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ssd糾錯演算法

ssd糾錯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12-24 00:28:32

⑴ 快閃記憶體晶元數據一般能保存多少年

如果持續通電,可以保存10年,因為固態硬碟存儲數據靠的是電子,長時間不通電,電荷會一點點流失。所以要定期上電一次,一般為3~4個月。

⑵ 單盤3.84TB!金士頓發大容量企業級固態硬碟

作為消費級存儲巨頭的金士頓並同樣在發展企業級存儲產品,近日金士頓就發布了DC500企業級SATA固態硬碟。DC500分為DC500R和DC500M兩個系列,分別針對讀取密集型和混合型工作負載設計,最高容量3.84TB。

DC500使用了群聯PS3112-S12DC主控搭配英特爾64層堆疊3D TLC快閃記憶體,金士頓宣稱DC500的快閃記憶體擦寫壽命高達5000次。PCEVA認為,這應該受到了加強的糾錯演算法、超量配備的預留空間和特別篩選的快閃記憶體晶元之共同影響。

由於採用SATA介面,普通的家用電腦也能安裝和使用金士頓DC500。實際上DC500所用的PS3112-S12DC主控就是在消費級PS3112-S12主控基礎上發展而來,增加了斷電保護等企業級特性。PS3112主控具備八個快閃記憶體通道、LDPC3.0糾錯引擎,標配端到端數據保護功能,能夠支持多種類型的MLC、TLC和QLC快閃記憶體。

據悉金士頓還將在不久後推出NVMe協議的企業級固態硬碟DC1000M,提供3000/2500 MB/s讀寫性能與960GB至7.68TB的存儲容量。我註:千萬不要因為普及率頗高的廉價入門產品,就總把金士頓當作性能儲備不足的埋汰對象啦。

⑶ 三星發布了永不損壞的PCIe 4.0 SSD

三星宣布推出的新型PCIe 4.0固態硬碟PM1733和PM1735,適用於所有容量(0.8TB至30.72TB)和主板(2.5英寸U.2或擴展卡)的多達19種型號。

除了PCIe 4.0介面外,三星優化最高連續寫入3.8GB/s,連續讀取8GB/s,隨機讀取1450K IOPS,隨機寫入260K IOPS速度,主控軟體演算法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最值得注意的是晶元故障保護技術(FIP)稱SSD永遠不壞的說法。在過去的60年裡,三星一直是存儲行業的一個新里程碑,即使發生SSD級故障,SSD也能夠實現糾錯演算法,並將損壞的數據重定向到正常的工作空間,而無需像傳統解決方案那樣更換整個SSD。

例如,三星30.72TB PM1733中的512個NAND晶元中的任何一個出現故障,都不會所導致數據丟失或丟失。

此外,三星還推出了SSD虛擬化和V-NAND機器學習技術,前者可以將SSD分為64個小磁碟,後者則是為了提高可靠性。

⑷ 紫晶存儲的光碟擺渡機系統如何

還挺不錯的,很耐用,能夠實現在物理隔離的兩個網路之間安全地、單向地傳輸數據。

⑸ 名詞解釋ssd

SSD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即固態電子存儲陣列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固態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補充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是固態硬碟的主要類別,其內部構造十分簡單,固態硬碟內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晶元、緩存晶元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
主控的功能:
控制數據寫入,糾錯,擦除等,可實現性能優化,數據加密和防寫功能,數據安全擦除模式,自毀功能等。
存儲晶元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又分為SLC(單層單元)和MLC(多層單元)NAND快閃記憶體。
SLC全稱是單層式儲存 (Single Level Cell),因為結構簡單,在寫入數據時電壓變化的區間小,所以壽命較長,傳統的SLC NAND快閃記憶體可以經受10萬次的讀寫。而且因為一組電壓即可驅動,所以其速度表現更好,目前很多高端固態硬碟都是都採用該類型的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
MLC全稱是多層式儲存(Multi Leveled Cell),它採用較高的電壓驅動,通過不同級別的電壓在一個塊中記錄兩組位信息,這樣就可以將原本SLC的記錄密度理論提升一倍。作為目前在固態硬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MLC NAND快閃記憶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更高的存儲密度換取更低的存儲成本,從而可以獲得進入更多終端領域的契機。不過,MLC的缺點也很明顯,其寫入壽命較短,讀寫方面的能力也比SLC低,官方給出的可擦寫次數僅為1萬次。
Goldendisk 雲存科技的固態採用循擦寫功能,演算法加密功能,一鍵銷除功能,非法斷電保護功能,防震功能,防寫功能為硬碟數據提供更好的資料保護功能。
Smartcom 睿通的產品採用平均抹寫或稱損耗均衡演算法(wear leaving)可延長FLASH 的使用壽命。

⑹ 後來者居上!康佳K520固態硬碟評測

隨著5G、雲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依託大數據的尖端技術開始落地,數據存儲行業真正迎來了大爆炸時代,當下存儲行業的發展趨勢正在朝著上升的方向大步向前。消費者的數據存儲量級開始大幅提升,根據預測,到2023年數據存儲量將超過100ZB,所以人們對於存儲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加大。

康佳K520

康佳SSD產品以高品質用料和品牌背書切入用戶市場,成立康佳芯盈半導體 科技 推動康佳半導體業務的發展,目前已經擁有自主的存儲晶元封裝測試廠。旗下固態硬碟採用了三星高品質的V-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及慧榮的旗艦級主控晶元,這就註定了它擁有著極其穩定的產品質量以及優異的性能表現。

硬體信息

我們今天拿到的是康佳的K520固態硬碟,執行SATAⅢ傳輸標准,所以雖然這是一塊M.2 2280規格的SSD,帶寬為6Gb/s,這款固態硬碟可以提供250GB/500GB/1TB三種容量版本選擇,我們此次測試的是1TB版本。

SM2258XT

這款固態硬碟採用的是單面PCB設計,這對於SSD的散熱性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一共有四顆快閃記憶體顆粒,沒有搭載外置緩存,主控晶元為慧榮的SM2258XT。作為目前主流SATA SSD所採用的主控晶元,SM2258XT擁有4個快閃記憶體介面通道,還支持慧榮 科技 專利的NANDXtend數據糾錯技術,能有效延長SSD的使用壽命。

磁碟0為康佳

快閃記憶體晶元表面上印有康佳的logo和編碼,但是根據官方宣稱資料來看,它採用的是三星的V-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所以咱們就來測測看。

三星64層TLC快閃記憶體顆粒

通過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到,這款固態硬碟採用的的確是三星的64層快閃記憶體顆粒。三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在業界一直是標桿般存在,所以這也進一步證明了這款K520固態硬碟的可靠性。

實際測試

首先,我們選用CrystalDiskMark對這款SSD的持續讀寫速度進行測試。該軟體讀寫速度測試傾向於非壓縮演算法,而非壓縮演算法SSD具備不掉速的特性。測試時選用的CrystalDiskMark版本為6.1.0 x64,默認隊列深度為1,默認測試次數為5,下面我們來看看測試結果如何。

CDM測試

通過測試成績我們可以看到,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這款固態硬碟的連續最大讀取速度為554.5MB/s,最大連續寫入速度為504.1MB/s。這樣的成績達到了目前主流SATA固態硬碟的水準,整體表現比較優異。

在ATTO測試中, 由於測試衡量維度數據變成實際應用文檔類文件的大小,所以測試成績更符合我們日常的使用場景,測試成績也就比較有參考意義。

ATTO測試

在ATTO測試中,這款固態硬碟讀寫成績依舊延續了之前的表現水平,達到了556MB/s、505MB/s,依舊十分穩定,這足以可見其在日常真實使用場景下的優秀表現。

4k性能的高低,決定了產品在日常復雜的應用場景中的實際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出產品的實際性能,我們一般使用AS SSD Benchmak進行測試。

AS SSD

AS SSD

我們可以看到,在4K隨機讀寫測試中此款K520固態硬碟的最大4K隨機讀取為46K,最大4K隨機寫入為76K,而在總分上則達到了825分,這樣的表現依舊是中流砥柱的水準,這也就意味著其在日常使用中能為我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性能提升。

為了驗證這款固態硬碟在大文件寫入下的表現,筆者向其寫入40GB的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在整個寫入過程中,這款固態硬碟的實際表現。

大文件寫入測試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寫入過程中,成績表現十分穩定,沒有出現性能大幅下降的現象,一直圍繞在300MB/s上下波動,平均成績在302MB/s,這也足以證明這款固態硬碟的可靠的穩定性。

最後一個理論測試環節,我們通過PC MARK8進行這款SSD的綜合性能測試。作為一款老牌的pc測試工具,PC MARK8內置的存儲性能測試,可以比較精準的反映存儲產品在模擬的各種日常負載情況下的真實性能表現。

綜合性能測試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康佳K520固態硬碟在PC MARK8的測試中的總得分為4952分,而在具體的帶寬速度上則是232.4MB/s。這樣的表現依舊是SATA固態硬碟第一梯隊的水準,整體素質十分優秀。

實際應用測試

在跑完所有的理論性能測試之後,為了全面的展示這款固態硬碟,我們模仿了實際應用場景的需求,分別從大文件實際寫入和 游戲 載入測試兩個環節來對它進行檢驗。

10GB文件寫入

首先筆者選取了一個大小為10GB左右的大型視頻文件包,對這款康佳的K520進行寫入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初步階段,寫入速度在500MB/s以上,即使到了平穩期也依舊維持在483MB/s的成績,如此表現可以說相當出乎意料,足以可見這款產品強大的穩定性。

游戲 載入測試

為了將SSD的性能優勢得到最直觀展現,筆者選取了《刺客信條:奧德賽》這款大作來進行測試。在《刺客信條:奧德賽》的載入測試中,基於此款大作極致的畫面解析度帶來的龐大數據吞吐量,所以對於SSD的性能有著巨大考驗,康佳的這款K520僅僅花費16.38秒,已經與大廠產品並無差別,真正做到了後來者居上。

評測總結

存儲行業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隨著5G、內容創作者時代的加速到來,我們對於存儲產品的性能、容量需求都在大幅提升。康佳的這款K520作為一個新入局者,能有如此穩定表現實在令人刮目相看,無論是大容量的文件寫入還是 游戲 載入速度都可圈可點。當然這離不開三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和慧榮主控晶元的背書,最近有升級固態硬碟需求的小夥伴,我想你不應該錯過這款康佳K520。

(7401034)

⑺ SSD主控晶元的未來戰場

近期,SSD主控晶元的動態頻頻。憶芯流片高性能企業級PCIe4.0 SSD主控晶元STAR2000,該晶元基於12nm工藝,含50億晶體管;華存研發出國內首顆 PCIe5.0 SSD存儲主控晶元,預計 2022 年下半年量產。

而與此同時,全球第一大SSD主控晶元廠商慧榮尋求出售。在5月份,慧榮 科技 與MaxLinear共同宣布,由MaxLinear依約透過現金與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購慧榮 科技 。

SSD主控晶元市場風雨欲來。

回顧2021年SSD的主控市場,全球SSD主控晶元出貨量為4.19億顆,較2020年3.85億顆,年度增長8.83%。

在雲計算、數字經濟等需求的帶動下,伺服器市場不斷擴張,隨之帶來的是SSD越來越受到歡迎。中國企業級SSD呈現高增長態勢,根據預測2022、2023年中國企業級SSD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7%、28%,於2025年達到489億元人民幣。

作為SSD的三大件之一,主控晶元的作用不言而喻。SSD的主控晶元本質上是一顆小型處理器,主控晶元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固態硬碟的實際體驗和使用壽命,不同架構、核心晶體管數量的多少、頻率的高低都會影響主控的性能。

目前固態硬碟的主控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類是各存儲原廠,諸如三星、Intel、美光等巨頭基於IDM生產模式生產,其中三星的主控自產自銷,基本不單獨出售主控。另一類是Fabless廠商,例如Marvell、慧榮及群聯電子。

從全球控制晶元市場來看,三星占據約45%的市場份額;慧榮 科技 、群聯電子、 Marvell等廠商,合計占據約40%的市場份額。

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半導體產業鏈瀕臨供應鏈斷裂與缺貨危機,各個大廠也在面臨產能危機問題。隨著需求持續增加,某些渠道商與傳統產品代理商為了加速獲利開始囤貨,最終給整個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但隨著SSD主控晶元的需求劇增,相關主控晶元廠商業績也有所增加。慧榮 科技 總經理苟嘉章也曾表示:「主控晶元供貨的缺口很大,深圳的主力客戶們2021年的業績都比上一年成長了50%-100%。」

而今年開年,SSD快閃記憶體晶元價格下跌的同時,主控晶元卻宣布了漲價。國內SSD主控晶元企業得一微發布了漲價通知,宣布對旗下的嵌入式主控晶元漲價,而且漲幅一次就有50%。

2021年,海外SSD主控晶元廠商全球出貨量佔比89.67%,本土SSD主控晶元廠商全球出貨量佔比10.33%。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國內SSD主控廠商正在大力崛起。目前大陸在做SSD控制器的廠商多達三四十家,從數量上看已經超越了美系、台系的品牌。這數十家的新興勢力加上中國台灣和美國等地方的廠商,毫無疑問,一場SSD主控爭奪戰正式開打。

Marvell性能較好,一直是主控市場上性能的佼佼者,其SSD控制器基於NAND Edge LDPC引擎,支持在企業和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環境中使用高性能和大容量的SSD,並兼容TLC、QLC和SLC存儲器,數據安全及數據糾錯能力領先。

慧榮和群聯是台系主控代表,慧榮是全球最大的NAND Flash控制晶元供應商,也是第一大SSD主控晶元出貨商,其主控以不錯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為主要特點,整體較為平衡。群聯主控性價比好,中低端市場有優勢。

而大陸廠商中,得一微、國科微、華存、華瀾微、憶芯 科技 、聯芸 科技 、得瑞都是SSD主控廠商的一員。

華瀾微電子是我國首顆SATA介面SSD主控晶元推出者。華瀾微已推出一系列的SSD主控晶元,涵蓋SATA介面和PCIe介面。官方信息披露,華瀾微SATA3 SSD控制器單月出貨突破30萬套。同時,華瀾微也擁有基於自家主控晶元的SSD解決方案,可提供給客戶採用。

憶芯 科技 由原Memblaze的晶元開發部拆分而成立,初始目標是設計高性能企業SSD控制器。最近憶芯 科技 集中發力企業級SSD主控晶元,其高端企業級PCIe Gen4 SSD主控晶元STAR2000即將推出。下一代PCIe Gen5的產品憶芯 科技 已經開始預研,DPU的應用在加速落地。

得一微在2019年全面進軍固態存儲主控市場,從消費級到企業級,從SATA到PCIe。其消費級產品主要是SATA SSD主控晶元,以及PCIe3主控晶元已經量產,明年會有企業級PCIe3產品上市。目前從得一微的規劃來看,消費級PCIe4研發已基本完成,企業級PCIe4和PCIe5產品也將同步進行研發。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得一微開始IPO並完成上市輔導備案報告。

聯芸 科技 則是國內SSD主控的一個重要玩家。聯芸 科技 推出一系列PCIe介面固態硬碟(SSD)控制晶元和解決方案,其SSD控制晶元支持所有主要NAND Flash原廠的MLC、TLC及QLC NAND Flash,同時支持最先進的安全協議,支持SM2、SM3、SM4、AES256、SHA256、RSA2048加解密安全演算法。PCIe介面SSD控制晶元可全面覆蓋消費級、工業級以及企業級應用SSD產品中,大幅度提升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性能和安全性。

去年國內本土SSD廠商主控晶元原廠出貨量快速增長,並被全球主流SSD模組和品牌廠商所接受。整體上看,國內的SSD主控晶元已可實現低端替代,並向中高端邁進。

這些年SSD主控市場風雲變幻,美國公司是SSD主控行業的先驅,但是日漸衰落,隨之而起的中國台灣公司憑借更好的性價比成為主流,同時大陸市場上也崛起了多家SSD主控廠商,正在成為SSD主控第三波的主戰場。

但是SSD隨著NAND快閃記憶體正式進入3D製程發展,主控晶元的設計愈加復雜、門檻也越來越高。對相關新入者來說,這是一個挑戰。

PCIe介面SSD主控距離量產尚有距離

國產SATA介面SSD主控器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在PCIe方面大陸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盡管國內有多家國產SSD主控器廠商宣布推出研發PCIe介面SSD主控器,但實際量產仍然較少。SSD主控器研發的成功與否於是否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並非同一件事。

華存電子今年宣布了自主研發出國內首顆PCIe5.0 SSD存儲控制晶元,並於4月底在台積電成功流片。但當時主要還處於樣品和小規模試產階段,要達到規模量產程度還需求較長路要走,華存也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投入量產。

SSD主控器研發技術難度更需要綜合考慮SSD主控器研發難度、與之適配的固件研發難度、大規模量產研發難度等整體難度。國產PCIE介面SSD主控器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並且,SSD主控的量產還需要於不同廠商的NSND快閃記憶體顆粒進行搭配。SSD產業鏈中NAND原廠的話語權最高,不同廠商的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特性差異較大,同一廠商NAND顆粒製程不同,產品差異性也非常大。而目前掌握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核心技術的廠商中,三星、鎧俠、美光、SK海力士、西部數據、英特爾這六家長期壟斷者全球95%以上的份額。實力非常小的國產SSD主控器廠商,很難獲得這些原廠支持,也就很難實現規模量產。

部分企業核心IP從國外授權/購買使用許可

如果從國產的角度看,國內目前的SSD控制器實際上並非「全國產」。即使是國產的控制器其中的核心IP也是從國外授權或者購買使用許可的。SSD主控晶元架構主要基於ARM架構,也有部分SSD廠家採用RISC架構。由於IP掌握在別人手中,因此,在成本上面沒有競爭力,在技術演變發展方面也是被制約的。

總的來講,中國不缺芯,缺的是高端晶元的生產能力。眾所周知,晶元行業的發展需要長時間的創新研發積累。截止目前SSD主控器依舊是一款高技術門檻的集成電路晶元。隨著國內創新大環境不斷活躍,中國SSD晶元行業也需要主動抓住市場優勢,利用政策、資金、人才等優勢,著力強化自身。國產化才是唯一出路。

當前,全球范圍內SSD主控製造能力仍集中在少數 IT 巨頭及晶元代工廠手中,國內廠商出產的主控更多集中於消費級產品,而企業級 SSD 主控主要由三星、英特爾、美光等國際巨頭壟斷。但隨著中國企業級SSD市場不斷增長,企業級SSD無疑是繼消費級之後的又一條出路。

國產SSD主控晶元迎來新的戰場。

⑻ 國內首顆12nm PCIe 5.0 SSD主控晶元流片背後的故事

「晶元企業不能依據現有市場需求來做IC,晶元的研發、量產等需要提前好幾年來布局,僅看現在的市場是跟不上變化的。企業要預判未來一代、甚至兩代的市場,還要保證量產後能銷售5年以上。」江蘇華存電子技術總工程師魏智泛先生在集邦咨詢2022存儲產業峰會上介紹PCIe Gen5固態硬碟(SSD)新品時如是說。

據了解,江蘇華存的PCIe Gen5 SSD配置了其自主研發的PCIe Gen5 SSD主控晶元HC9001,這是一顆歷時四年打磨出來的企業級存儲SSD主控晶元,也是國內首顆企業級PCIe 5.0存儲主控晶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沒有PCIe 4.0主控晶元,在四年前一舉選擇了PCIe 5.0賽道,在後續的媒體群訪環節,魏智泛向《國際電子商情》解釋了選擇PCIe 5.0的原因。

在5G+AI萬物聯網的時代,伺服器需求量迎來急速爆發,伺服器效能也需要飛躍式的成長才能跟上時代創新需求。對比PCIe 4.0和PCIe 5.0,最明顯的區別是後者在效能上的提升。魏智泛感嘆說,無論是在哪一個產業,大家都會聚焦追求效能。從理論上來看,PCIe 5.0的介面速度是PCIe 4.0的兩倍。

據介紹,HC9001採用台積電12nm工藝流片,具備多重創新架構,包括了創新XSDirectA(eXcellent-Scheling&Direct-Arrival)架構、創新第二代LPDC(Low-Density Parity-Check)糾錯演算法架構以及創新iPower架構。以上這些創新架構為其帶來優異的性能,不論是在介面速度、讀寫效能、快閃記憶體糾錯等規格上都處於行業先進。

魏智泛介紹說,江蘇華存當前更關注PCIe 5.0新品在伺服器上的應用。預計到2022年,PCIe 5.0將在伺服器市場首先引爆,之後個人PC、智能家庭等應用場景也會隨之爆發。在此基礎上再過兩年,細分市場上將會出現更多不同的裝置形態。

在他看來,一個新標準的推動,誰都無法獨攬權益。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當一個新技術起來時,參與者首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把市場蛋糕做大」,最終大家自然會吃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塊蛋糕。現在,國內有很多伺服器系統廠商在往PCIe 5.0標准靠,這也是江蘇華存看好伺服器市場的原因。

江蘇華存電子成立於2017年,其首顆主控晶元基於PCIe 5.0標准。面對為什麼要從PCIe 5.0開始,魏智泛解釋說,PCIe 5.0標准能向下兼容PCIe 4.0標准,所以第5代主控晶元能向下支持第4代產品。另外,在他看來PCIe 4.0其實是一個過渡標准。「PCIe 3.0 SSD每年的總量約是PCIe 4.0 SSD的10倍以上,但PCIe 4.0的總量並沒有起來。四年前,我們決定要做PCIe 5.0標准晶元時,就已經判定了PCIe 4.0隻是一個過渡性標准。」

從現在的商用現狀來看,江蘇華存的預判似乎相當准確。PCIe是一個偏向PC的標准,英特爾和AMD的產品路線圖在這個標准演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8年,英特爾開始推PCIe 4.0 CPU,該時間點比此前預期的整整延遲了兩年,但下一代的PCIe 5.0標准如期而至,這就註定了PCIe 4.0是一個過渡性標准。

在2018年,PCIe 5.0相關的規格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華存團隊依據自己的經驗,判斷PCIe 5.0產品將會在一年內獲得訂單。而對於PCIe 4.0標准產品來說,兩年的時間不足以讓它普及,當它還未大批量商用時,市場就出現了PCIe 5.0產品。

「由於晶元行業的特殊性,一般要成功量產一顆IC,大約要耗費3至4年的時間。因此,晶元企業不能依據現有市場需求來做IC,晶元的研發、量產等需要提前好幾年來布局,僅看現在的市場是跟不上變化的。企業要預判未來一代、甚至兩代的市場,還要保證量產後能銷售5年以上。」魏智泛回憶,在公司剛開始立項時,周圍都是PCIe 3.0,國際大廠也剛剛開始推廣PCIe 4.0。曾經有許多人問他,為什麼要選擇PCIe 5.0,他每次都給對方回復以上的內容。

對任何一家初創企業而言,預判未來的市場走向,並提前多年布局產品,整個過程需要極大的勇氣,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挑戰。在當時PCIe 5.0還是一個很超前的概念,就算到現在,它在個人市場都沒有很普及。

「對電子行業的企業而言,已經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不是需要它著重發力的點。我們在看的是未來一兩年內的趨勢,怎麼樣根據市場趨勢來制定戰略決策,這才是克服困難的重要方法。在面對困難時,關鍵是靠團隊來做抉擇,不能僅靠個人去判定,因為這樣很容易出錯。」

雖然江蘇華存有自研主控晶元,但是它不是一家存儲主控公司,而是一傢具備存儲主控設計能力的存儲模組公司。「我們不直接銷售主控晶元,我們的主控晶元以模組的形式售賣給客戶。」魏智泛強調說,江蘇華存從創立初期,就明確了這種商業模式。

「我們的創始人團隊中,有很多人在主控晶元廠工作過,我們深刻理解主控晶元廠商的困難。台灣群聯電子的潘董曾經感嘆說,『做主控晶元其實賺不了大錢』,我非常認同他的這句話。」

主控晶元廠需長期、大量地投入,相比之下,最終所獲取的凈利潤並不多。江蘇華存在一開始就順應國家政策的指導,把自己定義為「擁有主控設計能力的模塊生產公司」。當前,該公司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做到中國業內TOP3企業。魏智泛坦言,雖然公司原本設定的目標是業內TOP3,但是公司內部希望能躋身業內前2或前1。

研發一顆存儲主控晶元,不僅要有開發硬體的能力,還要有與硬體搭配的固件的研發能力,從系統端來看,還要有軟體開發能力。這樣才能提供一個完整的存儲方案。這要求團隊中必須有各類型的專業人才。目前,江蘇華存的主力研發團隊分布在台灣、深圳、上海和廣州,團隊中不乏有15年、甚至20多年經驗的專家。「一群有經驗的老師傅,知道該怎麼按部就班做事情,能避免走彎路。產品開發前期,從整體架構,到各IP架構,再到設計相關的事,並不是靠人多就能取勝,而是靠是否走對方向以及後續驗證、時間的積累等。做IC沒有捷徑,只能扎實把事情做好,僅此而已。」

江蘇華存在研發晶元的同時,也在訓練新一代的人才。通過跟著「老師傅」一起做研發,新一代人才將會對企業級存儲有更深的理解。預計在未來1-2年的推進過程中,新一代人才將會扮演關鍵角色。

在2020年底,江蘇華存已經完成了1.7億元人民幣的A輪的融資,2021年計劃新一輪融資。魏智泛透露說,新一輪融資將主要應用在HC9001的量產上。「量產階段的運營,需要大量資金來推動商業化,未來HC9001會搭載在PCIe 5.0固態硬碟上流向市場。」他還表示,江蘇華存非常重視國產存儲產業鏈的建設,公司將會持續關注長江存儲。未來十年的新時代,雲/邊/端還存在許多創新的可行方向。希望與業界結伴快速前行,共同打造國產競爭力。

⑼ ssd器件有哪些

隨著TLC介質和3D NAND的普遍應用,同樣的數據塊,其壽命末期的出錯率將會大大增加,BCH編碼的糾錯能力顯得非常無力,這也使得LDPC糾錯演算法在SSD領域有了用武之地。LDPC演算法是一個糾錯能力很強的演算法(相比BCH,可以糾正更多的數據跳變),復雜度較高,最早應用於通信行業。1963年Gallager的一篇名為《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的論文詳細描述了該演算法思想,從此LDPC就此誕生,LDPC 編碼已經廣泛應用於光通信、衛星通信、通信等領域,可以說是一套非常成熟的糾錯演算法。SSD的高性能是如何體現的。存儲系統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指標上,一個是IOPS代表每秒存儲處理的IO數量,另一個是時延代表存儲接收到IO之後處理的速度。上表為SSD和傳統HDD的性能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從IOPS還是從時延角度SSD均遠遠好於HDD。

⑽ 手機用上金屬中框 固態硬碟卻開始流行塑料外殼

京東上目前有接近1.6萬款固態硬碟產品,越來越多的型號換上了塑料材質的外殼。在這個手機流行金屬中框的時代,固態硬碟的外殼材質是否已經無所謂了?

金屬中框在手機當中起到增強結構強度的作用,同使也會輔助處理器熱量散發。固態硬碟的外殼與之類似,同樣起到防護和散熱兩大作用。

塑料殼能否勝任防護功能?

拋開二三線小廠牌不說,在快閃記憶體原廠SATA固態硬碟當中,東芝和英特爾的外殼沿用了全金屬材質,閃迪低端用全塑料高檔用半塑料(留主控一面的金屬散熱),美光BX500是全塑料。

拆開一張東芝TR200,可以看到沖壓成型的金屬結構牢牢卡住了PCB電路板,免去了過去螺絲固定的步驟。

拆開一張美光BX500固態硬碟,可以在里側看到加強筋設計,這有助於保持外殼的結構強度。在固定螺孔部位,美光用金屬補丁片的形式來彌補塑料材質強度上的缺陷。

塑料跟金屬外殼比起來還是略有不足。好在固態硬碟雖然抗震能力強,卻也少有人會經常摔著玩,塑料外殼在防護功能方面基本能夠勝任。

塑料殼能否勝任散熱功能?

翻開PCB的另一側,我們來看主控一面的情況。由於塑料難以導熱,美光BX500沒有配備導熱墊等輔助散熱措施。

通上電看看主控工作的時候熱量和溫度表現如何:

雖然近幾年半導體工藝不斷進步有利於降低發熱量,但新生的LDPC糾錯演算法非常復雜,當代固態硬碟主控的發熱量不容小覷。紅外熱成像顯示,BX500的主控位置溫度接近90度,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對於主控周邊的元件壽命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再來看東芝TR200。TR200的PCB版型要比BX500大出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熱量散發的面積。TSOP快閃記憶體雖然不如BGA封裝的密度高,但是分散後的快閃記憶體顆粒避免了集中的發熱:高速介面的快閃記憶體在重負載工作中也會產生不小的熱量。

紅外熱成像可以看到,整個PCB板都是熱的,說明主控產生的熱量可以被PCB分散。東芝TC58NC1010GSB主控的溫度最高點為70度出頭,本身發熱量要比BX500使用的SM2258XT要低一些。

同時TR200還擁有自己的優勢,主控上方的導熱墊使得TR200的整個金屬外殼在正常使用中都可以起到"散熱片"的作用。所以如果不是拆外殼的話TR200的工作溫度會更低。

固態硬碟使用塑料外殼和迷你PCB板主要是出於成本控制的原因,但從使用效果來看,不難發現它相比傳統的金屬外殼工藝依舊存在一定的劣勢。

閱讀全文

與ssd糾錯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z壓縮文件夾 瀏覽:175
字母h從右往左跑的c語言編程 瀏覽:127
安卓手機如何擁有蘋果手機橫條 瀏覽:765
業余編程語言哪個好學 瀏覽:137
按照文件夾分個壓縮 瀏覽:104
航空工業出版社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瀏覽:758
如何在電信app上綁定親情號 瀏覽:376
安卓的怎麼用原相機拍月亮 瀏覽:805
配音秀為什麼顯示伺服器去配音了 瀏覽:755
c盤清理壓縮舊文件 瀏覽:325
app怎麼交付 瀏覽:343
圖蟲app怎麼才能轉到金幣 瀏覽:175
如何做徵文app 瀏覽:446
用什麼app管理斐訊 瀏覽:169
安卓如何下載寶可夢劍盾 瀏覽:166
編譯器開發屬於哪個方向 瀏覽:940
megawin單片機 瀏覽:687
以色列加密貨幣監督 瀏覽:909
程序員前端現在怎麼樣 瀏覽:499
伺服器和介面地址ping不通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