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rfid 能不能實現定位功能
實現這樣的需求,我不建議你使用RFID技術,你只要在「表位」上放置一個壓力感測器就可以實現了——類似展覽館中的壓力感測防盜。
理論上講,也可以用RFID來實現定位。但是,按您的描述,定位精度要求很高,這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成本過高;二是定位效果可能不好。
目前實用階段的RFID定位還是比較模糊的定位,空間比較大的情況下效果比較好,象您這樣的使用環境可能還存在無線電反射之類的問題。
如果您確實想了解RFID定位的信息,您可以訪問「RFID家園」(http://www.irfid.cn/bbs/index.php),裡面有一些免費的論文,你可以下載來看,如
1、[碩士論文]低信噪比下車輛的射頻識別與定位技術的研究
2、無線局域定位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3、[碩士論文]蜂窩網及基於RFID的室內定位系統中NLOS抑制演算法研究
4、[碩士論文]射頻識別(RFID)室內定位演算法研究
5、基於RFID與CAN的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研究
......
你注冊後,使用搜索功能,搜索「定位」,應該有不少可讀的東西
補充答案:
看到提問者對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說明,故對我的答復也進行修改。
從你描述的使用環境來看,用RFID完全可以實現,但是不建議你這么做:成本太高。如果照你所說的,每個釘子上裝一個讀寫器(實際上是天線),那成本...
您可以借鑒鑰櫃的管理方法。
或者給你一個折中的方法:每個釘子上裝一個LED顯示燈,後台控制燈的明滅。做一個程序,對釘子的「貨位」進行管理,入櫃前,用手持式RFID讀寫器掃描下「表」,然後計算機就指定一個「釘子」給你掛這支「表」,並通過燈的明滅來顯示,掛上後,進行確認,燈熄滅....
不知可否?
② RFID定位與UWB定位技術的區別
你好,這個問題建議你從兩種技術的底層開始了解,會更好理解兩者的優劣勢
一、定義
1)RFID定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通常指2.4Ghz頻段內的無線射頻識別,用於定位的,主要分無源UHF和有源RFID(典型2.4G、800M、400M等非標准協議);
2)UWB定位,UWB(Ultra Wide Band),遵循IEEE 802.15.4A通信標准。
二、定位原理
1)無源RFID定位,通過UHF讀頭進行判別,通常安裝於出入口,識別到即判定經過,門口兩側通過定向天線,進行進出區分,因無源(不用電池),標簽從讀頭處獲得能量再發射出來,故識別距離較短,通常1~2米;
2)有源RFID定位,有源標簽通過定時發送信號,有源基站可接收周邊標簽信號,通常接收范圍有限(一般不大於100米半徑),加上標簽RSSI進行過濾,即可得到一定的范圍控制,從而可識別標簽靠近哪個基站,且有粗糙的距離可以參考(通常米級~10米級,故僅作范圍控制參考);
3)UBW定位,通過信號飛行時間進行精確計算,通常採用TOF或TDOA方法,以超高頻率發送脈沖信號,可有效排除大部分雜信號干擾,精度可達10cm級別,通常30cm應用精度,如WEWILLS眾志可做0維、一維、2維及3維的定位應用,此精度下,可賦能3D場景地圖,實現虛擬化現場展現。
三、主要優劣對比點:
1)基於以上原理,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在定位精度及范圍上,UWB為精準定位,有源RFID為存在性0維定位,無源RFID為識別性關卡定位;
2)成本對比,無源標簽為元級別,有源RFID為10元級別,UWB為百元級別;
3)功耗:無源標簽不需供電,有源RFID通常0.5~3年,UWB通常可充電1~3個月;
4)體積:無源紙片級別(除抗金屬外),有源RFID打火機級別,UWB火柴盒級別;
四、其他幾種技術,也可以參考了解:
多種物聯網定位技術
③ 常用的室內定位技術有哪些
室內定位在一些特定場合的實用性和必要 性已經日趨顯著,其應用前景廣闊,研究意義非常大,目前也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議題。本文闡述幾種常用的室內定位技術手段,並具體闡述這些技術的典型實例,對比其精度及優缺點。在比較中作者認為基於RFID的室內定位系統性價比比較高,對其進行詳細介紹。ZigBee則是一種基於RFID的能很好地解決室內定位的方案技術手段。
1 引言
隨著時代飛速變遷,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服務質量效率提高,受干擾度小,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及科學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室內定位技術非常實用,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其應用范圍廣泛,在復雜環境下,如圖書館,體育館,地下車庫,貨品倉庫等都可以實現對人員以及物品的快速定位。
室內定位系統有最基本的5種演算法:
(1) 起源蜂窩小區技術;
(2)時間到達法(TOA);
(3)時間到達差法(TDOA);
(4)信號強度法(RSSI);
(5)到達角度差法(AOA)。
常用的室內定位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基於超聲波定位技術;
(2) 基於紅外線的定位技術;
(3) 基於超寬頻的定位技術;
(4)射頻識別定位技術(WLAN、ZigBee)等。
2 幾種室內定位技術的比較
2.1 超聲波技術
超聲波定位目前大多數採用反射式測距法。系統由一個主測距器和若干個電子標簽組成,主測距器可放置於移動機器人本體上,各個電子標簽放置於室內空間的固定位置。定位過程如下:先由上位機發送同頻率的信號給各個電子標簽,電子標簽接收到後又反射傳輸給主測距器,從而可以確定各個電子標簽到主測距器之間的距離,並得到定位坐標。
目前,比較流行的基於超聲波室內定位的技術還有下面兩種:一種為將超聲波與射頻技術結合進行定位。由於射頻信號傳輸速率接近光速,遠高於射頻速率,那麼可以利用射頻信號先激活電子標簽而後使其接收超聲波信號,利用時間差的方法測距。這種技術成本低,功耗小,精度高。另一種為多超聲波定位技術。該技術採用全局定位,可在移動機器人身上4個朝向安裝4個超聲波感測器,將待定位空間分區,由超聲波感測器測距形成坐標,總體把握數據,抗干擾性強,精度高,而且可以解決機器人迷路問題。
定位精度:超聲波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精度比較高。缺陷:超聲波在傳輸過程中衰減明顯從而影響其定位有效范圍。
2.2 紅外線技術
紅外線是一種波長間於無線電波和可見光波之間的電磁波。典型的紅外線室內定位系統Active badges使待測物體附上一個電子標識,該標識通過紅外發射機向室內固定放置的紅外接收機周期發送該待測物唯一ID,接收機再通過有線網路將數據傳輸給資料庫。這個定位技術功耗較大且常常會受到室內牆體或物體的阻隔,實用性較低。
如果將紅外線與超聲波技術相結合也可方便地實現定位功能。用紅外線觸發定位信號使參考點的超聲波發射器向待測點發射超聲波,應用TOA基本演算法,通過計時器測距定位。一方面降低了功耗,另一方面避免了超聲波反射式定位技術傳輸距離短的缺陷。使得紅外技術與超聲波技術優勢互補。
定位精度:5~10m。缺陷:紅外線在傳輸過程中易於受物體或牆體阻隔且傳輸距離較短,定位系統復雜度較高,有效性和實用性較其它技術仍有差距。
2.3 超寬頻技術
超寬頻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無線技術,目前,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在內的國家都在研究這項技術,在無線室內定位領域具有良好的前景。UWB技術是一種傳輸速率高(最高可達1000Mbps以上),發射功率較低,穿透能力較強並且是基於極窄脈沖的無線技術,無載波。正是這些優點,使它在室內定位領域得到了較為精確的結果。超寬頻室內定位技術常採用TDOA演示測距定位演算法,就是通過信號到達的時間差,通過雙曲線交叉來定位的超寬頻系統包括產生、發射、接收、處理極窄脈沖信號的無線電系統。而超寬頻室內定位系統(如圖1所示)則包括UWB接收器、UWB參考標簽和主動UWB標簽。定位過程中由UWB接收器接收標簽發射的UWB信號,通過過濾電磁波傳輸過程中夾雜的各種雜訊干擾,得到含有效信息的信號,再通過中央處理單元進行測距定位計算分析。
圖1 UWB室內定位結構圖
基於超寬頻技術的室內定位系統典型實例為:Ubisense,其定位方法為三邊定位,定位精度為:6~10cm,缺陷:造價較高。
2.4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定位技術實現起來非常方便, 而且系統受環境的干擾較小,電子標簽信息可以編輯改寫比較靈活。下面具體介紹該技術的相關應用。
3 基於射頻識別(RFID)的室內定位技術
3.1 RFID技術原理
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一種操控簡易,適用於自動控制領域的技術,它利用了電感和電磁耦合或雷達反射的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射頻(RF)是具有一定波長的電磁波,它的頻率描述為:kHz、MHz、GHz,范圍從低頻到微波不一。
④ RFID能不能實現小范圍內的定位
RFID能實現小范圍內的定位。
實時定位系統可以改善供應鏈的透明性,船隊管理、物流和船隊安全等。RFID標簽可以解決短距離尤其是室內物體的定位,可以彌補GPS等定位系統只能適用於室外大范圍的不足。GPS定位、手機定位再加上RFID短距離定位手段與無線通信手段一起可以實現物品位置的全程跟蹤與監視。正在制訂的標准有:
ISO/IEC 24730-1 應用編程介面API,它規范 RTLS服務功能再加上訪問方法,目的是應用程序可以方便地訪問RTLS系統,它獨立於RTLS的低層空中介面協議。
ISO/IEC 24730-2 適用於2450MHz的RTLS空中介面協議。它規范 一個網路定位系統,該系統利用RTLS發射機發射無線電信標,接收機根據收到的幾個信標信號解算位置。發射機的許多參數可以遠程實時配置。
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射頻的話,一般是微波,1-100GHz,適用於短距離識別通信。
RFID讀寫器也分移動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術應用很廣,如:圖書館,門禁系統,食品安全溯源等。
射頻標簽是產品電子代碼(EPC)的物理載體,附著於可跟蹤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 並對其進行識別和讀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作為構建「物聯網」 的關鍵技術近年來受到人們的關注。RFID 技術早起源於英國,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辨別敵我飛機身份,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商用。RFID 技術 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2010 年,歐盟有 3%的公司應用 RFID 技術,應用分布在身份證件和門禁控制、供應 鏈和庫存跟蹤、汽車收費、防盜、生產控制、資產管理。
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
無線電的信號是通過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把數據從附著在物品上的標簽上傳送出去,以自動辨識與追蹤該物品。某些標簽在識別時從識別器發出的電磁場中就可以得到能量,並不需要電池;也有標簽本身擁有電源,並可以主動發出無線電波(調成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場)。標簽包含了電子存儲的信息,數米之內都可以識別。與條形碼不同的是,射頻標簽不需要處在識別器視線之內,也可以嵌入被追蹤物體之內。
許多行業都運用了射頻識別技術。將標簽附著在一輛正在生產中的汽車,廠方便可以追蹤此車在生產線上的進度。倉庫可以追蹤葯品的所在。射頻標簽也可以附於牲畜與寵物上,方便對牲畜與寵物的積極識別(積極識別意思是防止數只牲畜使用同一個身份)。射頻識別的身份識別卡可以使員工得以進入鎖住的建築部分,汽車上的射頻應答器也可以用來徵收收費路段與停車場的費用。
某些射頻標簽附在衣物、個人財物上,甚至於植入人體之內。由於這項技術可能會在未經本人許可的情況下讀取個人信息,這項技術也會有侵犯個人隱私憂患。
從概念上來講,RFID類似於條碼掃描,對於條碼技術而言,它是將已編碼的條形碼附著於目標物並使用專用的掃描讀寫器利用光信號將信息由條形磁傳送到掃描讀寫器;而RFID則使用專用的RFID讀寫器及專門的可附著於目標物的RFID標簽,利用頻率信號將信息由RFID標簽傳送至RFID讀寫器。
⑤ rfid定位方法有哪些
1.室外一般用北斗或GPS, 或者結合移動基站定位.
2.室內可以要高頻,超高頻,有源的方案
3.高頻一般是關鍵點安裝高頻通道HD2280 當有帶卡的人經過時讀取卡片信息並判斷方向, 特點是准確率高 確定是只能定位區域.
4.超高頻的也是在定位區域內安裝讀寫器 讀到就定義在這個天線區域
5.有源的一般結合低頻使用,可以大范圍定位,但准確性不是特別高,並且對牆體有誤報的情況.
⑥ 什麼是室內定位做做室內定位比較好的又哪些定位技術
Wi-Fi定位、藍牙定位、RFID定位、UWB(超寬頻)定位、紅外技術、超聲波等技術紛紛進入市場,為不同行業的室內定位需求貢獻了諸多行之有效的位置服務方案。
除了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導航和室外環境的應用定位以外,人們對室內定位、短距離定位等應用不甚了解。隨著各式各樣的建築的建立人們在室內的時間是室外的4倍,室內定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未來無線定位技術的趨勢是室內定位與室外定位相結合,實現無縫的、精確的定位。現有的網路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這個要求,而UWB技術由於功耗低、抗多徑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統復雜度低、定位精度極高等優點,在眾多無線定位技術中脫穎而出。
⑦ 用uwb技術和RFID相比有什麼不同,國內有用UWB定位的產品嗎
1、含義不同:射頻識別RFID是一種操控簡易,適用於自動控制領域的技術,它利用電感和電磁耦合的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RFID定位系統通常由電子標簽、射頻讀寫器以及計算機資料庫構組成。根據電子標簽是否有源可以分為有源RFID和無源RFID。
UWB定位系統通常包括UWB定位基站、UWB定位標簽和定位引擎。UWB定位技術通過發送納秒級及其以下的超窄脈沖來傳輸數據,可以獲得GHz級的數據帶寬,發射功率較低,無載波。
2、側重不同:有源RFID的電子標簽包含電池,因此信號傳輸范圍相比於無源RFID更大,達到30米以上。同時可以實現基於RSSI測量的指紋定位。
無源RFID系統只依賴電感耦合,因此沒有電池。相比有源RFID,體積更小,耐用性更高,成本更低。無源RFID定位系統多使用鄰近探測法實現定位。
UWB定位技術的主要優勢有低功耗、對信道衰落(如多徑、非視距等信道)不敏感、抗干擾能力強、不會對同一環境下的其他設備產生干擾、穿透性較強(能在穿透一堵磚牆的環境進行定位)、在室內或者建築物比較密集的場合可以獲得良好的定位效果。
同時在進行測距、定位、跟蹤時也能達到更高的精度,可應用於靜止或者移動物體以及人的定位跟蹤。
3、總結:UWB定位技術較RFID定位技術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更適用於對定位精度要求較高的行業,比如化工人員定位、煤礦人員定位、電力能源人員定位、製造業人員定位、公安司法人員定位、隧道人員定位等。
(7)rfid室內定位演算法擴展閱讀:
UWB技術具有系統復雜度低,發射信號功率譜密度低,對信道衰落不敏感,截獲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優點,尤其適用於室內等密集多徑場所的高速無線接入。
UWB技術是一種使用1GHz以上頻率帶寬的無線載波通信技術。它不採用正弦載波,而是利用納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因此其所佔的頻譜范圍很大,盡管使用無線通信,但其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幾百兆比特每秒以上。
使用UWB技術可在非常寬的帶寬上傳輸信號,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對UWB技術的規定為:在3.1~10.6GHz頻段中佔用500MHz以上的帶寬。
⑧ 室內定位技術實現精確定位的原理是什麼
室內定位是指在室內環境中實現位置定位,由於GPS和北斗在室內信號會受干擾,從而導致無法精準定位,所以現在室內定位主要採用的是無線通訊、基站定位、慣導定位等多種技術集成形成一套室內位置定位體系,從而實現人員、物體等在室內空間中的位置監控。現在室內定位技術主要有:超寬頻技術、WiFi技術、藍牙技術、超聲波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等。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UWB超寬頻室內定位技術。
UWB(Ultra Wideband)超寬頻是一種不用載波,而採用時間間隔極短(小於1ns)的脈沖進行通信的技術,也稱做脈沖無線電( Impulse Radio)、時域(Time Domain)或無載波(Carrier Free)通信。
UWB相比其他室內定位技術有什麼優勢?
1、抗干擾性能強;
2、傳輸速率高,可以達到幾十Mbit/s到幾百Mbit/s;
3、帶寬極寬,UWB使用的帶寬在1GHz以上,高達幾個GHz;
4、消耗電能小;
5、定位精確,能達厘米級。
6、工程簡單造價便宜。
UWB的定位技術原理:
其實UWB的定位原理和衛星導航定位原理很相似。如下圖,天上的衛星坐標為已知,地上的接收設備同時接收到四個衛星信號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坐標(平面和高程坐標)。UWB的定位原理就是通過在室內布置4個已知坐標的定位基站,需要定位的人員或者設備攜帶定位標簽,標簽按照一定的頻率發射脈沖,不斷和四個已知位置的基站進行測距,通過一定的演算法精確的計算定位標簽的位置。
三維定位布置
三維定位布置
⑨ 射頻識別定位技術和超寬頻定位技術哪個好
RFID室內定位技術
RFID室內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一組固定的閱讀器讀取目標RFID標簽的特徵信息(如身份ID、接收信號強度等),同樣可以採用近鄰法、多邊定位法、接收信號強度等方法確定標簽所在位置。
射頻識別室內定位技術作用距離很近,但它可以在幾毫秒內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信息,且由於電磁場非視距等優點,傳輸范圍很大,而且標識的體積比較小,造價比較低。但其不具有通信能力,抗干擾能力較差,不便於整合到其他系統之中,且用戶的安全隱私保障和國際標准化都不夠完善。
超寬頻UWB室內定位技術
超寬頻(UWB定位)室內定位技術利用事先布置好的已知位置的錨節點和橋節點,與新加入的盲節點進行通訊,並利用三角定位或者「指紋」定位方式來確定位置。
超寬頻室內定位的定位方案採用UWB定位(超寬頻)脈沖信號,由多個感測器採用TDOA和AOA定位演算法對標簽位置進行分析,多徑分辨能力強、精度高,定位精度可達亞米級。
超寬頻通信不需要使用傳統通信體制中的載波,而是通過發送和接收具有納秒或納秒級以下的極窄脈沖來傳輸數據,因此具有GHz量級的帶寬。由於超寬頻定位技術具有穿透力強、抗多徑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統復雜度低、能提供精確定位精度等優點,前景相當廣闊。
之前的技術研究中,由於新加入的盲節點也需要主動通信使得功耗較高,而且事先也需要布局,使得成本還無法降低。
EHIGH(恆高),定位基站使用電池供電,滿足續航時間大於1年。且基站通過無線與通信基站傳輸數據,不需要鋪設線纜,既節省了安裝的硬體成本,又節省安裝的時間成本。不僅如此,日常運行成本,受台風、暴雨等影響時的恢復成本都會加到產品售出時的價格之上。對此,恆高形成了一套自組網、自維護的產品設計,有效的將維護費用降低,優化投入成本。
⑩ RFID可以定位么,具體是如何定位的
不能准確定位,只能確定標簽是否在可讀區內。因為RFID工作在高頻段,讀寫距離又不遠,很難通過類似於gps的衛星定位方式實現坐標讀取。。因此即使你使用多個讀卡器也難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