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涼山州編譯局局長

涼山州編譯局局長

發布時間:2022-12-31 09:43:52

㈠ 沈志遠的個人簡介

沈志遠(1902年-1965年)經濟學家。浙江蕭山昭東長巷村人。
「五四」時期曾就讀於浙江省立一中,因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校方「勸告退學」。後去上海讀書,接受了黨的教育,於1925年經侯紹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12月,受中共上海組織派遣,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勞動大學學習。1931年12月回國,曾擔任社會科學家聯盟(社聯)常委。1933~1938年先後在上海暨南大學、北平大學(今北京大學)法商學院、西北大學任教授,同時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的著述和翻譯。其成名之作《新經濟學大綱》於1934年5月初版,他翻譯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於1936年出版。同年,在上海參加救國會。抗戰期間任生活書店總編輯,並主編季刊《理論與現實》。1944年9月,以救國會成員身份經沈鈞儒、馬哲民介紹參加民盟。1945年10月,在民盟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並任救國會中央執行委員。1946年2月,民盟中央在滬委員舉行茶會,宣布成立民盟上海市支部籌備委員會,推定沈志遠、黃競武為召集人。同年8月支部成立,任支部執行委員。1948年1月出席在香港召開的民盟中央一屆三中全會,任民盟中央宣傳委員會代理主任。1948年10月到達東北。1949年6月被選為《共同綱領》起草小組成員,同年 9月21日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建國初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委員會委員、出版總署編譯局局長,被聘為中國人民銀行顧問。1951年調上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主任、文教委員會副主任。10月民盟上海市支部舉行第一次盟員大會,被選為主任委員。以後又連任第二屆支部主任委員和第三屆民盟上海市委員會主任委員。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4個學部,當選為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6年初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籌備主任,後擔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㈡ 四川省西昌市普通話報名地點

四川省西昌市普通話報名地點:涼山州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涼山州編譯局。

負責人:殷體石。

地址:西昌市三衙街3號。

郵編:615000。

電話:0834-3223165。

報名方式:

1、採用現場報名,每周五開展測試。

2、考生須攜帶身份證原件(在校學生還須出示學生證原件),到涼山州普通話測試中心進行現場報名確認並繳費。

3、報名時間為每周一到周四(周四僅限上午報名),考生根據成功報名後領取的排號單排序具體測試時間,法定假日停止報名和測試工作。

報名條件:

1、中小學教師。

2、中等師范學校教師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師。

3、師范院校畢業生(高等師范里,首先是文科類畢業生)。

4、廣播、電視、電影、戲劇,以及外語、旅遊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畢業生。

5、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

6、從事電影、電視劇、話劇表演和影視配音的專業人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普通話考試

㈢ 楊鍾健簡介

楊鍾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強。出生於陝 西華縣 。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楊鍾健出身於教師家庭,父親畢生從事教育工作,楊鍾健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畢業於 陝西省 立第三中學。1917年考取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進入北京大學地質系,1923年於北京大學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24年10月,楊鍾健到 德國 慕尼黑大學地質系,學習古脊椎動物學。1927年2月,獲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他相繼訪問了 瑞典 、比利時、 英國 、 法國 等,結識了許多古生物學家,參觀了許多博物館。1928年2月,他經東歐取道蘇聯回國。1928年回國後,楊鍾健被實業部地質調查所聘為技師,1929年擔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1940年秋,楊鍾健隨中央地質調查所由 昆明 移至重慶北碚,兼 任重 慶大學地質系教授。1943年,他被聘為資源委員會專門委員。1947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並被授予中國地質學會 丁文江 獎。同年10月,被任命為西北大學校長。1949年12月,出任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局長。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主任。後來,這個研究室發展為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他一直任所長。

楊鍾健一生從事古脊椎動物學和中、新生代地層研究,成就卓著,生前發表的學術論文及其他著作達674篇(部)。他的科學著作,以古生物學內容為主,涉及地層學、地史學、氣象學、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等學科。他的許多工作是國內初創性的,具有啟蒙和奠基性的意義。寫於20世紀20年代的博士論文《中國北部之嚙齒類化石》,是中國人撰寫的第一部古脊椎動物學專著,揭開了中國學者自己研究中國脊椎動物化石的歷史新篇章,從而在中國創立了這一學科。1928年他負責周口店的發掘工作,此間發現了中國猿人第一個頭蓋骨。1937年以後在雲南 祿豐 領導發掘工作,獲大批恐龍及原始哺乳類化石。1949年後與 裴文中 等籌建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為後來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古生物地層學是通過對古生物的研究來闡明地球科學和生物進化的某些有關問題的。楊鍾健在他科學生涯的早期階段,接觸新生代地層的機會較多,因而他的主要貢獻表現在對嚙齒類、兔形類和偶蹄類等哺乳動物的研究以及對新生代地質的研究上。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就是有關我國北方嚙齒類化石的研究。在我國古哺乳動物學中,他不僅記述了許多新種類,從而充實了有關動物群的內容、分布和進化歷史,而且更有意義的是,他所研究的這些化石,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和其他幾位古生物學家在廣泛深入的野外考察中採集的,既有可靠的產地和層位,又有詳細的地質記錄,因而使他有把握根據這些哺乳動物化石進行精確的地層劃分和地區間的對比。

楊鍾健在新生代地質方面最突出的貢獻,是對華北黃土的綜合研究。早在20世紀30年代時,楊鍾健就根據嚙齒類、兔形類及鹿類等哺乳動物化石帶,對黃土地層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和對比。他把所謂黃土堆積分為紅土、紅色土和狹義的黃土三部分,並將紅色土的時代明確為上新世末到更新世,還進一步細分為A帶、B帶和C帶三個帶,分別代表三個不同地史階段的沉積,每一個帶都有代表性的哺乳動物化石。這樣,有關我國華北黃土及其動物群的研究,就此前進了一大步。此外,他還確立了上述各時期中國北方黃土地層的大致分布范圍,探索了黃土和華北主要河流在地質發展中的特徵變化,以及與古氣候、地殼運動的關系,從而為華北黃土主要是風成的這一學說的確立提供了論據。他的這些開創性工作奠定了我國第四紀研究的基礎,與之有關的重要見解和結論,迄今仍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楊鍾健是世界知名的中生代地質學家和古爬行動物學家。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雲南 祿豐 盆地進行了廣泛的地質調查,並與同行們一起採集到大量爬行動物化石。他前後花費了近10年時間,對這批標本進行了仔細的研究,記述了20多個新屬、種,發表了20餘篇論文和三種專著。許氏祿豐龍是一種早期的原始恐龍,個體不大,但頗具進化意義。它是我國發現的第一具完整恐龍,不僅各大塊骨骼均有保存,就連尾巴末端的小尾椎骨也完整,裝起架來,栩栩如生,是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理想標本。我國許多博物館都有相應的復製品,並多次出國展覽。楊鍾健就是以祿豐龍和其他化石為依據,把下祿豐系的時代定為晚三疊世的。卞氏獸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它是爬行動物向哺乳動物過渡階段的代表。標本最初是楊鍾健的同事卞美年於1938年在祿豐採集的,故得名。這類化石,此前南非、 歐洲 曾有過報道,均被歸入哺乳動物。不過,他們的標本遠不如祿豐的完好,只是一些破碎的牙床,而祿豐標本不僅有頭骨和下頜,還有部分頭後骨骼。抗日戰爭時期,楊鍾健在西南曾對這些標本作過初步研究,認為可與南非的對比,也可歸入哺乳類。 文章 發表後,引起國外有關專家的興趣,並探討了它的系統分類問題。卞氏獸既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徵,如牙齒已分化為門齒、大齒和頰齒,並具頰齒齒尖等,也還保留有原始的、爬行動物的特徵,如下頜除有增大了的齒骨外,還有爬行動物骨骼的殘余。究竟卞氏獸及其近親是原始的哺乳動物,抑或是進步的爬行動物?也就是說,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的分界線應該劃在哪裡?這確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為此,他在1944年出國考察時,隨身帶著卞氏獸標本,在國外作進一步的修理和研究。最後,他發表 文章 ,確認卞氏獸應是爬行動物,是一種接近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這樣,此前已歸哺乳動物的南非和 歐洲 的種類,也統統被歸到爬行動物中去了,從而推遲了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現時間。這是古生物學上的一次重大的分類改變,也是楊鍾健對古脊椎動物學的又一重要貢獻。珍貴的卞氏獸標本也因此名揚四海,被各國編入了有關的教科書。楊鍾健不僅研究了祿豐蜥龍動物群中的各類動物,並據此與南非、歐洲同時代的有關動物進行對比,認為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同一性,在討論晚三疊世脊椎動物問題時,可相互補正。他的觀點贏得了世界同行的認可。這樣,我國的雲南祿豐便成為世界古生物界公認的晚三疊世的脊椎動物標准化石點,祿豐的化石層位也被廣為徵引。

楊鍾健不僅研究過哺乳運行好些門類的代表,各類恐龍及恐龍蛋和恐龍足印,還研究過基底爬行動物杯龍類、進步爬行動物獸孔類、水生爬行動物魚龍類、飛翔爬行動物飛龍類,乃至龜鱉類、鱷類、有鱗類等。實際上,脊椎動物各大門類諸如魚類、兩棲類、鳥類乃至人類,他都曾涉及,發表過有關的論文。他就像一位 高明 的圍棋手,一有機會,就在不同方位上布上一子,為我國古脊椎動物學開辟一個新地盤,為後學者打下初步基礎。

楊鍾健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成績卓著。他十分關心年輕人的成長。對於他們的每一個進步,他都給予鼓勵,並馬上又對他們提出新的要求,促其繼續前進。他在人才培養上沒有門戶之見,凡是在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作的,不管是該所人員還是進修人員,他認為都應給予指導,使其盡快成長。最初,我國從事古脊椎動物研究的僅有古脊椎動物研究所一處。80—90年代,我國有多所大專院校、博物館設有古脊椎動物學專業,其學術帶頭人基本上都是楊鍾健直接或間接培養出來的。

楊鍾健在培養人才上不拘泥於學歷,而注重實際工作能力。 賈蘭坡 原只有中學文化程度,由於他自己的勤奮和楊鍾健的提攜,最後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學部委員。還有一位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技工,從年輕時開始一直跟隨楊鍾健工作,後被提升為高級工程師。

楊鍾健非常重視科普工作,同時也是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倡導者,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日子裡,他還在後方進行祿豐龍展覽。1953年,古脊椎動物研究室剛成立不久,只有一幢四合院,他也因陋就簡,進行 青島 龍展覽。以後,還有標本室成立展覽、馬門溪龍研究匯報展覽等。北京自然博物館就是在楊鍾健等人的積極籌備下創建的。近二三十年來,我國博物館的蓬勃發展,無疑與楊鍾健的努力推動分不開。

楊鍾健在創建、領導我國古脊椎動物學和古人類學的工作中,充分顯示出他的科學組織才能以及領導的韜略和遠見。早在50年代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初建時,他便把該所當時和長遠的研究任務概括為八個字「兩種堆積,四個來源」。兩種堆積指的是我國北方的土狀堆積和南方的紅層,四個來源指的是魚類的起源。到90年代,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倍增,研究課題和范圍也大為擴展,但他們所從事的研究,仍然還是楊鍾健當年概括的生物和地層兩方面八個字的具體發揮。

作為我國早期的地質學、古生物學專家和奠基人,楊鍾健一生經歷了許多該領域的大事。楊鍾健早年回國後,參加北京周口店的發掘工作。此課題是地質調查所和協和醫學院的合作項目,由 美國 洛克菲勒基金會提出經費,當時參與工作的多是外國學者,不久楊鍾健就被任命為發掘工作的負責人。這時, 裴文中 從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進入地質調查所,被派去協助他工作。1929年冬,裴文中在周口店發現了震驚世界的中國猿人第一個完整頭蓋骨。在楊鍾健的科學生涯中,1929年還有兩件大事,一件是在他和其他幾位學者的倡導下,成立了中國古生物學會,另一件是中央地質調查所建立了專門研究我國新生代地質和古生物的機構——新生代研究室,楊鍾健任副主任, 法國 學者德日進任顧問。這樣,楊鍾健除擔任周口店的工作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野外考察上。幾年裡,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北起蒙古高原,南至粵桂,西從新疆的塔城,東到 青島 海濱。此外,他還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參加了中美合作的中亞古生物考察團和中法合作的中法科學考察團,收集了大量地質資料和古生物化石,先後發表了140多篇(部)科學論著。

楊鍾健歷任第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他是 美洲 古脊椎動物學會名譽會員、 英國 林奈學會會員、莫斯科自然博物協會國外會員。

楊鍾健為人正直,表裡如一。他工作認真負責,辛勤耕耘,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國的古脊椎動物學事業。

㈣ 衣俊卿的人物履歷

1990年6月,原中央編譯局長衣俊卿曾因怕影響仕途與妻離婚。
2007年3月起任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07年4月起擔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10年2月起擔任中央編譯局局長。
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免去其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
2014年的「第九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被免職22個月後的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首次出席公開學術活動並作主題報告 。

㈤ 遂寧市教育網普通話等級測試考試時間

你可以電話咨詢一下:

四川省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負責主持全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凡需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社會各類人員均可按下述須知報名參加測試。
一、對外測試時間:每周二、五上午9:00—下午15:30(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報滿即止(上限400人/天)。
二、測試、辦公地點:成都市黌(hóng)門街36號,正成•商翼大廈312——314室(可乘1、8、21、28、82、93、109、110、115、340、334、335、503路公交車到「漿洗街站」,或乘45、61、78路公交車到「國學巷站」下車即可)。
三、報名須知:測試採取當場報名當場測試的原則進行,本人測試結束後即頒發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等級證書。各應試人員報名時學生持二代身份證及有效學生證,交納測試費25元;教師持二代身份證及教師資格證,交納測試費30元;其他人員持二代身份證,交納測試費50元。未帶證件者不能報名參加測試。
四、咨詢電話:028—86650028、85556685,或登陸「四川語言文字網」查詢。

附:各市(州)測試報名點

一、成都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室地點:成都市教育局普教處 負責人:何榮
地址:成都市石室巷6號 郵編:610041
電話:028-86114613
成都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史強
地址:成都市金盾路57號郵編:610051
電話:028-86123636

二、自貢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室地點:自貢市教科所 負責人: 陳文邦丁文傑
地址:自貢市福台山路8號郵編:643000
電話:0813-423

三、攀枝花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室地點:攀枝花市教育局高教處 負責人:王邦玲
地址:攀枝花市東區新華街4號 郵編:617000
電話:0812-3334534 、3334536(傳真)

四、瀘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室地點:瀘州市教育局語委辦負責人:羅文俊
地址:瀘州市江陽區大山坪市政府3號辦公樓 郵編:646000
電話:0830-3120534 、3193083


瀘州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羅文俊
地址: 郵編:646000
電話:0830-3120534

五、德陽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室地點:德陽市教育局學生科 負責人:劉小艷
地址:德陽市長江西路107號 郵編:618000
電話:0838-2501670

六、內江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內江市教育局辦公室 負責人:張瑛
地址:內江市廣場路179號 郵編:641000
電話:0832-2055568 、2052941(傳真)

七、樂山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樂山市教育局人事處 負責人:張懷東
地址:樂山市柏楊路29號 郵編:614000
電話:0833-2425843

樂山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張懷東
地址:樂山市柏楊路29號 郵編:614000
電話:0833-2431973 0833-2425843(傳真)

八、綿陽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綿陽市教育局師培科 負責人:陳果
地址:綿陽市臨園西路文竹街16號 郵編:621000
電話:0816-2364191 0816-2368912(傳真)

綿陽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周平凡
地址:綿陽市電大郵編:621000
電話:0816-6808510

九、廣元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廣元市教育局基教科 負責人:梁冰滑
地址:廣元市市中區電子路121號 郵編:628017
電話:0839-3264503

十、遂寧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遂寧市教育局師范科 負責人:崔勇
地址:遂寧市遂北路288號 郵編:629000
電話:0825-2280693

遂寧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崔勇
地址:遂寧師范學校內 郵編:629000
電話:0825-2280693


十一、南充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南充市教科所辦公室 負責人:范學麗
地址:南充市鎮泰路1號教育大廈 郵編:637000
電話:0817-2800057

十二、宜賓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宜賓市教科所 負責人:吳仕義
地址:宜賓市人民廣場64號宜賓教育局轉教科所 郵編:644000
電話:0831-8240764


宜賓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吳仕義
地址:宜賓市人民廣場64號宜賓教育局轉教科所 郵編:644000
電話:0831-8240764

十三、達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達州市教科所 負責人:孟小佳
地址:達州市荷葉街151號 郵編:635000
電話:0818-2147167

達州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孟小佳
地址:達州市荷葉街151號 郵編:635000
電話:0818-2147167

十四、巴中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巴中市教科所 負責人:文江鄰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街 郵編:636000
電話:0827-5265327

十五、廣安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廣安市教育局基教科 負責人:劉中平
地址:廣安市金安大道二段2號 郵編:638000
電話:0826-2333480

十六、雅安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雅安市教育局師范科 負責人:榮可
地址:雅安市雨城區建新路22號 郵編:625000
電話:0835-2220211


十七、眉山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眉山市教育局師范科 負責人:劉力
地址:眉山東坡鎮旭光小區 郵編:620020
電話:0833-8195115

眉山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劉淑瓊
地址:眉山市電大 郵編:620020

電話:0833-8806003



十八、資陽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資陽市教育局師范科 負責人:蔣庭貴
地址:資陽市資陽大道 郵編:641300
電話:0832-6110693


資陽市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蔣庭貴
地址:資陽市資陽大道 郵編:641300
電話:0832-6110693


十九、阿壩州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阿壩州教育局師范科 負責人:宋文玉
地址:馬爾康縣城關鎮達爾瑪街 郵編:624000
電話:0837-2824723


阿壩州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宋文玉
地址:馬爾康縣城關鎮達爾瑪街 郵編:624000
電話:0837-2824723


二十、甘孜州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甘孜州教育局 負責人:方剛
地址:康定縣甘孜州政府院 郵編:626000
電話:0836-2834774


甘孜州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方剛
地址:康定縣甘孜州政府院 郵編:626000
電話:0836-2834774

二十一、涼山州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點:涼山州編譯局 負責人:殷體石
地址:西昌市三衙街3號 郵編:615000
電話:0834-3223165

涼山州普通話水平培訓測試中心
負責人:殷體石
地址:西昌市三衙街3號 郵編:615000
電話:0834-3228773

謝謝採納為滿意答案。

㈥ 衣俊卿為什麼阻礙常艷留在北京工作《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常艷的訴求是什麼

怕影響自己的仕途。常艷的訴求是調入編譯局。

2012年12月,她在網上實名發表12萬字「寫實小說」《一朝忽覺京夢醒,半世浮沉雨打萍》。「小說」講述,2011年7月,常艷到中央編譯局進行博士後研究,她希望從學校調出檔案、調入編譯局工作,她稱為此向局長行賄,並先後多次開房,不過最終未調入編譯局。

2013年1月17日,新華社報道,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免去局長職務。

(6)涼山州編譯局局長擴展閱讀

這個事件在網路上廣泛的流傳引起各界關注,但是常艷忽然又在網上發出道歉聲明,她說自己有抑鬱症,所以杜撰舉報。外界則質疑她受到壓力後改口,希望有關部門要徹查,並且公布真相。

據悉,常艷在中央編譯局做博士後研究,專攻恩格斯學說,她曾任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而被懷疑有婚外情的衣俊卿現年五十四歲,曾任黑龍江大學校長、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長,2010年起任中央編譯局局長,屬於副部級高官。

㈦ 楊鍾健的人物生平

1897年6月1日生於華縣龍潭堡。其父楊鶴年(松軒),是陝西知名的教育家、同盟會會員。因而楊鍾健從小便受到有益的啟蒙教育。他於1916年畢業於陝西省立第三中學,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北京大學當時是新文化運動的基地,在這個環境中,很快便發揮出他的潛在能力與愛國熱忱。
1920年9月,他與地質系學生共7人,議決建立「北京大學地質研究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地質研究團體。登報公啟中說明該會的目的有三:一是「本共同研究的精神,求地質上的真理」;二是「引起社會上對於地質的注意」;三是「中國地質,自來少人調查,即有言及,無非就外人調查的大概而言,這是何等可恥的事!力量雖少,卻要盡力所到一洗此恥」。簡章規定會務四項:敦請學者講演;實地調查;發行刊物;編譯圖書。該會在成立大會上,楊鍾健報告籌備經過,並當選為第一屆委員長,得到校方與李四光、葛利普、丁文江、何傑等的支持。
1923年春,楊鍾健代表北京大學學生會至上海出席「中國學生聯合會」,編輯會刊;7月,在《中國地質學會志》發表《南口一帶的地形特徵》,這是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10月,赴德國留學,在李四光的幫助下進入慕尼黑大學地質系,隨F.布勞里(Brol-li)和M.舒羅塞(Schlosser)學習古脊椎動物學。
1924—1927年入德國慕尼黑大學地質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5年,確定其博士論文題目為中國嚙齒類化石研究,布勞里教授便介紹地質系的舒羅塞指導他,舒羅塞是哺乳動物化石專家,曾從事中國的哺乳類化石研究。楊鍾健的論文「中國北方嚙齒類化石」(德文)在《中國古生物志》(1927年)上發表,這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古脊椎動物學專著,從此古脊椎動物學及古人類學這門學問在中國就和楊鍾健的研究與考察及教育工作一起發展起來了。
1927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西歐各國考察、進修,次年回國,入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主持周口店的發掘與研究工作。
1928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技師,主持周口店發掘工作。
1928年2月,楊鍾健取道西伯利亞回國,任農礦部地質調查所技師。他奉派主持北京周口店的系統發掘工作。
1929年,「新生代研究室」成立,他即負責該室工作,此後50年中,雖然這個研究室的體制和名稱屢經改易(實際上它是現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前身),他一直擔任這個單位的領導職務。他野外考察與參觀訪問的足跡幾乎遍及中國各省,以及亞洲、歐洲、北美的許多國家。他一生發表的學術性文章達500多篇,包括20多種專著,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界著述最多的少數幾個學者之一。終生為中國的古脊椎、古人類學的研究嘔心瀝血,貢獻了他的一切。
從1929年起,楊鍾健把工作重點轉向考察北方「土狀堆積」方面,他與法國地質學家P.T.德日進(deChardin)在山西、陝西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記錄了第三紀後期與第四紀的地層,劃分出「紅色土」地層,為中國黃土的進一步研究開辟了道路。同時他們採集化石進行研究,從此他與德日進結下了深厚友誼。次年又參加了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的中亞考察團,去內蒙古調查新生代盆地。
1931年,楊鍾健參加了另一個國際合作項目——中法科學考察,經內蒙古、寧夏而至新疆,然後經蘇聯返回北平。此後兩年,他去山、陝、豫等省調查,發表了多篇論文。
1934年,他的野外工作以長江流域為主,諸如雨花台礫石、龍潭下蜀壤土和廬山地貌等均經考察。這年秋天,他和卞美年去山東新泰、蒙陰等地,調查有關地層及恐龍化石,返途中,經濟南,齊魯大學地質系教授J.施可特(Scott)示以含於硅藻頁岩中的魚及植物化石;經了解,系產自臨朐縣內,當時他便決定調查這個化石產地。
1935年春,他與德日進、裴文中作兩廣之行,對南方的洞穴堆積展開調查,發表了《廣西和廣東的新生代地層》一文,為中國南方新生代地質的研究奠定了基礎;5月,他一人去山東臨胊,偕技工3人採集了大量的植物、魚、哺乳類及蛙類化石,他把這套地層定名為「山旺統」。這年冬天,他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北平分所所長。
1936年春,他與由南非轉道來華的美國古生物學家C.L.甘頗(Camp)去山西、四川調查地質,並會同四川大學的周曉和在四川榮縣採集恐龍化石。
1937年,他再次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並獲得「葛氏紀念金質獎章」。6月,他偕美國古植物學家R.W.錢耐(Chaney)又去山東臨朐採集化石,往返兩周時間。就在他回到北平不久,「七七」事變發生,他與中國人民一樣,多年順利開展的工作受到嚴重挫折,歷史使他進入了新的境遇。
1937年8月上旬,日軍進入北平。楊鍾健此時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保護地質調查所的設備財產。經思考,認為當時只有利用協和醫學院和新生代研究室的關系來達到這一目的。
1940年秋,他隨所轉至四川北碚。此後幾年,他除在北碚做研究工作,兼任重慶大學教授外,並去陝西、甘肅、新疆等地考察。1943年,他被聘為資源委員會專門委員。次年被派出國考察,經印度到美國,在美國東、西海岸各博物館、大學參觀訪問,後又赴加拿大及一些西歐國家,走訪了許多古生物研究中心,特別是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他觀察了大量標本,並與D.M.S.沃森(Watson)、Y.T.格里戈雷(Gregory)、A.S.羅默爾(Romer)、G.G.辛普森(Simpson)、E.H.科伯特(Colbert)等名家共同探討有關問題,完成了多篇重要著作,從而成為當代最活躍的古生物學家之一。
1944年,出國考察時,將此標本隨身帶去,在紐約作進一步修理和研究,最後確定卞氏獸是很接近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這一來,此前已歸入哺乳動物的南非和英國的種類,也均被移至爬行動物中去了,從而後移了哺乳動物最初出現時間,卞氏獸也被各國編入了有關教科書。
1944—1946年,去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士等國訪問及講學。
1946年4月,他回到了抗戰勝利後的祖國,但當時的社會狀況實難令人樂觀。他面對現實,一方面在北京大學任教,並做些野外調查;一方面仍積極籌劃恢復新生代研究室,卻因各種因素未能實現,於是只得又返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此一時期,正如他自己寫道的:「抗戰勝利後的最初幾年,為我的生活最感煩悶的時期」,此時,他被任命為西北大學校長,1948年10月去西安赴任,次年1月即回南京,並在那裡迎接了解放。
1947—1948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西北大學校長。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6月,楊鍾健應邀至北平出席「科學技術界代表大會籌備會」,12月,任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局長。他到任不久,即與裴文中、賈蘭坡、劉憲亭等人籌建「古脊椎動物研究室」。
1951年秋,他與劉東生、王存義去山東萊陽和山東大學地質系合作發掘恐龍化石及調查白堊紀地層,是為青島棘鼻龍。
1953年,辭去編譯局長職務,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主任,次年5月,去安徽泗洪等地野外調查。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院士),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他與斯行健、趙金科、周明鎮組成中國古生物學訪蘇代表團去蘇聯各地訪問兩月。在此期間,達成了中蘇古生物科學考察協議,並為以後古脊椎動物研究作了戰略性的部署。次年,其研究室改為古脊椎動物研究所,任所長;此後數年,他經常去山東、山西、內蒙古、甘肅等省調查。
1959年,兼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他仍完成論文多篇,諸如新疆白堊紀的飛龍,以及華南水生爬行動物化石等工作,就是在當時極其困難的境況下完成的。粉碎「四人幫」後,他精神倍增,過了80壽辰後去山西許家窯考察古人類遺址;1978年4月,去廣東三水縣調查產魚化石地層;9月到廬山參加第四紀冰川與第四紀地質學術討論會,並到野外考察,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的地質旅行。返京後又於10月去上海與美國古生物學家辛普森會晤,回京後抱病撰寫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和第十二屆學術年會發言稿。1979年元旦因胃出血住入醫院,1月15日逝世。
1979年1月15日,楊鍾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

㈧ 陳昌浩是什麼軍銜

陳昌浩1938年因胃潰瘍復發加重赴蘇聯治病及工作,直到1951年才回國(擔任編譯局副局長)。1955年授銜時未授予任何軍銜

㈨ 衣俊卿的介紹

衣俊卿,男,漢族,1958年1月生,遼寧東港人,出生於黑龍江省虎林縣,1976年7月參加工作,197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大學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哲學博士。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2010年2月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2013年1月17日,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免去其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

㈩ 賈高建的人物簡介

賈高建,男,1959年5月生,山西臨汾人 ,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共中央黨校校委委員、教務部主任等職。
2008年7月9日,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召開全體會議,宣布中共中央黨校校務委員會決定(中校通[2008]13號):校委委員賈高建同志任哲學教研部主任,免去其教務部主任職務。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黨校官網發布該校部分領導成員調整的消息:中央黨校校務委員會研究決定,賈高建任教育長,中央批准賈高建為副部長級幹部。
2013年1月,中央編譯局主要負責人衣俊卿因為生活作風問題,不適合繼續在現崗位工作,已免去其中央編譯局局長職務,賈高建擔任中央編譯局局長。
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閱讀全文

與涼山州編譯局局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怎麼找到雲伺服器 瀏覽:871
微信怎麼發應用app 瀏覽:776
花生殼dns伺服器地址 瀏覽:648
squad伺服器一般什麼時候人多 瀏覽:479
程序員戰門課 瀏覽:474
config保存伺服器地址 瀏覽:317
預訂網吧座位的app叫什麼 瀏覽:416
香港伺服器主機地址 瀏覽:640
網店美工pdf 瀏覽:447
一堆文件夾怎麼弄出來 瀏覽:743
博途如何編譯硬體 瀏覽:418
fortran程序pdf 瀏覽:504
電池消耗演算法 瀏覽:394
伺服器中斷連接怎麼處理 瀏覽:222
上世紀互聯網不發達程序員很難 瀏覽:841
語音識別android開源 瀏覽:762
地埋式垃圾壓縮中轉站 瀏覽:902
apachehttpdlinux 瀏覽:944
快遞員中通app預付款是什麼 瀏覽:843
java路徑轉義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