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循環碼編解碼實驗報告實驗結論

循環碼編解碼實驗報告實驗結論

發布時間:2022-12-26 21:57:18

1. 實驗報告的結論怎麼寫實驗

實驗報告常用的內容與格式如下

1、實驗名稱以及姓名學號: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什麼」、「分析什麼」等。

2、實驗日期和地點:比如2020年4月25日,物理實驗室。

3、實驗目的: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4、實驗設備(環境)及要求:在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用物,葯品以及對環境的要求。

5、實驗原理: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6、實驗內容: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演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7、實驗步驟: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1)循環碼編譯碼實驗報告實驗結論擴展閱讀:

實驗報告的特點:

1、正確性,實驗報告的寫作對象是科學實驗的客觀事實,內容科學,表述真實、質朴,判斷恰當。

2、客觀性,實驗報告以客觀的科學研究的事實為寫作對象,它是對科學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真實記錄,雖然也要表明對某些問的觀點和意見,但這些觀點和意見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

3、確證性,確證性是指實驗報告中記載的實驗結果能被任何人所重復和證實,也就是說,任何人按給定的條件去重復這頂實驗,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觀察到相同的科學現象,得到同樣的結果。

4、可讀性,可讀性是指為使讀者了解復雜的實驗過程,實驗報告的寫作除了以文字敘述和說明以外,還常常藉助畫圖像,列表格、作曲線圖等文式,說明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各步驟之間的關系,解釋實驗結果等。

2. 相鄰兩個數碼之間只有一位碼元不同是什麼意思

循環碼是一種無權碼,循環碼編排的特點是相鄰兩個數碼之間符合卡諾圖中 的鄰接條件,即相鄰兩個數碼之間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碼元就是組成數碼的 單元。符合這個特點的有多種方案,但循環碼只能是表中的那種。循環碼的 優點是沒有瞬時錯誤,因為在數碼變換過程中,在速度上會有快有慢,中間 經過其它一些數碼形式,稱它們為瞬時錯誤。這在某些數字系統中是不允許 的,為此希望相鄰兩個數碼之間僅有一位碼元不同,即滿足鄰接條件,這樣 就不會產生瞬時錯誤。循環碼就是這樣一種編碼,它可以在卡諾圖中依次循 環得到。循環碼又稱格雷碼。 通過對循環碼的編解碼技術的了解,並對分析其信道誤碼率。隨著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循環碼糾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中。解碼技術采 用微處理器或數字信號處理器,實現簡單,糾錯能力強,可以降低誤碼率,保證 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通信質量。 循環碼是線性分組碼的一個重要子集,是目前研究最成熟的一類碼。循 環碼計數器是漢明碼距離為1 的計數器,因而必然是偶數進制計數器。用它 構成的計數電路由於不會出現毛刺干擾,具有可靠性高等優點而受到重視, 同時,它還有許多特殊的代數性質,這些性質有助於按所要求的糾錯能力系 統地構造這類碼,且易於實現;同時循環碼的性能也較好,具有較強的檢錯 能力和糾錯能力。由於此類編碼的重要性,所以對循環碼編碼器的研究始終 沒有停止過。
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雷碼具有任何相鄰碼只有一位碼元不同的特性。

3. 編譯原理實驗報告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m=0,n=0,n1=0,n2=0,n3=0,zg,fzg,flag;
int bz[7]=;/*狀態改變控制,1 表示可以改變狀態zt值,0 表示不可以*/
int zt[7]=;/*狀態值,2表示未定狀態,1表示 是,0表示 否*/

char temp[100]="\0";/*用於求first集*/
char z[7];/*非總結符*/
char z1[7];/*總結符*/
char z2[7]="\0";/*gs[]文法中出現的標記個數的輔助字元 01234*/
char gs[100]="\0";/*文法,按順序排成字元串*/

printf("請依次輸入非終結符(不超過7個):");
gets(z);
while(z[m]!='\0')

fzg=m;//zg是非終結符個數

while(n<m)
//生成01234輔助字元
printf("您輸入了:");
puts(z);
fflush(stdin);

printf("請依次輸入終結符(不超過7個):");
gets(z1);
while(z1[n1]!='\0')

zg=n1;
printf("您輸入了:");
puts(z1);
fflush(stdin);

printf("按照正確格式輸入所有文法(總長度不超過100格式如下):");
printf("如果文法為(字元'k'表示空):\n");
printf("S-->AB S-->bC A-->k A-->b\n");
printf("輸入:0SAB0SbC1Ak1Ab\n");
printf(" (注:數字01234表示第一二三四個非終結符)\n");

gets(gs);
fflush(stdin);
printf("您輸入了:");
puts(gs);
m=0;
//對於輸入文法字元串的轉換,將每個文法式左部去除
while(gs[m]!='\0')
{
n=m;
if(gs[m]>='0'&&gs[m]<='9')
{
m++;
while(gs[m]!='\0')
{
gs[m]=gs[m+1];
m++;
}
//gs[m-1]='\0';
}
m=++n;
}

m=0;

//puts(gs);

/*情況一,直接判定是 形如: (A-->k) */
while(gs[m]!='\0')
{
if(gs[m]=='k')
{
zt[gs[m-1]-48]=1;
bz[gs[m-1]-48]=0;
}
m++;
}

/*情況二,直接判定--否 形如: (D-->aS ,D-->c) */
for(n=0;n<fzg;n++)
{
if(bz[n]==1)
{
m=0;
n2=0;
while(gs[m]!='\0')
{
if(z2[n]==gs[m])
{
if(gs[m+1]>=z1[0]&&gs[m+1]<=z1[n1-1])
zt[n]=0;
else //gs[m+1] 是非終結符n2做標記
}
//跳出循環,無法解決該情況,推到下面情況三
m++;
}
if(n2!=99) //完成所有掃描,未出現非終結符,得出結論zt[n]=0.bz[n]=0不允許再改變zt[n]
}
}

/*情況三,最終判定*/
do
{
flag=0;
for(n=0;n<fzg;n++)
{
if(bz[n]==1) //未得到判定
{ m=0;
while(gs[m]!='\0')
{
if(gs[m]==z2[n]) //判定gs[m]是輔助字元0123
{
m++;
while(gs[m]>='A'&&gs[m]<='Z')
{

n1=0;
for(n2=0;n2<fzg;n2++) //循環查找是gs[m]哪個非終結符
{
if(gs[m]==z[n2])
{
if(zt[n2]==1) //這個非終結符能推出空
zt[n]=1;
else if(bz[n2]==1) //這個非終結符 現在 不能推出空,但它的狀態可改即它最終結果還未判定

else
//設 m1 做標記供下一if參考
break; //找到gs[m]是哪個非終結符,for循環完成任務,可以結束
}

}
if(n1==99) break;
m++;
}
}
m++;
}
if(zt[n]==1) bz[n]=0;
if(bz[n]==0) flag=1;//對應for下的第一個if(zt[n]==2)
}

}
}while(flag);

printf("結果是:\n");

for(m=0;m<5;m++)
{
switch(zt[m])
{
case 0:printf("%c---否\n",z[m]);break;
case 1:printf("%c---是\n",z[m]);break;
case 2:printf("%c---未定\n",z[m]);break;
}

}
/*
puts(gs);
puts(zt);
puts(z);
puts(z1);
puts(z2);
printf("%d,,,%d",fzg,zg);
*/

//下面求first集
//下面求first集

for(n=0;n<fzg;n++)

m=0;n=0;n1=0;n2=0;
while(gs[n]>='0'&&gs[n]<='9')
{
for(;m<fzg;m++)
{
if(n2!=m)
n1=0; //m=n2用於第二次以後的for循環中還原上次m的值

if(gs[n]==z2[m])
{
while(gs[n+1]>'9')
{
if(n1==0)
//如果是第一個直接保存

//不是第一個,先與字元數組中其它字元比較,沒相同的才保存
else if(gs[n]>='a'&&gs[n]<='z'&&gs[n+1]>='A'&&gs[n+1]<='Z') //gs[n]是終結符 且 gs[n+1]是非終結符
;//什麼也不做,程序繼續n++,掃描下一個gs[n]

else
{
for(n3=0;n3<=n1;n3++)
{
if(temp[m*13+n3]==gs[n+1])
break;
}

if(n3>n1) //for循環結束是因為n3而不是break

}
n++;
}
break; //break位於if(gs[n]==z2[m]),對於gs[n]已找到z2[m]完成任務跳出for循環
}
}
n2=m; //存放該for循環中m的值
n++;
}
//進一步處理集除去非終結符
m=0;n=0;n1=0;n2=0;
for(m=0;m<fzg;m++)
{
if(flag!=m)
n1=0; //m=flag用於第二次以後的for循環中還原上次m的值

while(temp[m*13+n1]!='\0')
{
while(temp[m*13+n1]>='A'&&temp[m*13+n1]<='Z') //搜索非終結符
{
for(n=0;n<fzg;n++) //確定是哪個非終結符
{if(temp[m*13+n1]==z[n])
break;
}
while(temp[m*13+n1]!='\0') //從temp[n*13+n1]開始每個字元依次往前移動一

n1--;
while(temp[n*13+n2]!='\0') //把z[n]對應的first加入temp[m*13+n1]這個first中,每個字元依次加在最後
{
for(n3=0;n3<n1;n3++) //循環判定是否有相同的字元
{
if(temp[m*13+n3]==temp[n*13+n2])
break;
}
if(temp[n*13+n2]=='k'&&zt[m]==0) //那些不能推出 空,但是因為要加入 其他非終結符的first集 而可能含有 空
n2++;
else if(n3>=n1) //for循環結束是因為n3而不是break ,即無相同字元

else n2++;
}

n1=0;
n2=0;
}

n1++;
}
flag=m; //存放該for循環中m的值
}

//非終結符的first集輸出
m=0;n1=0;
for(m=0;m<fzg;m++)
{
n1=0;
printf("非終結符 %c 的first集是: ",z[m]);
while(temp[m*13+n1]!='\0')
{
printf("%c",temp[m*13+n1]);
n1++;
}
printf("\n");
}

}

4. 循環碼的信息組

表1(7,4)循環碼
信息組
m3 m2 m1 m0
碼字C6 C5 C4 C3 C2 C1 C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0
1 0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表1給出的是(7,4)循環碼,由於循環碼是線性分組碼的一種,所以它也具有封閉性,任意兩個碼字相加之和必是另一碼字。所以它的最小碼距也就是非零碼字的最小碼重。在表1給出的(7,4)循環碼中,dmin=3。而且根據定義,任一碼字的每一循環移位的結果都是(7,4)循環碼的一個碼字。但某一碼字的循環移位,並不能生成所有的碼字。對於一個循環碼來說,可以同時存在多個循環圈。
編碼種類
十六進制數
自然二進制碼
循環二進制碼
十六進制數
自然二進制碼
循環二進制碼
0
0000
0000
8
1000
1100
1
0001
0001
9
1001
1101
2
0010
0011
A
1010
1111
3
0011
0010
B
1011
1110
4
0100
0110
C
1100
1010
5
0101
0111
D
1101
1011
6
0110
0101
E
1110
1001
7
0111
0100
F
1111
1000
循環碼的基本特徵
為了探討循環碼的特徵,把碼字C=(Cn-1 Cn-2…C1C0)用如下的碼多項式C(x)來表示。
(1)特性一
在一個(n,k)循環碼中,存在惟一的一個n-k次碼多項式:
每一個碼多項式C(x)都是g(x)的一個倍式,反之每個為g(x)倍式,且次數小於等於n-1的多項式必是一個碼多項式。
由此可見,(n,k)循環碼中的每一個碼多項式C(x)均可由下式表示:
如果m(x)的系數(mk-1…m1m0)就是表示待編碼的k位信息位,則C(x)就是對應於此信息組m(x)的碼多項式。因此(n,k)循環碼完全可由g(x)確定。g(x)也稱為循環碼(n,k)的生成多項式。g(x)的次數n-k等於碼中一致校驗位的位數。
(2)特性二
(n,k)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是xn+1的因子,即:
xn+1=g(x)h(x)
其中h(x)稱為碼的一致校驗多項式,循環碼的H矩陣也可以通過h(x)來生成。
(3)特性三
若g(x)是一個n-k次多項式,並且是xn+1的因子,則g(x)一定能生成一個(n,k)循環碼。
表2.5給出了多項式x7+1中所含有的部分生成多項式和相應的循環碼。
循環碼的編碼
(1)編碼方法
根據上述的三個循環碼特徵,可以有三種(n,k)循環碼的編碼方法。
表2x7+1中的部分g (x)
循環碼
碼距
生成多項式g(x)
校驗多項式h(x)
(7,6)
2
x+1
(x 3+x+1)(x 3+x 2+1)
(7,4)
3
x 3+x+1
(x 3+x 2+1)(x+1)
(7,3)
4
(x+1)(x 3+x+1)
x 3+x 2+1
(7,1)
7
(x 3+x 2+1)(x 3+x+1)
x+1
① 用生成多項式編碼
a.選擇一個能除盡xn+1的n-k=r次生成多項式g(x)。
b.由g(x)生成各碼多項式。
c.找出與碼多項式相對應的循環碼字。
② 用生成矩陣編碼
有兩種求生成矩陣的方法:
a.因為g(x)是最低次數的碼多項式。且xg(x),x2g(x),…,xk-1g(x)皆為碼多項式。用它們構成G,再用行變換把G變換為典型生成矩陣,然後用其編碼。
b.用g(x)除xn-k+i (i=0,1,…,k-1),得:
於是是g(x)的倍式,且次數小於等於n-1,所以為碼多項式。用此方法可得到k個碼多項式,可以直接構成典型生成矩陣,用以編碼。
③ 用余式確定校驗位
a.用乘信息多項式m(x)。
b.用g(x)除m(x)得到余式r(x)。
c.生成碼多項式m(x)+r(x)。
第一種方法可用乘法電路來完成,第二種方法用生成矩陣G編碼是一般線性分組編碼的通用方法,利用這一種方法編循環碼,體現不出循環碼的優點,第三種方法可用除法電路來完成,應用比較廣泛。
(2)除法電路編碼器
以g(x)=x3+x+1生成(7,4)循環碼的編碼器為例,如圖3所示。
圖3所示的編碼器主要由一除法電路構成。除法電路由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組成。移位寄存器的個數與g(x)的次數相等。因為g(x)=x3+x+1,所以移位寄存器有三個。g(x)多項式中的系數是1還是0表示該移位寄存器的輸入端反饋線的有無。圖中x的一次項的系數為1,所以D1的輸入端有反饋線及模2加法器。信息輸入時,門打開,K1接通,信息送入除法器的同時,向外輸出;信息位送完,門關閉,K2接通。除法電路中D2D1D0的內容,即所得余式,也就是校驗位緊隨信息位輸出,完成一個碼字的編碼過程。為了便於理解,表4給出了這一編碼的過程。這里設信息碼元為1101,編碼結果為1101001。

圖3 (7,4)循環碼編碼器
表4 (7,4)編碼器工作過程
輸入m
移位寄存器D0 D1 D2
輸出
1
1 1 0
1
1
1 0 1
1
0
1 0 0
0
1
1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循環碼的解碼
令S(x)是接收多項式R(x)=rn-1xn-1+…+r1x+r0的伴隨式,利用生成多項式g(x)除xS(x)所得的余式S(1)(x),就是R(x)循環移位一次R(1)(x)的伴隨式。
因此,可用伴隨式運算電路依次求出對應於各碼位的伴隨式。以g(x)=x3+x+1的(7,4)循環碼為例,其伴隨式運算電路由圖2.19給出。

圖5 伴隨式運算電路
表6是錯誤圖樣和相應的伴隨式。
表6 錯誤圖樣和伴隨式
移存器狀態D0 D1 D2
錯誤圖樣e0e1e2e3e4e5e6
伴隨式S0 S1 S2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1 0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1
1 0 1
可以看出如果我們在伴隨式運算電路中賦予一個與e0出錯項對應的伴隨式S=001,隨著伴隨式電路的運算,移存器中的內容就會是依次是e1,e2,…,e6的伴隨式。
定理表明如果e(x)的伴隨式是S(x),則xe(x)的伴隨式t(x)=S(1)(x)。它相當於S(x)在伴隨式運算電路里的循環移一位。當差錯碼元移到最高位時,就和最高位出錯的伴隨式相同,這就大大簡化了解碼器的結構。g(x)=x3+x+1的(7,4)循環碼的解碼電路由圖7給出。

圖7 (7,4)循環碼解碼器
縮短循環碼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g(x)應該是xn+1的一個(n-k) 次因子,但有時在給定碼長n時,xn+1的因子不能滿足設計者的需要,為了增加選擇機會,往往採用縮短循環碼。
在(n,k)循環碼的2k個碼字中選擇前i位信息位為0的碼字,共有2k-i個,組成一個新的碼字集。這樣就構成了一個(n-i,k-i)縮短循環碼。
在縮短循環碼中,校驗碼原位數不變,縮短的僅僅是信息位,因此(n-i,k-i)縮短循環碼的糾檢錯的能力不低於(n,k)碼的糾檢錯能力。但碼字間已失去了循環特徵。
在數據通信中廣泛採用的循環冗餘檢驗碼(CRC,Cyclic Rendancy Checks),是一種循環碼,常利用縮短循環碼,如CRC-12、CRC-16、CRC-CCITT碼,表8給出了它們的生成多項式。
表8 常用CRC碼
CRC碼
生成多項式
CRC-12
x12+x11+x3+x2+x+1
CRC-16
x16+x15+x2+1
CRC-CCITT
x16+x12+x5+1
BCH碼
BCH碼是循環碼的一個重要的子類,它是一種能糾正多個隨機錯誤的應用最為廣泛和有效的差錯控制碼。
定義:對於任意正整數m(m≥3)和t(t<2m-1=一定存在一個具有下列參數的二進制BCH碼:
碼長n=2m-1
校驗位數目n-k≤mt
最小距離dmin≥2t+1
BCH碼可以分為兩類,即本原BCH碼和非本原BCH碼。本原BCH碼碼長n=2m-1,它的生成多項式g(x)中含有最高次數為m的本原多項式,本原多項式是一個既約多項式,它能除盡xn+1的最小正整數n,滿足n=2m-1。具有循環碼特性,糾單個隨機錯誤的漢明碼,是可糾單個隨機錯誤的本原BCH碼。而非本原BCH碼中的生成多項式g(x)中不含本原多項式,且碼長n是2m-1的一個因子,著名的戈雷(Golay)碼,就屬於非本原BCH碼。
表9給出了n≤31的本原BCH碼的參數和生成多項式。
表9 本原BCH碼生成多項式
n k t
gt(x)
7 4 1
g1(x)=13
1 3
g1(x)(15)=177
15 11 1
g1(x)=23
7 2
g1(x)(37)=721
5 3
g2(x)(7)=2467
1 7
g3(x)(31)=77777
31 26 1
g1(x)=45
21 2
g1(x)(75)=3551
16 3
g2(x)(67)=10765 7
11 5
g3(x)(57)=54233 25
n k t
gt(x)
6 7
g5(x)(73)=31336 5047
1 15
g7(x)(51)=17777 77777 7
表中的每一位數字為八進制數,代表g(x)多項式中3個二進制系數。如n=31,k=26,t=1的BCH碼的生成多項式g1(x)=45。45表示100101,所以,該BCH碼的g(x)=x5+x2+1。有了生成多項式表就可很方便地構造所需的BCH碼。
里德—所羅門(Read-Solomon)碼
除了二進制碼之外,還有非二進制碼。如果P是一素數,q是p的任意次冪,存在著由伽羅華域GF(q)產生的碼。這些碼稱為q進制碼。q進制碼的編碼和解碼都與二進制碼相似。
對任意選擇的正整數s和t,存在長度為n=qs-1的q進制BCH碼。它能糾正t個錯誤,而只用2St個校驗位。S=1時的q進制BCH碼是q進制BCH碼中的一類最重要的子碼。這類子碼稱為里德——所羅門(Read-Solomon)碼,簡稱R-S碼。糾t位錯誤,系數為GF(q)中元素的R-S碼具有下列參數:
碼長:n=q-1
校驗位數目:n-k=2t
最小距離:dmin=2t+1
R-S碼對糾多重突發差錯非常有效。
R-S碼把L位(例如8位)的一個位元組,作為一個編碼符號。如果我們要設計一個糾t=5位錯誤的,由8位位元組組成的R-S碼,碼長為q-1=255位元組(這里,p=2,q=28)。那麼根據R-S碼的參數,校驗位的數目為r=n-k=2t=10位元組(80位),其餘k=n-r=245位元組(1960位)是信息位。

5. 求程式控制交換PCM編解碼實驗的畢業設計

程式控制交換原理實驗系統及控制單元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熟悉該程式控制交換原理實驗系統的電路組成與主要部件的作用。
2、體會程式控制交換原理實驗系統進行電話通信時的工作過程。
3、了解CPU中央集中控制處理器電路組成及工作過程。

二、 預習要求
預習《程式控制交換原理》與《MCS-51單片計算機原理與應用》中的有關內容。

三、 實驗儀器儀表
1、主機實驗箱 一台
2、三用表 一台
3、電話單機 四台

四、 實驗系統電路組成
(一)電路組成
圖1-1是該實驗系統的原理框圖

圖1-1 實驗系統的原理框圖
圖1—2是該實驗系統的方框圖,其電路的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用戶模塊電路 主要完成BORSCHT七種功能,它由下列電路組成:
A、 用戶線介面電路
B、 二\四線變換器
C、 PCM編解碼電路

用戶線介面電路 二/ 四線變換器 二/四線變換器 用戶線介面電路
用戶1 PCM CODEC電路 PCM CODEC電路 用戶3

用戶線介面電路 二/ 四線變換器 二/ 四線變換器 用戶線介面電路
用戶2 PCM CODEC電路 PCM CODEC電路 用戶4

時鍾信號電路 控制、檢測電路 輸出顯示電路 二次穩壓電路

多種信號音電路 CPU中央處理器 鍵盤輸入電路 直流電源

圖1-2實驗系統方框圖

2、交換網路系統 主要完成空分交換與時隙交換兩大功能,它由下列電路組成:
A、空分交換網路系統
B、時隙交換網路系統
3、多種信號音電路 主要完成各種信號音的產生與發送,它由下列電路組成:
A、450Hz撥號音電路
B、忙音發生電路
C、回鈴音發生電路
D、25Hz振鈴信號電路
4、CPU中央集中控制處理器電路 主要完成對系統電路的各種控制,信號檢測,號碼識別,鍵盤輸入信息,輸出顯示信息等各種功能。
5、系統工作電源 主要完成系統所需要的各種電源,本實驗系統中有+5V,-5V,+12V,-12V,-48V等5組電源,由下列電路組成:
A、內置工作電源:+5V,+12V,-12V,-48V
B、穩壓電源: -8V,-5V
控制部分就是由CPU中央處理系統、輸入電路(鍵盤)、輸出電路(數碼管)、雙音多頻DTMF檢測電路、用戶環路狀態檢測電路、自動交換網路驅動電路與交換網路轉換電路、擴展電路、信號音控制電路等電路組成。
下面簡要說明各部分電路的作用與要求:
1、鍵盤輸入電路:主要把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功能通過鍵盤設置到系統中。
2、顯示電路: 顯示主叫與被叫電路的電話號碼,同時顯示通話時間。
3、輸入輸出擴展電路:顯示電路與鍵盤輸入電路主要通過該電路進行工作。主要晶元是D8155A,SN74LS240,MC1413。
4、雙音多頻DTMF接收檢測電路:把MT8870DC輸出的DTMF四位二進制信號,接收存貯後再送給CPU中央集中控制處理系統。
5、用戶狀態檢測電路:主要識別主、被叫用戶的摘掛機狀態,送給CPU進行處理。
6、自動交換網路驅動電路:主要實現電話交換通信時,CPU發出命令信息,由此電路實現驅動自動交換網路系統,其核心集成電路為SN74LS374,D8255A,GD74LS373等晶元。
7、信號音控制電路:它完全按照CPU發出的指令進行操作,使各種信號音按照系統程序進行工作。
8、振鈴控制電路:它也是按照CPU發出的指令進行工作,具體如下:
(A)不振鈴時,要求振鈴支路與供電系統分開。
(B)振鈴時,鈴流送向話機,並且供電系統通過振鈴支路向用戶饋電,用戶狀態檢測電路同時能檢測用戶的忙閑工作狀態。
(C)當振鈴時,用戶一摘機就要求迅速斷開振鈴支路。
(D)振鈴時要求有1秒鍾振、4秒鍾停的通斷比。
以上是CPU中央集中控制處理系統的主要工作過程,要全面具體實現上述工作過程,則要有軟體支持,該軟體程序流程圖見圖1—4。

圖1-3 鍵盤功能框圖
對圖1-3所示的鍵盤功能作如下介紹:
「時間」: 該鍵可設置系統的延時時間。如久不拔號、久不應答、位間不拔號的延時,預設值為10秒,可選擇的時間值有10秒、30秒、1分鍾。按一次該鍵則顯示下一個時間值,三個值循環顯示,當按下「確認」鍵時,就選定當前顯示值供系統使用,按「復位」鍵則清除該次時間的設定。
「會議電話」: 該鍵為召開電話會議的按鍵。電話會議設置用戶1為主叫方,其他三路為被叫方,只能由主叫方主持召開會議,向其他三路發出呼叫。電路完全接通或者接通兩路後,主叫方能和任一被叫方互相通話。除「復位」鍵外,其他鍵均推失去功能。會議結束後,可按「復位」鍵重啟系統。
「中繼」: 該鍵為局內交換切向中繼交換的功能按鍵,按下此鍵,再按「確認」鍵進行確認,則工作模式由局內交換切換為中繼交換,顯示器循環顯示「d」,此時方可通過中繼撥打「長途」電話。按「復位」鍵重啟系統,進入正常局內交換模式。
「確認」: 該鍵完成對其他功能鍵的確認,防止誤按鍵,在鍵盤中除「復位」鍵外,其他功能鍵都必須加「確認」鍵才能完成所定義的功能。
「復位」: 該鍵為重啟系統按鍵。在任何時候或者系統出現不正常狀態時都可按下此鍵重啟系統(有用戶通話時,會中斷通話),所有設置均為默認值。
圖1-5是顯示電路工作示意說明圖。

主叫號碼顯示 計時顯示 被叫號碼顯示

圖1-5 顯示電路

開 始

NO
有用戶呼叫嗎?

呼叫�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去 話 接 續

向主叫送撥號音

NO
第一位號碼來了嗎?

撥號開始�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停送撥號音,收存號碼

內 部 處 理
撥號完畢�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被叫閑嗎? NO

YES
來 話 接 續 向主叫送忙音

向被叫送鈴流,向主叫送回鈴音

被叫應答否? NO
主叫掛機否?
應答�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停送鈴流,回鈴音,接通電路 YES

話終掛機否?

掛機�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 YES
拆線(釋放復原)

結 束

圖1-4 程序工作流程示意圖
五、實驗內容
1、測量實驗系統電路板中的TP91~TP95各測量點電壓值,並記錄。
2、從總體上初步熟悉兩部電話單機用空分交換方式進行通話。
3、初步建立程式控制交換原理系統及電話通信的概念。
4、觀察並記錄一個正常呼叫的全過程。
5、觀察並記錄一個不正常呼叫的狀態。

圖1-6 呼叫識別電路框圖

五、 實驗步驟
1、接上交流電源線。
2、將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腳;K70~K75接2,3腳;K60~K63接2,3腳。
3、先打開「交流開關」,指示發光二極體亮後,再分別按下直流輸出開關J8,J9。此時實驗箱上的五組電源已供電,各自發光二極體亮。
4、按 「復位」鍵進行一次上電復位,此時,CPU已對系統進行初始化處理,數碼管循環顯示「P」 ,即可進行實驗。
5、將三用表拔至直流電壓檔,然後測量TP91,TP92,TP93,TP94,TP95的電壓是否正常:TP91為-12V,TP92為-48V,TP93為+5V,TP94為+12V,TP95為-5V。(-48V允許誤差±10%,其它為±5%)
6、將四個用戶接上電話單機。
7、正常呼叫全過程的觀察與記錄。(現以用戶1為主叫,用戶4為被叫進行實驗)
A、 主叫摘機,聽到撥號音,數碼管顯示主叫電話號碼「68」 。
B、 主叫撥首位被叫號碼「8」,主叫撥號音停,主叫繼續撥完被叫號碼「9」。
C、 被叫振鈴,主叫聽到回鈴音。
D、 被叫摘機,被叫振鈴停,主叫回鈴音停,雙方通話。數碼管顯示主叫號碼和被叫號碼,並開始通話計時。
E、 掛機,任意一方先掛機(如主叫先掛機),另一方(被叫)聽到忙音,計時暫停,雙方都掛機後,數碼管循環顯示「P」 。
8、不正常呼叫的自動處理
A、 主叫摘機後在規定的系統時間內不撥號,主叫聽到忙音。(系統時間可以設置,在系統復位後按「時間」可循環顯示「10」,「30」,「100」,分別表示10秒,30秒,1分鍾,選定一個時間,按「確定」即系統時間被設置,在復位狀態時,系統時間默認為10秒。)
B、 撥完第一位號碼後在規定的系統時間內沒有撥第二位號碼時,主叫聽到忙音。
C、 號碼撥錯時(如主叫撥「56」 ),主叫聽到忙音。
D、 被叫振鈴後在規定的系統時間內不摘機,被叫振鈴音停,主叫聽到忙音。

六、 實驗注意事項
對實驗系統加電一定要嚴格遵循先打開系統工作電源的「交流開關」,然後再打開直流輸出開關J8,J9。實驗結束後,先分別關直流輸出開關J8,J9。最後再關「交流開關」,以避免實驗電路的器件損壞。

七、 實驗報告要求
1、畫出實驗系統電路的方框圖,並作簡要敘述。
2、對正常呼叫全過程進行記錄。

實驗二 用戶線介面電路及二\四線變換實驗

一、實驗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戶線介面電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實現方法。
2、通過對MH88612C電路的學習與實驗,進一步加深對BORST功能的理解。
3、了解二\四線變換電路的工作原理。

二、預習要求
認真預習程式控制交換原理中有關用戶線介面電路等章節。

三、實驗儀器儀表
1、主機實驗箱 一台
2、電話單機 二台
3、20MHz示波器 一台
4、三用表 一台

四、電路工作過程
在現代電話通信設備與程式控制交換機中,由於交換網路不能通過鈴流、饋電等電流,因而將過去在公用設備(如繩路)實現的一些用戶功能放到「用戶電路」來完成。
用戶電路也可稱為用戶線介面電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任何交換機都具有用戶線介面電路。
模擬用戶線介面電路在實現上的最大壓力是應能承受饋電、鈴流和外界干擾等高壓大電流的沖擊,過去都是採用晶體管、變壓器(或混合線圈)、繼電器等分立元件構成,隨著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近十年來在國際上陸續開發多種模擬SLIC,它們或是採用半導體集成工藝或是採用薄膜、厚膜混合工藝,並已實用化。在實際中,基於實現和應用上的考慮,通常將BORSCHT功能中過壓保護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編解碼器部分另單成一體,集成為編解碼器(CODEC),其餘功能由所謂集成模擬SLIC完成。
在布控交換機中,向用戶饋電,向用戶振鈴等功能都是在繩路中實現的,饋電電壓一般是-60V,用戶的饋電電流一般是20mA~30 mA,鈴流是25HZ,
90V左右,而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中,由於交換網路處理的是數字信息,無法向用戶饋電、振鈴等,所以向用戶饋電、振鈴等任務就由用戶線介面電路來承擔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式控制交換機中的用戶線介面電路一般要具有B(饋電)、O(過壓保護)、R(振鈴)、S(監視)、C(編解碼)、H(混合)、T(測試)七項功能。
模擬用戶線介面電路的功能可以歸納為BORSCHT七種功能,具體含義是:
(1)饋電(B-Battery feeling)向用戶話機送直流電流。通常要求饋電電壓為—48伏,環路電流不小於18mA。
(2)過壓保護(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過壓過流沖擊和損壞電路、設備。
(3)振鈴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戶話機饋送鈴流,通常為25HZ/90Vrms正弦波。
(4)監視(S-Supervision)監視用戶線的狀態,檢測話機摘機、掛機與撥號脈沖等信號以送往控制網路和交換網路。
(5)編解碼與濾波(C-CODEC/Filter)在數字交換中,它完成模擬話音與數字碼間的轉換。通常採用PCM編碼器(Coder)與解碼器(Decoder)來完成,統稱為CODEC。相應的防混疊與平滑低通濾波器佔有話路(300HZ~3400HZ)帶寬,編碼速率為64kb/s。
(6)混合(H-Hyhird)完成二線與四線的轉換功能,即實現模擬二線雙向信號與PCM發送,接收數字四線單向信號之間的連接。過去這種功能由混合線圈實現,現在改為集成電路,因此稱為「混合電路」。
(7)測試(T-Test)對用戶電路進行測試。
模擬用戶線介面功能見圖2—1。

鈴流發生器 饋電電源

發送碼流
過 振 低通 編

a 壓 測 鈴 饋 混 碼

擬 保 試 繼 電 合 平衡 器
用 (編碼信號)
戶 護 開 電 電 電 網路 解

b 電 關 器 路 路 碼

路 低通 器
接收碼流

測試 振鈴控台 用戶線
匯流排 制信號彈 狀態信號

圖2-1 模擬用戶線介面功能框

(一)用戶線介面電路
在本實驗系統中,用戶線介面電路選用的是MITEL公司的MH88612C。MH88612C是2/4線厚膜混合用戶線介面電路。它包含向用戶話機恆流饋電、向被叫用戶話機饋送鈴流、用戶摘機後自行截除鈴流,摘掛機的檢測及音頻或脈沖信號的識別,用戶線是否有話機的識別,語音信號的2/4線混合轉換,外接振鈴繼電器驅動輸出。MH88612C用戶電路的雙向傳輸衰耗均為-1dB,供電電源+5V和-5V。其各項性能指標符合郵電部制定的有關標准。
(1)該電路的基本特性
1、向用戶饋送鈴流
2、向用戶恆流饋電
3、過壓過流保護
4、被叫用戶摘機自截鈴
5、摘掛機檢測和LED顯示
6、音頻或脈沖撥號檢測
7、振鈴繼電器驅動輸出
8、語音信號的2/4線轉換
9、能識別是否有話機
10、無需偶合變壓器
11、體積小及低功耗
12、極少量外圍器件
13、厚膜混合型工藝
14、封裝形式為20引線單列直插
圖2-2是它的管腳排列圖

(2)MH88612C引出端功能的說明
0腳: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
1腳:TF Tip Feed: 連接外接二極體作為保護電路連到-48V和地。。
2腳: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
3腳:VR Voice Receive(input): 四線語音信號的接收端。
4腳:VRef Voltage Reference:設置向用戶電話線送恆流饋電的參考電壓,恆流通過VRef調節;也可接地,一般為21mA環流。
5腳:VEE 負供電電源,通常為-5V DC。
6腳:GNDA 供電電源和饋電電源的地端,模擬接地。
7腳:GS Gain setting(input):低電平時直接接收附加增益為-0.5 dB,
此增益除編解碼增益設置之外的,高電平時為0dB。
8腳:VX Voice Transmit(output):四線語音信號的發送端。
9腳:TIP 連接用戶電話的「TIP」線。
10腳:RING 連接用戶電話的「RING」線。
11腳:RF Ring Feed:外部連接至振鈴繼電器。
12腳:VDD 正供電電源,通常為+5V DC。
13腳:RC Relay Control(input)振鈴繼電器控制輸入端,高電平有效
14腳:RD 振鈴繼電器驅動輸出端,外接振鈴繼電器線圈至地端,內部有一線圈感應箝位二極體。
15腳:RV Ring Feed Voltage:用戶線鈴流源輸入端,外部連接至振鈴繼電器。
16腳:VRLY 振鈴繼電器正供電電源,能常為+5V DC。
17腳:IC Internal Connection:空端。
18腳:VBat 用戶線饋電電壓,通常為-48V DC
19腳:CAP 連接外部電容作為振鈴濾波控制連電阻到地。
20腳:SHK 摘掛機狀態檢測及脈沖號碼輸出端,摘機時輸出高電平。

(3)用戶線介面電路主要功能
圖2-3是MH88612C內部電路方框圖,其主要功能說明如下:

TF VR
TIP
RING VX
RF

RV
VRLY

RC
VRef
RD CAP

SHK
圖2-3 MH88612C內部電路方框圖
1、向用戶話機供電,MH88612C可對用戶話機提供恆流饋電,饋電電流由VBAT以及VDD供給。恆定的電流為25 mA。當環路電阻為2KΩ時,饋電電流為18 mA,具體如下:
A、 供電電源VBat採用-48V;
B、 在靜態情況下(不振鈴、不呼叫),-48V電源通過繼電器靜合接點至話機;
C、 在振鈴時,-48V電源通過振鈴支路經繼電器動合接點至話機;
D、 用戶掛機時,話機叉簧下壓饋電迴路斷開,迴路無電流流過;
E、 用戶摘機後,話機叉簧上升,接通饋電迴路(在振鈴時接通振鈴支路)迴路。
2、MH88612C內部具有過壓保護的功能,可以抵抗保護TIP- -RING埠間的瞬時高壓,如結合外部的熱敏與壓敏電阻保護電路,則可保護250V左右高壓。
3、振鈴電路可由外部的振鈴繼電器和用戶電路內部的繼電器驅動電路以及鈴流電源向用戶饋送鈴流:當繼電器控制端(RC端)輸入高電平,繼電器驅動輸出端(RD端)輸出高電平,繼電器接通,此時鈴流源通過與振鈴繼電器連接的15端(RV端)經TIP––RING埠向被叫用戶饋送鈴流。當控制端(RC端)輸入低電平或被叫用戶摘機都可截除鈴流。用戶電路內部提供一振鈴繼電器感應電壓抑制箝位二極體。
4、監視用戶線的狀態變化即檢測摘掛機信號,具體如下:
A、用戶掛機時,用戶狀態檢測輸出端輸出低電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統表示用戶「閑」;
B、用戶摘機時,用戶狀態檢測輸出端輸出高電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統表示「忙」;
5、在TIP––RING埠間傳輸的語音信號為對地平衡的雙向語音信號,在四線VR端與VX端傳輸的信號為收發分開的不平衡語音信號。MH88612C可以進行TIP––RING埠與四線VR端和VX端間語音信號的雙向傳輸和2/4線混合轉換。
6、MH88612C可以提供用戶線短路保護:TIP線與RING線間,TIP線與地間,RING線與地間的長時間的短路對器件都不會損壞。
7、MH88612C提供的雙向語音信號的傳輸衰耗均為-dB。該傳輸衰耗可以通過MH88612C用戶電路的內部調整,也可通過外部電路調整;
8、MH88612C的四線埠可供語音信號編解碼器或交換矩陣使用。
由圖1-1可知,本實驗系統共有四個用戶線介面電路,電路的組成與工作過程均一樣,因此只對其中的一路進行分析。
圖2-4是用戶1用戶線介面電路的原理圖:

圖2-4 用戶線介面電路電原理圖

為了簡單和經濟起見,反映用戶狀態的信號一般都是直流信號,當用戶摘機時,用戶環路閉合,有用戶線上有直流電流流過。主叫摘機表示呼叫信號,被叫摘機,則表示應答信號,當用戶掛機時,用戶環路斷開,用戶線上的直流電流也斷開,因此交換機可以通過檢測用戶線上直流電流的有無來區分用戶狀態。
當用戶摘機時,發光二極體D10亮表示用戶已處於摘機狀態,TP13由低電平變成高電平,此狀態送到CPU進行檢測該路是否摘機,當檢測到該路有摘機時,CPU命令撥號音及控制電路送出f=450HZ,U=3V的波形。
此時,在TP12上能檢測到如圖2—5所示波形

TP12

0 2VP-P t

f = 400~450Hz
圖2-5 450Hz撥號音波形
當用戶聽到450HZ撥號音信號時,用戶開始撥電話號碼,雙音多頻號碼檢測電路檢測到號碼時通知CPU進行處理,CPU命令450HZ撥號音發生器停止送撥號音,用戶繼續撥完號碼,CPU檢測主叫所要被叫用戶的號碼後,立即向被叫用戶送振鈴信號,提醒被叫用戶接聽電話,同時向主叫用戶送回鈴音信號,以表示線路能夠接通,當被叫用戶摘機時,CPU接通雙方線路,通信過程建立。一旦接通鏈路,CPU即開始計時,當任一方先掛機,CPU檢測到後,立即向另一方送忙音,以示催促掛機,至此,主、被叫用戶一次通信過程結束。
通過上述簡單分析,不難得出各測量點的波形。
TP11:通信時有發送話音波形;撥號時有瞬間DTMF波形;不通信時則此點無波形。
TP12:通信時有接收話音波形:摘機後撥號前有450HZ撥號音信號;不通信時則此點無波形。
TP13:摘掛機狀態檢測測量點
掛機:TP13=低電平。
摘機:TP13=高電平。
TP14:振鈴控制信號輸入,高電平有效。即工作時為高電平,常態為低電平。
由於4個用戶線介面電路的測量點相同,故對其它三個用戶線介面電路的測量點就不一一敘述,波形均相同,即:
TP11=TP21=TP31=TP41
TP12=TP22=TP32=TP42
TP13=TP23=TP33=TP43
TP14=TP24=TP34=TP44
(二)二\四線變換電路
在該實驗系統中,二\四線變換由用戶線介面電路中的語音單元電路實現,圖2-6為電路的功能框圖,該電路完成二線–––單端之間信號轉換,在MH88612C內部電路中已經完成了該變換。

T

TR

R
圖2-6 二/四線變換功能框圖
二\四線變換的作用就是把用戶線介面電路中的語音模擬信號(TR)通過該電路的轉換分成去話(T)與來話(R),對該電話的要求是:
1、將二線電路轉換成四線電路;
2、信號由四線收端到四線發端要有盡可能大的衰減,衰減越大越好;
3、信號由二線端到四線發端和由四線收端到二線端的衰減應盡可能小,越小越好;
4、應保持各傳輸端的阻抗匹配;
以便於PCM編解碼電路形成發送與接收的數字信號。

五、實驗內容
1、參考有關程式控制交換原理教材中的用戶線介面電路等單節,對照該實驗系統中的電路,了解其電路的組成與工作過程。
2、通過主叫、被叫的摘、掛機操作,了解B、R、S等功能的具體作用。

六、實驗步驟
1. 接上交流電源線。
2. 將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腳;K70~K75接2,3腳;K60~K63接2,3腳。
3. 先打開「交流開關」,指示發光二極體亮後,再分別按下直流輸出開關J8,J9,此時實驗箱上的五組電源已供電,各自發光二極體亮。
4. 按「復位」鍵進行一次上電復位,此時,CPU已對系統進行初始化處理,顯示電路循環顯示「P」,即可進行實驗。
5. 用戶1,用戶3接上電話單機。
6. 用戶電話單機的直流供電(B)的觀測。(現以用戶1為例)
1) 用戶1的電話處於掛機狀態,用三用表的直流檔測量TP1A,TP1B對地的電壓,TP1A為-48V,TP1B為0V,它們之間電壓差為48V。
2) 用戶1的電話處於摘機狀態,用三用表的直流檔測量TP1A,TP1B對地的電壓,TP1A為-10V左右(此時的電壓與電話的內阻抗有關,所以每部電話的測量值不一定相同),TP1B為-3.7V左右。
以上給出的電壓值只是作為參考。
7. 觀察二/四線變換的作用。
1) 用正常的呼叫方式,使用戶1、用戶3處於通話狀態。
2) 當用戶1對著電話講話時(或按電話上的任意鍵),用示波器觀察TP11上的波形,為語音信號(或雙音多頻信號),不講話時無信號。
3) 當用戶1聽到用戶3講話時(或用戶3按電話上任意鍵),用示波器觀察TP12上的波形,為語音信號(或雙音多頻信號),對方不講話時無信號。
4) 用示波器觀察TP1A。不管是用戶1講話還是用戶3講話(或按電話上的任意鍵)此測試點都有語音波形(或雙音多頻信號)。
8. 摘、掛機狀態檢測的觀測。
1) 當用戶1的電話摘機時,用示波器測量TP13為高電平(4V左右)。
2) 當用戶1的電話掛機時,用示波器測量TP13為低電平(0V左右)。
9. 被叫話機振鈴(R)的觀測。
1) 用戶1處於掛機狀態,用戶3呼叫用戶1,即用戶3撥打「68」,使用戶1振鈴。
2)當用戶1的電話振鈴時,用示波器觀察TP14,振鈴時TP14為高電平(3V左右);不振鈴時TP14為低電平(0V左右)。

七、實驗注意事項
當實驗過程中出現不正常現象時,請按一下「復位」鍵,以使系統重新啟動。

八、實驗報告要求
1、畫出本次實驗電路方框圖,並能說出其工作過程。
2、畫出各測量點在各種情況下的波形圖。

6. 實驗報告結論怎麼寫

結論不是具體實驗結果的再次羅列,也不是對今後研究的展望,而是針對這一實驗所能驗證的概念、原則或理論的簡明總結,是從實驗結果中歸納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斷,要簡練、准確、嚴謹、客觀。

不能用已知的理論或生活經驗硬套在實驗結果上;更不能由於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或理論不符而隨意取捨甚至修改實驗結果,這時應該分析其異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實驗失敗了,應找出失敗的原因及以後實驗應注意的事項。

(6)循環碼編解碼實驗報告實驗結論擴展閱讀:

實驗報告的書寫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它不僅是對每次實驗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歸納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科學論文寫作的基礎。

因此,參加實驗的每位學生,均應及時認真地書寫實驗報告。要求內容實事求是,分析全面具體,文字簡練通順,謄寫清楚整潔。

7. 計算機實驗報告數據分析與實驗結果怎麼寫

順序是這樣的: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實驗器材(當然寫計算機了)》》實驗流程圖(就畫那些什麼平行四邊形里寫開始,橢圓形里寫步驟的那種)》》實驗步驟(寫程序代碼)》》結果分析(寫詳細些
比如寫輸入什麼
輸出了什麼
如果結果有問題
你可以分析
比如因為循環次數少導致的或怎麼樣)

8. 求C語言循環程序設計實驗報告

9. (13,9)循環碼的MATLAB語言程序,跪求大神,要能運行的

1、循環碼編碼與解碼Matlab源程序(實驗以(7,4)循環碼進行分析)
m
=
3;
n
=
2^m-1;
%定義碼長
k
=
n-m;
%信息位長
msg
=
randint(k*4,1,2);
%隨機提取信號,引起一致地分布的任意整數矩陣
subplot(2,2,1)
stem(msg)
title('編碼器輸入信號')
p=cyclpoly(n,k)
%循環碼生成多項式,n=7,k=4
code
=
encode(msg,n,k,'cyclic',p);
%編碼函數,對信號進行差錯編碼
subplot(2,2,2)
stem(code)
title('編碼器輸出信號')
recode=decode(code,n,k,'cyclic',p)
%對信號進行解碼,對接收到的碼字進行解碼,恢復
出原始的信息,解碼參數和方式必須和編碼時採用的嚴格相同
subplot(2,2,3)
stem(recode)
title('解碼器輸出信號')
t=-1:0.01:1;
x=recode;
%將recode賦值給x,並進行長度與fft設定
N=length(x);
fx=fft(x);
df=100/N;
n=0:N/2;
f=n*df;
subplot(2,2,4);
plot(f,abs(fx(n+1))*2/N);
grid;
title('頻譜圖')
2、誤碼率與信噪比之間的關系程序(以(3,2)循環碼進行測試)
m
=
2;
n
=
2^m-1;
%定義碼長
k
=
n-m;
%信息位長
Fs=40;
%系統采樣頻率
Fd=1;
%碼速率
N=Fs/Fd;
M=2;
%進制數
for
SNRpBit=1:100;%信噪比
SNR=SNRpBit/log2(M);
%製造100個信息組,每組k位
msg
=
randint(100,k,[0,1]);
code
=
encode(msg,n,k,'cyclic/binary');
%加入雜訊
%在已調信號中加入高斯白雜訊
noisycode=awgn(code,SNR-10*log10(0.5)-10*log10(N),'measured',[],'dB');
%將浮點數轉化為二進制,波形整形過程
for
i=1:100
for
a=1:k+1
if
noisycode(i,a)<0.5
noisycode(i,a)
=
0;
else
noisycode(i,a)
=
1;
end
end
end
%解碼
newmsg
=
decode(noisycode,n,k,'cyclic');
%計算誤碼率
[number,ratio]=biterr(newmsg,msg);
result(SNRpBit)=ratio;
disp(['The
bit
error
rate
is',num2str(ratio)]);
end
%不同信噪比下循環碼經過加性高斯白雜訊信道的誤碼率
figure(1)
stem(result);
title('循環碼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誤碼率')
legend('誤碼率','*')
xlabel('信噪比');
ylabel('在加性高斯白雜訊下的誤碼率');

閱讀全文

與循環碼編解碼實驗報告實驗結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數乘整數的演算法教案 瀏覽:503
9個命令 瀏覽:420
單片機課程設計論文 瀏覽:419
android上機試題 瀏覽:965
android顯示intent 瀏覽:919
linuxarp清除 瀏覽:875
程序員自帶電腦 瀏覽:123
android怎麼學 瀏覽:426
pdf怎麼蓋電子章 瀏覽:413
在哪裡可以租個雲伺服器 瀏覽:861
基於msp430單片機的設計 瀏覽:559
比較好用的編程軟體 瀏覽:160
php抓取動態網頁 瀏覽:185
c51單片機原 瀏覽:196
交行app在哪裡買東西 瀏覽:39
python高手之路pdf 瀏覽:84
iphone怎麼像安卓一樣返回 瀏覽:162
linuxtomcat埠佔用怎麼辦 瀏覽:722
表演pdf 瀏覽:923
微信如何更換伺服器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