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用負數的補碼來求原碼,求例子
首先,負數的補碼=其正數的源碼的反碼+1。然後,負數的源碼就是先減1在取反,最高位為1
eg:(-125)源=11111101B, (-125)反=10000010B, (-125)補=10000011B,反過來求-125的源碼就是用-125的補碼10000011先減1,得到10000010,在取反01111101,最高位改成1,11111101,懂了嗎?祝考試周愉快~
② 一個數的原碼,反碼,補碼怎麼算
計算機中的存儲系統都是用2進制儲存的,對我們輸入的每一個信息它都會自動轉變成二進制的形式,而二進制在存儲的時候就會用到原碼,反碼和補碼例如:輸入25原碼是:0000000000011001反碼: 1111111111100110 補碼: 1111111111100111
數值在計算機中表示形式為機器數,計算機只能識別0和1,使用的是二進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的是十進制,"正如亞里士多德早就指出的那樣,今天十進制的廣泛採用,只不過我們絕大多數人生來具有10個手指頭這個解剖學事實的結果.盡管在歷史上手指計數(5,10進制)的實踐要比二或三進制計數出現的晚. "(摘自<<數學發展史>>有空大家可以看看哦~,很有意思的).為了能方便的與二進制轉換,就使用了十六進制(2 4)和八進制(23).下面進入正題.
數值有正負之分,計算機就用一個數的最高位存放符號(0為正,1為負).這就是機器數的原碼了.假設機器能處理的位數為8.即字長為1byte,原碼能表示數值的范圍為
(-127~-0 +0~127)共256個.
有了數值的表示方法就可以對數進行算術運算.但是很快就發現用帶符號位的原碼進行乘除運算時結果正確,而在加減運算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如下: 假設字長為8bits
( 1 ) 10- ( 1 )10 = ( 1 )10 + ( -1 )10 = ( 0 )10
(00000001)原 + (10000001)原 = (10000010)原 = ( -2 ) 顯然不正確.
因為在兩個整數的加法運算中是沒有問題的,於是就發現問題出現在帶符號位的負數身上,對除符號位外的其餘各位逐位取反就產生了反碼.反碼的取值空間和原碼相同且一一對應. 下面是反碼的減法運算:
( 1 )10 - ( 1 ) 10= ( 1 ) 10+ ( -1 ) 10= ( 0 )10
(00000001) 反+ (11111110)反 = (11111111)反 = ( -0 ) 有問題.
( 1 )10 - ( 2)10 = ( 1 )10 + ( -2 )10 = ( -1 )10
(00000001) 反+ (11111101)反 = (11111110)反 = ( -1 ) 正確
問題出現在(+0)和(-0)上,在人們的計算概念中零是沒有正負之分的.(印度人首先將零作為標記並放入運算之中,包含有零號的印度數學和十進制計數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極大).
於是就引入了補碼概念. 負數的補碼就是對反碼加一,而正數不變,正數的原碼反碼補碼是一樣的.在補碼中用(-128)代替了(-0),所以補碼的表示範圍為:
(-128~0~127)共256個.
注意:(-128)沒有相對應的原碼和反碼, (-128) = (10000000) 補碼的加減運算如下:
( 1 ) 10- ( 1 ) 10= ( 1 )10 + ( -1 )10 = ( 0 )10
(00000001)補 + (11111111)補 = (00000000)補 = ( 0 ) 正確
( 1 ) 10- ( 2) 10= ( 1 )10 + ( -2 )10 = ( -1 )10
(00000001) 補+ (11111110) 補= (11111111)補 = ( -1 ) 正確
所以補碼的設計目的是:
⑴使符號位能與有效值部分一起參加運算,從而簡化運算規則.
⑵使減法運算轉換為加法運算,進一步簡化計算機中運算器的線路設計
所有這些轉換都是在計算機的最底層進行的,而在我們使用的匯編、C等其他高級語言中使用的都是原碼
③ 原碼是怎麼算
原碼:在數值前直接加一符號位的表示法。
例如: 符號位=數值位
[-7]原=1 0000111 B
注意:a. 數0的原碼有兩種形式:
[+0]原=00000000B [-0]原=10000000B
b. 8位二進制原碼的表示範圍:-127~+127
編碼方式
原碼是有符號數的最簡單的編碼方式,便於輸入輸出,但作為代碼加減運算時較為復雜。
一個字長為n的機器數能表示不同的數字的個數是固定的2^n個,n=8時2^n=256;用來表示有符號數,數的范圍就是 -2^(n-1)-1 ~ 2^(n-1)-1,n=8時,這個范圍就是 -127 ~ +127。
但是在不需要考慮數的正負時,就不需要用一位來表示符號位,n位機器數全部用來表示是數值,這時表示數的范圍就是0~2^n-1,n=8時這個范圍就是0~255。
④ 怎麼求補碼的原碼
已知一個數的補碼,求原碼的操作其實就是對該補碼再求補碼:
1、如果補碼的符號位為「0」,表示是一個正數,其原碼就是補碼。
2、如果補碼的符號位為「1」,表示是一個負數,那麼求給定的這個補碼的補碼就是要求的原碼。
例如:已知一個補碼為11111001,則原碼是10000111(-7)。因為符號位為「1」,表示是一個負數,所以該位不變,仍為「1」。
其餘七位1111001取反後為0000110;再加1,所以是10000111。
數的表示:
在數的表示上通過人為的定義來消除編碼映射的不唯一性,對轉換後的10000000強制認定為-128。當然對原碼和反碼也可以做這種強制認定,那為什麼原碼和反碼沒有流行起來?原碼和反碼沒有流行起來,是因為在數的運算上對符號位的處理無法用當時已有的機器物理設計來實現。
由於原碼和反碼在編碼時採用了硬性的人工設計,這種設計在數理上無法自動的通過模來實現對符號位的自動處理,符號位必須人工處理,必須對機器加入新的物理部件來專門處理符號位,這加大了機器設計難度,加大的機器成本,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條路。
網路--補碼
⑤ 計算機的原碼,反碼,補碼是怎麼回事可以舉例說明嗎
計算機的原碼,反碼,補碼是怎麼回事?
可以舉例說明嗎?
計算機中,並沒有原碼和反碼。
補碼是怎麼回事?
這得從「補數」談起。
計算機所計算的位數,是固定的,如八位機。。。
位數限定之後,就可以用「補數」代替負數,用加法實現減法運算。
如兩位十進制,-1,就可以用 +99 代替。
25 - 1 = 24
25 + 99 = (一百) 24
舍棄進位,只取兩位,這兩種演算法功能就是相同的。
99,就是-1 的補數。計算公式:補數 = 一百+負數。
一百,是兩位十進制數的計數周期。
-------------------------
計算機用二進制,補數,就改稱為:補碼。
八位二進制:0000 0000 ~ 1111 1111 (十進制 255)。
計數周期是:2^8 = 256。
所以,-1 補碼就是 256 + (-1) = 255 = 1111 1111(二進制)。
用不存在的「原碼反碼取反加一」來求,也是這個結果。
求負數補碼的計算公式: 周期 + 該負數。
正數,不用轉換。也可以說,正數自身就是補碼。
-------------------------
可以舉例說明嗎?
例如: 7-3 = 4。
用補碼的計算過程如下:
7 的補碼=0000 0111
-3的補碼=1111 1101
--相加-------------
得(1) 0000 0100 = 4 的補碼
舍棄進位,只保留八位作為結果,這就實現了 7-3。
⑥ 求(-138)10 原碼、反碼和補碼。要求有詳細的步驟。
(-138)10
求原碼→將138用2除,反向取余數,再在最左邊加符號位"1"就得到-138的原碼:"1"1000
1010→1
1000
1010。
將原碼1
1000
1010除符號位外按位取反,則得到反碼:1
01110101。
將反碼1
01110101加1,符號位不變得補碼:101110110。
一個位元組是8位二進制,而這個數是9位二進制了,所以要在機器中存放至少要兩個位元組;這時要將符號位擴展到高位元組滿位元組,即:
原碼:1111
1111
1000
1010
反碼:1111
1111
0111
0101
補碼:1111
1111
0111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