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條形碼是什麼原理
條形碼的原理:
一、識別原理
要將按照一定規則編譯出來的條形碼轉換成有意義的信息,需要經歷掃描和解碼兩個過程。物體的顏色是由其反射光的類型決定的,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可見光,黑色物體則吸收各種條形碼 製作波長的可見光,所以當條形碼掃描器光源發出的光在條形碼上反射後,反射光照射到條碼掃描器內部的光電轉換器上,光電轉換器根據強弱不同的反射光信號,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根據原理的差異,掃描器可以分為光筆、紅光CCD、激光、影像四種。電信號輸出到條碼掃描器的放大電路增強信號之後,再送到整形電路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白條、黑條的寬度不同,相應的電信號持續時間長短也不同。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靜區寬度不足。然後解碼器通過測量脈沖數字電信號0,1的數目來判別條和空的數目。通過測量0,1信號持續的時間來判別條和空的寬度。此時所得到的數據仍然是雜亂無章的,要知道條形碼所包含的信息,則需根據對應的編碼規則(例如:EAN-8碼),將條形符號換成相應的數字、字元信息。最後,由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處理與管理,物品的詳細信息便被識別了。
二、掃描原理
條形碼的掃描需要掃描器,掃描器利用自身光源照射條形碼,再利用光電轉換器接受反射的光線,將反射光線的明暗轉換成數字信號。不論是採取何種規則印製的條形碼,都由靜區、起始字元、數據字元與終止字元組成。有些條碼在數據字元與終止字元之間還有校驗字元。
『貳』 條形碼的原理是
條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以及對應的字元組成的標記,「條」指對光線反射率較低的部分,「空」指對光線反射率較高的部分,這些條和空組成的數據表達一定的信息,並能夠用特定的設備識讀,轉換成與計算機兼容的二進制和十進制信息。通常對於每一種物品,它的編碼是唯一的,對於普通的一維條碼來說,還要通過資料庫建立條碼與商品信息的對應關系,當條碼的數據傳到計算機上時,由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對數據進行操作和處理。因此,普通的一維條碼在使用過程中僅作為識別信息,它的意義是通過在計算機系統的資料庫中提取相應的信息而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