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九阿哥的清穿小說
你好 《不辭冰雪為卿熱》也是一部寫九的,女主是九的後人,穿回去只為遇見心中的那個人。很不錯的一篇文,已經完結了。 《生死書》九爺黨,愛死了裡面的胤禟,很虐心,個人認為文筆不亞於《不辭冰雪為卿熱》,怎麼說呢?這是一種愛到痛的愛情,很現實,有點血淋淋的,畢竟覺得《不辭冰雪為卿熱》還是有點小童話,僅個人意見,不同意的不要拍我! 《清情兩世》愛的很甜蜜,不過年齡有點小,十三歲就開始圓房!!!!!!!!!! 《鳳舞大清》:九爺黨。文筆很幽默,但是比較有內涵,是我看過的比較不錯的清穿文,已經出版了。女主是學中醫的,一針把自己扎得穿越了。最後跟九的結局也不錯。我看了以後就死心塌地地當了九爺黨了。{前面寫得都很好,但是最後結尾太倉促,也不真實。} 《清風拂面》:很少見的男主是老九,早已完結。老九有個好結果,去英國開始新的人生。 《就花陰[大清朝養成游戲]》:唯一男主是九阿哥,女主沒有在一堆數字阿哥之間跳來跳去,一心就認准了男主。不過比較慢熱,男主正是出場後就比較有看頭了,感情戲寫的很甜蜜 《情玄》:九爺黨。最開始老九和女主並不喜歡對方,老九是為了錢娶的女主,但老四喜歡女主。後來女主還是嫁給老九了。再後來,男女主日久生情。最後老九死後穿到了現代,女主比她死的晚,死後穿回了現代,和老九在一起了。 《偷兒的穿越》:九爺黨。女主從現代的神偷穿越成九爺的小妾,醒來的時候還是在床上,雖然後來備受九爺寵愛,但還是獎整個北京城偷了個遍,確實很好看。贊一個。。。 《我和大清有個約會》:九爺黨,穿越文。女主名綉心,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女子,裡面講述了許多茶文化。 《君生我未生》:九爺黨,穿越。講述的是九爺胤禟、女主以及十二阿哥胤裪之間的糾葛。 《當你踏入清朝》:作者:跳舞的魚,女主因腳踏兩只船,出車禍而穿越,穿越成了九爺身邊已死大丫鬟的妹妹,很好看,可惜無結局。 如果想下載免費的電子書、可以去哆哆娛樂社區 如果有別的清穿文的需要、那裡又專門的推薦貼可以讓你選擇 如有疑問,歡迎聯系哆哆文學團隊或是哆哆論壇。
② 安慶戴氏名人有嗎
中華戴氏宗親論壇's Archiver
» » 戴曜堂
江蘇-戴朝陽 發表於 2010-4-19 13:30
戴曜堂戴曜堂(?—1861年) 號文庵,因排行第九,人稱「戴九」、「九爺」。萬和新城人。出身於舊族,家道素豐。戴家世代勤苦持家,經營有方,至道光年間,田產、商家遍布鄂、豫兩省,積累了較多財富。戴曜堂生而穎異,因節孝受到很多人表揚,學書不成,遂絕意進取,以地當豫、楚之要沖,為太平軍出沒之孔道,捐貲募勇,交納豪俠。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占據武昌,戴曜堂修葺附近的田王古寨,廣儲積繕甲兵,訓練鄉勇數千名,屹然為漢東保障,捻軍往來,不敢經過其地,由是名聞豫楚。民間傳說有一年道光皇帝微服出巡,因社會動盪不安,經桐柏山在河南通往湖北的路上遭圍困不得出行,戴家動用強大的家兵護送其過境,深得道光感激和信賴;其後,連年大旱,戴家開倉放糧賑濟飢民,道光皇帝為獎勵戴家義舉,賜戴家主事戴曜堂頂戴花翎,封千歲都司,准建和「官亭」一座,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碑於道旁,賜「都閫府」匾額一方立於戴家倉屋堂上。咸豐十一年(1861年)農歷二月二十三日,太平軍將領范立川率兩萬人攻克隨州城,盡拆城外民房,修築城垣據守,以牽制清軍部分主力,減輕駐守武昌、安慶太平軍壓力。三月初一,隨州知州嚴澍壽、戴曜堂督率鄉勇數百人及清軍攻城,太平軍出城與之在北門外對陣,經過一天鏖戰,戴曜堂力竭陣亡,外委潘承恩與紳勇百餘人同歿於陣,太平軍斬清軍官兵兩千餘人。十月一日,候補道劉岳昭奉檄進剿,施計授意太平軍叛將劉維楨(黃岡人)借英王陳玉成之命騙太平軍出城,克復州城,城內民房焚毀幾盡。戴曜堂殉難後,遠近聞之無不扼腕,題請入祀昭忠祠,世襲雲騎尉。今萬和戴家倉屋古民居(曾都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好,只是年代久遠,多年失修,有些破落,原「官亭」已在文革中被拆毀,「都閫府」匾額遺物尚懸掛於戴家倉屋老宅,帝書「都閫府」三字在文革中已被刨平。其介紹見於《隨州志》。
戴家倉屋 在隨州市曾都區萬和鎮北約10公里的田王寨,有一處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建築——戴家倉屋。
遠看戴家倉庫,沿村築有十來米高的圍牆,東南西北門架有吊橋,供人們出入,儼然一個「國中之國」。為何稱「倉屋」?原來戴家世世代代勤扒苦做,勤儉持家,經營有方,至清道光年間,田產千頃,家賈萬貫,遍布鄂豫兩省,積累了較多財富,於是把戴家灣擴建成東西長400多米,南北寬300多米的大灣,為裝糧食,便擴建了許多倉屋。當時,由於清朝社會動盪,外敵侵侮,為看家護院保護家人財產不受侵害,戴家組織了一隻民間武裝力量,屯兵訓練。由此,可見戴家真算得上富甲一方。
在戴家倉屋,流傳著一個「九千歲」的野外宮殿的傳說。有一年道光皇帝微服出巡,經桐柏山在河南通往湖北的路上,遭圍困不得出行,戴家聞訊後動用強大的家兵護送皇帝過境,由此深得皇帝感激和信賴。其後,連年大旱,國庫糧食難以周濟,於是朝廷向戴家借糧幫災民度荒。戴家一方面向朝廷提供大量糧食,一方面開倉放糧,無償為災民提供食物。道光皇帝為獎勵戴家義舉,賜戴家主事戴曜堂頂戴花翎,封千歲都司,准建「官亭」一座,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碑於道旁,賜高1 米,長1.8米「都閫府」匾額一方立於戴家倉屋正堂之上。特許戴家在兵荒馬亂之時可以屯寨養兵用於自衛。此時、戴家聲望與日中天,便在桐柏山海拔1010米的固城山沿險要地勢圍牆成城,並在主峰建立「銀鑒殿」,該殿現存遺址,「宮殿」和兵營在原田王寨的原址增擴加固。當地人仍沿用「田王寨」。戴家主事戴曜堂排行第九,人稱「戴九爺」。由於戴九爺曾得皇上的褒獎,且又樂善好施,鄉里感其恩德,尊稱戴九爺「九千歲」。咸豐十一年(1861年),戴九爺攻打隨州太平軍范立川部時作戰陣亡。有一首民謠:石榴花開葉兒綠,戴九領兵打隨州,日落西山回家轉,人頭掛在西門口。自此戴家逐年衰落。其第六代後人戴烈山小有影響,他畢業於武漢大學,為人開明,曾利用戴家倉屋興辦學校,後因其擔任****隨縣參議,解放以後逃往台灣,八十年代病逝在台。
湖南-戴俊傑 發表於 2010-4-24 15:52
:victory::victory::victory:
Powered by 7.0.0
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