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儲蓄怎麼算 儲蓄的演算法
總儲蓄是宏觀經濟的定義,是人均收入減掉最後消費後,用以一個國家或地域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而住戶儲蓄則就是指住戶將閑置不用的貨幣資本交給銀行等儲蓄性金融業機構在一定階段內有償服務使用,期滿取回資金和利率的一種個人信用方法。 以上就是儲蓄怎麼算的相關內容。
在中國 的儲蓄標準是 「儲蓄自行、提款隨意、儲蓄息稅前利潤、為存款人信息保密」。住戶個人所持股的資金是個人資產,一切企業和個人均不能以多種方法逼迫其存進或不許其存進儲蓄機構。一樣,住戶可按照其 需要隨時隨地取下一部分或所有儲蓄,儲蓄機構不可以任何借口回絕獲取儲蓄。並要支出相對應貸款利息。存款人的戶名、賬號、金額、限期、詳細地址等均歸屬於個人隱私,一切企業和個人沒有合理合法的辦理手續均不可以查看存款人的儲蓄,儲蓄機構必不可少為存款人信息保密。 本文主要寫的是儲蓄怎麼算的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2. 家庭人均年收入是怎麼算的
一般來說家庭人均年收入=(工薪收入+其他收入)/家庭人口總數
年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員年收入除以人口數量總和,不包括繳納的社會保險、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支出不應扣除,
收入是收入,支出是支出,如果扣除支出,就是凈收入了。
以下舉個例子具體說明:
一、家庭人均年收入計算:一家有三人,只有一個人一個月掙一千元,年收入就是一萬二。一萬二除三就是四千。因此,人均年收入就是四千。
二、如果一家的只有你一個人賺錢的話是。年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員年收入除以人口數量總和,不包括繳納的社會保險、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的實際可支配收入。
(2)人均儲蓄演算法擴展閱讀: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員人均收入和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低收入標準的居民家庭。
上海地區主要以家庭成員總收入達不到上海地區政府所規定的叫低收入家庭,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或繼養關系並共同生活的人員。
居民須有當地正式戶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職工家庭可直接認定為城市低收入家庭,不再重復進行家庭收入核定。民政部表示,目前低收入家庭的認定,主要是作為城市居民家庭在申請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兩限房等保障的依據,以後將有望擴大到社會救助等其他保障領域。
低收入家庭的出現與存在並不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夠高,而是高收入的工作或條件與那些家庭存在相當的距離。如果我國實行高低經濟家庭互助政策,我國會很快減少低收入家庭的數量,從而減少國家與社會的包袱。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國務院令第271號)第二條規定,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全部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包括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應當給付的贍養費、扶養費或者撫養費,不包括優撫對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國發〔2007〕19號)規定,在核算申請人家庭收入時,申請人家庭按國家規定所獲得的優待撫恤金、計劃生育獎勵與扶助金以及教育、見義勇為等方面的獎勵性補助,一般不計入家庭收入,具體核算辦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確定。
3. 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麼個演算法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實際生活中,常用來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嚴格來說這么使用不夠准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
計算公式
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 交納的所得稅- 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 記帳補貼)/家庭人口
家庭總收入
指調查戶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員在調查期得到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的總和,不包括出售財物和借貸收入。收入的統計標准以實際發生的數額為准,無論收入是補發還是預發,只要是調查期得到的都應如實計算,不作分攤。
(1)工資性收入,指就業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包括所從事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它兼職和零星勞動得到的其它勞動收入。
(2)經營性收入, 指個體或私營業主在一個記賬周期(一個月)內所取得的全部營業收入或銷售收入以及經營房屋出租業務的租金收入。
(3)財產性收入,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產(如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4)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住房公積金等;家庭、親友間的贈送和贍養等。
個人所得稅
指調查對象被扣繳的工資薪金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它所得等個人所得的稅款。
社會保障支出
指調查戶家庭成員參加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社會保障項目中由個人交納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職工所在單位交納的那部分社會保障金。具體包括個人交納的住房公積金、個人交納的醫療基金、個人交納的失業基金、個人交納的養老基金和個人交納的其他社會保障支出。
記賬補貼
指調查戶因承擔記賬工作從統計部門、工作單位和其它途徑所得到的現金。不包括實物部分。
4. 家庭人均年收入如何計算的
家庭人均年收入演算法為:(工薪收入+其他收入)/家庭人口的總數。
比如一家有五人,只有三個人賺錢,一個月掙5千元,年收入就是3×5000×12=180000,180000÷5=36000。因此,人均年收入就是36000元。
包括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貨幣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以現金發放的勞保福利、醫療費;一次性安置費、經濟補償金、遺屬生活補助費。
離退休金、基本生活費、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救濟金;存款及利息、有價證券及紅利;租賃、饋贈、繼承收入和特許權使用收入;贍養費、扶(撫)養費;兼職收入、自謀職業收入、偶然所得、其他通過勞動所得合法收入。
(4)人均儲蓄演算法擴展閱讀: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財產凈收入是指家庭或家庭成員在將金融資產、住房和其他自然資源等非金融資產交由其他機構單位支配後獲得的凈收入,家庭或個人, 並扣除相關費用。
財產凈收入包括凈利息收入、分紅收入、儲蓄保險凈收入、承包土地經營權轉讓凈收入、租賃住房凈收入、其他資產租金凈收入和轉換業主自住的住房。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收入。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金額, 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控制的收入。現金收入和實物收入都包括在內。根據收入來源, 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資收入、營業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四個項目。
5. 如何計算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成員年人均純收入計算方法
(家庭總收入-稅費支出-家庭經營費用支出)÷家庭人口數
下列收入計入家庭收入:
1、家庭從事農、林、牧所得收入;
2、外出務工所得收入;
3、家庭成員的儲蓄存款、有價證券及利息收入;
4、子女的贍養、撫養性補貼及繼承的遺產、捐款等。
計算家庭收入的主要內容
家庭收入是家庭成員的全部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的總和。包括下列內容:
(一)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福利、從事經營的凈收入以及其他勞動收入;
(二)離退休金、基本養老保險金、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以及失業保險金;
(三)一次性安置費、經濟補償費、拆遷補償費,徵用土地補償費以及生活補助費(含職工遺屬補助);
(四)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撫養人應當給付的贍養費、扶養費或者撫養費;
(五)存款及其利息、有價證券及其紅利、購買彩票收入和特許權使用收入;
(六)繼承的遺產和接受的贈與;
(七)出租家庭資產獲得的收入;
(八)其他應當計入的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按照申請人提出申請前3個月家庭收入的平均數額計算。
四、不計算家庭收入的主要內容
(一)對國家、社會和人民做出特殊貢獻,政府給予的獎勵金以及縣級以上勞動模範退休後享受的榮譽津貼;
(二)優撫對象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護理費、保健金和優待金;
(三)義務兵的津貼和退伍費;
(四)獨生子女費;
(五)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收入以及由政府和社會給予困難學生的救助金;
(六)因工(公)負傷職工的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以及死亡職工遺屬享受的一次性撫恤金,因公致殘返城知青的護理費;
(七)按照規定由在職人員所在單位代繳的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統籌費;
(八)人身傷害賠償中生活費以外的部分。
(九)政府給予特困戶的幫扶金;
(十)保障對象享受各項優惠政策的減免部分;
(十一)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給予的臨時性生活撫慰金;
(十二)對特困戶、優撫對象進行走訪慰問的慰問款物。。
家庭年人均收入,根據申請享受農村低保待遇家庭申請前12個月家庭收入總和及家庭人口確定。計算公式為:
農業戶口家庭成員年人均收入=家庭上年收入/家庭人口
(一)有勞動能力的家庭成員,因特殊原因(如婦女哺乳期、照顧重病親屬等)而確系無法勞動或就業的,按實際收入計算;
(二)長期在外務工的家庭成員,如提供不出相關的收入證明,按本村勞動力上年度人均收入的平均值計算;
(三)已婚且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因某種原因(離婚或喪偶等)而與父母同住的,其收入按分戶原則與父母分開計算;
(四)原系本縣農業戶口,現在外地就讀的學生及超過16周歲的在校學生視為家庭撫養人口。
6. 家庭人均年收入的計算方法怎麼計算人均年收入
1、家庭人均年收入演算法為:(工薪收入+其他收入)/家庭人口的總數。
2、年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員年收入除以人口數量總和,不包括繳納的社會保險、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的實際可支配收入,支出不應扣除。
3、比如一家有五人,只有兩個人賺錢,一個月掙三千元,年收入就是2×3000×12=72000,72000÷5=14400。因此,人均年收入就是14400元。
7. 家庭人均年收入怎麼算
一般來說家庭人均年收入=(工薪收入+其他收入)/家庭人口總數。
工薪收入:指家庭成員扣除繳納所得稅和社會保障支出後的工薪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出售財產收入及借貸利息收入。
以下舉個例子具體說明:
一、家庭人均年收入計算:一家有三人,只有一個人一個月掙一千元,年收入就是一萬二。一萬二除三就是四千。因此,人均年收入就是四千。
二、如果一家的只有你一個人賺錢的話是。年收入是指家庭所有成員年收入除以人口數量總和,不包括繳納的社會保險、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等的實際可支配收入。
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
貨幣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以現金發放的勞保福利、醫療費。
一次性安置費、經濟補償金、遺屬生活補助費;離退休金、基本生活費、養老金、失業保險金、救濟金。
存款及利息、有價證券及紅利。
租賃、饋贈、繼承收入和特許權使用收入。
贍養費、扶(撫)養費;兼職收入、自謀職業收入、偶然所得、其他通過勞動所得合法收入。
農村居民家庭收入主要包括:
1、種植、養殖、加工、勞務收入。
2、贍養、撫(扶)養費,依法繼承遺產或接受的贈與。
3、土地承包權流轉收益、財產租賃或變賣收入,集體分紅和股息、儲蓄存款和利息收入,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及其收益。
4、社會養老保險金、商業養老保險金、商業醫療保險金、土地徵用補償和安置費、水庫移民後扶補助、糧食直接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