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軟的歷史介紹下
微軟
微軟公司是世界PC機軟體開發的先導,比爾·蓋茨是它的核心。微軟公司1981年為IBM-PC機開發的操作系統軟體MS-DOS曾用在數以億計的IBM-PC機及其兼容機上。但隨著微軟公司的日益壯大,Microsoft與IBM已在許多方面成為競爭對手。1991年,IBM公司和蘋果公司解除了與微軟公司的合作關系,但IBM與微軟的合作關系從未間斷過,兩個公司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復雜關系。微軟公司的產品包括文件系統軟體(MS-DOS和Xenix)、操作環境軟體(窗口系統Windows系列)、應用軟體MS-Office等、多媒體及計算機游戲、有關計算機的書籍以及CDROM產品。1992年,公司買進Fox公司,邁進了資料庫軟體市場。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一起賣BASIC語言程序編寫本。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他們曾為MITS公司的Altair編制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當地一家旅館房間里創建了微軟公司。1979年,MITS公司關閉,微軟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為主要業務繼續發展。
1977年,微軟公司搬到西雅圖的貝爾維尤(雷德蒙德),在那裡開發PC機編程軟體。1980年,IBM公司選中微軟公司為其新PC機編寫關鍵的操作系統軟體,這是公司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復雜,微軟公司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的一位程序編制者帕特森手中買下了一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再把它改寫為磁碟操作系統軟體(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辦公室,全世界雇員人數接近44,000人。
IBM-PC機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其他PC製造者都希望與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許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機的標准操作系統。到1984年,微軟公司的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隨後,微軟公司繼續為IBM、蘋果公司以及無線電器材公司的計算機開發軟體,但在91年後,由於利益的沖突,IBM、蘋果公司已經與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羅·艾倫患霍奇金氏病離開微軟公司,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倫擁有微軟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會。1986年,公司轉為公營。蓋茨保留公司45%的股權,這使其成為1987年PC產業中的第一位億萬富翁。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總值已超過180億美元。1997年,則達到了340億美元,98年超過了500億大關,成為理所當然的全球首富。
微軟的拳頭產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佔有了從PC機到商用工作站甚至伺服器的廣闊市場,為微軟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公司在Internet軟體方面也是後來居上,搶佔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在IT軟體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告戒:「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體界的方方面面,簡直是無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軟的巨大影響已經對軟體同行構成了極大的壓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壟斷法的被告位置。連多年來可靠的合作夥伴Intel也與之反目,對薄公堂。2001年9月,鑒於經濟低迷,美國政府有意重振美國信息產業,拒絕拆分微軟。至此,訴微軟反壟斷法案告一段落。
微軟的組織結構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業務組:
個人服務組(PSG):由集團副總裁 Bob Muglia 領導, 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提供更容易的在線連接,並且為各種各樣的設備提供軟體服務。PSG 包含了微軟的個人.NET倡議、服務平台部、移 動組、MSN的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設備組以及用戶界面平台部。
MSN 和個人服務業務組:由副總裁Yusuf Mehdi 領導,負責網路程序開發、業務發展以及MSN和微軟其它服務世界范圍內的市場和銷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組,由集團副總裁Jim Allchin 領導,負責在各個方面不斷對Windows平台做出改進 –例如把存儲、通訊、消息通知、共享圖象及聽音樂等變為Windows經歷的自然擴展。此外,本組包括.NET企業伺服器組、開發工具部和Windows數字媒體部。
辦公和商務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Jeff Raikes 領導,負責開發提高生產力和商業流程的應用和服務。工作包括將功能完善且性能強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為以服務於基礎的產品。除Office部門之外,商用工具部門,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應用程序部門都將屬於該部門。
全球銷售、市場和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Orlando Ayala 領導,集成了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夥伴,以滿足世界范圍內微軟用戶的需要。這些用戶包括:企業用戶、中小型組織、教育機構、程序開發人員和個人用戶。此外,本組包括微軟產品支持服務、網路解決方案組、企業夥伴組、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
微軟研究院 (MSR):由資深副總裁Rick Rashid 領導,負責對今天或明天的計算課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使計算機變得更加易於使用。同時負責為下一代的硬體產品設計軟體,改進軟體設計流程和研究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關於MSR更詳細的信息可參見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運營組: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 領導,負責管理商業運作和全部的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政、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微軟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圖的市郊)。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稱(意思為「微型軟體」)發展和銷售BASIC解釋器。最初的總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是現在的首席執行官。
使得微軟如此令人矚目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公司
在經濟學,它是一個驚人的網路外部性的例子
它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方面扮演著事實上的壟斷者地位
它使得它的創立者躋身於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別是掌門人比爾·蓋茨多年來位居世界首富
任何公開買賣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多年來它官司不斷,和業界其他公司的明爭暗鬥已經成為IT文化的一部分。
微軟的產品
微軟生產的軟體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Windows - 稱為「視窗」的圖形操作系統;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XP,伺服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兼容的個人電腦上。請參看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獲取更多詳細資料。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一個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運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運行了,但基於用戶因軟硬體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運行的過渡產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體套件,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試算表)、Access(桌面資料庫)、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Project(項目管理)和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體。微軟也為Apple Macintosh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從Windows 95開始,被設置為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來把這種瀏覽器預裝在蘋果機上。
Microsoft FrontPage - 它是一款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體。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個用於播放音頻和視頻的程序。
微軟也生產一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網路全書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發布用於.NET環境編程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NET。
游戲
帝國時代 (Age of Empires)
微軟模擬飛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微軟模擬火車
微軟模擬貨車
Halo(Halo)
halo2(Halo2)
注:《光環》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開發.
「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為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
網路產品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計算機網路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線服務MSN(Microsoft Network,微軟網路)。MSN是美國在線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路產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擎NBC(國家廣播公司)聯合創立了MSNBC,一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在線新聞服務供應商。
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為MSN Hotmail,並成為.NET Passport,一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個即時信息客戶程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在線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競爭對手。
培訓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軟產品的雇員。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雖然MCSE確實認證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它卻並不是一個工程師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評論人員將MCSE稱作「必須咨詢那些有經驗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體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一家軟體公司,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體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體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微軟滑鼠,用來鼓勵更多用戶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UI)。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滑鼠是很罕見的,因此滑鼠的流行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滑鼠)滑鼠標准,新增的滾輪方便了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微軟還售賣游戲桿等游戲硬體產品。
公司還購買了互聯網設備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聯網服務。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游戲機標志著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游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兩家公司主導。
微軟歷史
微軟公司創立於1975年,公司創立初期以銷售BASIC解譯器為主。當時的計算機愛好者也常常自行開發小型的BASIC解譯器,並免費分發。然而,由於微軟是少數幾個BASIC解譯器的商業生產商,很多家庭計算機生產商在其系統中採用微軟的BASIC解譯器。隨著微軟BASIC解譯器的快速成長,製造商開始採用微軟BASIC的語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確保與現有的微軟產品兼容。正是由於這種循環,微軟BASIC逐漸成為公認的市場標准,公司也逐漸佔領了整個市場。此後,他們曾經(不太成功地)試圖以設計MSX家庭計算機標准來進入家用計算機市場。
1983年,微軟與IBM簽訂合同,為IBM PC提供BASIC解譯器,之後微軟又向IBM的機器提供操作系統。微軟之後購買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權,在進行部分改寫後通過IBM向市場發售,將其命名為Microsoft DOS。MS-DO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PC硬體上運行的程序在技術上並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兩項無法超越的優點:它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價格更低廉。微軟的成功也是個人電腦發展的序幕。
微軟開發過多種軟體產品,包括了:
操作系統
程序設計語言的編譯器以及解譯器
文字處理器、數據表等辦公軟體
互聯網客戶程序,例如網頁瀏覽器和電郵客戶端等
這些產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則不太成功。從中人們發現了一個規律:雖然微軟的產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匱乏,並且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差,之後的版本卻會快速進步,並且廣受歡迎。今天,微軟公司的很多產品在其不同的領域主宰市場。
微軟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場營銷以及產品開發中的可重用工程,並且試圖將其產品進一步組合,以提供用戶一貫的開發環境。
微軟也試圖將Windows這個著名品牌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用於PDA的Windows CE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產品。
公眾看法
很長一段時間內,微軟被廣泛認可為一個計算機軟體市場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軟體以取代原先價格高昂的主流UNIX產品。微軟也因賺入大筆鈔票而受到欽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軟被指責故意將其MS-DOS與競爭對手生產的Lotus 1-2-3數據表無法兼容。到90年代,微軟是「壞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評意見是他們利用在桌上電腦市場上的優勢不公平地剝削用戶。
最近幾年,有人指責微軟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懷疑的商業行為。
壟斷問題
微軟的Windows產品有效地壟斷了桌面電腦操作系統市場。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幾乎所有市場上出售的個人電腦都預裝有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
一些觀察家聲稱,微軟作為一個壟斷企業令其競爭對手處境窘困:
一方面,競爭對手不願意承認微軟的壟斷地位。因為在一個被壟斷的市場,只有一家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因此對競爭對手而言,將微軟稱為壟斷者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失敗者的境地:這樣作等於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夠生存、競爭的能力。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又希望將微軟比作壟斷企業,因為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首先,這有可能導致市場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軟競爭對手有可能在公共關繫上取勝,以刺激銷售。
無論微軟是否是壟斷企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數微型電腦軟體市場,微軟是主導企業。
這種主導引發很多的不滿。
這種不滿不僅僅只存在於競爭對手中間。
微軟壟斷地位的濫用
有人批評認為微軟試圖利用其在桌上計算機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來擴大其在其他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例如網頁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伺服器操作系統(Windows NT),辦公軟體(Microsoft Office),多媒體播放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軟將Internet Explorer與Windows操作系統捆綁銷售後,微軟在瀏覽器市場獲得了非常大的份額。正是部分由於這種行為,微軟被美國聯邦法庭裁定濫用其在美國的操作系統市場的主導優勢。(詳情參見微軟反壟斷案)。
在所有這些指控中,微軟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由為自己辯護。
也有人批評微軟的「包圍再擴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軟試圖在開放、已確立的標准之上加入專利功能,以最終達到利用其市場優勢來控制「擴展」的標准。有些人將這種策略稱之為「包圍、擴展再毀滅」(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安全性
2002年,微軟的多項網路以及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在多次出現安全漏洞後被廣受討論。一些惡意的程序員不斷利用微軟軟體的安全漏洞搞破壞,例如通過互聯網創造及發布能夠消耗系統資源或破壞數據的蠕蟲、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馬。這些破壞行為一般的目標是微軟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電郵客戶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網頁伺服器,以及SQL Server資料庫伺服器軟體。微軟辯解說由於其在互聯網軟體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軟的產品會遭到更多的攻擊,因為這些微軟產品被廣泛使用。而有人則反駁說這些攻擊也對准那些微軟並不佔優勢的產品,顯示微軟的產品要比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籌。
在一些案例中,微軟的產品為了讓新手更容易使用、設置往往導致了這些蠕蟲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自1995年起就自動隱藏文件後綴名(檔案副檔名),這樣那些惡意攻擊者往往就能夠讓email收信人打開一些看起來普通卻十分危險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險的文件類型,這樣用戶便無法打開)。批評指出微軟是在用軟體的易用性交換安全性。
蓋茨在2002年1月啟動了可信賴計算計劃(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將其形容為一個長期的、全公司性的計劃,以尋找並修正微軟產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隱私方面的漏洞。在該計劃下,公司會重新評估和設計原先的一些規范及過程,也延遲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時間。對可信賴計算計劃的反應各不相同,有觀察家表揚微軟對安全問題的重視,但也提醒公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微軟的政治影響力
微軟對這些法律威脅以及公眾看法的反應就是緊湊的政治游說活動以及撒入上百萬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據政治反應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opensecrets.org)網站的數據,微軟在上一次的美國聯邦選舉的政治捐款中,43%給了民主黨,57%給了共和黨。
微軟產品的優點
微軟產品的主要優點是它的普遍性,讓用戶從所謂的網路效應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廣泛使用使得微軟Office文件成為文檔處理格式的標准,這樣幾乎所有的商業用戶都離不開Microsoft Office。
微軟的軟體也被設計成容易設置,允許企業僱傭低廉、水準並不太高的系統管理員。微軟的支持者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下降了的「擁有總成本」。
微軟的軟體對IT經理們在采購軟體系統時也代表了「安全」的選擇,因為微軟軟體的普遍性讓他們能夠說他們跟隨的是被廣泛接受的選擇。這對那些專業知識不足的IT經理來說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好處。
微軟產品的缺點
微軟的產品十分倚賴軟體的重用。雖然這樣做對快速軟體開發是十分有效的,它卻導致了不同軟體包之間的復雜倚賴關系。這可能導致的後果是,舉個例子,當微軟的瀏覽器程序崩潰時,會導致操作系統的GUI同樣崩潰。
同樣的倚賴關系也意味著大多數微軟軟體的資源能夠在其他微軟的產品上使用。也就是說,大多數程序可以運行其他程序,即使是在不應當發生類似情況時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電子郵件的文檔和HTML中的宏可以運行程序,允許攻擊者控制用戶的電腦。微軟在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許」(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
這些問題從專門攻擊微軟程序的蠕蟲以及病毒的泛濫中就可見一二。
上面所提到的關於允許僱傭廉價卻未有良好訓練的系統管理員的優點有可能導致以下問題: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著你需要僱傭更多的這類管理員;
有可能導致安全漏洞,因為不管使用什麼操作系統,只有受良好訓練的系統管理員才可能提升系統安全性。
微軟的批評者指出運行微軟的產品需要花費更大代價,因為微軟軟體的用戶事實上並不擁有他們所使用的軟體:這對微軟的商業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微軟與自由軟體的關系
微軟將自由軟體看作是它可能的主要競爭對手,特別是Linux。從萬聖節文件(Halloween documents)中我們可以看到,微軟已經對自由軟體以及開放源代碼軟體採取了「包圍、擴展、毀滅」的策略。
為了在桌上電腦市場上建立其領導地位,微軟冒著失去低廉價格以及更多自由度——這正是個人電腦快速發展以及微軟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風險。單就價格層面而言,微軟很難與自由軟體相抗衡。很多相信微軟並沒有賦予他們選擇自由的用戶已經從自由軟體那裡找到了他們所渴望的自由已經開放標准。
傳統的微軟策略,例如購買競爭對手,或者FUD策略,對於自由軟體而言毫無作用。因為自由軟體無法被收購或控制,自由軟體即使失去了創造它的公司也依然能夠生存。
微軟首席行政執行官史蒂夫·巴爾默已經將Linux稱作一個「堅強的競爭力量……它是非傳統的,自由的,而且很便宜。我們必須告訴人們,為什麼他們所付(給我們的)其實物超所值。我們的產品曾經都很便宜。我們要比Novell,甲骨文都要便宜。但這次我們不能這樣辦。」(CRN.com報道,2002年6月17日)
巴爾默在一個微軟夥伴的會議上說:「我們曾經十分自豪,自己提供最便宜的產品——我們的價格最低,提供的內容卻最多,不論是Novell,Lotus還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過我們。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獨特的競爭對手,Linux。對我們這樣的公司而言,這實在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VARbusiness 2002年7月15日報道)
對於那些預裝Linux的低廉個人電腦,微軟的反應是他們不會降低Windows的銷售價格。一些觀察家指出,這種拒絕進行價格戰的行為正是壟斷企業的特點。
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
❷ 截止去年年底,在中國大陸地區上市的具有WINDOWS7系統的電腦具有哪些新功能具體操作方法謝謝啊
姓名:唐駿 性別:男 出生:1962年 籍貫:江蘇常州 最高學歷:博士 現工作單位:福建新華都實業集團 現任職務:總裁,CEO 教育背景 1980-1984 北京郵電學院 應用物理專業 學士學位 1985-1990 日本名古屋大學 自動化專業 碩士學位 1990-1993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 計算機專業 博士學位 [編輯本段]工作經歷 1990-1994 自辦美國雙鷹公司、好萊塢娛樂影業公司等 1994-1997 加入微軟公司,擔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的高級經理 1997-2002 微軟全球技術中心 總經理 2002-2004 微軟(中國)公司 總裁 2004.2.9-2008.4 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 總裁 2008.4- 福建新華都實業集團 總裁 1980年,因高考語文一分之差,唐駿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和專業,這時的唐駿有些失落與苦悶,甚至有些自暴自棄; 1985年的唐駿不僅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還考上了熱門專業的研究生,並靠著努力「鑽營」獲得留學日本的機會; 1990年,唐駿赴美攻讀博士,並先後創立了三家小型公司; 1994年,抱著「偷師學藝」的本意,唐駿放棄自己的「皮包公司」,加入微軟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 1997年,時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高級經理的唐駿「衣錦還鄉」,來上海組建微軟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軟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先後升級為亞洲區支持中心、全球支持中心,唐駿不僅擔任全球支持中心總裁,並兼任微軟合資公司——上海微創公司總裁等職務; 2002年,唐駿出任微軟中國總裁; 2004年,唐駿以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身份從微軟退休,並以260多萬股股票期權出任盛大網路公司總裁…… 2008年3月,轉任盛大網路公司董事兼顧問。 2008年4月3日,盛大網路宣布,由於個人發展需要,唐駿將不再擔任公司總裁一職。唐駿將轉任公司CEO顧問,並繼續擔任盛大董事。盛大CTO譚群釗接替唐駿出任總裁一職。 2008年4月15日,新華都集團宣布,唐駿今天正式加盟新華都集團接替集團創始人陳發樹出任集團總裁兼CEO,全面負責新華都集團的日常管理,長期戰略,集團運營,對外投資及資本運作等的全面工作。 唐駿領導下的微軟(中國),在銷售方面,是微軟全球惟一一個連續6個月(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創造歷史最高銷售記錄的公司。微軟中國03財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6/30)成為微軟全球82家分公司中銷售業績增長最快的分公司。 2004年2月,唐駿從微軟中國公司總裁的位置上退休並獲"榮譽總裁"稱號,不久後出任盛大網路總裁。 他本人也多次獲得中國信息產業年度經濟人物、中華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國十大科技人物、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最有價值職業經理人等殊榮。 2008年,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 在贏在中國創業論壇 回顧分析唐駿十幾年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我們不僅看到他如何依靠智慧與努力主動改變著命運,也看到他成功光環背後的汗水。相信唐駿的故事對於我們每一個追求成長、希冀獲得更大成功的經理人都是有啟發的。2008年4月15日唐駿正式加盟新華都集團,並接替創始人陳發樹出任該集團總裁兼CEO。 唐駿加盟後將正式負責集團的日常管理、長期戰略和對外投資等工作。唐駿博士曾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同時,唐駿博士兼任位於上海的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的總經理一職。唐駿博士是國際版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專家和微軟公司傑出的職業經理人,他於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擔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的高級經理。他所領導的部門成功地設計,開發並發布了遠東版(包括日文版,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和韓文版)Windows NT 3.51,NT 4.0和Windows 2000。唐駿博士於1997年底由微軟公司總部委派來到中國上海籌建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1999年7月,微軟總部鑒於該中心的驕人業績,正式宣布提升該中心為亞洲技術中心。2001年10月,鑒於該中心的業務范疇已擴大至全球范圍,微軟公司正式宣布將微軟
❸ 無代碼產品是什麼
無代碼產品是對軟體工程的復雜度前置。
2020年6月輕流首發《無代碼開發白皮書》—企業數字化轉型利器,其中定義了「無代碼開發」:一種無需代碼基礎,適合業務人員、IT開發及其他各類人員使用的數字化開發平台,它可以快速構建應用,並適應企業的各種需求變化,用戶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內就能完成系統的開發、測試和部署,並能夠隨時調整或更新。
微軟中國CTO韋青指出,「低代碼/無代碼編程能力變成一個與Word、Excel、PPT一樣普及的基本辦公職業技能。」
隨著Gartner2019年發布的Low-Code報告,給定了這個市場的前景預期,也解讀了No-Code(無代碼)與Low-Code(低代碼)的關系,認為無代碼是低代碼領域的子集。
網購的注意事項:
在當前的網上交易中,不乏違反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其中主要是需要國家特殊許可方可從事的經營行為,如網上醫療信息。
醫療器械、網上銷售彩票、網上證券交易等。消費者因從事這類交易而遭受損失的很難得到有效救濟,因而消費者網購時應有所識別,網購時首先應注重交易行為本身的合法性。
網路購物較傳統現實購物有先天的低價優勢,但低價是有限度的,過低的價格則可能隱藏著陷阱。網上交易中的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特點,採取免費贈送。
「秒殺」等低價行為吸引消費者注意,然後通過「網路釣魚」、要求先行支付貨款等方式令消費者掉入陷阱,遭受損失。消費者應注意識別正規的網上促銷打折行為和欺詐行為,不要盲目追求低價,因小失大。
❹ 2009年中國十大新聞人物和十大新聞事件
柳傳志
1月8日,聯想宣布全球重組計劃,裁員2500人,占聯想員工的11%; 在聯想集團200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季內凈虧損9700萬美元。這既是聯想11個月來的首次虧損,也是自1984年聯想成立以來,所遭遇的「絕對值最大的」虧損。相比當年並購IBM PC業務時的意氣風發,聯想在市場上的氣勢明顯減弱了許多。
「聯想就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2月5日,柳傳志臨危受命,在退休4年後重返聯想,擔任董事局主席。5月3日,聯想股票應聲上漲10.96%。
在聯想,只有柳傳志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能夠讓聯想內部以及投資者迅速重拾信心,也只有他能夠實現對投資者、員工和供應商的統一整合。
回歸後的柳傳志,雖然沒有在聯想做出重大戰略調整,而是堅持著「兩個拳頭」—在歐美發達國家和中國市場堅持防守,同時進攻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的策略。但他對聯想的管理層進行了調整,配合戰略模型安排領導班子,大大加強了聯想內部的執行力。
5月,柳傳志交出了重返聯想以後的第一份成績單—200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業績。柳傳志回歸不到一年,聯想2009財年第二季度便成功扭虧,實現了5300萬美元的凈利潤。
雖然柳傳志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二線老闆」,但他才是聯想的真正靈魂所在。而他對聯想,也如同一位慈父,放手退休之後,仍心存掛念,在危難之際,勇敢地擔起大任。
史蒂夫·喬布斯
黑T-shirt、牛仔褲,是他的標志,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搭配之下,強大的氣場一直散發出無窮的魅力——這就是史蒂夫·喬布斯,被美國科技網站Silicon.com列為「2009年科技業最具影響力人物」榜首,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10年來最佳CEO」,一個能化腐朽為神奇的人。
然而,自從2004年8月傳出因胰腺癌接受治療的消息後,健康問題成為在他的領導才華之外,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他日漸消瘦,卻總是以個人隱私為由迴避閃爍,留給人們無盡猜測。
1月14日,蘋果發布公告稱,喬布斯因健康問題需要休息至少半年。離開整整半年,這是自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後,從沒發生過的。人們開始擔心蘋果沒了喬布斯,還是不是「蘋果」。
當然,半年的缺席並沒有讓人們忘記他。6月29日,喬布斯結束假期正式復職。從那時起,喬布斯什麼時候再次公開露面成了蘋果粉絲和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9月9日,蘋果公司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除了各大傳媒紛紛現場直播外,很多企業代表也自願到場。當54歲的喬布斯穿著他那套經典搭配出現在會場,獲得了全場起立鼓掌歡迎。
未來,喬布斯會在蘋果堅持多久,還能帶給我們多少創新,都值得期待。但更重要的是,正如喬布斯所說的,「記住你即將死亡的事實,可以避免去想自己還會失去什麼,你已經空空行囊了,那就沒有理由不順從你的內心來行事。」也許他早已超越了死亡帶來的恐懼,所以才能成為天才。
黯然神傷
無論是技術精英,還是商場領袖; 是楊致遠,還是陳曉薇,一個人、一種技術或一句話就能掀起產業熱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楊致遠
一個黝黑皮膚的人,略顯老式的眼鏡,隨便的穿著,隨時能在茫茫人海當中消失。但他身上似乎籠罩著一種氣息,讓華爾街投資人一下就能嗅到的氣息。他曾經掌握過地球上最龐大、最有影響力的網路媒體,有著無數崇拜者和模仿者,但一系列的失敗決策使他不得不退居一隅。他,就是曾經名噪一時的雅虎酋長——楊致遠。
在IT江湖當中,只有3位沒有上完大學就去開公司並成為著名的億萬富翁,他們是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和楊致遠。而在計算機的發展史中,只有4個舉足輕重的華人——王安電腦創始人王安、CA軟體創始人王嘉廉、Acer創始人施振榮和楊致遠。
說楊致遠打開了互聯網的第一扇門並不為過。楊致遠的身價曾高達80億美元; 雅虎股票曾創下了納斯達克首日開盤暴漲的奇跡; 1998上半年,每個月至少有3000萬用戶訪問 Yahoo!。
進入21世紀,一帆風順的雅虎終於遇到了麻煩。雅虎走了10年的輝煌道路,於2003年開始衰落,市值從最鼎盛時的1500億美元直線下滑到今年年初的150億美元,從一個上網不能錯過的門戶,變為今天星光黯淡的企業。
雅虎的衰落是決策失誤所致。它沒有注意到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在搜索引擎成為上網第一門戶的時候,雅虎還痴迷於通過提供更豐富多彩的自家內容和服務來吸引用戶。
而楊致遠在雅虎困境之時的歸來,將雅虎拖入更深的泥潭。2007年6月19日,楊致遠重新出山,取代已經辭職的特里·塞梅爾任CEO。然而,救世主的傳奇並沒有上演,17個月後楊致遠再次離職。尤其是拒絕微軟的並購,楊致遠缺乏決斷的個性讓雅虎失去了獲得新生的重要契機,也使楊致遠不得不走下神壇,讓出酋長寶座。
風起,燈紅,人別離。盡管作為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的功勞毋庸置疑; 但是沒能給雅虎帶來更多利益,辭職便成為楊致遠惟一能做的事情。
陳曉薇
7月22日,農歷六月初一,那天正是日食,古稱天狗吞日。第九城市總裁陳曉薇早早來到ChinaJoy現場,會場中有一個人,讓陳曉薇覺得一絲不安,他就是網易公司總裁丁磊。兩人一次短短的眼神交集,似乎已經完成了所有對話。
丁磊率先在ChinaJoy高峰論壇上發表了講話,影射九城舉報網易與暴雪合資公司是一種「惡性競爭」。當陳曉薇與丁磊相鄰而坐,她甚至可以看見丁磊的憤怒,「我相信他的憤怒是真實的。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利益驅使手足同胞之間互相攻擊。」
4月,九城面臨一次巨大的危機,作為九城最大收入來源的《魔獸世界》易主網易,直接導致九城的收入銳減90%以上。為了維持九城的尊嚴,陳曉薇不得不對外宣布「絕不裁員」,但最終被迫勸退300餘名員工。
此刻,丁磊口中的「惡性競爭」終於在陳曉薇那顆貌似堅強的心臟上重重一擊。「暴雪、網易、九城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賬沒有一筆可以暗著算的,都必須明著算。」陳曉薇在說出這句話時,眼淚在眼角滾動,曾經是朋友的丁磊已經成為戰壕對面的敵人。
《魔獸》的離去,將陳曉薇和九城推到了十字街頭。曾經在九城危難之中空降,大家用「臨危受命」來評價她。
2007年7月,九城與暴雪的內部分歧逐漸曝光後,九城的股價一路下滑,從最高點的52美元一直下滑到最低點的8美元。陳曉薇到來之後,不僅肩挑尋找海外精品網游代理的任務,還要與暴雪再度就續約問題談判。為了改善九城一直備受質疑的網游研發能力,陳曉薇為九城成立了獨立的研發中心。而現在,陳曉薇與九城被逼入死角,面對窘境不得不做出更多調整。
誰人願敗?陳曉薇從來都是一個不願服輸的人。風雨飄搖的九城在陳曉薇的執掌之下,顫顫巍巍地繼續航行。盡管由九城公司自主研發的《名將三國》出海韓國,為九城帶來一絲復甦的跡象,但自ChinaJoy之後,陳曉薇再未露面。
功成身退
當以周偉、賴泰岳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的職業經理人紛紛隱退時,IT產業也告別了那個暴利的時代,告別了跨國公司的中國區領導人有個人性格和個人品牌的時代。
周偉焜
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能夠最大程度地代表公司形象,能夠成為所有跨國職業經理人的楷模和典範,能夠在退休的最後一刻還充滿光環。這個人,只能是周偉焜。
6月底,有「IT教父」之稱的周偉焜正式退休。在周偉焜41年的IBM職業生涯里,他是IBM中國的「精神領袖」,也是中國IT產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儒雅、睿智、從容,是大多數人對周偉焜的印象,這也正是IBM所傳達的商業氣質。但外表「柔和」的周偉焜其實是一個「堅硬」人物——他讓IBM在很多重要問題決策時,都能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1995年,周偉焜一上任便著手改變IBM以前只做大客戶的慣例,全力發展PC業務; 而當總部准備出售PC業務時,他同樣積極參與。此外,他還推動了「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隨需應變」等理念在中國的推行。
在周偉焜主政IBM中國的10多年間,IBM中國從單純的產品銷售到研發、服務、銷售並舉。如今,IBM在華北設有中國研究院、中國軟體開發中心、中國創新中心和中國系統中心; 在華東設有全球服務部中國總部、開發中心分址,以及IBM亞太區首個零售創新中心和IBM系統技術開發中心; 在華南則有IBM全球采購中心、長城國際系統科技公司、全球服務交付中心中國總部、深圳指揮與技術支持中心。
創業容易守業難,能坐穩跨國公司中國區領導人的位置直到光榮退休,並成為跨國企業中功成名就的華人董事,周偉焜是第一人。
賴泰岳
「我這一階段對公司的任務和承諾業已完成,可以回復到久違了的自然無擾生活。新的管理團隊已然成型,我想該是我交棒的時候了。」3月9日,Acer的員工收到了賴泰岳給的告別信,他辭去全球副總裁暨中國事業群總經理職務,由Acer歐洲區周邊產品負責人、原Acer德國公司董事長Oliver Ahrens(艾仁思)繼任。
賴泰岳說自己沒什麼雄心壯志,只想把事做好,做到極致。但他卻為Acer做了兩次「拓荒者」。
1995年,Acer電腦商業模式不夠清晰,代工製造與自有品牌兼營,於是賴泰岳成了集團品牌業務的拓荒者。1997年,Acer成為全球第六大筆記本品牌; 1998年,品牌營收達14億美元。
Acer二次重組後,內地市場佔有率一直沒有起色,2005年,賴泰岳再次披掛上陣,拓荒內地市場。到2006年底,Acer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就增長了兩倍,一躍進入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前4名; 2009年,Acer成為台灣地區惟一一家中標家電下鄉的PC品牌……
當別人詢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總是謙虛地說: 「我們總經理蘭奇講過『No magic, only basic』,沒有魔術,都是基本功。」而賴泰岳用他的「魔術」,把Acer中國送上了高速運轉的軌道。
兩度出山,兩次功成名就。在Acer工作的17年中,賴泰岳負責過產品、行銷及OEM業務,先後擔任全球IT品牌事業群總經理、國際營運總部總經理等職務。在帶領Acer中國完成華麗轉身後,賴泰岳選擇了急流勇退。
突然跳槽
「明星」李開復和「科學家」基辛格,一個高調「再創業」,一個低調離開。他們都「聽從了內心」,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李開復
李開復是少數幾個熱度能與娛樂圈明星相媲美的IT名人。9月7日凌晨,李開復在他的微博上宣布,他要創辦新公司——創新工場。
所有人都對李開復的離職感到出乎意料。連李開復的好友、新華都總裁唐駿也不例外。因為李開復在任的4年裡,谷歌中國從一個很小的雛形慢慢發展壯大,成為今天平穩、成熟、走上軌道的公司。在李開復的主導下,谷歌中國的業務幾乎扭轉了跨國公司在華必定失敗的宿命。
有人將李開復戲稱為「離開富」。無論多高、多誘人的崗位,他工作過一段時間後就要離開,去尋求更好的發展。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在微軟中國和谷歌中國的前兩年都很幸福,但兩年後往往感覺自己像個「機器零件」,一直在機械性地工作,喪失了原有的新鮮感。
李開復曾是谷歌在中國的最佳選擇,他的超級影響力,讓大多數中國人知道了谷歌的名字。如今,他完成了谷歌中國的使命,他的努力使谷歌得到了中國用戶的認可,谷歌產品的本土化也在過去兩年間得到了爆發式成長。伴隨而來的,是谷歌中國的營銷市場份額也在突飛猛進地成長。
此外,李開復最傑出的貢獻是通過自己在大學生中的威信,為谷歌中國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溫文儒雅,雖然是技術出身,卻在大學生群體中擁有很高的影響力。
2005年,李開復就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一職時,名氣已經爆棚。而當李開復從谷歌離職創業,再次創造了個人知名度的新巔峰。
從跨國公司總裁,變成「創業者」,他的人氣使公司還未開張,就籌資8億元,開張第一天就收到7000份簡歷。而李開復卻說,拿到8億元投資並非難事,難的是讓那些有創意的青年投入門下。
帕特·基辛格
沒有比原英特爾副總裁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跳槽到EMC發生得更加突然的事了。
9月14日,基辛格從英特爾離職,擔任EMC總裁及信息基礎設備產品部首席運營官。
原本在9月22日舉行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上,按照慣例,基辛格本該在英特爾CEO歐德寧之後第二個做主題演講。而英特爾在9月13日的博客中也早早地發布了會議日程: 星期二,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歐德寧、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基辛格發表演講。但第二天,基辛格在IDF的日程即被刪除了。
48歲的基辛格一直被業界認為是英特爾CEO的候選人之一。基辛格於1979年加盟英特爾公司,在英特爾工作的30年中,他曾先後擔任i386處理器架構主設計師、i486微處理器總設計師,還曾經是英特爾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CTO。正是他領導開發的英特爾80486微處理器和奔騰處理器,讓英特爾進入了利潤豐厚的工作站和伺服器市場。出於個人興趣,兩年前,基辛格轉入公司旗下最大的業務部門數字企業事業部擔任總經理。
作為世界上頂尖的技術專家,基辛格總是背著一個大大的筆記本電腦包,就像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一樣來去匆匆。但每當探討起技術話題時,他便像個孩子般興奮起來。他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計算機架構和通信等領域擁有6項專利和6項應用成果,並在這些技術領域先後出版了20多本專著。
半導體行業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衰退,當英特爾和其他晶元製造商正試圖從中恢復過來時,基辛格匆匆地走了。他說,技術創新總是要不斷地冒險,前途總是未卜的,有時像是在賭運氣。
春風得意
在因金融危機而充滿了悲情色彩的2009,程炳皓創業成功,笑得很「開心」; 「賈君鵬」意外成了網路紅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2009的中國互聯網格外熱鬧。
程炳皓
說起程炳皓,也許很多人說不上他是誰,但說起開心網(kaixin001.com),一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程炳皓就是開心網神話的締造者。
2009年初,成立不到一年、還在內測的開心網用戶暴增,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中國最著名的SNS(社交網路)。當媒體將鎂光燈對准開心網時,程炳皓卻拒絕了所有采訪,在網上甚至找不到一張他的照片。而據他身邊的人透露,程炳皓始終以技術人員自居,醉心於編程,穿著普通的襯衫,甚至連喝水用的玻璃杯都是一個空了的蜂蜜包裝瓶。
相對於程炳皓的神秘,開心網則是一路高歌猛進。
繼2008年首輪融資後,2009年3月,消息人士證實開心網完成了第二輪融資,獲得2000萬美元。而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開心網注冊用戶已經接近7000萬,每天登錄的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
除此之外,程炳皓還帶領著被稱為「山寨Facebook」的開心網,找到了Facebook始終未能突破的商業模式。
5月,女歌手何潔實名進入開心網,開創了新的「明星業務」,許茹芸、劉德華等明星相繼而來。6月,新華社電視進入,成為開心網第一個機構用戶,此後開心網成了新的企業營銷平台。另外,各種植入式廣告也為開心網帶來巨大的人氣和財富。
現在,程炳皓的開心火了,不打廣告、沒有「富爸爸」支持的開心網用18個月,從最初的6人開發團隊拓展到了80人規模,平均每月廣告收入達到700萬元。而逐漸被人們熟知的程炳皓也被人打上了這樣的標簽: 程炳皓,開心網創始人,北京門頭溝農民出身,精瘦、簡單、十分低調。
賈君鵬
2009年7月16日10時59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突然被成千上萬網友集體呼喚: 「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
時間回溯到7月16日,當時正是九城魔獸世界代理權到期停服,網易未開服的空檔期。當數以萬計的魔獸世界玩家百無聊賴之時,一則「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貼子出現在網路「魔獸世界」貼吧里。短短6小時內,該貼被近40萬網友瀏覽,回復達到1.7萬條。
賈君鵬瞬間走紅。
隨後,幾乎全體網友都加入到關於賈君鵬的各種惡搞之中,賈君鵬和他的親戚們時常出現在各類回貼中,各種PS的賈君鵬照片也不斷地被貼出,甚至還有人為賈君鵬撰寫了《史記賈君鵬列傳》……
而賈君鵬到底是何許人物,一直是個謎。有人說,賈君鵬是魔獸玩家,因沉迷游戲而不回家; 有人說,賈君鵬只是一個普通人,這個貼子也只是無厘頭的惡搞; 還有人說,賈君鵬是魔獸玩家對魔獸世界重新開服的呼喚。直到有網路推手澄清,這只是一番炒作。
其實,賈君鵬是誰已經不重要了。也許正如網路流行的另外一句話所說: 「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賈君鵬的出現,是中國網民一場無意識的集體狂歡,在這狂歡的背後,是中國網民內心的寂寞空虛和惡搞文化,更是值得中國互聯網經濟反思的用戶需求和應用創新,以及「無聊經濟」的商業價值。
也許,賈君鵬就是每一個普通中國網民。
❺ 唐俊是誰他和名人名星有什麼關系
唐駿(1962年-)江蘇常州市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唐駿領導下的微軟(中國),在銷售方面,是微軟全球惟一一個連續6個月(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創造歷史最高銷售紀錄的公司。微軟中國2003財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 6/30)成為微軟全球82家分公司中銷售業績增長最快的分公司。2004年2月,唐駿從微軟中國公司總裁的位置上退休並獲「榮譽總裁」稱號,不久後出任盛大網路總裁。2008年,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2009年9月9日,唐駿以個人名義宣布加盟金和軟體,並成為金和軟體公司的董事成員和首席顧問。
1980年,因高考語文一分之差,唐駿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和專業,這時的唐駿有些失落與苦悶,甚至有些自暴自棄;
1985年的唐駿不僅找到自己的終身伴侶,還考上了熱門專業的研究生,並靠著努力「鑽營」獲得留學日本的機會;
1990年,唐駿赴美攻讀博士,並先後創立了三家小型公司:美國雙鷹公司、好萊塢娛樂影業公司等;
1994年,抱著「偷師學藝」的本意,唐駿放棄自己的「皮包公司」,擔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的高級經理;
1997年,時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高級經理的唐駿「衣錦還鄉」,來上海組建微軟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
2001年,因工作出色,上海微軟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先後升級為亞洲區支持中心、全球支持中心,唐駿不僅擔任全球支持中心總裁,並兼任微軟合資公司——上海微創公司總裁等職務;
2002年,唐駿出任微軟中國總裁;
2004年,唐駿以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身份從微軟辭職,並以260多萬股股票期權出任盛大網路公司總裁……
2008年3月,轉任盛大網路公司董事兼顧問。
2008年4月3日,盛大網路宣布,由於個人發展需要,唐駿將不再擔任公司總裁一職。唐駿將轉任公司CEO顧問,並繼續擔任盛大董事。盛大CTO譚群釗接替唐駿出任總裁一職。
2008年4月15日,新華都集團宣布,唐駿今天正式加盟新華都集團接替集團創始人陳發樹出任集團總裁兼CEO,全面負責新華都集團的日常管理,長期戰略,集團運營,對外投資及資本運作等的全面工作。
2009年9月9日,唐駿以個人名義宣布加盟金和軟體,並成為金和軟體公司的董事成員和首席顧問。
2010年1月20日, 旗下港澳資訊收購北京勝龍網和深圳千尋網路,力爭兩年內上市。
2010年1月25日,新華都旗下港澳資訊CEO唐駿以一貫的激情語調宣布,以總計約2500萬美元的總價成功收購了千尋網路、聯游網路、弘揚科技、勝龍團隊等4家IT公司,這也是唐駿在幫助陳發樹拿下港澳資訊後對IT產業的第一次投資。
2010年1月28日,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唐駿宣布,斥資3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8億元)入股上海奔騰電工有限公司。此次入股後,新華都占奔騰電工19.9%的股份,成為奔騰電工第二大股東,並承諾3年內將其推向資本市場。「新華都投資3200萬美元入股奔騰,新華都的多元化版塊又多了一個,新華都多元化模式是特別的,簡稱老二模式…很有創意的模式」,唐駿在自己的微薄上寫道。
唐駿領導下的微軟(中國),在銷售方面,是微軟全球惟一一個連續6個月(2002年7月到2003年1月)創造歷史最高銷售記錄的公司。微軟中國03財年(2002年的7月到2003年6/30)成為微軟全球82家分公司中銷售業績增長最快的分公司。
2004年2月,唐駿從微軟中國公司總裁的位置上退休並獲"榮譽總裁"稱號,不久後出任盛大網路總裁。
他本人也多次獲得中國信息產業年度經濟人物、中華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國十大科技人物、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最有價值職業經理人等殊榮。 2008年,任新華都集團總裁兼CEO 在回顧分析唐駿十幾年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我們不僅看到他如何依靠智慧與努力主動改變著命運,也看到他成功光環背後的汗水。相信唐駿的故事對於我們每一個追求成長、希冀獲得更大成功的經理人都是有啟發的。2008年4月15日唐駿正式加盟新華都集團,並接替創始人陳發樹出任該集團總裁兼CEO。 唐駿加盟後將正式負責集團的日常管理、長期戰略和對外投資等工作。唐駿博士曾任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同時,唐駿博士兼任位於上海的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的總經理一職。唐駿博士是國際版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專家和微軟公司傑出的職業經理人,他於1994年加入微軟公司,擔任微軟總部Windows NT開發部門的高級經理。他所領導的部門成功地設計,開發並發布了遠東版(包括日文版,簡體中文版,繁體中文版和韓文版)Windows NT 3.51,NT 4.0和Windows 2000。唐駿博士於1997年底由微軟公司總部委派來到中國上海籌建大中國區技術支持中心。1999年7月,微軟總部鑒於該中心的驕人業績,正式宣布提升該中心為亞洲技術中心。2001年10月,鑒於該中心的業務范疇已擴大至全球范圍,微軟公司正式宣布將微軟亞洲技術中心提升為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由於其出色的業績,2002年3月,唐駿博士被任命為微軟中國總裁。唐駿博士的管理才能受到微軟公司的高度評價。微軟公司總部分別在98年授予其公司的最高榮譽——比爾蓋茨總裁傑出獎和在2000年授予其公司傑出管理獎,並在2001年授予其微軟公司最高獎項——最高榮譽獎。唐駿博士分別在中國、日本和美國獲得過物理學學士、電子工程學碩士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2005年3月。有一天早上唐駿聽了新浪財報的電話會議,覺得新浪的股價肯定會暴跌,提議陳天橋「今晚就動手殺進新浪去,全面買進新浪的股票」。
「會做人、會做事、會作秀是升遷捷徑」
「回首去年嚇出一身冷汗」
----2007年1月17日,唐駿說。盛大在2005年底推出免費網游的模式,公司也經歷了一陣低潮。在過去的四個季度里,盛大財報從虧損一步步走向恢復,這為免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成功就是戰勝自己」
----唐駿對於成功的定義
「打工皇帝」唐駿歷經了微軟中國、盛大網路,直到新華都集團,表示「一直在給自己打工」,並信誓旦旦保證這次不會很快跳槽,至少在港澳資訊待5年。谷歌需要唐駿,但唐駿不需要谷歌。」不知是否巧合,在唐駿高調宣布「回歸」的當天,業界也傳出了唐駿將出任谷歌中國CEO的消息。在2010年1月25日的發布會上,唐駿提及此事並開玩笑說「谷歌需要唐駿,但唐駿不需要谷歌。」
唐氏四大發明:
卡拉OK評分機、大頭貼、情緣配對系統以及各個語言Windows版本共同開發的「唐氏」模式。
唐駿說唐駿
我的人生哲學比較簡單,我喜歡開心,我不追求富貴榮華。就算現在沒工作了,我也無所謂。我在上海有房子、有車,今後吃飯的錢也有了,這輩子我會過得很開心。所以,我不會因為追求名利、地位、金錢,而失掉快樂。
我惟一的要求就是做我想做成功的事情,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我要特別地開心。
我不是冒險主義者,我不冒險,也不需要冒險。
如果大家都以任期長短來判斷我幹得好壞,那我一定設法使我的任期超過前面任何一任。既然我已經出任這個職位,我就是最好的。
——《唐駿在微軟傷口上》(《知識經濟》2002年6月)
唐駿出國「歷程」:
我那時在北京郵電學院上學,花了兩年時間考研究生,考了全校第一,當時每個重點院校有兩個名額可以保送到美國,但我卻沒被保上。你們知道我當時是弱勢群體,沒有什麼權利,但我不甘心就這樣,然後四處打聽,打聽到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還有一個空的名額,我就去北廣找老師,說想把學籍從北郵轉到北廣來。老師說,你為什麼要轉到北廣來,我說為了中國的傳播事業,中國的傳播事業太落後了,我想盡一份自己的力量。老師說中國的郵電事業比廣播事業還要落後,你怎麼不推進郵電事業的發展呢。我說我太喜歡廣播事業了,想為它獻身,那時候的老師「純」那,(全場爆笑)幾句話就被我感動了。老師說好吧。經過復雜的轉學手續轉到了北廣,我就向老師說想出國留學,老師懷疑的說你是不是為了出國才轉到北廣的?我說不是我想出國學人家先進的技術回來武裝中國的廣播事業。你們知道,那時候的老師「純」那,(更暴笑)他相信了。
但是他說,申報名額已經交到國家教育局了,時間已經耽擱了。我就去找國家教育部出國留學司司長,他說已經審批完了,現在來不及了。我那時候很失望,但我不想放棄,不想以前的努力就這么白費了。你們知道咱們大學生是弱勢群體,什麼也改變不了,咱們什麼都沒有,但有的是時間,於是我就想了一個我能想到的辦法,很簡單很笨的辦法:我開始去國家教育局「上班」,上班地點是教育局門口,(台下狂笑)司長早上來上班的時候,我就迎上去說,司長好,來上班了?中午司長出門去對麵食堂吃飯的時候,我就說司長吃飯啦,吃好點哈;司長吃飯回來的時候,我就說,司長吃完了,還有點時間,你可以午睡一會;下午下班的時候我說司長下班了。就這樣一天兩天,司長很奇怪什麼時候教育局門口多了個保安,還只給他打招呼。你們知道,人那,不怕被人恨,被人凶,就怕被人盯上,司長開始不得勁了。我倒無所謂,我還有四個月才畢業,這段時間我正好沒地方去,就可以天天到教育廳來「上班」,感覺也都很氣派,來國家教育廳上班(台下暴笑)。
到第五天的時候,司長撐不住了,中午我照樣說,司長吃完啦,還有點時間可以午睡一下。司長說我不午睡了,你跟我上來一下。進了司長辦公室,司長問你干嗎的,我就說明了原因。司長什麼也沒說,第六天我照樣過去「上班」,中午的時候又被叫進去,司長給了我一堆資料說這些你填一下,我就拿回去填。第七天,司長給了我一張紙,說這是你一直想要的東西,那張紙就是出國留學批准證。(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大家知道嗎,人們需要執著的精神,你就拿出執著的精神給他們看,世上就不怕沒有辦不成的事。(全場熱烈的掌聲)
——唐駿在大連理工大學演講,「魯豫有約」等地所講的經歷
浪漫愛情
唐駿的妻子孫春蘭是他北郵的大學同學,據唐駿自己稱兩人的愛情故事是唐駿三封信打動了美麗善良孫春蘭,據唐駿口述:當時孫春蘭是北郵的校花,高幹家庭,而唐駿不但談不上英俊,但唐駿鼓起勇氣寫了第一封信:我寫了身高1米82,體重132斤,家在家屬常州,父母是干什麼的,家有幾個兄弟。簡直就是一份簡歷。她沒理我。我就開始寫了第二封,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華,我就介紹了一下國內國際經濟形式,我的未來會怎麼樣怎麼做…..還是沒迴音。第三封,唐駿說只要求你讓我默默的喜歡你就夠了,後來孫春蘭在唐駿的真誠下被打動了,後來他回信我,我就約她看電影,之後我們散步,我對她說,你就嫁給我吧,她很驚訝的說,唐駿你是認真的?我說是,她說好,我嫁給你,就這樣,第一次約會,她就答應嫁給了我。而據唐駿夫人孫春蘭的口述卻是和唐駿的描述完全不同,孫春蘭多次稱,外界傳言不對,說我後來還幫唐駿考研究生,其實唐駿在追我的時候已經考上研究生,那時候研究生只有10%的錄取比例,讓我感覺唐駿很聰明,很會學習,將來一定有前途。後來家庭優越的孫春蘭放棄回家工作的機會,陪唐駿一起留學日本,定居美國,包括最後回國,按兩人的共同的說法,一直簡單的生活,相濡以沫。
❻ 單純的只寫c++,學生用的,哪個軟體比較好
Visual Studio,這是最好的,沒有之一。我干C++程序員10多年了,用了很多IDE,包括Eclipse、Tubo C++、C++ Builder等等,最後還是發現Visual Studio最好用,響應速度最快,功能最全。寫C++的話推薦Visual Studio 2017,這個版本對C++11的支持比較全面,同時又比Visual Studio 2019穩定,基本沒有Bug,學生的話安裝Visual Studio 2017 Community版本,免費的。寫C++一定要安裝VAX插件,能提高編寫代碼的速度50%以上,VAX雖然是收費的,但這是中國,免費(pojie)版了解一下?
❼ 什麼是GCCGCC有什麼作用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件),是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它是以GPL許可證所發行的自由軟體,也是 GNU計劃的關鍵部分。
GCC原本作為GNU操作系統的官方編譯器,現已被大多數類Unix操作系統(如Linux、BSD、Mac OS X等)採納為標準的編譯器,GCC同樣適用於微軟的Windows。GCC是自由軟體過程發展中的著名例子,由自由軟體基金會以GPL協議發布。
GCC功能與作用:
1、預處理
命令gcc首先調用cpp進行預處理,在預處理過程中,對源代碼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預編譯語句(如宏定義define等)進行分析。
2、編譯
用GCC編譯C/C++代碼時,它會試著用最少的時間完成編譯並且編譯後的代碼易於調試。易於調試意味著編譯後的代碼與源代碼有同樣的執行順序,編譯後的代碼沒有經過優化。
3、連接
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後,gcc就調用ld來完成最後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4、匯編
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作,一般來講,.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預編譯和匯編之後都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
(7)微軟中國cto編譯器擴展閱讀:
gcc所遵循的部分約定規則:
1、.c為後綴的文件,C語言源代碼文件。
2、.a為後綴的文件,是由目標文件構成的檔案庫文件。
3、.h為後綴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頭文件。
4、.i 為後綴的文件,是C源代碼文件且不應該對其執行預處理。
5、.m為後綴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碼文件。
6、.o為後綴的文件,是編譯後的目標文件。
7、.s為後綴的文件,是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❽ 哪位大神告知下w8系統用什麼c語言編程軟體啊
VC6 是 Visual C++ 不也是C++編譯器嘛。。。
C++編譯器都可以編譯C。
單純的C編譯器好像很少的樣子。
VC6之上的版本都很兼容。 比如VC7 8 9 10 11。 11是最新的。
VC6畢竟太老了, 98年的東東, 現在都2013年了。
最合適Win8 的, 就去微軟下載吧。
網路 『微軟中國』 網頁上找「所有產品」 找「開發工具」 找「visual studio 2012」
然後找 「visual studio 2012 express for windows desktop」 注意express很重要是免費的標志。。。
其他專業版之類的花錢。 vs 可以整個下載(700MB左右), 也可以單獨下載裡面的 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