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百年一遇的演算法

百年一遇的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12-18 11:51:40

Ⅰ 洪水的多少年一遇是怎麼劃分的

洪水的多少年一遇是是按照洪水頻率來劃分的,如:洪水頻率為1%,則為百年一遇洪水。

例如:百年一遇即在一百年內可能重現一次,累計頻率為1%。按照自然規律,特大洪水出現次數少,一般洪水出現次數多,須根據長期實測資料及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求得。水文行業一般採用0.01%、0.1%、1%、10%、20%來衡量不同量級的洪水。洪水頻率為1%,則為百年一遇洪水。

洪水頻率即在多年時期內,該特徵值等於或超過某定量的可能出現次數,也可摺合成每一年內可能出現的概率,以百分數表示,其倒數即為「重現期」。按照自然規律,特大洪水出現次數少,一般洪水出現次數多,須根據長期實測資料及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求得。

(1)百年一遇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防洪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對洪水等級劃分標准重新進行了修訂,按洪水要素重現期小於5年、5-20年、20-50年、大於50年,將洪水分為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四個等級,具體如下:

1、洪水要素重現期小於5年的洪水,為小洪水;

2、洪水要素重現期為5年~20年的洪水,為中洪水;

3、洪水要素重現期為20年~50年的洪水,為大洪水;

4、洪水要素重現期大於50年的洪水,為特大洪水。

洪水頻率的作用:

1、估算洪水損失減少工程的經濟效益。

2、在指定的目標超越概率水平下進行洪水控制措施的分級和設計。

3、建立水庫運行准則,報告性能業績。

4、建立泛濫平原管理規則,

5、制定地方土地利用管理規則

Ⅱ 請問如何知道50年一遇 100年一遇暴雨量的具體數值是多少 謝謝

水文上,「N年一遇」有個更科學的名稱「重現期」。根據某地長期水文記錄,
可以算出某量級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現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現期。洪水重現期為百年,表示當地發生某量級洪水的概率為1%,那就是俗稱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為1%的洪水大小並不相同,常年乾旱地區「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長江流域某支流就可能變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確定防洪建設規模和等級時,要參考當地的重現期。這樣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時,避免過度建設。值得一提的是,「重現期」要假定「歷史會穩定重現」。如果氣候變化讓一個乾旱地方的雨水逐年增多,過去概率為1%的洪水就會慢慢變成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因此,在防洪抗旱決策制定過程中不僅要計算「重現期」,也應該把未來氣候變化趨勢考慮進去。
「N年一遇」不是說每N年災害就會發生一次,它只代表了歷史上災害的罕見程度。如果連續多年某地報道「N>50年一遇」的同種災害,要麼是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讓原本罕見的災害頻繁發生,要麼就是媒體濫用詞彙。
因而,50年一遇只是某地的數據考察,只是出現50年一遇暴雨的地區,在歷史上,出現這種雨量的僅僅1/50而已。例如某地,降水超過100ml的大雨在過去的100年中,有記錄的是出現了2次,那麼概率就是1/50,而今年又出現了100ml降水,那麼就是50年一遇。
當然各地的降水不通,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可能100ml以上才算,而內陸地區50~80ml就可以算。N年一遇只是針對某一地區的指標所表示的語言,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標准,因地而異。
希望幫助到樓主!

Ⅲ 經常說的"百年一遇"或者"十年一遇"的洪水,請問這個十年,百年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十年一遇是指某河流在某個過流斷面出現的最大洪水流量的平均概率為每十年一次,但並不是只有每十年才會出現這一流量的洪水,比如去年某地某個河流出現一次洪水其流量和洪峰被定為十年一遇,今年這一河流又出現洪水其流量與去年基本相等也是十年一遇,那麼下次這條河流出現同一流量的洪水的時間可能就會為二十年以後甚至更長。但也可能某個河流連續幾年每年都出現洪水,那麼這幾年過後很可能相當長時間都將會是枯水。
2、越是洪水的流量大其出現的頻率也就會越小,可分為百年一遇大洪水,千年一遇特大洪水,或者是萬年一遇罕見洪水。比如98年的長江全流域大洪水就為百年一遇,下次出現九八年那麼大的洪水可能就會在一百年後,但也可能這幾年連續出現一次五年一遇小洪水和十年一遇或又是百年一遇的洪水了,但今後就可能相當長的時間不出現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了,上推長江前次出現如九八年的洪水是在一九三四年。三峽工程的設計防洪標準是:能夠抵禦九八年那樣的百年一遇洪水,當洪水到來時能夠攔蓄住洪水,而不用啟用下游的分洪區分洪;其大壩設計行洪能力是在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到來時在下游荊江分洪區配合下能夠確保武漢及下游平原土地不被淹:當萬年一遇罕見大洪水到來時確保不潰壩,也就是水利專業上常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其設計為:千年設防,萬年校荷。再如黃河有二十多年沒有發生洪水,所以出現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洪水的機率也越來越大,這也就是人常說的:久旱必大澇

Ⅳ n年一遇怎麼算的

身為水利工作者來說兩句。N年一遇是通過適線法得出來的強度指標,概率的意義不大,因為通常一個流域的靠譜水文氣象記錄只有短短幾十年。先用這些數據繪制頻率曲線,再調參數使經驗P—Ⅲ曲線適應頻率曲線,從而推算洪水強度。這個重現期只是一個估值,是水工建築物設計時的重要指標。實際上發生的概率受其他因素影響很多,有其現在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增多,有可能年年遇到50年一遇以上級別的洪水。從長遠來看,如果長時間洪水的強度增大,重現期計算結果將會改變,比如現在50年一遇的洪水強度到20年以後再計算會變成10年一遇也說不定。

Ⅳ 百年一遇的頻率的計算

根據目前實測的系列(如歷年最大24小時雨量),將系列資料從大到小排列,按公式計算各個值出現的經驗頻率,如有歷史調查特大值資料,則按照歷史特大值出現的年份計算經驗頻率。計算系列的均值、離差系數,偏態系數等統計參數,點繪系列經驗頻率點,根據統計參數來適線(我國一般採用PⅢ型曲線),根據適線結果來計算各個重現期的雨量值,百年一遇的值也是這樣確定的。

Ⅵ 成語運算:( )年一遇x()折不撓=數以()計

1.(百)年一遇x(百)折不撓=數以(萬)計

2.百年一遇

拼音:bǎi nián yī yù

解釋:頻率具有抽象的數學意義,如果某事件的發生與否事先無法預知,只有通過大量的實測資料,用數理統計方法估算出現機率,這種機率稱為經驗頻率,在水文計算中稱「頻率」。

3.百折不撓

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解釋折:挫折;撓:彎曲。 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出處:漢·蔡邕《太尉橋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造句:他以百折不撓的毅力苦練了五年,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站在了世界最高處。

Ⅶ 百年一遇暴雨是如何計算,「百年一遇」暴雨有哪些

經常聽一些的電視劇報道說:「這是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或者是「百年五十年一遇的大雪」之類的新聞,真的是五十或者是一百年才出現一次的大暴雨?很多人都發出質疑,在這一百年中肯定會出現不少的暴雨天氣。是怎麼定義真的是一百年才出現的呢?其實這個所謂的兩百多年一遇的說法,純粹是胡扯淡。

百年一遇暴雨是如何計算

今年是個「N年一遇」之年!剛進2010年北方就迎來「幾十年一遇」的大暴雪,接著西南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現在全國各地紛紛迎來「多少年一遇」的大暴雨,媒體報道從南到北多條河流最高洪峰「千年一遇」……有網友抱怨近年來,「N年一遇」頻頻出現,人們看到審美疲勞,甚至懷疑它是頂逃避責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問:「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來的還是拍腦袋想出來的?是不是哪裡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無限放大到幾千幾萬?

根據當地很長時間的水文歷史記錄,可以計算出某量級的洪水在這個時期內平均多少年出現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現期。如果某量級的洪水重現期為100年,則表示當地發生此量級洪水的概率為1%,就是俗稱的「百年一遇」洪水。政府在確定當地防洪建設規模和等級時,要參考重現期。這樣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時,避免過度建設。值得一提的是,「重現期」要假定「歷史會穩定重現」,而氣候變化可能會讓一個地方百年間「滄海變桑田」。在防洪抗旱決策制定過程中不僅要計算「重現期」,也應該把未來氣候變化趨勢考慮進去。

洪水重現期的計算並不困難。在2007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數學卷中就有這樣一道題,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圖,計算出該河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發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這道題算的就是該河流「百年一遇」洪水的標准。歷史記錄和統計方法都存在誤差和不確定性,因此N一般只取個大數,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年一遇」針對的也是某個特定地區。長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

Ⅷ 「百年一遇」指的是一百年只會發生一次的意思嗎

不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某種數據起伏,取其中一段范圍。百年一遇一般是指某種災害,或者現象。簡單點說就是某個事件在某個地方,在一定范圍內出現的次數最大值。

一、某種數據起伏,取其中一段范圍。

百年一遇就是某個事件在某個地方,在一定范圍內出現的次數最大值,再說簡單點,一條公路上,無數量車在公路上行駛,有的車出現1次,也有2次,但是有一輛車在1個小時內的某個特定時間重復出現的無數次,那麼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這輛車的事件,就可以稱之為1小時難遇,放大點說就是百年一遇。

對於百年一遇,你們有什麼見解的嗎?評論告訴我。

Ⅸ 「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是個什麼意思

指五十、一百年內出現過、發生過的事情

Ⅹ 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災難,水災等是怎麼計算的

關注這個問題很久了,作為「業內」人士,我覺得有責任把這個概念澄清,但一直沒有找到完美的數據例子,故而拖延至今——雖然現在依舊沒找到好例子,但我可以先把重要部分解釋一下。
(補充和更新的內容只為深入探討而加;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這些內容實屬畫蛇添足)
(建議專業人士需要參考點二崽子對本問題的回答,非常的專業詳細,當中有實踐的例子。)
(感謝諸多內行人士指點,讓本文越來越嚴密。但希望對本文提出質疑前,先查看給出來的引文和鏈接。)
首先,「百年一遇」就不是100年只能發生一次的意思。
什麼叫「百年一遇」。表面的意思是統計上認為100年才會發生一次的事件——這就叫望文生義。「百年一遇」在專業上的實際含義卻是「任意一年內都有百分之一發生概率的事情」 (原此處下雨的例子不準確,故刪。感謝匿名網友)
這個「百年一遇」是中文翻譯後將詞義扭曲加重的例子。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100-year event這種概念用於風險評估,目的是評價「在百分之一概率事件下,工程項目的可靠性」。相應的其實還有10-year, 50-year, 500-year 和1000-year的使用——全部都是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500分之一,1000分之一發生概率的意思。
「百年一遇」絕對不是100年內只發生一次的含義。 對於100-year event更合理的翻譯應該是「100分之一概率事件」。
「百年一遇」是一個極易讓人望文生義而導致誤解的詞,媒體和某些「專業人士」濫用專業詞導致了這種誤解。即使專業領域里中常識的「百年一遇」在引用至公共媒體的時候至少需要做一個轉換。
=====更新 1 ===========
中文中有兩個常用詞「千載難逢」和「百年不遇」,意思都是極為罕見的事件。然後當我們把100yr event翻譯成「百年一遇」的時候,極容易讓人與經驗中的「千載難逢」和「百年不遇」關聯起來,誤認為100-year event是個「極為罕見的事件」,事實上卻不罕見。 在英文中的100-year event是個專業術語,而常用語當中沒有含有「100-year」來表述罕見的短語(英文中用One in the blue moon表示千載難逢),當在專業領域使用時不會讓人誤解,流入日常生活時候的誤解也明顯少很多,中文則不然。有人提出「百分之一概率事件」對於公眾理解問題並不比「百年不遇」好。 這個我承認,翻譯水平太有限,我未能想出更好的翻譯來。將之作為一個專業術語,未知「百一事件」或者「百年事件」如何? 盡管不完美,依舊將這些詞反復使用於本文,加引號以示其特殊。
HeyJo建議了「年百一遇」,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段話:
In the 1960's,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use the 1-percent annual exceedance probability (AEP) flood as the basis for 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 The 1-percent AEP flood was thought to be a fair balance between protecting the public and overly stringent regulation. Because the 1-percent AEP flood has a 1 in 100 chance of being equaled or exceeded in any 1 year, and it has an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100 years, it often is referred to as the "100-year flood". The term "100-year flood" is part of the national lexicon, but is often a source of confusion by those not familiar with flood science and statistics.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同樣也指出英文的100-year event當中使用的這個回歸期(Return period)會造成誤解,而建議使用超越概率(Exceedance Probability)來代替。
專業人士參考: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by David A. Chin, Prentice_Hall, 2000, 第257頁,和 Hydrology handbook, by ASCE, 1996. 第8章Flood, 第483頁。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第8章的PDF文件。
=====更新 1 結束===========

其次,「百年一遇」事件經常發生。


第三,所謂的100-year 事件強烈依賴已有觀測數據。
以降水量為例,20 mm/hr 的降水量對於某些沿海地區來說,可能只是5-year事件,但這個數值如果放在乾旱地區,可能就是1000-year事件了。某一數值是屬於「多少年事件」,都是依賴已有的降水觀測數據。若10 mm/hr降水量是某A城市的「百年一遇」時,說明降水大於10 mm/hr在統計上是1%概率事件,但如果發現連續多年都有10mm/hr事件持續發生,那麼就需要立即更新統計參數,將近10年的降水狀況也加入統計參數的計算,然後結果就是10 mm/hr降水可能變為"10年一遇(10%概率)"或者是「20年一遇(5%概率)」了。 所以,持有的觀察時間序列越長,這個概率值也就越准確。
=====補充 1 ===========
「百年事件」的數值會隨自然狀況的變更而波動。 例如,如果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降水和氣溫的的「百年事件」的波動范圍變大,意味著某些更大的降水,可能引來更大更高頻率的洪水某一數值的「百年事件」的發生頻率會增高;也可能某些地區氣溫升高卻降水減少,帶來更多「百年事件」的乾旱。
除過氣候的自然變化之外,人為影響也會影響「百年事件」。 同是「百年事件」的大降水並不一定就引來「百年事件」的洪水,因為受土壤吸水能力,蒸散發能力和河道輸水能力而決定。 例如,2014年的鳳凰古城被淹,諸多的專家認為是由於鳳凰古城兩岸被過度開發造成;佔用河道,灘塗,岸坡以及大量設計不合理的風雨橋都是人為造成如此大洪水的原因。從任何水文或工程(Hydrology,Water resource engineering 或 Open channel hydraulics)的教科書上,都可以分析出這個結論——當然具體分析需知其上游水庫放水和之前多月降水情況確定。
在不同的洪水量之下,河道兩岸被淹的范圍不同;如下圖所示在100-yr,500-yr和1000-yr的洪水下淹沒范圍不同。鳳凰被淹,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量的建築已經修建於有較高洪水風險的范圍內,不僅危及自身,同時增大了洪水量。
40年前Victorov, P.的文章 "Effect of Period of Record on Flood Prediction." J. Hydraui研究使用不同長度的觀測數據對於10yr, 50yr,100yr-event的洪峰值估算的影響,有研究興趣的人應該讀過。
=====補充 1 結束===========

第四,不同地區發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概率相互獨立。
任何一個地區的「百年一遇」事件都獨立於另一地區的事件。 也就是說,當河北發生「百年一遇」事件的時候,很可能北京也發生了另一個「百年一遇」事件。 假如,你在連續幾年的新聞里聽到多個地方都發生了一次「百年一遇」事件,不用太懷疑,這種事情的概率很高。
由第三,第四條衍生另一個結論:不同地區的「百年一遇」數值不能互換。
PS:這條PS給有專業背景、看問題認真或者愛挑毛病的朋友。
地理學有條公理:距離越近越相似。 意味著,這里所說的「地區」存在地理上的相關性,意味著這種所說的「獨立」並非絕對獨立。

閱讀全文

與百年一遇的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滑鼠一鍵打開文件夾設置 瀏覽:161
程序員看過來我想靜靜搞笑視頻 瀏覽:370
curlphp爬蟲 瀏覽:874
python按日期循環 瀏覽:110
php三個等號 瀏覽:760
培訓班出來的程序員解決問題很差 瀏覽:963
程序員那麼可愛25集 瀏覽:753
伺服器地址和ip地址一樣不 瀏覽:664
php中括弧定義數組 瀏覽:602
php列印堆棧 瀏覽:516
華為adb命令行刷機 瀏覽:965
人像攝影pdf 瀏覽:761
解壓文件密碼怎樣重新設置手機 瀏覽:1001
高考指南pdf 瀏覽:695
爬蟲python數據存儲 瀏覽:240
u盤怎麼取消加密 瀏覽:431
567除以98的簡便演算法 瀏覽:342
pdf手機如何解壓 瀏覽:21
python描述器 瀏覽:60
戰地聯盟3解壓密碼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