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中葯材去土演算法

中葯材去土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2-12-30 21:33:05

『壹』 中葯材炮製流程

1.挑選

葯材在切制、炮炙、調配或制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葯用部位,去除非葯用部位和混雜在葯材中的泥土、砂石、異物,以達到清潔葯物的目的。

2.篩選

將大小不等的葯材篩選分開,以便分別進行炮製加工。

3.剪切

把葯物切成片、段、絲、塊等各種形狀,以便於葯物有效成分的發揮和葯物的調劑使用。

4.粉碎

改變葯物外形,使其符合調制,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5、刷凈

用刷子刷去葯物表面的灰塵或茸毛,比如枇杷葉,石葦須刷去葉背的絨毛,瓦楞子,、牡蠣刷去沙土。

6、碾串

利用石碾或其它串壓工具,將葯材鋪高成壟,串壓去外表附著的毛須、鉤刺、果皮等非葯用部分。

『貳』 三七灰土白灰用量演算法

白灰(生石灰粉)的用量(自重)一般按12KN/m3計算,粘土的自重一般按16KN/m3計算。每立方米三七灰土中一般含有0.3立方生石灰以及0.7立方粘土,同時比較適宜的生石灰和粘土的體積比一般為3:7,因此該灰土被稱為「三七灰土」。

一、三七灰土白灰用量演算法

1、白灰(生石灰粉)的用量(自重)一般按12KN/m3計算,粘土的自重一般按16KN/m3計算。三七灰土是一種以石灰、粘土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具有較高強度的建築材料,每立方米三七灰土中一般含有0.3立方生石灰以及0.7立方粘土,同時比較適宜的生石灰和粘土的體積比一般為3:7,所以該灰土被稱為“三七灰土”。三七灰土在中國有悠久歷史,南北朝公元6世紀時,南京西善橋的南朝大墓封門前地面即是灰土夯成的。

2、灰土的物理力學性能中,土壤和石灰是組成灰土的兩種基本成分,粘性土壤活性大,顆粒細,強度比砂性土壤高,通常以粘性土配製的灰土強度比砂性土配製的強度高1-2倍,在北京,房渣土作為灰土的土料也是可用的,但必須過篩。灰粒不得大於5毫米,土的粒徑不得大於15毫米,須拌合均勻,並控制最佳含水量作為灰土的含水標准。

二、灰土的過篩比例

1、施工中一般採用體積比,用鏟子或小車量,在《2004江蘇土建裝飾工程計價表》中,1.061立方米三七灰土含粘土1.15立方米、生石灰0.242噸,摺合成每立方米三七灰土含粘土1.0839立方米、生石灰0.228噸。

2、從山東省建築定額消耗量來看,每立方米3:7灰土含石灰0.243噸,黏土1.15立方米,摺合成重量為石灰0.243噸、黏土1.61噸、0.243/1.61=0.1509≈3/20。從這個角度看實際應該是體積比。

3、96定額3:7灰土墊層子目工程內容中包括篩土、篩灰等內容,現消耗量定額中則以“灰土”復合材料進入子目,過篩內容不另行計算,定額綜合工日中已包括過篩用工。

『叄』 秋季科學採收中葯材

防風: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採挖。採挖時從畦的一邊順行深挖,露出根後用手扒出,防止將其挖斷。挖出後除凈殘莖和泥土,曬至半干時去掉毛須,再曬至九成干。按粗細、長短分別紮成0.5公斤重的小捆,再曬至全乾即可。勿在強光下曝曬。
山葯: 10月中下旬開溝採挖。採挖時勿使塊莖斷裂。挖出後去掉泥土,曬干即可。
板藍根: 霜降前後為最佳採收期。順坡向一邊挖開,選健壯、無病害的植株,稍微晾乾,去掉枯葉、黃葉,從蘆頭處切開或剪開,根按大小分為兩等,葉不分等,晾乾或曬干即可。
半夏: 9月—10月採收。用小齒耙淺挖細翻,直徑為7毫米以上的(小於7毫米的留於土中作種)採收之後堆放室內發酵、去皮、乾燥。
白扁豆: 9月—10月採收。將莢果采後曬乾,用木棒敲打出種子,去雜質、曬干即成。
連翹: 霜降後果實由青色變為土黃色、即將開裂時採收。採回的果實曬乾,除去雜質,再曬至全乾即成。
丹參: 10月—11月莖葉枯萎後採挖。選晴天較乾燥時,先把根部周圍的土鋤松,然後把全根挖起,忌水洗。
當歸: 10月下旬植株枯黃時採挖。挖出全根(勿將根弄斷),抖去泥土,去掉須根及殘留葉柄,置於通風或背陰處,待根部變柔軟後按大小紮成小捆進行加工。
決明子: 9月—10月採收。當莢果變成黑褐色時分批採收,最後割下全株,運回曬乾,用木棒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曬至全乾。
馬兜鈴: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果實由綠轉黃時連果柄摘下,曬干即可。以黃色、果實完整、種子充實者為佳。
柴胡: 9月—10月採挖。先割去莖稈(曬干後另作葯用),之後再挖出根部去凈泥土,曬干或烘乾即可。
百合: 9月—10月莖葉枯萎時採挖。選晴天挖取,除去泥土、莖稈和須根,將大鱗莖作為商品,小鱗莖留作種用。
紫菀: 10月中旬葉枯黃時採收。先將枯葉割去,之後將根刨出,抖凈泥土,主根莖留作種用,放入窖內埋藏,其餘細根編成辮子,曬干。
紫草: 10月採收 。先將地上植株割掉,然後挖出地下根部,抖凈泥土,曬干。
黃芩: 9月—10月採收。去掉莖葉,挖出根部,抖凈泥土,曬至半干,撞去外皮後迅速曬干或烘乾。切忌雨淋,以堅實無洞、內部呈鮮黃色者為上品。

『肆』 100斤去28斤70是去多少斤土

100斤去土28斤就是28/100,要計算70斤含多少土:28/100*70,得數就是70含的土,也可以,0.28*70

『伍』 中葯炮製學的炮製方法

炮製方法主要指凈選與加工。
一、凈選的含義:中葯材在切制、炮炙和調配、制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葯用部位,除去非葯用部位、雜質異物及霉變品、蟲蛀品、灰屑等,以達到葯用的純凈度要求的炮製工序,即凈制。
二、凈制的目的:1、分開葯用部位蓮子肉與心,分別能健脾補腎與清心火。2、行分檔在凈選的同時將葯物大小分檔,便於火制和水制時控制工藝質量,保證炮製均勻,防止太過與不及。3、除去非葯用部位凈制除去質次效差(厚朴粗皮、訶子核)、毒性大(蘄蛇頭)、副作用強(枇杷葉絨毛)的部位,便於調劑准確,制劑的安全有效。4.除去雜質異物:清除採集、加工、運輸、貯存中混入的泥砂、異物及蟲蛀霉變等變異的葯物。三、現代研究概況:一些傳統的凈制方法費時費工,增大葯材損耗及成本。對其要具體分析,系統研究,不可輕易否定,但也不要盲從。實驗發現:厚朴的粗皮佔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葉醇的含量內皮遠遠高於粗皮。訶子的核佔50%以上,但鞣質僅含4.0%,而果肉含26.06%.這些凈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則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僅佔2.06%,含微量的丹皮酚,乾燥後難於除去;過去都在產地趁鮮颳去,商品稱「刮丹皮」,結果含量測定發現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葯典》未規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過去稱「皮尖雙仁者有毒」,實驗證實杏仁的皮尖與仁的成分種類一致,去皮是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稱馬錢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發現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鹼的含量只有種仁的30.7%和16.1%,《證類本草》中要求人參去蘆頭,曰「不去者吐人」,以後歷代都去蘆,參蘆占人參全重的12%~15%,研究發現參蘆沒有催吐作用,且成分與人參沒有不同,僅含量略有差別,參蘆人參皂甙Rg含量高,參體人參皂甙Rb含量高;兩者LD50也無差別。《葯典》90年版人參已不要求去蘆,但實際園參仍需去蘆。
四、凈選與加工的方法: 中葯材大多來自於自然界,在生長、採集、加工、運輸、貯存過程中會混入泥砂、殘留的枝梗、木屑及變異葯材。這些雜質異物等必須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選: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清除雜質。挑選的對象是:⑴、挑出非葯用部位;⑵、揀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見的雜質,如木屑、砂石、雜草、枝梗、蟲卵、鼠糞等;⑶、挑出霉爛蟲蛀等變質的葯材;⑷、大小分檔,按大小粗細,手工挑揀分檔
2、篩選:根據葯物與雜質的體積大小不同,選用不同規格的篩和羅,用過篩的方法清除雜質。篩選的對象是:⑴、與葯物的體積大小相差懸殊的雜質;⑵、葯渣和殘留的輔料;⑶、用不同規格的篩羅對葯物進行大小分檔。
3、風選:利用葯物與雜質的質量不同,藉助風力清除雜質,其對象是與葯物的質量相差較大的雜質。
4、水選:用水沖洗除去雜質,或利用葯物與雜質的比重不同,藉助水的浮力清除雜質和分離非葯用部位。其對象是:⑴、葯物表面或內部附著的泥土鹽分,如蟬蛻,海藻;⑵、浮選葯物與非葯用部位,如酸棗仁與核的分離。水選時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過長,防止溶失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針對不同性質的雜質。如挑去大的雜質,篩去浮土,水洗去內部的泥土,風吹去雜草等。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 分離不同葯用部位和去除非葯用部位,兩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異。
中葯炮製分離不同葯用部位:許多中葯來自同一來源,如植物蓮,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莖,清熱涼血),藕節(莖節,止血散瘀),藕粉(根莖制的澱粉,益血調沖),荷梗(葉柄花柄,清熱祛暑利水),荷葉(葉面,清暑利濕止血),蓮花(活血止血),蓮須(雄蕊,清心澀精),蓮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濕),蓮子(種子,健脾益腎),蓮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分別入葯。有的葯性各異,如麻黃發汗,根止汗。
去除非葯用部位:去根、去莖、去皮殼、去毛、去心、去蘆、去核、去頭尾足翅、去殘肉筋膜 一、麵粉煨法
將葯物以濕面片包裹,埋入熱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黃色的方法稱為麵粉煨法,如麵粉煨肉豆蔻,將適量麵粉打濕壓成薄片,將肉豆蔻逐個包裹,或用清水將肉豆蔻表面溫潤後,如水泛丸法裹麵粉3-4層,稍晾倒入(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適量)炒熱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鍾左右至麵皮呈焦黃色,取出篩去滑石粉或砂子剝去麵皮,放涼,肉豆蔻煨後能減少揮發油約20%,免於滑腸,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異丁香酚增加,固腸止瀉的作用增強;麵粉煨訶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對腸道的刺激作用,鞣質增多,增強收斂之性,增強了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久瀉久痢及脫肛等,與傳統理論煨熟「溫胃固腸」是相符的。
二、紙煨法
取草紙打濕將葯物包裹三層,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紙燒焦為度,剝去紙即得的方法稱為紙煨法。紙煨木香,取未經乾燥的木香片,在鐵絲匾中,一層草紙一層木香片地間隔平鋪數層壓緊,置於煙爐火上,或者烘乾室內,用文火或低溫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揮發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木香煨後揮發油減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質有所改變,煨後木香固腸止瀉作用增強,用於治療泄瀉腹痛等;紙煨生薑,取鮮薑片用草紙包好,清水潤濕,置灶中煨或爐台上烘烤,待紙焦枯時剝去紙即可,生薑煨後揮發油減少了約20%,改變了性質,辛散之力不及生薑,而溫中止嘔之力則較生薑為勝,生薑煨後增強了暖胃和中作用,緩和了發散作用,適用胃寒嘔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葯用部分,使葯物清潔純凈。
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葯物粉碎,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
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便於進行其它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 用水或其它液體輔料處理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葯材,軟化葯材以便於切制和調整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潤、水飛等。主要內容如下:洗:將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臟物,及時撈出曬干備用。除少數易溶,或不易乾燥的花、葉、果及肉類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將不宜浸泡的葯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葯材,在保證其葯效的原則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用火加熱處理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炮製方法,常用的火製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內容如下:
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還可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葯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炙:是將葯材與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滲入葯材內部的炮製方法。炙可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將葯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與密閉煅或燜煅(間接煅)的不同。
煨:將葯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葯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常見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黃芩。
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不加輔料者,稱為清蒸;加輔料者,稱為輔料蒸。加熱的時間,視炮製的目的而定。
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莧、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淬:是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製法,均概括於此類。常用的有制霜、發酵、發芽等。
制霜:種子類葯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葯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葯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葯的葯性,以生產新葯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陸』 六種中葯材炮製經驗

制半夏
傳統方法是大小分檔,清水浸泡(夏7天,冬14天左右),日換水1~2次,泡至稍有麻辣感,再加白礬煮透,或加白面制團切薄片乾燥,即得清半夏。若加薑汁等還可製成所需的姜半夏、法半夏等。筆者炮製時,先分開大小,把太大的砸破,使成大小基本一致的塊狀。浸泡半天後,換水入鍋中煮透,再加入乾薑粉、白礬粉攪勻,邊煮邊攪,至稍有麻辣感為度,撈出洗凈,晾半干,用轉盤切葯機切薄片,曬干即可。樣簡化了浸泡過程,省工省時,並可快速達到葯用要求。
白芨
傳統方法是除去雜質根須後,洗凈,浸泡2~4小時,撈出潤透或蒸透後,切薄片乾燥。筆者在除去本晶雜質根須後,洗凈,直接上籠蒸軟,取出後用轉盤切葯機切薄片,乾燥即可。優點是省去了浸泡過程,杜絕了發粘,便於切制。同時,飲片乾燥快,也舒展。
酒蛤蚧
傳統方法是除去竹片,去頭足,颳去鱗片,切方塊後,用黃酒浸透。筆者新法是取蛤蚧,去塵土、頭足、竹片,手持尾部,文火烤熱後,蘸酒烤乾,再蘸再烤,反復數次至酥脆為度,切碎,碾成細粉即得。本品葯店多不加工,成對整賣,生晶成片狀而不易碾細粉,通過整體酥炙後,則便於碾成細粉入葯,也能成對出售。
靈芝
傳統炮製是除去雜質和朽木,切塊。但本品堅實柔韌,手工切制較難。筆者方法是除去灰土雜質及蒂部木屑,洗凈,涼水稍泡取出。再用轉盤切葯機及時切成薄片,乾燥即得。本法省力省時,片形也好。
狗骨燒灰
本品臨床上應用較少,炮製法也未見記載,但醫籍早就載其葯性。《本草綱目》雲其性味甘平,無毒,能健脾和絡,活血生肌,多入散中用之。陶弘景亦說其「燒屑療諸瘡瘺及妒乳癰腫」。因此本品宜碾粉入葯。筆者製法:將收集到的新鮮狗骨,放入無煙爐火中燒燃,待表面黑色時迅速取出,以防灰化,再碾成細粉即得。
杜仲
葯用杜仲是落葉喬木植物杜仲的樹皮。傳統方法是先在產地剝取樹皮,待乾燥後用時再颳去粗皮,切塊或絲應用。但筆者實踐認為應先刮後剝,即剝取樹皮前,先在產地將要剝用的樹皮趁鮮刮凈粗皮,而後剝取,乾燥切用。這樣粗皮容易刮凈,且省時省力。此外,肉桂、厚朴、桑白皮等也適用此法。

『柒』 白芍最簡單去皮方法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夏、秋二季採挖,洗凈,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曬干。具有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功效。常用於血虛萎黃,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但傳統的去皮方式為:將白芍直接置於滾筒內,通過滾筒的轉動與轉動軸上葉片的結合,使白芍在轉動過程中通過葉片將其外皮去除。但該種方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因白芍為煮後再去皮處理,煮熟後的白芍較脆弱,在不斷的與滾筒碰撞的同時會散落;高速轉動的葉片與白芍接觸時,會加大白芍的被破壞的程度;第三,去除的外皮和白芍會混合在滾筒內,不易將其分開。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白芍用快速去皮裝置,能夠降低對白芍的破壞程度,並且使白芍與外皮分離開,便於後續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設置有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轉輪,所述第一驅動轉輪與旋轉電機的轉子傳動連接,第一驅動轉輪的上方設置有第二驅動轉輪,所述第二驅動轉輪通過皮帶與第一驅動轉輪傳動連接,第二驅動轉輪上設置有橫向的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一端直線貫穿第二驅動轉輪,轉動軸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輪,所述旋轉輪上固接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搖桿,位於所述搖桿的一側設置有去皮箱,所述去皮箱內沿搖桿的長度方向設置有中空結構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分別與去皮箱的內側壁鉸接,支撐板的端面上固接連桿,連桿的一端穿過去皮室的內壁與搖桿的凹陷部轉動連接,位於支撐板的中空部分內固接有多個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長度不同的去皮刀,所述去皮刀與去皮室的底部之間具有一個入料口,位於所述入料口的下方設置有與支撐板方向一致的傳送板,所述傳送板上設置有多個可轉動的傳送輥,相鄰傳送輥之間具有小於白芍長度的間隙。
進一步,所述傳送板的底部設置有能夠驅動傳送板的一端上下移動的升降組件。
進一步,所述升降組件包括有升降底座、轉盤、多個中空結構的支撐盤和手柄;所述升降底座固接在去皮箱內部底壁上,所述轉盤可轉動的設置在升降底座上,轉盤的外沿設置有橫向的手柄,手柄的一端直線貫穿去皮箱並延伸至去皮箱外,所述多個支撐盤上下並列的設置在轉盤上,相鄰兩個支撐盤之間通過能夠升降的伸縮桿相互鉸接,位於上部的支撐盤的盤面與傳送板的底部一端連接。
進一步,所述傳送板與去皮箱的底部之間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於傳送輥的傳送方向上。
進一步,所述去皮刀上塗覆有金剛砂。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將待去皮的白芍通過入料口放入去皮箱內,然後通過傳送輥的轉動將白芍運送到去皮刀的下方,旋轉電機通過第一驅動轉輪、第二驅動轉輪和轉動軸帶動旋轉輪轉動,旋轉輪轉動的同時會伴隨著搖桿轉動,搖桿將帶動支撐板繞其鉸接點上下轉動,從而使去皮刀上下往復的對白芍表面進行摩擦,並且傳送輥在轉動的同時會給白芍沿其切線方向的推力,使白芍轉動,從而增大了去皮刀與白芍之間的接觸面積,使白芍表面的所有外皮都能去除,再通過傳送輥傳送出去,去除的外皮通過傳送輥之間的間隙落下。通過傳送輥的轉動帶動白芍轉動,避免了白芍與滾筒碰撞的現象,從而降低了對白芍的破壞程度,防止其散落;並且去除的外皮會直接落入傳送輥之間的間隙內,不會隨著白芍出去,實現外皮與白芍分離的目的,便於後續對去除外皮的白芍的加工處理等。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徵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基於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支撐板的俯視放大圖;
圖4為圖1中支撐板的側視放大圖;
圖5為圖1中傳送板的俯視放大圖;
圖中:1.安裝架;2.旋轉電機;3.第一驅動轉輪;4.第二驅動轉輪;5.轉動軸;6.旋轉輪;7.搖桿;8.去皮箱;9.支撐板;10.連桿;11.固定桿;12.去皮刀;13.傳送板;14.傳送輥;15.升降底座;16.轉盤;17.支撐盤;18.手柄;19.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下圖1至圖5所示,一種白芍用快速去皮裝置包括有安裝架1,安裝架1上設置有旋轉電機2,旋轉電機2上設置有第一驅動轉輪3,第一驅動轉輪3與旋轉電機2的轉子傳動連接,第一驅動轉輪3的上方設置有第二驅動轉輪4,第二驅動轉輪4通過皮帶與第一驅動轉輪3傳動連接,第二驅動轉輪4上設置有橫向的轉動軸5,轉動軸5的一端直線貫穿第二驅動轉輪4,轉動軸5的另一端設置有旋轉輪6,旋轉輪6上固接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搖桿7,位於搖桿7的一側設置有去皮箱8,去皮箱8內沿搖桿7的長度方向設置有中空結構的支撐板9,支撐板9的兩端分別與去皮箱8的內側壁鉸接,支撐板9的端面上固接連桿10,連桿10的一端穿過去皮室的內壁與搖桿7的凹陷部轉動連接,位於支撐板9的中空部分內固接有三個固定桿11,固定桿11的底部設置有十個長度不同的去皮刀12,去皮刀12與去皮室的底部之間具有一個入料口,位於入料口的下方設置有與支撐板9方向一致的傳送板13,傳送板13上設置有五個可轉動的傳送輥14,相鄰傳送輥14之間具有小於白芍長度的間隙。
將待去皮的白芍通過入料口放入去皮箱8內,然後通過傳送輥14的轉動將白芍運送到去皮刀12的下方,旋轉電機2通過第一驅動轉輪3、第二驅動轉輪4和轉動軸5帶動旋轉輪6轉動,旋轉輪6轉動的同時會伴隨著搖桿7轉動,搖桿7將帶動支撐板9繞其鉸接點上下轉動,支撐板9轉動的弧度為凹陷部轉動到最下方和最上方之間的直線距離,因白芍是煮後再進行去皮處理的,所以其表面會存在大量的熱量,為了便於其快速散熱,將支撐板9設置為中空結構,使白芍與外界的冷空氣接觸面積增大;在支撐板9上下運動的過程中,使去皮刀12上下往復的對白芍表面進行摩擦,在摩擦過程中,被煮後的外皮較為柔軟,能夠輕易快速的將其去除,並且傳送輥14在轉動的同時會給白芍沿其切線方向的推力,使白芍轉動,從而增大了去皮刀12與白芍之間的接觸面積,使白芍表面的所有外皮都能去除,此外,白芍大部分存在一個彎曲的弧度,為了使白芍表面的所有外皮都能被去除,將去皮刀12設置成長短不一的,去皮完成後再通過傳送輥14傳送出去,去除的外皮通過傳送輥14之間的間隙落下。通過傳送輥14的轉動帶動白芍轉動,避免了白芍與滾筒碰撞的現象,從而降低了對白芍的破壞程度,防止其散落;並且去除的外皮會直接落入傳送輥14之間的間隙內,不會隨著白芍出去,實現外皮與白芍分離的目的,便於後續對去除外皮的白芍的加工處理等。
傳送板13的底部設置有能夠驅動傳送板13的一端上下移動的升降組件。升降組件包括有升降底座15、轉盤16、多個中空結構的支撐盤17和手柄18;升降底座15固接在去皮箱8內部底壁上,轉盤16可轉動的設置在升降底座15上,轉盤16的外沿設置有橫向的手柄18,手柄18的一端直線貫穿去皮箱8並延伸至去皮箱8外,多個支撐盤17上下並列的設置在轉盤16上,相鄰兩個支撐盤17之間通過能夠升降的伸縮桿19相互鉸接,位於上部的支撐盤17的盤面與傳送板13的底部一端連接。傳送板13與去皮箱8的底部之間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位於傳送輥14的傳送方向上。
當去皮完成後,通過出料口將去除的外皮排出;然後通過轉動手柄18使轉盤16轉動,從而使位於其上面的支撐盤17通過伸縮桿19的壓縮下降,支撐盤17在下降的過程中會帶著傳送板13的一端下降,使傳送板13的一端低於傳送板13的另一端,直至傳送板13的一端位於出料口上,然後位於上面的白芍會沿其斜面向下落,通過出料口被排出;實現白芍與外皮自動分離的目的。
去皮刀12上塗覆有金剛砂,增大了去皮刀12與白芍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使外皮更易快速的被去皮刀12去除。
本實施例通過傳送輥14的轉動帶動白芍轉動,避免了白芍與滾筒碰撞的現象,從而降低了對白芍的破壞程度,防止其散落;並且去除的外皮會直接落入傳送輥14之間的間隙內,不會隨著白芍出去,實現外皮與白芍分離的目的,便於後續對去除外皮的白芍的加工處理等。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捌』 黑龍江適合種植什麼中葯材 黑龍江適合種植哪種中葯材

1、黑龍江的南北、山區和平原宜種葯材都不同,一定要結合當地生態優勢,不要盲目跟風。可發展的葯材品種有:如白鮮皮、蒼術、白頭翁、刺五加等,或低農殘的人參等。

2、白鮮皮:以根皮入葯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抗癌的作用,栽培價值高。白鮮皮移栽後生長2~3年,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後或翌春返青前採收葯用根部,以秋季採收好。先割去地上莖葉,從苗床一端開始將根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及殘莖,放陽光下晾曬。曬至半干時除去須根,將根抽去中間硬芯(木質部),再曬至全乾後入庫備用。2.8~3.3公斤鮮根可曬干品1公斤,畝產干品300~350公斤。

3、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功效。播後3-4年或移栽後2--3年即可採收。宜秋季10-11月地上莖葉乾枯後,擇晴天,挖取根莖。將挖取的根莖抖去泥土,除去殘莖,曬干或烘乾後,撞去須根即可。均以個大、質堅實、斷面硃砂點(棕紅色油點)多香氣濃者為佳。蒼術既可以大田栽培也可以在果園套種或在林下栽培,栽苗 2-3 年畝產鮮品 2000-3000 公斤左右,干品 500-700 公斤。

4、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熱毒痢疾、鼻衄、血痔、帶下、陰癢、癰瘡和瘰癧多年無度的採挖,白頭翁的野生資源已經寥寥無幾,後市依舊看漲,野生資源在短期內難以恢復,人工栽培白頭翁前景廣闊。。一般移栽後2—3年收獲。秋季在地上部分枯萎後,割去地上殘莖,用機械或人工把主根刨出,除去泥土曬干即成成品,一般每畝產鮮白頭翁1500~2000千克以上。

5、刺五加:葯效利用價值極高,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可用於風濕痹痛、筋骨拘攣、腰膝酸痛等症,對肝腎不足有風濕者最為適用;同時還具有抗衰老、抗癌刺等作用。五加生存能力很強,不需太多的管理容易栽培成活。人工栽培的分櫱株要3-4年後採收,實生苗則需更長時間方可採收。刺五加的根、根莖、莖、葉均可葯用,用根皮的五加皮, 在夏秋二季挖取根部,洗凈,剝取根皮,曬干後即成;葯用根、 根莖和莖的, 在春末出葉前或秋季葉落後採挖、 收取, 去掉泥土, 切成30-40厘米長,曬干後捆成小捆即可,也可採收後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曬干裝袋保存;葉可在8月份,葉片展平而又鮮 嫩時採摘,及時風干。

6、低農殘的人參:使用農葯首先注意的是殘留問題,決不能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666、五氯硝基苯等殘毒性農葯。其次是使用前必須讀好使用說明書,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不要隨便增加施用濃度及用量。還有,要輪換使用多種農葯,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葯。人參一般6年收獲,為了培育大支頭邊條參,需多移栽1次7~9年收獲。這時的人參色澤微黃,立地條件好的每棵在3錢以上。9月中旬收獲最好,起參時在人參的上面10cm處用鎬頭橫排三鎬,兩邊各兩鎬,然後將整個土坨從上方摟出,用手仔細去土,不能傷參根(傷根即為次品,去秧包裝) 。收獲的參根要及時加工,堆放時間過長影響商品質量。

『玖』 160斤的花生88斤的土算100斤該去多少土

先算1斤花生的去土量,再算100斤的去土量,結果是:
88/160x100=0.55x100=55(斤)
答:按照題義,100斤花生該去55斤土。

閱讀全文

與中葯材去土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輸入伺服器sn是什麼意思 瀏覽:723
sha1演算法java 瀏覽:88
asp代碼壓縮 瀏覽:849
按鍵壓槍源碼 瀏覽:178
福建伺服器負載均衡是什麼 瀏覽:695
演算法將所有的島嶼連通 瀏覽:311
51單片機40引腳是什麼 瀏覽:534
手機文件夾大小怎麼調節 瀏覽:307
android自定義日期選擇器 瀏覽:658
租伺服器要看什麼 瀏覽:164
Lightroom文件夾移動以後 瀏覽:968
web前端pdf 瀏覽:898
程序員養雞創業 瀏覽:501
山西有什麼app 瀏覽:408
app怎麼樣購買內存 瀏覽:32
如何注冊sqlserver伺服器 瀏覽:78
上士命令 瀏覽:490
股市中帶星號的app是什麼 瀏覽:711
什麼路由可以刷機做列印機伺服器 瀏覽:9
電腦怎麼找到雲伺服器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