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為平板可以刷入ios系統嗎
華為平板不可以刷入ios系統。蘋果系統不支持在非蘋果設備上面安裝使用,蘋果系統是不開源的,必須要搭配自己的處理器和相應的硬體,華為的設備上面是沒有辦法安裝蘋果系統的,因華為平板是基於安卓研發的,可以刷很多類型的系統,就是不能刷蘋果系統,也不能刷微軟WP系統的。
B. 華為手機一鍵變蘋果系統
這個真心做不到,不管華為的安卓系統還是鴻蒙系統也是無法進行你所有的變蘋果其他(鴻蒙系統跟IOS系統是不一樣的)
C. 華為暢享9怎麼仿蘋果系統
操作方法如下:
1.打開手機系統自帶的設置,進入到設置頁面。
2.在設置頁面里點擊系統選項,進入到下一個頁面。
3.在系統裡面找到簡易模式選項,點擊打開它。
4.進入到簡易模式之後。找到屏幕下面的應用,點擊應用手機就設置極簡模式了。
D. 華為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PC端操作系統如何解決,會不會收編深度
美國針對華為的「禁售令」,我們都為華為捏了一把汗,一個全球最強的國家,傾全國之力封鎖一家中國的公司。
晶元斷供,華為海思「備胎」晶元補上;手機操作系統斷供,華為「鴻蒙」操作系統補上;那麼,微軟斷供windows系統,有備胎計劃嗎?下文具體說一說。
余承東透漏,在今年秋天或者明年春天,華為將發布自研的操作系統,「 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 」。華為的操作系統基於linux核心進行了優化,因此可以兼容手機的ARM架構和PC端的x86架構。
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採用統一的操作系統是否有可能?答案是可以的,比如蘋果的iphone、Mac電腦、apple watch均採用了蘋果的系統,IOS、MAC OS等均是基於UNIX系統的BSD分支。那麼華為的自研操作系統基於Linux,同樣可以做的兼容x86架構和arm架構的處理器。
眾所周知, 操作系統是否能夠成功,關鍵是其「生態鏈」 ,即圍繞操作系統的相關應用。比如手機操作系統的微信、QQ、淘寶、支付寶;電腦操作系統的office、作圖、辦公軟體等。
手機操作系統「生態鏈」
根據余承東的說法, 華為的手機操作系統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 ,並且對安卓應用通過「方舟編譯器」編譯之後,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可以媲美蘋果的IOS系統。既然常用的應用軟體可以使用,手機流暢度比安卓更好,我個人是非常期待華為手機操作系統的。
電腦操作系統「生態鏈」
為了能夠統一安裝到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那麼華為操作系統必然選擇了linux核心。根據我使用ubuntu的經歷, linux電腦桌面發展已經很成熟,常用的辦公軟體、影音播放軟體、作圖軟體、編程軟體可以完美支持 。伺服器端更是不用愁,伺服器端可以說是linux一統天下了,windows server占的份額比較少。
總之,我對華為的操作系統比較有信心,華為的操作系統可能不會基於開源的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而是在linux核心的基礎上替換掉android的相關東西,打通了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形成統一的操作系統,兼容arm架構和x86架構的處理器。
華為可以解決宇宙間的一切問題!宇宙沒有華為地球不會自轉,宇宙沒有華為太陽不會發光,宇宙沒有華為行星就會隕落,宇宙沒有華為天空一片漆黑…………
只可惜華為從內到外就只是一個三流品質一流價格的水軍產品!!!
華為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PC端操作系統如何解決,會不會收編深度?從目前透露的鴻蒙系統信息來看,鴻蒙系統是可以在電腦端運行的,收編深度對其沒有太多意義,像現在一樣作為合作夥伴也是不錯的。
Deepin目前是國產Linux定製化做得不錯的PC端系統,圖形界面漂亮簡潔、對新手友好、最大程度符合了國人操作習慣,已經有一大批軟體可以在系統中使用。可以滿足個人或辦公通常的應用,比如系統中帶有微信、QQ、WPS、搜狗輸入法、網易雲音樂、網路雲等等,當然還有可以再深度商店中下載各種應用。當同樣也有硬體效能不足、CPU管控及顯示驅動支持不完善、很多驅動也沒有等等問題。
而作為華為花費了7年時間打造的被迫轉正的鴻蒙系統,是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 汽車 、智能穿戴的統一操作系統,均可以在這些設備上運行。並且兼容所有安卓應用和WEB應用,目前正在進行百萬台手機端的測試,並據測試數據表明比目前安卓要快體驗要好,而在PC端並沒有更多的消息。所以鴻蒙系統在電腦上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果Windows系統不被使用,那麼華為也可以使用自家鴻蒙系統。
PC端鴻蒙系統與深度系統應該是有所區別,對於華為來說兩個PC系統也沒有太多意義。專一打造好鴻蒙系統,在中國市場獲得桌面操作系統的部分份額。而在伺服器操作系統方面,華為已經與深度建立了合作關系,專門針對華為的TaiShan系列企業級伺服器定製打造操作系統產品。這種合作關系對於深度系統的發展會有更多促進。
華為本身也有系統研發體系,對Linux應該不陌生,至於收編深度,可能並沒有多大意義。而且深度公司也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未必就一定會賣掉自己。雖然目前的盈利點也並不多,產品及技術難度也並不會給華為帶來多少助益,反而保持這樣的合作雙方都可以收益,卻也並不會限制深度的發展。
我為什麼覺得華為系統和深度肯定有關系呢?
一方面,因為華為鴻蒙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而且余承東明確說了,將打通PC、手機、智能設備等等,形成一體化;而深度操作系統也是基於Linux內核,桌面應用為主的開源GNU/Linux操作系統。似乎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所以,我們似乎覺得華為和深度有關聯的可能性很大。
去年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華為與深度達成合作,打造國產應用新平台。關鍵大家找到的點是:合作的taishan2280伺服器入選中央政府采購網信息類產品名錄。
其實,深度系統作為我國自己的操作系統,雖然沒有Windows強大,可是使用深度操作系統,你能感覺到桌面是非常「干凈」,能夠滿足日常辦公、家用需求。
而華為和深度的合作雖然是在伺服器上的合作,可是我們不能忽略華為和深度會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可能有的人說,華為的PC系統是華為雲方向,我並不認同。
其實,從華為目前的被美國制約來看,如果華為和深度合作,可以為它打通PC一體化很有幫助,畢竟深度的 歷史 也不短,技術也不俗。
當然,我們現在只是猜測,華為系統都沒有出現,我們也不能有太大的奢望,希望華為的系統可以有不一樣的發展,這才是我們期待看到的!
其實華為目前還有解決手機端的操作系統。
雖然華為發布了一款基於微內核的操作系統——鴻蒙OS,但是這款操作系統更多的是應用在物聯網之上而非用於手機端的操作系統,華為手機仍然是使用的Android操作系統,但是由於谷歌不再授權華為GMS服務,因此在海外市場多少會受到一些沖擊,國內由於谷歌退出了大陸市場,因此影響不大。
從長遠來看,鴻蒙系統或許未來會成為一個可以替代目前Android系統的新移動系統,但是這個系統的發展過程是非常深遠的。它必須要能超越目前的Android,帶來前所未有的新交互體驗,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支持一個系統持續發展下去的根本,不過好在華為的鴻蒙OS現在已經在面向開發者推出了軟體開發獎勵了。
至於PC端的系統,目前Mac OS僅支持蘋果適用於自家的Macbook,Windows仍然是全球覆蓋面最廣的PC操作系統,Linux是伺服器領域和Android軟體開發有著非常不錯的發揮,市場上基本都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局面,華為如果想推出自家的操作系統,讓然需要走非常長遠的路。
華為目前還沒有解決手機端操作系統!
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為實體名單,也就是說美國商務部正式開始封禁華為。盡管經過協調美國給出了90天的延期,很明顯這只是美國給出的一個「緩刑期」,這也是我們在沒有掌握絕對核心技術必須面對的挑戰。
在華為被禁之後,海思總裁何庭波給海思員工發出了一封公開郵件,何庭波在郵件中講述了海思成立的原因。
海思成立是當時的華為高層做了一個大家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現在回頭看看你可以說是高瞻遠矚,更多是深處在這樣的行業領域,隨時都存在的危機感讓華為被迫從最壞的假設出發,做出了一個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假設「假設某一天美國的晶元和先進技術不可得」。
因為這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假設,讓華為走上了自主創新的道路,華為開始自己研發晶元,包括通信晶元、手機處理器晶元。華為的處理器晶元已經被應用到了手機上,可是通信晶元一直是華為的備胎,只不過現在美國商務部真正應驗了,當然幸運的是華為的備胎足以成為應對方案。
美國商務部禁令出了以後,谷歌公司、微軟公司先後終止了與華為的部分合作,華為又只好被迫提前讓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提前曝光,並且最早在今年秋就會亮相。華為本來沒准備這么早亮劍,只不過沒想到華為不得不提前被迫出鞘亮劍。
中興被美國封禁以後,最終在我商務部的斡旋下,最終完成和解,過程是艱難的,最重要的是和解的代價是慘痛的、甚至可以說是極為慘重的。
作為和解的條件,中興必須向美方支付10億美金,並且額外拿出4億美元在第三方託管。而在此之前的2017年,中興已經向美國方面支付了超過8.92億美元的和解費,中興前後總共給美國支付了22.92億美元,這也是中國企業海外所支出的最大的罰款。
更大的代價是,中興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全部撤換,美國商務部哈講選派合規的協調員入住中興,工資還由中興支付,這些人直接向美國商務部和中興新董事會主席匯報工作,如果發現中興後期經營活動違反了協議,那麼美國方面有權隨時再次制裁中興。
總之,目前華為面臨的挑戰還很大,更大的挑戰還是中國整個技術行業面臨的挑戰,我們不知道在哪些領域我們還會受到一些技術上的限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咱也不是好欺負的,咱現在腰桿兒也開始硬了。
華為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 PC 端操作系統如何解決,會不會收編深度?
你好樓主!我看了一下贊數和評論比較高的回答,發現他們由於回答時間較早,獲得的信息有限,現在我來補充一下答案。
在2019年8月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總裁余承東正式提出了鴻蒙系統,並且大篇幅詳細地介紹了鴻蒙系統的全場景分布式特性以及未來的應用場景。
根據這張圖看來,在2020年時,搭載鴻蒙OS2.0的創新國產PC會正式落地,可見華為可能會使用鴻蒙系統代windows操作
系統。
而根據早前網傳的余承東言論
,鴻蒙OS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 汽車 ,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如果消息屬實,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華為電腦會使用鴻蒙系統,而非深度。
而且微博上有博主稱華為電腦會在明年初
發布。
不管怎麼樣,我們對華為鴻蒙系統不要抱有很快就能完善的想法,鴻蒙系統很可能在初期非常不完善,就如同當初的K2V3,在體驗上無法做到差強人意,畢竟華為當初沒有預料到美國竟然會制裁一家民營企業。
吾個人對華為操作系統相對悲觀,甚至絕望的給其判了死刑! 如果迫於強勢壓力,吾等非得自研操作系統,那麼操作系統出於阿里、騰訊和網路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互聯網是開源、共享的代名詞,這也是開源操作系統賴以布局開花的前提條件!!!如若華為出此系統,小米OV等自避而遠之,開源之說則無從談起!然若華為東施效顰,欲學蘋果軟硬兼施、閉合生態,多半也只黃粱一夢;只因喬布斯腦門爆裂,前無古人、後無來著,開創iPhone時代,智能手機風潮雲涌之前,iOS早已泰山永固,而成世界獨一無二之閉合生態,再無他者插足之地!!!故此華為系統欲成其事,唯有擊破時代!撥弄起下一巨浪滔天,開創時代新品,賦能以系統生態,如此方能於江濤狂涌之前,完其大業!
華為對於操作系統其實早已經有了自有方案,余大嘴最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提出過已經有B計劃,准備好了手機系統和電腦系統。而在美國封殺令後,余大嘴則持續爆料稱自研操作系統最快今秋面世,最晚明年春天,並且新系統是跨平台的系統!
由於是跨平台的系統, 也就等於華為自研的系統已經全面解決了手機和電腦這兩大終端,並且向外延伸至了平板、電視、智能穿戴以及 汽車 等設備,新系統採用了微內核結構。如果真是如此的話,華為的新系統絕對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統,已經並非是我們當前理解上的操作系統了。
系統現狀: 現有的系統格局其實移動端和PC端是完全分開,Windows霸佔桌面領域,安卓和iOS占據手機系統,當然iOS其實也算是一個跨平台的系統,不僅被用於手機,也被用於平板、MAC電腦,以及智能穿戴設備上。
對於這種現狀,谷歌是不滿意的(包括對安卓系統的問題),因此其已經在打造下一代的新系統Fuchsia,也是跨平台的系統,基於微內核架構。去年外媒曾報道華為在榮耀 Play上測試該新系統。
華為系統: 如果將這些消息合並起來看,那華為顯然已經針對系統這塊做足的功夫,布好了局。此外,還需要注意一點事,華為在5G領域上的領先優勢,任正非在近期的采訪時已經說了,5G上至少領先2-3年。在面對5G這種能給整個信息產業帶來大變化的時刻,絕對是一個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所以華為的新系統一定是搭配著5G的技術和設備一起來打造的。也只有這樣,華為才可能繞過現有系統打造起來的壁壘,實現真正的超越,或者是使自己的成功更加事半功倍。
現在美國又封殺了華為,在我看來算是人為的創造出了一個較好的切換系統的時機,如果沒有封殺,華為單獨上線這個系統推廣時受到的阻力可能更大,不光是國內用戶,也包括谷歌這些巨頭,畢竟人家也是在搞類似的東西。現在被封堵後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推系統,國內用戶的支持力度也會更好,即便在國際上也能多少獲得部分用戶的同情和認可。
所以,綜合現有信息來說,華為已經解決了手機和PC端的系統,也不會簡單的收購深度這類linux桌面系統。
首先華為是否真正解決了手機端操作系統,這還是個問號。需要等時間來驗證。因為建立在手機系統上的app生態鏈是最主要的。
對於電腦系統,首先假設微軟不給用windows了,這個只能是假設。早期電腦出廠多數都不預裝windows的,DOS,Linux這些免費都先裝上,你買回家自己裝就是了。
深度是基於linux的。很多應用軟體都是不支持的,只能應付下日常基本使用。對於很多專業領域的工作,其相應工程軟體僅支持windows,連蘋果的MAC OS都不支持。
所以對於電腦端操作系統來說,生態也是一道要命題。在這個別人已經深耕占據統治地位的地盤里,要插入一腳其艱難可以預見。
E. 華為手機能刷蘋果系統嗎
不建議手機刷機。
1、刷機後,手機有可能無法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的,部分功能可能無法正常運行的。同時由於第三方固件未經充分測試可能會存在兼容性不好、系統易受病毒入侵等問題的。
2、刷機會帶來無法預料的負面影響,一定要謹慎操作的。如果設備不能正常使用,並且無法恢復的話,是需要自行承擔風險的。
F. 華為怎麼改iphone系統
第一種方式:買主題。
主題商店一大堆,但是很醜,建議上酷安市場,搜emui主題,這個群體裡面很多主題,大神製作,其中不乏有接近iOS的主題,安裝即可。
第二種方式:設置壁紙。
在華為手機上設置apple的壁紙。最省錢。
第三種方式:選擇蘋果當備用機,或者是將華為作為備用機,蘋果為主力機。
G. 華為手機怎麼變蘋果系統
華為手機可以通過安裝一些插件來使自己的界面和蘋果的系統非常相似,這方面的軟體非常多,比如ilauncher之類的。
H. 華為刷ios系統教程
華為手機無法刷ios系統,因為ios系統沒有開源!
iOS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移動操作系統。蘋果公司最早於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會上公布這個系統,最初是設計給iPhone使用的,後來陸續套用到iPod touch、iPad上。iOS與蘋果的macOS操作系統一樣,屬於類Unix的商業操作系統。原本這個系統名為iPhone OS,因為iPad,iPhone,iPod touch都使用iPhone OS,所以2010年WWDC大會上宣布改名為iOS(iOS為美國Cisco公司網路設備操作系統注冊商標,蘋果改名已獲得Cisco公司授權)。
2016年1月,隨著iOS 9.2.1版本的發布,蘋果修復了一個存在了3年的漏洞。2018年9月22日,美國蘋果公司在最新的操作系統中秘密加入了基於iPhone用戶和該公司其他設備使用者的「信任評級」功能。
iOS所擁有的應用程序是所有移動操作系統裡面最多的。iOS平台擁有數量龐大的移動App,幾乎每類App都有數千款。而且每款App都天生出色。這是因為Apple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API,從而讓他們設計的App能充分利用每部iOS設備蘊含的先進技術。所有App都集中在一處,只要使用你的Apple ID,即可輕松訪問、搜索和購買這些App。
iCloud
iCloud可以存放照片、App、電子郵件、通訊錄、日歷和文檔等內容,並以無線方式將它們推送到你所有的設備上。如果你用iPad拍攝照片或編輯日歷事件,iCloud能確保這些內容也會出現在你的Mac、iPhone和 iPodtouch上,而無需你進行任何操作。
圖冊iCloud(2張)
CarPlay車載
CarPlay車載將你的iOS設備,以及iOS使用體驗,與你的儀表盤系統無縫結合。如果你的汽車配備車載iOS,你就能連接iPhone 5或更新機型,並使用汽車的內置顯示屏和控制鍵,或Siri免視功能與之互動。現在,你可以輕松、安全地撥打電話、聽音樂、收發信息、使用導航,以及更多。所有的設計,都為了讓iPhone專注於你的需求,讓你可以專注於你的駕駛。
I. 如何把華為手機變成蘋果系統
額,這個不可以的。
蘋果系統是不開源的,必須要搭配自己的處理器和相應的硬體,而且華為手機是基於安卓研發的,可以刷其他很多類型的系統,就是不能刷蘋果系統,也不能刷微軟WP系統的。
J. 華為的鴻蒙系統和蘋果的操作系統有什麼區別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華為鴻蒙系統並非是為了手機而准備的一套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是華為為了將來萬物互聯所開發的系統,可以支持手機、平板、電視等任何智能設備,手機僅僅是其中的一項而已。正是基於這理念,華為鴻蒙系統對比蘋果iOS系統具有先天的優勢。
華為鴻蒙系統超越蘋果iOS的先天因素已經具備,是否能夠超越蘋果iOS系統,還需要看後天軟體的生態建設情況。那麼,一起來看看華為鴻蒙與蘋果iOS系統之間的差異吧!
華為鴻蒙系統與蘋果iOS系統之間的具體差異
一、系統開發的架構理念
為何說華為鴻蒙系統的理念要優於蘋果的iOS系統呢?主要是兩者系統開發對象的差異所導致。
華為鴻蒙系統並不僅僅局限於手機系統,自身開發時考慮的因素要遠超於蘋果iOS系統。鴻蒙系統的兩大特色分別是微內核與分布式。
可以說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面向未來的系統(想像力更加豐富),蘋果iOS僅僅是當下的一款優秀的手機系統。
二、系統發展方式的差異
蘋果iOS使用了封閉式的方式,僅僅自家手機產品可以使用iOS系統。華為鴻蒙系統使用了開源的方式,同谷歌的安卓系統類似,這樣可以加快自身生態環境的建設。至於兩者之間的優缺點,大家從安卓系統發展就能夠看出。
封閉式的發展,或許只能夠在蘋果身上才能夠實現。好處是可以獲得最佳的軟體匹配,並且軟體的質量能夠得到保障。開放式的發展,雖然能夠快速的建立自身的生態系統,但是系統的碎片化嚴重,軟體應用的質量普遍不高。不過在谷歌安卓和蘋果iOS系統的夾攻之下,當前採用開源的方式,將會是華為鴻蒙系統最好的選擇。
三、系統匹配對象的不同
華為鴻蒙系統的應用對象是所有的智能設備,並不局限於華為的手機、平板、電視等,甚至包括其他廠商的任何智能設備。蘋果iOS系統則單調的多,只能夠使用在自家的手機設備,至少目前蘋果並沒有開放iOS系統的意思。
從硬體設備適配的角度來說,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展潛力更大,蘋果iOS系統的受眾更小。
華為任正非如何看待鴻蒙與蘋果系統之間的競爭
對於華為鴻蒙系統最了解的人莫過於任正非,一起來看看任總是怎麼說的吧!
華為任正非在接受《財富》雜志采訪的時候,被問及您有多大的信息在加下來的兩到三年內把華為鴻蒙系統打造成與蘋果系統相媲美的操作系統?任正非答道,對於華為人來說,不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是也不能把下面的人逼得太緊。
由此可見,在任正非的眼中,華為鴻蒙系統超越蘋果iOS系統只是早晚的問題。
關於華為鴻蒙系統是否能夠超越蘋果iOS系統的事情,您怎麼看?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的區別,大概就相當於谷歌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的區別。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鴻蒙是開源的,不僅華為的手機和移動設備可以用,未來小米、OPPO、vivo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使用華為的鴻蒙系統。而蘋果的iOS是閉源的,只有蘋果手機、平板才可以使用,其它廠商想用也用不了。
華為鴻蒙系統開源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開源系統更容易吸引到更多的開發者,一方面可以完善鴻蒙系統,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鴻蒙系統帶來更多的APP,幫助鴻蒙系統快速的建立起生態環境。我們知道谷歌的Android系統之所以能夠和蘋果iOS分庭抗禮,就是因為Android是開源系統,手機廠商、應用開發者都願意去用它,從而使Android系統快速的成長起來。
鴻蒙系統開源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廠商參與到其中來,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米、OPPO、vivo都可以使用鴻蒙系統。這是因為鴻蒙系統開源之後,代碼都一清二楚,其它手機廠商也就不必擔心系統會被華為控制,用起來也更放心。而只有與其它手機廠商合作,才有利於將鴻蒙系統真正的推廣開來。
鴻蒙系統開源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可以堂堂正正的進軍海外市場。現在很多海外用戶都對華為以及其它國產手機品牌有偏見,認為華為手機不安全。而當鴻蒙系統開源之後,人們就知道它的代碼里沒有任何後門或者其它隱藏的東西,這就有助於海外用戶接受華為或者其它搭載鴻蒙系統的國產智能手機。
相比之下,蘋果iOS系統是完全閉源的,它的代碼只有蘋果自己的開發人員才知道。因此應用開發者想要在iOS平台上架一款APP,必須要經過蘋果的同意。如果用戶在APP中進行了消費,蘋果也會從中抽成30%。這樣霸道的系統非常有美國人的風格,但由於蘋果手機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很多人對iOS系統產生了依賴,所以蘋果手機的銷量一直都很不錯。
華為的鴻蒙系統與蘋果iOS系統另一個不同就是,鴻蒙是採用「微內核」的系統,它的核心代碼很少,因此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還可以用在平板、智能電視甚至 汽車 的車機上。鴻蒙系統可以根據設備的硬體配置,來選用不同的功能,從而保證系統的流暢。同時,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之間也可以關聯互動。比如在開車的時候,車機的屏幕可以直接顯示手機的內容,甚至代替手機進行觸屏操作。這樣一來就相當於用手機代替了車機,在使用導航、語音助手等功能時會更加方便。
得益於鴻蒙系統核心體積小的特點,未來它可以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物聯網設備上,並且通過5G來與智能手機相連。所以如果說蘋果的iOS系統是基於4G的,那麼華為的鴻蒙系統就是基於5G的,二者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當然,由於鴻蒙系統前不久才剛剛發布,目前使用鴻蒙系統的設備非常少,能夠買到的也只有華為和榮耀的智慧屏電視。所以鴻蒙系統的優勢還需要通過更多的產品來證明。我個人覺得華為可以找幾款相對熱門的手機,提供鴻蒙系統的刷機包,讓極客發燒友和開發者先嘗試一下,如果測試反饋良好的話,未來就可以考慮正式發布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手機了。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IOS系統最大的區別是一個開源、一個閉源;兩者的共同點是鴻蒙系統和IOS系統有共同的祖先UNIX。
目前, 操作系統有兩大陣營,一邊是基於微軟windows NT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衍生出來的操作系統 ,比如Linux、Mac OS、Android、IOS,還有華為的鴻蒙系統,路由器固件等,這些都是基於最初UNIX系統開發而來的。
UNIX系統誕生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Linxu誕生於1991年10月5日,Linux這個詞其實只代表Linux內核,是類UNIX家族的分支,有眾多的發行版本。
Android是基於Linux的開源系統 ,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用於相機系統。2005年8月被google收購,由84家硬體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電信運營商組成聯盟,共同維護和開發android系統,並以開源的方式發布了源代碼,所以android發展迅速,得到了手機廠商的廣泛支持。
IOS是蘋果開發的操作系統,最早2007年1月發布,IOS系統和Mac OS就同一個內核,學名是Darwin,基於喬布斯NEXT公司的OpenStep,而OpenStep的前身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SD,是UNIX的重要分支。
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Linux內核的,採用了微內核的架構,相比Android系統更加輕巧,可以適配PC、手機、智能穿戴設備、車載設備等,面向下一代網路的操作系統。
綜上所述, 蘋果的IOS系統和華為的鴻蒙系統有共同的祖先,UNIX操作系統。
鴻蒙系統和IOS系統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是否開源。
蘋果的ISO系統是封閉的,是閉源的商業系統,只能用於蘋果自家的設備,不開放給其他手機廠商。蘋果IOS系統通過閉源的方式,控制了蘋果系統生態,因此流暢度比較好,沒有android系統碎片化嚴重的問題。因此,很多蘋果手機仍然是2G運行內存,依然運行非常流暢。
華為的鴻蒙系統基於Linux內核,採用了「微內核」的架構,相比android的宏內核更加輕便。安卓系統超過了1億行代碼,內核代碼超過了2000萬行,但是用戶用到的代碼不到8%,整體比較冗餘,很難用於智能穿戴等物聯網設備。華為鴻蒙系統,可以針對不同硬體能力的產品部署,並採用了分布式架構,適配不同的屏幕大小核硬體能力。
華為鴻蒙操作系統關鍵在於生態,生態的關鍵在於應用和開發者,為了能夠推動鴻蒙系統的發展,鴻蒙系統將會建立開源基金會,建立開源社區,與開發者共同維護和推動鴻蒙系統的發展。
華為的鴻蒙系統與蘋果的IOS系統其實有很多的不同,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操作系統。
基於不同的系統開發華為的鴻蒙系統是 基於微內核 開發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同時也是第一款基於微內核開發的全場景分布式系統。
蘋果的IOS是 基於UNIX系統 進行開發的,UNIX其實是宏內核。
微內核和宏內核有什麼區別呢?
微內核比較輕便,只需要幾萬行的C語言代碼就可以完成,而IOS這種宏內核的則需要幾億行代碼, 在理論上 鴻蒙系統佔用內存空間會比較小,並且執行效率更快。
開源與封閉華為的鴻蒙系統是一個開源的系統,任何公司都可以免費使用,並且可以查看與修改源代碼,就像是安卓一樣。而蘋果的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除蘋果公司之外,其他任何公司都不可以使用。
開源與封閉各自有什麼有缺點呢?
開源 可以快速發展自己,因為使用的人多,很快的就可以建設好自己的生態,很多開發者還可以基於你的系統「定製」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東西。但是開源以後不利於系統的管理,就像安卓一樣,會有很多的「流氓」軟體,可以在後台悄悄的獲取你的隱私,系統安全性比較差。
封閉 式系統的安全性比較好,同時也利於管理應用的許可權,可以徹底清除後台的應用,使手機更加的流暢。但是不利於自己生態的建立,也不利於快速的發展。
是否兼容其他系統的應用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兼容安卓系統的軟體,鴻蒙系統在前期很難建設自己的生態,華為就為鴻蒙系統開發了「方舟編譯器」,只需將現有的安卓軟體放到「方舟編譯器」進行編譯,安卓的軟體就可以在鴻蒙系統上使用了,並不是一些人所說的「鴻蒙系統就是安卓系統」,之所以可以兼容,是因為「方舟編譯的存在」。
而蘋果的IOS目前的生態做的非常的好,無需進行兼容其他操作系統的軟體。
可以搭載的設備因為華為的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進行開發的,所以他比較輕便,幾乎可以用在任何的電子產品之上,比如手機、電腦、平板、智能手錶、藍牙耳機、音響、運動手環、智慧屏等等,目前鴻蒙系統已經在智慧屏以及華為路由AX3系列上得到了應用。
蘋果的IOS因為基於UNIX,佔用的內存空間比較大,所以只能用在手機以及平板上,蘋果的電腦與智能手錶,還需要進行開發專門的系統。
鴻蒙理論上跟安卓是孿生兄弟,都是基於開源系統linux開發的操作系統,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開發的,linux跟unix屬於近親。鴻蒙兼容安卓系統的應用可以說非常簡單,所以鴻蒙的生態並不是問題,中國人用肯定不會有難度,關鍵是如何讓歪果仁用華為或者華為市場里的應用?就像中國人不用谷歌地圖,但是中國人可以用網路地圖高德地圖,而且用的很不錯一樣,只是個習慣問題。鴻蒙肯定能成功,也必須要成功!
不要被蘋果的水軍們的吹捧忽悠和欺騙了,蘋果手機存在30個致命缺陷:1、不支持通話錄音;2、信號極差(基帶英特爾劣質);3、價格虛高;4、電池小,待機時間短;5、雖然現在有18所謂快充,但充電速度慢;6、不支持聲控打、接、掛電話,不支持手勢接電話7、雙層主板發熱大, 游戲 發熱,發熱翻車;8、配件昂貴,不支持第三方更換;9、不支持滾動截圖;10、傳輸文件麻煩,封閉系統;11、相對上代取消了3d touch功能,相對上代簡配、12、5G遙遙無期,13、偽雙卡雙待,副卡不支持4G;14、外觀淪落醜化15 max228克,半斤重磚頭16 720p垃圾屏幕,都沒上1080p,字體稍大,顯示就是模糊,不信可測 17 後置三攝全網最丑18全網最大劉海全網最丑19 全網最大最粗邊框 20最不安全手機被點名批評 21低溫還關機,室外冬天低溫部分不能用 第22點配件與電池價格是國產手機幾倍 第23點標配5v1A充電器,沒有18瓦充電器需要另外花243大洋購買,還需要花100多買專用數據線, 第24點 iphone11沒有採用type c介面,為自家lighting介面,非常不方便 第25點 無3.5毫米耳機孔 第26點不支持存儲卡擴展 第27點不支持紅外遙控 28 不支持無線反向充電。29.不支持屏下指紋 30,app收費嚴重超標,部分app費用不僅要錢,會員費用是安卓兩三倍
又有人要說任正非吹牛了,畢竟他有些高調的說:
你覺得兩者的區別是,開源和閉源的區別嗎?我覺得不是!在我看來,蘋果的系統,某種意義上是開源。你可能不能理解?蘋果明明是內核是閉源呢,怎麼成了開源呢?我的理解是:
而我們說鴻蒙系統是開源的,那是因為它的心思很大,它想打造任何設備都可以使用的系統。所以對於它的描述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這里的語言我們可以知道,如果從內核方面,它使用的微內核就和蘋果的( Unix 系統)內核是Darwin Mach不同。
我不贊同將開源和閉源作為它們的區別,雖然確實存在,可是這方面蘋果和鴻蒙系統,可能會相互的閉源和開源分別有些涉及,有些包含關系。
而我覺得它們核心的區別——生態。這是最主要的區別。蘋果的生態已經健全;而鴻蒙系統的生態卻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雖然任正非說,媲美蘋果只需要2-3年,但是我還是有些保留, 不到最後一刻,我們也不能篤定。這反而是它們的不同——鴻蒙系統想超越蘋果,如果將這種區別縮小,我覺得鴻蒙系統才有機會,真正硬抗蘋果系統,
其實,我們也知道鴻蒙系統的優勢很明顯,因為它已經有了雛形,解決了微內核最難的問題——開發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怎麼吸引廣大開發者為其開發,畢竟鴻蒙系統囊括了所有設備,這一點就很有優勢。蘋果雖然生態已經健全,可是圈子小,這就讓鴻蒙系統有了發展的潛力。
華為鴻蒙系統和蘋果系統的區別,根據公開的各種信息我整理了一下,目前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大致如下:
1、內核上的略相同目前鴻蒙系統1.0版本基於三個內核,也就是微內核、Linux內核以及LiteOS,到明年將徹底轉變為自研的微內核。
而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的重要分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所發布的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即BSD,屬於Unix系統的變種,也稱類Unix。
在這個BSD的基礎上後續又繁衍出NextSte、OpenStep、Darwin等內核,最終蘋果在Darwin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現在的Mac和iOS系統!
而在這個過程中,NeXTstep曾引入過微內核第一代先驅,也就是Mach,因此目前的蘋果iOS和macos其實也是號稱微內核系統。
這里有答主將鴻蒙認為是基於Linux系統開發,這顯然是常識性的錯誤,因為Linux自身是宏內核!宏內核和微內核的區別很大,單就代碼量來說,微內核不到1萬行C代碼就可以搞定,而現在的Linux已經達到了幾千萬的代碼。
目前微內核是學界的寵兒,已經經歷過三代的發展,解決很多實用性的問題,全球范圍內也有開源的微內核系統,如seL4,也有商業化較好的微內核如QNX等。
華為紅么採用微內核同時配合其自身的CPU研發能力,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完全不同的驚喜。對了,目前谷歌也已經推出微內核的系統:Fuchsia。
2、鴻蒙和iOS系統的不同鴻蒙系統和iOS系統雖然在內核上有相似之處,但由於目前雙方處於的整體環境不同,具體實施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iOS走了一條封閉的道路,具體我就不說了,大家應該都能明白。
鴻蒙走的是開源道路,目前iOS和安卓已經掌控全球手機市場,如果鴻蒙不走開源道路,想要靠封閉系統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只有走開源,讓更多的生產廠商能用起來,同時也能讓開發者更方便快捷的開發應用軟體,這樣才能達到快速建設生態的目的。
同時為了能吸引用戶和開發者,鴻蒙系統前期還直接向下兼容安卓應用,同時配以方舟編譯器讓更多的廠商來進行適配,提升整體的運行效率。
Lscssh 科技 官點評: 概況起來說,鴻蒙和iOS在內核架構上類似,但具體應用上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之所以這么操作就是為了能更快的建立自己的生態,這個生態包不僅包括各種應用程序使用的生態,也包括徹底打通各個終端設備,成為橫跨多平台的操作系統。
這就是鴻蒙和iOS的異同點,但未來這兩個系統在大方面來說將並無太大不同,蘋果也會徹底實現跨平台,這是行業發展大趨勢,無可避免,未來的差異僅僅是細節應用上。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 科技 官】,謝謝~~
感謝閱讀,回答本領域問題。
本文詳細分析鴻蒙系統跟蘋果iOS的主要區別,並針對這些區別探討鴻蒙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目前我們對華為鴻蒙系統的認識應該轉變,如果僅僅把鴻蒙看成一個手機操作系統去分析,那就會對鴻蒙未來的發展產生錯誤的判斷,因為鴻蒙的主攻方向並不是手機,或者說不僅僅是手機,因為鴻蒙與蘋果的iOS和安卓操作系統有著顯著的不同。
鴻蒙系統的微內核幾乎可以裝到任何電子設備裡面去,而蘋果iOS不具備這個能力鴻蒙的微內核特性跟蘋果的iOS顯著不同,我之所以把這個不同點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這一點決定了鴻蒙操作系統跟蘋果iOS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他們的使用場景和目標可以講已經南轅北轍。
鴻蒙的微內核只有幾萬行代碼,安裝文件大小不足1M,而Linux宏內核有2700萬行代碼,iOS的內核也是幾千萬行的規模,而安卓操作系統的代碼量更是接近1億行,安裝包幾個G大小。
那麼鴻蒙操作系統為什麼要實現微內核能力呢?因為這將賦予鴻蒙安裝到任何的電子設備裡面去的能力,只要這種設備有幾M的內存空間就可以。
通過這張余承東的演講圖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電腦、筆記本、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是GB級別, 汽車 、手錶等產品的系統大小是MB級別,而未來大部分的物聯網設備的系統則非常小,安裝文件是KB級別的。
MB和KB級別的電子設備操作系統目前只有鴻蒙可以做得到,iOS和安卓是無能為力的,這是鴻蒙特意跟iOS產生的巨大差異性,同時這也意味著鴻蒙可以進入到iOS和安卓都無法涉及的市場領域裡面去。
鴻蒙的這個策略我認為是非常有想法的,因為鴻蒙初一面世就直接在手機領域跟iOS和安卓這種壟斷系統正面硬扛,我個人覺得勝算很小,盡管華為很努力的培育HMS生態,但2、3年內應該還無法形成挑戰這兩強的實力。
但是憑借微內核能力,鴻蒙就可以去奪取未來的新興產業市場份額,那就是物聯網產業。
物聯網跟手機不同,物聯網設備需要的晶元必須是非常小並且是很便宜的,你也不希望你家的洗衣機因為能上網要貴上一千塊錢吧,最好能幾十塊錢以內搞定。還有那些牛羊身上攜帶的物聯網晶元,不可能做得很大個頭,大部分也就指甲蓋大小,而且結構越簡單越好。
這么小尺寸的物聯網晶元顯然是裝不下iOS或者安卓那樣龐大身軀的,而鴻蒙的微內核能力顯然是為物聯網量身定製,再加上鴻蒙系統是開源的,一些小手機廠商,或者一些小的物聯網公司、穿戴設備公司,把鴻蒙源代碼拿過去改一改直接就可以用在自己的設備上了,關鍵對小廠家來說,搭載鴻蒙系統反而會變成一個賣點,肯定有不少廠家願意搭載。
所以鴻蒙就憑借微內核進入了iOS和安卓都鞭長莫及的新興市場,而且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這對鴻蒙初期的拓展是極為有利的。
鴻蒙的分布式能力致力於打通萬事萬物,iOS也不具備這種能力這又是鴻蒙有意跟iOS和安卓製造的一個巨大差異,分布式能力說簡單點,就是不同的電子設備之間可以互聯互通甚至共享計算資源,就像在一個操作系統中運行一樣。比如你家裡的電視機、智能音響、電冰箱、洗衣機、窗戶、窗簾、都攜帶了搭載鴻蒙系統的晶元,由於鴻蒙系統具備分布式能力,這些設備相當於都處於同一個生態環境之下。
當鴻蒙基於微內核和分布式能力進入了大量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以後,特別是你家的大量設備都使用了搭載鴻蒙的物聯網晶元以後,日常使用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如果你的手機上同樣安裝了鴻蒙系統,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一些,這樣還可以反向促進鴻蒙系統在手機領域的發展。
鴻蒙的分布式能力同樣會受到廣大小廠家的歡迎,因為非常容易的就可以進入到鴻蒙系統的物聯網生態中去,華為又提供晶元又提供系統,小廠家只需要開發自己產品的功能特性就可以了,產品發布了搭載鴻蒙同樣是物聯網小廠的宣傳亮點,鴻蒙玩的這一手有點像IT界的農村包圍城市。
鴻蒙低至1毫秒的超低時延適用與工業精密控制領域,蘋果iOS同樣無此能力只有差異化才能建立足夠的競爭力,鴻蒙在這條道路上可謂煞費苦心,鴻蒙通過極簡的微內核和特別定製的架構,可以做到低至1毫秒的超低時延。
超低時延對精密加工的工業控制領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特性,目前在這個領域iOS和安卓同樣都是無能無力的,這部分市場的拓展鴻蒙又領先了一步。
鴻蒙就是靠著這種不斷建立差異化和進入iOS和安卓的空白市場的策略,首先保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等這些產業成熟了,鴻蒙也就建立起了這些新興產業的一套新的軟體生態,當然,這個策略最終能否成功,還有賴於全中國的廠商緊密合作一起建設。
鴻蒙將完全開源,蘋果iOS系統是封閉系統鴻蒙OS也許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訓,一開始發布的姿態就放的相當低,鴻蒙系統表示要完全開源,並且將投入幾十億資金來吸引開發者基於鴻蒙開發軟體,同時准備好了方舟編譯器和成套的集成開發環境,盡管當前還不是特別的成熟,但是醜媳婦也勇敢地出來見人了。
開源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共建軟體生態,不僅是吸引用戶使用,更關鍵的是為了吸引開發者一起基於操作系統進行開發,這樣才能不斷完善系統並且豐富應用軟體。
當年強如安卓,在微軟、諾基亞塞班系統、蘋果iOS系統的競爭壓力下,也不得不採取了開源的策略,而這正成為了安卓成功的關鍵,不開源的微軟和塞班雖然背靠著實力強大的公司,但是在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卻日漸衰落下去,而安卓軟體生態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而蘋果的iOS系統是以封閉出名的,iOS跟微軟是一樣的策略,通過封閉的壟斷體系實現高度的用戶粘性和高額利潤率,目前為止看起來蘋果iOS的策略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跟微軟在個人電腦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不同,蘋果的iOS面臨著安卓和未來鴻蒙的強烈競爭。
而反觀鴻蒙系統的開源做得比安卓更加徹底,免費給你用,代碼全開放給你,你來用我還獎勵你錢,開發工具和環境也都提前准備好了,可以講鴻蒙真的算是誠意滿滿。盡管這份誠意不一定能成功,畢竟對手確實有點強,但是如果連這份誠意都沒有,我覺得是基本沒什麼希望的。
總之,由於鴻蒙通過微內核、分布式能力、超低時延、開源建立了與iOS的差異性,可以方便地進入iOS甚至安卓無法涉及的物聯網、工業精密控制等新興領域,並且會受到未來廣大小物聯網廠商的歡迎,因此鴻蒙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前景都值得期待。
目前,華為的鴻蒙系統尚難與蘋果系統相比,但面對谷歌的封殺,必須要有做大做強的決心,也必須要接受市場的檢驗!
看到網上不少人對鴻蒙系統冷嘲熱諷,很是傷心。你可以不看好,但絕不應該落井下石!谷歌封殺華為,這是美國要扼殺中國高 科技 的發展,作為國人,在這個時候,必須要聲援華為、支持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