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慶玉 元青花博物館在那裡
宜春市袁州區盧洲北路536號。張慶玉,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創辦人、會長,曾任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民間青花瓷收藏家,民間研究元青花海撈瓷第一人。
⑵ 北京源碼資本是騙子嗎
不是。北京源碼資本是一支於2014年8月成立的新基金,源碼資本是紅杉資本中國成員企業,是由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監管,是可以放心值得信賴的。
⑶ 深圳海那邊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源碼資本是一體嗎
是一體的。查詢深圳海那邊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源碼公司簡歷顯示,深圳市海那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總部設於深圳,獲得知名美元基金真格基金和源碼資本聯合投資。創始人來自知名互聯網企業騰訊、阿里,以及知名移民機構環球、加成,從業經驗均超過十年。所以深圳海那邊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源碼資本是一體的。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
⑷ 著名元青花鬼穀子下山 居然賣出了2.3億真的是奇跡
古董的價值在於人文的結合,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歷史進步的標志,具有明顯的雙重特性,即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
元代青花瓷器,主體紋飾為「鬼穀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穀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鬼穀子下山圖罐
鬼穀子下山圖罐外型特徵:罐高27.5cm,口徑21cm,腹徑33cm,足徑20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穀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這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賣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關注。當時人們估計其有可能創造中國瓷器拍賣世界紀錄,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計,其身價將達到1000萬美元,而事實大大超出人們預計。
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圖案為傳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絕品。圖案是鬼穀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車上下山。故事來自於元代版畫《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它表現了戰國時代齊、燕交戰中,孫臏被燕國囚禁,他的師傅鬼穀子下山營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圖案栩栩如生,畫工細膩,出自畫家而非工匠之手,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
同樣的一件元青花「錦香亭圖」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萬人民幣的高價。該罐上所繪場景出自元代著名劇作家王仲文雜劇《孟月梅寫恨錦香亭》,表現了唐玄宗時期才子佳人陳圭與孟月梅曲折的愛情故事,此兩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兩件。兩罐繪畫中的主題人物故事雖不一樣,但器物的高度、直徑等卻大致相同。頸部、肩部也都分別繪上了相似紋飾。只可惜「錦香亭圖」罐的罐口有了修補,其價值便大大低於「鬼穀子下山圖」。
元青花「錦香亭圖」罐
元青花瓷器的裝飾紋飾大多為牡丹、竹梅,龍紋、蓮紋、花鳥等,因此,青花瓷器上歷史人物故事的出現,就顯得更為珍貴。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蘭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時,購下此罐。這只青花罐在這個家族中已經流傳了4代。近幾年來,那戶人家用這只大罐盛放DVD光碟。佳士得公司幾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當時僅認為價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專家再次拜訪,才發現這件瓷器珍稀無比。
據悉,和此罐一樣繪以人物故事的同類青花古董傳世者僅有八件。罐頸上畫的波浪紋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衛得基金會收藏。八件珍寶中有三件肩上畫有纏枝蓮紋,包括此件。波士頓博物館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紋帶。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蓮瓣內繪有吉祥紋的,和大衛得基金會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餘六件蓮瓣內均含下垂如意紋。值得一提的是,該罐上的牡丹紋與大衛得所藏的瓶上畫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紋、牡丹紋與吉祥紋這三道和大衛得基金會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紋帶推測,罐的製作時期極可能在1351年左右。
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中國部專家連懷恩說,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為中國本土定造、燒制,其他品種才外銷中東等地區。本土訂造的數量很少,且燒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畫工精湛,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很多都在博物館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兩、三個月後,連懷恩在圖書館研究調查時,非常湊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間印製的版畫,而罐上的裝飾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畫影響,而且還沒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繪有同樣的場景。這樣,瓷罐具備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質」,也正因為此,倫敦的拍賣顯得尤其珍貴。
稀有歸稀有,但此罐並沒有很多珍稀藝術品所有的那種曲折來歷。瓷罐是20世紀初荷蘭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中國購得。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1913-1923期間在荷蘭海軍服役,被派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且負責德國及奧匈帝國等使節及領地的安全。赫默特愛好藝術,收藏廣泛,對中國瓷器的喜愛可從他當年北京舊宅的相片上窺見一斑。有趣的是,他購買這個罐時,元代還未被認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統治時期,青花瓷件數少,易被人遺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蘭美術館舉辦 蒙古統治下的中國藝術(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覽後,才開始青睞元代瓷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元代青花漸漸受到重視,但沒有發現多少堪稱傳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後代和他一樣並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貴重,因而多年來並沒有對它有什麼特別關照。60年代時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後人拿去估價,但專家也誤以為是明代青花瓷。傳至第三代時他的家族又讓佳士得拍賣行估價,瓷罐的珍貴價值才被發現。有趣的是,該罐在大將軍家裡,一直未受到重視,多年被放在牆角處當作容器,用來盛放雜物等。
連懷恩介紹說,歷來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來源。此罐來源明確,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個家族收藏,並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識,是行家眼中的「新鮮貨」,因此一旦披露,市場興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視。加之今年三月開始,瓷罐相繼在紐約、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灣、荷蘭、法國等地巡迴展覽,使得人們對藏品的感性認識不斷增加,估價自然也水漲船高。
拍賣前,專家對瓷罐的估價為100萬英鎊,也有人說拍出500多萬英鎊沒有問題。連懷恩自己的估計是600萬-800萬英鎊之間。
雖然瓷罐最終由倫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凱納齊競得,但競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中國競拍者的加入更令競拍險象環生,也使得價格一升再升。
最終拍得者埃斯凱納齊是世界上經營中國早期藝術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競拍。他在標價達到1350萬英鎊時才加入。他和一位電話競拍者經過持久角逐才將寶物收入囊中。拍完後,埃斯凱納齊說,他被現場的緊張氣氛耗盡氣力,並承認:「我已經到了我的極限,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
元青花瓷罐的天價拍賣表明,近年來,中國藏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此前中國藝術品最高拍賣價格紀錄保持者是2001年3月由紐約佳士得以530萬英鎊(當時合930萬美元)拍賣成交的公元前十世紀西周時期的青銅方攬。
元青花《昭君出塞》
連懷恩介紹說,過去,藏家多喜愛中國彩瓷,因其色彩豐富,裝飾規律。但隨著時間轉移,人們逐漸發現彩瓷重色,但不太能耐得細細品味。而青花雖只有藍白兩色,卻十分典雅,況且青花瓷普遍重畫工,能夠表現自然的品性。這幾年青花瓷拍賣結果都很好。2003年,紐約一家小拍賣公司--朵爾拍賣公司拍出的元代青花朝聖龍紋扁壺拍出了中國瓷器最高價--583萬多美元,成為當時的世界記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自中國本土的藏家對中國藏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畢竟此類藏品有中國歷史背景,加深了藏家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這種需求也拉高了整個市場的價格。不僅如此,中國藏品的收藏門類也在更新。過去不受外國人重視的竹雕、犀角雕、文房四寶如今價格也在上揚,原先局限於亞洲收藏家的山水等書畫類也受到國外藏家關注。過去,香港是中國藝術品最重要的拍賣地點,如今這個情況正在改變。此次拍品因收自歐洲,賣家家族希望可以在歐洲親自參加拍賣,佳士得倫敦拍賣行也希望能藉此帶動歐洲市場的中國藏品拍賣。
元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關於元青花,不僅普通民眾,甚至於一輩子與瓷器打交道的瓷器專家對它也知之甚少。江西景德鎮雖然成功燒制出元青花,但由於史籍缺載,又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600多年間,世人對元青花的認識與了解一片空白。中國到底有沒有元青花?它的藝術特徵是什麼?元代為什麼會出現器型高達70厘米的葫蘆瓶、口徑達50厘米的大盤?為什麼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中國古代外銷貿易瓷里中低檔日用瓷佔主流,那些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紛紛在異國王宮安家落戶……所有這些歷史之謎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矚目。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東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對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瓶頸上用青花書寫了長達62字的題記。至正十一年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號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國瓷器還沒有形成書寫紀年款識的慣例,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稱,中國元代景德鎮燒造過青花瓷器。
元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位博物館館長波普博士以這對帶款青花瓷為標准器進行對照研究,得出一個令世界文博界震驚的消息:伊朗阿特別爾寺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舊皇宮托普卡比博物館秘藏著上百件令世人嘆為觀止的中國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這本32開的黑白圖集,一舉改寫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紀80年代,英國、日本也先後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國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總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館迎來了費伯良、李輝柄、汪慶正、劉新園、許明等7位陶瓷專家。據說一連三天,大展廳旁的臨時庫房中,荷槍實彈的土耳其軍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國寶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開。
這些藏品中元青花達40件,而且器形碩大,花紋清麗典雅,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中國專家們紛紛忘了不能上手的約定。追尋元青花大半輩子的老收藏家費伯良不勝感慨:"初看再看咽聲細,一撫再撫贊不停。"
元青花雲龍紋梅瓶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國方略,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雲說。
"元代有數字崇拜,成吉思汗起兵時樹9面旗,任命9名大將,他警告下屬們:'將來不要犯9種錯誤'。"中國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推斷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的謎團。
元朝統治得到鞏固之後,民族關系十分的復雜,元政府實行民族等級政策,蒙古族原是游牧民族,本族風尚很難被漢族士大夫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苦悶地走向山林,做起隱士。社會科學報社長兼總編輯、美學博士許明認為:"不少文人為生活所迫,完全有可能流落到景德鎮去畫瓷瓶,因而元青花之畫與其他朝代那些匠人之作有天壤之別。也正是因為元代為外族統治,明人不僅鄙視元人文化,更不承認它的藝術成就,導致史書上沒有記載。直到民國時期,古玩家還普遍認為元代不重視古陶瓷生產,更不會欣賞青花。"
⑸ 北京青花瓷酒42度500毫升一瓶的多少錢一瓶
尊敬的網路用戶你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北京青花瓷酒42度500毫升一瓶的市場零售價為168元 望採納...
⑹ 中國造假元青花什麼時候開始的
造假問題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事情,單說我國的造假,是自奴隸制開始的。自從有了貨幣貿易,造假就出現了。現在發現的最早造假物品就是貝殼幣。自古至今,每個朝代的貨幣都有假的。
我國是世界瓷都,自從瓷器廣泛使用和出名,仿照者更勝。你說的元青花,自當時就有專仿的、有明仿的、有清仿的、民國仿的、現代仿的,跨度有800年,你說是什麼時候開始造假的呢?!各個朝代都有專門造假的「部門」「單位」「作坊」「行家」。只清代晚期北京就有8個造假「名門」。
瓷器造假大概有以下幾類:
分段假:一個或一塊真品,修嵌於口部的、腹部的、底部的,此為橫拼。還有豎拼。有的就是落款是真的。有的現代仿品經過化學原料處理加工等等等等,手段多樣、五花八門。
與入行,先學習傳統資料,再多觀摩真跡,提高鑒賞水平,不可過急。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
⑺ 距今100來年的青花瓷器能值多少錢
時至明末清初,因為時局易改、文化變遷、經濟轉型等原因,青花迎來了一次精彩的美學轉型,生產出極具時代特徵的瓷器。
趁著嘉德四季北京拍賣之時機,我們一探明末清初青花瓷的萬千世界。
Lot 3642明崇禎 青花綵樓記之探寒窯人物故事圖案缸
直徑:22.6 cm
來源:倫敦古董商 John Berwald 舊藏
參閱:中國嘉德2020年7月16日拍賣會第4473號(成交價:RMB 575,000)
估價:RMB 3,100,000 - 4,000,000
明末清初青花瓷的一大特徵,是紋飾出現了大量人物圖案。這種轉變與時局有著莫大關系。
真正意義的青花瓷始燒於元朝,當時許多紋飾皆以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為主題,舉如大家熟悉的「鬼穀子下山」、「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惟至明初,青花瓷的人物紋飾驟減,圖案以花鳥、園景、海水等為主。學者認為如此突變,主要是因為明初施行的高壓統治所致。
Lot 2816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本場成交冠軍)高度:29 cm
傳十九世紀售於英國
香港蘇富比,2015年10月7日,lot 3607
如此文化氛圍與經濟環境之下,戲曲、小說、版畫涌現,廣受黎民百姓以至士大夫所喜。可以想像,這種風格很快也蔓延到瓷器生產之上,故青花瓷於明末起出現大量人物主題紋飾。
以此崇禎年間的青花瓷缸為例,就取材自明末喜劇《綵樓記》的「探寒窯」一段。故事背景是宋朝,講述宰相劉懋之女月娥於綵樓拋球招婿,選中寒儒呂蒙正,惟劉懋厭男方窮苦,逼女退親。
Lot 3634明崇禎 青花抱璞刖足人物故事圖大筆筒高度:21.8 cm題識:抱璞荊庭愁刖足,遺珠滄海嘆奈何估價:RMB 2,540,000 - 4,500,000
中國很早就有飾以詩文的陶瓷,但一般不會同時繪以圖畫。直至明末清初,詩畫結合的先河於青花瓷開初。好像此筆筒上寫的「抱璞荊庭愁刖足,遺珠滄海嘆奈何」,就有著清楚的點題作用。
Lot 3635明崇禎 青花訪賢圖大筆筒
直徑:20.3 cm
估價:RMB 1,600,000 - 2,300,000
期才定型為直筒。此件筆筒直口微撇,筒腹微束,可說是器形過渡時期的印證。
Lot 3638明末清初 青花蟾宮折桂人物故事圖花觚高度:41.5 cm來源:托馬斯(Thomax)舊藏著錄:《Kinesisk Keramik - Kollektion Thomax》,Arabian Museo,赫爾辛基,1994年,圖72《雄奇昳麗 - 2017年度佳趣雅集會員珍藏特展》,梁曉新主編,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62-63頁,圖13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體量碩大,器形端莊挺拔,青花發色上佳,另一件符合「上品細料器」的青花瓷器。外壁以青花為飾,分繪三層。頸部繪以蟾宮折桂圖,三位儒士騰雲駕霧而來,作揖拜狀,背景高閣廡殿隱約可見。半開光式蟾宮之中,嫦娥身姿綽約,持桂而待。腹部與脛部以勾線平塗之法分繪纏枝靈芝紋及倒垂蕉葉紋,紋飾勾勒精細,渲染規矩,彰顯了明末清初瓷器精細的繪畫風格。
Lot 2802清乾隆 青釉描金銀如意紋「愛奧尼柱式」螭耳小瓶「大清乾隆年制」款(本場成交亞軍)
高度:13.6 cm
法國Omer Blot 將軍舊藏
倫敦佳士得,2008年5月13日,lot 61
北京拍賣會,2010年6月4日,lot 4161
明末清初青花瓷的另一變革,是逐步借用水墨畫的皴法來繪山石,帶出遠近疏密之立體效果。此種分水畫法和皴法後來在康熙時期達至高峰,突破傳統平塗,使青花色繽紛多姿,獲譽為「五彩青花」。此件青花瓷稱為花觚,器形源自古代青銅酒器「觚」,由於瓷觚用於插花擺設,故稱「花觚」。明末花觚為撇口、長直身,正如此品一樣。後來大概至康熙時期,漸漸改變成大撇口、 長頸、圓鼓腹、脛外撇的模樣,就好像下面的康熙朝花觚一樣。是故,此兩件青花瓷可說就是明末清初花觚器形變遷之印證。
本花觚著錄於《Kinesisk Keramik - Kollektion Thomax》(上圖)及《雄奇昳麗 - 2017年度佳趣雅集會員珍藏特展》(下圖)
Lot 3576清康熙 青花元稹愛菊、春夜宴桃李園人物故事圖花觚「大明成化年制」款
高度:45.3 cm
估價:RMB 2,500,000 - 3,500,000
柯蒂斯伉儷為美國名藏家,為維珍尼亞藝術博物館董事會成員,對藝術審美要求極高,所藏以明末清初青花瓷器為主。女方亦曾為紐約華美協進會策劃英國名藏家巴特勒(Butler)家族十七世紀瓷器展。
Lot 3626清康熙 五彩折桂圖將軍罐一對
高度:34.5 cm
來源:香港魯氏父子(P. C. Lu&Sons)舊藏
估價:RMB 2,350,000 - 3,800,000
Lot 2801清雍正 仿哥釉鋪首尊「大清雍正年制」款(本場成交季軍)高度:25.6 cm
香港佳士得,1992年9月29日,lot 555
雲海閣張宗憲先生珍藏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lot 1488
中國陶瓷發展史上,汝、官、哥、定、鈞合稱「五大名窯」。當中,由於哥窯窯址至今尚未被發現,致使學術界對哥窯有諸多說法。存世哥窯瓷器一般胎色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黃等,釉層凝厚如脂,釉面潤澤如酥,而且基本都開有大小、深淺不一的裂紋,俗稱「金絲鐵線」。
哥窯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明、清至今,一直被視作名瓷而仿燒。
從傳世和考古發掘獲得的實物來看,一些地方窯受哥窯瓷器影響,曾結合當地實際燒造出頗具地方特色的開片釉產品。景德鎮御窯則在明代宣德年間已成功仿燒哥窯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時期達到興盛,此件鑒藏界風雲人物張宗憲舊藏的鋪首尊正是一例。
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雲「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桂折」即「折桂」。晉人郄詵以賢良對策中上第,自喻為「桂林之一枝」,後把奪冠登科比喻成折桂。折桂圖這類比喻狀元高中的主題,對歷代讀者人而言俱是夢想,康熙一朝自然也不例外。此對康熙五彩將軍罐為香港魯氏父子舊藏。魯氏父子有限公司,香港藝術品商會成員,1976年成立,主要經營玉器、瓷器、象牙製品,至今已傳至家族第四代。90年代初,大英博物館就曾經從魯氏父子有限公司購買過數件中國藝術品。
Lot 3653清乾隆 青花雲龍紋大缸
直徑:64 cm
估價:RMB 1,100,000 - 1,800,000
明末清初青花瓷之旅暫時完結。不過看到此青花雲龍紋大缸,筆者決定額外「+1」,最後談談這件乾隆青花瓷。此缸唇口,束頸,弧腹及底內收,內挖式圈足,體量碩大,氣勢頗為恢宏。頸部青花留白連珠紋一周,腹部繪趕珠龍紋。畫面中四條立龍碩首虯身,須發上昂,五趾怒張,於雲朵雲間呈憤怒奪珠狀。整體描繪細膩,須發鱗片纖毫畢現,毫發不爽,青花暈染不漫不溢,層次清晰,龍首刻畫處尤見功力,以青花濃淡色階及點染技法突顯出龍首肌理的明暗變化,極具立體效果,彰顯乾隆御窯高超的制瓷水準。脛部繪以江崖海水紋,具有驚濤駭浪中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
Lot 2817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大明宣德年制」款(本場成交殿軍)直徑:27.6 cm
Sam P. Williams舊藏
紐約佳士得,1981年11月9日,lot 114
倫敦佳士得,1997年6月9日,lot 63
永樂、宣德的青花風格非常接近,又使用相同的「蘇麻離青」顏料,故收藏界有永宣不分之說。
兩朝瓷器的其中一大明顯分野,可說在於「年款」。
中國陶瓷史上,永樂一朝率先以統治年號為落款。不過,永樂官窯瓷器大部份都是無款的。帶款例子極少,基本上只在博物館或考古出土看到,而且暫時只見「永樂年制」四字款一種。
至宣德一朝,官窯瓷器落款的風氣更為普遍,就好像此件青花盤上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乾隆時期,御窯制瓷工藝達到歷史的頂峰,特殊品種更稱一代之奇,如清末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載:「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足見後世對乾隆瓷器的高度贊譽。
本品無論器型,還是畫工,皆折射出盛世氣象下皇家追求恢宏華麗的氣度。北京故宮坤寧宮薩滿神廚置有兩件乾隆青花游龍戲珠紋大缸,與本品造型及繪畫題材較為相似,同時故宮所藏龍缸肩部兩側亦留有與本品相似之圓孔,為燒造前所置,目的或為搬運和運輸方便而為之。
另外,從乾隆三年(1738年)命宮廷畫家所繪《陶冶圖冊》「圓琢洋采」一圖中,可以看到與本品頗為類似之青花龍缸,足見此類龍缸在同期御窯瓷器中的地位。
坤寧宮屬紫禁城內廷,為明清兩代皇後居所,從坤寧宮所置同類型龍缸,推測此缸曾經亦或同樣置放於清代帝後居所等重要位置,其品級之高堪稱同期作品佼佼者,頗值珍視。
⑻ 源碼資本在上海有辦公室嘛
有。根據查詢源碼公司在國內的分布可知,源碼公司上海分部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安義路靜安嘉里中心,此外該公司在北京和深圳也設有辦公室,主營投資管理、資產管理、企業管理等業務,所以有。源碼資本是北京源碼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源碼是具有創業者精神的投資機構,重視創業者,致力於「全碼力為你」,提供連接創業生態的碼薈,提高創業認知的碼腦課程,和成就創業者的碼力服務。
⑼ 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萬壽寺。北京元青花俱樂部創辦人、會長是張慶玉,地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萬壽寺,自2009年10月成立以來,在北京上海、 內蒙古、景德鎮等地,成功舉辦展覽交流鑒賞活動八次,北京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⑽ 源碼資本|曹毅:以「碼會」籠住「江湖人」,新基金靠三種武器立足
-Begin-
2014年4月曹毅找到王興、張一鳴,告訴他們自己打算成立一隻基金。一個月後,名為「源碼資本」的新基金公司完成了1億美元的募集。即使是在「全民PE」火熱的2009年,這樣的募資速度也堪稱驚人。
不到一年,源碼資本二期基金也快速募集完成。1.5億美元、2億人民幣的基金規模只用了兩個月。除了之前的LP,7家A股上市公司的CEO全新加入曹毅構建的「碼會」。在曹毅眼中,商業的「棋局」正變成一種資源合力和智力游戲。對接起LP和創業者的,是這張「碼會」身份認證。
以「碼會」籠住「江湖人」
在北京風沙肆虐的傍晚,略帶倦色的曹毅快速吃完1個小時前訂好的快餐開始接受記者的采訪。自從成立源碼資本後,這種狀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一周飛五個地方,一年休息不到五天,」他的同事這樣形容。
對於互聯網的「痴迷」或許可以解釋目前身為80後的曹毅的這種狀態。這種「痴迷」正成為一種「紐帶」開始連接起曹毅和他周圍的那個圈子。王興、張一鳴、姚勁波、李想、李一男......正是因為這種紐帶開始聚集到源碼的周圍。「一期基金我們只用一個月就募完了,這些LP每個人就是見了個面,甚至有的只是打了個電話」曹毅回憶到。
在這個圈子裡,身份是一種需要江湖認可的東西。「在他所在那個領域裡面有明顯的成就,可以說在江湖上面都是有名號的,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方法論。而且這些人基本都在一線,對行業的這種紐帶還是非常緊密的。」曹毅這樣描述著源碼的LP們。
在投資圈錘煉多年的曹毅正在觸碰到創業投資的真諦:將成功的創業者聚集在圈子裡,用資本以及人脈來撬動新的創業機會。這一點在矽谷早已得到驗證:比如創業教父Paul Grahamy以及科技偶像Kevin Rose等都曾在知名互聯網公司任職,深諳互聯網精髓,轉型投資也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這樣的LP背景的確具有誘惑力。曹毅認為,美國創投圈50年的發展已經證明創業的成功所需要具備的要素越來越多,也可以說每個創業者得到的武器越來越多了。但是正因為提供武器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創業的紅海實際上更加殘酷。創業者需要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幫助。源碼的LP正是這樣一種武器。
他的胃口並不僅限於此。源碼的二期基金同樣只用了2個月時間完成募集。1.5億美金和2億人民幣的規模印證了曹毅對於資本市場的判斷。除了原有的一些美股港股、機構投資人外,源碼還引入了A股知名的TMT公司。藍色游標、神州泰岳等成為了碼會LP群體里的新的「入會者」。
風口中的「捕風者」
曾在紅杉任職副總裁的曹毅,自然也深諳沈南鵬的「賽道」投資法。曹毅認為,互聯網變得越來越大,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賽道機會正在像白堊紀的物種大爆發一樣出現「井噴」。在這其中誕生出許多子賽道機會。
首先是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曹毅以源碼投資的一畝田為例,農業是互聯網滲透水平最低的行業。盡管早期也有一些農業報價的網站,但非常初級。然而到了2014年,隨著智能手機在農民中的普及和網路購物的盛行,農業大規模的互聯網化開始成為可能。一畝田所做的正是利用互聯網來消除原本的農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復雜的流通環節被互聯網所取代,買賣雙方則可以獲得更好的產品和利潤。
此前,一畝田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幫助河南新苗銷售完了滯銷大蔥。這被曹毅視為一次經典的互聯網改造傳統農業案例。互聯網改造傳統農業,改造的方式是透過信息化的方式,使得信息傳播更加有效,中間環節更少,資源配置得到優化。
其次是金融的互聯網化。趣分期是源碼投資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中一個代表性企業。看似簡單的學生貸款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曹毅認為,金融的需求是始終存在的,傳統金融並不能解決很多需求,其中最大一塊就是學生市場:學生具有巨大的消費需求,但收入受限。趣分期的出現其實是解決了一個供需矛盾,金融就是時間和空間的轉化。學生的提前消費同時也可能提升其資源利用率。
第三是O2O。曹毅以源碼投資的PP租車為例:北京有400萬的車,每天空閑的可能有四分之一,另外一端有300多萬的人,有駕照沒有車。其實是一個巨大的供求不匹配,PP租車所做的平台,使得被閑置的這些車這些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曹毅認為,從這三個賽道上可以看到了非常多的行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改變,資源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得到配置。「因為這些都是社會的底層設施,是剛需。因此而產生出來的巨大價值,我相信會很持續。
新基金的「打法」
在以互聯網基因為紐帶建立的「碼會」中,源碼的擔子並不輕。梳理企業戰略和融資戰略是曹毅每天最重要的兩項工作。「作為VC,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創業公司做正確的事情,只有將正確的事不斷疊加,創業公司和VC才能實現雙贏。」
這並不簡單。在投資趣分期時,曹毅就曾經歷了困擾。在趣分期發展壯大後,面對的誘惑也多起來。除了大學生外,趣分期還曾開辟了注入家庭用戶、白領等用戶的貸款業務,多條業務線使得趣分期的業務總量很大,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有一天曹毅找到趣分期CEO羅敏,告訴他必須要坐下來好好聊聊。在源碼會議室里,曹毅在黑板上詳細闡述了他對於目前趣分期發展的看法。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矩陣,左邊是不同的資產類型,比如信用貸、抵押貸。縱軸是用戶、大學生、白領、家庭。曹毅告訴羅敏,每個細分市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投入,而且每個市場的金融消費屬性也不相同。對於趣分期來說,最重要的目標是首先在某一領域達到王者地位。
作為投資人,曹毅坦言,如果公司有幾塊業務,每塊業務都是第3名,那麼這個公司根本就不值錢。因為每個跑道都是贏家通吃。因此,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聚焦。必須在某個跑道上成為王者,必須把所有的資源投入到最重要的業務上。
曹毅告訴羅敏,大學生市場並非已經飽和,很多業務可以細化,這樣是做加法而並非延伸到更多業務去分散資源做減法。「這是創業公司容易犯的錯誤,當你有資源的時候你會跑到第一名,這時候你會面對很多誘惑,你需要控制住自己,有時候甚至要去砍掉業務。作為VC,應該幫助創業者做這樣的梳理和判斷。」
除了戰略決策,融資同樣重要。在融資圈裡,流行著B輪和C輪死的說法。意思是當創業公司無法在成長階段拿到B輪或者C輪融資時,很可能會半路夭折。在曹毅看來,創業競爭的慘烈,使得融資周期大幅縮短。大概2-3個季度創業公司就必須拿到下一輪融資。但融資的殘酷性顯而易見。2014年據不完全估算,有2000-3000家已融資企業無法拿到下一輪融資,在C輪階段,50%-60%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因此源碼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投資企業拿到下一輪融資,持續「輸血」。
曹毅認為,時間窗是一個客觀和實際的問題,如果不能在與競爭對手的角逐中持續「輸血」,那麼錯過時間周期可能就意味著滅亡。這也印證了曹毅之前所做的決斷。吸引更多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個人和企業成為源碼二期基金LP,這保證了源碼投資企業的融資可持續性。據曹毅介紹,目前所投企業中65%的後續融資通過源碼完成,這也讓其在早期投資中更加得心應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