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阿里演算法工程師招聘

阿里演算法工程師招聘

發布時間:2023-01-07 09:37:03

演算法工程師的薪資待遇如何

據報道,近日,一份2018屆互聯網校招高薪清單在網路流傳,清單顯示了眾多知名互聯網企業技術類崗位的年薪水平,動輒30萬以上的出價,引起了不少高校應屆生的關注。

多位參加今年互聯網科技企業校招的2018屆畢業生表示,這份高薪清單還是比較准確的,在某「雙一流」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讀研的李航(化名)介紹,這份網傳的高薪清單在我們應屆畢業生中間比較受關注,裡面顯示的年薪水平還是比較准確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再也不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❷ 圖像演算法工程師待遇高嗎

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入演算法坑的黃金時間,曾經的條條大路通 CS 變成了條條大路通 AI,不管你曾經讀的是物理還是生物,化學還是數學,只要你會 Python,會統計學基礎,那時的我都會推薦你們來試一試加入演算法這個坑,我也抱著體驗的心態開了幾次知乎 Live 都講了一些關於演算法入門相關的課,按那時候來講,只要你「思路正常,邏輯清晰,吃苦耐勞,肯學習」,在演算法這個坑裡摸滾帶爬四五年到現在,你要是在大廠,基本上都能拿到這個數,放一張最近的圖可供參考。

圖片引用至 @曾加 ,可以參考這位大佬的最新文章:

曾加:最新!互聯網大廠各職級薪資對應關系圖(2020年初)

zhuanlan.hu.com
圖標
以我熟悉的阿里為例,文中所說的二三十人團隊,那基本上就一個P8主管,下面再拆成2-3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P7/8帶隊,帶著一群P5-P7幹活。這就基本構成了阿里的一個最小組織單元,每年的績效和獎金大體上都是由這位P8主管決定的,所以我們一般尊稱為老闆……

扯遠了,其實我想表達一點,如果現在再有人來問我,學了 Python 之後怎麼樣加入演算法坑比較好,我的建議是不加入。

我們常說的演算法,本質上是統計,而統計是基於大數據的。目前能真正擁有大數據基建的企業其實並不多,能通過演算法產出新價值的就更少,所以看起來搞 AI 的風風火火,其實大部分都是投資人含淚投的錢,背後能賺錢的少之又少,即便是在大廠也不例外。

所以一個目前仍不賺錢的行業,沖著心中偉大的理想和抱負,會像招開發那樣花重金吸納大批人才嗎?答案明顯為否,其實只需要花重金留住頂尖的演算法人才即可,調包調參的 AI 選手無論何時都可以招得到,而目前大部分通過自學、培訓機構出來的 AI 人才,就是這樣的 tool boy。

巧的是,曾經我也是這樣的 AI 選手,但誰叫我運氣好,混得好不如混得早,現在轉去數據分析那可就是降維打擊了(手動狗頭

最後再概括一下,今年是 2020 年,如果想從事演算法和數據行業,建議先讀一個相關專業的碩士,比如數據挖掘、圖像識別等,且學校不能太非主流,不然可能簡歷面都過不了。

❸ 百度阿里騰訊的工資到底有多高

網路阿里騰訊的工資到底有多高?看完被嚇到了。

由於BAT三家公司總部分別在北京、杭州和深圳,所以他們的員工跳槽時的流向也受地域限制。

比如地處北京的網路互聯網人,跳槽時可選擇的D輪以上大企業就很多;而杭州的阿里人則很喜歡跳往同在杭州的大廠網易;如果去創業公司,也會選擇同樣做電商領域的明星互聯網企業;

騰訊的員工,喜歡去年輕化的泛娛樂互聯網公司,比如愛奇藝。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剛獲阿里15億元投資的AI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

至於為什麼BAT人不喜歡去小公司,前面提到的網路候選人是這樣說的:

「我以前也接觸過一些小公司,感覺他們的技術不太成熟,我如果去了需要處理一些level很低的事情,不是很喜歡。」

已經習慣大廠生活的他認為,大公司有更完備的技術體系,能夠給他的技術帶來更多成長。另外就是,大廠開的薪資也更高。如果跳槽去小公司,除非薪資double,否則對他而言吸引力很小。

總結

BAT作為中國互聯網界的三大「常青藤」企業,是不少互聯網人的嚮往之地。通過這個報告,我們也多少可以感受到,外界所言的BAT人背景好、薪資高、有光環、好跳槽是不爭的事實。

但從那些離開BAT的員工來看,大廠的重復性工作導致成長受限,復雜人情關系帶來的浮躁情緒,和大企業繁瑣業務流程拖慢項目進度等弊病同樣存在。

因此BAT每年的人才流動量,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就像圍城效應般,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但BAT究竟適不適合你,只有真正進去體驗過的人,才知道答案。

❹ 進阿里巴巴工作對學歷有什麼要求

要求蠻高的。不過這個分情況。
1、如果你面試的是技術崗位,這個學歷加工作經驗,基本不可能。除非你業余做了很牛的事情,比如自己開發了個軟體什麼的;ps.阿里有外包工,轉正的機會也有,不過機會很少。而且阿里最近在精簡銷售團隊,原來負責賣誠信通的都轉到其他崗位,所以機會更少了;
2、如果面試的是克服等非技術類工作,主要是個人的:1、價值觀與阿里是不是相符。具體什麼六脈神劍什麼的價值觀,去學習;2、個人的性格特點、工作經驗等。3、學歷不是決定因素,但是,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阿里對外宣傳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實際上即使是非211本科畢業的同學,比起211、985的同學,面試通過的成功率要低一些,或者要多經歷一些考驗步驟。
3、阿里非常注重新鮮血液,所以喜歡招收一些應屆畢業生,因為他們肯干,思維沒有固話。而社會招聘的人員非常少,大部分主要是靠獵頭以及推薦。ps如果你覺得自己夠強,網上發帖求助,讓阿里內部的員工幫你推薦一下,成功的幾率會高一些。
4、阿里也不是外面看的那麼輕松。加班文化很濃。而且是自願加班。不過,各種福利以及工作環境是不錯

❺ 阿里演算法工程師和IBM的雲計算兩個實習offer,請問下哪個比較好而且阿里實習生的待遇如何謝謝大家

做為一個工作十年畢馬威公司的過來人。我只想告訴你一句。真的別太計較工資多少。
有機會的時候就好好把握。畢竟這樣的實習機會不多,人的機會總是有得必有失,不可能完全兼顧。我個人覺得實習對您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而且根據我十年的職場經驗,一般的企業實習生留下來的機會都比較大,很多時候,衣服只是一個架子而已,外表好看,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你說的學歷學校都是非常非常次要的,在今天這個社會上,我想很多求職的朋友都必須改變一個最基本的看法:就是衣服漂亮是次要的,也就是說你的出身你的學歷你的學校都是次要的,最關健的是你給企業帶來了什麼價值,帶來了什麼貢獻值。這才是重點。沒有一個老闆不喜歡有能力的職員。對於投資者和企業家或股東而言,實力才是最關健。

阿里一般是120-150每天

❻ 阿里P9面試官分享:應聘阿里全流程

應聘阿里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流程,涉及崗位選擇,簡歷投遞,簡歷評估,技術面試,HR面試,背景調查,入職材料准備等環節。其中,關於技術面試,網上有很多優秀的攻略,但普遍聚焦於「純知識點」總結,而阿里的技術面試並非單純的知識點問答,單從技術層面做准備並不可取,此外,應聘流程中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點。

本場聊聊將從招聘者和面試官的角度,詳細解讀應聘阿里全流程,主要內容如下:

崗位選擇與簡歷投遞;

初見之下:不可忽視的一頁紙簡歷;

不「單純」的技術面試:基礎+熟悉的領域+應變能力+邏輯思維+學習方式+技術熱情與興趣等;

不要高興太早:HR面試;

出來混總要還:背景調查;

入職材料准備與入職;

常問問題。

1.崗位選擇與簡歷投遞

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崗位是非常多的,阿里自然也不例外,在阿里社招官網,每天都有大量崗位發布,作為應聘者,可以保持關注,以便及時獲取最新的崗位信息。

1.1崗位選擇

由於不同部門的業務側重點存在差異,即便是同樣類型的崗位,具體的要求往往也相差甚遠。以Java工程師為例,以下是幾個不同部門的崗位要求:

崗位1:

崗位2:

崗位3:

鑒於上述情況,在選擇崗位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崗位描述和崗位要求,結合自身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崗位。

什麼崗位算是合適?

根據崗位介紹能夠洞見的關鍵信息並不多,基於有限的信息,所謂合適通常需滿足以下幾點:1。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所應聘的崗位具有較高的匹配度; 2對崗位的工作內容感興趣,至少不排斥; 3崗位所在的業務具有良好的前景; 4工作地點可接受。

在招聘中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聘者所選擇的崗位與其工作經驗相去甚遠,之前做後端開發,應聘的卻是演算法工程師問其原因,答曰:我對演算法特別感興趣,自學了XXX演算法,上過XXX的課,做過XXX項目,我覺得自己可以勝任。

這類應聘者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崗位要求是否匹配畢竟興趣不等同於能力,社招不同於校招,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來培養你?

關於工作年限要求

阿里的社招崗位通常是P6起步(P6對應高級工程師,P7對應技術專家,P8對應高級專家),而校招應屆碩士也只能給P5(特例除外),因此,社招崗位對工作年限要求通常是3年以上,P7通常5年以上,P8通常8年以上。

事實上,工作年限要求只是一個概數,因人而異。對於優秀的應聘者,只要能力達到崗位要求,工作年限是可以適度放寬的。我曾經成功內推過一個只有1.5年工作經驗的應聘者到P6崗位,他具有以下屬性:國內一流高校碩士學歷,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1。5年工作經驗,作為核心成員參加過較大項目開發,基礎扎實,溝通能力良好。

關於學歷和專業的要求

目前,阿里的正式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這個要求並不高,出發點是避免因學歷限制而錯過優秀的人才。

經常有應聘者向我咨詢:專科學歷或者非全日制本科是否可以應聘阿里對於這個問題,我無法給出准確答案,不過,據我所知,少數學歷低但特別優秀的應聘者也成功加入了阿里。作為一名應聘者,你要相信一點:只要你足夠優秀,「世界」沒有理由不對你和顏悅色。

1.2簡歷投遞

阿里系的所有公司(包括淘寶,天貓,菜鳥,釘釘,螞蟻等)共用一個招聘系統,應聘者的所有應聘記錄都會「記錄在案」,鑒於此,若未經充分准備,不要貿投投簡歷,否則,除了留下「被拒」記錄,收獲並不會很多。

避免連續投遞簡歷

應聘A部門的X崗位失敗後,馬不停蹄地去應聘B部門的Y崗位。這種連續投遞簡歷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為阿里系採用的是同一個應聘系統,面試官可以看到你之前的應聘記錄,為了提高效率,自然會參考之前的面試評價。不難想見,如果距離你上一次應聘不到一個月,面試官沒有理由相信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會有「質的飛躍」,因此,切勿連續投遞簡歷,被拒後要認真總結失敗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學習,提升自己,而後再戰。

如何高效投遞簡歷

。投遞簡歷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1阿里系內部人士推薦; 2阿里招聘官網投遞; 3智聯,拉鉤,獵聘之類的求職網站投遞。

從效率來看,內部人士推薦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如果能夠獲取到內推途徑,盡量通過內推投遞簡歷。

2.初見之下:不可忽忽的一頁紙簡歷

在招聘過程中,我發現應聘者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簡歷不合格具體表現為:格式放縱不羈,關鍵信息缺失或不明確,項目描述冗長,與所應聘崗位無關的信息過多等。

2.1簡歷的生命周期

不要以為簡歷只是一個「敲門磚」,事實上,它將伴隨你走過應聘流程中的幾個關鍵環節:簡歷評估,技術面試,HR面試。

一份優質的簡歷有助於應聘者展示自己的能力域和優勢,同時,也可以為面試官提供「提問指導」(通常面試官會根據簡歷內容有針對性的提問,有的放矢),此外,從簡歷的格式,內容也可以看出應聘者的表達能力。

2.2簡歷應該包含哪些要點

一份合格的簡歷須包含以下要素,同時,應注意清晰明確地表達。

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籍貫,郵箱,手機號;

教育背景:起止時間,學校,專業/學位,排名(非必須);

工作經歷:起止時間,公司,職位,工作內容簡述;

項目經歷:起止時間,項目名,項目描述,我的職責,取得成果;

研究經歷:起止時間,項目名,項目描述,我的職責,研究成果;

相關技能:語言方面(主要指英語),計算機方面,其它;

獲獎情況:比較重要的獎項;

2.3簡歷中常見的問題

關於教育背景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刻意」迴避起止時間,以便將實習經歷「包裝成」工作經歷,增加自己的工作年限。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切勿嘗試。原因:在應聘阿里的過程中,簡歷初評通過後會上傳到系統,系統會自動識別應聘者的簡歷信息並自動填充到阿里簡歷系統的模板中,之後,對於未能自動填充的信息,需要上傳簡歷的人手動補充完整。其中,個人基本信息和學歷信息是不可以預設的,必須明確,所以,不要試圖矇混過關。

關於工作經歷

常見問題:職位不明確,工作內容冗餘職位完全可以用很簡潔的詞語描述,如:。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工作內容簡述,突出重點即可,避免寫成項目經歷般的「長文」。

關於項目經歷

常見問題:項目描述不清楚,未能以簡潔的文字刻畫一個項目的本質,自己在項目中的職責表述含糊,是核心開發人員項目領導者或者只是普通角色;項目成果或者項目亮點不突出?。

就社招而言,項目經歷當屬最為重要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應聘者的經驗豐富程度和技術深度,另一方面可以為面試官提供「面試提問指導」。通常,技術面試都會問項目相關的問題,恰當的項目經歷描述在突出應聘者能力的同時,也可避免置應聘者於不利處境。

何為不利處境?通常緣自「不誠實」的項目經歷描述,在專業的提出中露出馬腳,無法自圓其說。這里有點善意的提示:不要低估阿里技術面試官的水平(其它公司也一樣),項目的真實性在「連珠炮」似乎的提問下,很難不顯出原形。下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項目描述誇大,比如,將3W QPS誇大為30W QPS;

項目職責誇大,比如,本為非核心研發人員,誇張為核心成員;

項目成果誇大,比如,人為杜撰項目獲得XXX獎項;

另一個陷入不利處境的原因:在項目經歷描述中,或者在回答項目相關的問題中,應用了自己並不清楚的技術關鍵詞,一旦面試官就此展開提問,應聘者只能「笑著跳下自己親手挖的坑了」。

關於研究經歷

一些研究生歷歷的應聘者,在校期間可能曾發表過高質量的論文,如,SCI檢索的期刊論文,國際頂級會議論文(通常為EI檢索)。如果研究成果與所應聘的崗位有關聯,哪怕只是「細微」的關聯,都可作為加分項,不妨單列出來。

不過,對於那些「跨行業」進入IT領域的應聘者,如果曾經的研究成果與所應聘的崗位毫無關聯,就不要佔用過多篇幅了。我曾經面試過化學,植物學,物理學,昆蟲學等專業轉行而來的應聘者,其中不乏論文質量和數量兼優者,不過,這些成果通常很難和所應聘的崗位關聯上,自然也就無法作為競爭優勢。鑒於此,不建議在一頁紙簡歷「有限的空間中佔用過多篇幅。

關於相關技能

相關技能包括但不限於:英文水平,計算機水平,數學功底,文案功底,繪畫功底。那麼,重點突出哪些「相關技能」呢?三個字:看崗位。相關技能中的「相關」二字是指與所應聘的崗位相關,如果應聘者有相應的特長,自然可以突出一下。

獲獎情況

特別優秀的應聘者,在過往的求學生涯和職業生涯中通常是有「高含金量」獲獎經歷的,比如,ACM,MCM / ICM(Meritorious Winner及以上),企業獎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校內頂級獎項等。這些獎項是對應聘者過往經歷的認可,作為招聘方,自然也會關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崗位看重的獎項存在差異,應聘者可根據崗位屬性酌情列舉獎項。

2.4簡歷樣板

在此,我提供一份同事們比較認可的簡歷樣式模版,當然,這肯定不是最好的,僅作為參考。

3.不「單純」的技術面試

不同於一般的技術面試,阿里的技術面試並不是單純的技術知識點問答,而是從多個維度對應聘者進行考查,因此,作為應聘者,在做應聘准備時,不能單單局限於崗位相關技術知識點的梳理。

3.1面試須知

阿里的技術面試通常有三輪,相互間隔一周左右,算上HR面,整個面試流程大約一個月才能走完。當然,特殊情況下,比如團隊特別缺人,應聘者特別優秀,一天就可以把流程走完。

第一輪面試 :

第一輪面試通常是電話面,面試官會提前給你打電話約定面試時間,在接到面試官電話時,不要緊張,如果自己尚未准備好面試,或者時間不方便,可以將時間約靠後一點,留下足夠的時間緩沖。

面試的時候不用太緊張,面試你的工程師通常就是你所應聘崗位所在團隊的成員,他是在為自己的團隊挑選隊友,因此,沒有理由為難你。

第二輪面試:

如果你順利通過第一輪面試,那麼,大約一周後,將進行第二輪面試。第二輪面試的面試官通常是團隊主管(不一定是你所應聘崗位所在的團隊,因為存在「交叉面「防作弊)。

第三輪面試:

在通過第二輪面試後,通常就進入到了技術「終面」,本輪通常由部門總監來面。

3.2基礎知識

阿里的技術面試通常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起初,面試官會根據崗位要求問一些技術相關的基礎問題。當然,「基礎」二字的含義並不是簡單,如果沒有充分的准備和足夠的積累,也是很容易掛掉的。根據我的面試經驗,超過一半的應聘者在這個環節掛掉,因此,建議應聘者切勿「裸考」,否則留下一個「基礎不扎實」的面試記錄,短期內再應聘阿里的成功率就很低了。

基礎知識的考查,答得好不會加分,答不好則會減分,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粗篩」的過程。

以Java工程師(服務端)崗位為例,以下是部分基礎問題綱要:

關於Java相關的面試題,網上的攻略非常多,如果應聘者准備充分,不至於止步「基礎考查」環節,然而事實往往「打臉」。在我面試過的應聘者中,大概20%的應聘HashMap,ConcurrentHashMap的原理和差異都回答不清楚。

3.3熟悉的領域

如果順利通過上一個環節,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勾起了面試官繼續面試的慾望。

在面試中,我們會盡可能問應聘者最熟悉的領域,避免挑應聘者不知道的領域來問一些認知型的問題,因為認知型的問題不是能力決定的,而是經歷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幾個問題了解應聘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對於細節的了解,是不是知其所以然等等。

這類問題通常會問好幾個,從容易到復雜,一個不會可以換另外一個,不會因為應聘者不會某個問題就否定應聘者。當然,這種提問的方式也需要面試官有比較寬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正確地判斷答案是否正確。

接下來,面試官通常會詢問應聘者在過去的工作中碰到過的一個項目或者解決過的問題。

這類問題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考查應聘者對於自己業務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以及碰到業務問題的時候是如何面對問題的。通常,面試官會按照STAR(情況,任務,動作,結果)的技巧來組織對話,了解問題背後的信息,應聘者本人的貢獻,以及反映出來的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面試官提問的方式存在差異,我在面試的時候,通常會將上述問題放在最前面。因為對於這類問題,應聘者比較熟悉,回答的時候不會過於緊張。另外可以通過這個問題引出後續的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變形,比如你做過的失敗的項目是什麼,最成功的項目,最難的項目,印象深刻的項目等等,提問的時候要考慮應聘者對於回答的內容記憶是比較清楚的,這樣有助於挖出很多細節的信息。

3.4應變能力

通常,我們會通過設計類問題來考查應聘者的「應變能力」。例如,給一個具體的問題,要求應聘者給出設計方案,比如設計一個交通信號燈系統,一個中國象棋系統,一個問答系統,一個在線購物網站等等。要求畫出模塊圖,給出關鍵的API的定義或者類和類之間的關系。

❼ 演算法工程師是做什麼的真正做過的回答,怎麼去做一個演算法工程師與機器學習哪個好一些

演算法工程師不是也有一種叫做機器學習演算法工程師嗎?怎麼把演算法工程師和機器學習兩個分開了?

這是我上周聽過的阿里的一位演算法專家的直播課內容:

BAT企業的演算法工程師是這樣工作的:問題抽象、數據採集和處理、特徵工程、建模訓練調優、模型評估、上線部署。而一個演算法工程師真正值錢的地方在於問題抽象和上線部署這兩個。

他剛好講到企業中的演算法工程師的實際工作流程是怎樣的?以及如何成為演算法工程師,就是需要掌握哪些重要技能?

推薦給你看下咯:菜鳥窩人工智慧特訓營你只需要看第一章就好了,聽完之後就能解答你的提問了。

❽ 進阿里巴巴工作學歷最低是不是要大專

進阿里巴巴原則上必須全日制統招985,211(重點)本科,研究生學歷;按照招聘趨勢來看,技術性人才,如演算法工程師-圖像圖形,演算法工程師-運籌優化,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計算,資料庫,機器學習工程,操作系統內核,人機交互工程師等可以酌情放寬至大專學歷。(注意:是可以,不是一定)如果,按照目前阿里巴巴招聘趨勢來看,等你畢業的時候研發崗位估計要求碩博學位了。
修正:自2018年起,已經提高到985、211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了
至於阿里巴巴的客服, 並非是和阿里巴巴集團及集團所屬公司簽訂合同, 而是與外包公司(待遇低)簽訂合同 , 因此在就業關繫上, 並非是隸屬阿里巴巴。 同樣,你的勞動合同也不是和阿里巴巴直接簽訂,無法享受到阿里巴巴員工的待遇。
目前,阿里巴巴的客服,屬於外包性質,中專及以上學歷即可

❾ 都快2021年了,演算法崗位應該怎樣准備面試

說到演算法崗位,現在網上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內卷,演算法崗位也號稱是內卷最嚴重的崗位。針對這個問題,其實之前我也有寫過相關的文章。這個崗位競爭激烈不假,但我個人覺得稱作內卷有些過了。就我個人的感覺,這幾年的一個大趨勢是從迷茫走向清晰。

早在2015年我在阿里媽媽實習的時候,那個時候我覺得其實對於演算法工程師這個崗位的招聘要求甚至包括工作內容其實業內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可以認為包括各大公司其實對這個崗位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需要的候選人的能力要求都不太一致,不同的面試官有不同的風格,也有不同的標准。

我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我當初實習面試的時候,因為是本科生,的確對機器學習這個領域了解非常非常少,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但是我依然通過了,通過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有acm的獲獎背景,面試的過程當中主要也都是一些演算法題,都還算是答得不錯。但是在交叉面試的時候,一位另一個部門的總監就問我有沒有這塊的經驗?我很明確地說了,沒有,但是我願意學。

接著他告訴我,演算法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主要和機器學習相關,因此機器學習是基本的。當時我就覺得我涼了,然而很意外地是還是通過了面試。

核心能力

由於我已經很久沒有接觸校招了,所以也很難說校招面試應該怎麼樣准備,只能說說如果是我來招聘,我會喜歡什麼樣的學生。也可以理解成我理解的一個合格優秀的演算法工程師應該有的能力。

模型理解

演算法工程師和模型打交道,那麼理解模型是必須的。其實不用說每一個模型都精通,這沒有必要,面試的時候問的模型也不一定用得到。但更多地是看重這個人在學習的時候的習慣,他是淺嘗輒止呢,還是會刨根究底,究竟能夠學到怎樣的地步。

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我們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新加了特徵但是沒有效果,比如升級了模型效果反而變差了等等,這些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當我們遇到這些情況之後,需要我們根據已知的信息來推理和猜測導致的原因從而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手段。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對當前的模型有比較深入地了解,否則推導原因做出改進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面試的時候問起哪個模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體現出你有過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數據分析

演算法工程師一直和數據打交道,那麼分析數據、清洗數據、做數據的能力也必不可少。說起來簡單的數據分析,這當中其實牽扯很多,簡單來說至少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個關鍵點是處理數據的能力,比如SQL、hive、spark、MapRece這些常用的數據處理的工具會不會,會多少?是一個都不會呢,還是至少會一點。由於各個公司的技術棧不同,一般不會抱著候選人必須剛好會和我們一樣的期待去招人,但是候選人如果一無所知肯定也是不行的。由於學生時代其實很少接觸這種實踐的內容,很多人對這些都一無所知,如果你會一兩個,其實就是加分項。

第二個關鍵點是對數據的理解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現在的樣本訓練了模型之後效果不好,我們要分析它的原因,你該怎麼下手?這個問題日常當中經常遇到,也非常考驗演算法工程師對數據的分析能力以及他的經驗。數據是水,模型是船,我們要把船駛向遠方,只懂船隻構造是不行的,還需要對水文、天象也有了解。這樣才能從數據當中捕捉到trick,對一些現象有更深入的看法和理解。

工程能力

雖然是演算法工程師,但是並不代表工程能力不重要,相反工程能力也很重要。當然這往往不會成為招聘的硬性指標, 比如考察你之前做過什麼工程項目之類的。但是會在你的代碼測試環節有所體現,你的代碼風格,你的編碼能力都是你面試的考察點之一。

並不只是在面試當中如此,在實際工作當中,工程能力也很關鍵。往小了說可以開發一些工具、腳本方便自己或者是團隊當中其他人的日常工作,往大了說,你也可以成為團隊當中的開發擔當,負責其團隊當中最工程的工作。比如說復現一篇paper,或者是從頭擼一個模型。這其實也是一種差異化競爭的手段,你合理地負擔起別人負擔不了的工作,那麼自然就會成為你的業績。

時代在變化,行業在發展,如今的校招會問些什麼早已經和當年不同了。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崗位以及面試官對於人才的核心訴求幾乎是沒有變過的,我們從核心出發去構建簡歷、准備面試,相信一定可以有所收獲。

❿ 深圳除了華為、騰訊、百 度、阿里還有什麼大的科技企業在招聘嗎

阿里篇

阿里巴巴集團採用雙序列職業發展體系,技術線就是常說的 P 序列,對應到管理線的 M 序列,P6 相當於 M1,P7 相當於 M2,以此類推。

在華為內部,除了薪資之外,獎金規模也不遑多讓,這其中尤以終端部門的獎金為多。另外,華為公司內部還有一個名為 TUP 的虛擬股:

按華為《2015 年虛擬受限股分紅預通知》,每股分紅 1.95 元,升值 0.91 元,合計 2.86 元,工作五年基本可達十五級,飽和配股(包括 TUP)9 萬股,分紅 + 升值達 2.86*9 萬 =25.74 萬元,即使不飽和配股,基本分紅也可以達到稅前 20 萬。工作 10 年,17 級配股普遍超過 20 萬,稅前分紅 + 升值超過 50 萬,而 23 級虛擬股票超過 200 萬股,稅前分紅 + 升值超 500 萬。(數據僅供參考)

華為每年的分紅收益並不固定,2013 年度每股分紅 1.47 元,2014 年度每股分紅 1.90 元,2015 年度每股分紅 1.95 元,2016 年度每股分紅 1.53 元,2017 年度每股分紅 1.02 元。雖然每年的收益並不穩定,但這對於華為員工來說卻已經是讓外人眼紅的福利了。

頭條篇

InfoQ 采訪的獵頭說:頭條的職級體系我們獵頭一般不會作為參考。一般來說,頭條的現金薪酬要比 BAT 們高出 25%-40%,同樣是 16 薪的薪資結構。跳槽去頭條的更多關注的是現金薪酬,而不是職級。

BAT 內部技術晉升有多難

雖然 BAT 們的技術崗位定著高大上的職級、拿著令人艷羨的薪資,但其實很多人在很多年裡都會困在某一職級上停步不前,工作經驗的積累並不能帶來工作上的平滑晉升。

以阿里巴巴技術崗為例,很多人入職時可以拿到 P5、P6 的定級,但從 P6 到 P7 升級是一個坎,很多人會卡在 P6 級別上一兩年甚至更久。而從 P7 到 P8 就更不容易了。再往上,從 P8 到 P9 的升級會更難,要的不僅是業界影響力,還需要有足夠的運氣。而從 P9 到 P10,難度更上一層樓,獵頭直言:「這個級別需要做出像釘釘、咸魚式的產品才有機會」。當成功晉升 P10 時,已經是管理線的 M5 級別,有機會進入阿里組織部,這個級別的技術人跳槽就很少了,一般都是出去創業。

騰訊的技術晉升也不容易。在騰訊舊的職級體系下,T3-3 升 T4-1 是一個大坎,停留在 T3-3 超過 5 年的不在少數,停留 7 年的也有。一旦進入 T4 級別,就是騰訊的專家工程師了,騰訊研發人數將近 2 萬人,T4 級別的人數大概也不超過 500 人,這還是在近兩年 T3 到 T4 級別人數增多的情況下。

網路技術晉升的第一個坎在 T5 到 T6,越往上越難。但對比之下,網路的技術晉升稍微容易一些。按照獵頭的說法,網路即便是高層的晉升都比較平滑,沒有大的過錯、失誤,一般都能順利晉升。

工程師的晉升方式,不同公司之間的規則不盡相同。以阿里為例,每年 4 月份會組織一次工程師答辯。評委會由阿里技術線的高級程序員組成,對績效考核達到 3.75 的員工進行考核答辯,通過者方能成功晉級。當然,如果你能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產品,跳級晉升也不是什麼難事。

基本功扎實、技術能力過硬,這是技術線較低級別晉升的共性。但當發展到中、高級技術路線時,技術能力就不再是唯一重要的考核標准,具不具備良好的產品感覺、做沒做過完整的技術架構、懂不懂業務痛點、商業思維,都是晉升必不可少的要素。

很多程序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於掛著金字招牌的互聯網大廠們都有一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心。InfoQ 采訪的業界知名獵頭 Denny 建議:

程序員去大廠,應該分人和階段。在校招階段,畢業生們盡量去大廠比較核心的部門,核心部門資源多、成長快,比如阿里巴巴的釘釘、阿里雲,騰訊的騰訊雲、游戲等部門。

很多年輕程序員在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錯不是技術上的錯,而是思維模式上的局限。歸根結底,中國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仍舊是業務驅動的模式,技術是業務發展背後的有力支持,但很少有技術驅動業務的模式。所以年輕程序員,一定要培養產品意識,主動去了解業務,這樣才能從單純的 Crud Boy 晉升成中、高級技術人乃至技術管理者。

在做打算的時候,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單純從薪資的角度講,BAT 已經不是變現最快的選擇。去大廠可以有好的資源、比較高的職級,甚至有收拾一個爛攤子脫穎而出的機會。而在創業公司,什麼都缺,多面手更加吃香。等到准備面試的時候,要做好幾手准備:

1. 扎實的基本功,面向搜索引擎編程在工作中可以,但在面試中一定要越懂細節越好;

2. 清楚面試崗位的需求,針對性地下功夫補強短板、提煉亮點;

3. 充分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邊界,簡歷中輕易不要寫我主導、我精通、我負責……;

4. 鍛煉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在面試中是一個極大的加分項。

技術 leader 怎麼看職級?

InfoQ 采訪了兩位技術出身的 CEO&CTO,問了問他們怎麼看待職級和薪資這些問題。

貝殼金服 CEO 孔令欣:

對於職級,我在乎也不在乎,主要看面試者從哪兒來。如果人選來自一些大公司,他的職級可能是一個參考值。但是一些小公司的職級比較亂,我都招過原來做過 CEO 的人跑到我們這邊來做個總監,甚至只是做 VP 或者專員。

我招聘看重什麼?一是聰明,聰明不只是學習能力強,而是他自我迭代能力強,能不能在受到挫折或者是壓力的情況下,去接受意見、自我迭代。這些通過面試、一些面試題是可以問出來的;二是道德要好,我們是做金融的,所以更看重這一點。這個人如果很自私,道德理念搖擺都不行。我們也有一些針對性的面試題和文化題,去把關道德方向。

但是很多時候我更看重一個人的成長力,潛力其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有辦法識別有潛力的人並把他招進公司,他跟公司一起成長,一是對公司的認可度和歸屬感比較高;第二個是一開始的工資也不需要那麼高。很多高工資、高職位的人,在其他地方都會形成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要帶過來的時候要慢慢地磨、改,還是比較討厭的。

現在很多公司都參考大公司的職級體系,原因很簡單,這就像是一個貨幣一樣,它有流通性。職級起碼讓大家有一個參考和對標的標准,讓你能夠就此參考找到最好的一批人,或者找不到也知道自己差在哪兒。這是一種潛規則,其實也是一種明規則。

職級的背後更多的是能力的匹配,所以,如果每個公司都瞄著跟能力匹配去的話,職級這件事情其實還是比較透明的。

愛因互動創始人兼 CTO 洪強寧:

面試中我會關注候選人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狀態,職級可能會對工作內容有影響,但不會特別關注職級本身。每個面試官都會有自己考察的角度,我本人一般比較在意候選人對新技術的好奇心、對優雅代碼架構的追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敏感度和驅動力。

面試後我們會根據面試官的反饋對候選人的能力進行定級,然後在職級對應的薪資范圍內與候選人溝通薪資。不同公司的職級不能進行簡單的比較。在進入愛因之後,晉升通道是持續打開的,每半年我們都會做一次人才盤點,根據能力提升情況來確認職級是否需要調整。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把注意力放在能力提升上。

閱讀全文

與阿里演算法工程師招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如何將app移到桌面 瀏覽:597
阿里安卓面試演算法題 瀏覽:705
語文知識手冊pdf 瀏覽:841
為什麼安卓手機oled屏很白很亮 瀏覽:252
如何找回iphone手機隱藏的app 瀏覽:21
linuxc多進程 瀏覽:649
android飛行游戲 瀏覽:965
數據挖掘常見演算法 瀏覽:135
python單實例化 瀏覽:351
str中python 瀏覽:89
java的equals用法 瀏覽:845
奧維雲伺服器怎麼開通 瀏覽:171
js取得伺服器地址 瀏覽:812
起點中文網小說緩存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216
java瘋狂講義pdf 瀏覽:300
推有錢app在哪裡 瀏覽:745
寧波鮑斯壓縮機 瀏覽:93
新建文件夾電影2完整版演員表 瀏覽:988
空調壓縮機為什麼不能放到冷庫用 瀏覽:89
江西雲伺服器節點虛擬主機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