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昨晚被一個叫初心兼職代付軟體給騙了三百塊,
高僧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B. 給我開發了一個軟體,向他要源碼不給還要收費,合理嗎
不合理,我們公司開發的軟體都會提供給源代碼
C. 軟體編碼錯誤原因歸類
犯錯乃人之常情。然而,開發人員所犯的許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避免本文提到的這些常見錯誤,就能寫出更好、更簡潔的代碼。
作者:讀芯術來源:讀芯術
犯錯乃人之常情。
然而,開發人員所犯的許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避免本文提到的這些常見錯誤,就能寫出更好、更簡潔的代碼。 這不僅於自身有利,對那些需要查看代碼的其他開發人員也有利。
所以避開常見錯誤不僅僅是為自己——也是幫了團隊一個大忙。
綜上所述,小芯這次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應避免的常見錯誤:
1. 變數的非描述性命名
好的變數名稱非常重要,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很多時候,你不是唯一一個項目開發人員,其他開發人員也需要了解你編寫的代碼。
選擇好的名字需要時間,但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
2. 幻數和字元串
接著上文變數的非描述性命名,跳到下一項,該項關於不給變數賦值,也被稱為幻數或魔法字元串。
維基網路定義: 幻數是唯一值,具有無法解釋的意義且多次出現,可以而且應該被命名常量替換。
來看看下面的代碼片段:
for ($i = 1; $i <= 52; $i++) {
...
}
該例中的數字52就是一
for ($i = 1; $i <= 52; $i++) {
...
}
該例中的數字52就是一個幻數。沒有人明白為什麼有52這個數字及其代表什麼。為什麼是52?為什麼不能是64?這些是一年中的星期總數嗎?
更明晰的方法是:
$cardDeckSize = 52;for ($i = 1;$i <= $cardDeckSize; $i++) {
...
}
現在每個人都會明白這是在循環一副紙牌。該代碼給其他開發人員提供了語境。除此之外,更改數值更容易,因為值只在變數中存儲一次,不會重復。
幻數經常在程序的不同位置多次使用,因此容易出錯。
對於字元串來說也是如此,可採用同種方法:
if (userPasswordIsValid($user,"6yP4cZ".$password)) {
...
}
6yP4cZ是什麼?似乎非常隨意。
$salt = "6yP4cZ";if(userPasswordIsValid($user, $salt.$password)) {
...
}
啊哈,現在就說得通了!
3. 代碼格式混亂
混淆代碼的格式通常是那些沒有豐富編程經驗的人才會犯的。如果問有著多年經驗的開發人員,問他們是否認識一個測試人員或數據科學家混淆過代碼格式,他們可能都會點頭。這是由於缺乏經驗——除非使用像Python這樣的編程語言,可以避免很多此類失誤。
解決格式混亂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linter(應用代碼校驗)。現代集成開發系統(IDEs)也都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有時需要安裝一個插件,有時也可以直接完成。
4. 在一個函數中進行太多內容
根據單一職責模式,一個函數只應負責做一件事,只有一件事。筆者看到過太多函數集結了獲取、處理並呈現數據三個功能。把這個函數分開處理才是好的編程,一個函數獲取數據,一個函數處理數據,另一個函數顯示數據。
一個函數只關注一個內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能讓其運行更穩健。比如說,從API(應用程序介面)中獲取數據。如果API有變動——例如,出現了一個新版本——那麼如果處理代碼同屬一個函數,那麼處理代碼過程中斷的風險就會更大,這很可能會導致數據顯示也被中斷。
5. 硬編碼
硬編碼是將數據直接嵌入到程序或其他可執行對象的源代碼中的軟體開發行為,而不是從外部獲取數據或在運行時生成數據。
硬編碼的值不允許更改;它們是固定值。硬編碼被看作是一種反模式,或者至少是意味著一種壞代碼。
硬編碼最多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有時甚至有效)原因,都是密碼和文件位置。
人們看到的很多硬編碼密碼場景是用於外部服務或API的身份驗證。這些證書往往被硬編碼,但並不是最佳做法。
如果發現自己硬編碼了很多東西,真的應該仔細審視自己寫的代碼,因為大多數時候這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6. 注釋掉代碼
人們看到過包含多個函數的代碼塊被注釋掉。沒人知道為什麼它還在那裡,而且沒人知道這段代碼是否還有意義。但是,沒人會刪除這段代碼,而這是開發人員真正應該做的事情。之所以沒人刪除這段代碼,是因為每個人都認為其他人可能會用到。
只需刪除那段注釋掉的代碼即可。即使代碼不在最新版本中,如果有人想使用,該代碼仍然可以在版本控制中使用。
不過這只是筆者的個人看法。
祝大家避免雷區,代碼愉悅~
作者:讀芯術 鏈接:常見的編碼錯誤,再不避免就完了! - 51CTO.COM
來源:讀芯術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最新Java教程全套
第1階段 :Java基礎
D. 怎樣查看一個軟體的源代碼
對於現在的軟體來說,源代碼是最基礎的部分,得到了源代碼也就幾乎得到了軟體的全部。源代碼對於商業性質的軟體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旦泄露就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源代碼是一個軟體開發團隊的最高機密。
正因如此,很多人出於不同目的,會想辦法得到軟體的源代碼,但是我們知道,軟體的最終產品一般是已經編譯過的文件,就像我們初學C語言時生成的 exe 文件一樣,是一些二進制符,不能直接查看源碼。
想要查看一個軟體的源代碼,首先要確定這個軟體的開發者是否已經將其開源,如果開源的話就不必大費周章地去反編譯了,直接去開源社區里就會發現該軟體的源碼,開發者一般也會提供源碼的下載鏈接。
如果軟體不開源,那就要進行反編譯了,查看大多數軟體的源碼都需要用到這個方法,即使反編譯了,看到的源代碼也是非常混亂的,因為為了保護源碼,開發者在編譯前都會進行混淆,目的就是即使有人反編譯成功,也無法看懂代碼里的邏輯,這也是保護源碼的最後一道防線。
E. 如何找到軟體的源代碼
軟體的源代碼,基本是沒有辦法的,因為軟體運行時都是編譯後的程序,也就是把源代碼翻譯成計算機能執行的代碼,一般的破解是破解功能限制,注冊限制,反編譯也只是能得到匯編代碼,也很難看懂的。
F. 請問微信拼團軟體的源代碼哪裡能找到
一般買軟體還需要源代碼的價錢會比單獨買軟體的價錢高出不少,
G. 代付源碼是什麼
代付源碼是編寫程序的語言代碼。
在現代程序語言中,源代碼可以以書籍或者磁帶的形式出現,但最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這種典型格式的目的是為了編譯出計算機程序。計算機源代碼的最終目的是將人類可讀的文本翻譯成為計算機可以執行的二進制指令,這種過程叫做編譯,通過編譯器完成。
質量標准:
對於計算機而言,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好」的源代碼;然而作為一個人,好的書寫習慣將決定源代碼的好壞。源代碼是否具有可讀性,成為好壞的重要標准。軟體文檔則是表明可讀性的關鍵。
執行效率:雖然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來實現計算機的同一功能,但在執行效率上則存在不同。普遍規律是:越高級的語言,其執行效率越低。這也是為什麼匯編語言生成的文件比用VB語言生成文件普遍要小的原因。源代碼就是用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寫出來的代碼。主要對象是面向開發者。
H. 軟體功能完成未付款能先給對方源代碼嗎
可以。
先完成其他驗收,例如功能測試,簽完字,再交付源代碼。
源代碼(Sourcecode),也稱源程序,是指一系列人類可讀的計算機語言指令。
I. 完整的記賬軟體源代碼(Swift3+Node.js)
This is a completed finance app with Swift 3 And Nodejs.
The purpose i write it is i'm try to be a fullstack developer.
The ScreenShot as below
GitHub
Swift 3 + Realm + RxSwift + Alamofire
The project use Carthage as packmanager, please execute 'carthage update' before run
The project use npm && MongoDB, please make sure you install it all before run
email: [email protected]
QQ: 550462 (pls comments: github)
CNode
MIT
J. 怎樣查看和修改軟體的源代碼
exe文件信息一般不能直接更改,因為是編譯好的,並且一般都加了殼。
想改的話,得用脫殼了吧。不同的文件有可能用了不同的軟體加了殼。
用各類脫殼工具測試並脫殼後,再反編譯,有可能得到相關文件信息並更改。
(一)殼的概念
作者編好軟體後,編譯成exe可執行文件。 1.有一些版權信息需要保護起來,不想讓別人隨便改動,如作者的姓名,即為了保護軟體不被破解,通常都是採用加殼來進行保護。 2.需要把程序搞的小一點,從而方便使用。於是,需要用到一些軟體,它們能將exe可執行文件壓縮, 3.在黑客界給木馬等軟體加殼脫殼以躲避殺毒軟體。實現上述功能,這些軟體稱為加殼軟體。
(二)加殼軟體最常見的加殼軟體ASPACK ,UPX,PEcompact 不常用的加殼軟體WWPACK32;PE-PACK ;PETITE NEOLITE
(三)偵測殼和軟體所用編寫語言的軟體,因為脫殼之前要查他的殼的類型。 1.偵測殼的軟體fileinfo.exe 簡稱fi.exe(偵測殼的能力極強) 2.偵測殼和軟體所用編寫語言的軟體language.exe(兩個功能合為一體,很棒) 推薦language2000中文版(專門檢測加殼類型) 3.軟體常用編寫語言Delphi,VisualBasic(VB)---最難破,VisualC(VC)
(四)脫殼軟體。 軟體加殼是作者寫完軟體後,為了保護自己的代碼或維護軟體產權等利益所常用到的手段。目前有很多加殼工具,當然有盾,自然就有矛,只要我們收集全常用脫殼工具,那就不怕他加殼了。軟體脫殼有手動脫和自動脫殼之分,下面我們先介紹自動脫殼,因為手動脫殼需要運用匯編語言,要跟蹤斷點等,不適合初學者,但我們在後邊將稍作介紹。
加殼一般屬於軟體加密,現在越來越多的軟體經過壓縮處理,給漢化帶來許多不便,軟體漢化愛好者也不得不學習掌握這種技能。現在脫殼一般分手動和自動兩種,手動就是用TRW2000、TR、SOFTICE等調試工具對付,對脫殼者有一定水平要求,涉及到很多匯編語言和軟體調試方面的知識。而自動就是用專門的脫殼工具來脫,最常用某種壓縮軟體都有他人寫的反壓縮工具對應,有些壓縮工具自身能解壓,如UPX;有些不提供這功能,如:ASPACK,就需要UNASPACK對付,好處是簡單,缺點是版本更新了就沒用了。另外脫殼就是用專門的脫殼工具來對付,最流行的是PROCDUMP v1.62 ,可對付目前各種壓縮軟體的壓縮檔。在這里介紹的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和工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我們知道文件的加密方式,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進行脫殼。下面是我們常常會碰到的加殼方式及簡單的脫殼措施,供大家參考: 脫殼的基本原則就是單步跟蹤,只能往前,不能往後。脫殼的一般流程是:查殼->尋找OEP->Dump->修復 找OEP的一般思路如下: 先看殼是加密殼還是壓縮殼,壓縮殼相對來說容易些,一般是沒有異常,找到對應的popad後就能到入口,跳到入口的方式一般為。 我們知道文件被一些壓縮加殼軟體加密,下一步我們就要分析加密軟體的名稱、版本。因為不同軟體甚至不同版本加的殼,脫殼處理的方法都不相同。
常用脫殼工具: 1、文件分析工具(偵測殼的類型):Fi,GetTyp,peid,pe-scan, 2、OEP入口查找工具:SoftICE,TRW,ollydbg,loader,peid 3、mp工具:IceDump,TRW,PEditor,ProcDump32,LordPE 4、PE文件編輯工具PEditor,ProcDump32,LordPE 5、重建Import Table工具:ImportREC,ReVirgin 6、ASProtect脫殼專用工具:Caspr(ASPr V1.1-V1.2有效),Rad(只對ASPr V1.1有效),loader,peid(1)Aspack: 用的最多,但只要用UNASPACK或PEDUMP32脫殼就行了 (2)ASProtect+aspack:次之,國外的軟體多用它加殼,脫殼時需要用到SOFTICE+ICEDUMP,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最新版現在暫時沒有辦法。 (3)Upx: 可以用UPX本身來脫殼,但要注意版本是否一致,用-D 參數 (4)Armadill: 可以用SOFTICE+ICEDUMP脫殼,比較煩 (5)Dbpe: 國內比較好的加密軟體,新版本暫時不能脫,但可以破解 (6)NeoLite: 可以用自己來脫殼 (7)Pcguard: 可以用SOFTICE+ICEDUMP+FROGICE來脫殼 (8)Pecompat: 用SOFTICE配合PEDUMP32來脫殼,但不要專業知識 (9)Petite: 有一部分的老版本可以用PEDUMP32直接脫殼,新版本脫殼時需要用到SOFTICE+ICEDUMP,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 (10)WWpack32: 和PECOMPACT一樣其實有一部分的老版本可以用PEDUMP32直接脫殼,不過有時候資源無法修改,也就無法漢化,所以最好還是用SOFTICE配合 PEDUMP32脫殼 我們通常都會使用Procmp32這個通用脫殼軟體,它是一個強大的脫殼軟體,他可以解開絕大部分的加密外殼,還有腳本功能可以使用腳本輕松解開特定外殼的加密文件。另外很多時候我們要用到exe可執行文件編輯軟體ultraedit。我們可以下載它的漢化注冊版本,它的注冊機可從網上搜到。ultraedit打開一個中文軟體,若加殼,許多漢字不能被認出 ultraedit打開一個中文軟體,若未加殼或已經脫殼,許多漢字能被認出 ultraedit可用來檢驗殼是否脫掉,以後它的用處還很多,請熟練掌握例如,可用它的替換功能替換作者的姓名為你的姓名注意位元組必須相等,兩個漢字替兩個,三個替三個,不足處在ultraedit編輯器左邊用00補。
常見的殼脫法:
(一)aspack殼 脫殼可用unaspack或caspr 1.unaspack ,使用方法類似lanuage,傻瓜式軟體,運行後選取待脫殼的軟體即可. 缺點:只能脫aspack早些時候版本的殼,不能脫高版本的殼 2.caspr第一種:待脫殼的軟體(如aa.exe)和caspr.exe位於同一目錄下,執行windows起始菜單的運行,鍵入 caspr aa.exe脫殼後的文件為aa.ex_,刪掉原來的aa.exe,將aa.ex_改名為aa.exe即可。使用方法類似fi 優點:可以脫aspack任何版本的殼,脫殼能力極強缺點:Dos界面。第二種:將aa.exe的圖標拖到caspr.exe的圖標上***若已偵測出是aspack殼,用unaspack脫殼出錯,說明是aspack高版本的殼,用caspr脫即可。 (二)upx殼 脫殼可用upx待脫殼的軟體(如aa.exe)和upx.exe位於同一目錄下,執行windows起始菜單的運行,鍵入upx -d aa.exe (三)PEcompact殼 脫殼用unpecompact 使用方法類似lanuage傻瓜式軟體,運行後選取待脫殼的軟體即可 (四)procmp 萬能脫殼但不精,一般不要用 使用方法:運行後,先指定殼的名稱,再選定欲脫殼軟體,確定即可脫殼後的文件大於原文件由於脫殼軟體很成熟,手動脫殼一般用不到。
三、壓縮與脫殼
現在脫殼一般分手動和自動兩種,手動就是用TRW2000、TR、SOFTICE等調試工具對付,對脫殼者有一定水平要求。而自動就稍好些,用專門的脫殼工具來脫,最常用某種壓縮軟體都有他人寫的反壓縮工具對應,有些壓縮工具自身能解壓,如UPX;有些不提供這功能,如:ASPACK,就需要UNASPACK對付。很多文件使用了一些壓縮加殼軟體加密過,這就需要對文件進行解壓脫殼處理後,才能漢化。這種壓縮與我們平時接觸的壓縮工具如winzip,winrar等壓縮不同,winzip和winrar等壓縮後的文件不能直接執行,而這種 EXE 壓縮軟體,EXE文件壓縮後,仍可以運行。這種壓縮工具把文件壓縮後,會在文件開頭一部分,加了一段解壓代碼。執行時該文件時,該代碼先執行解壓還原文件,不過這些都是在內存中完成的,由於微機速度快,我們基本感覺不出有什麼不同。這樣的程序很多,如 The bat,Acdsee,Winxfile等等。
要脫殼就應先了解常用壓縮工具有哪些,這樣知己知彼,如今越來越多的軟體商喜歡用壓縮方式發行自己的產品,如The bat!用UPX壓縮,ACDSEE3.0用ASPACK壓縮等。它有以下因素:一是:微機性能越來越好,執行過程中解壓使人感覺不出來,用戶能接受(給軟體加殼,類似WINZIP 的效果,只不過這個加殼壓縮之後的文件,可以獨立運行,解壓過程完全隱蔽,都在內存中完成。解壓原理,是加殼工具在文件頭里加了一段指令,告訴CPU,怎麼才能解壓自己。現在的CPU都很快,所以這個解壓過程你看不出什麼異常。因為軟體一下子就打開了,只有你機器配置非常差,才會感覺到不加殼和加殼後的軟體運行速度的差別。)。 二是:壓縮後軟體體積縮小,便於網路傳輸。三是:增加破解的難度。首先,加殼軟體不同於一般的winzip,winrar等壓縮軟體.它是壓縮exe可執行文件的,壓縮後的文件可以直接運行.而winzip,winrar等壓縮軟體可壓縮任何文件,但壓縮後不能直接運行。很多站點不允許上傳可執行文件,而只能上傳壓縮的文件,一方面處於速度考慮,也是為了安全性考慮。用加殼軟體壓縮的文件就是體積縮小,別的性質沒改變。還是EXE文件,仍可執行,只是運行過程和以前不一樣了。壓縮工具把文件壓縮後,在文件開頭一部分,加了一段解壓代碼。執行時該文件時,該代碼先執行解壓還原文件,不過這些都是在內存中完成的,由於微機速度快,我們基本感覺不出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