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小鄒財經指標源碼

小鄒財經指標源碼

發布時間:2022-12-19 20:45:42

⑴ 鄒傳教的學術觀點

代表性科研成果和學術觀點主要有:
1.專著《市場財政學》(山西經濟出版社,1994年)。該著作在全面分析市場經濟對國家財政的影響的基礎上系統地闡述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財政的運行機理,認為:在這種全新的經濟體制下,財政,就其實質來說,實際上是一種「公共財政」,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市場財政」的概念,並最早以「市場財政學」命名該學科。
2.專著《管理財政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該著作提出了「管理財政」的概念,並首次以「管理財政學」命名該學科,強調「財政」、「財政管理」、「管理財政」是三個不同的經濟范疇,認為「管理財政學」是以財政分配主體——國家自身,即國家內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政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管理科學。
3.專著《財政學研究》(上冊:理論部分、下冊:實務部分)(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年)。該著作(上冊:理論部分)收入了作者有關「財政本質」、「財源理論」、「財政收支」、「稅收理論」、「稅收征管」、「調控政策」、「預算體制」等問題的探索和研究論文50篇。該著作(下冊:實務部分)即「財政管理學」是以國家財政管理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科,認為「國家財政本身就是一種社會集中性的宏觀管理」,它主要研究和闡述國家財政計劃管理、法規管理和日常業務管理等基本原理和財政規章制度。
4.專著《財政基礎理論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該著作是作者多年來對財政基礎理論有關專題所作的探索和研究,在本書中作者提出了「馬克思的整體分配觀」」、「財政本身是一種宏觀經濟管理活動」、「國家預算不是財政分配范疇而屬於財政管理范疇」、「財政收入『超速』增長的必然性」、「稅與稅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等一系列觀點。
5.專著《中國財政政策取向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該著作主要研究了我國當時所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我國加入WTO的財政政策調整、西部大開發的財政政策和我國證券市場稅收政策的改革與完善問題。
6.專著《公共財政與高校財務改革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該著作以高校財務管理為研究對象,從理論到實踐對我國公共財政體制下高校財務管理各個環節當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探討。
7.專著《金融安全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該著作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在促進經濟發展中實現金融安全」作為專門研究對象。
8.論文《論馬克思的整體分配觀》(《當代財經》1995年第3期)。該文在全面分析馬克思社會必要扣除原理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馬克思的整體分配觀,認為馬克思分配理論的核心原理應該是「誰佔有生產資料,誰就佔有產品」的理論。該文發表後被《理論經濟學》1995年第6期全文轉載,並獲江西省社會科學青年優秀成果二等獎和江西省首屆潤田經濟學三等獎。
9.論文《財政體系新論》(《當代財經》1994年第6期)。該文提出了復合財政體系的觀點,認為從不同角度看,財政具有「分配關系」、「計劃管理」、「分配范疇」、「分級運行」等四種不同的構成體系。
10.論文《關於財政收支平衡觀念的新探索》(《經濟問題探索》1988年第2期)。該文首次提出了現實中財政收支永遠相等的觀點,認為現實中的財政收支是恆等的,不存在「財政結余」,也不存在「財政赤字」。該文發表後被《新華文摘》1988年第5期和《財政研究資料》1988年第43期轉載,並獲雲南省財政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11.論文《創立「應稅人」范疇勢在必行》(《當代財經》1995年第11期)。該文建議創立、宣傳並正確使用「應稅人」這一全新的財政范疇。
12.論文《建議取消企業所得稅》(《改革與戰略》1998年第2期)。該文提出了我國企業所得稅稅制改革不應是合並與完善,而應當是在適當調整增值稅或消費稅等流轉稅稅負或個人所得稅稅負的前提下,徹底取消企業所得稅的稅制模式和改革思路。
13.論文《個稅改革:「小康」之前免稅——建議個稅3200起征》(《當代財經》2003年第9期)。2003年我國個稅起征點為800元/月(2006年提為1600元,2008提為2000元,2009年提為3500元),該文根據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提出個稅改革起征點應按「小康標准」確定,建議實現「小康」之前免稅,把個稅起征點定為3200元。
14.論文《取消「減免稅」勢在必行》(《雲南稅務》1992年第9期)。該文在1994年國家實行分稅制改革決定取消減免稅前兩年就提出了取消「減免稅」規范稅制的改革建議。
15.論文《試論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體制改革》(《雲南財貿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該文提出財政體制改革必須充分體現民族財政「民族性」、「自治性」和「地方性」三大本質屬性的改革設想。該文獲雲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全國民族地區財政理論優秀成果評選二等獎。
16.論文《深化國企改革必須解決五大問題》(《涉外稅務》1998年第5期)。該文認為國企改革必須解決「資本布局」、「激勵機制」、「監督機制」、「財務秩序」、「評價體系」等五大問題。
17.論文《論公共財政理念》(《南昌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該文認為,理念決定改革思路。公共財政本質上包含了「彌補市場缺陷」、「為市場提供公共產品」、「民主決策」、「依法規范理財」和「接受公眾監督」五大理念,構建和完善公共財政框架,必須充分體現公共財政理念。
18.論文《定位與監督:完善公共財政框架的兩個核心問題》(《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該文提出進一步深化財政改革,完善公共財政框架必須切實解決「政府職能定位」與「公共財政審計監督」這兩個核心問題。該文發表後被《財政與稅務》2004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詞條標簽:人物,當代,學者,財政學

⑵ 熊德平的科研成果

(1)《農村科技咨詢》,編委,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
(2)《統計學解題分析》,參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
(3)論統計數字的全面質量管理,《江蘇農墾》,1990年3期。
(4)《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參編,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
(5)《農業資源開發利用理論與實踐》,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
(6)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其對統計工作的影響,《江蘇農學院學報(社科版)》1992年。
(7)論國民經濟核算的科學涵義,《江蘇農學院學報(社科版)》1993年。
(8)投資項目分析成本和效益指標的含義及計算范圍淺析,《江蘇農墾科技》1993年統計專輯。
(9)論國民經濟核算課程的建立與建設,《高教研究》1993年2期。
(10)揚州集貿市場發展與現狀分析,《揚州工商》1993年,揚州集貿市場研究課題專輯。
(11)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應正確認識的幾個問題,《江蘇農學院學報(社科)》1993年版。
(12)《江蘇三高農業概論》,撰稿,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13)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農業投資地位與職責,《投資經濟》1994年3期。
(14)《企業經營管理學》,副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15)《西方經濟學》,參編,河海大學出版社,1996年。
(16)《現代農村經濟學》,副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年。
(17)優化種植結構 發展「三高一創」農業,《農業技術經濟》1997年第6期。
(18)廣陵區第三產業發展制約因素與潛在優勢及其對策建議,《理論與實踐》1996年2期。
(19)實現農業平等貿易的障礙與對策》《農業經濟問題》1997第4期。
(20)金融創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揚州大學稅務學報》1997年4期。
(21)《企業經營管理學》,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年。
(22)市場發育與企業組織創新,經濟體制改革》1999(S1)。
(23)論創新『創新體系』,《求是學刊》1999年1期。
(24)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本質涵義與政府職能,農業經濟》2000年10期。
(25)論農業早我國加入WTO中的地位WTO對我國農業的深層影響》《農業經濟》,2001年第5期。
(26)企業理論對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的幾點啟發,《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1年1期。
(27)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發展內在動力的經濟學分析,《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1期。
(28)利率決定:馬克思利率理論與現代西方經濟學利率理論比較,《理論與實踐》2002年1期。
(29)《現代農業經濟學》,參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
(30)現代農業經濟學:涵義與構建初探,《高等農業教育》2002年10期。
(31)加快農業標准化體系建設,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業經濟》2002年11期。
(32)WTO下農業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與調整關鍵和方向》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科),2002年第4期。
(33)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因素,《農業經濟》2002年第8期。
(34)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問題與基本對策》《農村經濟》,2002年7期。
(35)我國所有制改革歷程的制度經濟學探索》《求是學刊》2002年第2期。
(3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所有制關系探索,《揚州大學學報(人社)》2002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0期。
(37)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涵義、關鍵、問題與對策,《農業經濟問題》2002年第6期,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第10期轉載。
(38)論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制度創新,《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年6期。
(39)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制度經濟學的解釋、定義與建議,《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3年10期
(40)市場經濟中「法」與「德」的經濟學解釋》《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3年2期。
(41) 經濟發展中制度創新的邏輯,《財經問題研究》2003年8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同年10期全文轉載。
(42)我國金融產業誠信化發展戰略研究,《海南金融》2003年第6期。
(43)我國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戰略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44)論我國金融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戰略,《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3年10期,
(45 )金融產業規模化發展問題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10期
(46)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內涵,《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2期。
(47)《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年出版 參著.
(48)農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及其形成《華東經濟管理》2004年第6期 。
(49)農業核心競爭力的涵義及其培育《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科)》2004年第3期 。
(50)農戶信用評估系統的設計與運用研究《運籌與管理》2004年第5期 。
(51)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金融約束與支持《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年4期 。
(52)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
(53)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2期。
(54)農村小額信貸:模式、經驗與啟示《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2期 。
(55)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經濟研究》2005年9期。
(56)《農村金融學》參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
(57)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理論-調研-實踐——揚州市社會科學課題成果集》黃山出版社2005年。
(58)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 《重慶社科規劃要報》2005年第1期,總第1期。
(59)政府與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關系、機制與行為選擇,2006年1期《農村經濟》。
(60)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制度變遷比較及關系,《農村經濟》2006年2期。
(61)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區域差異,《中國軟科學》2006年2期。
(62)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制度分析,《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2期。
(63)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考,江蘇省委政策研究室內部刊物《參考》(秘密)2006年3期。
(64)推進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要報》2006年3期(機密)。
(65)對中國農村金融制度變遷的制約因素與基本特徵的思考,《生產力研究》 2007年2期。
(66)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發展戰略與思想認識,《開發研究》,2007年1期。
(67)農村金融與農村金融發展:基於交易視角的概念重構,《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年2期,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12期。
(68)中國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關系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年9期。
(69)中國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關系的協整檢驗和因果分析,《經濟地理》2008年5期。
(70)「十五」期間各地區農村資金配置效率比較,《統計研究》2008年4期。
(71)《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72) 論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經營創新——基於形象與流程再造的視角,《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9年3期。
(73)加快產業組織創新,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軟科學要報》2010 年1期,總168期
(74)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中國農村經濟》2010年第6期
(75)安徽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2010年第2期
(76) 中國農業投資與農產品對外貿易——基於1983-2008年時序數據的分析與檢驗,《世界農業》2010年11期,P29-33
(77)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促進農民增收的區域差異,《經濟地理》2010年12期;
(78)人民幣匯率變動與中國國際收支——基於1983-2009年數據鄒檢驗基礎上的格蘭傑因果分析,《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2期P61-67
(79)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成果匯編(第二集)》2006年,社科文獻出版社
(80)財政直接補貼政策對糧食數量安全的效果評價《農業經濟問題》2010年12期p84
(81)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對中國產出影響的實證研究《世界經濟研究》ISSN1007-6964;CN31-1048/F 2011.6p16-22
(82)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治理困境與解決對策《農業經濟問題》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8p57-61
(83)地理標志保護、特色優勢產業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基於閩浙兩省的調查分析《農業經濟問題》ISSN1000-6389;CN11-1323/F 2011.9p47-52
(84)尹成傑主編《加大城鄉統籌力度 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1第一版。促進農業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篇:中國農村資金配置效率的時序變化和地區差異。2/2
(85)中國農村金融效率與農產品對外貿易——基於1982-2009年的實證。中國軟科學,1/3;2011.10。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12年第2期全文轉載。
(86)財政科技投入對經濟貢獻的綜合估計。科學學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2;2011,11p1651-1658
(87)中國地區科技效率的組合測度研究。科學學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3 2011,08p1141-11147
(88)我國取消農業稅的政策背景與效應——基於制度分析框架的回顧與總結。稅務經濟研究(CN-1824/F),2011,04p75-81,2/2.
(89)企業融資交易的契約安排——一個交易費用經濟學的分析框架 。 審計與經濟研究,ISSN1004-4833 CN32-1317/F 2012年第2期(雙月刊,三月)P89-97,2/2
(90)台灣農民創業園:三化同步戰略的重要實踐與策略選擇。閩台關系研究,內部資料,季刊,2011年3期,3/3
(91)無效率損失下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理論貢獻。現代財經。ISSN1005-1007 CN12-1387/F,2012年2期,2/2
(92)黃祖輝主編《中國三農問題解析:理論述評與研究展望》《中國農村金融產業組織問題:研究述評與展望》(p212-228)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93)程剛編著《新城發展路徑選擇》的《第22章財政發展戰略與體制機制》《第23章金融發展戰略與體制機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
(94)程剛主編《中國撤縣建區的新探索:寧波鄞州模式實證研究(2002-2012)》的《第16章撤縣建區的金融體制機制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95)台灣農民創業園:兩岸農業合作的重要實踐與策略選擇《台灣研究》2012年第2期,3/3
(96)中國金融發展的漁業經濟增長效應——基於人均GDP和勞動生產率的視角《農業技術經濟》2014年第3期
(97)中國農村金融產業組織問題研究述評與展望《金融發展研究》2013年第1期
(98)金融規模、金融調控與經濟增長——基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證《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年8期
(99)地理標志保護視角下的山區特色產業現代化研究——以衢州椪柑為例《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12年6期
(100)人力資本、就業狀況對農民工儲蓄行為的影響 《金融監管研究》2013年11期
(101)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產品對外貿易研究——1982-2009年數據的協整檢驗和格蘭傑因果分析《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6期。
(102)

閱讀全文

與小鄒財經指標源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上網上設個人加密賬戶 瀏覽:44
linux打開ssh服務 瀏覽:78
微信位置可以加密嗎 瀏覽:470
演算法蠻力法 瀏覽:438
隨機排練命令 瀏覽:147
python多進程並發 瀏覽:41
安卓軟體安裝如何躲避安全檢測 瀏覽:647
奇幻潮翡翠台源碼百度雲盤 瀏覽:187
什麼軟體可以免費pdf轉word 瀏覽:15
php正則表達式大全 瀏覽:394
androidntp時間 瀏覽:299
輪機長命令簿英文 瀏覽:148
oppo鈴聲設置被加密怎麼處理 瀏覽:548
粵苗app圖形驗證碼怎麼填 瀏覽:899
管家婆架設雲伺服器 瀏覽:254
php的登錄界面代碼 瀏覽:997
php開發客戶端 瀏覽:998
theisle測試服怎麼搜伺服器 瀏覽:447
廣播PDF 瀏覽:218
單片機編程300例匯編百度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