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質子數+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是一種計算原子質量的方式,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例如一個氫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674×10⁻²⁷千克,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²⁶千克。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²⁶千克。
需知:
當我們計算一個水分子質量是多少時,就會發現計算起來極不方便。若是計算其它更復雜的分子質量時那就更麻煩了。因此國際上規定採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
分子的質量關系。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等於摩爾質量,但單位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 ,而摩爾質量的單位是g/mol。
把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幾種,其中有一種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加起來是12,所以把它稱為碳-12。
當然還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個中子和6個質子加起為14。國際上之所以要選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為當選用碳-12原子作標准時,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都接近整數,便於記憶與使用)。
2. 初中化學相對原子質量怎麼求,例子
相對原子質量
=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 [(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 (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
例如O的原子質量是:2.657*10^-26千克,求O的相對原子質量。
演算法如下:C-12的原子質量是1.993*10^-26千克,那麼C-12原子質量的1/12就是1.66*10^-27千克,那麼O的相對原子質量就是2.657*10^-26/1.66*10^-27 ≈ 16
3. 相對原子質量怎麼求,並且舉例子
相對原子質量(Ar)是指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准,任何一種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舉例說明: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x10千克,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x10千克
則Ar(O)=2.657x10千克/(1.993x10千克x1/12)=16
4. 相對原子質量的演算法,最好有例子
(1.993e-26)/12=1.667e-27千克。然後再把其它某種原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數相比後所得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數值就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如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求法為:(2.657e-26)/(1.667e-27)=16(約),即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我們在計算時就採用16。這樣就要簡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計算的。
相對原子質量看上去沒有單位,其實是有單位的,它的國際基本單位是1。
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是以一種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一種碳原子即C-12)的質量的1/12(約1.667e-27kg)作為標准,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的比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該原子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x一個碳-12原子實際質量的1/12(kg)ne。
1mol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摩爾質量,單位一般為g/mol。
一種原子(分子,離子)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式量),但請注意:只有當該原子、分子、離子的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時,才符合本規律。
公式
由「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可以得到計算相對原子質量的推導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
=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注釋:
①:質量
②:碳原子元素符號
③: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約相等,且質子的質量大約為碳原子質量的1/12,故得出此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不能作為計算公式)。
符號:Ar(r為下腳標,小寫)概念與元素氬不能混淆。
相似演算法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不可作為公式)
5. 初中化學相對原子質量怎樣計算
相對原子質量=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相對原子質量=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相對原子質量≈原子核質量/(1/12)mC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的國際基本單位是1。
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是以一種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一種碳原子即C-12)的質量的1/12(約1.667e⁻²⁷kg)作為標准,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的比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該原子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x一個碳-12原子實際質量1/12(kg)ne。
1mol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摩爾質量,單位一般為g/mol。
當我們計算一個水分子的質量是多少時,就會發現計算起來極不方便(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若是計算其它更復雜的分子質量時那就更麻煩了。因此國際上規定採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
國際規定把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那每一份的質量就是:一個原子的質量/(1/12×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一個原子的質量/1.667e-27kg。計算方法(1.993e-26)/12=1.667e-27千克。
然後再把其它某種原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數相比後所得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數值就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如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求法為:(2.657e-26)/(1.667e-27)=16,即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我們在計算時就採用16。這樣就要簡便得多。
6. 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質量分為絕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
絕對質量指的是1個原子的實際質量,也可以叫做原子的絕對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相對質量,即以一種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一種碳原子,這種碳原子可簡單地用12C表示)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作為標准,其他原子的實際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數值,就是該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為准確計量微小分子的重量,國際通用是採用一個原子的質量單位為基準,定義為碳12元素原子質量的1/12為一個原子質量單位。
原子質量單位(amu或u)有時稱統一原子質量單位,或道爾頓(Dalton,Da,D)是用來衡量原子或分子質量的單位,它被定義為碳12原子質量的1/12。
7. 相對原子質量怎麼算例題
某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 × 1/12)
(碳-12原子:指含有6個質子、6個中子、6個核外電子的碳原子)
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1.992×10^-26kg
如: 一個鈉原子的質量為:3.818×10^-26kg
鈉的相對原子質量=(3.818×10^-26kg)÷[(1.992×10^-26kg)× 1/12]=23
相對原子質量約等於該種原子的質量數
陰離子X²-的核外有18個電子 這是得到了2個電子後,才變成18個電子的,原來的原子就只有16個電子,其核內質子數也就是16個.相對原子質量=中子數+質子數=18+16=34
8. 相對原子質量怎麼計算
你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相對原子質量M==質量m/物質的量n
M==m/n
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准,任何一種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例子:M=12×原子的絕對質量/碳-12的絕對質量
M=m/n
希望幫得到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