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優化架構

編譯優化架構

發布時間:2022-02-15 10:21:12

⑴ 如何讓編譯器架構Android.mk動態

Android.mk文件用來告知NDK Build 系統關於Source的信息。 Android.mk將是GNU Makefile的一部分,且將被Build System解析一次或多次。
所以,請盡量少的在Android.mk中聲明變數,也不要假定任何東西不會在解析過程中定義。

Android.mk文件語法允許我們將Source打包成一個"moles". moles可以是:
靜態庫
動態庫。

只有動態庫可以被 install/到應用程序包(APK). 靜態庫則可以被鏈接入動態庫。
可以在一個Android.mk中定義一個或多個moles. 也可以將同一份source 加進多個moles.

Build System幫我們處理了很多細節而不需要我們再關心。例如:你不需要在Android.mk中列出頭文件和外部依賴文件。
NDK Build System自動幫我們提供這些信息。這也意味著,當用戶升級NDK後,你將可以受益於新的toolchain/platform而不必再去修改Android.mk.

1. Android.mk語法:
首先看一個最簡單的Android.mk的例子: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hello-jni
LOCAL_SRC_FILES := hello-jni.c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講解如下:
LOCAL_PATH := $(call my-dir)
每個Android.mk文件必須以定義LOCAL_PATH為開始。它用於在開發tree中查找源文件。
宏my-dir則由Build System提供。返回包含Android.mk的目錄路徑。

include $(CLEAR_VARS)
CLEAR_VARS 變數由Build System提供。並指向一個指定的GNU Makefile,由它負責清理很多LOCAL_xxx.
例如:LOCAL_MODULE, LOCAL_SRC_FILES, LOCAL_STATIC_LIBRARIES等等。但不清理LOCAL_PATH.
這個清理動作是必須的,因為所有的編譯控制文件由同一個GNU Make解析和執行,其變數是全局的。所以清理後才能避免相互影響。

LOCAL_MODULE := hello-jni
LOCAL_MODULE模塊必須定義,以表示Android.mk中的每一個模塊。名字必須唯一且不包含空格。
Build System會自動添加適當的前綴和後綴。例如,foo,要產生動態庫,則生成libfoo.so. 但請注意:如果模塊名被定為:libfoo.則生成libfoo.so. 不再加前綴。

LOCAL_SRC_FILES := hello-jni.c
LOCAL_SRC_FILES變數必須包含將要打包如模塊的C/C++ 源碼
不必列出頭文件,build System 會自動幫我們找出依賴文件。
預設的C++源碼的擴展名為.cpp. 也可以修改,通過LOCAL_CPP_EXTENSION。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BUILD_SHARED_LIBRARY:是Build System提供的一個變數,指向一個GNU Makefile Script。
它負責收集自從上次調用 include $(CLEAR_VARS) 後的所有LOCAL_XXX信息。並決定編譯為什麼。

BUILD_STATIC_LIBRARY:編譯為靜態庫。
BUILD_SHARED_LIBRARY :編譯為動態庫
BUILD_EXECUTABLE:編譯為Native C可執行程序

2. NDK Build System變數:
NDK Build System 保留以下變數名:
以LOCAL_ 為開頭的
以PRIVATE_ ,NDK_ 或者APP_ 開頭的名字。
小寫字母名字:如my-dir

如果想要定義自己在Android.mk中使用的變數名,建議添加 MY_前綴。

2.1: NDK提供的變數:
此類GNU Make變數是NDK Build System在解析Android.mk之前就定義好了的。
2.1.1:CLEAR_VARS:

指向一個編譯腳本。必須在新模塊前包含之。
include $(CLEAR_VARS)
2.1.2:BUILD_SHARED_LIBRARY:
指向一個編譯腳本,它收集自從上次調用 include $(CLEAR_VARS) 後的所有LOCAL_XXX信息。
並決定如何將你列出的Source編譯成一個動態庫。 注意,在包含此文件前,至少應該包含:LOCAL_MODULE and LOCAL_SRC_FILES 例如: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2.1.3:BUILD_STATIC_LIBRARY:
與前面類似,它也指向一個編譯腳本,
收集自從上次調用 include $(CLEAR_VARS) 後的所有LOCAL_XXX信息。
並決定如何將你列出的Source編譯成一個靜態庫。 靜態庫不能夠加入到Project 或者APK中。但它可以用來生成動態庫。
LOCAL_STATIC_LIBRARIES and LOCAL_WHOLE_STATIC_LIBRARIES將描述之。
include $(BUILD_STATIC_LIBRARY)

2.1.4: BUILD_EXECUTABLE:
與前面類似,它也指向一個編譯腳本,收集自從上次調用 include $(CLEAR_VARS) 後的所有LOCAL_XXX信息。
並決定如何將你列出的Source編譯成一個可執行Native程序。 include $(BUILD_EXECUTABLE)

2.1.5:PREBUILT_SHARED_LIBRARY:
把這個共享庫聲明為 「一個」 獨立的模塊。
指向一個build 腳本,用來指定一個預先編譯好多動態庫。 與BUILD_SHARED_LIBRARY and BUILD_STATIC_LIBRARY不同,
此時模塊的LOCAL_SRC_FILES應該被指定為一個預先編譯好的動態庫,而非source file.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foo-prebuilt # 模塊名
LOCAL_SRC_FILES := libfoo.so # 模塊的文件路徑(相對於 LOCAL_PATH)

include $(PREBUILT_SHARED_LIBRARY) # 注意這里不是 BUILD_SHARED_LIBRARY

這個共享庫將被拷貝到 $PROJECT/obj/local 和 $PROJECT/libs/<abi> (stripped) 主要是用在將已經編譯好的第三方庫
使用在本Android Project中。為什麼不直接將其COPY到libs/armabi目錄呢?因為這樣做缺陷很多。下一節再詳細說明。

2.1.6: PREBUILT_STATIC_LIBRARY:預先編譯的靜態庫。 同上。

2.1.7: TARGET_ARCH: 目標CPU架構名。如果為「arm」 則聲稱ARM兼容的指令。與CPU架構版本無關。

2.1.8: TARGET_PLATFORM: 目標的名字。

2.1.9:TARGET_ARCH_ABI
Name of the target CPU+ABI
armeabi For ARMv5TE armeabi-v7a
2.1.10:TARGET_ABI

2.2: NDK提供的功能宏:
GNUMake 提供的功能宏,只有通過類似: $(call function) 的方式來得到其值,它將返迴文本化的信息。

2.2.1: my-dir: $(call my-dir):
返回最近一次include的Makefile的路徑。通常返回Android.mk所在的路徑。它用來作為Android.mk的開頭來定義LOCAL_PATH. LOCAL_PATH := $(call my-dir)
請注意:返回的是最近一次include的Makefile的路徑。所以在Include其它Makefile後,再調用$(call my-dir)會返回其它Android.mk 所在路徑。 例如:
LOCAL_PATH := $(call my-dir) declare one mole include $(LOCAL_PATH)/foo/Android.mk LOCAL_PATH := $(call my-dir) declare another mole
則第二次返回的LOCAL_PATH為:$PATH/foo。 而非$PATH.

2.2.2: all-subdir-makefiles:
返回一個列表,包含'my-dir'中所有子目錄中的Android.mk。
例如: 結構如下: sources/foo/Android.mk sources/foo/lib1/Android.mk sources/foo/lib2/Android.mk
在If sources/foo/Android.mk 中, include $(call all-subdir-makefiles) 那則自動include 了sources/foo/lib1/Android.mk and sources/foo/lib2/Android.mk。

2.2.3:this-makefile:
當前Makefile的路徑。

2.2.4:parent-makefile:
返回include tree中父Makefile 路徑。 也就是include 當前Makefile的Makefile Path。

2.2.5:import-mole:
允許尋找並inport其它moles到本Android.mk中來。 它會從NDK_MODULE_PATH尋找指定的模塊名。 $(call import-mole,<name>)
2.3: 模塊描述變數:
此類變數用來給Build System描述模塊信息。在'include $(CLEAR_VARS)' 和 'include $(BUILD_XXXXX)'之間。必須定義此類變數。 include $(CLEAR_VARS) script用來清空這些變數。

include $(BUILD_XXXXX)收集和使用這些變數。

2.3.1: LOCAL_PATH:
這個值用來給定當前目錄。必須在Android.mk的開是位置定義之。
例如: LOCAL_PATH := $(call my-dir) LOCAL_PATH不會被include $(CLEAR_VARS) 清理。

2.3.2: LOCAL_MODULE:
moles名。在include $(BUILD_XXXXX)之前,必須定義這個變數。此變數必須唯一且不能有空格。
通常,由此變數名決定最終生成的目標文件名。

2.3.3: LOCAL_MODULE_FILENAME:
可選。用來override LOCAL_MODULE. 即允許用戶重新定義最終生成的目標文件名。 LOCAL_MODULE := foo-version-1 LOCAL_MODULE_FILENAME := libfoo
2.3.4:LOCAL_SRC_FILES:
為Build Moles而提供的Source 文件列表。不需要列出依賴文件。 注意:文件相對於LOCAL_PATH存放,
且可以提供相對路徑。 例如: LOCAL_SRC_FILES := foo.c \ toto/bar.c
2.3.5: LOCAL_CPP_EXTENSION:
指出C++ 擴展名。(可選) LOCAL_CPP_EXTENSION := .cxx 從NDK R7後,可以寫多個:
LOCAL_CPP_EXTENSION := .cxx .cpp .cc

2.3.6:LOCAL_CPP_FEATURES:
可選。用來指定C++ features。 LOCAL_CPP_FEATURES := rtti
LOCAL_CPP_FEATURES := exceptions

2.3.7:LOCAL_C_INCLUDES:
一個可選的path列表。相對於NDK ROOT 目錄。編譯時,將會把這些目錄附上。 LOCAL_C_INCLUDES := sources/foo LOCAL_C_INCLUDES := $(LOCAL_PATH)/../foo
2.3.8: LOCAL_CFLAGS:
一個可選的設置,在編譯C/C++ source 時添加如Flags。
用來附加編譯選項。 注意:不要嘗試在此處修改編譯的優化選項和Debug等級。它會通過您Application.mk中的信息自動指定。
也可以指定include 目錄通過:LOCAL_CFLAGS += -I<path>。 這個方法比使用LOCAL_C_INCLUDES要好。因為這樣也可以被ndk-debug使用。

2.3.9: LOCAL_CXXFLAGS: LOCAL_CPPFLAGS的別名。
2.3.10: LOCAL_CPPFLAGS:
C++ Source 編譯時添加的C Flags。這些Flags將出現在LOCAL_CFLAGS flags 的後面。

2.3.11: LOCAL_STATIC_LIBRARIES:
要鏈接到本模塊的靜態庫list。(built with BUILD_STATIC_LIBRARY)

2.3.12: LOCAL_SHARED_LIBRARIES:
要鏈接到本模塊的動態庫。

2.3.13:LOCAL_WHOLE_STATIC_LIBRARIES:

靜態庫全鏈接。 不同於LOCAL_STATIC_LIBRARIES,類似於使用--whole-archive

2.3.14:LOCAL_LDLIBS:

linker flags。 可以用它來添加系統庫。 如 -lz: LOCAL_LDLIBS := -lz

2.3.15: LOCAL_ALLOW_UNDEFINED_SYMBOLS:

2.3.16: LOCAL_ARM_MODE:
預設模式下,ARM目標代碼被編譯為thumb模式。每個指令16位。如果指定此變數為:arm。 則指令為32位。 LOCAL_ARM_MODE := arm 其實也可以指定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文件的ARM指令模式。
2.3.17: LOCAL_ARM_NEON:
設置為true時,會講浮點編譯成neon指令。這會極大地加快浮點運算(前提是硬體支持)
只有targeting 為 'armeabi-v7a'時才可以。

2.3.18:LOCAL_DISABLE_NO_EXECUTE:

2.3.19: LOCAL_EXPORT_CFLAGS:
定義這個變數用來記錄C/C++編譯器標志集合,
並且會被添加到其他任何以LOCAL_STATIC_LIBRARIES和LOCAL_SHARED_LIBRARIES的模塊的LOCAL_CFLAGS定義中 LOCAL_SRC_FILES := foo.c bar.c.arm
注意:此處NDK版本為NDK R7C.(不同NDK版本,ndk-build所產生的Makefile並不完全相同)

⑵ 編譯器採用什麼軟體體系結構風格

軟體架構:整個軟體系統的各個模塊之間的結構設計,是軟體工程范疇的概念,就象設計一棟房子由幾個什麼樣的板塊組成一樣。
軟體體系結構:是軟體編程風格範疇的一個通俗概念,比如說用C++、PoworBuild、Delphi等來進行軟體設計是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體系結構,而Basic、C、Foxbase的軟體體系結構特點是面向任務流程的(不是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

⑶ 如何加快xcode編譯速度

1. 增加XCode執行的線程數
可以根據自己Mac的性能,更改線程數設置5:defaults write com.apple.Xcode 5
另外也有一個設置可以開啟:defaults write com.apple.dt.Xcode ShowBuildOperationDuration YES
XCode默認使用與CPU核數相同的線程來進行編譯,但由於編譯過程中的IO操作往往比CPU運算要多,因此適當的提升線程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編譯速度。
2.將Debug Information Format改為DWARF
在工程對應Target的Build Settings中,找到Debug Information Format這一項,將Debug時的DWARF with dSYM file改為DWARF。
這一項設置的是是否將調試信息加入到可執行文件中,改為DWARF後,如果程序崩潰,將無法輸出崩潰位置對應的函數堆棧,但由於Debug模式下可以在XCode中查看調試信息,所以改為DWARF影響並不大。這一項更改完之後,可以大幅提升編譯速度。
比如在目前本人負責的項目中,由於依賴了多個Target,所以需要在每個Target的Debug Information Format設置為DWARF。順便提一下,如果通過Cocoapod引入第三方則Debug Information Format默認就是設置為DWARF的。
SDWebImage通過Cocoapod``Debug Information Format的默認設置
注意:將Debug Information Format改為DWARF之後,會導致在Debug窗口無法查看相關類類型的成員變數的值。當需要查看這些值時,可以將Debug Information Format改回DWARF with dSYM file,clean(必須)之後重新編譯即可。
3.將Build Active Architecture Only改為Yes
在工程對應Target的Build Settings中,找到Build Active Architecture Only這一項,將Debug時的NO改為Yes。
664334-fa1eb995c140ce0f.png
這一項設置的是是否僅編譯當前架構的版本,如果為NO,會編譯所有架構的版本。需要注意的是,此選項在Release模式下必須為NO`,否則發布的ipa在部分設備上將不能運行。這一項更改完之後,可以顯著提高編譯速度。
4.設計編譯優化等級
不要再項目中或者靜態庫中使用-O4,因為這會讓Clang鏈接Link Time Optimizations (LTO)使得編譯更慢,通常使用-O3。
注意:在設置編譯優化之後,XCode斷點和調試信息會不正常,所以一般靜態庫或者其他Target這樣設置。
4.資源整合
4.1 將常用的代碼及文件打包成靜態庫
4.2 添加預編譯文件,把常用的頭文件放到預編譯文件裡面
4.3 能用@class就用@class

⑷ 操作系統跟cpu架構de關系

這么簡單的跟你說吧:

操作系統都是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無論是Windows還是安卓或者Linux。在系統編程的時候是不用怎麼太考慮硬體的,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交給具體的硬體執行的時候,硬體是不能直接識別的,還需要機器語言進行翻譯(編譯),不同架構的處理器對應的機器語言是有差異的,同一種操作系統專門針對不同的機器語言和處理器架構進行必要的優化和編譯之後,都是可以執行的。

當然,由於指令集不同,在優化和編譯的過程中,必要的調整,甚至重寫編碼是必須的。

⑸ 編譯器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及作用

1. 詞法分析 詞法分析器根據詞法規則識別出源程序中的各個記號(token),每個記號代表一類單詞(lexeme)。源程序中常見的記號可以歸為幾大類:關鍵字、標識符、字面量和特殊符號。詞法分析器的輸入是源程序,輸出是識別的記號流。詞法分析器的任務是把源文件的字元流轉換成記號流。本質上它查看連續的字元然後把它們識別為「單詞」。 2. 語法分析 語法分析器根據語法規則識別出記號流中的結構(短語、句子),並構造一棵能夠正確反映該結構的語法樹。 3. 語義分析 語義分析器根據語義規則對語法樹中的語法單元進行靜態語義檢查,如果類型檢查和轉換等,其目的在於保證語法正確的結構在語義上也是合法的。 4. 中間代碼生成 中間代碼生成器根據語義分析器的輸出生成中間代碼。中間代碼可以有若干種形式,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與具體機器無關。最常用的一種中間代碼是三地址碼,它的一種實現方式是四元式。三地址碼的優點是便於閱讀、便於優化。 5. 中間代碼優化 優化是編譯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編譯器將源程序翻譯成中間代碼的工作是機械的、按固定模式進行的,因此,生成的中間代碼往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大浪費。當需要生成高效目標代碼時,就必須進行優化。 6. 目標代碼生成 目標代碼生成是編譯器的最後一個階段。在生成目標代碼時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寄存器的分配以及內存的組織等。編譯器生成的目標程序代碼可以有多種形式:匯編語言、可重定位二進制代碼、內存形式。 7 符號表管理 符號表的作用是記錄源程序中符號的必要信息,並加以合理組織,從而在編譯器的各個階段能對它們進行快速、准確的查找和操作。符號表中的某些內容甚至要保留到程序的運行階段。 8 出錯處理用戶編寫的源程序中往往會有一些錯誤,可分為靜態錯誤和動態錯誤兩類。所謂動態錯誤,是指源程序中的邏輯錯誤,它們發生在程序運行的時候,也被稱作動態語義錯誤,如變數取值為零時作為除數,數組元素引用時下標出界等。靜態錯誤又可分為語法錯誤和靜態語義錯誤。語法錯誤是指有關語言結構上的錯誤,如單詞拼寫錯、表達式中缺少操作數、begin和end不匹配等。靜態語義錯誤是指分析源程序時可以發現的語言意義上的錯誤,如加法的兩個操作數中一個是整型變數名,而另一個是數組名等。

⑹ 編譯器 同一架構cpu 通用嗎

http://www.cnblogs.com/loleng/archive/2011/06/14/2080447.html

⑺ 不談架構,看看如何從代碼層面優化系統性能

太多了..
拿c++來說吧, Test t = Test();和 Test t();的效率不一樣。寫循環,最好是連續內存能夠利用緩存。 減少系統調用多用buffer。常用函數內聯, 還有很多編譯器的優化,比如分支預測, 優化級別,內存對齊什麼的。

⑻ 通過編譯器對程序優化來改進cache性能的方法有哪幾種

你的程序可能太短,看不出區別來,你比對一下她們生成的匯編碼就知道了


CPU 緩存是為了提高程序運行的性能,CPU 在很多處理上內部架構做了很多調整,比如 CPU 高速緩存,大家都知道因為硬碟很慢,可以通過緩存把數據載入到內存裡面,提高訪問速度,而 CPU 處理也有這個機制,盡可能把處理器訪問主內存時間開銷放在 CPU 高速緩存上面,CPU 訪問速度相比內存訪問速度又要快好多倍,這就是目前大多數處理器都會去利用的機制,利用處理器的緩存以提高性能。


就算優化帶來的效果非常有限,但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持續優化,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當年的Chrome瀏覽器就是靠打開網頁非常快從而打敗微軟系統自帶的IE瀏覽器。電腦手機等硬體的性能是有限的,不同的演算法會產生不同的效率,今天我們就簡單說一個選擇問題,開發程序時是節省內存還是節省計算量。

⑼ 怎麼區別軟體架構,系統架構,解決方案架構,企業架構

不同的架構方法論,會將架構分為不同視圖,每個視圖側重某一個方面、領域的問題。
比如希賽推的ADMEMS架構體系,分為以下幾種視圖:
1. 數據架構:描述數據的存儲結構、格式等方面。
2. 物理架構:描述機器的物理部署、網路拓撲方面。
3. 運行架構:描述運行期線程、進程間的交互工作機制。
4. 邏輯架構:指如何將代碼分成不同模塊、組件,以及之間的職責分配、交互行為。
5. 開發架構:主要指開發工具的選擇,程序單元的劃分,開發管理規范流程等方面。例如分為哪些工程、項目,源代碼管理,自動化編譯構建、測試、部署等。
目前國際上運用比較廣泛的是TOGAF架構體系,他把架構分為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等幾個方面。
想詳細的了解這些架構視圖,可以參考這些架構體系相關的書、資料。
另外有很多人無緣無故的抨擊架構概念,不知道是出於調侃還是無知。埃及的金字塔、神廟的建設,不是幾個平常的泥瓦匠聚在一起就能夠造出來的。像SAP、Oracle ERP,國內的金蝶等大規模的系統,以及空間站、火箭的控制系統等,沒有系統性的架構方法、規范、流程,結果只能是悲劇。
當規模、復雜度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比如在一些小的團隊、產品中,架構過程可能融入到老闆、經理、組長、資歷較深的一些開發者中,融入在大家的日常工作中,以至於感覺不到架構的存在。就算遇到一些問題,因規模不大、復雜度不高,也比較容易調整。當這些前提條件發生變化時,架構的作用和必要性就逐步的體現出來。
總的來說,一說到架構,如果你懂軟體,那麼你會了解為一個軟體系統,這個軟體設計的組成結構,如哪些是基礎支持組件,哪些是完成A業務,哪些完成B業務。。。但說道企業架構的時候,就會問,該企業架構的幾個架構如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以及他們如何鏈接在一起。我倒覺得,一個企業確實需要這樣的架構,但不要神話它,最主要的是業務如何最終體現到軟體中和流程中。而採取分離式設計時,最容易的錯誤就是各自為政,集成困難。那麼以數據為中心的架構設計,會自然提供集成的基礎。我提到過,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數據,甚至不是信息,是數據。企業的業務流程會變,IT系統會變,所需要的信息與知識會變,唯有數據能夠積淀下來。這有點象自然演進,考古那種,啥都會消失,唐朝可以無比先進,但都會變,我們唯有找到反映當時情況的數據,才可以把握當思的面貌。

⑽ 一個典型的編譯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組成

1、詞法分析

詞法分析的任務是對由字元組成的單詞進行處理,從左至右逐個字元地對源程序進行掃描,產生一個個的單詞符號,把作為字元串的源程序改造成為單詞符號串的中間程序。執行詞法分析的程序稱為詞法分析程序或掃描器。

2、語法分析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

3、中間代碼生成

中間代碼是源程序的一種內部表示,或稱中間語言。中間代碼的作用是可使編譯程序的結構在邏輯上更為簡單明確,特別是可使目標代碼的優化比較容易實現。中間代碼即為中間語言程序,中間語言的復雜性介於源程序語言和機器語言之間。

4、代碼優化

代碼優化是指對程序進行多種等價變換,使得從變換後的程序出發,能生成更有效的目標代碼。所謂等價,是指不改變程序的運行結果。所謂有效,主要指目標代碼運行時間較短,以及佔用的存儲空間較小。這種變換稱為優化。

5、目標代碼生成

目標代碼生成是編譯的最後一個階段。目標代碼生成器把語法分析後或優化後的中間代碼變換成目標代碼。

(10)編譯優化架構擴展閱讀:

編譯程序把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格式目標程序的翻譯程序。編譯程序屬於採用生成性實現途徑實現的翻譯程序。它以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作為輸入,而以匯編語言或機器語言表示的目標程序作為輸出。

編譯出的目標程序通常還要經歷運行階段,以便在運行程序的支持下運行,加工初始數據,算出所需的計算結果。

編譯程序的實現演算法較為復雜。這是因為它所翻譯的語句與目標語言的指令不是一一對應關系,而是一多對應關系;同時也因為它要處理遞歸調用、動態存儲分配、多種數據類型,以及語句間的緊密依賴關系。

但是,由於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程序具有易讀、易移植和表達能力強等特點,編譯程序廣泛地用於翻譯規模較大、復雜性較高、且需要高效運行的高級語言書寫的源程序。

閱讀全文

與編譯優化架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易語言記錄鍵盤的命令 瀏覽:785
it系統數據加密 瀏覽:914
農品信為什麼連接不了伺服器 瀏覽:975
幾何雲伺服器安全嗎 瀏覽:33
廈門雲伺服器散熱器哪裡有 瀏覽:743
金杯壓縮機能修嗎 瀏覽:615
什麼播放器app不卡 瀏覽:499
選擇全部文件夾安裝的快捷鍵是 瀏覽:351
plsql命令窗口sql窗口 瀏覽:833
中興pdf 瀏覽:111
如何給多個app加密碼鎖 瀏覽:21
如果電腦沒有解壓軟體怎麼辦 瀏覽:953
研華數據採集卡編程 瀏覽:364
linuxmysql啟動命令 瀏覽:711
安卓安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2
生活中解壓小視頻 瀏覽:90
在線編譯優點 瀏覽:378
程序員為什麼去培訓學校做it 瀏覽:451
程序員蓋房視頻 瀏覽:853
pdf轉word手機軟體 瀏覽:596