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是什麼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包括哪些
1、順序結構: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它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處理步驟組成的。
它是任何一個演算法都離不開的一種基本演算法結構。順序結構在程序框圖中的體現就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下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
2、條件結構:
條件結構是指在演算法中通過對條件的判斷,根據條件是否成立而選擇不同流向的演算法結構。
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框或B框。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時執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執行。一個判斷結構可以有多個判斷框。
3、循環結構
在一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條件,反復執行某一處理步驟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為循環體,顯然,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循環結構又稱重復結構,循環結構可細分為兩類:
一類是當型循環結構,如下左圖所示,它的功能是當給定的條件P成立時,執行A框,A框執行完畢後,再判斷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執行A框,如此反復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條件P不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另一類是直到型循環結構,如下右圖所示,它的功能是先執行,然後判斷給定的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則繼續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給定的條件P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2. 計算機二級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知識點
一、數據結構
(1)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1、數據:數據是客觀事物的符號表示,是能輸入到計算機中並被計算程序識別和處理的符號的總稱,如文檔,聲音,視頻等。
2、數據元素:數據元素是數據的基本單位。
3、數據對象:數據對象是性質相同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4、數據結構:是指由某一數據對象中所有數據成員之間的關系組成的集合。
(2)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
1、數據結構可分為數據的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
1)數據的邏輯結構是對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描述,與數據的存儲無關,是面向問題的,是獨立於計算機的。它包括數據對象和數據對象之間的關系。
2)數據的存儲結構也稱為數據的物理結構,是數據在計算機中的存放的方式,是面向計算機的,它包括數據元素的存儲方式和關系的存儲方式。
2、存儲結構和邏輯結構的關系:一種數據的邏輯結構可以表示成多種存儲結構即數據的邏輯結構和存儲結構不一定一一對應。
3、常見的存儲結構有:順序,鏈接,索引等。採用不同的存儲結構其數據處理的效率是不同的。
3. 演算法設計原則是什麼
原則:首先說設計的演算法必須是"正確的",其次應有很好的"可讀性",還必須具有"健壯性",最後應考慮所設計的演算法具有"高效率與低存儲量"。
所謂演算法是正確的,除了應該滿足演算法說明中寫明的"功能"之外,應對各組典型的帶有苛刻條件的輸入數據得出正確的結果。
在演算法是正確的前提下,演算法的可讀性是擺在第一位的,這在當今大型軟體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環境下是換重要的,另一方面,晦澀難讀的程序易於隱藏錯誤而難以調試。演算法的效率指的是演算法的執行時間,演算法的存儲量指的是演算法執行過程中所需最大存儲空間。
演算法是程序設計的另一個不可缺的要素,因此在討論數據結構的同時免不了要討論相應的演算法。這里有兩重意思,即演算法中的操作步驟為有限個,且每個步驟都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
確定性表現在對演算法中每一步的描述都沒有二義性,只要輸入相同,初始狀態相同,則無論執行多少遍,所得結果都應該相同。
可行性指的是,序列中的每個操作都是可以簡單完成的,其本身不存在演算法問題,例如,"求x和y的公因子"就不夠基本。
輸入值即為演算法的操作對象,但操作的對象也可以由演算法自身生成,如"求100以內的素數",操作對象是自然數列,可以由變數逐個增1生成。
演算法的健壯性指的是,演算法應對非法輸入的數據作出恰當反映或進行相應處理,一般情況下,應向調用它的函數返回一個表示錯誤或錯誤性質的值。
4. 演算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演算法通常由兩種基本要素組成分別是對數據對象的運算和操作;演算法的控制結構,即運算或操作間的順序。
演算法是指解題方案的准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范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如果一個演算法有缺陷,或不適合於某個問題,執行這個演算法將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演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時間、空間或效率來完成同樣的任務。一個演算法的優劣可以用空間復雜度與時間復雜度來衡量。演算法中的指令描述的是一個計算,當其運行時能從一個初始狀態和(可能為空的)初始輸入開始,經過一系列有限而清晰定義的狀態,最終產生輸出並停止於一個終態。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轉移不一定是確定的。隨機化演算法在內的一些演算法,包含了一些隨機輸入。
5. 計算機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
演算法有順序結構、條件分支結構、循環結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1、順序結構
序貫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在語句之間、框之間自上而下進行。它由依次執行的幾個處理步驟組成。
它是任何演算法都不能缺少的基本演算法結構。方框圖中的順序結構是將程序框從上到下與流水線連接,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
2、條件分支結構
條件結構是指通過判斷演算法中的條件,根據條件是否為真來選擇不同流向的演算法結構。
如果條件P為真,則選擇執行框A或框B。無論P條件是否為真,只能執行A盒或B盒中的一個。不可能同時執行盒子A和B,盒子A和B不執行也是不可能的。一個判斷結構可以有多個判斷框。
3、循環結構
在某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某一處理步驟按照某一條件從某一地點重復執行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是循環體,顯然,循環結構必須包含條件結構。循環結構又稱重復結構,可分為兩類:
一種是當循環結構,功能是P時形成時給定的條件下,執行一個盒子,一個盒子在執行後,確定條件P,如果仍然設置和執行一個盒子,等等來執行一個盒子,直到一個條件P並不不再執行一個盒子,這個時候離開循環結構。
另一種類型是直到型循環結構,作用是先執行,然後判斷給定條件P是否為真。如果P仍然不為真,將繼續執行盒子A,直到給定條件P為真一段時間。
(5)演算法結構的構成原則擴展閱讀:
共同特徵
1、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
2、結構的每個部分都有執行的機會,即對於每個盒子,應該有一個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如圖A所示,從入口到出口沒有經過它的路徑,這是不符合要求的演算法結構。
3、結構中不存在死循環,即沒有結束循環。
6. 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是什麼
演算法有順序結構、條件分支結構、循環結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三種基本結構的共同點:
(1)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
(2)結構內的每一部分都有機會被執行到,也就是說對每一個框來說都應當有一條從入口到出口的路徑通過它。
(3)結構內不存在死循環,即無終止的循環。
數據結構演算法具有五個基本特徵:輸入、輸出、有窮性、確定性和可行性。
1、輸入:一個演算法具有零個或者多個輸出,以刻畫運算對象的初始情況,所謂0個輸入是指演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條件,後面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如果一個演算法本身給出了初始條件,那麼可以沒有輸出。
2、輸出:演算法至少有一個輸出。也就是說,演算法一定要有輸出,輸出的形式可以是列印,也可以使返回一個值或者多個值等,也可以是顯示某些提示。
3、有窮性:演算法的執行步驟是有限的,演算法的執行時間也是有限的。
4、確定性:演算法的每個步驟都有確定的含義,不會出現二義性。
5、可行性:演算法是可用的,也就是能夠解決當前問題。
7. 試述演算法的組成要素、演算法的基本性質
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是演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它們是構成演算法的基本要素.
基本性質
(1)有效性
(2)確定性
(3)有窮性
8. 計算機演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
網路知道
計算機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是啥?
yezi1950
TA獲得超過22萬個贊
關注
成為第1930位粉絲
計算機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是: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
1、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一個程序從第一行一直運行到最後一行,也就是程序從頭到尾運行。
2、分支結構:
分支結構的執行是依據一定的條件選擇執行路徑,而不是嚴格按照語句出現的物理順序。分支結構的程序設計方法的關鍵在於構造合適的分支條件和分析程序流程,根據不同的程序流程選擇適當的分支語句。分支結構適合於帶有邏輯或關系比較等條件判斷的計算,設計這類程序時往往都要先繪制其程序流程圖,然後根據程序流程寫出源程序,這樣做把程序設計分析與語言分開,使得問題簡單化,易於理解。
3、循環結構:
一般用於重復某段需要不斷重復執行的代碼。
共同特點:
① 三種結構都是只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
② 三種結構內都不存在死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