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舟編譯器有什麼用,怎麼用
了解方舟編譯器前,我們簡單了解下編譯器。編譯器能夠將高級語言轉換成機器能懂的機器碼,並按照指令運行。可以說是人類和機器溝通的橋梁。方舟編譯器是由華為百人專家團隊打造推出的高級語言直接編譯成機器碼的移動端編譯器。
1、用戶是否只需要在應用市場下載已編譯的軟體即可?
方舟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開發階段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說,只要是經過編譯器編譯的應用,在應用市場上上架了以後,用戶下載的就是編譯過的了。
2、方舟編譯器能給用戶帶來什麼?
它解決了安卓系統久用必卡頓的魔咒,打破了人機之間的藩籬,讓用戶能直觀感受到的就是:A、提升了應用的流暢度;
B、降低手機 CPU 的開銷;
C、進一步降低功耗提升了手機續航能力;
D、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流暢的體驗。
『貳』 方舟編譯器3.0好用不
好用。
方舟編譯器是採用了靜態編譯,是首個取代安卓虛擬機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者環境中一次性的將高級語言編譯成機器碼,手機安卓應用程序後可全速運行,大大提高了流暢度和響應速度,從底層解決了安卓運行效率低下的問題。
《方舟:生存進化》故事主要講述,一群男女從在岸邊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充滿恐龍的神秘島嶼「ARK」。游戲中除了狩獵、資源搜刮、物品打造、種植、科研、調查技術和建造房子來抵抗炎熱的白天,冰冷的夜晚,易變的天氣系統,危險的野外和潛在的敵人等之外,玩家還必須面對其他玩家所扮演的倖存者,合作或者是相互廝殺。
『叄』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華為2022年將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備受關注的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又火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倉頡」正式開啟了內測,目前已經有部分開發者拿到源代碼。
前不久,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正式徵集一小批開發者對「倉頡」編程語言進行小范圍測試。
從問卷內容來看,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現在,隨著更多細節被透露出來,之前對於「倉頡」猜測的一些傳言,也有了明確的答案。
英文名Cangjie,並非中文編程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華為官方就明確透露過「將發布自研鴻蒙編程語言」。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同時,華為也已經申請注冊了「華為倉頡」、「倉頡語言」等商標,分類包括科學儀器、設計研究等,而部分「倉頡」商標則還在駁回復審、注冊申請的階段。
這里看到華為還注冊了一個叫「倉傑」的商標,目前也已經通過申請(手動狗頭):
△圖源@企查查APP
時間來到今年3月份。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後,也對此前漫天飛的猜測和傳言進行了一些回應。
其一,「倉頡」的英文名就是Cangjie,而不是此前傳聞的「char」。
當時華為被曝研發「倉頡」後,知乎就傳出過這門編程語言英文名是「char」的消息:
目前這個傳聞已經被辟謠。
其二,「倉頡」不是中文編程,也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據知乎一位匿名用戶表示,體驗後發現「倉頡」編程語言「跟中文半點關系沒有」,語法類似go+java。
其實,現在隨手一搜還是能搜到一大堆關於「倉頡」是中文編程的假消息……
其三,之所以還在內測,是因為包括團隊和內測成員都還在改進代碼。
嗯,問就是還在修bug(手動狗頭)。
但其實,大家最好奇的還是「倉頡」這門編程語言究竟長啥樣。
事實上,此前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主任、南京大學馮新宇教授,已經開設過一門關於《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的課程,目前華為官方已放出B站視頻。
華為官方開設過編程語言課程
在講座一開始,馮教授就透露了自己目前進行的一些工作。
具體來說,學術上的研究主要包括PL理論及應用等,而工業方面的研究,則主要是帶領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進行工業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
在馮新宇教授給出的課件中可以看見,目前的編程語言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中著重提到了平台型語言:
像C#、Go、Swift這些開源編程語言,也都是由像谷歌、微軟和蘋果這樣的公司自己投入去做的`,以此掌控語言的技術演進策略和方向。
但華為「倉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語言,目前還有待官方正式公開信息。
16日,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華為新語言的試用報名問卷,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同時,在問卷填寫完成後,將通過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根據華為此前公布的內容來看,這款「新語言」,指的應該就是華為在2021年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自研編程語言「倉頡」。
華為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曾2021年 9 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倉頡是華為根據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華為2022年將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後,在網上對之前各種謠言進行了回應和澄清:
第一,不是中文編程;
第二,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第三,內測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正在改進。
第四,「倉頡」的英文名是直譯「Cangjie」,不是「char」。
我們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了…
蘋果有Swift;
谷歌有Dart;
微軟有 TypeScript,它的作者安德斯·海爾斯伯格,是C#的首席架構師;
連小小捷克的JetBrian「噴氣腦」公司搞的Kotlin,這貨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是我目前知道的應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還有Julia近來也是掀起一股熱潮……我們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了…
9月初,微博博主「IT工程師」爆料華為正在研發自主編程語言「倉頡」,由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領銜開發。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並非秘密,華為在編譯器與編程語言方面早有動作。
方舟編譯器,就是華為在編譯器方向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9年8月31日,華為在開源平台上放出了方舟編譯器的源代碼,這是華為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台。
早前,在谷歌對華為封鎖GMS的時候,華為以「先見之明」在制裁不久後就發布了HMS,如今HMS全球開發者已經達到180萬,華為應用市場APP Galley全球活躍用戶也達到了4.9億,應用分發量達到2610億,成為全球第三的應用商店。
讓我們一起期待正式公布的那一天吧!
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心得語言試用報名的問卷。在完成問卷的填寫後,會根據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
早在2020年9月的時候,有微博博主就曝光了,華為正在研發自主編程語「倉頡」,帶領整個團隊的是南京大學的博士導師馮新宇。在20年的時候就網傳「倉頡」是為了鴻蒙來的。
如今消息已經證實,確實「倉頡」是根據鴻蒙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通過「倉頡」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
基於上面消息網友展開了廣泛討論,其中有一個網友說中文編程語言如果推廣開,可以降低編程的門檻,這是好事。但是其他網友炸鍋了:
也就是有網友認為我國編程語言是中文的,中文編程語言可以降低編程門檻。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覺得「你學好中文了,你會寫書寫作文?」。
但是有一些表示自己是倉頡內測成員的網友來辟謠了。已經簽訂保密條款限制,目前只允許辟謠。首先非中文編程,從掌握的代碼的來看也不存在網傳的「套殼」。內側的根本原因就是還在改進。所謂內側人員不能泄露任何文檔、代碼風格,內側群聊等等相關消息。
而且倉頡的英文直譯是Cangjie;
『肆』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
『伍』 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是否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
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肯定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只要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可以准確解析編譯中文關鍵字,就可以研發出來的,這只不過是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而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為了讓中國用上自己的漢字編程,華為發布鴻蒙編程語言『倉頡』,用漢字編程語言。那麼以「倉頡」命名,主要因為中國方塊字、象形字創造者是「倉頡」,有很多人因為這個名字對這門編程語言進行推測的,認為很有可能是純漢字和純中文的編程,假如真的是全漢字,就會解決對很多英語並不熟練的認識。又想入門編程的需求,也有人推測真的是漢字編程,那肯定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來進行的中文字元的編譯。
4,中文編程語言是封閉的,絕對不是華為世界級高科技公司的主要選擇,與華為愛國與否根本沒有必然聯系,更與我們國家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趨勢不合拍!
我以為以上的言論不足以為道,當然還有不同的觀點。但很多人都人認為: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最後我用一個網友的發表的評論作為結束語吧!編程只是用關鍵字遵循一定格式,組織邏輯,為什麼不能用中文?只要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可以准確解析編譯中文關鍵字,各種符號和格式,最終解析出來的還是機器碼!為什麼不能用中文?
『陸』 華為方舟編譯器優化後的支付寶幾乎秒開,它為什麼這么厲害
提到華為方舟編譯器,我也是不明覺厲。其實我並不懂這個編譯器的強大,只是看到官方的報答說多麼多麼厲害,我才知道這個方舟原來是這么厲害的一個東西。據說以後使用這個編譯器做出來的APP將會更加的流暢,希望這次的改革能真正才超越蘋果IOS系統吧。
至於蘋果手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過度很流暢,可能安卓和蘋果打開一個軟體同樣用2秒吧,你能感覺到蘋果看著更加流暢相比安卓而言,所以說現在安卓最好的狀態也就是和蘋果打一個平手,說超越那都是虛妄。不知道這次方舟編譯器的誕生能不能改變這個局面,讓安卓的系統真正的超越蘋果,也使得很多因為系統不得不忍受蘋果手機煎熬的人能解脫出來。其實這樣的人很多,因為感覺安卓不夠流暢,所以無奈才選擇蘋果手機的人不在少數。
『柒』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干什麼用的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是屬於系統內部底層的一個架構,類似於安卓底層架構來的,是手機運行的重要程序。
『捌』 計算機基礎知識對程序員來說有多重要
非常重要,必須認真學習。
學習基礎知識從來都是枯燥的,而且很多時候會給我們一個錯覺,就是基礎知識沒有用。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未來工作以後,更多的是面向應用,更直接的就是面向工具的使用,基礎知識基本是不可能直接拿出來用的,所以,大家就會覺得我只要懂應用方面的知識就好了,基礎知識根本不需要去學。
就拿程序員來舉例:
很多的程序員培訓機構,他們並不會教任何的基礎知識,直接就是教編程語言,然後設計一些案例做練習,3個月-6個月基本就結束。這樣教出來的程序員能夠寫代碼嗎?當然是能的,不然這些培訓機構早垮了。而很多大學本科4年讀完的應屆生,說不定寫代碼都沒有這些培訓幾個月的學生強,大學4年對於程序員來說難道就是白費嗎?
並不是的。
基礎知識決定的是你未來的高度,可能你作為一個初級、中級程序員,你不一定會用到數據結構、演算法、編譯原理。但初中級的程序員就是你未來幾十年的全部嗎?
如果是的,在你30多歲的時候,應該就會面對裁員了並且很難找到下一份工作。
程序員是一個干到老學到老的工作,每天都需要去學習一點新的知識,技術也是在不斷的演進,需要去了解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夠一直產生價值。而基礎知識是什麼呢,就是當你對技術了解越深入時,越需要用到的東西。
例如:你要做大數據的工作時,你需要數據建模,需要在海量的數據中抽取自己需要的數據,還需要不影響系統的性能,運算速度更快。那麼你就必須要了解演算法,了解時間復雜度。如果你曾經大學時好好的學習了這些知識,並且時不時會溫習一下,那麼你更高更快的勝任這份工作。
但是,對於一個只是了解應用知識的程序員來說,他需要想辦法學習你用4年時間堆積起來的知識,而且還不一定有可靠的老師能夠教他。
再舉個例子,現在華為需要一些技術人才,來做他方舟編譯器的迭代,待遇非常可觀。
而這時,對於懂數據結構、懂演算法、懂編譯原理的人來說,查的無非就是一些應用實踐的知識,這些知識只要有基礎、有環境,1-2周就可以上手。
但是對於只懂應用知識的人,他可能就是看都看不懂,華為也就不可能去招聘這樣的人。
所以,程序員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年薪百萬,有的年薪可能就十來萬。誰不想拿百萬年薪呢?可能他們也覺得某些知識沒有用,所以沒有去認真的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