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定工資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工資是工錢的一種類型,即員工的薪資,是固定工作關系裡的員工所得的薪酬,是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是勞務報酬(勞酬)中的一種主要形式。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中國,由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下列費用不屬於工資:(1)社會保險費;(2)勞動保護費;(3)福利費;(4)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費;(5)計劃生育費用;(6)其他不屬於工資的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貳』 法律規定工資怎麼算
法律分析: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叄』 法定工資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
國家法定假日工資的計算: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如若加班時間是法定假日連帶雙休日,則雙休日的假期工資應不低於平時工資的兩倍支付。1、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的,應另外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實行輪班工作制的,法定休假日工作按加班處理。因此,4天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是按3倍算,不能以補休代替。6天休息日加班,應首先安排補休,不能補休的,再按照2倍支付加班工資。2、休息日期間安排加班,應當安排同等時間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法定節假日加班,是不能用倒休沖抵加班費的,必須支付勞動者加班費,不能倒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也就是在錄用時用人單位就需要將包括工資在內的崗位相關信息如實告知勞動者。
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肆』 正規勞動法工資是怎麼算的
根據相關的規定,工資是按照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依法約定的數額來計算,但是雙方約定的工資不能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且要與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相符合。根據相關規定的工資計算方法:
1、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11 天=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除以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除以12月=20.83天/月。
2、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除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除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除以12月=21.75天。
3、加班工資的計算:
每天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工資:實際工作時間-8小時*小時工資*150%;
法定公休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 *200%;
法定節假日的加班工資:日工資*300%。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伍』 勞動法的工資是怎麼算的
【法律分析】:勞動法的工資演算法如下,標准工作日是全年的天數、全年公休日、法定節假日乘以12等於20.83。隨機工作日是全月天數減去當月所有公休日(星期天)。一個月有30天,周末有8天,如果他周末8天都沒有加班,就只算他一個月22天的工資。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陸』 法定工資計算方法
一、正面回答
法定工資計算方法包括日工資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為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二、分析詳情
法定工資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如若加班時間是法定假日連帶雙休日,則雙休日的假期工資應不低於平時工資的兩倍支付。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加班工作的,應另外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實行輪班工作制的,法定休假日工作按加班處理。
三、適度調整工資的意義
1、推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2、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著力吸引勞動力資源,更好地滿足我市經濟發展需要;
3、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
4、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同時兼顧企業承受能力。
『柒』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工資
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它沒有具體規定工資計算方法。它屬於我國調整勞動關系的一項基本法律,其具體實施和細節上的規定,應該由國家權力機關依據該法基本原則制定。
固定月薪屬於計時工作制有那些,獎金的作用是獎勵與生產或工作直接相關的超額勞動,勞動者創造超出正常勞動定額的社會所需勞動成果時給予的物質補償;津貼是對勞動者在特殊情況下的額外勞動消耗或額外支出進行補償的一種工資形式。
職員請假、加班等都有可能會影響每月可以獲得的工資數額,為了防止單位不按照既定的規定足額發放工資,職員在收到單位下發工資之前或者是之後,可以結合相關法律規定的工資計算方式,計算自己本應該獲得的工資數
每周正常工作時間為40小時,超過40小時的部分即屬休息日加班,應當按200%支付加班工資,否則即構成剋扣工資行為;員工可以向勞動部門投訴,也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一條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