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你看源碼學到了什麼

你看源碼學到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05 21:37:05

源碼是什麼意思啊

源碼指編寫的最原始程序的代碼。

用戶平時使用軟體時就是程序把「源碼」翻譯成我們可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供用戶使用的。任何一個網站頁面,換成源碼就是一堆按一定格式書寫的文字和符號。

源碼主要功用

1、生成目標代碼,即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代碼。

2、對軟體進行說明,即對軟體的編寫進行說明。為數不少的初學者,甚至少數有經驗的程序員都忽視軟體說明的編寫,因為這部分雖然不會在生成的程序中直接顯示,也不參與編譯

但是說明對軟體的學習、分享、維護和軟體復用都有巨大的好處。因此,書寫軟體說明在業界被認為是能創造優秀程序的良好習慣,一些公司也硬性規定必須書寫。

(1)你看源碼學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機裡面運行的所有東西都是用程序編出來的,而編寫程序要用到計算機語言,用計算機語言直接編出來的程序就叫源碼,比如用VisualBasic編寫的源碼文件一般為.bas文件,而用C++編寫的一般為.cpp文件,源代碼不能直接運行,必須編譯後才能運行。源碼經過編譯處理後就可以直接在操作系統下運行了。

從字面意義上來講,源文件是指一個文件,指源代碼的集合.源代碼則是一組具有特定意義的可以實現特定功能的字元(程序開發代碼)。「源代碼」在大多數時候等於「源文件」。

② 程序員如何學習源代碼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程序員,源代碼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閱讀優秀的源代碼可以幫我們理解書籍中講到的理論知識,更好的去應用它,並且能夠開闊我們的思路,完善我們的思想。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學習源代碼呢?一起來看看達內老師的建議。 源代碼的學習是一個從整體到不斷細化的過程,在學習中不能想著一步到位,要慢慢的去深入。源代碼作為軟體的特殊部分,是程序員在工作中不能忽略的。想要學習源代碼,你不妨按以下步驟試試。第一步,畫出整個程序流程圖,理解整個程序的思想。這個方式可以讓人很直接的理解程序的整體流程,而不會被代碼所干擾,讓程序員從總體上把握程序。第二步,對流程各節點(函數或過程)的理解。流程的每一節點是構成整個流程的不可缺少的部份。第三步,把流程和流程各節點串起來理解整個程序,如果可以的話還可以記筆記總結下自己的經驗。 第四步,如果想深刻的學習到源代碼的精髓所在,你可以寫一些相近的程序進行操練。但是你理解了這個程序並不代表你掌握了這個程序,只有當你編寫一個相近的程序時,你才知道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

③ 去源碼時代學習UI入門應該學什麼

題主,你好!
如果您已經決定要到源碼來學習UI設計,在學習之前其實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要知道什麼是美的,也就是鑒賞美的能力。
較強的審美能力,能夠幫助題主迅速地發現美、捕捉住審美對象深處的本質性東西,只有能夠欣賞美、發現美,才能去創造美和設計美。
提升審美能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一些著名的時尚雜志、設計書籍或者設計網站,學習他們的色彩搭配、排版等等,然後模仿、練習。當然審美能力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升到一個高度的,還需要長期的積累。因此在學習UI設計前,題主可以先試著提升自己審美能力。
最後小聲告訴題主,最近我們會有一場線上活動,題主如果有時間,可以來參加游戲,結交更多朋友,說不定其中就會有你的同班同學哦!

④ 什麼是源代碼怎麼編寫求高人指教

我給你打個形象的比方。程序員是和電腦打交道的,但程序員寫程序時,用的是我們人類的語言,或者說是用一些規定過的人類的語言,比如說我們熟悉的
java.那麼程序員寫出來的這個東西就是原代碼。原代碼經過翻譯,會變成電腦能識別的語言,這樣計算機就能做程序員所要求的事了。
編成你需要掌握一門語言,用該語言的語法去編寫程序。

⑤ 如何通過閱讀源碼來學習優秀開源框架

對於開發者來說,社區里豐富的開源代碼其實是筆極為寶貴的財富。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開放源代碼的資源,不僅可以掌握多種編程方法,提高實踐能力,還能獲得好的思想,激發編程靈感。開源代碼怎麼學以及怎樣才能學好是大家經常關注的話題,日前,在問答網站知乎上,有人拋出了「如何更有效地學習開源項目的代碼?」的話題,眾技術好手各抒己見,CSDN軟體研發頻道對本文內容進行了整理,方便大家學習與參考。盛大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庄表偉:學習開源 盡可能在代碼里找答案 庄表偉提供了以下9個建議:1.在下載源代碼之後,首先要跑起來,編譯通過、正常運行;2.在你覺得最有可能運行到的地方,設置斷點或者拋出異常,這樣,就能夠找到一個項目在正常運行時的入口點;3.從入口點所在的那個源文件開始閱讀,逐步把握整個項目是如何啟動起來;4.隨便改點代碼,看看會不會報錯,如果報錯,會從哪裡報錯;5.試著把報錯屏蔽、修復、或者繞開;6.嘗試理解一個系統的內部結構,多少組成部分,主線模塊是哪些?輔助模塊是哪些?7.從實際需要出發,修改這個項目,滿足自己的某一個小的需求。(注意在此之前,盡量不要在網路上找答案);8.看看相關的討論與心得,是否與自己的理解相一致;9.提交bug fix或者某個新的功能代碼。在學習開源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會獲得大量收獲,1.架構與模式;2.開源社區常見的一些慣用法;3.相關領域的結構與演算法。總結一點:學習開源,盡可能在代碼里找答案,而不是在代碼之外找答案,那些都是二手的,而且很可能不準確。互聯網評論員 朱曉陽:從簡單做起 理論聯系實踐朱曉陽對此發表了兩點看法:首先,從簡單做起。剛開始的時候學習一些領域內基礎理論,然後找一些簡單的東西去實現,不能一開始就去找開源項目。建議大家經常動手寫一些小程序,如改進宿舍網路登錄客戶端等。積小成多,能顯著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其次,學習的知識一定要和自己生活或工作有聯系,這樣才會有樂趣或動力。互聯網評論員孫竟:先構想一個想做的項目首先,構想一個想做的項目(比如論壇、博客、微博等);然後,思考需要什麼功能,應該怎麼去實現,盡可能包括各種細節,有必要時記錄下來;最後,去找個類似的開源應用,看看它是怎麼實現的,和你的想法有什麼差異,有什麼可以學習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互聯網草根hqman:我的5個建議:1.反復地使用軟體,熟釋軟體的組成文件和軟體功能,注意IE地址欄內的地址變化;2.打開資料庫文件或存放數據的XML文件,參照數據字典了解各個表和欄位的數據含意;如果沒有數據字典,就運行軟體輸入數據,參照所輸入的數據,了解各個表和欄位的數據含義;3.利用Visio進行反向工程,將類圖抽出來;4.研究類之間的關系,注釋各個類的屬性和方法,弄清程序的整體框架;5.另開一個項目,按照軟體開發的流程,將代碼分段復制進新的項目,進行編譯調試,關注一些實現細節,學習一些編程的技巧。在讀研究生張偉:在校學生空閑時間多參加一下比賽張偉的建議是大家在空閑時間多參加一些比賽。一個完整的項目,不管再小,只要做完了,就會有收獲。多看一些比較大的開源項目源代碼,每次看完後都會受益匪淺。從網上成熟的開源代碼里,可以學到很多的設計思想。他認為,從項目入手,以項目為驅動,可激勵自己進步。當然,是否一定需要看開源代碼,這將取決於個人的興趣和需要。畫出程序流程圖 理解程序流程思想CSDN博客專家i_like_cpp:曾在CSDN分享了《如何將源代碼學好》的博文,對此,他給出了四點建議:1. 畫出整個程序的流程圖,理解整個程序流程的思想。畫流程圖的方式更讓人很直接的理解程序的整體流程,而不會被代碼所干擾,讓程序員總體上把握整個程序;2. 對流程各節點(函數或過程)的理解,流程的每一節點是構成整個流程的不可缺少的部份;3.再把流程和流程各節點串起來理解整個程序,可能的話最好寫出讀書筆記;4. 如果想深刻的學習到源代碼的精髓所在,請寫一個相近的程序進行操練。理解了這個程序並不表明掌握了這個程序,只有在操練一個相近的程序時,才知道你到底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編後語:源代碼的學習是一個從整體到不斷細化的過程,是一個極為繁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認清事物本源的過程。本文總結的源代碼的學習經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那麼,CSDN的網友們,你們是如何對待開源項目源代碼的呢?

⑥ 如何高效閱讀源代碼

下面是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如何快速閱讀源碼》

本文探討在需要了解一個開源項目時,如何快速的理清開源項目的代碼邏輯!

以下是個人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Mybatis為例來進行演示!

先「跑起來」

程序界有個老傳統,學習新技術時都是從「Hello World」開始的!無論是學習新語言時,列印「Hello World」;還是學習新框架時編寫個demo!那為什麼這里的「跑起來」要打個引號呢?

實際上,當你想要閱讀一個開源項目的源碼時,絕大部分情況下,你已經能夠使用這個開源項目了!所以這里的「跑起來」就不是寫個「Hello World」,也不是能跑起來的程序了!而是能__在你的腦子里「跑起來」__!什麼意思?

Mybatis你會用了吧?那麼請問Mybatis是如何執行的呢?仔細想想,你能否用完整的語句把它描述出來?

這里是Mybatis的官方入門文章!你是如何看這篇文章的?讀一遍就行了嗎?還是跟著文章跑一遍就夠了嗎?從這篇文章里你能獲得多少信息?

我們來理一下:

回答出了上面這些問題!你也就基本能在腦子里把Mybatis「跑起來」了!之後,你才能正真的開始閱讀源碼!

當你能把一個開源項目「跑起來」後,實際上你就有了對開源項目最初步的了解了!就像「 書的索引 」一樣!基於這個索引,我們一步步的進行拆解,來細化出下一層的結構和流程,期間可能需要深入技術細節,考量實現,考慮是否有更好的實現方案!也就是說後面的三步並不是線性的,而是__不斷交替執行__的一個過程!最終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源碼執行流程!

自頂向下拆解

繼續通過Mybatis來演示(限於篇幅,我只演示一個大概流程)!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流程了:

雖說每個點都可以往下細化,但是也分個輕重緩急!

很明顯,SqlSession去執行 sql才是Mybatis的核心!我們先從這個點入手!

首先,你當然得先下載Mybatis的源碼了(請自行下載)!

我們直接去看SqlSession!它是個介面,裡面有一堆執行sql的方法!

這里只列出了一部分方法:

SqlSession就是通過這些方法來執行sql的!我們直接看我們常用的,也是Mybatis推薦的用法,就是基於Mapper的執行!也就是說「SqlSession通過Mapper來執行具體的sql」!上面的流程也就細化成了:

那SqlSession是如何獲取Mapper的呢?Mapper又是如何執行sql的呢?

深入細節

我們來看SqlSession的實現!SqlSession有兩個實現類SqlSessionManager和DefaultSqlSession!通過IDE的引用功能可以查看兩個類的使用情況。你會發現SqlSessionManager實際並沒有使用!而DefaultSqlSession是通過DefaultSqlSessionFactory構建的!所以我們來看DefaultSqlSession是如何構建Mapper的!

它直接委託給了Configuration的getMapper方法!

Configuration又委託給了MapperRegistry類的getMapper方法!

在MapperRegistry類的getMapper中:

在這里knowMappers是什麼?MapperProxyFactory又是什麼?mapperProxyFactory.newInstance(sqlSession)具體做了什麼?

其實很簡單,knowMappers是個Map,裡麵包含了class與對應的MapperProxyFactory的對應關系!MapperProxyFactory通過newInstance來構建對應的Mapper(實際上是Mapper的代理)!

快接近真相了,看mapperProxyFactory.newInstance(sqlSession)里的代碼:

這里幹了什麼?

最終實際還是委託給了sqlSession去執行具體的sql!後面具體怎麼實現的就自行查看吧!

延伸改進

現在我們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現在我們大概知道了:

那麼,

這個問題列表可以很長,可以按個人需要去思考並嘗試回答!可能最終這些問題已經和開源項目本身沒有什麼關系了!但是你思考後的收獲要比看源碼本身要多得多!

再循環

一輪結束後,可以再次進行:

不斷的拆解->深入->改進,最終你能__通過一個開源項目,學習到遠比開源項目本身多得多的知識__!

最重要的是,你的流程是完整的。無論是最初的大致流程:

還是到最終深入的細枝末節,都是個完整的流程!

這樣的好處是,你的時間能自由控制:

而不像debug那樣的方式,需要一下子花費很長的時間去一步步的理流程,費時費力、收效很小,而且如果中斷了就很難繼續了!

總結

本文通過梳理Mybatis源碼的一個簡單流程,來講述一個個人認為比較好的閱讀源碼的方式,並闡述此方法與傳統debug方式相比的優勢。

閱讀源碼是每個優秀開發工程師的必經之路,那麼這篇文章就來講解下為什麼要閱讀源碼以及如何閱讀源碼。

首先來說下為什麼要讀源碼,有學習源碼的必要嗎?

為什麼要閱讀源碼?

關於為什麼閱讀和學習源碼,我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吊打面試官,應對面試

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應對面試,因為在面試中肯定會問到源碼級別的問題,比如:為什麼 HashMap 是線程不安全的?

如果你沒有閱讀過源碼,面試官可能會對回答的結果不滿意,進而導致面試結果不太理想,但如果你對源碼有所研究,並能夠很好地問答面試官的問題,這可能就是你的加分點,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吊打面試官,升職加薪不是夢。

(二)解決問題(bug)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會遇到 bug,比如:在 foreach 循環里進行元素的 remove/add 操作,為啥有可能會報 異常?

我們可以先在 Google、Stack Overflow 以及對應項目的 Issues 里看有沒有類似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只能通過閱讀源碼的方式去解決了。如果我們對相關源碼有所涉獵,就可以快速定位到問題所在。

(三)提升編程能力

和閱讀一本好書一樣,閱讀源碼就是和編程大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許多優秀的開源項目中,它們的編碼規范和架構設計都是很棒的,另外在設計上也使用了大量的設計模式,通過閱讀和學習源碼,能夠快速提升我們的編碼水平,以及對設計模式有更深的理解。

同時,在我們閱讀完一個源碼後,可以觸類旁通,能夠快速地對其他框架的源碼進行閱讀和學習,減少時間成本。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之外,可能還有許多,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那麼在確定了要閱讀源碼之後,就讓我們看下如何閱讀源碼吧!

如何閱讀源碼?

如何閱讀源碼取決於你為什麼要讀源碼,比如:

下面大概說下閱讀源碼的幾點建議:

在閱讀之前,可以先從開源項目的官網上看它的架構設計和功能文檔,了解這個項目的 整體架構、模塊組成以及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系

如果沒有對應的項目文檔,可以根據代碼的模塊進行梳理,以形成對項目的初步了解,或者 查看已有的源碼解析文章或者書籍 ,在閱讀源碼之前,了解項目的架構和思路會使閱讀源碼事半功倍。

在了解一個類的時候,可以使用 ctrl+F12 來查看類中的成員變數和方法。

可以通過 IDEA 的 Diagrams 功能去了解一個類的繼承關系。

多打 斷點調試 ,斷點追蹤源碼是很好的閱讀源碼的方式,可以先通過 debug 了解下調用邏輯,都和哪些類有關聯,有大致了解後再通過 debug 了解整體代碼的功能實現,各個類都起到了什麼作用,有沒有涉及到設計模式等。

另外,優秀的開源項目中肯定會有許多地方應用到了 設計模式 ,建議在閱讀源碼之前,需要對常用的設計模式有大致的了解,不然閱讀源碼的效率會大大降低。

如果遇到讀不懂某部分源碼的時候,可以先跳過,之後再回來看,如果屬於搞不懂這部分就茶不思飯不想的人,可以在網上找是否有該部分源碼的解析或者文檔,也可以自己通過 源碼注釋和測試用例 去閱讀學習。

一般優秀的開源項目都會有 單元測試 ,可以通過對應類的單元測試去了解方法的含義和用法,加深對源碼邏輯的理解。

在閱讀源碼的時候,可以在代碼上加上 注釋和總結 ,同時還可以畫出 時序圖和類圖 ,這樣對閱讀源碼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類之間的調用關系和依賴關系,也方便以後回顧,重新閱讀。

在這里推薦大家一個 IDEA 插件 SequenceDiagram,可以根據源碼生成調用時序圖,便於閱讀源碼。

剛開始閱讀源碼,不建議直接看框架源碼,可以先從 jdk 源碼看起:

jdk 源碼也是非常龐大的,可以分模塊來閱讀,下面是建議的閱讀順序:

其他包下的代碼也可以做下了解,JDK源碼閱讀筆記:https://github.com/wupeixuan/JDKSourceCode1.8

再有了一定的源碼閱讀經驗後,可以再去學習 Spring、Spring Boot、Dubbo、Spring Cloud 等框架的源碼。

總結

主要介紹了為什麼讀源碼以及如何讀源碼,供大家參考,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閱讀源碼的方式,希望可以在學習中去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

閱讀源碼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持久戰,只要你能夠堅持下來,肯定受益匪淺。閱讀源碼的過程比較枯燥,可以在社群里一起討論學習,這樣可能效率更高些。

沒看過源代碼,都不好意思出來說了,最近剛好在看一些,來說一個。

先看使用 https://element.eleme.cn/#/zh-CN/component/installation


先看一下這個庫是做什麼用的,然後提供了哪些功能。

看GitHub https://github.com/elemefe


一般會看下項目最新的情況,然後沒有關閉的issue,看下wiki,大家在討論什麼。

再看代碼


clone 一份到本地,然後先看下目錄結構,然後根據文檔看幾個簡單的組件的時候,一邊看掘金上的分析,一邊自己看下實現。


e le

餓了么這個框架代碼結構還是很清楚的,基本上每個組件都是分開的,所以你只要看其他的一個文件夾就行。然後一些工具的都在src文件夾。



要學會看issue,一般開源的項目都有人會來提建議,有些是bug,有些是功能,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解決,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去fork代碼,然後自己修改,再提pr。

我最近恰好找摸索出一個梳理遺留系統架構的技巧:自底向上 找到一個典型的切面 沿著調用和回調的路徑 在代碼中添加結構化注釋(比如eclipse中加//TAG 流程A1.1 甲->>乙),這樣便得到了一個code地圖,並且在tasks視圖中看起來很直觀(看起來跟書的目錄一樣)可快速跳轉。將目錄到有道雲筆記的markdown序列圖中 就自動生成了一個序列圖。

我覺得這基本上就是可縮放的可視化架構地圖了,對維護一個比較亂和龐大的遺留系統非常有幫助,定位代碼 修改維護都方便多了。

1、需要過硬的基礎知識,這個前提。不然基本語法、常用的模式都不曉得怎麼讀。

2、多參考 歷史 版本和更新變化,好的源碼都是反復迭代出來的精華,開始就讀精華是很不明智的,所以看看版本更新說明,版本的 歷史 演變。就想人一樣是怎樣進化過來的。

3、參考別人閱讀注釋,想必在你讀源碼之前也有人讀過了源碼,並且總結,注釋。和分享原理,可供你參考,畢竟每個人讀一篇文章,理解的東西是有差異化的。

4、直接買書,有些作品直接出書就是源碼精解

5、找個大神給你慢慢分析,這個最快。娓娓道來,直接面授比啥都強。缺點是,你容易跟著他的思維走下去。

我覺得閱讀代碼就不應該高效,而應該像看小說一樣,看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作者交流,有趣才是看代碼的動力。

畫圖,看數據走向,邏輯走向

先弄清楚這些代碼實現了哪些功能,然後從主線開始往下看,好的代碼光看變數和介面名稱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扒出源碼實現的整體框架邏輯,然後再對自己感興趣的模塊進行剖析,還是從整體把握,細節深入,慢慢地整個框架就被豐滿了。

接下來是思考為什麼要如此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什麼?如果是你來做應該怎麼設計,把你覺得源碼缺點的地方進行仔細研究,了解裡面是否包含自己不清楚的細節,避免遺漏。

接下來就是根據代碼改造或者是調試錯誤,對於源碼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有的確實是畫蛇添足,有的有獨特的作用。

多多學習,對每一種主流框架銘記於心,對主流設計模式了如指掌,萬變不離其宗,源碼看多了,跟看一個電視機遙控器的操作說明一樣。

1、一邊閱讀代碼一邊寫注釋。這是我用過的最好的方法,對代碼理解得更深入,看一些重要代碼或者特別難懂的代碼時挺有用。更何況,注釋也是一種文檔嘛。

2、一邊閱讀代碼一邊繪制UML。這個方法適用於類之間的關系較復雜和調用層次較深的情況,我一般都是先繪制順序圖,然後為順序圖中的類繪制關系圖。

3、通過Debug來跟蹤程序的主要執行過程,這樣就可以分清主次了,閱讀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4、類的快速閱讀。先弄清楚它在繼承鏈中的位置,看看它的內部狀態,也就是成員變數,一般來說,類的對外介面都是對成員變數的訪問、加工、代理等,然後看看它的對外介面,也就是公有成員函數,識別核心的一個或多個函數,這時候你應該可以大概了解這個類的職責或作用了。可能這個類是某個設計模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設計模式的掌握對代碼的快速閱讀也是很有幫助的。

5、帶著問題去閱讀。比如想了解android中的消息機制,那麼看看Looper、Handler、MessegeQueue這幾個類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要去看,要不然就跑題了。

下面列幾個閱讀源碼時所處的情景,在特定場景下用哪些方法: 不太熟悉業務邏輯,還不是很清楚它是幹啥的,可以用3、5。 代碼量很大,有幾十萬行,甚至百萬行,可以用2、3、5。 你無法看見程序的運行過程,比如沒有用戶界面,也有可能是無法運行的,可以用3、5。 設計復雜,用了大量的設計模式,調用鏈很深,可以用1、2、3、4、5。 時間有限,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看源碼,可以用3、5。

畫出邏輯流程圖,先了解整體流程,再詳解具體函數

⑦ 源代碼的學習(如何學習)

源代碼的學習1. 畫出整個程序的流程圖,理解整個程序流程的思想。畫流程圖的方式更讓人很直接 的理解程序的整體流程,而不會被代碼所干擾,讓程序員總體上把握整個程序。2. 對流程各節點(函數或過程)的理解。流程的每一節點是構成整個流程的不可缺少的部份。3. 再把流程和流程各節點串起來理解整個程序,可能的話最好寫出讀書筆記。4. 如果想深刻的學習到源代碼的精髓所在,請寫一個相近的程序進行操練。當你理解了這個程序並不表明你掌握了這個程序,只有在你操練一個相近的程序時,你才知道你到底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 其實源代碼的學習這是一個從整體到不斷細化的過程,是一個極為繁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認清事物本原的過程。 很多程序員(包括我自己)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過份注重程序代碼的細節部份,而忽略了程序的有機整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特別是軟體大工業時

閱讀全文

與你看源碼學到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inuxwireshark使用教程 瀏覽:656
手機訪問阿里伺服器地址 瀏覽:678
程序員可以干什麼 瀏覽:70
績效考核權重分配演算法 瀏覽:524
android應用logo 瀏覽:898
光遇安卓服墓土商店什麼時候開 瀏覽:566
月收益翻倍的源碼 瀏覽:638
asop源碼放在哪裡 瀏覽:989
電腦伺服器密碼怎麼找 瀏覽:574
jdp轉換pdf 瀏覽:749
把pdf導入iphone 瀏覽:508
米哈游租賃的雲伺服器是哪個 瀏覽:524
android直接打電話 瀏覽:1017
ubuntu停止命令 瀏覽:285
cnc攻絲編程 瀏覽:869
換個手機號碼app怎麼注冊 瀏覽:320
怎麼下載小猴口算app 瀏覽:117
輕鏈app的貨怎麼樣 瀏覽:626
電腦里的u盤如何加密 瀏覽:372
我的世界全部版本伺服器下載地址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