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直方圖中的頻率如何計算
頻率=頻數/數據總數。
頻率的性質
1、當重復試驗的次數n逐漸增大時,頻率fn(A)呈現出穩定性,逐漸穩定於某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事件A的概率.這種「頻率穩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計規律性。
2、頻率有如下性質:
(1)非負性:0小於等於fn(A)小於等於1
(2)規范性:fn(Ω)=1 (註:Ω表示樣本空間)
(3)可加性
(1)頻數直方圖組距演算法擴展閱讀:
頻率在隨機事件在n次試驗中發生m次的相對頻次m/n。一般物理科學中頻率指每秒中的振動次數,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確定性的。
在一定條件下,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觀察或測驗,每實現一次條件組,稱為一次試驗。其結果稱為事件。在一次試驗中,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
隨機事件 A發生的概率p(A)是該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其數值在0與1之間。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試驗,如果事件A不可能發生,則p(A)=0;如果事件A必然發生,則p(A)=1。隨著試驗次數n的增大,頻率接近於概率的可能性也越大。
❷ 直方圖的組距怎麼求
①集中和記錄數據,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數據的數量應在100個以上,在數量不多的情況下,至少也應在50個以上。
②將數據分成若干組,並做好記號。分組的數量在5-12之間較為適宜。
③計算組距的寬度。用組數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組距的寬度。
④計算各組的界限位。各組的界限位可以從第一組開始依次計算,第一組的下界為最小值減去組距的一半,第一組的上界為其下界值加上組距。第二組的下界限位為第一組的上界限值,第二組的下界限值加上組距,就是第二組的上界限位,依此類推。
⑤統計各組數據出現頻數,作頻數分布表。
⑥作直方圖。以組距為底長,以頻數為高,作各組的矩形圖。
根據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值,決定組距的大小,組距和組數的確定沒有固定的標准,一般數據越多,分成的組數就越多,當數據不超過50個,可以分5~7組;當數據在50~100之間時,一般分8~12組。
❸ 直方圖頻率計算公式
頻率分布直方圖 縱軸表示頻率/組距,橫軸表示各組組距,若求某一組的頻率,就用縱軸的頻率/組距*橫軸的組距,即得該組頻率。
頻率=頻數/數據總數。
(3)頻數直方圖組距演算法擴展閱讀:
特點
能夠顯示各組頻數分布的情況;
易於顯示各組之間頻數的差別。
目的
作直方圖的目的就是通過觀察圖的形狀,判斷生產過程是否穩定,預測生產過程的質量。
判斷一批已加工完畢的產品;
搜集有關數據。
直方圖將數據根據差異進行分類,特點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異。
在公路工程質量管理中,作直方圖的目的有:
估算可能出現的不合格率;
考察工序能力估演算法
判斷質量分布狀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頻率直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