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java中類載入出現在哪個階段,編譯期和運行期 類載入和類裝載是一樣的嗎
使用的類,編譯/運行時都會被載入。
載入/裝載沒有區別,翻譯的詞彙選擇因人而異了
運行 javac /java 時 加上 -verbose 選項就可以看到了。
Ⅱ 請問下依賴注入的三種方式的區別
Type1 介面注入
我們常常藉助介面來將調用者與實現者分離。如:
public class ClassA {
private InterfaceB clzB;
public init() {
Ojbect obj =
Class.forName(Config.BImplementation).newInstance();
clzB = (InterfaceB)obj;
}
……
}
上面的代碼中,ClassA依賴於InterfaceB的實現,如何獲得InterfaceB實現類的實例?傳統的方法是在代碼中創建InterfaceB實現類的實例,並將起賦予clzB。
而這樣一來,ClassA在編譯期即依賴於InterfaceB的實現。為了將調用者與實現者在編譯期分離,於是有了上面的代碼,我們根據預先在配置文件中設定的實現類的類名,動態載入實現類,並通過InterfaceB強制轉型後為ClassA所用。
這就是介面注入的一個最原始的雛形。
而對於一個Type1型IOC容器而言,載入介面實現並創建其實例的工作由容器完成,如J2EE開發中常用的Context.lookup(ServletContext.getXXX),都是Type1型IOC的表現形式。
Apache Avalon是一個典型的Type1型IOC容器。
Type2構造子注入
構造子注入,即通過構造函數完成依賴關系的設定,如:
public class DIByConstructor {
private final DataSource dataSource;
private final String message;
public DIByConstructor(DataSource ds, String msg) {
this.dataSource = ds;
this.message = msg;
}
……
}
可以看到,在Type2類型的依賴注入機制中,依賴關系是通過類構造函數建立,容器通過調用類的構造方法,將其所需的依賴關系注入其中。
PicoContainer(另一種實現了依賴注入模式的輕量級容器)首先實現了Type2類型的依賴注入模式。
Type3設值注入
在各種類型的依賴注入模式中,設值注入模式在實際開發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得力於Spring框架的影響)。
在筆者看來,基於設置模式的依賴注入機制更加直觀、也更加自然。Quick Start中的示例,就是典型的設置注入,即通過類的setter方法完成依賴關系的設置。
幾種依賴注入模式的對比總結
介面注入模式因為具備侵入性,它要求組件必須與特定的介面相關聯,因此並不被看好,實際使用有限。
Type2 構造子注入的優勢:
1、「在構造期即創建一個完整、合法的對象」,對於這條Java設計原則,Type2無疑是最好的響應者。
2、避免了繁瑣的setter方法的編寫,所有依賴關系均在構造函數中設定,依賴關系集中呈現,更加易讀。
3、由於沒有setter方法,依賴關系在構造時由容器一次性設定,因此組件在被創建之後即處相對「不變」的穩定狀態,無需擔心上層代碼在調用過程中執行setter方法對組件依賴關系產生破壞,特別是對於Singleton模式的組件而言,這可能對整個系統產生重大的影響。
4、同樣,由於關聯關系僅在構造函數中表達,只有組件創建者需要關心組件內部的依賴關系。對調用者而言,組件中的依賴關系處於黑盒之中。對上層屏蔽不必要的信息,也為系統的層次清晰性提供了保證。
5、通過構造子注入,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構造函數中決定依賴關系的注入順序,對於一個大量依賴外部服務的組件而言,依賴關系的獲得順序可能非常重要,比如某個依賴關系注入的先決條件是組件的DataSource及相關資源已經被設定。
Type3設值注入的優勢
1、對於習慣了傳統JavaBean開發的程序員而言,通過setter方法設定依賴關系顯得更加直觀,更加自然。
2、如果依賴關系(或繼承關系)較為復雜,那麼Type2模式的構造函數也會相當龐大(我們需要在構造函數中設定所有依賴關系),此時Type3模式往往更為簡潔。
3、對於某些第三方類庫而言,可能要求我們的組件必須提供一個默認的構造函數(如Struts中的Action),此時Type2類型的依賴注入機制就體現出其局限性,難以完成我們期望的功能。
可見,Type2和Type3模式各有千秋,而Spring、PicoContainer都對Type2和Type3類型的依賴注入機制提供了良好支持。這也就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理論上,以Type2類型為主,輔之以Type3類型機製作為補充,可以達到最好的依賴注入效果,不過對於基於Spring Framework開發的應用而言,Type3使用更加廣泛。
Ⅲ 控制反轉和依賴注入的區別
概念:
控制反轉(Inversion of Control,英文縮寫為IoC)是一個重要的面向對象編程的法則來削減計算機程序的耦合問題,也是輕量級的Spring框架的核心。 控制反轉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依賴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簡稱DI)和依賴查找(Dependency Lookup)。依賴注入應用比較廣泛。
依賴注入:組件不做定位查詢,只提供普通的Java方法讓容器去決定依賴關系。容器全權負責的組件的裝配,它會把符合依賴關系的對象通過JavaBean屬性或者構造函數傳遞給需要的對象。通過JavaBean屬性注射依賴關系的做法稱為設值方法注入(Setter Injection);將依賴關系作為構造函數參數傳入的做法稱為構造子注入(Constructor Injection)
區別:
控制反轉:創建對象實例的控制權從代碼控制剝離到IOC容器控制,實際就是你在xml文件控制,側重於原理。
依賴注入:創建對象實例時,為這個對象注入屬性值或其它對象實例,側重於實現。
Ⅳ java程序通常要經過五個階段。它們是什麼
優就業Java培訓課程內容緊跟時代發展,不斷迭代更新,涵蓋應用時下熱門技術框架,高度契合企業需求。在專業技術學習的同時,融入大量全真項目實訓,從需求分析到項目研發再到項目測試,學員可參與每個流程、細節,幫助學員學會、學懂、學透。優就業Java課程內容主要包含五個階段,分別為:
第一階段JavaEE基礎:Java基礎語法、面向對象、核心類庫、集合、異常、IO、線程、JDK新特性
第二階段JavaWeb開發:前端技術、資料庫、JAVA資料庫操作、軟體伺服器及伺服器相關技術、動態網頁JSP、AJAX、優就業-在線醫療系統
第三階段Java高級框架:SpringMVC、MyBatis、Spring、MySQL高級、Linux&Redis&Nginx、Maven、中公MIS許可權系統
第四階段大型微服務分布式項目實戰:SpringBoot、SpringCloud、Git、Dubbo、Zookeeper、AngularJS、Spring Security、BCrypt加密、FastDFS、分布式事務處理、Redis Cluster、Solr、SolrCloud、Freemarker、JMS、簡訊發送平台、SSO解決方案、CORS、Twitter的Snowflake、SpringTask、Maven Profile、MongoDB簡介、MyCat、Docker、Jenkins、東易買大型電商實戰、東易眾籌
第五階段微服務大型項目實戰:優學在線教育系統。
Java培訓學習路線是如何規劃的?
優就業Java培訓學習路線是先從JavaEE基礎知識學起培養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然後學習JavaWeb、SSM高級框架、SpringBoot、微服務分布式技術等,幫助學員
點擊這里領取我們線上學習免費課程。更多Java培訓相關問題,可以持續關注浙江優就業官方網站以及浙江優就業公眾號具體了解哦。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最好是能到我們線下基地進行實地考察。
Ⅳ java依賴注入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嗎該在什麼時候用
依賴注入是Spring的思想,在使用Spring進行開發時,可以將對象交給spring進行管理,在初始化時spring創建一批對象,當你需要用的時候只要從spring的容器中獲取對象,而不用自己去new,當然在對象創建的時候可以注入另一個對象。
Ⅵ 什麼是反向注入 java
反向注入就是通過框架自動的給你的類中的一些屬性賦值啊。一般都是Spring框架
1、比如Action、Service、Dao中,假設你用了Spring框架,可以讓框架給你這些類中的屬性自動注入值,就是初始化那個屬性。
2、Spring就相當於一個大的容器,裡面啥都有,你要給一個屬性復制,去它裡面拿就是,但是要在Spring配置文件里先配置哦。
Ⅶ Java編譯時註解和運行時註解有什麼區別
重寫,重載,泛型,分別是在運行時還是編譯時執行的
1. 方法重載是在編譯時執行的,因為,在編譯的時候,如果調用了一個重載的方法,那麼編譯時必須確定他調用的方法是哪個。如:
當調用evaluate("hello")時候,我們在編譯時就可以確定他調用的method #1.
2.
方法的重寫是在運行時進行的。這個也常被稱為運行時多態的體現。編譯器是沒有辦法知道它調用的到底是那個方法,相反的,只有在jvm執行過程中,才知曉到底是父子類中的哪個方法被調用了當有如下一個介面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確定到底是調用父類還是子類的方法
3.
泛型(類型檢測),這個發生在編譯時。編譯器會在編譯時對泛型類型進行檢測,並吧他重寫成實際的對象類型(非泛型代碼),這樣就可以被JVM執行了。這個過程被稱為"類型擦除"。
類型擦除的關鍵在於從泛型類型中清除類型參數的相關信息,並且再必要的時候添加類型檢查和類型轉換的方法。
類型擦除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泛型java代碼轉換為普通java代碼,只不過編譯器更直接點,將泛型java代碼直接轉換成普通java位元組碼。類型擦除的主要過程如下:
1). 將所有的泛型參數用其最左邊界(最頂級的父類型)類型替換。
2). 移除所有的類型參數。
在編譯後變成:
4. 註解。註解即有可能是運行時也有可能是編譯時。
如java中的@Override註解就是典型的編譯時註解,他會在編譯時會檢查一些簡單的如拼寫的錯誤(與父類方法不相同)等
同樣的@Test註解是junit框架的註解,他是一個運行時註解,他可以在運行時動態的配置相關信息如timeout等。
5. 異常。異常即有可能是運行時異常,也有可能是編譯時異常。
RuntimeException是一個用於指示編譯器不需要檢查的異常。RuntimeException
是在jvm運行過程中拋出異常的父類。對於運行時異常是不需要再方法中顯示的捕獲或者處理的。
已檢查的異常是被編譯器在編譯時候已經檢查過的異常,這些異常需要在try/catch塊中處理的異常。
6. AOP. Aspects能夠在編譯時,預編譯時以及運行時使用。
1).
編譯時:當你擁有源碼的時候,AOP編譯器(AspectJ編譯器)能夠編譯源碼並生成編織後的class。這些編織進入的額外功能是在編譯時放進去的。
2). 預編譯時:織入過程有時候也叫二進制織入,它是用來織入到哪些已經存在的class文件或者jar中的。
3). 運行時:當被織入的對象已經被載入如jvm中後,可以動態的織入到這些類中一些信息。
7. 繼承:繼承是編譯時執行的,它是靜態的。這個過程編譯後就已經確定
8. 代理(delegate):也稱動態代理,是在運行時執行。
Ⅷ java的預編譯語句集能防止所有sql注入嗎
是的,預編譯有個類是PreparedStatement.
這個類的對象是通過參數?來傳值的
例: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id = ?";
Connection con = .....///這里得到是資料庫的連接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prepareStatement(sql);
ps.setInt(1,id);//這里的資料庫語句所用到的參數要被設置的,如果你傳入了錯的值,或不同類型的值,它在插入到資料庫語句中會編譯不通過,這也就防止了SQL注入。
Ⅸ java 反射與依賴注入的關系
事實上Spring的依賴注入就是採用反射機制的。
反射是指程序可以訪問、檢測和修改它本身狀態或行為的一種能力。對於Java來說,就是在運行狀態中,查詢這個類、對象的所有屬性和方法;對於任意一個對象,都能夠調用它的任意一個方法、修改它的屬性。
而所謂的依賴注入就是指在運行時(不是編譯時)改變對象的屬性或者調用對象的構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