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工作集置換演算法

工作集置換演算法

發布時間:2023-01-19 01:43:28

① 工作集策略不適合用於什麼場景

工作集策略不適合用於什麼場景: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 定義一組演算法,將每一個演算法封裝到具有共同介面的獨立類中,從而使得各個演算法之間可以相互替換
策略模式屬於行為型模式,可以使得演算法在不影響客戶端的情況下自由切換
策略模式是對演算法的包裝,將使用演算法和演算法本身分離開來,委託給不同的對象進行管理
策略模式通常將一個系列的演算法包裝到一系列的策略類中,作為一個抽象策略類的子類

② 頁面置換演算法中工作集有什麼作用

我來回答一下,樓上的復制黏貼還一堆有意思么?惡心

我也做了這道題,網上查了下,資料有點少,現在說下自己的理解,理解有誤歡迎指出。

疑惑1:工作集是類似滑動窗口的概念么?那工作集的取值大小對頁面置換演算法的影響很大吧?是不是置換演算法時只考慮工作集內的頁面的訪問情況啊。比如工作集大小是5,訪問了15次頁面,那麼置換演算法在考慮第16次訪問時,只以最近的5個頁面的訪問情況為數據來算?
疑惑2:頁框號是什麼概念?在置換掉失效頁面時頁框號會變么?(題主的問題)

1答:工作集是類似滑動窗口的概念。但是和實際分配的物理塊數還是有點區別的。工作集小於等於進程可分配的最大物理塊數。在進行置換演算法調用以及回收不訪問的頁面佔用的物理塊時會用到工作集的概念,在使用全局置換策略時也會動態的增減工作集的大小以此來處理抖動問題。置換演算法處理的數據就是以工作集的大小為依準的。如果題目問沒有給出工作集的概念或大小,應該就是單純考察這個演算法的思想,不用考慮工作集對頁面失效次數的影響(待確認)。
2答:頁框號指向的是內存的實際物理地址的頁號。在進程啟動時,分配了哪些內存塊應該是已經確定的(即工作集多大,也可以是使用全局置換策略變化的)。所以在頁面失效時,虛擬頁號可能會失效而從快表中刪除,但是新的頁號替換了哪個舊頁就繼承了它的頁框號。



③ 計算機操作系統中頁面置換的三種方式

常見的置換演算法有:
1.最佳置換演算法(OPT)(理想置換演算法)
2.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
3.最近最久未使用(LRU)演算法
4.Clock置換演算法(LRU演算法的近似實現)
5.最少使用(LFU)置換演算法
6.工作集演算法
7 . 工作集時鍾演算法
8. 老化演算法(非常類似LRU的有效演算法)
9. NRU(最近未使用)演算法
10. 第二次機會演算法

④ 計算機專業基礎包括哪些科目

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國家統考科目:政治+英語+數學+計算機專業課考研大綱:(一)計算機專業課Ⅰ考查目標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機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 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 45分
計算機組成原理 45分
操作系統 35分
計算機網路 25分
四、 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80分(40小題,每小題2分)
綜合應用題 70分
Ⅲ考查范圍
數據結構
【考查目標】
1.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差異,以及各種基本操作的實現。
2.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對演算法進行設計與分析。
3.能夠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和方法進行問題求解。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
(二)線性表的實現
1.順序存儲結構
2.鏈式存儲結構
3.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三)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四)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樹的概念
(二)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徵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
5.二叉排序樹
6.平衡二叉樹
(三)樹、森林
1.書的存儲結構
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樹的應用
1.等價類問題
2.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 圖
(一) 圖的概念
(二) 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
1. 鄰接矩陣法
2. 鄰接表法
(三) 圖的遍歷
1. 深度優先搜索
2. 廣度優先搜索
(四) 圖的基本應用及其復雜度分析
1. 最小(代價)生成樹
2. 最短路徑
3. 拓撲排序
4. 關鍵路徑
五、 查找
(一) 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 順序查找法
(三) 折半查找法
(四) B-樹
(五) 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 查找演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六、 內部排序
(一) 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 插入排序
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
(三) 氣泡排序(bubble sort)
(四) 簡單選擇排序
(五) 希爾排序(shell sort)
(六) 快速排序
(七) 堆排序
(八) 二路歸並排序(merge sort)
(九) 基數排序
(十) 各種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比較
(十一) 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應用
計算機組成原理
【考查目標】
1. 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 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體與軟體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 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並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一、 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 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 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 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2. 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3. 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三) 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鍾周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
二、 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一) 數制與編碼
1. 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 真值和機器數
3. BCD碼
4. 字元與字元串
5. 校驗碼
(二) 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 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
2. 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三) 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 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範圍;IEEE754標准
2. 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 算術邏輯單元ALU
1. 串列加法器和並行加法器
2. 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功能和機構
三、 存儲器層次機構
(一) 存儲器的分類
(二) 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 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 S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2. D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四) 只讀存儲器
(五) 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六) 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七)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 程序訪問的局部
2. 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3. Cache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4. Cache中主存塊的替換演算法
5. Cache寫策略
(八) 虛擬存儲器
1. 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 頁式虛擬存儲器
3. 段式虛擬存儲器
4. 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5. TLB(快表)
四、 指令系統
(一) 指令格式
1. 指令的基本格式
2. 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 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二) 指令的定址方式
1. 有效地址的概念
2. 數據定址和指令定址
3. 常見定址方式
(三) 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 中央處理器(CPU)
(一) 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 指令執行過程
(三) 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 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 硬布線控制器
2. 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 指令流水線
1. 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 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 匯流排
(一) 匯流排概述
1. 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2. 匯流排的分類
3. 匯流排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二) 匯流排仲裁
1. 集中仲裁方式
2. 分布仲裁方式
(三) 匯流排操作和定時
1. 同步定時方式
2. 非同步定時方式
(四) 匯流排標准
七、 輸入輸出(I/O)系統
(一) I/O系統基本概念
(二) 外部設備
1. 輸入設備:鍵盤、滑鼠
2. 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
3. 外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磁碟陣列、光碟存儲器
(三) I/O介面(I/O控制器)
1. I/O介面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 I/O埠及其編址
(四) I/O方式
1. 程序查詢方式
2. 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概念。
3. 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組成;DMA傳送過程。
4. 通道方式
操作系統
【考查目標】
1. 了解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地位、發展和特點。
2. 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操作系統設計方法與實現技術。
3. 能夠運用所學的操作系統原理、方法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 操作系統概述
(一) 操作系統的概念、特徵、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二) 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三) 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
二、 進程管理
(一) 進程與線程
1. 進程概念
2. 進程的狀態與轉換
3. 進程式控制制
4. 進程組織
5. 進程通信
共享存儲系統;消息傳遞系統;管道通信。
6.線程概念與多線程模型
(二)處理機調度
1.調度的基本概念
2.調度時機、切換與過程
3.調度的基本准則
4.調度方式
5.典型調度演算法
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短作業(短任務、短進程、短線程)優先調度演算法;時間片輪轉調度演算法;優先順序調度演算法;高響應比優先調度演算法;多級反饋隊列調度演算法。
(三)進程同步
1. 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 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
軟體實現方法;硬體實現方法。
3. 信號量
4. 管程
5. 經典同步問題
生產者-消費者問題;讀者-寫者問題;哲學家進餐問題。
(四) 死鎖
1. 死鎖的概念
2. 死鎖處理策略
3. 死鎖預防
4. 死鎖避免
系統安全狀態:銀行家演算法。
5. 死鎖檢測和解除
三、 內存管理
(一) 內存管理基礎
1. 內存管理概念
程序裝入與鏈接;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空間;內存保護。
2. 交換與覆蓋
3. 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單一連續分配;分區分配。
4. 非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二) 虛擬內存管理
1. 虛擬內存基本概念
2. 請求分頁管理方式
3. 頁面置換演算法
最佳置換演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換演算法(LRU);時鍾置換演算法(CLOCK)。
4. 頁面分配策略
5. 抖動
抖動現象;工作集。
6. 請求分段管理方式
7. 請求段頁式管理方式
四、 文件管理
(一) 文件系統基礎
1. 文件概念
2. 文件結構
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順序文件。
3. 目錄結構
文件控制塊和索引節點;單級目錄結構和兩級目錄結構;樹形目錄結構;圖形目錄結構。
4. 文件共享
共享動機;共享方式;共享語義。
5. 文件保護
訪問類型;訪問控制。
(二) 文件系統實現
1. 文件系統層次結構
2. 目錄實現
3. 文件實現
(三) 磁碟組織與管理
1. 磁碟的結構
2. 磁碟調度演算法
3. 磁碟的管理
五、 輸入輸出(I/O)管理
(一) I/O管理概述
1. I/O設備
2. I/O管理目標
3. I/O管理功能
4. I/O應用介面
5. I/O控制方式
(二) I/O核心子系統
1. I/O調度概念
2. 高速緩存與緩沖區
3. 設備分配與回收
4. 假離線技術(SPOOLing)
5. 出錯處理
計算機網路
【考查目標】
1.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工作原理
3. 能夠運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一、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一) 計算機網路概述
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3. 計算機網路與互聯網的發展歷史
4. 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二)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 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2. 計算機網路協議、介面、服務等概念
3. 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 物理層
(一) 通信基礎
1. 信道、信號、寬頻、碼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2. 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3. 信源與信宿
4. 編碼與調制
5.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
6. 數據報與虛電路
(二) 傳輸介質
1.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2. 物理層介面的特性
(三) 物理層設備
1. 中繼器
2. 集線器
三、 數據鏈路層
(一)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二) 組幀
(三) 差錯控制
1. 檢錯編碼
2. 糾錯編碼
(四) 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
1. 流量控制、可靠傳輸與滑輪窗口機制
2. 單幀滑動窗口與停止-等待協議
3. 多幀滑動窗口與後退N幀協議(GBN)
4. 多幀滑動窗口與選擇重傳協議(SR)
(五) 介質訪問控制
1. 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制
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碼分多路復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隨即訪問介質訪問控制
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
3. 輪詢訪問介質訪問控制:令牌傳遞協議

⑤ 我是小學教育(文科)專業的,現在大二,想讀計算機方面的研究生,要准備哪些方面的東西

你可以照大綱看看阿。演算法那時必須會的,不要存在僥幸心理,演算法是數據結構課的靈魂,09年沒有考並不意味著以後也不考。並且09年還是有演算法題的。應用題第二題要寫演算法的。
另附09大綱:
Ⅰ考查目標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機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

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45分

計算機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統35分

計算機網路25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80分(40小題,每小題2分)

綜合應用題70分

Ⅲ考查范圍

數據結構

【考查目標】

1.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差異,以及各種基本操作

的實現。

2.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對演算法進行設計與分析。

3.能夠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和方法進行問題求解。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

(二)線性表的實現

1.順序存儲結構

2.鏈式存儲結構

3.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三)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四)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樹的概念

(二)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徵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

5.二叉排序樹

6.平衡二叉樹

(三)樹、森林

1.書的存儲結構

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樹的應用

1.等價類問題

2.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圖

(一)圖的概念

(二)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

1.鄰接矩陣法

2.鄰接表法

(三)圖的遍歷

1.深度優先搜索

2.廣度優先搜索

(四)圖的基本應用及其復雜度分析

1.最小(代價)生成樹

2.最短路徑

3.拓撲排序

4.關鍵路徑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順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B-樹

(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查找演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第2頁共?頁六、內部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氣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簡單選擇排序

(五)希爾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歸並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數排序

(十)各種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比較

(十一)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應用計算機組成原理

【考查目標】

1.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

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體與軟體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

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

題進行計算、分析,並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3.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三)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鍾周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

二、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一)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真值和機器數

3.BCD碼

4.字元與字元串

5.校驗碼

第3頁共?頁(二)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

2.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

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三)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範圍;IEEE754標准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算術邏輯單元ALU

1.串列加法器和並行加法器

2.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功能和機構

三、存儲器層次機構

(一)存儲器的分類

(二)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S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2.D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四)只讀存儲器

(五)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六)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七)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程序訪問的局部

2.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3.Cache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4.Cache中主存塊的替換演算法

5.Cache寫策略

(八)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

3.段式虛擬存儲器

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統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定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數據定址和指令定址

第4頁共?頁3.常見定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處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指令執行過程

(三)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線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匯流排

(一)匯流排概述

1.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2.匯流排的分類

3.匯流排的組成及性能指標(二)匯流排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匯流排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非同步定時方式

(四)匯流排標准

七、輸入輸出(I/O)系統

(一)I/O系統基本概念

(二)外部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滑鼠

2.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

3.外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磁碟陣列、光碟存儲器

(三)I/O介面(I/O控制器)

1.I/O介面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I/O埠及其編址

(四)I/O方式

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

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組成;DMA傳送過程。

4.通道方式

第5頁共?頁操作系統

【考查目標】

1.了解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地位、發展和特點。

2.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操作系統設計方法與實現技術。

3.能夠運用所學的操作系統原理、方法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操作系統概述

(一)操作系統的概念、特徵、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二)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三)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

二、進程管理

(一)進程與線程

1.進程概念

2.進程的狀態與轉換

3.進程式控制制

4.進程組織

5.進程通信

共享存儲系統;消息傳遞系統;管道通信。

6.線程概念與多線程模型

(二)處理機調度

1.調度的基本概念

2.調度時機、切換與過程

3.調度的基本准則

4.調度方式

5.典型調度演算法

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短作業(短任務、短進程、短線程)優先調度演算法;時間片輪轉調度

演算法;優先順序調度演算法;高響應比優先調度演算法;多級反饋隊列調度演算法。

(三)進程同步

1.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

軟體實現方法;硬體實現方法。

3.信號量

4.管程

5.經典同步問題

生產者-消費者問題;讀者-寫者問題;哲學家進餐問題。(四)死鎖

1.死鎖的概念

2.死鎖處理策略

3.死鎖預防

4.死鎖避免

第6頁共?頁系統安全狀態:銀行家演算法。

5.死鎖檢測和解除

三、內存管理

(一)內存管理基礎

1.內存管理概念

程序裝入與鏈接;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空間;內存保護。

2.交換與覆蓋

3.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單一連續分配;分區分配。

4.非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二)虛擬內存管理

1.虛擬內存基本概念

2.請求分頁管理方式

3.頁面置換演算法

最佳置換演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最近

法(LRU);時鍾置換演算法(CLOCK)。

4.頁面分配策略

5.抖動

抖動現象;工作集。

6.請求分段管理方式

7.請求段頁式管理方式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統基礎

1.文件概念

2.文件結構

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順序文件。

3.目錄結構

文件控制塊和索引節點;單級目錄結構和兩級目錄結構;樹形

目錄結構。

4.文件共享

共享動機;共享方式;共享語義。

5.文件保護

訪問類型;訪問控制。

(二)文件系統實現

1.文件系統層次結構

2.目錄實現

3.文件實現

(三)磁碟組織與管理

1.磁碟的結構

2.磁碟調度演算法

3.磁碟的管理

五、輸入輸出(I/O)管理

第7頁共?頁(一)I/O管理概述

1.I/O設備

2.I/O管理目標

3.I/O管理功能

4.I/O應用介面

5.I/O控制方式

(二)I/O核心子系統

1.I/O調度概念

2.高速緩存與緩沖區

3.設備分配與回收

4.假離線技術(SPOOLing)

5.出錯處理計算機網路

【考查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組

型網路設備的工作原理

3.能夠運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路系統



一、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一)計算機網路概述

1.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2.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3.計算機網路與互聯網的發展歷史

4.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二)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2.計算機網路協議、介面、服務等概念

3.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層

(一)通信基礎

1.信道、信號、寬頻、碼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3.信源與信宿

4.編碼與調制

5.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

6.數據報與虛電路

(二)傳輸介質

1.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第8頁共?頁2.物理層介面的特性

(三)物理層設備

1.中繼器

2.集線器

三、數據鏈路層

(一)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二)組幀

(三)差錯控制

1.檢錯編碼

2.糾錯編碼

(四)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

1.流量控制、可靠傳輸與滑輪窗口機制

2.單幀滑動窗口與停止-等待協議

3.多幀滑動窗口與後退N幀協議(GBN)

4.多幀滑動窗口與選擇重傳協議(SR)

(五)介質訪問控制

1.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制

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碼分多

本原理。

2.隨即訪問介質訪問控制

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

3.輪詢訪問介質訪問控制:令牌傳遞協議

(六)區域網

1.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體系結構

2.乙太網與IEEE 802.3

3.IEEE 802.11

4.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

(七)廣域網

1.廣域網的基本概念

2.PPP協議

3.HDLC協議

4.ATM網路基本原理

(八)數據鏈路層設備

1.網橋

網橋的概念;透明網橋與生成樹算飯;源選徑網橋與源選

2.區域網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

四、網路層

(一)網路層的功能

1.異構網路互聯

2.路由與轉發

3.擁塞控制

(二)路由演算法1.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2.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

3.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4.層次路由

三)IPv4

1.IPv4分組

2.IPv4地址與NAT

3.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

4.ARP協議、DHCP協議與ICMP協議

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點

2.IPv6地址

五)路由協議

1.自治系統

2.域內路由與域間路由

3.RIP路由協議

4.OSPF路由協議

5.BGP路由協議

六)IP組播

1.組播的概念

2.IP組播地址

3.組播路由演算法

七)移動IP

1.移動IP的概念

2.移動IP的通信過程

八)網路層設備

1.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2.路由表與路由轉發

傳輸層

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1.傳輸層的功能

2.傳輸層定址與埠

3.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

UDP協議

1.UDP數據報

2.UDP校驗

TCP協議

1.TCP段

2.TCP連接管理

3.TCP可靠傳輸

4.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應用層

第10頁共?頁網路應用模型

1.客戶/伺服器模型

2.P2P模型

DNS系統

1.層次域名空間

2.域名伺服器

3.域名解析過程

FTP

1.FTP協議的工作原理

2.控制連接與數據連接

電子郵件

1.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2.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3.SMTP協議與POP3協議

WWW

1.WWW的概念與組成結構

2.HTTP協議Ⅳ.

試題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試題示例:

1、下列排序演算法中,時間復雜度為O(nlog2n)且佔用額外空間最少的是

A.堆排序

B.起泡排序

C.快速排序

D.希爾排序

2、下列序列中,滿足堆定義的是

A.(100,86,48,73,35,39,42,57,66,21)

B.(12,70,33,65,24,56,48,92,86,33)

C.(103,97,56,38,66,23,42,12,30,52,6,26)

D.(5,56,20,23,40,38,29,61,35,76,28,100)

3、程序計數器PC用來存放指令地址,其位數和下列哪個寄存器相同?

A.指令寄存器IR

B.主存數據寄存器MDR

C.程序狀態字寄存器PSWR

D.主存地址寄存器MAR

4、假定一個十進制數為-66,按補碼形式存放在一個8位寄存器中,該寄存器的內容用十六

進製表示為

A.C2H

B.BEH

C.BDH

D.42H

5、下列進程狀態轉換中,不可能發生的轉換是

A.運行→就緒

B.運行→等待

C.等待→運行

D.等待→就緒

6、高某系統中有3個並發過程都需要4個同類資源,該系統不會發生死鎖的最少資源是

A.9

B.10

C.11

D.12

7、根據CSMA/CD協議的工作原理,下列情形中需要提高最短幀長度的是

A.網路傳輸速率不變,沖突域的最大距離變短

第12頁共?頁B.沖突域的最大距離不變,網路傳輸速率提高

C.上層協議使用TCP的概率增加

D.在沖突域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線路中的中繼器數量

8、在選擇重傳協議(SR)中,當幀的序號欄位為3比特,且接收窗口與發送窗口尺寸相同

時,發送窗口的最大尺寸為

A.2

B.4

C.6

D.8

二、綜合應用題:41~47小題,共70分。

試題示例:

41.(10分)設無向圖G=(V,E),其中V={1,2,3,4,5},E={(1,2,4),(2,5,5),

(1,3,2),(2,4,4),(3,4,1),(4,5,3),(1,5,8)},每條邊由一個三元組表

示,三元組中前兩個元素為與該邊關聯的頂點,第三個元素為該邊的權。請寫出圖G中從

頂點1到其餘各點的了短路徑的求解過程。要求列出最短路徑上的頂點,並計算路徑長度.

42.(15分)已知一棵二叉樹採用二叉鏈表存儲,結點構造為:

LeftChild Data RightChild,root指向根結點。現定義二叉樹中結點X0的根

路徑為從根結點到X0結點的一條路徑,請編寫演算法輸出該二叉樹中最長的根路徑(多條

最長根路徑中只輸出一條即可。演算法可使用C或C++或java語言實現)。

43.(11分)某計算機的主存地址位數為32位,按位元組編址。假定數據Cache中最多存放

128個主存塊,採用4路組相聯方式,塊大小為64Byte,每塊設置了1位有效位「臟(Dirty)」

位。

要求:

(1)分別支出主存地址中標記(Tag)、組號(Index)和塊內地址(Offset)三部分的

位置和位數

(2)計算該數據Cache的總位數(請給出詳細計算過程)

44(.10分)下圖是一個簡化的CPU與主存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省略了所有多路選擇器)。

其中有一個累加寄存器AC、一個狀態數據寄存器和其他四個寄存器:主存地址寄存器

MAR、主存數據寄存器MDR、程序計數器PC和指令寄存器IR,各部件及其之間的連線表

示數據通路,箭頭表示信息傳遞方向。

計算機考研常見問題解答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49.html

2010年計算機考研大綱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70.html

2009年計算機專業統考試題及解析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70.html

計算機專業考研視頻匯總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19.html

計算機考研全國統考復習指導及備戰建議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390.html

09年全國計算機專業排名公布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70.html

計算機考研統考行之有效的備考方案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335.html

計算機考研最好考的10所學校
地址:http://www.jsj8.com/post/70.html

⑥ 計算機專業考研基礎內容

計算機專業碩士研究生國家統考科目:

政治+英語+數學+計算機專業課考研大綱:數學考數學一的,數學一,是報考理工科的學生考(學碩),考試內容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考試的內容是最多的。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機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一)計算機專業課

Ⅰ考查目標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機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 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 45分
計算機組成原理 45分
操作系統 35分
計算機網路25分
四、 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80分(40小題,每小題2分)
綜合應用題 70分
Ⅲ考查范圍
數據結構
【考查目標】
1.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差異,以及各種基本操作的實現。
2.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對演算法進行設計與分析。
3.能夠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和方法進行問題求解。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
(二)線性表的實現
1.順序存儲結構
2.鏈式存儲結構
3.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三)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四)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樹的概念
(二)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徵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
5.二叉排序樹
6.平衡二叉樹
(三)樹、森林
1.書的存儲結構
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樹的應用
1.等價類問題
2.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 圖
(一) 圖的概念
(二) 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
1. 鄰接矩陣法
2. 鄰接表法
(三) 圖的遍歷
1. 深度優先搜索
2. 廣度優先搜索
(四) 圖的基本應用及其復雜度分析
1. 最小(代價)生成樹
2. 最短路徑
3. 拓撲排序
4. 關鍵路徑
五、 查找
(一) 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 順序查找法
(三) 折半查找法
(四) B-樹
(五) 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 查找演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六、 內部排序
(一) 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 插入排序
1. 直接插入排序
2. 折半插入排序
(三) 氣泡排序(bubble sort)
(四) 簡單選擇排序
(五) 希爾排序(shell sort)
(六) 快速排序
(七) 堆排序
(八) 二路歸並排序(merge sort)
(九) 基數排序
(十) 各種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比較
(十一) 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應用
計算機組成原理
【考查目標】
1. 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 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體與軟體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 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體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並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一、 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 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 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 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2. 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3. 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三) 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鍾周期、主頻、CPI、CPU執行時間;MIPS、MFLOPS。
二、 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一) 數制與編碼
1. 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 真值和機器數
3. BCD碼
4. 字元與字元串
5. 校驗碼
(二) 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 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
2. 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三) 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 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範圍;IEEE754標准
2. 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 算術邏輯單元ALU
1. 串列加法器和並行加法器
2. 算術邏輯單元ALU的功能和機構
三、 存儲器層次機構
(一) 存儲器的分類
(二) 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 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 S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2. D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四) 只讀存儲器
(五) 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六) 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七)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 程序訪問的局部
2. 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3. Cache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4. Cache中主存塊的替換演算法
5. Cache寫策略
(八) 虛擬存儲器
1. 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 頁式虛擬存儲器
3. 段式虛擬存儲器
4. 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5. TLB(快表)
四、 指令系統
(一) 指令格式
1. 指令的基本格式
2. 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 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二) 指令的定址方式
1. 有效地址的概念
2. 數據定址和指令定址
3. 常見定址方式
(三) 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 中央處理器(CPU)
(一) 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 指令執行過程
(三) 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 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 硬布線控制器
2. 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 指令流水線
1. 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 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 匯流排
(一) 匯流排概述
1. 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2. 匯流排的分類
3. 匯流排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二) 匯流排仲裁
1. 集中仲裁方式
2. 分布仲裁方式
(三) 匯流排操作和定時
1. 同步定時方式
2. 非同步定時方式
(四) 匯流排標准
七、 輸入輸出(I/O)系統
(一) I/O系統基本概念
(二) 外部設備
1. 輸入設備:鍵盤、滑鼠
2. 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
3. 外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磁碟陣列、光碟存儲器
(三) I/O介面(I/O控制器)
1. I/O介面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 I/O埠及其編址
(四) I/O方式
1. 程序查詢方式
2. 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概念。
3. 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組成;DMA傳送過程。
4. 通道方式
操作系統
【考查目標】
1. 了解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地位、發展和特點。
2. 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操作系統設計方法與實現技術。
3. 能夠運用所學的操作系統原理、方法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 操作系統概述
(一) 操作系統的概念、特徵、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二) 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三) 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
二、 進程管理
(一) 進程與線程
1. 進程概念
2. 進程的狀態與轉換
3. 進程式控制制
4. 進程組織
5. 進程通信
共享存儲系統;消息傳遞系統;管道通信。
6.線程概念與多線程模型
(二)處理機調度
1.調度的基本概念
2.調度時機、切換與過程
3.調度的基本准則
4.調度方式
5.典型調度演算法
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短作業(短任務、短進程、短線程)優先調度演算法;時間片輪轉調度演算法;優先順序調度演算法;高響應比優先調度演算法;多級反饋隊列調度演算法。
(三)進程同步
1. 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 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
軟體實現方法;硬體實現方法。
3. 信號量
4. 管程
5. 經典同步問題
生產者-消費者問題;讀者-寫者問題;哲學家進餐問題。
(四) 死鎖
1. 死鎖的概念
2. 死鎖處理策略
3. 死鎖預防
4. 死鎖避免
系統安全狀態:銀行家演算法。
5. 死鎖檢測和解除
三、 內存管理
(一) 內存管理基礎
1. 內存管理概念
程序裝入與鏈接;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空間;內存保護。
2. 交換與覆蓋
3. 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單一連續分配;分區分配。
4. 非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二) 虛擬內存管理
1. 虛擬內存基本概念
2. 請求分頁管理方式
3. 頁面置換演算法
最佳置換演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換演算法(LRU);時鍾置換演算法(CLOCK)。
4. 頁面分配策略
5. 抖動
抖動現象;工作集。
6. 請求分段管理方式
7. 請求段頁式管理方式
四、 文件管理
(一) 文件系統基礎
1. 文件概念
2. 文件結構
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順序文件。
3. 目錄結構
文件控制塊和索引節點;單級目錄結構和兩級目錄結構;樹形目錄結構;圖形目錄結構。
4. 文件共享
共享動機;共享方式;共享語義。
5. 文件保護
訪問類型;訪問控制。
(二) 文件系統實現
1. 文件系統層次結構
2. 目錄實現
3. 文件實現
(三) 磁碟組織與管理
1. 磁碟的結構
2. 磁碟調度演算法
3. 磁碟的管理
五、 輸入輸出(I/O)管理
(一) I/O管理概述
1. I/O設備
2. I/O管理目標
3. I/O管理功能
4. I/O應用介面
5. I/O控制方式
(二) I/O核心子系統
1. I/O調度概念
2. 高速緩存與緩沖區
3. 設備分配與回收
4. 假離線技術(SPOOLing)
5. 出錯處理
計算機網路
【考查目標】
1.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工作原理
3. 能夠運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一、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一) 計算機網路概述
1.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3. 計算機網路與互聯網的發展歷史
4. 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二)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 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2. 計算機網路協議、介面、服務等概念
3. 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 物理層
(一) 通信基礎
1. 信道、信號、寬頻、碼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2. 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3. 信源與信宿
4. 編碼與調制
5.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
6. 數據報與虛電路
(二) 傳輸介質
1.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2. 物理層介面的特性
(三) 物理層設備
1. 中繼器
2. 集線器
三、 數據鏈路層
(一)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二) 組幀
(三) 差錯控制
1. 檢錯編碼
2. 糾錯編碼
(四) 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
1. 流量控制、可靠傳輸與滑輪窗口機制
2. 單幀滑動窗口與停止-等待協議
3. 多幀滑動窗口與後退N幀協議(GBN)
4. 多幀滑動窗口與選擇重傳協議(SR)
(五) 介質訪問控制
1. 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制
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碼分多路復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隨即訪問介質訪問控制
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
3. 輪詢訪問介質訪問控制:令牌傳遞協議
(六) 區域網
1. 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體系結構
2. 乙太網與IEEE 802.3
3. IEEE802.11
4. 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
(七) 廣域網
1. 廣域網的基本概念
2. PPP協議
3. HDLC協議
4. ATM網路基本原理
(八) 數據鏈路層設備
1. 網橋
網橋的概念;透明網橋與生成樹算飯;源選徑網橋與源選徑演算法。
2. 區域網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
四、 網路層
(一) 網路層的功能
1. 異構網路互聯
2. 路由與轉發
3. 擁塞控制
(二) 路由演算法
1.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2. 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
3. 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4. 層次路由
(三) IPv4
1. IPv4分組
2. IPv4地址與NAT
3. 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
4. ARP協議、DHCP協議與ICMP協議
(四) IPv6
1. IPv6的主要特點
2. IPv6地址
(五) 路由協議
1. 自治系統
2. 域內路由與域間路由
3. RIP路由協議
4. OSPF路由協議
5. BGP路由協議
(六) IP組播
1. 組播的概念
2. IP組播地址
3. 組播路由演算法
(七) 移動IP
1. 移動IP的概念
2. 移動IP的通信過程
(八) 網路層設備
1. 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2. 路由表與路由轉發
五、 傳輸層
(一) 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1. 傳輸層的功能
2. 傳輸層定址與埠
3. 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
(二) UDP協議
1. UDP數據報
2. UDP校驗
(三) TCP協議
1. TCP段
2. TCP連接管理
3. TCP可靠傳輸
4. 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六、 應用層
(一) 網路應用模型
1. 客戶/伺服器模型
2. P2P模型
(二) DNS系統
1. 層次域名空間
2. 域名伺服器
3. 域名解析過程
(三) FTP
1. FTP協議的工作原理
2. 控制連接與數據連接
(四) 電子郵件
1. 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2. 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3. SMTP協議與POP3協議
(五) WWW
1. WWW的概念與組成結構
2. HTTP協議

(6)工作集置換演算法擴展閱讀:

考研公共課統考

編輯

從2010年開始,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英語試卷分為了英語(一)和英語(二)。

英語(一)即原統考「英語」。英語(二)主要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統考科目。

根據工學、經濟學、管理學各學科、專業對碩士研究生入學所應具備數學知識和能力的不同要求,碩士研究生入學統考數學試卷分為3種,其中針對工學門類的為數學一、數學二,針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門類的為數學三。招生專業須使用的試卷種類規定如下:

一、須使用數學一的招生專業

1.工學門類中的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20個一級學科中所有的二級學科、專業。

2.授工學學位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二、須使用數學二的招生專業

工學門類中的弦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等5個一級學科中所有的二級學科、專業。

三、須選用數學一或數學二的招生專業(由招生單位自定)

工學門類中提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磁碟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中對數學要求較高的二級學科、專業選用數學一,對數學要求較低的選用數學二。

四、須使用數學三的招生專業

1.經濟學門類的各一級學科。

2.管理學門類中的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

3.授管理學學位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⑦ 現代操作系統的作品目錄

前言
1 引言 1
1.1 什麼是操作系統? 3
1.1.1 所有延長機器的作業系統 4
1.1.2 作為一個資源管理器的作業系統 6
1.2 操作系統的歷史 7
1.2.1 第一代(1945年至1955年)真空管 7
1.2.2第二代(1955年至1965年)晶體管和批處理系統 8
1.2.3 第三代(1965年至1980年)的集成電路 10
1.2 4 第四代(1980年至今)個人電腦 15
1.3計算機硬體檢查 19
l.3.1處理器 19
1.3.2內存 23
1.3.3 磁碟 26
1.3.4 膠帶 27
1.3.5 I/O設備 27 (I/O即輸入輸出)
1.3.6匯流排 30
1 3.7啟動計算機 33
1.4 操作系統動物園 33
1.4.1大型機操作系統 34
1.4.2 伺服器操作系統34
1.4.3多處理器的操作系統 34
1.4.4個人電腦操作系統 35
1.4.5掌上電腦操作系統 35
1.4.6 嵌入式操作系統. 35
1.4.7 感測器節點的操作系統 36
1.4.8 實時操作系統 36
1.4.9 智能卡操作系統 37
1.5操作系統的概念 37
1.5.1 流程 38
1.5.2 地址空間 40
1.5.3文件 40
1.5.4輸入/輸出 43
1.5.5保護 44
1.5.6 殼牌 44
1.5.7系統發育個體發育重演 46
1.6 系統調用 49
1.6.1 流程管理系統調用 52
1.6.2文件管理系統調用 56
1.6.3 目錄管理系統調用 57
1.6.4雜項系統調用 58
1.6.5 在Windows的Win32 API 59
1.7 操作系統結構 62
1.7.1單片系統 62
1.7.2分層系統 63
1.7.3微內核 64
1.7.4 客戶 - 伺服器模型 67
1.7.5 虛擬機 67
1.7.6 出的內核 71
1.8 根據C的WORLD 72
1.8.1 C語言 72
1.8.2頭文件 73
1.8.3大的編程項目 74
1.8.4運行時模型75
1.9操作系統上的研究 76
1.10 本書的其餘部分的概要 77
1.11 公制單位 78
1.12 概要 79
2進程和線程
2.1工序83
2.1.1 過程模型 84
2.1.2 進程創建 86
2.1.3 進程終止 88
2.1.4 流程層次結構 89
2.1.5 進程國家 90
2.1.6實施流程 91
2.1.7多多建模的建模 93
2.2 螺紋 95
2.2.1線程使用情況 95
2.2.2古典的線程模型 100
2.2.3POSIX線程 104
2.2.4在用戶空間中實現的線程 106
2.2.5在內核中實現的線程 109
2.2.6混合實現 110
2.2.7調度激活 111
2.2.8 彈出式線程 112
2.2.9 使單線程代碼中使用多線程技術 114
2.3 進程間通信 117
2.3.1靜態條件 117
2.3.2關鍵區域 119
2.3.3忙等待的互斥 120
2.3.4 睡眠和喚醒 125
2.3.5 信號燈 128
2.3.6互斥 130
2.3.7顯示器 134
2.3.8消息傳遞 140
2.3.9 壁壘 144
2.4 調度 145
2.4.1調度 145
2.4.2 批處理系統的調度 152
2.4.3 調度互動系統 154
2.4.4 調度實時系統 160
2.4.5政策與機制 161
2.4.6 線程調度 162
2.5經典的IPC問題 163
2.5.1 哲學家就餐問題 164
2.5.2讀者和作者的問題 167
2.6 進程和線程的研究 168
2.7概要169
習題95第3章 存儲管理993.1 無存儲器抽象993.2 一種存儲器抽象:地址空間1013.2.1 地址空間的概念1013.2.2 交換技術1033.2.3 空閑內存管理1043.3 虛擬內存1063.3.1 分頁1073.3.2 頁表1083.3.3 加速分頁過程1093.3.4 針對大內存的頁表1113.4 頁面置換演算法1133.4.1 最優頁面置換演算法1143.4.2 最近未使用頁面置換演算法1143.4.3 先進先出頁面置換演算法1153.4.4 第二次機會頁面置換演算法1153.4.5 時鍾頁面置換演算法1163.4.6 最近最少使用頁面置換演算法1163.4.7 用軟體模擬lru 1173.4.8 工作集頁面置換演算法1183.4.9 工作集時鍾頁面置換演算法1203.4.10 頁面置換演算法小結1213.5 分頁系統中的設計問題1213.5.1 局部分配策略與全局分配策略1213.5.2 負載控制1233.5.3 頁面大小1233.5.4 分離的指令空間和數據空間1243.5.5 共享頁面1243.5.6 共享庫1253.5.7 內存映射文件1263.5.8 清除策略1273.5.9 虛擬內存介面1273.6 有關實現的問題1283.6.1 與分頁有關的工作1283.6.2 缺頁中斷處理1283.6.3 指令備份1293.6.4 鎖定內存中的頁面1293.6.5 後備存儲1293.6.6 策略和機制的分離1303.7 分段1313.7.1 純分段的實現1333.7.2 分段和分頁結合:multics 1343.7.3 分段和分頁結合:intel pentium 1353.8 有關存儲管理的研究1383.9 小結138習題139第4章 文件系統1434.1 文件1444.1.1 文件命名1444.1.2 文件結構1454.1.3 文件類型1454.1.4 文件存取1474.1.5 文件屬性1474.1.6 文件操作1484.1.7 使用文件系統調用的一個示常式序1484.2 目錄1504.2.1 一級目錄系統1504.2.2 層次目錄系統1504.2.3 路徑名1504.2.4 目錄操作1524.3 文件系統的實現1534.3.1 文件系統布局1534.3.2 文件的實現1534.3.3 目錄的實現1564.3.4 共享文件1584.3.5 日誌結構文件系統1594.3.6 日誌文件系統1604.3.7 虛擬文件系統1614.4 文件系統管理和優化1634.4.1 磁碟空間管理1634.4.2 文件系統備份1674.4.3 文件系統的一致性1704.4.4 文件系統性能1724.4.5 磁碟碎片整理1744.5 文件系統實例1754.5.1 cd-rom文件系統1754.5.2 ms-dos文件系統1784.5.3 unix v7文件系統1794.6 有關文件系統的研究1814.7 小結181習題182第5章 輸入/輸出1845.1 i/o硬體原理1845.1.1 i/o設備1845.1.2 設備控制器1855.1.3 內存映射i/o 1855.1.4 直接存儲器存取1875.1.5 重溫中斷1895.2 i/o軟體原理1915.2.1 i/o軟體的目標1915.2.2 程序控制i/o 1925.2.3 中斷驅動i/o 1935.2.4 使用dma的i/o1945.3 i/o軟體層次1945.3.1 中斷處理程序1945.3.2 設備驅動程序1955.3.3 與設備無關的i/o軟體1975.3.4 用戶空間的i/o軟體2005.4 盤2015.4.1 盤的硬體2015.4.2 磁碟格式化2115.4.3 磁碟臂調度演算法2125.4.4 錯誤處理2145.4.5 穩定存儲器2165.5 時鍾2185.5.1 時鍾硬體2185.5.2 時鍾軟體2195.5.3 軟定時器2205.6 用戶界面:鍵盤、滑鼠和監視器2215.6.1 輸入軟體2215.6.2 輸出軟體2245.7 瘦客戶機2335.8 電源管理2355.8.1 硬體問題2355.8.2 操作系統問題2365.8.3 應用程序問題2395.9 有關輸入/輸出的研究2395.10 小結240習題241第6章 死鎖2446.1 資源2446.1.1 可搶占資源和不可搶占資源2446.1.2 資源獲取2456.2 死鎖概述2466.2.1 資源死鎖的條件2466.2.2 死鎖建模2466.3 鴕鳥演算法2486.4 死鎖檢測和死鎖恢復2486.4.1 每種類型一個資源的死鎖檢測2496.4.2 每種類型多個資源的死鎖檢測2506.4.3 從死鎖中恢復2516.5 死鎖避免2526.5.1 資源軌跡圖2526.5.2 安全狀態和不安全狀態2536.5.3 單個資源的銀行家演算法2546.5.4 多個資源的銀行家演算法2546.6 死鎖預防2556.6.1 破壞互斥條件2556.6.2 破壞佔有和等待條件2566.6.3 破壞不可搶占條件2566.6.4 破壞環路等待條件2566.7 其他問題2576.7.1 兩階段加鎖2576.7.2 通信死鎖2576.7.3 活鎖2586.7.4 飢餓2596.8 有關死鎖的研究2596.9 小結259習題260第7章 多媒體操作系統2637.1 多媒體簡介2637.2 多媒體文件..2667.2.1 視頻編碼2667.2.2 音頻編碼2687.3 視頻壓縮2697.3.1 jpeg標准2697.3.2 mpeg標准2717.4 音頻壓縮2727.5 多媒體進程調度2747.5.1 調度同質進程2757.5.2 一般實時調度2757.5.3 速率單調調度2767.5.4 最早最終時限優先調度2777.6 多媒體文件系統范型2787.6.1 vcr控制功能2797.6.2 近似視頻點播2797.6.3 具有vcr功能的近似視頻點播2817.7 文件存放2827.7.1 在單個磁碟上存放文件2827.7.2 兩個替代的文件組織策略2827.7.3 近似視頻點播的文件存放2847.7.4 在單個磁碟上存放多個文件2857.7.5 在多個磁碟上存放文件2877.8 高速緩存2887.8.1 塊高速緩存2887.8.2 文件高速緩存2897.9 多媒體磁碟調度2907.9.1 靜態磁碟調度2907.9.2 動態磁碟調度2917.10 有關多媒體的研究2927.11 小結292習題293第8章 多處理機系統2958.1 多處理機2968.1.1 多處理機硬體2968.1.2 多處理機操作系統類型3018.1.3 多處理機同步3038.1.4 多處理機調度3068.2 多計算機3098.2.1 多計算機硬體3098.2.2 低層通信軟體3128.2.3 用戶層通信軟體3138.2.4 遠程過程調用3148.2.5 分布式共享存儲器3168.2.6 多計算機調度3198.2.7 負載平衡3198.3 虛擬化3218.3.1 虛擬化的條件3228.3.2 i型管理程序3228.3.3 ii型管理程序3238.3.4 准虛擬化3248.3.5 內存的虛擬化3258.3.6 i/o設備的虛擬化3268.3.7 虛擬工具3278.3.8 多核處理機上的虛擬機3278.3.9 授權問題3278.4 分布式系統3278.4.1 網路硬體3298.4.2 網路服務和協議3318.4.3 基於文檔的中間件3338.4.4 基於文件系統的中間件3348.4.5 基於對象的中間件3378.4.6 基於協作的中間件3388.4.7 網格3418.5 有關多處理機系統的研究3418.6 小結342習題343第9章 安全3469.1 環境安全3479.1.1 威脅3479.1.2 入侵者3479.1.3 數據意外遺失3489.2 密碼學原理3489.2.1 私鑰加密技術3499.2.2 公鑰加密技術3499.2.3 單向函數3509.2.4 數字簽名3509.2.5 可信平台模塊3519.3 保護機制3529.3.1 保護域3529.3.2 訪問控制列表3539.3.3 權能3549.3.4 可信系統3569.3.5 可信計算基3579.3.6 安全系統的形式化模型3589.3.7 多級安全3589.3.8 隱蔽信道3609.4 認證3629.4.1 使用口令認證3639.4.2 使用實際物體的認證方式3679.4.3 使用生物識別的驗證方式3699.5 內部攻擊3709.5.1 邏輯炸彈3709.5.2 後門陷阱3709.5.3 登錄欺騙3719.6 利用代碼漏洞3719.6.1 緩沖區溢出攻擊3729.6.2 格式化字元串攻擊3739.6.3 返回libc攻擊3749.6.4 整數溢出攻擊3759.6.5 代碼注入攻擊3769.6.6 許可權提升攻擊3769.7 惡意軟體3779.7.1 特洛伊木馬3789.7.2 病毒3799.7.3 蠕蟲3859.7.4 間諜軟體3869.7.5 rootkit 3889.8 防禦3909.8.1 防火牆3919.8.2 反病毒和抑制反病毒技術3929.8.3 代碼簽名3959.8.4 囚禁3969.8.5 基於模型的入侵檢測3979.8.6 封裝移動代碼3989.8.7 java安全性4009.9 有關安全性研究4019.10 小結401習題402第10章 實例研究1:linux 40510.1 unix與linux的歷史40510.1.1 unics 40510.1.2 pdp-11 unix 40610.1.3 可移植的unix 40610.1.4 berkeley unix 40710.1.5 標准unix 40710.1.6 minix 40810.1.7 linux 40910.2 linux概述41010.2.1 linux的設計目標41010.2.2 到linux的介面41110.2.3 shell 41210.2.4 linux應用程序41310.2.5 內核結構41410.3 linux中的進程41610.3.1 基本概念41610.3.2 linux中進程管理相關的系統調用41810.3.3 linux中進程與線程的實現42010.3.4 linux中的調度42410.3.5 啟動linux系統42610.4 linux中的內存管理42710.4.1 基本概念42710.4.2 linux中的內存管理系統調用42910.4.3 linux中內存管理的實現43010.4.4 linux中的分頁43410.5 linux中的i/o系統43510.5.1 基本概念43510.5.2 網路43610.5.3 linux的輸入/輸出系統調用43710.5.4 輸入/輸出在linux中的實現43710.5.5 linux中的模塊43910.6 linux文件系統44010.6.1 基本概念44010.6.2 linux的文件系統調用44210.6.3 linux文件系統的實現44410.6.4 nfs:網路文件系統44910.7 linux的安全性45310.7.1 基本概念45310.7.2 linux中安全相關的系統調用45410.7.3 linux中的安全實現45510.8 小結455習題456第11章 實例研究2:windows vista 45911.1 windows vista的歷史45911.1.1 20世紀80年代:ms-dos 45911.1.2 20世紀90年代:基於ms-dos的windows 46011.1.3 21世紀:基於nt的windows 46011.1.4 windows vista 46211.2 windows vista編程46211.2.1 內部nt應用編程介面46311.2.2 win32應用編程介面46511.2.3 windows注冊表46711.3 系統結構46811.3.1 操作系統結構46911.3.2 啟動windows vista 47611.3.3 對象管理器的實現47711.3.4 子系統、dll和用戶態服務48311.4 windows vista中的進程和線程48411.4.1 基本概念48411.4.2 作業、進程、線程和纖程管理api調用48711.4.3 進程和線程的實現49011.5 內存管理49411.5.1 基本概念49411.5.2 內存管理系統調用49611.5.3 存儲管理的實現49711.6 windows vista的高速緩存50211.7 windows vista的輸入/輸出50411.7.1 基本概念50411.7.2 輸入/輸出api調用50411.7.3 i/o實現50611.8 windows nt文件系統50911.8.1 基本概念51011.8.2 ntfs文件系統的實現51011.9 windows vista中的安全51611.9.1 基本概念51611.9.2 安全相關的api調用51811.9.3 安全性的實現51811.10 小結519習題520第12章 實例研究3:symbian操作系統52212.1 symbian操作系統的歷史52212.1.1 symbian操作系統的起源:psion和epoc 52212.1.2 symbian操作系統版本6 52312.1.3 symbian操作系統版本7 52312.1.4 今天的symbian操作系統52312.2 symbian操作系統概述52312.2.1 面向對象52412.2.2 微內核設計52412.2.3 symbian操作系統納核52512.2.4 客戶機/伺服器資源訪問52512.2.5 較大型操作系統的特點52512.2.6 通信與多媒體2.3 symbian操作系統中的進程和線程2.3.1 線程和納線程2.3.2 進程52712.3.3 活動對象52712.3.4 進程間通信52712.4 內存管理52812.4.1 沒有虛擬內存的系統52812.4.2 symbian操作系統的定址方式52912.5 輸入和輸出53012.5.1 設備驅動53012.5.2 內核擴展53012.5.3 直接存儲器訪問53112.5.4 特殊情況:存儲介質53112.5.5 阻塞i/o 53112.5.6 可移動存儲器53112.6 存儲系統53212.6.1 移動設備文件系統53212.6.2 symbian操作系統文件系統53212.6.3 文件系統安全和保護53212.7 symbian操作系統的安全53312.8 symbian操作系統中的通信53412.8.1 基本基礎結構53412.8.2 更仔細地觀察基礎結構53512.9 小結536習題536第13章 操作系統設計53713.1 設計問題的本質53713.1.1 目標53713.1.2 設計操作系統為什麼困難53813.2 介面設計53913.2.1 指導原則53913.2.2 范型54013.2.3 系統調用介面54213.3 實現54313.3.1 系統結構54313.3.2 機制與策略54513.3.3 正交性54613.3.4 命名54613.3.5 綁定的時機54713.3.6 靜態與動態結構54713.3.7 自頂向下與自底向上的實現54813.3.8 實用技術54913.4 性能55213.4.1 操作系統為什麼運行緩慢55213.4.2 什麼應該優化55213.4.3 空間-時間的權衡55313.4.4 高速緩存55413.4.5 線索55513.4.6 利用局部性55513.4.7 優化常見的情況55513.5 項目管理55613.5.1 人月神話55613.5.2 團隊結構55613.5.3 經驗的作用55813.5.4 沒有銀彈55813.6 操作系統設計的趨勢55813.6.1 虛擬化55913.6.2 多核晶元55913.6.3 大型地址空間操作系統55913.6.4 聯網55913.6.5 並行系統與分布式系統56013.6.6 多媒體56013.6.7 電池供電的計算機56013.6.8 嵌入式系統56013.6.9 感測節點56113.7 小結561習題561第14章 閱讀材料及參考文獻56314.1 進行深入閱讀的建議56314.1.1 簡介及概要56314.1.2 進程和線程56314.1.3 存儲管理56414.1.4 輸入/輸出56414.1.5 文件系統56414.1.6 死鎖56414.1.7 多媒體操作系統56414.1.8 多處理機系統56514.1.9 安全56514.1.10 linux 56614.1.11 windows vista 56714.1.12 symbian操作系統56714.1.13 設計原則56714.2 按字母順序排序的參考文獻...568

⑧ 求操作系統課程設計——虛擬存儲局部替換演算法 報告

1. 建立一個控制台應用程序(A hello world application)。2. 按照課本中的頁表項結構創建頁表(當然,我們現在主要是模擬頁面置換,有一些頁表項可能用不到)。頁表用鏈表來實現。struct PageTable{ int iPageTableItemID; int iCachingDisabled; int iReferenced; int iModified; int iProtection; int iPresentOrAbsent; int iPageFrameNumber; struct PageTable *next;};3. 把創建的頁表在屏幕上顯示出來。4. 創建訪問字元串,也就是要訪問頁面的頁面號所組成的串。如,1,2,3,4,2,0,3,2,4,1。用鏈表來實現。5. 把訪問字元串顯示出來。6. 輸入頁幀數。7. 模擬執行先進先出頁面置換演算法。模擬執行時,主要的操作如下:第一,先判斷一個頁面在不在內存。若不在內存,模擬調入內存(設置present/absent位);若在內存,提示相關的信息。第二,用一個隊列來管理先進先出。當前訪問的頁面不在內存,在模擬調入內存的同時,還得把這個頁面加入到隊列中(注意:如果頁幀數為4,那麼內存中最多能放4個頁面,所以,這時,隊列裡面的結點數最多為4。所以在管理隊列時比較復雜:如果一個新的頁面到達,這時頁幀還有空閑的,這時鏈表怎麼樣管理?若是一個頁面到達時,頁幀已經沒有空閑的,這時,鏈表怎麼管理?這些問題大家都仔細想想)。8. 在模擬執行FIFO演算法時,應在屏幕上提示出演算法執行的詳細信息,比如:當前物理內存中的頁面都有哪些等等。9. 當一個頁面入內存,出內存時,相應的頁表應隨之變化,比如,present/absent位都會發生變化等等。所以,要及時更新頁表。10. 所有數據結構都要使用鏈表。11. 若是覺得太復雜,可以簡單地進行實現,具體如下:第一,用一個鏈表存儲訪問字元串(要訪問的頁面號組成的字元串);頁幀數固定,你可以自己取一個值(比如2);然後簡單模擬FIFO演算法,在屏幕上顯示出每次內存訪問時物理內存中的頁面號就可以了。希望高手指點,要合乎要求的!有懸賞的,分不白拿的!

⑨ 3、設某作業佔有7個頁面,如果在主存中只允許裝入4個工作頁面(即工作集為4),作

淘汰順序:1,2,6,4,7
頁面置換次數:9次

⑩ 計算機科學與基礎 專業課都有什麼

給你一份今年的考試大綱自己一看就清楚了。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聯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大學術科價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錄取,確保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質量。

I.考查目標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摹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Il.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 45分
計算機組成原理 45分

操作系統 35分

計算機網路 25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80分(40小題,每小題2分)

綜合應用題 70分
Ⅲ.考 查 范 圍

數 據 結 構

[考查目標]

1.理解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差異,以及各種基本操作的實現。

2.在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對演算法進行設計與分析。

3.能夠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和方法進行問題求解。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和基本操作

(二)線性表的實現

1.順序存儲結構 科教園#考研$專業課

2.鏈式存儲結構

3.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 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 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

(三) 棧和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

(四) 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 樹的基本概念

(二) 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其主要特陛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的基本概念和構造

5.二叉排序樹

6.平衡二叉樹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三)樹、森林

1.樹的存儲結構

2.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樹的應用

l.等價類問題

2.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圖

(一)圖的基本概念

(二)圖的存儲及基本操作

l.鄰接矩陣法

2.鄰接表法

(三)圖的遍歷

1.深度優先搜索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2.廣度優先搜索

(四)圖的基本應用及其復雜度分析

1.最小(代價)生成材

2.最短路徑

3.拓撲排序

4.關鍵路徑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順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B一樹

(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查找演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六、內部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科教 園&考研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人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簡單選擇排序

(五)希爾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歸並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數排序

(十)各種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比較

(十)內部排序演算法的應用

計算機組成原理

[考查目標]

l.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體與軟體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體系統巾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並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一)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3.計算機的工作過程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三)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 時鍾周期、主頻、CPI、CPU 執行時間;MIPS、MFLOPS。

二、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一)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真值和機器數

3.BCD碼

4.字元與字元串
5.校驗碼

(二)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

2.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移位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三) 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l.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範圍;IEEE754標准。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算術邏輯單元ALU

l.串列加法器和並行加法器

2.算術邏輯單元ALU 的功能和結構

三、存儲器層次結構

(一)存儲器的分類

(二)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S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2.DRAM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四)只讀存儲器

(五)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六)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七)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程序訪問的局部性原理

2.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3.Cache和主存之問的映射力式

4.Cache中主存塊的替換演算法

5.Cache寫策略
(八)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

3.段式虛擬存儲器

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統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3.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定址方式

l.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數據定址和指令定址

3.常見定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處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指令執行過程

(三)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線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格式;微命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五)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2.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匯流排

(一)匯流排概述

1.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2.匯流排的分類

3.匯流排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二)匯流排仲裁
l.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匯流排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非同步定時方式

(四)匯流排標准

七、輸入輸出(I/O)系統

(一)I/O系統基本慨念

(二)外部設備科教園考研統考專業課

1.輸入設備:鍵盤、滑鼠

2.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

3.外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磁碟陣列、光碟存儲器

(三)I/O介面(I/0控制器)

l.I/O介面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I/O端陽及其編址

(四) I/O方式

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DMA控制器的組成;DMA傳送過程。

4.通道方式

操作系統

[考查目標]

1.了解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的怍用、地位、發展和特點。

2.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操作系統沒計方法與實現技術。

3.能夠運用所學的操作系統原理、方法與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操作系統概述

(一)操作系統的概念、特徵、功能和提供的服務

(二)操作系統的發展與分類
(三)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

二、進程管理

(一)進程與線程

1.進程概念

2.進程的狀態與轉換

3.進程式控制制

4.進程組織

5.進程通信

共享存儲系統;消息傳遞系統;管道通信。

6.線程概念與多線程模型

(二)處理機調度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1.調度的基本概念

2.調度剛機、切換與過程

3.調度的基本准則

4.調度方式

5.典型調度演算法

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短作業(短任務、短進程、短線程)優先調度演算法;時間片輪轉調度演算法;優先順序調度演算法;高響應比優先調度演算法;多級反饋隊列調度演算法。

(三)進程同步

1.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

軟體實現方法;硬體實現力法。

3.信號量

4.管程

5.經典同步問題

生產者一消費者問題;讀者-寫者問題;哲學家進餐問題。

(四)死鎖

1.死鎖概念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2.死鎖處理策略

3.死鎖預防

4.死鎖避免

系統安全狀態;銀行家演算法。

5.死鎖檢測和解除
三、內存管理

(一)內存管理基礎

1.內存管理概念

程序裝人與鏈接;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空間;內存保護。

2.交換與覆蓋

3.連續分配管理方式

單一連續分配;分醫分配。

4.非連續分配管鯉方式

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二)虛擬內存管理

1.虛擬內存基本概念

2.請求分頁管理方式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3.頁面置換演算法

最佳置換演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換演算法(LRU);時鍾置換演算法(CLOCK)。

4.頁面分配策略

5.抖動

抖動現象;工作集。

6.請求分段管理力式

7.請求段頁式管理方式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統基礎

1.文件概念

2.文件結構

順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順序文件。

3.目錄結構

文件控制塊和索引節點;單級目錄結構和兩級目錄結構;樹形目錄結構;圖形目錄結構。

4.文件共享

共享動機;共享方式;共享語義。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5.文件保護

訪問類型;訪問控制。

(二)文件系統實現
1.文件系統層次結構

2.目錄實現

3.文件實現

(三)磁碟組織與管理

1.磁碟的結構

2.磁碟調度演算法

3.磁碟的管理

五、輸入輸出(I/O)管理

(一)I/O管理概述

1.I/O設備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2.I/O管理目標

3.I/O管理功能

4.I/O應用介面

5.I/O控制方式

(二)I/O核心子系統
1.I/O調度概念

2.高速緩存與緩沖區

3.設備分配與回收

4.假離線技術(SPOOLing)

5.出錯處理

計算機網路

[考查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工作原理。

3.能夠運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一、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一)計算機網路概述

1.計算機網路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2.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3.計算機網路與互聯網的發展歷史

4.計算機網路的標准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二)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參考模型

1.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2.計算機網路協議、介面、服務等概念

3.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層

(一)通信基礎

1.信道、信號、帶寬、碼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

3.信源與信宿

4.編碼與調制

5.電路變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

6.數據報與虛電路

(二)傳輸介質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l.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

2.物理層介面的特性

(三)物理層設備

1.中繼器

2.集線器

三、數據鏈路層

(一)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二)組幀

(三)差錯控制
l.檢錯編碼

2.糾錯編碼

(四)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

l.流量控制、可靠傳輸與滑動窗口機制

2.單幀滑動窗口與停止–等待協議

3.多幀滑動窗口與後退N幀協議(GBN)

4.多幀滑動窗口與選擇重傳協議(SR)

(五)介質訪問控制

1.信道劃分介質訪問控制

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渡分多路復用、碼分多路復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隨機訪問介質訪問控制

ALOHA 協議;CSMA 協議;CSMA/CD 協議;CSMA/CA協議。

3.輪詢訪問介質訪問控制:令牌傳遞協議

(六)區域網

1.局域阿的基本概念與體系結構

2.乙太網與IEEE 802.3

3.lEEE 802.11

4.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

(七)廣域網科教~~~園考研

l.廣域網的基本概念

2.PPP協議

3.HDLC協議

4.ATM網路基本原理

(八)數據鏈路層設備

1.網橋

網橋的概念;透明網橋與生成樹演算法;源選徑網橋與源選徑演算法。

2.區域網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

四、網路層

(一)網路層的功能

1.異構網路互連

2.路由與轉發

3.擁塞控制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二)路由演算法

1.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2.距離一向量路由演算法

3.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

4.層次路由
(三)IPv4

1.IPv4分組

2.IPv4地址與NAT

3.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

4.ARP協議、DHCP協議與ICMP協議

(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點

2.IPv6地址

(五)路由協議

1.自治系統

2.域內路由與域間路由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3.RIP路由協議

4.OSPF路由協議

5.BGP路由西議

(六)IP組播

1.組播的概念

2.IP組播地址

3.組播路由演算法

(七)移動IP

l.移動IP的概念

2.移動IP通信過程

(八)網路層設備

l.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

2.路由表與路由轉發

五、傳輸層

(一)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1.傳輸層的功能科教@園計算@機考研

2.傳輸層定址與埠

3.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

(二)UDP協議

1.UDP數據報

2.DPP校驗

(三)TCP協議

1.TCP段

2.TCP連接管理

3.TCP可靠傳輸

4.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六、應用層

(一)網路應用模型

1.客戶/伺服器模型

2.P2P模型

(二)DNS系統科教~!園計算 機考 研

1.層次域名空間

2.域名伺服器

3.域名解析過程

(三)FTP

l.FTP協議的工作原理

2.控制連接與數據連接

(四)電子郵件

1.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2.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

3.SMTP協議與POP3協議科 教 園計算 機考 研

(五)WWW

1.www的概念與組成結構

2.HTTP協議

閱讀全文

與工作集置換演算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解壓器官方免費 瀏覽:81
單片機p10開發 瀏覽:484
做什麼app賺錢 瀏覽:83
博途編譯失敗聯系客戶支持部門 瀏覽:926
金蝶旗艦版編譯 瀏覽:50
萬象伺服器斷電後啟動不了怎麼辦 瀏覽:356
我的世界蘋果版的2b2t伺服器地址咋查 瀏覽:95
xlsx轉換pdf 瀏覽:98
3dmax擠出命令英語 瀏覽:903
靶心率的定義和演算法 瀏覽:514
3d模術師app哪裡下載 瀏覽:474
php中文api文檔 瀏覽:458
安卓設計怎麼加入輸入框 瀏覽:185
主根伺服器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738
奇門遁甲完整版pdf 瀏覽:904
app軟體怎麼用的 瀏覽:802
電子書pdf購買 瀏覽:194
浪潮伺服器如何做系統 瀏覽:112
冒險島img格式加密 瀏覽:598
我的世界手游如何復制命令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