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s 圖層混合模式 色相的演算法
這個道理不是太深奧 但表述起來難 我盡量用大白話說 避開專業術語 大家都能看懂(當然得有起碼的色彩基礎)
你的問題可以理解為:同一位置不同圖層的兩個色(它們有不同的rgb值 姑且把他們命名為上層甲 下層乙)在色相模式作用下 產生了一個新的rgb值 (丙) 那麼它是怎樣變化的 為什麼會那樣變化?前兩組rgb值是如何計算出第三組數值的??
色相模式即上層的色相與下層的亮度飽和度結合 可以把它理解為色相模式的混合公式 那麼注意 如果你能從甲和乙中分別得出上層的色相和下層的亮度飽和度的數據 那你就可以通過這HSB三個值計算出丙 (怎樣插入圖片?)
演算法:甲乙的RGB換算出HSB 再換算回RGB從而得出丙
HSB與RGB的換算公式:(我不能上傳圖片?!)我傳給你吧
乙換算飽和度(即S):
乙裡面的最大數減去最小數除以最大數 再乘以100%
例:乙(50 60 100)飽和度為(100-50)除以100乘以100%=50%(除號乘號在哪裡?)
乙換算亮度(B):
乙的最大值除以255乘以100%
例:乙(50 60 100)亮度為:100除以255乘以100%=除不盡HSB會把它約等於39%
你在拾色器上輸入(50 60 100)在上面HSB的B中就會看到的
.....我快瘋了 色相換算非常復雜 難以言傳 給你傳圖吧
我打字太慢不善表達 時間原因先到這里吧抱歉 希望給你一點啟發
其實沒必要了解的那麼精深 只是個工具 就好像畫素描人體你需要知道某骨骼的位置 形態和作用但不必知道它是如何長出來的以及它所包含的物質
續:暫有空閑把他說完 HSB里色相被規定在色輪里 它的換算不像前兩個那樣順理成章 感覺是兩個不相乾的硬聯繫到一起 所以它的公式繁瑣復雜也沒太大意義(個人理解)打個比方 :英語單詞由幾個字母組成 正如RGB那樣 你看到這幾個字母 你就理解了其中的信息 但如果問你要一種公式 能把英語單詞計算出漢語里的對應詞 你可能會想 查一下或背下來不就完了嘛
公式肯定有 但已經成了一個數學題了 以上這些其實就相當於說出色相的換算公式了
B. PS色相、飽和度、明度是什麼詳細點的,謝了
「色相」:通俗的可以理解為不同的顏色;「飽和度」:就是顏色的深淺變化;「明度」:是指顏色的明亮、暗淡程度。
(2)ps色相演算法擴展閱讀:
文件操作使用快捷鍵
新建圖形文件:【Ctrl】+【N】默認設置創建新文件:【Ctrl】+【Alt】+【N】
打開已有的圖像:【Ctrl】+【O】打開為:【Ctrl】+【Alt】+【O】
新建圖層:【Ctrl】+【Shift】+【N】另存為:【Ctrl】+【Shift】+【S】
關閉當前圖像:【Ctrl】+【W】顯示的「預置」對話框:【Alt】+【Ctrl】+【K】
存儲副本:【Ctrl】+【Alt】+【S】保存當前圖像:【Ctrl】+【S】
應用當前所選效果並使參數可調:【A】頁面設置【Ctrl】+【Shift】+【P】
打開預置對話框:【Ctrl】+【K】設置透明區域與色域:【Ctrl】+【4】
設置「常規」選項:【Ctrl】+【1】設置參考線與網格:【Ctrl】+【6】
列印:【Ctrl】+【P】設置存儲文件:【Ctrl】+【2】
設置顯示和游標:【Ctrl】+【3】斜面和浮雕效果:【Ctrl】+【5】
內發光效果:【Ctrl】+【4】外發光效果:【Ctrl】+【3】
設置單位與標尺:【Ctrl】+【5】通道選擇【ctrl+1.2.3.4】
圖像調整使用快捷鍵
自由變換:【ctrl】+【T】再次變換:【Ctrl】+【Shift】+【Alt】+【T】
圖像大小:【Ctrl】+【Alt】+【I】色階:【Ctrl】+【L】
畫布大小:【Ctrl】+【Alt】+【C】色相/飽和度:【Ctrl】+【U】
曲線:【Ctrl】+【M】黑白:【Alt】+【Shift】+【Ctrl】+【B】
去色:【Shift】+【Ctrl】+【U】反相:【Ctrl】+【I】
色彩平衡:【Ctrl】+【B】
編輯文字使用快捷鍵
移動圖像的文字:【Ctrl】+選中文字選擇文字時顯示/隱藏:【Ctrl】+【H】
選擇從插入點到滑鼠點的文字:【向上鍵】+點擊滑鼠使用/不使用下劃線:【向上鍵】+【Ctrl】+【U】
使用/不使用中間線:【向上鍵】+【Ctrl】+【/】使用/不使用大寫英文:【向上鍵】+【Ctrl】+【K】
使用/不使用Caps:【向上鍵】+【Ctrl】+【H】
圖層操作使用快捷鍵
正常:【Shift】+【Alt】+【N】正片疊底:【Shift】+【Alt】+【M】
循環選擇混合模式:【Shift】+【-】或【+】溶解:【Shift】+【Alt】+【I】
顏色減淡:【Shift】+【Alt】+【D】閾值(點陣圖模式):【Shift】+【Alt】+【L】
背後:【Shift】+【Alt】+【Q】顏色加深:【Shift】+【Alt】+【B】
強行關閉當前話框:【Ctrl】+【Alt】+【W】清除:【Shift】+【Alt】+【R】
飽和度:【Shift】+【Alt】+【T】無限返回上一步:【Ctrl】+【Alt】+【Z】
屏幕:【Shift】+【Alt】+【S】重新選擇:【Ctrl】+【Shift】+【D】
修改字距:【Alt】+【←/→】疊加:【Shift】+【Alt】+【O】
變亮:【Shift】+【Alt】+【G】修改行距:【Alt】+【↑/↓】
柔光:【Shift】+【Alt】+【F】差值:【Shift】+【Alt】+【E】
粘貼:【Ctrl】+【Alt】+【V】強光:【Shift】+【Alt】+【H】
排除:【Shift】+【Alt】+【X】全部選取:【Ctrl】+【A】
變暗:【Shift】+【Alt】+【K】色相:【Shift】+【Alt】+【U】
路徑變選區數字鍵盤的:【Enter】變亮:【Shift】+【Alt】+【G】
顏色:【Shift】+【Alt】+【C】羽化選擇:【Ctrl】+【Alt】+【D】
光度:【Shift】+【Alt】+【Y】復制當前圖層:【Ctrl】+【J】
載入選區:【Ctrl】+點按圖層、路徑取消選擇:【Ctrl】+【D】
反向選擇:【Ctrl】+【Shift】+【I】
色彩空間
該詞源於西方的「ColorSpace」,又稱作「色域」,色彩學中,人們建立了多種色彩模型,以一維、二維、三維甚至四維空間坐標來表示某一色彩,這種坐標系統所能定義的色彩范圍即色彩空間。經常用到的色彩空間主要有RGB、CMYK、Lab等
顏色模式
RGB模式
用紅(R)、綠(G)、藍(B)三色光創建顏色。掃描儀通過測量從原始圖像上反射出來的RGB三色光多少來捕獲信息。計算機顯示器也是通過發射RGB三種色光到人們的眼中來顯示信息。
CMYK模式
用青色(C)、洋紅色(M)、黃色(Y)和黑色(K)油墨列印RGB顏色。但由於油墨的純度問題,CMYK油墨(也叫加工色)並不能夠列印出用RGB光線創建出來的所有顏色。
Lab模式
一種描述顏色的科學方法。它將顏色分成3種成分:亮度(L)、A和B。亮度成分描述顏色的明暗程度;「A」成分描述從紅到綠的顏色范圍;「B」成分描述從藍到黃的顏色范圍。Lab顏色是Photoshop在進行不同顏色模型轉換時內部使用的一種顏色模型(例如從RGB轉換到CMYK)。
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在圖像中使用不同的灰度級,灰度圖像中的每個像素都有一個0(黑色)到255(白色)之間的亮度值。灰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蓋的百分比來度量(0%等於白色,100%等於黑色)。
點陣圖模式
點陣圖模式使用兩種顏色值(黑色或白色)之一表示圖像中的像素。點陣圖模式下的圖像被稱為位映射1點陣圖像,因為其位深度為1。
雙色調模式
該模式通過一至四種自定油墨創建單色調、雙色調(兩種顏色)、三色調(三種顏色)和四色調(四種顏色)的灰度圖像。
索引顏色模式
索引顏色模式可生成最多256種顏色的8點陣圖像文件。當轉換為索引顏色時,Photoshop將構建一個顏色查找表(CLUT),用以存放並索引圖像中的顏色。
多通道模式
多通道模式圖像在每個通道中包含256個灰階,對於特殊列印很有用。多通道模式圖像可以存儲為Photoshop、大文檔格式(PSB)、Photoshop2.0、PhotoshopRaw或PhotoshopDCS2.0格式。
多色調分色法
這一過程將平滑的顏色轉換分裂成可見的純色色階。當談到漸變時,它也常被稱作梯級法或條帶。
雜色
一種點狀圖案,類似於電視接收不到信號時出現在屏幕上的雪花點。這個圖案常用於模糊兩種顏色之間的清晰過渡。它用多種隨機邊緣形狀來代替原來的直線過渡邊緣。
抖動
這種方法利用兩種純色圖案來模擬一種顏色(例如,在黃色區域上增加紅點圖案可以創建出橙色)。這個術語也指在銳化時添加雜色圖案使邊緣變得不那麼明顯。
矢量
圖像可以是光柵、矢量,或者兩者的組合。光柵圖像由像素網格構成,這使得圖像在近看時會有鋸齒,並且導致它們在放大時會顯得模糊或呈鋸齒狀;
相反,矢量圖像是由光滑的曲線和直線(也就是路徑)構成的,它能夠以任意比例縮放而不會降低圖像的質量。創建矢量圖像的最常用程序是AdobeIllustrator。
圖像解析度
其單位是ppi(pixelsperinch),既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數量。如果圖像解析度是72ppi,就是在每英寸長度內包含72個像素。圖像解析度越高,意味著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越多,圖像就有越多的細節,顏色過濾就越平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