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珠心算93+8怎麼算
所謂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等運算的計算方法,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及口訣,當使用者能熟練操作算盤,除了會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外,也能透過腦細胞的滋長,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算珠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里,這種活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里來完成珠算運算,即人們所謂珠算式心算。
1、首先93加8是加法,加法是先在算盤的十位和個位拔入第一個加數對應的算盤珠。
2、其次在算盤十位上拔入第二個加數的十位上的數字(滿十須在算盤百位上拔一)。
3、最後在算盤個位上加入第二個加數個位上的數字(同理:個位滿十後要在算盤十位上加入一)。
2. 珠算最基本的口訣什麼意思啊
每個加數對應三句加法口訣,如下:
以「一」為例:
1.「一上一」即「把下排的一顆珠子向上撥(上一)」
適用情形:當前位置的數字是「0、1、2、3、5、6、7、8」
「一下五去四」即「把上排的一顆珠子向下撥(下五),同時把下排的四顆珠子向下撥(去四)」
適用情形:當前位置的數字是「4」
2.「一去九進一」即「把上排的一顆珠子向上撥(去五),同時把下排的四顆珠子向下撥(去四),合稱『去九』,然後在高一位的位置上加一(進一),完成進位計算」
適用情形:當前位置的數字是「9」
以「七」為例:
1.「七上七」即「把上排的一顆珠子向下撥(下五),同時把下排的兩顆珠子向上撥(上二),合稱『上七』」
適用情形:當前位置的數字是「0、1、2」
2.「七去三進一」即「把下排的三顆珠子向下撥(去三),然後在高一位的位置上加一(進一),完成進位計算」
適用情形:當前位置的數字是「3、4、8、9」
3.「七上二去五進一」即「把下排的兩顆珠子向上撥(上二),同時把上排的一顆珠子向上撥(去五),然後在高一位的位置上加一(進一),完成進位計算」
適用情形:當前位置的數字是「5、6、7」
(2)算盤珠演算法視頻擴展閱讀
學習方法
在珠心算教學過程中,珠算是基礎,透過實珠(算盤)的操作,讓學習者了解四則計算的變化及方法。
隨著技巧的熟練,學習者腦中的影像逐漸建立,透過影像的模擬操作(虛盤)即產生心算的功能,所以心算是珠算的高級顯現。珠算與心算就如同人之雙足,無法擇一獨行。
珠算的學習,可熟練掌握到計算能力及記憶能力。而記憶能力中的表象,便是心算過程中最重要的算珠圖像,計算過程中,算珠圖像,由靜珠瞬間不斷化成許多動珠運轉,以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所以愈是純熟的珠算技巧,愈發揮高超的心算程度。因此,在學習珠心算過程中,應珠算與心算並行不悖,珠算在先奠定基礎,心算在後瞬間表示。珠算在難度漸高時,會進展緩慢,心算卻能更通暢無礙,天馬行空。當心算的空間,逾越珠算的限制,即達學習者的最高境界。
珠心算教學與訓練是一項健康有益的活動,不但培養兒童超常的計算技能,而且能進一步發展兒童的智力,提高兒童的整體素質。
珠心算教學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與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規律,合理安排教學與訓練時間,採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學與訓練質量的關鍵。
參考鏈接來源:網路-珠心算
3. 初學者如何學算盤,電腦初學者入門教程視頻教程
算盤是用來進行數字運算的,使用算盤 ,首先必須懂得 怎樣把一個數表示在算 有人認為 初學者應用左手撥珠 ,以便右手握筆來抄寫數字 但實踐經 驗 告訴。算盤的口訣有加法口訣減法口訣乘法口訣除法口訣加法口訣如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等。
薈伊HHAYYI禮盒套裝其他,蘇寧易購提供加法數學文具幼兒園初學練習珠算算盤兒童小學生新款口訣串珠速算,默認賣點,買薈伊HHAYYI禮盒套裝,就來喜喬貿易專營店。更佳答案呵呵,還學來有何用哦,曾經我就是學的算盤,而且定了四級,現在改用電腦了喲但是很簡單的,關鍵是學了要多練,指對和學電腦打字一樣手指不能。
天極 歲兒童啟蒙珠心算練習題教材培訓班特色珠算課程幼兒園小學生珠算教材初學者 10 3冊書贈算盤 2兒童珠心算教材入門初中級全,湖北武漢,博爾樂圖書專營店,歡迎 。珠算口訣是一種中國人在使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演算法適用於算盤,迄今為止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算盤一詞出現於元代劉因12481293靜修先生文集中一首五言絕句的題目元代畫家王 詳情算盤 九九口訣 加法口訣 減法口訣 全部。
以上就是與初學者如何學算盤相關內容,是關於算盤的分享。看完電腦初學者入門教程教程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4. 打算盤的口訣是什麼
加法口訣
不進位的加進位的加
直加滿五加進十加破五進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進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進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
減法口訣
不退位的減退位的減
直減破五減退位減退十補五的減
減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還九
減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還八
減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還七
減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還六
減五:五下五,五退一還五
減六:六下六,六退一還四,六退一還五去一
減七:七下七,七退一還三,七退一還五去二
減八:八下八,八退一還二,八退一還五去三
減九:九下九,九退一還一,九退一還五去四
乘法口訣
在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得到應用;
歸除口訣,首見楊輝《乘除通變算寶》[1274],
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所載九歸口訣已與現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下來。
三、大九九口訣表
一一01一二02一三03一四04一五05一六06一七07一八08一九09
二一02二二04二三06二四08二五10二六12二七14二八16二九18
三一03三二06三三09三四12三五15三六18三七21三八24三九27
四一04四二08四三12四四16四五20四六24四七28四八32四九36
五一05五二10五三15五四20五五25五六30五七35五八40五九45
六一06六二12六三18六四24六五30六六36六七42六八48六九54
七一07七二14七三21七四28七五35七六42七七49七八56七九63
八一08八二16八三24八四32八五40八六48八七56八八64八九72
九一09九二18九三27九四36九五45九六54九七63九八72九九81
除法口訣
珠算除法有歸除法和商除法兩種.
歸除法用口訣進行計算,有九歸口訣,退商口訣和商九口訣.
九歸口訣共61句:
一歸(用1除):逢一進一,逢二進二,逢三進三,逢四進四,逢五進五,逢六進六,逢七進七,逢八進八,逢九進九.
二歸(用2除):逢二進一,逢四進二,逢六進三,逢八進四,二一添作五.
三歸(用3除):逢三進一,逢六進二,逢九進三,三一三餘一,三二六餘二.
四歸(用4除):逢四進一,逢八進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餘二,四三七餘二.
五歸(用5除):逢五進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歸(用6除):逢六進一,逢十二進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餘二,六四六餘四,六五八餘二.
七歸(用7除):逢七進一,逢十四進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餘二,七四五餘五,七五七餘一,七六八餘四.
八歸(用8除):逢八進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餘二,八六七餘四,八七八餘六.
九歸(用9除):逢九進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卷上「歸除歌訣」...
一歸如一進見一進成十
二一添作五逢二進成十四進二十六進三十八進四十
三一三十一三二六十二逢三進成十六進二十九進三十
四一二十二四二添作五四三七十二逢四進成十八進二十
五歸添一倍逢五進成十
六一下加四六二三十二六三添作五六四六十四六五八十二逢六進成十
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十二七四五十五七五七十一七六八十四逢七進成十
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四添作五八五六十二八六七十四八七八十六逢八進成十
九歸隨身下逢九進成十
南宋數學家楊輝在他的「日用演算法」(1262年)中編造了斤價求兩價的歌訣
元朝偉大數學家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年)書中,更被推進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求,隔位六二五;(1/16=0.0625)
二求,退位一二五;(2/16=0.125)
三求,一八七五記;(3/16=0.1875)
四求,改曰二十五;(4/16=0.25)
五求,三一二五是;(5/16=0.3125)
六求,兩價三七五;(6/16=0.375)
七求,四三七五置;(7/16=0.4375)
八求,轉身變作五;(8/16=0.5)
九求,五六二五;(9/16=0.5625)
十求,六二五;(10/16=0.625)
11求,六八七五;(11/16=0.6875)
12求,七五;(12/16=0.75)
13求,八一二五;(13/16=0.8125)
14求,八七五;(14/16=0.875)
15求,九三七五;(15/16=0.9375)
退商口訣共9句:
無除退一下還一,無除退一下還二,無除退一下還三,
無除退一下還四,無除退一下還五,無除退一下還六,
無除退一下還七,無除退一下還八,無除退一下還九,
商九(又叫撞歸,是除以以9開頭的數,商用大了,退商的時候用的)口訣共9句:
見一無除作九一,見二無除作九二,見三無除作九三,
見四無除作九四,見五無除作九五,見六無除作九六,
見七無除作九七,見八無除作九八,見九無除作九九.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叫「單歸」;除數是兩位或兩位以上的除法叫「歸除」,除數的首位叫「歸」,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數是534的歸除,叫「五歸三四除」.即用五歸口訣求商後,再用34除.
開乘方
珠算乘方可以直接乘,也可以根據公式,高次方若冪是質素,就只有直接乘,若可以分解因式,則可分解因式再來算。
珠算開平方,一般有半九九開平方法,積差開平方法,公式開平方法,增乘開平方法。
開三次方,有三倍根開立方法,過大商開立方法。
開五次方,有多種,常見的有增乘開五次方。
開高次方一般很少在珠算上用。
5. 怎麼用算盤算乘法
珠算除法有歸除法和商除法兩種.
歸除法用口訣進行計算,有九歸口訣,退商口訣和商九口訣.
九歸口訣共61句:
一歸(用1除):逢一進一,逢二進二,逢三進三,逢四進四,逢五進五,逢六進六,逢七進七,逢八進八,逢九進九.
二歸(用2除):逢二進一,逢四進二,逢六進三,逢八進四,二一添作五.
三歸(用3除):逢三進一,逢六進二,逢九進三,三一三餘一,三二六餘二.
四歸(用4除):逢四進一,逢八進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餘二,四三七餘二.
五歸(用5除):逢五進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歸(用6除):逢六進一,逢十二進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餘二,六四六餘四,六五八餘二.
七歸(用7除):逢七進一,逢十四進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餘二,七四五餘五,七五七餘一,七六八餘四.
八歸(用8除):逢八進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餘二,八六七餘四,八七八餘六.
九歸(用9除):逢九進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空檔:某一檔的上、下都離梁的時候,叫做空檔。空檔表示這一檔沒有記數,或者表示0。
空盤:算盤的各檔都是空檔是,表示全盤沒有記數,叫做空盤。
內珠:靠梁記數的算珠,叫做內珠。
外珠:離梁不記數的算珠,叫做外珠。
撥上:是指將下珠撥靠梁。
撥下:是指將上珠撥靠梁。
撥去:是指將上珠或下珠撥離梁。
本檔:是指正要撥珠記數的這一檔。
前檔:是指本檔的前一檔,也叫左一檔(位)。
後檔:是指本檔的後一檔,也叫右一檔(位)。
漂珠:撥珠時用力過輕,不靠梁不著框,浮漂在檔中間的算珠。
帶珠:撥珠時,把本檔或鄰檔不應撥入或撥去的算珠帶入或帶出叫帶珠。
實珠:靠梁表示正數的算珠。
虛珠:也叫負珠,是指算珠撥到既不靠梁又不靠框,表示負數的懸珠。
置數:也教布數,按照計算的要求,把數字撥入算盤,為計算作準備。
檔位:也叫檔次,是指檔的位次。
錯檔:也叫錯位,是指運算過程中未將算珠撥入應撥的檔位。
隔檔:也叫隔位,是指本數位左右空一檔的第二檔(位)。入隔位乘法中兩數相乘,積的個位打在被乘數的右兩位上;隔位除法中隔位商幾,指的是被除數首位的左兩位。
進位:是指本檔加上一個數後,大於或等於10,須向前位加1,叫做進位。
退位:是指在本檔減去一個數時本檔不夠,許向前面一位減1,叫做退位。
首位:也叫最高位,是指一個多位數的第一個非零數字為首位。如3284中的3,0.0726中的7。
末位:也叫最低位,是指一個多位數的最後一個數字。如3275中的5,一二○中的0,481.29
中的9。
次位:實質一個多位數的第二個數字。入3865中的8,0.4178中的1。
實數:古算書中通稱被乘數和被除數為實數,簡稱實。
法數:古算書中通稱乘數和除數為法數,簡稱法。
乘加:是指被乘數每位乘以乘數各位,在算盤上一邊乘一邊加積數。
乘減:也叫減積,是指每位商數同除數相乘,乘積在被除數里減去。
除首:是指除數的最高位數。
積首:是指積數的首位數。
商首:是指商數的首位數。
估商:在除法中,需求得每一個商數,就要用心算,估出被除數是除數的幾倍,這種心算過程叫做估商。
試商:也叫初商,是指在估商時初步求得偏大或偏小的商數,叫做試商。
置商:也叫立商,是指把試商撥入算盤。
調商:置商後,經乘減證明,試商不正確,需要調整初商。
確商:置商後,經乘減證明,試商不大也不小。
除盡:是指被除數除以除數,除到某一位,剛好無余數,叫做除盡。
除不盡:是指整除出現無窮循環或不循環小數時,不能除盡的除算。如:1÷3=0.333……;1÷7=0.142857142857……。
余數:不能整除的除法,在商數求到各位或預定的某數位時,被除數中減剩的數叫做余數。在運算過程中,往往被除數郊區每次商與除數的乘積都有剩餘的數,通常也叫做余數。
退商:初商過大,把它改小叫「退商」。
補商:初商過小,把它改大叫「補商」。
假商:在除法運算中,為了計算便捷,先確立一個商,再經過調整取得確商。先確立的商,叫做假商。
清盤:撥去各檔靠梁的算珠,使全盤成為空盤,叫做清盤。
全盤練習:算盤所有檔上,或大部分檔上作撥珠練習,以及按基本運演算法則進行全面練習,叫做全盤練習。
6. 五珠算盤怎麼算百位數加減
下4珠每個代表1,上1珠代表5,從左到右依次為,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大拇指往上撥,食指往下撥,依據法則進行運算。
在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得到應用;歸除口訣,首見楊輝《乘除通變算寶》[1274],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所載九歸口訣已與現代基本相同。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下來。
7. 珠算的口訣要領 珠算的加減乘除口訣
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卷上「歸除歌訣」...
一歸如一進 見一進成十
二一添作五 逢二進成十 四進二十 六進三十 八進四十
三一三十一 三二六十二 逢三進成十 六進二十 九進三十
四一二十二 四二添作五 四三七十二 逢四進成十 八進二十
五歸添一倍 逢五進成十
六一下加四 六二三十二 六三添作五 六四六十四 六五八十二 逢六進成十
七一下加三 七二下加六 七三四十二 七四五十五 七五七十一 七六八十四 逢七進成十
八一下加二 八二下加四 八三下加六 八四添作五 八五六十二 八六七十四 八七八十六 逢八進成十
九歸隨身下 逢九進成十
南宋數學家楊輝在他的「日用演算法」(1262年)中編造了斤價求兩價的歌訣
元朝偉大數學家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年)書中,更被推進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求,隔位六二五;(1/16=0.0625)
二求,退位一二五;(2/16=0.125)
三求,一八七五記;(3/16=0.1875)
四求,改曰二十五;(4/16=0.25)
五求,三一二五是;(5/16=0.3125)
六求,兩價三七五;(6/16=0.375)
七求,四三七五置;(7/16=0.4375)
八求,轉身變作五;(8/16=0.5)
九求,五六二五;(9/16=0.5625)
十求,六二五;(10/16=0.625)
11求,六八七五;(11/16=0.6875)
12求,七五;(12/16=0.75)
13求,八一二五;(13/16=0.8125)
14求,八七五;(14/16=0.875)
15求,九三七五;(15/16=0.9375)
「算盤」一詞出現於元代劉因[1248-1293]《靜修先生文集》中
一首五言絕句的題目;
元代畫家王振鵬作《乾坤一擔圖》[1310年]中
貨郎擔的貨中有一算盤;
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1366]卷二十九「井珠」條中
有「算盤珠」比喻;
元曲中也提到「算盤」,可見,元代已應用了算盤.
載有算盤圖的最早文獻是明洪武四年[1371]刻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一書.
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是徐心魯訂正的《盤珠演算法》[1573].
流行最廣,在歷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書
則是明代程大位編的《直指演算法統宗》[1592].
加減口訣,為珠算所特有,最早見於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1450].
乘法除法口訣,採用的則是籌算口訣.
乘法「九九」口訣,在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得到應用;
歸除口訣,首見楊輝《乘除通變算寶》[1274],
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所載九歸口訣已與現代基本相同.
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下
8. 以前有個老先生給人看病打算盤珠算是用的什麼法
《盤珠演算法》。老先生的時代,都是用大算盤珠子來計算數值的,名叫《盤珠演算法》,這種演算法計算速度快,非常不錯。
9. 珠算加法口訣解釋
珠算加法口訣解釋?
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岳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為三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顆,每珠當一。可見當時「珠算」與現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
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看到"趙太承家"葯店櫃台上放者一把算盤,明朝時逐步傳入日本,朝鮮,泰國的地.元代劉因(1248~1293)《靜修先生文集》中有題為《算盤》的五言絕句。元代畫家王振鵬《乾坤一擔圖》(1310)中有一算盤圖。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1366)卷二十九「井珠」條中有「算盤珠」比喻。元曲中也提到「算盤」,由這些實例,可知宋代已應用珠算。
明代商業經濟繁榮,在商業發展需要條件下,珠算術普遍得到推廣,逐漸取代了籌算。現存最早載有算盤圖的書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是閩建(福建建甌縣)徐心魯訂正的《盤珠演算法》(1573)。流行最廣,在歷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書則是明程大位編的《直指演算法統宗》。
目前,國務院以將「算盤」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珠算四則運算皆用一套口訣指導撥珠完成。加減法,明代稱「上法」和「退法」,其口訣為珠算所特有,最早見於吳敬《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1450)。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訣,起源甚早,春秋戰國時已在籌算中應用。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夢溪筆談》卷十八中介紹「增成法」時說:「唯增成一法稍異,其術都不用乘除,但補虧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後來變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後來變為「八一下加二」等口訣。可見「增成法」就是「歸除法」的前身。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中,敘述了「九歸」,他在當時流傳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訣三十二句,與現今口訣接近。元代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卷上)載有九歸口訣三十六句,和現今通行的口訣大致相同。14世紀中丁巨撰演算法八卷(1355),內有「撞歸口訣」。總之,歸除口訣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則口訣,珠算的演算法就形成了一個體系,長期沿用了下來。
中國珠算,從明代以來,極為盛行,先後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近年在美洲也漸流行。由於算盤不但是一種極簡便的計算工具,而且具有獨特的教育職能,所以到現在仍盛行不衰。
加法口訣表
不進位的加進位的加
直加滿五加進十加破五進十加
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
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
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
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進一
加五:五上五,五去五進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
加七:七上七,七去三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
加八:八上八,八去二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
加九: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
減法口訣表
不退位的減退位的減
直減破五減退位減退十補五的減
減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還九
減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還八
減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還七
減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還六
減五:五下五,五退一還五
減六:六下六,六退一還四,六退一還五去一
減七:七下七,七退一還三,七退一還五去二
減八:八下八,八退一還二,八退一還五去三
減九:九下九,九......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喜氣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