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團壓榨外賣騎手的質疑之聲達到了高潮,官方對此有何回應
外賣小哥在社會上處於弱勢群體,每天做著最辛苦的工作,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時時刻刻擔心顧客給差評,那麼一天就白幹了。因此,這些年來一直都在提倡給外賣小哥多一點包容和關心。但是消費者給了外賣小哥應有的理解,外賣小哥的生活卻仍然心酸,歸根結底,還是平台壓榨太黑的緣故。
平台對外賣小哥的壓榨,導致外賣小哥無法給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最終消費者的怒氣還是會發泄到平台上。平台想要更加長久的運營,應該出台更加人性化的演算法,讓利給消費者和外賣小哥。
❷ 美團公開騎手配送時間演算法,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演算法邏輯
現在的時代發展速度是真的很快,可謂是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有了軟體的更新,比如跑車就有滴滴,送外面就有美團,而且用戶量都很大,他們的員工也是很多,尤其是美團,人們會感到困惑美團公開騎手配送時間演算法,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演算法邏輯?這個演算法其實很復雜,和這個員工的好評還有時間的規定都有很大的關系,可謂演算法設計非常巧妙,也是我們一般人所看不懂的,畢竟涉及到很多方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所以從我的角度來看,美團更應該關心一下員工的生活,不能只是看他們每天上班就給更多的單,都是人,都是肉做的,都是需要休息的,偶爾的休息都是正常的情況,這些都應該在演算法裡面進行更改,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
❸ 美團上新店為什麼刷不出來
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新店搭正還未通過審核:在美團上開店需要進行審核,如果新店還未通過審核,那麼在搜索時就無法顯示出來。
2. 地理位置問題:美團搜索結果是基於地理位置的,如果您的搜索范圍不包括新店所在的區域,那麼新店就無法顯示出來。
3. 搜索知圓悔關鍵詞問題:如果您使用的搜索關鍵詞與新店的店名、菜品名稱等信息不匹配,那麼新店就無法顯示出來。
4. 美團演算法問題:美團的搜索演算法是非常復雜的,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店鋪評分、銷量、價格、距離等等。如果新店在這些方面表現不佳,腔拆那麼就可能無法顯示出來。
如果您確定新店已經通過審核,地理位置和搜索關鍵詞也沒有問題,那麼建議您耐心等待一段時間,讓美團演算法逐漸將新店推薦給更多的用戶。如果長時間無法顯示,可以聯系美團客服咨詢。
❹ 美團外賣首次公開騎手配送時間演算法,你覺得這個演算法合理嗎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過於忙碌,尤其在一線城市節奏快到令人都有一種窒息感,人們沒有時間去做飯,在工作日大多叫的也是外賣,而在高峰時期,消費者和商家對於預估送達時間的認知都是比較模糊的,這產生了諸多糾紛事件,而作為夾在中間的外賣工作人員的權益該如何維護,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美團作為較大的外賣網站,對於此爭議事件也給出了一套計算說法。
對於外賣工作人員來說,他們賺的每一份錢都是用辛苦換來的,外賣網站對於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較苛刻,一個客戶的投訴就會扣掉300塊錢,各種細節方面的不到位就會變著法的扣錢,也讓外賣騎手感受到了掙錢的不易。
❺ 美團公開外賣訂單分配演算法,具體是如何計算的
美團公開外賣訂單分配演算法,將會根據訂單配送距離,以及附近騎手位置,選擇一位距離最短,配送時間最優的騎手接單。同時還會根據騎手手中訂單量,合理安排送餐數量,保障騎手工作強度適中。如配送過程中,檢測到騎手出現狀況,還可以在途中進行轉單。
外賣的出現,極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正因為這樣,使得外賣小哥,成為了生活中,最常見到的一個身影。我們所點的每一單外賣,看似背後過程很簡單,商家出餐騎手送餐,實則背後有大量科技含量存在。
每一單外賣背後,都有大數據演算法的功勞。了解到背後故事,不得不讓人感嘆,科技的力量真強大。
❻ 美團兩度公開配送演算法,「小步快跑」完善騎手保障體系
數字化新時代,演算法透明化問題進入到國家與公眾視野。
2021年,美團曾兩度披露外賣演算法原理,並對現存短板和改進方案做出說明,宣布 「預估送達時間」由「時間點」調整為「時間段」,並上線 「出餐後調度」試點與「主動改派」功能等舉措,希望在勞動者的幸福感和企業運行效率之間實現平衡。
這一系列舉措,均可視為對「演算法取中」的反響與落實。在有關部門的政策引導下,外賣員的工作安全、權益保障,正逐步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進行穩步的迭代完善。日前,人社部召開行政指導會,也對美團、餓了么等11個頭部平台企業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階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
國家演算法政策頻出,演算法隱憂如何消解?
作為互聯網產品的底層規則,一套優秀的演算法遲喚殲能夠在幾毫秒內響應成千上萬的並發需求,做出最佳決策,實現整個系統的效率提升。它是互聯網脫離人工局限,能夠同時服務數千萬乃至數億用戶的關鍵。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演算法開始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個人隱私被過度收集甚至濫用,代碼組成的「真空環境」無法切中實際情況,以及唯效率論的運行邏輯,與需要顧及人性倫理的商業文明相沖突。
為了讓演算法規避野蠻生長的危險,國家早早地就出台了各項措施,促進演算法從公眾不可知的幕後走入前台,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優化。
「演算法取中」被屢屢提及,傳遞出了監管層明確的規整信號——演算法,也是有價值觀的。「取中」二字的背後,既要企業著重行業生態的多方平衡,又要兼顧公眾基於日常情理的樸素價值觀。
概念與願景的理解是簡單的,難處在於落地。正如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技術總監沈灝所言:「判定閾值設定是否合理,需要針對各個業務領域大量地調研,深入每個場景,最終制定一個相對有量化指碼沖標的實施方案,有理可據地去對企業的演算法做監管。」
國家從宏觀層面制定了方向與策略,如今問題回到了互聯網企鏈鬧業的落地層面——如何才能「演算法取中」的指導下,找到勞動者幸福感和企業運行效率的平衡點?
美團兩度公開演算法,彌補短板落實「演算法取中」
演算法公開稱得上是「演算法取中」的重要一步,它一方面可以爭取公眾對技術局限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讓更多的聲音參與進來,用大眾的智慧推動演算法規則更好地為 社會 所服務。
過去一年,美團兩度披露外賣業務的演算法原理,並對現存短板和改進方案做出說明。
在第一次公開預估時間演算法時,美團表示進行了兩項持續迭代的調整:一是在異常場景下為騎手提供時間補充,二是在部分情況下,將「預估到達時間」變為「預估到達時間段」。公開效果明顯:在新演算法機制下,騎手的配送時間更彈性,用戶對送餐時間多了心理預期,試點數據顯示用戶對騎手的差評率降低了50.7%。
而在11月公布訂單分配演算法時,除了介紹了訂單與騎手的匹配邏輯,美團也根據騎手反饋,推出如「系統主動改派」、「出餐後調度」等試點舉措,減少騎手配送壓力。
這不僅讓外界了解到美團外賣員的接單運作邏輯,同時也顯示出美團外賣小步快跑的迭代和完善策略,以及致力於在國家指導的大方向下,不斷地縮小和彌補線上數字空間和線下真實場景差距的努力。
平衡效率與公平,騎手工作安全度提升
如果只考慮最短路徑與時間的效率問題,很容易便會產生因騎手搶單、搶時間而造成的安全隱患。以往「騎手不遵守交通規則」「騎手逆行」等論調的根源便在於此。這不僅給公共交通帶來隱患,也給騎手的工作環境造成了安全威脅。
「演算法取中」概念,便將「適當放寬配送時限」作為指導方向,給騎手更多的緩沖時間,營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從調度系統給騎手留出8分鍾彈性時間,到「預估送達時間」由「時間點」調整為「時間段」,美團兩次公布的演算法優化,都可算是對演算法取中的某種落實。
這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騎手的時間焦慮,提高了這份工作的安全度。例如,針對許多騎手頭疼的「出餐慢」,美團在此次公開的「訂單分配」演算法規則里,披露了還在試點的解決方案——「出餐後調度」。騎手可以更精準地知道商家的出餐時間,從而更好地規劃好時間、路線,再到商家取餐。過往不時發生的「人等餐」的情況基本不再出現,騎手的配送壓力也沒那麼大,工作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
前不久,人社部召開了一個行政指導會,就對美團、餓了么等11個頭部平台企業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階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政企聯動、同頻共振的平台經濟發展新局面顯現雛形。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 社會 各界對演算法共建的參與意識與日俱增。理性的演算法不再僅僅意味著邏輯與效率,同時還加入了道德、人文和倫理。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下,包括騎手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統籌全局、精準施策的國家政策,必然會成為互聯網成長持續進化的關鍵力量。
❼ 美團公開外賣配送「訂單分配」演算法規則,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美團公開外賣配送“訂單分配”演算法規則,其中“訂單分配”和“主動改派”功能,值得我們關注。這兩個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現在派送過程存在問題;同時提升商家、騎手和顧客三方,對於平台服務的滿意度。
外賣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也為商家帶來了全新的訂單模式。一些商家為此關閉了線下堂食,只提供線上配送訂單。外賣員的增多,也暴露出了各類問題。為了更好解決這些問題,美團平台也一直在優化演算法,盡最大可能解決配送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看似簡單的外賣配送,其背後的系統,有著先進的演算法存在。這些演算法不斷優化,對於騎手送餐,是一件好事情,對於用戶和商家來講,也同樣十分有利。
❽ 美團餓了么的演算法陷阱:騎手收入越漲越少,平台抽成越漲越多
比外賣速度,恐怕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中國抗衡。
在過去的十年中,資本為了搶占外賣市場份額,他們不斷發出「搶灘行動」「冬季戰役」等補貼大戰。當硝煙散去,美團、餓了么踩著一堆「屍骨」爬了出來,幾乎瓜分整個外賣市場。
美團、餓了么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算法,對超過700萬的外賣騎手進行細致考核。他們希望不斷削減外賣所需要的時間,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從而提升用戶的粘性和使用頻次。
現在中國的外賣速度和體驗,比過去任何階段都更好了。
論商業模式,用演算法提升效率無可厚非。但演算法的陰暗面也不斷顯露,外賣騎手為了更快配送、躲避平台懲罰,交通事故、猝死事件頻發,成為演算法中最大的受害者。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文件,明確要求不得將「最嚴演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演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准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
這一文件出台,意味著美團餓了么的演算法霸權的時代結束了。在今後的商業競爭中,外賣平台除了用演算法提升效率,還應該承擔起更多 科技 向善的責任。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個宿舍里,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張旭豪情緒激動,他說自己要做一家150億美金的公司,這是汪淵第一次見到張旭豪,他後來回憶時說,「我覺得他(張旭豪)是神經病。」
但沒過多久,一個叫「餓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上線,汪淵成了張旭豪的創業夥伴。在這五年前,大眾點評網成立。
這是外賣這門生意蠻荒時代的縮影。到今天,外賣服務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4億,超700萬外賣騎手穿梭在城市的每個角度,奔向無數等待著用餐的用戶。
外賣這門生意,從出生起就註定會成為一塊大蛋糕—— 如果說剛需且高頻是這一商業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那麼包括家庭戶數小型化、單身化、工作時間長等用戶畫像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
巨頭沒理由不染指。
2013年11月,本地生活服務平台美團正式進軍外賣業務;一個月後,淘寶緊隨其後,推出移動餐飲服務平台「淘點點」;次年5月,李彥宏攜網路外賣再度跟進。
接下來的2014年被稱為國內外外賣行業的真正元年,這年底,餓了么占據30.58%的市場份額、美團27.61%、淘點點與網路外賣各為11.2%、8.55%。
但巨頭也好,已佔據先發優勢的餓了么也罷,在這個格局未定、方興未艾的戰場里,沒人想做第二,於是一場圍繞用戶、騎手、商家、資本的競速戰拉開帷幕,再後來,這被稱為互聯網史上最慘烈的補貼大戰。
餓了么前員工李立勛後來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美團比我們補貼凶,最開始的時候一元兩元的補貼就頂天了。美團上來就是20元減10元,最狠的城市還有20元減19元。「他回憶, 2014年競爭最為激烈 的 時候,城市經理甚至要拎著現金直接去給到餐廳發補貼。
一組數據更能體現這場戰爭的慘烈。公開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在2015年到2018年近4年內,都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虧損總額合計1508億元,調整會計准則後,這一數字仍高達227億元。
即便在外賣大戰後期,巨頭也垂涎這塊蛋糕。
2018年4月,滴滴外賣在江蘇無錫正式上線,與美團、餓了么開啟「外賣大戰」。無錫一度聚集了近萬名滴滴騎手,有人坐20多個小時火車來「參戰」,還有便當店店長親自上陣送滴滴外賣。
為了應對對手,餓了么甚至打出「乾死美團、碾壓滴滴」的條幅。一時之間無錫人民成為全國羨慕的對象,有網友曬出外賣單,原價59.3,各種補貼打折之後,只要1.8元。
這也只是外賣大戰中的小陣仗,要知道,在外賣這個賽道上,網路糯米這種重量級選手都被乾死了。
滴滴短暫的出現,並沒有扭轉市場格局。
留在牌桌上的基本剩下美團與餓了么兩個玩家。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主要外賣平台市場格局中,美團外賣佔比67.3%,餓了么佔比為26.9%,兩家合計占據著行業近九成份額,雙寡頭格局穩固。
雙寡頭格局已定,餓了么和美團的對手成了自己——邁過規模化增長的階段,圍繞用戶體驗與效率,連接著商家與用戶兩端的外賣騎手,成為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調動著無數騎手的系統,在美團叫「超腦」,在餓了么叫「方舟」,他們被稱為實時智能配送系統。
在這個系統里,騎手接單是被系統最近選擇的、時間是被嚴格控制的、路線是被精心優化的,騎手們在這套系統里機器般運轉,無數個他們穿梭在城市裡每一條街道,維持著平台賴以留住用戶的「效率」。
速度,幾乎是效率唯一的衡量標准。
《人物》此前的報道中,有外賣員回憶稱,2016年到2019年,他曾三次收到美團平台「加速」的通知,3公里的送餐距離,從2016年1小時的最長時限,縮短到了2018年的38分鍾。
將時間拉回到2016年11月,美團王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我們的口號是美團外賣,送啥都快」,他表示,美團的外賣平均28分鍾內會被送達,並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技術體現。
無論美團還是餓了么,留住用戶最核心也最直接的方式,無疑就是持續完善用戶體驗,外賣這一場景下,用戶擁有在商家端的選擇權,這層用戶體驗由他們自己決定。
騎手便成了唯一的變數,於是在演算法的支配下,他們跟著平台、系統不斷加速。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曾表示, 外賣行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逐底競爭」,即不斷試探送達時間的底線指標。 把所有的競爭參數窮盡了後,壓力就被推到騎手那裡,導致騎手處於極限和超負荷的工作狀態。」
在這些躲不掉的演算法霸權面前,他們手機屏幕上的每一次倒計時,都成了「deadline」。與時間賽跑,成了他們的常態。否則,他們面臨的將是差評、罰款乃至被辭退。
於是外賣騎手在像機器一樣加速的過程中, 闖紅燈、超速、逆行這樣的事情不斷發生。
這個時候,他們賽跑的對象就不只是時間了。
上海交警曾統計,2017年上半年外賣配送行業發生交通事故76起,平均每2.5天有1名外賣員傷亡。
而今年1月,一位北京的餓了么外賣騎手,在他配送當天第34單外賣時猝死。當時,他的摩托車後座上,還放著4份沒送出去的外賣。
不幸的是,這樣的悲劇,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上演。
在演算法霸權下,除了用戶,外賣平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眾所周知,當生產效率無法提升的時候,壓榨表現為盡可能地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
外賣平台的壓榨,更多表現為提升效率。 讓機器提升效率,企業至少需要投入研發,讓人提升效率,只需要罰錢機制。
一切都是為了多接訂單,為了GMV和收入。
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為了更高的GMV和收入,外賣平台的演算法越來越聰明,它們能把配送效率放在了第一的位置,通過數據來評價配送效率,如果騎手有能力提前送達,演算法就會認定效率還有提升的空間。
時間就這么擠出來了,更多的訂單也這么擠出來了。
在外賣平台尚未盈利的時期,GMV和收入都是估值的核心。即使尚在虧損當中,餓了么還是賣出了95億美元的高價,美團也以483億美元的估值成功上市。
直到現在, 外賣業務仍然是美團第一大收入來源,佔比超過一半,其他的業務更是基於用戶高頻使用外賣平台,具有較高的粘性才做起來的。
對騎手的極限壓榨也是為了更好的利潤。
一家製造企業的成本可以分為固定成本(比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可變成本,可變成本(比如造鞋的皮革、蒸包子的面)會隨著產出產品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在一定的范圍內不會變。
這就意味著,生產出越多的產品,攤到每個產品上的固定成本越少,單個成本越低,毛利潤越高。
這就是邊際成本遞減形成的規模效應。
外賣行業里,企業付給勞務外包公司的錢或者給騎手的基本工資可以近似為固定成本,騎手每接一單掙到的錢對企業來說就是可變成本。
在這個過程中,人等同於機器。
以美團外賣為例, 從2017年到2020年,美團的每筆外賣收入從5.1元上漲至6.5元,增幅為27.5%,同時期的外賣交易成本,只上漲了10.6%,而如果把外賣交易成本中的騎手開支單獨拿出來,會發現騎手收入漲幅更低。
困在演算法中的騎手疲於奔命,為外賣平台搭建了一座座財富金山。而他們自己,並沒有得到相應的保障。
由於大量外賣騎手往往不跟外賣平台直接簽約,而是通過一些App跟第三方勞務公司簽約,從合同上看,騎手和勞務公司之間是勞務關系,但實際上勞務公司與騎手的關系十分鬆散。
平台用接單量、客戶投訴情況考核騎手,充當了「僱主」的角色。而一旦交通事故發生,平台卻躲在勞務公司背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在現行法律法規下,一旦騎手出了交通事故,承擔責任的往往是騎手個人,而不是外賣平台。
一個商業模式的成功,一家公司的成功,固然在於追求高市場份額、高利潤、高估值,但也在於對 社會 責任的承擔。往小了說,是創造就業機會、保障員工的福利,往大了說,是促進行業有序發展,推動行業進步。
曾經,我們崇拜的是福布斯上排行榜上的每一個人,現在我們更應推崇不只考慮效益,而是想著怎麼把路修到偏遠地區、把網路帶到山區的公司。
人,不能等同於生產要素; 科技 ,不能只為提高效率存在;而演算法,不應只成為企業賺錢的冰冷工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