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鴻蒙系統全面解析,誕生背景、技術細節生態圈一文看懂 | 智東西內參
華為6月2日正式發布的鴻蒙系統無疑占據了最近熱點話題的C位,雖然不全是贊美的聲音,但這種努力打破美國壟斷,挑戰谷歌、蘋果在移動操作系統上壟斷地位的嘗試必將成為中國 科技 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興業證券的報告《華為鴻蒙深度研究》, 從鴻蒙系統的產生背景、開源技術細節和產業鏈生態圈全面解析鴻蒙系統。
原標題:
《華為鴻蒙深度研究》
作者: 未註明
鴻蒙產生的時代背景,總體來說有六個:
1、數字化的時代背景:數字化新時代的到來需要新的操作系統;
2、IoT 與 5G:5G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操作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
3、中國面臨「卡脖子」的挑戰:獨立自主的研發操作系統是迫切的需求;
4、人工智慧的興起:AIoT場景天然要求多設備智能協同,需要一個適用於各類型機器的操作系統;
5、大數據與雲計算:TB、PB級的大數據需要一個能夠提供多機互聯的操作系統;
6、全球信息安全面臨挑戰:網路安全威脅呈現多元化、復雜化、頻發高發趨勢,需要一個足夠安全的系統進行保障。
到鴻蒙的出現,操作系統已經經歷了四代:分別是Unix、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和鴻蒙/Fuchsia。
Fuchsia是由Google自主開發的基於Zircon微內核的開源系統,它可以運行在手機、電腦、智能家電等硬體產品上。
谷歌公司對Fuchsia的預期發展是讓它取代Android和 Chrome OS ,統一兩者成為一個操作系統。
和安卓相比,鴻蒙與安卓都是基於Linux開發,安卓是基於宏內核結構設計,而鴻蒙是基於微內核結構設計。鴻蒙系統使用C和C++編寫,不需要虛擬機這一中間過程,因此運行效率更高。
和iOS相比,iOS和鴻蒙都是致力於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iOS底層是基於Unix的,並且是閉源的,鴻蒙是基於Lmux的, 是開源的。
全球操作系統格局
2012年,華為出於對谷歌如果對其斷供就會難以維持生產的顧忌,開始布局自有分布式操作系統。
2019年5月15日,華為被列入了所謂「實體清單」,谷歌Android 服務GMS對華為禁供。
5G迅猛發展,物聯網時代來臨,多年前的布局使華為抓住了最佳的發展時期。
鴻蒙發展 歷史
總體來說,鴻蒙的技術現階段優勢在於開放,但劣勢是生態。系統在分布式部署、時延和流暢性等方面具有優勢,但最大短板生態。
構建一個成熟的生態是鴻蒙能否生存下去並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技術上,鴻蒙系統使用微內核架構。內核是操作系統內最基礎的構件,因此內核的設計對於操作系統的外部特性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常見內核結構可以分為宏內核、微內核、混合內核、外內核等。
微內核是較新內核結構,但是它擁有著眾多宏內核不具有的優良特性,吸引了很多研究者。
微內核與宏內核對比
微內核架構包含兩類組件:核心系統和插件模塊。核心系統負責通用功能,不因為業務的變化而變化。
插件模塊負責實現具體的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變化而改動和擴展。
微內核架構模式可以將其他應用程序的功能作為插件添加到核心應用程序,從而提供應用的可擴展性、功能分離性和獨立性。
微內核架構通常具有以下特徵:整體敏捷度高、易部署、可測性高、功能表現優秀、可擴展性強和不易開發。
鴻蒙系統設計
鴻蒙架構的另一個很大優勢是依靠分布式軟匯流排、分布式設備虛擬化、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任務調度等技術,可以實現多種類、多數量的設備之間硬體的互助和資源共享。
分布式數據管理
分布式軟匯流排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
鴻蒙系統設計初衷是為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的高標准鏈接要求,可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 汽車 、可穿戴設備等廣泛的終端設備, 將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智能 社會 中打造下一代操作系統。
鴻蒙當前和未來架構
在技術特性上,鴻蒙有著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的特點。
在鴻蒙OS的框架層提供了用戶程序框架、Ability框架和UI框架。它們可以支持多終端設備業務邏輯和界面邏輯的復用,這樣應用跨設備的開發效率也就得到了提框架層升。
另一個特點是 統一OS,彈性部署 。鴻蒙os通過組件化和小型化的設計方法,使得針對各種類型的設備可以按需求選擇合適的部署方案。
鴻蒙支持多種組件配置方案:1、支持各組件的選擇,組件並不是必須被部署,可以按照需要選擇合適的部件;
2、支持組件內功能集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選擇性的給組件配置功能集;
3、支持組件內功能集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選擇性的給組件配置功能集。
除了微內核,鴻蒙的另一大賣點是方舟編譯器。方舟編譯器可以方便安卓APP移植到鴻蒙系統。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台,它將以前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運行方式轉變為將Java、C、C++等代碼一次編譯成機器碼的高效運行方式,同時也實現了多語言的統一。
華為官方數據表明,方舟編譯器能提升24%的操作系統流暢度、44%的系統響應能力和60%的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
華為當前的業務可分為四大領域: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雲服務四大業務領域相互協同、共同發展,拼接成華為生態戰略布局版圖。
華為生態
鴻蒙系統的生態可以概括為1+8+N。1+8+N戰略的核心是1 , 即智能手機。智能手機作為鴻蒙生態的核心部分,憑借華為海思自研的麒麟晶元,為其他設備終端提供相應的通信支撐。
正是因為萬物互聯的場景中手機的重要性,華為始終以全球手機市場第一作為目標。
8是指 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鏡、手錶、車機、耳機 ,這8項將由華為公司親自研發和參與市場,並且會追求市場領先地位。
N是 攝像頭、掃地機、智能秤等外圍智能硬體 ,涵蓋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 健康 、影音 娛樂 、智慧出行五大場景模式。
這些領域是與鴻蒙生態的合作夥伴進行共同開發,在合作過程中,鴻蒙生態將會提供HiLink協議標准,HiAI組件,Lite OS等技術平台,同時將鴻蒙操作系統開源。
2019年8月,全球第一款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榮耀智慧屏正式發布。
榮耀智慧屏作為當時首個搭載鴻蒙系統的終端產品,突破了傳統電視的概念,搭載有鴻鵠818智慧晶元等三顆華為自研晶元和升降式AI攝像頭,內置華為系統級視頻通話功能,開創了大屏和手機的新交互方式,除了可聯控智能家居,還能實現智慧雙投、魔法閃投、魔法控屏等功能。
鴻蒙OS + 智慧屏
2021年4月,華為的鴻蒙OS智能座艙正式發布。
鴻蒙OS車機操作系統是面向車的操作系統,與手機同平台。鴻蒙OS智能座艙搭載有一芯多屏、多用戶並發、運行時確定性保障、分布式外設、車載網路、多部件等多種應用,提供差異化啟動恢復、極速啟動、多用戶切換、聲場控制、多部件協同等功能。
鴻蒙OS智能座船可以及時升級應用,基於其HMS-Automotive平台,開發者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應用體驗,實現人、車、家的全場景協同。
鴻蒙OS + 智能座艙
同時面向車載場景增量還開發有HOS-A子系統,可實現賬號、多模輸入、用戶程序框架、元能力框架、多媒體、公共通信、車機業務啟動恢復等功能,使得自動駕駛、導航、視頻、音樂和通話等業務能夠在智能座艙和其他設備之間實現無縫切換,讓智能駕駛變得簡單、有趣、享受。
發布會現場透露,目前智能駕駛生態平台已獲得30+硬體生態、50+應用生態合作夥伴支持,未來鴻蒙OS將繼續加大與 汽車 及應用領域的開放與合作力度,與產業鏈一起打造智能駕駛的極致體驗。
2020年7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與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智慧家居領域達成「全方位戰略合作關系」 。
2021年4月,作為首批支持鴻蒙系統的家電產品,美的家用智能蒸烤箱S5mini正 式上市,該智能蒸箱搭載了華為鴻蒙系統,同時搭配了鴻蒙系統的一碰連特性,可以快速完成配網。
配網成功後,手機會自動跳轉到鴻蒙系統內置的輕量化產品頁面,用戶可以在頁面中獲取跟產品搭配的定製食譜,根據菜譜准備食材,即可一鍵啟動機器、機器自動烹飪。
智東西 認為,數字商業的終極競爭,歸根到底就是操作系統的競爭,全球市值前3名的蘋果、谷歌和微軟,他們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操作系統。鴻蒙的推出,長遠來看決定了能否在異構計算時代中取得第四張操作系統入場券的關鍵。
⑵ 2019年哪些軟體適配方舟編譯器了
感覺方舟編譯器雷聲大雨點小,現階段除了新浪微博極速版以外,還有哪些第三方APP針對方舟編譯器做了優化?又或者,有哪些APP正在作優化排期?給個提前預告?感覺這次的方舟編譯器並不像GPU TURBO一樣很快就有實際應用優化。
⑶ 如何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
1、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應用程序即可全速運行程序,從而帶來效率上的極大提升。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可以提升系統操作流暢度的24%,並且系統響應性能也能提升44%。
2、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公司為了提升Android系統的編譯效率推出的一項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
3、方舟編譯器是基於GCC開發的交叉編譯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這些語言的庫(如libstdc++、libgcc等)。HCC運行在X86linux架構伺服器上,生成的二進制運行在Aarch64架構伺服器上。
4、2019年4月,在華為P30系列國內發布會上,華為首次宣布了該技術。8月31日,方舟編譯器開源。
更多關於如何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77541161601447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⑷ 華為自創的方舟編譯器開源程序里沒有微信,是不是說明以後搭載鴻蒙的華為手機不能安裝微信了
前幾天,華為方舟開源網站正式上線,目前,支付寶、美團、淘寶、拼多多、頭條、抖音等45款主流應用已加入,騰訊系有QQ,全民K歌,獨獨沒有微信!作為全國用戶數第一大應用,微信的缺席讓人無比擔憂。的確,微信曾與華為鬧過矛盾,此前微信想要用戶的指紋信息,希望能上傳到微信伺服器,結果華為不允許,理由是不安全,華為只允許將用戶數據存到加密晶元里,這導致微信很不開心。但一碼歸一碼,華為微信的矛盾屬於小范圍的「商業觀念」之爭,而方舟的運用則是大格局裡的大是大非!
並且是完全可以運用在手機上的,還可以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因此就算以後真的出了鴻蒙系統的手機,大家也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會沒有微信用。再加上華為這么大體量的公司,如果真的沒有它也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可能說萬事都沒有準備齊全就去發布一款新操作系統的手機對不對
⑸ 華為自主操作系統「鴻蒙」發布後,現有華為手機能切換新系統嗎
為了能夠打造「鴻蒙生態」,現有的3億多華為手機,應該能夠順利切換到鴻蒙系統,這也是華為發布自研系統的優勢。兼容安卓應用,實現了軟體生態;現有華為手機升級到鴻蒙系統,實現了硬體生態。
華為自研的鴻蒙系統和安卓系統,基於同樣的硬體,處理器基於ARM指令集,並且同樣是基於Linux內核,鴻蒙系統採用了微內核架構、安卓系統採用了宏內核。 原理上,現有的華為手機可以升級到鴻蒙系統。
大家都知道,手機安裝鴻蒙系統,需要「刷機」。目前而言,華為可能只會針對旗下的麒麟處理器推出鴻蒙系統運行庫,而不會推出針對高通處理器的運行庫,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通也不可能配合華為推出相應的運行庫。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將會開源,也就是任何手機廠商可以基於鴻蒙系統開發自研的手機操作系統,就像小米基於android推出MIUI、華為基於android推出EMUI等。華為可能會學習google的做法,建立鴻蒙系統的聯盟,共同推廣鴻蒙系統,需要更多的手機廠商搭載鴻蒙系統,才能形成鴻蒙的硬體生態。
鴻蒙系統是一款基於微內核的分布式OS,支持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是面向5G和物聯網時代的下一代操作系統,可以看出鴻蒙系統相比安卓系統,可以應用的范圍更廣,前景更遠大。
為了能夠快速打造鴻蒙生態,鴻蒙系統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並且經過方舟編譯器編譯後,運行流暢度提升了60%,兼容本身不能使鴻蒙系統強大,還需要針對鴻蒙系統,推出針對鴻蒙系統的應用,採用打造屬於鴻蒙系統的「護城河」。
樓主你好!我的答案 是絕對可以!
我看到有一個回答是說不可以,他給出的理由有兩點:硬體不支持;谷歌和華為有協議。 事實上是這兩點都不成立。
首先,只要任何一家手機廠商放開手機的bl鎖,能讓用戶root,那麼用戶就可以刷到別的系統。其次,只要廠商能將自己的手機系統開源,那麼別的手機就能夠刷上這個系統。為什麼沒人能刷上蘋果的系統呢?他說是硬體不支持,實際上情況是蘋果ios是閉源的,蘋果反對這種行為!
來看一則新聞,最近,國外一家名為Corellium公司推出一款程序,可以在任意設備上完美運行 iOS 系統。這個復制的 iOS 系統,在 UI 界面、圖標以及代碼等方面與正版 iOS 一樣,並且還能在 AppStore 上下載運行 APP。更厲害的是,這個復製版的 iOS 系統還可以在安卓機上運行。但是,蘋果公司立即把Corellium公司給告了,要求對方立即停止復制行為,支付賠償金。
他的第二點是說華為和谷歌簽訂了協議,谷歌沒有尊重並違反協議,華為是安卓生態的支持者。而且事實上,任何使用了安卓系統的手機都能刷機,谷歌管不了這么多,有很多刷機大神能夠在MIUI,氫OS,flyme系統之間來回切換,因為這三家都支持用戶的刷機並且開源。
綜上所述,華為已經在開發者大會上宣布鴻蒙OS開源。自家設備肯定能用上,而小米,魅族,一加等手機只要放開許可權,必定能有很多民間大神做出刷機包供大家刷機。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鴻蒙現在還不完善,不過EMUI10的分布式架構功能已經有鴻蒙的影子了,大家可以通過體驗EMUI10來判斷鴻蒙分布式的特點!
根據目前各種消息來看,華為現在是有能力切換到鴻蒙新系統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點。
1、新系統在華為手機進行測試: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年中的時候就有消息稱華為已經在百萬台手機上對鴻蒙系統進行測試。8月9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後余大嘴在接受采訪時,也證實了當前鴻蒙系統已經在華為手機上完成了測試。
而在華為開發者大會後,有來至產業鏈的小道消息稱,華為目前仍舊在手機上對新系統進行測試,並且極有可能在第四季度推出搭配新系統的機型。
2、智慧屏已經採用鴻蒙系統: 採用鴻蒙系統的智慧屏已經上線了,當然現在的鴻蒙系統還很初級,在內核上還未完全進化為單一的微內核,以至於有很多人質疑這個系統依舊是基於安卓系統。但是不管現在的內核如何初級,至少人家第一個搭配鴻蒙系統的終端已經上線。而現在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其實很多地方是相同,在應用上也可以一定程度的通用。
3、鴻蒙系統生態問題: 其實做操作系統對任何一家有點實力的公司都不算是特別難的事情,真正的難點還是在生態系統,沒生態系統再好也是白搭。這也是華為當前面臨的困境,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的生態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目前,方舟編譯器上列出了適配的APP有45個,雖然只有這么點,但這也暗示著這些APP背後的互聯網廠商/軟體開發商是願意支持華為新系統的。
從這個45個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三巨頭,三小巨頭這6個領頭羊統統給予了支持,剩下一些細分領域如 旅遊 ,電商、資訊等領頭羊也都有支持。這些企業的帶頭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未來國內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APP支持。
綜合以上三點信息可以看出,華為當前是有能力切換到鴻蒙新系統上,關鍵的核心在於願不願現在就切換,現在切換是不是最有好的時機,是不是對華為手機的發展起到加速作用!
按照這2天的信息看,華為Mate30已經確認是無法使用谷歌GSM框架,這表明谷歌其實已經對華為進行斷供, 未來 發售的新機應該都無法使用GSM框架。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前述供應鏈的消息稱第四季度華為會出搭載鴻蒙系統的新機的可能性很大。當前斗爭形勢下,華為可以不全面升級到新系統,但完全可以在新機上搭新系統作為對谷歌的回應。
這里其實可以類比一下PC。在PC上,很多人在安裝了WINDOWS後或系統預裝了WINDOWS的情況下,會自己再安裝LINUX並與WINDOWS共存 。只不過在開機的時候需要進行選擇,或者運行LINUX以學習,或者運行WINDOWS來 娛樂 。
在手機上也可以類似,只不過是安卓和鴻蒙兩種手機操作系統的共存。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形,即底層裝鴻蒙,然後再以虛擬機的形式在上面跑安卓。鑒於當前CPU性能過剩,在生態完美之前,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華為加油,中國萬勝!
現在一直有一個疑問:華為mate 30系列會不會搭載鴻蒙系統呢?雖然說我們可能,畢竟谷歌方已經表示將禁止華為使用谷歌的應用下載和服務。所以,在這種重壓之下,華為如果還一味的使用安卓系統,是不是會影響華為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呢?
我們看下華為歐洲市場的銷量,在2019年二季度,華為的在歐洲的銷量遞減了16%左右,而三星的銷量增長了20%左右。為什麼華為的銷量出現了降低呢?我們猜測主要還是華為在歐洲市場中,對於華為手機不能使用谷歌系統,還是有一定的抗拒。
這一次,華為mate30系列如果不能使用華為系統,可能還是會影響華為在歐洲銷量。那麼,華為鴻蒙系統真的發布後,華為手機可以使用嗎?
其實,如果華為手機已經使用安卓系統,可能會通過技術手段,讓華為能夠使用鴻蒙系統,但是這種可能性還是偏小的,讓老款手機使用鴻蒙系統,本身就存在一定兼容性的問題,雖然都是華為手機,可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鴻蒙系統使用在老款手機的可能性還是偏小的。
我們雖然會有這樣的猜測,如果能夠升級到鴻蒙系統,可能也需要到售後進行,畢竟是換系統,如果僅僅憑借用戶的自己通過系統升級,可能不一定有好的系統使用,兼容問題,就必須考慮。
最後,我們一直擔心的問題,生態問題,就是鴻蒙系統目前難以解決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這是制約華為的主要因素。怎麼解決生態問題呢?這是華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我是小滿,我來回答:
1,首先是硬體方面不支持。就好像是蘋果系統一樣,你的安卓手機就是不能裝,不是系統不行,而是手機裡面的所有硬體都是為了適配安卓系統,而不是為了適配蘋果系統。
2,谷歌和華為是簽訂了協議的,也就是說使用了安卓系統的華為手機,就只能使用安卓系統,如果將其改成鴻蒙系統,那麼就等於是違約,在這一點上,使用安卓系統的華為手機,是不能使用鴻蒙系統的。
相信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在期待著鴻蒙系統面世,不管用不用這個系統,我們都希望華為能夠將鴻蒙系統推向全世界。
不會這么麻煩,相信華為一個升級包就解決了。
可不可以搜一下徐直軍說的就行了
不會,ui10都卡
答案是可以的。
只要是用的華為自家的SOC晶元基本就是軟體的問題了!
我給你舉個例子就懂了,類似市面上的黑蘋果電腦,就是硬體跟蘋果電腦用一樣的CPU和顯卡,但是軟體破解之後一樣可以裝蘋果系統。
⑹ 華為方舟編譯器優化後的支付寶幾乎秒開,它為什麼這么厲害
提到華為方舟編譯器,我也是不明覺厲。其實我並不懂這個編譯器的強大,只是看到官方的報答說多麼多麼厲害,我才知道這個方舟原來是這么厲害的一個東西。據說以後使用這個編譯器做出來的APP將會更加的流暢,希望這次的改革能真正才超越蘋果IOS系統吧。
至於蘋果手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過度很流暢,可能安卓和蘋果打開一個軟體同樣用2秒吧,你能感覺到蘋果看著更加流暢相比安卓而言,所以說現在安卓最好的狀態也就是和蘋果打一個平手,說超越那都是虛妄。不知道這次方舟編譯器的誕生能不能改變這個局面,讓安卓的系統真正的超越蘋果,也使得很多因為系統不得不忍受蘋果手機煎熬的人能解脫出來。其實這樣的人很多,因為感覺安卓不夠流暢,所以無奈才選擇蘋果手機的人不在少數。
⑺ 華為發布的方舟編譯器到底對安卓軟體生態會有多大影響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專門為軟體廠商開發的一款編譯器,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華為方舟編譯器採用全程執行機器碼高效運行程序,架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性能也有明顯提升。相較與此前流暢度,通過華為方舟編譯器編譯後的程序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速度提升44%,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提升60%。
⑻ 小米手機會不會用華為的方舟編譯器
答案是不會!至少小米手機短期內不會使用方舟編譯器。首先,方舟編譯器開源的,它只是一個編譯工具,主要給開發人員使用,理論上只要編譯好APP之後,就可以在所有Android核心的手機上運行。不過由於目前方舟編譯器還只是部分開源,工具鏈和運行時庫還沒有公布完整的代碼,所以小米的開發人員現在想用也用不了,只有等方舟編譯器繼續開源、完善之後,小米等其它手機廠商才能夠使用。
如果未來方舟編譯器能夠進一步完善,比如真的和宣傳的那樣,大大提高系統的流暢度和應用的打開速度,讓用戶感受到切切所說的變化。甚至在同一價位、相同的配置,華為手機如果能夠做到比其它友商競品更快、更流暢。那麼方舟編譯器以及相關技術也自然會受到其它廠商的重視,甚至直接拿去使用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華為想要推廣方舟編譯器,關鍵還是在於要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用戶的口碑上來了,其它友商自然也會選擇和華為合作。
⑼ 方舟編譯器在哪裡查看
方舟編譯器並不是一個單獨的app,當軟體運行時,其就在運行。華為也只有部分機型支持方舟編譯器。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公司專門為軟體廠商研發的統一編程平台,包含編譯器、工具鏈、運行時等關鍵部件。
該編譯器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多種晶元平台的聯合編譯與運行,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題。編譯器是連接人類世界與機器世界之間的一座橋梁,任何在手機上的程序都需要經歷軟體開發的過程,軟體開發使用的語言是易於程序員理解的高級語言。
方舟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一次性的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手機安裝應用程序後可全速運行程序,帶來效率上的極大提升。根據華為實驗室的測試數據,EMUI9.1在僅僅對系統組件SystemServer應用了華為方舟編譯器後,就帶來了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性能提升44%。
⑽ 華為公布的方舟編譯器到底對安卓軟體會有多大影響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