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差別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差別

發布時間:2023-01-11 10:33:53

A. 編譯和解釋的區別是什麼

1.定義區別

①編譯原理旨在介紹編譯程序構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內容包括語言和文法、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法制導翻譯、中間代碼生成、存儲管理、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

②匯編語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種用於電子計算機、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編程器件的低級語言,亦稱為符號語言。

2.處理方式區別

①編譯過程與解釋挺像,區別就在於編譯是將所有的源代碼指令一次性成翻目標代碼並執行。

②匯編過程就是把匯編指令一對一地翻譯成01機器碼的過程。而採用這種處理方式的語言只有一類:匯編語言。

3.特點區別

①編譯語言的特點就是不需要解釋器的參與,所以運行比較快,但是編譯好的程序只能在當前平台運行,是個局限性。

②匯編語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早,應用最廣,功能最強大,運行速度最快的編程語言。但是匯編語言開發工期長,可讀性差,並且不能跨平台編程。

B. 關於「編譯型語言」和「解釋性語言」的區別

1、程序控制權不同:

對於解釋性語言而言,程序運行時的控制權在解釋器(jre,.net)而不再用於程序。編譯型語言對於編譯器而言,運行時的控制權在用戶程序。

2、運行速度不同:

一些網頁腳本,伺服器腳本以及輔助開發介面這樣的對速度要求不高,對不同系統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則通常使用解釋性語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編譯語言由於程序執行速度快,同等條件下對系統的要求比較低,因此像開發操作系統、大型應用程序、資料庫系統等時都採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編譯型語言。

3、移植性不同:

解釋型語言,例如Java語言,Java程序首先通過編譯器編譯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運行,則通過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虛擬機(VM)進行解釋。如果運行在Linux平台上,則通過Linux平台上的Java虛擬機進行解釋執行。

所以說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須要有相匹配的Java虛擬機。如果沒有Java虛擬機,則不能進行跨平台。

編譯型語言,例如C語言,用C語言開發程序後,需要通過編譯器把程序編譯成機器語言(即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二進制文件,因為不同的操作系統識別的二進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語言程序進行移植後,需要重新編譯(如Windows編譯成ext文件,Linux編譯成erp文件)。

C.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區別

編譯型語言在程序執行之前,有一個單獨的編譯過程,將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就不用再進行翻譯了。

解釋型語言,是在運行的時候將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所以運行速度相對於編C/C++ 等都是編譯型語言,而Java,C#等都是解釋型語言。

雖然Java程序在運行之前也有一個編譯過程,但是並不是將程序編譯成機器語言,而是將它編譯成位元組碼(可以理解為一個中間語言)。
在運行的時候,由JVM將位元組碼再翻譯成機器語言。
註:腳本語言一般都有相應的腳本引擎來解釋執行。 他們一般需要解釋器才能運行。JAVASCRIPT,ASP,PHP,PERL,Nuva都是腳本語言。C/C++編譯、鏈接後,可形成獨立執行的exe文件。

編譯型語言:

D.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區別是什麼

一、編譯型

編譯型語言:編譯型語言在執行之前要先經過編譯過程,編譯成為一個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的文件,比如exe。因為翻譯只做一遍,以後都不需要翻譯,所以執行效率高。

編譯型語言的典型代表:C語言,C++。

編譯型語言的優缺點:執行效率高,缺點是跨平台能力弱,不便調試。

二、解釋型

解釋型語言:解釋性語言編寫的程序不進行預先編譯,以文本方式存儲程序代碼。執行時才翻譯執行。程序每執行一次就要翻譯一遍。

代表語言:python,JavaScript。

優缺點:跨平台能力強,易於調,執行速度慢。

編譯型與解釋型,兩者各有利弊

前者由於程序執行速度快,同等條件下對系統要求較低,因此像開發操作系統、大型應用程序、資料庫系統等時都採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編譯語言。

而一些網頁腳本、伺服器腳本及輔助開發介面這樣的對速度要求不高、對不同系統平台間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則通常使用解釋性語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E. 解釋和編譯有什麼區別

一、與計算機的交流方式不同

1、解釋程序不產生目標代碼,它逐條地取出源程序中的語句,邊解釋,邊執行;解釋器把源代碼文件邊解釋成機器語言邊交給CPU執行。

三、開發便捷性

1、解釋程序可以隨時修改,立刻生效,改完源代碼後,直接運行看效果

2、編譯程序每次修改源代碼,都要重新編譯,生成機器碼文件

四、運行速度

1、解釋程序運行效率低,所有的代碼均需經過解釋器邊解釋變執行,速度比編譯型慢很多

2、編譯程序執行速度快,因為你的程序代碼已經翻譯成了是計算機可以理解的機器語言。

F.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區別是什麼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區別是翻譯的時間點不同。

編譯型語言:編譯型語言在執行之前要先經過編譯過程,編譯成為一個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的文件,比如exe。

因為翻譯只做一遍,以後都不需要翻譯,所以執行效率高。

解釋型語言:解釋性語言編寫的程序不進行預先編譯,以文本方式存儲程序代碼。

執行時才翻譯執行程序每執行一次就要翻譯一遍。

編譯型語言和解釋型語言的詳細介紹:

對於編譯型語言,開發完成以後需要將所有的源代碼都轉換成可執行程序,比如Windows下的.exe文件,可執行程序裡麵包含的就是機器碼。只要我們擁有可執行程序,就可以隨時運行,不用再重新編譯了,也就是「一次編譯,無限次運行」。

在運行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編譯生成的可執行程序,不再需要源代碼和編譯器了,所以說編譯型語言可以脫離開發環境運行。

編譯型語言一般是不能跨平台的,也就是不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之間隨意切換。

對於解釋型語言,每次執行程序都需要一邊轉換一邊執行,用到哪些源代碼就將哪些源代碼轉換成機器碼,用不到的不進行任何處理。

每次執行程序時可能使用不同的功能,這個時候需要轉換的源代碼也不一樣。

因為每次執行程序都需要重新轉換源代碼,所以解釋型語言的執行效率天生就低於編譯型語言,甚至存在數量級的差距。

計算機的一些底層功能,或者關鍵演算法,一般都使用C/C++實現,只有在應用層面(比如網站開發、批處理、小工具等)才會使用解釋型語言。

G. 計算機高級語言裡面的編譯型和解釋型有什麼區別

高級語言所編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計算機識別,必須經過轉換才能被執行,按轉換方式可
將它們分為兩類:
1.解釋類:執行方式類似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同聲翻譯」,應用程序源代碼一邊由
相應語言的解釋器「翻譯」成目標代碼(機器語言),一邊執行,因此效率比較低,而且不
能生成可獨立執行的可執行文件,應用程序不能脫離其解釋器,但這種方式比較靈活,可
以動態地調整、修改應用程序,典型的解釋型的高級語言有BASIC。
2.編譯類:編譯是指在應用源程序執行之前,就將程序源代碼「翻譯」成目標代碼
(機器語言),因此其目標程序可以脫離其語言環境獨立執行,使用比較方便、效率較高。
但應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須先修改源代碼,再重新編譯生成新的目標文件(*.OBJ)才
能執行,只有目標文件而沒有源代碼,修改很不方便。現在大多數的編程語言都是編譯型
的,例如Visual C++、Delphi等。
高級語言里一個程序的編譯和執行大概是 下面的情況:

編譯器將高級語言從源代碼翻譯成與之等價的目標程序(就相當於從中文翻譯成中文),而後就隱退了。在隨後的某個時刻,用戶啟動目標程序由操作系統執行。實現高級語言的另外一種方式為解釋:

與編譯不同的是,解釋器在目標程序(其實根本就沒有目標程序,只是與編譯來對比)執行期間,解釋器一直隨之運行。這種執行過程完全由解釋器控制的。從效果上看,解釋器實現了一台「虛擬計算機」,其「機器語言」就是高級語言,解釋器一次讀入一條或多條語句,按照其自身規定的方式去執行相應的操作。一般說來,解釋比編譯有著很好的靈活性;編譯一般有著較好的性能。但是有些語言確是採用了兩者的混合形式:

書中的原文:」如果初始階段的翻譯器比較簡單,我們就說這個語言是「解釋的」。如果翻譯器很復雜,我們就說這一語言是「編譯的」。現在兩者的區分變得有些模糊了,因為「簡單」和「復雜」都是修飾性術語,也因為完全可能出現用一個編譯器(復雜的翻譯過程)生成代碼,而後又由一個復雜的虛擬機(解釋器)執行。對於最後這種情況,如果翻譯器對程序做了徹底的分析(而不是做某種「機械的」變換),而且有關的中間語言程序與源程序並沒有很強的相似性,我們還是說這個語言是編譯的。這兩種特性----徹底的分析和非平凡的變換-----是刻畫編譯方式的標志性特徵。「
根據以上標准,首先CSC只是對C#到IL做」機械「的翻譯,而且C#和IL之間有很強的相似性,因為兩者的程序代碼幾乎可以100%相互轉換(比如reflector可以將C#反編成IL,也可以將IL反編為C#)。您認為呢?
PS:再者某些人認為的ngen和cache程序集其實也是支持C#是解釋語言的結論,因為編譯型語言因為性能的天然因素是不需要這些手段的

應該是這個吧。。。。。。。

H. 請簡述解釋性編程語言和編譯性編程語言的區別

對於語言本身來說,各種編程語言本質沒什麼不同。所謂的「解釋性」和「編譯」指的是執行機制上的不同。
解釋性語言是指它常用的執行機制是使用一個「解釋器」來執行,解釋器對於程序是一句一句「翻譯」成機器語言來執行,例如shell腳本語言。
編譯型語言是指它常用的執行機制是使用一個「編譯器」來編譯成機器語言,然後你就可以直接運行(執行)這個編譯成的「可執行文件」。例如C語言
你也可以為解釋性語言(如shell腳本語言)寫個編譯器來編譯,這樣它就成了「編譯語言」;
你也可以為編譯型語言(如c語言)寫個解釋器來執行,這樣它就成了「解釋性語言」

I. 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

編譯型是使用編譯器編譯後生成計算機硬體可直接執行的指令,解釋型是在運行時才由解釋器逐語句去執行。編譯型代表:C&C++,C#,Java,解釋型代表:html,javascript。區別有很多。
1、編譯型語言的源代碼有錯誤編譯不通過,無法生成可執行代碼,更無法執行程序;解釋型語言只有執行時才會判斷是否出錯,即使一句出錯,也可以繼續執行下一句。
2、編譯型語言都為強類型,即必須說明數據的類型,如inta;解釋型語言多為弱類型,如js中vara,a可以為字元串也可以為整形。
3、編譯型語言執行效率上大大優於解釋型,主要因為編譯器在編譯過程中會根據不同平台自動優化目標代碼,且特點為1次編譯,N次運行,另外強類型的程序安全性高;解釋型語言無上述過程,逐語句翻譯造成執行效率低下,每次執行都會重復解釋一遍,並且安全性低。
4、編譯型程序適合對通用性,重復性,高效性有要求的系統,如開發操作系統;相比解釋型語言更具靈活性,如開發網站前台頁。
更多關於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95b53161610078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閱讀全文

與解釋型語言和編譯型語言的差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oppo手機西瓜視頻的文件夾 瀏覽:865
騎手一般用哪個app 瀏覽:608
程序員老闆用什麼手機 瀏覽:848
比心app頭像不通過為什麼 瀏覽:105
加密幣市值前十走勢 瀏覽:190
單片機學習推薦課程 瀏覽:473
對數ln的運演算法則圖片 瀏覽:735
仿微博app源碼 瀏覽:781
怎麼取消調用app 瀏覽:545
程序員去哪裡求助 瀏覽:834
伺服器里的埠是什麼 瀏覽:975
aspnetjavaphp 瀏覽:399
程序員畢業時間 瀏覽:285
程序員用戶免費軟體 瀏覽:754
51單片機匯編語言指令 瀏覽:139
女程序員好難 瀏覽:688
三田壓縮機與電裝 瀏覽:710
重生細胞安卓版沒鍵盤怎麼玩 瀏覽:994
小米nfc手機刷加密卡 瀏覽:290
linux如何下載文件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