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鴻蒙OS是用什麼語言編寫的,它的應用又是用什麼語言可以編寫
鴻蒙OS是基於Linux內核源碼開發實現的,OS實現代碼主要是C語言,並且內核提供的原生系統調用介面肯定也是C語言介面,上層APP應用兼容現有的安卓java程序,可能需要重新編譯JAVA應用程序代碼即可運行。
應用編寫需要用java語言。
鴻蒙OS(英文: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鴻蒙OS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一款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
(1)鴻蒙實現遠程桌面源碼擴展閱讀:
技術特性:
1、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
鴻蒙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順序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順序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
2、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鴻蒙OS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
3、鴻蒙OS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鴻蒙OS憑借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提供屏幕布局控制項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支持控制項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者可以基於同一工程高效構建多端自動運行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為鴻蒙系統
B. 鴻蒙是什麼大多數人可能都理解錯了
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 OS),從2019年第一次開天闢地出現在世人面前,到如今已接近2年。但是到現在,大多數人仍然難以說清楚「鴻蒙」究竟是什麼。
6月2日晚,華為舉辦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一代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2以及多款搭載該系統的產品,並宣布「百」款手機設備將陸續啟動鴻蒙操作系統升級。也就是說,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手機已經變成面向市場的正式產品。
自從鴻蒙誕生以來,「國產」、「第三大操作系統」都是貼在它身上的標簽,那麼,搭載在手機上的鴻蒙操作系統是什麼樣的?和安卓、iOS相比,它有什麼特點?其他手機廠商是否會支持搭載?
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來了:
從萬能卡片到暢聯流轉,新功能登場
在這場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和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等先後亮相。
王成錄用一句話概括了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給當前的手機系統帶來的變化: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讓消費者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軟體(指APP)。那麼,鴻蒙相對於今天的操作系統,又有一個飛躍,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不同的硬體。」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智能手機在搭載了鴻蒙以後,消費者能明顯感覺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功能上,即暢聯流轉、多機位模式和萬能卡片。
要解釋清楚這三個功能,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鴻蒙系統是基於物聯網推出的。
截圖自發布會
對於鴻蒙,華為給出的官方定義是「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大概意思是: 鴻蒙可以通過分布式技術,把物理上相互分離的多個設備,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
比如說,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智能家居設備,通過特定的APP和系統,我們可以控制電燈的亮滅、窗簾的開合;但是,由於不同的生產商往往沒有互聯互通,用戶可能需要使用多個APP甚至是多種操作系統。
而鴻蒙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困局,就像王成錄說的那樣,「鴻蒙系統是不同設備的統一語言。」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搭載鴻蒙的手機有些什麼新功能:
大多數人沒看懂的鴻蒙:
和安卓、iOS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在對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進行解讀時,難免會和安卓、iOS這兩個操作系統上的巨頭進行比較。
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至今年4月,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上,谷歌安卓系統佔比達72.2%,蘋果iOS系統佔比為26.99%,其他均不足1%。
安卓和iOS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鴻蒙要如何突圍?
「華為絕不會再做一個安卓或者再做一個iOS,如果再做一個一樣的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是沒有價值的。」王成錄稱。
和安卓、iOS相比,鴻蒙最大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更是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手機、電視、平板、 汽車 等終端只要搭載鴻蒙系統,軟體在不同平台之間都可以適配,不再需要單獨開發。
通信專家項立剛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把鴻蒙稱為 「下一代操作系統」 。
「我們以前的操作系統——電腦用的是電腦操作系統,手機用的是手機的; 那到了現在,我們希望能把電腦、手機甚至是 汽車 的操作系統都打通,傳統的系統架構做不到,必須有新的架構。」 項立剛對紅星資本局說。
圖據微博@華為終端公司
按照目前的發布情況來看,鴻蒙更像是錨定物聯網時代推出的系統。
據經濟參考報援引GSMA數據,預測在2025年全球物聯網的設備聯網數量將達到252億。在預測期內,市場規模將幾乎是原來的四倍。
鴻蒙作為第一個基於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可以說占據了「天時」和「地利」。至於「人和」,則需要華為努力為鴻蒙搭建起一條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3億和16%的生死線:
操作系統的生態鏈要如何搭建起來?
「做一個操作系統,技術上不難,生態才是核心。生態涉及的廣度、深度和復雜度遠遠超過所有的單個技術。」王成錄曾說。
項立剛也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對鴻蒙來說,最大的難題在於生態鏈。「鴻蒙需要更多的應用來支持,讓用戶可以在其中使用不同的應用,而且體驗感不受影響。」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華為的生態鏈搭建主要有兩個方向,南向和北向。其中,南向是指設備製造廠家,比如九陽、美的等家電品牌;而北向指的是應用開發者。
據媒體報道,在今年3月,安卓有約2000萬開發者,iOS有約2400萬開發者,而鴻蒙的開發者則在數百萬級。 不過,有提前體驗了鴻蒙的用戶告訴紅星資本局,部分安卓APP可以兼容鴻蒙,目前使用正常。
圖據華為年報
那要把生態鏈發展到什麼程度,鴻蒙才算是存活了下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給出了一個數字——16%。
「對於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台而言,軟體使用量、市場佔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佔率則是一個生死線。」楊海松說 。
為了邁過這16%市佔率的生死線, 華為在2021年需要完成的目標是:搭載鴻蒙的設備數量需達到3億。 其中,自有設備佔2億,生態合作夥伴的設備數量為1億。
據余承東此前透露,目前華為已售出超過10億台全場景智慧連接設備,其中在網手機超過7億台,大約90%的華為存量和在售手機都可以升級為鴻蒙系統。
10億台中約有7億台是手機,也就是說,鴻蒙的絕大部分希望仍是寄託於手機產品上的。
用戶們會願意將現有的系統升級為尚未成熟的鴻蒙嗎?
其他手機品牌會搭載嗎?
連榮耀似乎也不願輕易「冒險」
紅星資本局發現, 目前,國內主流的手機廠商均沒有明確表示生產的手機會搭載鴻蒙。就連剛從華為分出去的「親兒子」榮耀,似乎也不敢輕易「冒險」。
「榮耀已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手機品牌,會根據行業發展適當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操作系統。」榮耀的CEO趙明稱, 當下安卓依然是榮耀首選,但未來不排除使用鴻蒙。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過去的出貨量中,榮耀品牌下的手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紅星資本局發現,有數據統計稱,中國手機用戶換機周期為2年。
據華為2019年年報,當年的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包括榮耀);另據IDC數據,在2020年,華為全年的出貨量為1.89億台(包括榮耀)。
也就是說,正在被用戶們使用的華為手機大約有4.29億台,每兩位華為手機用戶中,至少要有一位升級為鴻蒙系統,華為設立的2億自有設備搭載鴻蒙的目標才有可能達到。
現在,就連榮耀也沒有立刻搭載鴻蒙,華為距離16%的生死線似乎又遠了一點。
除了榮耀外,也有其他手機廠商——魅族站出來力挺鴻蒙,但是,魅族用來搭載鴻蒙的並非是手機產品,而是智能家居業務線。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是,這些手機廠商和安卓本身合作得很不錯;另一方面,這些手機廠商可能更多地把華為當做競爭對手看待。 」項立剛對紅星資本局稱,如果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都使用搭載國產操作系統的手機,部分手機廠商不願意放棄這個市場,可能會搭載鴻蒙。
如果華為既生產手機、又推鴻蒙系統,對於其他手機廠商來說,這像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恐怕難以在手機端收獲支持。
華為「 1+8+N 」「 農村包圍城市」 :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般來說,系統主要分為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蘋果的模式,軟硬體都抓,不開放給第三方;另一種是安卓模式,會開放給第三方一起合作。
現在來看,華為走的是後者的路線。
早在2020年9月,在鴻蒙2.0正式亮相後,率先搭載的不是華為手機,而是九陽和美的等品牌的家電。
對於華為在鴻蒙搭載上的先後順序,有業內人士將其形容為「農村包圍城市」,或者說得更准確一點,是「從智能家居產品包圍手機」。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和華為「1+8+N」戰略是契合的。其中,「1」是指手機,「8」是平板、PC和車機等,而「N」是指泛IoT(物聯網)設備。
鴻蒙,正是從「N」開始起步,現在逐漸攻入「1+8」領域。
不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數碼圈內有聲音認為,鴻蒙系統的顛覆性實質上並不強。目前,蘋果、小米等也在嘗試做物聯網,可以通過手機連接家庭中的其他產品。
「像蘋果也有做家庭智能產品互聯,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只用自己的硬體,華為可以用其他品牌的硬體,而且旗幟鮮明地把『萬物互聯』這個概念打出來了。」 有 科技 產業觀察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
現在來看,沒有其他任意一家手機廠商伸出援手,生態鏈也尚未完善,鴻蒙恐怕還有很長一段道路需要去走。
①用戶體驗者這樣說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對於華為手機用戶來說,鴻蒙系統的公測版此前已向用戶開放,在通過官方渠道報名篩選後,手機即可收到新系統的安裝包。
方知(化名)是華為mate40的用戶,他告訴紅星資本局,在今年5月初,他收到了新系統安裝包的推送,目前已經體驗了20多天。
「整體來說很不錯,很順滑。」方知告訴紅星資本局,雖然他的手機內安裝了鴻蒙系統,但使用的仍是適配安卓的APP,鴻蒙可以兼容。
方知向紅星資本局透露,鴻蒙系統內有一個APP圖標上滑功能(指萬能卡片),這是新功能,體驗非常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定製,讓APP上滑後出現不同的服務卡片。
「和安卓相比,鴻蒙最大的優點就是萬物互聯,可以通過手機操作把很多家電連接在一起。不過,我這樣的配件不多,所以暫時沒有什麼很深的體會。」方知稱。
另外,方知還告訴紅星資本局,在目前的測試階段,用戶們發現一些小bug後,都可以反饋給反饋助手。對於反饋數量較多的問題,很快就會被修復。
②開發者們這樣說
除了用戶體驗者外,開發者們也是接觸鴻蒙操作系統最多的人。
紅星資本局發現,在鴻蒙學堂(分享鴻蒙系統資訊與技術的第三方平台)的官網上,有多位開發者講述了對鴻蒙系統的看法。
曾擔任Harmony OS開發者創新大賽導師的韋東山稱,在2020年,他第一次接觸到鴻蒙的源碼, 「(我)知道它不僅僅是去替代安卓,更是去超越安卓。」
韋東山稱,鴻蒙是第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為物聯網而產生的操作系統。「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雖然國內外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但它們只局限於一個、一個單獨的電子產品,鴻蒙是把一個、一個電子產品聯系起來。」
另一位擔任了Harmony OS開發者創新大賽導師的張榮超稱,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鴻蒙絕不是另一個版本的安卓,而是一個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操作系統。
「鴻蒙支持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就像開發單端APP一樣簡單,大大簡化了開發者的工作量。 如果換用安卓實現同樣的分布式功能,不僅工作量會大很多,而且在性能和用戶體驗上都會比較差。」 張榮超說。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C. 數碼博主態稱小米妙播用了鴻蒙推流源碼卻沒改名字,你如何看待此事
我對此表示正常看待,身為一個IT行業的從事人員,我只想說,這個博主是在搞事情,很明顯這個博主發的圖片是有問題,他的言論也是牛頭不對馬嘴。接下里,我就仔細帶你看一下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對此事是正常看待的,因為我是軟體開發工程師,我一看就知道,這個肯定是數碼博主人為的修改了代碼,然後拿來污衊小米,騙一些什麼都不懂的小白。
D. 手機怎麼遠程式控制制電腦
手機遠程式控制制電腦具體操作如下(這里以國內的向日葵軟體為例):
1、手機上下載主控端,電腦上下載客戶端。也有電腦版的主控端,所以要分清,要是在電腦上下載了主控端,手機就沒法控制電腦了。
電腦端下載渠道可以自行網路搜索「向日葵遠程式控制制」。選擇與自己電腦匹配的版本。軟體支持Windows系統、Mac系統、Linux系統。而手機端下載可以在應用商店找。
E. 華為鴻蒙系統詳解,沒看懂或錯過發布會的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昨晚華為舉行了鴻蒙2.0系統的線上發布會,正式版系統發布,將廣泛應用於手機、電腦、平板以及各種家電設備甚至是 汽車 等等,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小麥就帶大家來了解以下鴻蒙系統的定位。
真正的萬物互聯,用戶自由調取軟硬體
鴻蒙系統誕生以來一直想深耕於萬物互聯,這次的發布會進一步確定了鴻蒙萬物互聯的布局方式。鴻蒙在開發時重點應用了分布式技術,在鴻蒙的正式系統中加入了超級終端功能,用戶不單單可以自由調取軟體,還能自由組合調取硬體,什麼意思呢?
關於軟體給大家舉個例子,假如我們在鴻蒙系統手機上安裝了一款app,但是在pad或者電腦上沒有對應應用,在我們想用平板或者電腦使用這個軟體時可以直接調取手機的這個app而不用另外下載。
硬體方面和軟體有點類似,還是給大家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我們一般的顯示器沒有很強的算力,比如現在賣的各種智慧屏是沒有多少算力的,但是我們可以調用有強大算力的計算機,同時感覺智慧屏的音質不行,可以調用專業音箱來輸出聲音。當然鴻蒙系統遠不如此,我們可以自由切換組合各種硬體設備輸出硬體對應的優勢,高清屏幕的畫質、藍牙耳機的聲音、電腦的算力、pad方便的手寫等等。
華為新的鴻蒙手錶可以控制鴻蒙 汽車
萬物互聯當然少不了現在火熱的新能源車和智能手錶,從發布會的演示視頻來看,華為新的Watch3可以控制搭載鴻蒙系統 汽車 的一些操作,而在此前華為就演示了手機的操控性能,現在鴻蒙2.0又做了大升級。更重要的,新款手錶採用了esim的連接方式,可以獨立使用,離開手機不影響任何功能,雖然這個方式不是全球首用,但是也正是得益於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實力能夠直接與運營商合作就能完成項目,此外該模式將成為拓展華為終端物聯的方式。
終端物聯方式將多樣化
目前除了少部分產品,連接終端的方式主要還是藍牙,隨著esim和華為電力載波的廣泛使用,相信終端的連接方式將越來越多樣化,通過各種不同產品對於帶寬的不同需求精準化使用將會大大提升效率,並且降低成本,現在的華為智能家居中其實已經在使用這樣的功能了。
當以上功能實現AI智能化
華為其實前幾年就在白皮書中將「雲技術+人工智慧+5G」定義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當然全球公認的工業4.0也早就做了類似的定義。 當以上的所有功能技術都擁有AI的能力會怎麼樣?還是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很多人喜歡玩 游戲 ,當我們回家坐在沙發上拿起 游戲 手柄,系統智能識別出來要玩 游戲 自動調取了計算機的算力、沙發前顯示器的顯示功能和藍牙耳機的聲音,可以直接開始隨心所欲玩 游戲 ;又比如工作日我們戴著裝載系統的手機或者手錶靠近自己的車,天氣預報顯示今天天氣較熱, 汽車 自動打開了空調,走到車前車門自動開啟,裡面已經很涼快了;等等。
鴻蒙系統非常值得期待,雖然現在晶元領域被卡脖子,但是華為沒有落下其他技術的發展,從目前來看,華為的生態布局完全可以媲美蘋果和安卓甚至是超越,同時鴻蒙是開源的並且將源代碼捐給了國家,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源資源加入其中,目前windows系統安裝插件已經可以支持使用。最後是所有華為手機更新正式版鴻蒙的時間表。
F. 鴻蒙系統代碼開源,不擔心友商「抄襲」嗎
最近手機圈最火的話題恐怕就是華為宣布最快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就要正式發布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了。這是續華為自研麒麟晶元之後又一重磅炸彈,而華為的操作系統很有可能命名為鴻蒙,目前鴻蒙已經通過了注冊商標,離發布已經越來越近了
老用戶無需購買新華為手機就能用上。而友商手機,比如小米魅族甚至三星手機,都可以通過編譯後刷入,就像之前刷其它非官方ROM一樣,當然前提是要解BL鎖和ROOT。所以等到鴻蒙系統發布之後,只要想用,我們手上的手機都能夠用上,就看華為官方會不會放出適配包了
G. 鴻蒙OS——國產操作系統之崛起
余承東新品發布會上說,華為將圍繞五大場景實現「全場景1+8+N智慧生活戰略」。五大場景指智慧出行,家居,辦公,運動 健康 和影音 娛樂 。1+8+N指,1部手機,八大華為產品,N個生態合作夥伴。
華為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等機型已陸續升級為鴻蒙OS2系統,而接入鴻蒙系統的硬體品牌已超1000家,如美的,北汽極狐等。
鴻蒙OS2在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3億台,其中華為的設備2億台,合作夥伴1億台。華為已售的全場景連接設備10億台,其中手機7億台,超90%的華為手機都可升級為鴻蒙系統。華為也在同全球前200名的APP廠商洽談合作。
鴻蒙操作系統為純國產,面向物聯網的全場景操作系統,以手機操作為主,聯接 汽車 ,智能音箱,可穿戴等設備。不是安卓系統的分支或修改,與安卓和蘋果系統有著根本性不同。
鴻蒙OS的源代碼已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10月份後,向4GB以上所有設備開源。
消費者,能將生活的不同設備整合,連接。
開發者,代碼開源,多分布式技術,提供一站式開發環境。
設備商,設計方案組件化,滿足不同設備對操作系統的要求。
鴻蒙產業鏈:
1.生態核心: 華為雲和處理器,基於華為鯤鵬系列部署。
2.硬體: 整機,部件和主板等。
3.軟體: AI框架,中間件,資料庫和操作系統。
4.應用: 各類應用軟體。
其中,操作系統是最底層的軟體,連接應用軟體和硬體的橋梁。卡脖子環節之一,國產替代緊迫。
鴻蒙操作系統依次為:內核層,系統服務層,框架層和應用層。
系統功能按,系統>子系統>功能/模塊逐級展開,根據實際需求裁剪非必要的子系統或功能。已有操作系統只對應於某一種硬體,如:Windows對應電腦,iOS對應蘋果手機。而鴻蒙OS劍指萬物互聯時代,是全場景,多終端的操作系統。
採用微內核技術,藉助方舟編譯器,使各設備跨平台安裝,操作,並兼容所有的安卓及Web應用。
1)微內核操作系統,高安全和擴展性。
傳統安卓宏內核,所有系統服務代碼都在內核中。量大,漏洞多,擴展性差,小內存終端難搭載。
鴻蒙微內核系統:簡化功能,只提供最基礎系統服務,其他均放在用戶生態中。按需擴展,多設備彈性部署,代碼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安全性高。
2)分布式操作系統,打通多個應用場景。
鴻蒙系統通過通信平台,分布式管理,調度和虛擬外設,使各終端互通互聯。
分布式軟匯流排: 為異端設備互聯互通提供統一基座。
分布式數據管理: 用戶數據與設備不再綁定,跨終端運行。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 多設備形成一個超級虛擬終端,各終端可便捷調用。
分布式任務調度: 統一服務管理,可遠程啟動,調用,連接及遷移等。
如:傳統相機,電腦,音響等原本相互獨立,通過鴻蒙整合,相互協同。用華為Share碰一碰,多屏協同等功能,將各硬體應用打通。
3)方舟編譯器,實現安卓APP快速切換。
絕大多數應用是Java語言編程,但硬體CPU只能理解匯編指令,需要編譯器來「翻譯」,將人的程序語言翻譯給計算機可理解並執行的語言。但在翻譯過程中易導致運行變慢或卡頓。
華為方舟編譯器,將Java語言直接變成機器碼,省去內置VM編譯器,APP在各種終端上快速安裝,啟動和運行,將安卓APP無縫遷移到鴻蒙系統。
2020年,全球操作系統市場規模370億美元。全球操作系統中,安卓和微軟系統市場份額總和超過70%,集中度高。
2020年,全球手機操作系統中,安卓佔63%,蘋果佔22%,兩者總和超過84%。國內手機操作系統,安卓佔89%,蘋果11%。
若鴻蒙OS推廣後成功,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大操作系統。
1)鴻蒙VS安卓VS蘋果的操作系統情況:
硬體載體: 鴻蒙可搭載手機,電腦,手錶等各類物聯網設備,而安卓和蘋果以手機為主。
續航時長: 鴻蒙OS2續航時間5.1小時,長於安卓EMUI11的4.7小時和蘋果的3.9小時。
對開發者: 鴻蒙開源分布式操作系統,一次開發多端適配。安卓和蘋果只能單獨適配。
成長空間: 萬物互聯時代,鴻蒙的成長空間巨大,蘋果和安卓的成長空間有限。
2)鴻蒙VS安卓
鴻蒙微內核代碼量只有安卓的千分之一,受攻擊率低,安全性高。華為P40Pro空間15.43GB,比安卓EMUI11少4GB。
3)鴻蒙VS蘋果
使用36個月後,鴻蒙OS的順序讀寫速度和隨機讀寫速度下滑均不超5%。而蘋果順序讀寫速度下跌超75%,隨機讀寫速度下跌超19%。
鴻蒙OS最大短板是生態,構建成熟生態是鴻蒙生存的關鍵。
H. 怎麼開啟遠程協助
第一種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
iis7批量遠程桌面工具
1、整理好你需要遠程的伺服器信息,粘貼到TXT文本裡面,每一個信息之間要用英文的「,」隔開。
2、IIS7遠程桌面管理運行後,只需要導入你整理好的伺服器信息,一鍵導入即可。
3、你也可手動添加你需要遠程的伺服器信息,這個適用於遠程伺服器少或者中途需添加伺服器的情況。
4、導入成功後,就可以選擇伺服器進行遠程了,可以雙擊伺服器的IP進入,也可以勾選你需要遠程的伺服器,然後點擊「打開」,全選就是全部的伺服器。
5、IIS7遠程桌面管理能夠同時遠程多台伺服器,多台伺服器間自由切換,完全無壓力。
第二種辦法:
在計算機上選擇:開始|所有程序|附件|通信|遠程桌面連接,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你要遠程連接的計算機的IP地址。如果對方允許你連接的話,就可以控制對方電腦。
相對的,我們也可以設置Windows XP使得其他人可以遠程式控制制我們的計算機。在「我的電腦」上點擊右鍵,選擇「屬性」然後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遠程」,然後選中「遠程桌面」,之後選擇「選擇遠程用戶」在其中輸入可以訪問的用戶名。這樣其他用戶就可以遠程式控制制你的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