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弱轉強分時源碼

弱轉強分時源碼

發布時間:2023-01-13 11:57:32

A. 股市行情如何分析

股票價格的演變是股票市場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求解股市時,一定要了解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與股市的關系,善於從細微的變化中發現其發展趨勢,調整操作思路,靈活運用到實際股市中。所以綜合判斷影響股市的政策面、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是基礎。解決問題的時間通常是短期的,最常見的是同一天,同一個星期。利用新聞解決市場。滬深股市一直受消息影響,每個階段都明顯受政策因素影響,無論漲跌。相關政策的走向將成為市場大起大落的最直接驅動力,每個階段的政策導向都是主力行動的風向標。在市場處於敏感時期,消息的影響更為有效。此外,可能還有關於個股的消息。如果受影響的股票有連續漲停的趨勢,尤其是成分指標股,也會對大盤的短期走勢起到方向性的引導。用技術解決市場。影響大盤技術面的第一個指標是成交量。滬深股市只有在交易量更大的背景下才會強勢,否則持續強勢的可能性不大。影響大盤的第二個指標是中期均線(30日均線和60日均線)。中期均線的走向及其與股價的對比,會使大盤的走勢變得明顯。第三個影響市場的指標是每周KDJ指標。當兩個技術指標達到極值時,市場原有的趨勢會被修正或加速。用龍頭股解套。當市場出現明顯的漲跌時,每個階段都會出現一隻或幾只對市場影響較大的股票,其走勢特徵和基本面消息的新變化也會對市場的走勢產生修正和加速作用。同時要關注市場成交量最大的板塊的漲跌情況。用主力趨勢解決行情。市場上最大的主力群體,比如基金的整體運作方向,都會對市場的走勢起到重要的作用。跟蹤基金的運作方向,可以跟蹤其重倉持有股票的表現。另外,通過對比頂漲頂跌的股票可以發現,做空是一種實力的對比。當沒有出現明顯的漲跌熱點時,這也是判斷市場漲跌是否可持續的一個參考。一般來說,主力的集體行動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

B. 如何判斷股票弱轉強

用rsi相對強弱指標不就可以判斷了嗎。

C. 如何通過分時圖看個股股票強弱

一個股票是不是能夠走強,應該是在開盤後45分鍾1小時之間就可以基本判斷出來的。判斷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方法是,在上漲趨勢中,行情開盤小跌之後,能夠在45分鍾以內(左右)重返成本線的上方,不再跌下成本均線或創出新低,這說明行情短時間的集中賣壓正在消除,買方力量正在逐步顯現,若在1小時之內,股價能夠帶動成本均線呈逐步上升趨勢,這通常意味著,目前的股價成本正在逐步提高,屬於行情走強的徵兆。

第二種方法是,股價開盤之後,無論是小幅高開還是低開,都能夠始終運行在成本均線的上方,並且在45分鍾之內始終不跌破成本均線,在這之後,如果股價再次走高,這通常都意味著,當日的買家非常踴躍,是一種強勢態勢,是後市行情持續走高的徵兆。

第三種形態就是,股價自開盤之後,出現了輕微的跌幅,致使成本均線呈現向下傾斜的形態,但之後卻能夠快速地返回成本均線的上方,且即使出現回撤,也依然不跌破成本均線,這通常意味著,行情出現了新的買方,且力量較市場中現有的賣方力量更大,屬於一種由弱轉強的形態。

第四種方法是,股價走勢長時間圍繞成本均線橫向運行,呈現小幅橫向整理的格局,並不創新低,這種形態的出現,通常意味著行情買賣人氣相當,沒有過度的買人,也沒有過度的 賣出,行情狀態比較均衡,屬於等待方向突破的形態z在這種況之下,若市場中買方人氣增加,行情就會上漲,若賣方人氣增加,行情就會下跌。

我們可以簡單地歸納一下,如果行情能夠在開盤後的45分鍾之內,運行於成本均線上方,或即便是開盤不久跌穿了成本均線,但若能夠在l小時之內上穿成本均線,並在調整的時候,依然能夠受到成本均線的支撐,運行於成本均線的上方,基本上都可以確定行情當天的走勢是強勢特徵,收出陽線的概率非常大:反之,就屬於弱勢特徵,行情下跌的概率就會增加。

平時多看看盤,慢慢的就會掌握一些規率,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D. 怎麼看個股多日分時均線

指數分時圖中,白線表示大盤股的實時走勢,黃線表示小盤股的實時走勢。

1、指數上漲時,黃線在白線上方運行,表示此時小盤股比大盤股強勢。反之黃線在白線下方運行,說明此時權重大盤股強勢。

2、指數下降時,黃線在白線下方運行,表示小盤股此時跌幅較大下跌的多。白線在黃線下放運行,說明此時大盤股跌幅大,下跌的多。

個股分時圖看盤技巧:需要關注的指標有:當日均價線、當日實時股價線和分時成交量。

1、當日均價線即分時均線,一般用黃線表示;股價實時走勢線:一般用白線表示,當白線在黃線下方運行,說明此時股價低於均價,此時空方的力量強;當白線一直在黃線上方運行,說明當日行情比較強勢,多方的力量比較強。

2、看分時成交量:紅色柱子表示主動性買入,多方力量強;綠色柱子:主動性賣出的數量多,空方力量強。

3、早上大幅上揚,不是受到消息的刺激就是市場的情緒高漲,此時可以減倉防範盤中或者午後的回落。相反若開盤大幅的回落則是低吸的機會,所以看懂分時就是為了更好地看清主力的動向,分時的走勢就是主力博弈留下的痕跡。

4、 認清了分時的走勢,接下來再看分時量能,縮量回落不急出,午後拉高不追漲。若在分時盤面出現量價背離,則需重點觀察分析,往往不是機會就是風險。

5、盤中一天四小時,重要時間點有以下幾個:9:30,10:00,14:00,14:30,這些時間點是主力爭奪的關口。

6、承接區間
在越高漲幅價格區間換手,說明強勢。在水下價格區間換手說明弱勢。

7、上漲放量、下跌縮量,則強勢。

8、盤中承接變化
如開盤一小時內,逐步走低後,階梯上攻,步步為營,則為弱轉強。如開盤一小時內沖高後階梯走低,趨勢下行,則為強轉弱。

9、支撐位與壓力位承接
分時探支撐位不破,後趨勢抬高,則為強勢。分時快速攻上壓力位,維持上方運行,亦為強勢。

總之,看分時圖不能單看分時線,要結合分時圖里的量、均價線、盤口信息等。

E. 一些經驗

2018-10-15
【堅決不做低吸】低吸的本質是逆勢,股價既然下跌自然有下跌的理由;時間上無確定性,難以把握;本身是小概率事件。

2018-10-16
【震盪區間不打板】股價越多震盪,越多投機,最終低吸會把打板 剋死。

2018-10-17
【弱勢行情不競價】競價功力太弱,等待分歧轉一致,提高確定性,提高勝率。
【提高確定性 - 等待,需要絕對的耐心】分析當前的資金周期態度等綜合因素來打板。
提高確定性的就是好好的打板,好好的打板就是提高確定性

2018-10-18
【提高確定性】
主做二板的放量分歧轉一致:主要還是要提高確定性。
不做首板: 首板信息太少了,除非是穩扎穩打的首板,其實不管是什麼板,都要選擇穩扎穩打的首板比較好。
減少交易頻率:確定性高的才交易,確定性不高的不交易,交易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能有賭性,不能隨意性交易。

2018-10-19
**【只做這一種】二板 高開 堆量 回踩 啟動 **

2018-10-25
【數板】二板和三板還是不一樣的,二板可以打分歧,但是三板就需要看情緒和市場周期了。
【會賣】賣票是個技術活,必須要重視。

2018-10-30
【止損】 競價開盤後一分鍾的走勢非常重要。
簡單的認為漲板後都有沖高是愚蠢的行為。

2018-10-30
【籌碼分析】 二板和三板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最重要的差別在於籌碼的態度,基本上,一板是點火資金,在二板的分歧位置已經出盡,但是三板會面臨中期持籌人的拋單,頂不住這個,依然會炸。
放量過平台真是個好形態,至少拋壓很輕,受市場環境影響,會形成多殺多的局面,卻是非常慘烈的。

2018-11-01
【二板破萬象】
昨日連板,昨日漲停,盯緊二板,分歧一致,破萬象。
-- 如果預期強,高位直接頂一字,是上不了的,如果上則是陷阱。此時盯住昨日漲停打二班為情緒接力
-- 如果殺跌,分歧直接走低,若反包後上位的為弱轉強。
-- 直接避開首板的非確定性和一日遊行情。

2018-11-12
【龍頭戰法】事實證明,龍頭戰法是收益率最高,而且最安全的操作方式

2018-11-20
【競價】競價的看點:1. 價格的高低;2. 一字排單的大小。

2018-11-20
【割肉】股票只要是在焦點之中,最終都會有個不錯的反彈。
漲跌乃是人性。你所割,必有人接,你所追,比有人給 ---- 永恆不變。

2018-11-21
【龍頭】板塊在高位盤整時,龍2龍3突兀拉起,而龍一轉為跟隨,這個現象出現,一般在追高危險性就非常大了。

2018-11-23
【好好做自己】
大佬有大佬的考量,資金量和盈利目標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對股市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 ------ 這是本質的原因。
好好做好自己,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無敵於自己,則無敵於天下。

【上善若水,追漲殺跌,要分清楚局勢】

2018-11-21
【以為盈虧比為前提下的,確定性的追逐】
安全位置的龍頭,盈虧比是動態的,無法定性衡量的。

2018-11-21
【龍頭 -> 安全】
所有的經驗中,要分清主次,且不可一葉障目,主次不分。
所有的經驗中。
當以跟隨主流資金為第一要務,以龍頭戰法為第一要務,以打板為第一要務。
然而並非所有的龍頭都可以打板,要以盈虧比,安全位置,來衡量。
而盈虧比和安全位置是動態的,要以資金周期,情緒周期,空間高度,當前氛圍來衡量。

2018-12-04
【風險厭惡】
為何有些票子不能打板?因為具備了一定的獲利出清空間。而大部分這種股票都是坑。
炒股炒到最後,選擇什麼模式,是由風險厭惡程度來衡量的。

2018-12-07
【成交量里有黃金】
量能,量能,量能

2018-12-19
【好機會都是等出來的】
每天都有好機會,但是你必須等到她出現。
【純粹的交易要純粹的堅持】
和可惜,我這點做的並不好,否則,這周妥妥的20點大肉。結果是平局,這就是差距.。

2018-12-26
【堅持一種模式的原因】
之所以選擇一種模式,是因為熟悉這種模式未來的走向,足以應變未來的變化。而變化,才是永恆的。
【可執行性是一個戰略考量的必備因素】
還是打板安心,板了就拿著,不板就走人。
對於未來預期的變化在掌控之中,操作上也精簡不少,所以執行性就高。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買點很好確認,但是對於未來預期的變化就難以捉摸。
在面臨未知變化中,如何撲捉到稍縱即失的機會,賣出一個好的價位才是考量一個選手水平的重要因素。
保持一顆變化的包容之心,才是交易這必須具備的。沒有不變的規律,只有不變的應對心態。

2018-12-27
【低吸之殤, 半路之苦】
堅定的交易心理需要實戰的磨練。
成交量,低吸, byebye

2019-01-07
【交易的本質是順勢】
低吸也好,半路也罷, 交易的本質 做的是順勢。
低吸做的是預期,而半路則是勢竭。這都偏離了交易的本質。
打板,順的是資金的勢,順的是情緒的勢。

2019-01-11

2019-01-21
對於先手,堅決不能錯過。
盯盤還是必要的,尤其是能夠成為龍頭的轉折點,盯盤,盯的就是這些,必須要早早做好准備。

2019-01-25
必須擁抱最強的股。別那麼早的下結論,要順應市場,不要太多預測。
買:必須等到最合適的,確定性的機會出現。
賣:如果當前不支持買,那麼你就必須賣掉。

我們要從市場中學習,
但是每一次的操作卻都是獨立的。

2019-01-31
我關注交易,然而缺乏熱點梳理,看別人對熱點的分析和還是很有用的。
前瞻性熱點撲捉,配合市場的走勢,已經收益匪淺。

2019-02-11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求勝】
打板(順勢,超跌是逆勢,半路是勢竭) -> 立於不敗而後求勝(量價,籌碼博弈) -> 大勝(做最強,龍頭)。
雖然,股市的本質是波動,既然在這個市場中求生存,就必須要做好面對波動的准備,也就是概率。
然而,真正的賺錢卻不是這么回事。立於不敗之地而後求勝才是滾雪球復利的基本原則。

2019-02-19
【讓耐心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等待確定性機會的出現,其實並不需要很久,一天,足夠了。
【分時圖的拉板強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關鍵節點,分歧位置的分時拉板強度是決定後市的重要基石,如果分時太弱,是很明顯的跟風資金的羊群效應封板,預期的空間很小,這種選股上要排除。

2019-03-01
能做到跟隨主流資金,順勢而為,方為正道
【跟隨主流資金的方向和主流資金引導的市場節奏】
什麼叫做主流資金? 行情中資金量做大的那一支『
什麼叫做主流資金的流向?行情中市場的大的節奏,要順勢,而非逆勢。
【滿倉-空倉的切換】
一定要遵循主流資金,忽略次流,忽略逆勢。
這時候,空倉的控制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019-03-08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以為主流資金為中心。堅持節奏(題材,空間切換)和籌碼(博弈)兩個基本點不動搖。

2019-03-14
排頭兵,燈芯人,更注重圖形,強上龍頭。
退神今天做了一筆低吸,確實牛逼啊。根據市場來順應,盈虧比更加合理,更好的避免了回撤。
退身要更勝一籌,也許我的短板就是在這里。
進不能像排頭兵,燈芯人,退不能學退神。不但需要修煉進,更要修煉退啊。
當交易系統形成一個完滿的閉環,方可稱神。然而,目前看我並不需要學習退,我更需要的是進,進,進。但是我不能無腦進。

2019-03-15
在止損上,重勢而搶先手大於個股的精細操作。
在執行上,貫徹交易理念的一致性大於交易的靈活性。
我堅持打板,並非為了當前盈利的最大化,誠然打板並非是當前市場的最優策略。
但是打板確實可以應對諸多市場,我打板,只是為了在那些艱難的歲月也能比較好的扛過去。
而這個,是我的交易優勢所在。

2019-03-18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退神很喜歡問:現在市場是什麼情緒主導,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情緒,周期是踏准市場節奏的基礎,基本上決定了一戰的成敗,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F. 通達信分時圖中 分時均價線黃線的源碼怎麼寫

均價:SUM(V*C,0)/SUM(V,0),COLORGREEN,LINETHICK2;

IF(均價<=REF(均價,1),均價,DRAWNULL),COLORGREEN,LINETHICK3;

IF(均價>=REF(均價,1),均價,DRAWNULL),COLORYELLOW,LINETHICK3;

DRAWTEXT(CURRBARSCOUNT=4,均價,'均'),COLORYELLOW,LINETHICK3;

DRAWNUMBER(CURRBARSCOUNT=2,均價,均價),COLORYELLOW,LINETHICK3;

(6)弱轉強分時源碼擴展閱讀:

分時均線的原理:

與K線圖上以每天收盤價作為統計依據的均線不同,均價是以盤口總成交額除以盤口總成交量的運算方式測算當前每一股的平均成交價,十分精確地統計出當前所有參與者的綜合持倉成本。因此,有了這條均價線,我們就可以在盤面做一些簡單的推理:

1.當股價持續在均價線上方運行時,表明市場預期較好,買盤踴躍,當天介入的大部分投資者都能賺錢,這是盤口強勢特徵;

2.當股價持續在均價線下方運行時,表明市場預期較差,賣盤踴躍,當天介入的大部分投資者都虧錢,屬弱勢特徵;

3.當均價線從低位持續上揚時,表明市場預期提高,投資者紛紛入場推進股價上漲,綜合持倉成本不斷抬高,對股價形成支撐;

4.當均價線從高位持續下挫時,表明市場預期較差,投資者紛紛離場迫使股價下跌,綜合持倉成本不斷下降,對股價形成壓制。

一般來說,昨天收盤價是今天盤口多空力量的分水嶺,如果開盤後半小時內均價線在昨天收盤價上方持續上揚,那麼,該股屬極強勢且當天收出中長陽的概率較大;開盤後半小時內均價線在昨天收盤價下方持續創新低,該股屬極弱勢且當天收出中長陰的概率較大。

均價線是超級短線實戰的一個重要研判工具,它與分時走勢交叉錯落,如影隨形,臨盤運用因人而異,特別當一輪極端炒作的主升浪行將結束之時,盤口拉高的股價突然一改強勢上攻個性,擊穿均價線後大幅回落,此後如果均價線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則是超短線出局信號。

參考資料:網路-分時均線

G. 分時圖常見的七種基本漲跌形態

由於分時圖變幻莫測使得很多投資者無從把握和操作,因此常常會出現與走勢相反的操作,而造成巨大的損失。在這里筆者把分時圖的基本漲跌形態及操作方法加以闡述,以便投資者能更容易的把握分時的走勢動向。從基本形態上劃分,分時走勢大致有7種基本形態。
上升漸強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上行,隨後調整,調整的幅度通常小於上漲幅度的一半,隨機再次形成比第一段上漲更有力度的上揚。該種形態由於上漲的力度增大,而回調的力度比較小,往往預示著形成連續上漲的幾率相對較大。
上升漸弱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形成較大幅度上行,隨後也相應形成調整,調整的幅度同樣小於前段上漲幅度的一半,但隨後再次形成的上漲,其幅度卻小於第一段上漲的幅度,且上行的角度也明顯偏緩於第一段上行的角度。這種形態雖然仍舊在上漲,但上漲的力度明顯出現減弱的徵兆,在漲幅過大的股票中往往是多頭上漲力竭的表現,有反轉向下的意味。
震盪減弱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成功圍繞著收盤價反復波動。第一段上漲與隨後的回落幅度差不多,而後再次形成上漲其幅度也與第一段上漲幾乎趨於等長形態上形成小的N型走勢,且略微向下震盪,但幅度不大。這種形態明顯顯示上漲和反彈的力度都不大,而下跌有力道增加的趨勢,如果這種現象持續,有形成下跌走勢的風險。
震盪極弱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圍繞著收盤價附近反復波動。第一段上漲幅度不大,上漲後的回調下落的幅度很大,隨後股價又形成抬起走勢,但上行的幅度和力度明顯不強。該種走勢表明有全面走弱的風險,通常為高位反轉或下跌的主要形態。
沖高回落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快速沖高,且幅度相對較大。當達到一個價位點後開始出現回落,回落後沒有明顯反起的動作,進行小幅度的震盪後開始出現加速的向下回落。該種走勢形態經過急拉升後出現急速下跌,預示著多方力量已經枯竭,是分時轉勢的信號。
震盪收緊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先形成較大幅度的上漲後,又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回調,但回調的低點沒有打破開盤價格,隨後出現相應的反彈,但反彈力度很弱。未能突破第一波上漲的高點。由於回調幅度相對較深,說明上漲的力度開始減緩,隨後的反彈力度較弱,則意味著買方的力量並不是很強,因此可能向橫盤走勢進行轉化,應該以觀望為主體。
平行震盪型
技術形態:開盤後股價圍繞著一個狹小的區域內反復震盪,每次形成的高點和低點的位置都幾乎在同一直線上。由於是橫盤震盪格局,因此屬於調整等待變盤的走勢。若能夠向上突破第一波反彈高點且上漲角度加大時,則有可能形成上揚,有很多囤積走勢的形態就是這種基本形態的變異。
上述是股價分時走勢常見的7種形態。很多個股的走勢都是由這些基本形態演化而來的,因此了解這7種走勢形態就會使我們了解分時買賣的一些重要技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投資者也應該注意,雖然大致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形態看出個股的買賣力量的對比情況,但由於分時最容易受到資金信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反生其他的走勢,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設定好止損位才更加安全。

H. 單片機弱上拉輸出和推挽輸出的區別是什麼

推挽輸出:可以輸出高,低電平,連接數字器件;推挽結構一般是指兩個三極體分別受兩互補信號的控制,總是在一個三極體導通的時候另一個截止

開漏輸出:輸出端相當於三極體的集電極. 要得到高電平狀態需要上拉電阻才行. 適合於做電流型的驅動,其吸收電流的能力相對強(一般20ma以內).

上拉電阻:

1、當TTL電路驅動COMS電路時,如果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於COM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一般為3.5V),這時就需 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2、OC(集電極開路)門電路必須加上拉電阻,才能使用。

3、為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4、在COMS晶元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提供泄荷通 路。

5、晶元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6、提高匯流排的抗電磁干擾能力。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干擾。

7、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擾。

上拉電阻阻值的選擇原則包括:

1、從節約功耗及晶元的灌電流能力考慮應當足夠大;電阻大,電流小。

2、從確保足夠的驅動電流考慮應當足夠小;電阻小,電流大。

3、對於高速電路,過大的上拉電阻可能邊沿變平緩。綜合考慮

以上三點,通常在1k到10k之間選取。對下拉電阻也有類似道理

對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選擇應結合開關管特性和下級電路的輸入特性進行設定,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驅動能力與功耗的平衡。以上拉電阻為例,一般地說,上拉電阻越小,驅動能力越強,但功耗越大,設計是應注意 兩者之間的均衡。

2. 下級電路的驅動需求。同樣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高電平時,開關管斷開,上拉電阻應適當選擇以能夠向下級電 路提供足夠的電流。

3. 高低電平的設定。不同電路的高低電平的門檻電平會有不同,電阻應適當設定以確保能輸出正確的電平。以上拉電 阻為例,當輸出低電平時,開關管導通,上拉電阻和開關管導通電阻分壓值應確保在零電平門檻之下。

4. 頻率特性。以上拉電阻為例,上拉電阻和開關管漏源級之間的電容和下級電路之間的輸入電容會形成RC延遲,電 阻越大,延遲越大。上拉電阻的設定應考慮電路在這方面的需求。

下拉電阻的設定的原則和上拉電阻是一樣的

OC門輸出高電平時是一個高阻態,其上拉電流要由上拉電阻來提供,設輸入端每埠不大於100uA,設輸出口驅動電流約500uA,標准工作電壓是5V,輸入口的高低電平門限為0.8V(低於此值為低電平);2V(高電平門限值)。

選上拉電阻時:500uA x 8.4K= 4.2即選大於8.4K時輸出端能下拉至0.8V以下,此為最小阻值,再小就拉不下來了。如果輸出口驅動電流較大,則阻值可減小,保證下拉時能低於0.8V即可。

當輸出高電平時,忽略管子的漏電流,兩輸入口需200uA

200uA x15K=3V

即上拉電阻壓降為3V,輸出口可達到2V,此阻值為最大阻值,再大就拉不到2V了。選10K可用。COMS門的可參考74HC系列設計時管子的漏電流不可忽略,IO口實際電流在不同電平下也是不同的,上述僅僅是原理,一句話概括為:輸出高電平時要喂飽後面的輸入口,輸出低電平不要把輸出口喂撐了(否則多餘的電流喂給了級聯的輸入口,高於低電平門限值就不可靠了) 在數字電路中不用的輸入腳都要接固定電平,通過1k電阻接高電平或接地。

=========================

上拉電阻:

1、當TTL電路驅動COMS電路時,如果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於COM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一般為3.5V),這時就需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2、OC門電路必須加上拉電阻,才能使用。

3、為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4、在COMS晶元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晶元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晶元輸入信號的雜訊容限增強抗干擾能力。

6、提高匯流排的抗電磁干擾能力。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干擾。

7、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擾。上拉電阻阻值的選擇原則包括:

1、從節約功耗及晶元的灌電流能力考慮應當足夠大;電阻大,電流小。

2、從確保足夠的驅動電流考慮應當足夠小;電阻小,電流大。

3、對於高速電路,過大的上拉電阻可能邊沿變平緩。綜合考慮

以上三點,通常在1k到10k之間選取。對下拉電阻也有類似道理

對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選擇應結合開關管特性和下級電路的輸入特性進行設定,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驅動能力與功耗的平衡。以上拉電阻為例,一般地說,上拉電阻越小,驅動能力越強,但功耗越大,設計是應注意兩者之間的均衡。

2.下級電路的驅動需求。同樣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高電平時,開關管斷開,上拉電阻應適當選擇以能夠向下級電路提供足夠的電流。

3.高低電平的設定。不同電路的高低電平的門檻電平會有不同,電阻應適當設定以確保能輸出正確的電平。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低電平時,開關管導通,上拉電阻和開關管導通電阻分壓值應確保在零電平門檻之下。

4.頻率特性。以上拉電阻為例,上拉電阻和開關管漏源級之間的電容和下級電路之間的輸入電容會形成RC延遲,電阻越大,延遲越大。上拉電阻的設定應考慮電路在這方面的需求。

下拉電阻的設定的原則和上拉電阻是一樣的。

OC門輸出高電平時是一個高阻態,其上拉電流要由上拉電阻來提供,設輸入端每埠不大於100uA,設輸出口驅動電流約500uA,標准工作電壓是5V,輸入口的高低電平門限為0.8V(低於此值為低電平);2V(高電平門限值)。

選上拉電阻時:

500uAx8.4K=4.2即選大於8.4K時輸出端能下拉至0.8V以下,此為最小阻值,再小就拉不下來了。如果輸出口驅動電流較大,則阻值可減小,保證下拉時能低於0.8V即可。

當輸出高電平時,忽略管子的漏電流,兩輸入口需200uA

200uAx15K=3V即上拉電阻壓降為3V,輸出口可達到2V,此阻值為最大阻值,再大就拉不到2V了。選10K可用。COMS門的可參考74HC系列

設計時管子的漏電流不可忽略,IO口實際電流在不同電平下也是不同的,上述僅僅是原理,一句話概括為:輸出高電平時要喂飽後面的輸入口,輸出低電平不要把輸出口喂撐了(否則多餘的電流喂給了級聯的輸入口,高於低電平門限值就不可靠了)

在數字電路中不用的輸入腳都要接固定電平,通過1k電阻接高電平或接地。

1.電阻作用:

l接電組就是為了防止輸入端懸空

l減弱外部電流對晶元產生的干擾

l保護cmos內的保護二極體,一般電流不大於10mA

l上拉和下拉、限流

l1.改變電平的電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

2.在引腳懸空時有確定的狀態

3.增加高電平輸出時的驅動能力。

4、為OC門提供電流

l那要看輸出口驅動的是什麼器件,如果該器件需要高電壓的話,而輸出口的輸出電壓又不夠,就需要加上拉電阻。

l如果有上拉電阻那它的埠在默認值為高電平你要控制它必須用低電平才能控制如三態門電路三極體的集電極,或二極體正極去控制把上拉電阻的電流拉下來成為低電平。反之,

l尤其用在介面電路中,為了得到確定的電平,一般採用這種方法,以保證正確的電路狀態,以免發生意外,比如,在電機控制中,逆變橋上下橋臂不能直通,如果它們都用同一個單片機來驅動,必須設置初始狀態.防止直通!

2、定義:

l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嵌位在高電平!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l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下拉是輸出電流

l弱強只是上拉電阻的阻值不同,沒有什麼嚴格區分

l對於非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型電路(如普通門電路)提升電流和電壓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電阻的功能主要是為集電極開路輸出型電路輸出電流通道。

3、為什麼要使用拉電阻:

l一般作單鍵觸發使用時,如果IC本身沒有內接電阻,為了使單鍵維持在不被觸發的狀態或是觸發後回到原狀態,必須在IC外部另接一電阻。

l數字電路有三種狀態:高電平、低電平、和高阻狀態,有些應用場合不希望出現高阻狀態,可以通過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的方式使處於穩定狀態,具體視設計要求而定!

l一般說的是I/O埠,有的可以設置,有的不可以設置,有的是內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埠的輸出類似與一個三極體的C,當C接通過一個電阻和電源連接在一起的時候,該電阻成為上C拉電阻,也就是說,如果該埠正常時為高電平,C通過一個電阻和地連接在一起的時候,該電阻稱為下拉電阻,使該埠平時為低電平,作用嗎:

比如:當一個接有上拉電阻的埠設為輸如狀態時,他的常態就為高電平,用於檢測低電平的輸入。

l上拉電阻是用來解決匯流排驅動能力不足時提供電流的。一般說法是拉電流,下拉電阻是用來吸收電流的。

閱讀全文

與弱轉強分時源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cc編譯vi文件 瀏覽:61
安卓連airpods怎麼找耳機 瀏覽:925
加密貨幣轉賬教程 瀏覽:227
程序員小灰hashmap 瀏覽:836
國語pdf版 瀏覽:182
少兒編程作品美麗的小房子 瀏覽:970
伺服器卡在網頁上怎麼辦 瀏覽:54
用python自製編譯器 瀏覽:951
android分享新浪微博客戶端 瀏覽:26
系統中伺服器在哪裡下載地址 瀏覽:1001
新a4安卓手機怎麼投屏 瀏覽:173
pdftoemf 瀏覽:886
java介面可以實現介面嗎 瀏覽:59
vb編程10個隨機函數 瀏覽:21
程序員個人簡介100 瀏覽:772
土木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 瀏覽:92
javaexcel導入oracle 瀏覽:880
如何設置異地伺服器 瀏覽:883
為什麼安卓手機藍牙耳機不會彈窗 瀏覽:547
linuxf77編譯器安裝教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