唐無理的事,凡是書中所寫的他都信以為真。於是發生奇想,為了增進自己的聲名利謀求公眾的福利,他要去做游俠騎士,把書中見到的都實行起來,去解救苦難,去親歷危險,去建立功業。
他於是給馬起了名為羅齊南脫,意為從前勞役的馬,找出矛和盾,把一個鄉間女子臆想為身為騎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⑸ 《堂吉訶德》的曲折翻譯之路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出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眾所周知,民國清華校花楊絳,精通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但你知道這部著作的翻譯之路,有多曲折嗎?
1965年1月中旬,《堂吉訶德》第一部就翻譯完畢。
「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沖擊,楊絳被誣蔑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1966年8月9日,被「揪出」,在外文所所內掃廁所;同年8月,楊絳交出《堂吉訶德》全部翻譯稿,並於晚間在宿舍被剃「陰陽頭」。之至1970年6月,《堂吉訶德》譯稿由前組長張黎索還。
1972年,楊絳重新開始翻譯《堂吉訶德》。1973年,返回北京遷入北師大小紅樓,翻譯《堂吉訶德》工作暫停。1974年,並繼續翻譯《堂吉訶德》。直到1975年4月5日,《堂吉訶德》初稿譯完。
翻譯該書前後經歷十多年,多次被迫暫停翻譯。1978年4月底,譯作《堂吉訶德》第一、第二部出版;1989年《堂吉訶德》繁體字本在台灣出版。
⑹ 求堂吉訶德各種中文譯本。
市面上能買到的:
楊絳 譯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
季文君、李曉琳、田慧 譯本 長江文藝出版社
屠孟超 譯本 譯林出版社
劉京勝 譯本 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等等
孫加孟 譯本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張廣森 譯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⑺ 《堂吉訶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堂吉訶德》([西] 塞萬提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yCnDzoM7epp285A3IUAs9g
書名:堂吉訶德
作者:[西] 塞萬提斯
譯者:楊絳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6
頁數:910
內容簡介:
本書是西班牙大師塞萬提斯劃時代的巨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巨作,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訶德一方面脫離現實,愛幻想,企圖仿效游俠騎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鏟除人間邪惡。是一個可笑、可嘆、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學中一個不朽的典型。
作者簡介:
塞萬提斯(Miguelde Cervantes 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馬德里逝世[1]。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他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他生於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被逐回北非,西班牙從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統一。在西班牙王廷的資助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海洋冒險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對美洲的掠奪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一些城市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西班牙擁有一千多艘船航行在世界各地,成為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極為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多次失敗的戰爭,既耗盡了國庫的資產,也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⑻ 《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 1547年出生,一生坎坷、貧困、左手致殘、曾被囚禁五年。後又多次被捕入獄(雖是短期),大概是在獄中孕育了《堂吉訶德》第一部。1605年,《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1615年,第二部出版,次年塞萬提斯因病去世。
在《堂吉訶德》中借主人之口,對文化教育、貴賤等級、清廉公正、自由平等問題發表精闢的論述。
作者所處的十六、十七世紀正是西班牙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堂吉訶德》特點:
書中塑造了大約七百個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包括貴族、地主、商人、僧侶、農民、牧羊人、演員、士兵、強盜、囚犯、藝人、妓女等,他們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十六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社會的現實:公爵夫婦的驕奢淫逸;牧羊少年的慘遭毒打;勤勞農民的飢寒交迫;貧苦婦女的橫遭凌辱;苦役囚犯的艱難困苦……把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描寫同對社會現實的描繪結合起來,逼真地再現出貴族紳士的專橫跋扈和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在一本小說中,以如此寬廣動人的畫面來反映時代、反映現實,可以說是塞萬提斯之首創,它給予近現代小說的發展以深刻的影響。
人物刻畫能力。
不同的堂吉訶德:被騎士小說弄得神魂顛倒、荒唐可笑的瘋子
鋤強扶弱、見義勇為的英雄(這時堂吉訶德筆下的騎士已不是中世紀的騎士,而是具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勇敢鬥士)
思想脫離實際的文學典型,生活在主觀的幻覺之中,滿懷著善良的願望,為解救別人的痛苦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而得到的卻是相反的結果,害了別人,也嘲弄了自己。
巧妙運用了一對對互相矛盾的因素。如現實與想像,智慧與愚蠢,崇高與荒唐,勇敢與膽怯,誠實與虛偽,真實與虛幻,理性與瘋癲……
摘抄:
堂吉訶德為自己和騎士道辯解:「游俠騎士東奔西走,不為游覽尋樂,而是含辛茹苦,乾的是不朽於世地業績,在您的眼中當然就成了游手好閑、虛擲光陰!如果是英雄豪傑、騎士、達官貴人、紳士、以及不論什麼出身的人,都認為我是傻瓜或游手好閑之徒,那我會認為是我無法洗雪的羞辱;但如果是對騎士道一竅不通的書獃子認為我是瘋子,我嗤之以鼻,付之一笑!我是個騎士,如果上帝允許,我到死也是騎士。有的人壯志凌雲,立志高雅;有的人奴顏婢膝,仰人鼻息;有的人弄虛作假,自上邪途;有的人,也是極少的人,竭盡虔誠,信奉宗教,——真是人各有志,不能自強。而我命中註定,選定了游俠騎士這條狹窄的路。我身體力行,輕錢財,重名聲。我曾濟困救弱、伸張正義,也曾降伏巨人、踩歹徒與妖孽於腳下!我也有愛情,但這只是騎士精神的要求,我決不是現世的登徒子,而只是純潔的柏拉圖。我立意行益,從不害人,而只求對世人有利。」
堂吉訶德的墓誌銘:
紳士長眠此地,
英名傳遍鄉里;
勇士膽略過人,
死神害怕三分;
一生慷慨豪爽,
立志鋤強濟貧;
建立豐功偉績,
世人交口稱贊,;
生是痴呆瘋癲,
臨終頭腦清醒。
補充:
騎士或稱武士,原為歐洲中世紀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騎士的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除了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須為所效忠的領主作戰,戰時須自備武器與馬匹。現代部分歐洲國家仍保留騎士頭銜為有特殊貢獻的人作榮譽表揚,通稱為"爵士"(Sir)。歐洲的騎士制度與中國傳統的士、日本的武士制度非常相似。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徵,並以騎士精神作為行事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在英國,能受冊封為騎士是莫大的榮耀。而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在1560年以來,英國開放給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有機會獲此榮勛。
在8世紀時,在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編列出禁衛軍,騎馬跟隨查理大帝一同作戰,為最早出現的騎士團,騎士於法蘭克人對抗阿拉伯人的侵略戰爭中,開始漸露鋒芒。
11世紀到15世紀間,騎士是歐陸戰力最強的精銳兵種,亦是十字軍的主力。
到了16世紀,火槍、火炮等熱兵器相繼發達之後,盔甲失去了必要性,致使騎士的存在受到重大打擊,也促成戰爭模式的轉變-騎兵不再穿著重鎧也不使用騎槍沖鋒,改穿軍服配戴軍刀與火器,此類火槍騎兵被稱為龍騎兵。
騎士的頭銜隨時代的演進與轉變,在現代已變成王室授予傑出貢獻者的榮譽頭銜。
寫於2019年11月3日。
⑼ 堂吉訶德全犯譯本有多少頁
堂吉訶德全犯譯本有851頁
《堂吉訶德》的中譯本最早於192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是林紓和陳家麟合譯的兩卷本《魔俠傳》,用的是文言的形式,只翻譯了上卷。1959年又出版了傅東華全譯本,而後,還出版過劉雲、伍實、常楓等人多種不同形式和不同書名的譯本;不過這些譯本都是從英文轉譯的,直到1978年出版的楊絳的譯本被認為是首個從西班牙原文譯出的版本。在這之後,又有冰晶、羅其精、陳伯吹、張世春及殷國義、陳建凱及郭先林、董燕生、屠孟超、劉京勝、孫家孟等人出版了《堂吉訶德》的全譯本或縮寫本。
⑽ 堂吉訶德哪個譯本好
推薦楊絳翻譯的那個版本,以下我引用別人對這個版本的描述:楊絳從60年代就開始著手翻譯,「文革」中盡管譯事幾度中斷,但她自學西班牙語卻始終堅持不輟。將近20年後的1977年5月,她將《堂吉訶德》全書譯稿交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部。這是國內第一個從西班牙文直接翻譯的中譯本。 該譯本初版於1978年3月,1979年10月又重印,僅這兩次印刷印數即為20萬套。之後的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系楊譯本一枝獨秀的時代,其旺銷之勢態自不待言。即便到了90年代中後期,有那麼多《堂吉訶德》版本同時並存的情況下,楊絳譯本的發行量還是遙遙領先的。20多年來,楊絳譯本《堂吉訶德》先後以「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本、「青年文庫」本、「外國古典文學名著選粹」本、「世界文庫」本、「名著名譯」本及「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本等多種形式出版,總印數達60餘萬套。 楊絳譯本出版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因而關注的人也最多。作為出版社編輯,我曾將譯文和原文做過對照。楊絳的譯筆雖然靈活,譯文卻是一句叮一句的,非常忠實。她譯文中的注釋縝密而豐富,這顯示了她廣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如對書中大量諺語的注釋,往往舉一反三,並標明典出何處。不僅補充了人物未說完的諺語,還能舉出類似的諺語,並且標明典出何處。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多處引用了西班牙最早的騎士小說《阿馬迪斯·德·高拉》和《騎士蒂朗》中的典故和事跡,而這兩部書,前者至今沒有中譯本,後者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中文版。楊絳先生為了翻譯和研究《堂吉訶德》,當時就已經研讀了這兩部書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